化学材料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学科之一。
而材料物理与化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两个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也日新月异。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人才,必须不断地完善研究生课程建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深入了解当前课程建设的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都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的研究生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包括了晶体学、材料物理化学、纳米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随着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由于材料物理与化学这两个领域内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为复杂,因此研究生课程建设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
在课程建设方面,目前一些高校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倾向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由于材料物理与化学涉及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较为昂贵,许多高校的实验室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也制约了研究生的能力提升。
针对当前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探索与实践来不断完善课程设置。
1. 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前沿研究领域随着材料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
在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应该增加新材料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如二维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功能薄膜等。
这些前沿研究领域的知识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材料领域的兴趣和认识,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课程,如材料合成、材料表征、材料测试等。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室应该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3. 强化科研训练,提升创新思维作为研究生课程的一部分,应该增加科研训练课程,如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论文写作、项目申报等。
应用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实 习实训 平台 : 根据专业 培养 的 目标 和专 业方 向 。 学生 在实验室 、 教学基地等完成 基本技f J练 、 程实习 、  ̄¥l 课 l 专业实
训、 专业 实习或调查等 , 固学生 的专业 知识 。 巩 培养学 生的专
业技能。
创新 创业平台 : 根据应用型 ( 包含创业 型) 人才培养 的 内 涵, 学生在实验 室 、 教学基地 ( 创新 创业基地 ) 参加 系列创 业 实践活动 , 是对 学生进行创 新思维 、 科研 能力和创 业能力 的 训练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色 。 目前 , 该专业设无机非金属 、 高分子材料两个方 向 , 这 与我们本地 的工业企业 是相适应 。所 以 , 材料 化学专业实 在
综合实验三个模块构成 ;实 习O tl 台”以校 内实习基地 、 “ .l J平
校外实习基地为模块构成 :创新创业平 台” “ 则创新创 业基地 和大赛 培训 中心组成 。
2 基本 框 架
我校材料化 学专业实践教 学体 系是 采用 “ 三平 台 ” 的模
式, 即建立 “ 实验教学平台 、 习实训平 台、 实 创新创业平 台” 三 个实践平 台。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怀 化 学 院教 改 立 项 课 题 ( 0 9 2) 本 20 1 。
作者简介: 胡扬剑 (9 2 ) 男 , 16一 , 湖南溆浦人 , 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 学。
实验 , 注重 基本实验技能训 练 , 培养学生对科 学现象 的观察
定 出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成绩考核办法 . 完善管理 与质量
评价 制度 , 有力地促进 了实践教学 质量的提高 ; 在实践教 学 过程 中 , 严把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落 实和运行 , 做到有计划 、
提高材料化学类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0 年 第 9期 06 第 3 卷 总第 11 3 6 期
广
东
化
工
95.
WWW.d h m.o g ce c r n
提高材料化学类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高永辉 ,邝钜炽 ,刘爱文 ,张俊敏
( 山科学技术学院 化学与化工系,广东 佛 山5 80 ) 佛 20 0
思考 ,带着 问题 去实 习,克服学 生下 工厂 后不知看什么、记什
么 的现象,使学 生一下工厂就有 所依据 的进 行学 习。
1 . 2指导作用
实 习中指导教师要充分 发挥指 导作 用。指导教师要准确把 握行业发展 动态 ,对实 习内容要做到心 中有 数 ,对 实 习过程 中 可能遇 到的专业 问题 要有 所估计 , 生产现场主动 为学生讲解 , 在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 ,如工艺流程为 什么是这样 ,反应条 件如何控制 ,能 量如何充分利用 ,此类 生产设备的性能如何 。 将实 习引向深入 ,并巧妙、简 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 生 。 J
l教师精心指导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
作为指导生产实 习的教9 币,要有高度 的责任 心,要具有丰 富 的专业理 论知识 ,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要有较强 的策划
能力、组织能力、统筹能力 。
【 收稿 日期】20 —63 060 .0
【 资金项 目】 佛山科 学技 术学院 20 05年教 学 研究基 金项 目
【 简介 】高永 辉(99) 作者 15.,男,广东 揭 西人 ,副 教授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高 分子 化学 的教 学与 研究 。
维普资讯
广
9 6
东
化
工
20 0 6年 第 9 期
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 C e cl n ier gmao r n ega u t hmi gn ei jrf drrd ae aE n ou
成都 理 工大学 材料 与化 学化工 学 院最早 的本 科 专业 始建 于 15 99年 , 新 的 专 业建 于 20 最 0 2年
学科 群 为特色 , 有材料科 学 与工程 、 能源 材料 现 新 与器件 、 化工 与制 药 、 应用 化 学 、 物工 程 、 学 6 生 化
[ 摘要] 课程体 系和实践教学体 系改革是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创新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有利于 2 l世纪大学 生
合理素质结构、 知识结构和 能力结构 的形成 。针对我校材 料与化 学化工类各本 科专 业课 程体 系和实践
教 学体 系建设 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 , 我们坚持高等教 育发展观 , 遵循 知识经济 社会对人 才需求 的特 点 ,
以后。学院以材料 、 化学化工、 生物工程等高科技
[ 作者简介]林金辉 ( 95)男 , 1 6一 , 教授 , 博导 , 博士 , 处长 。
个本科专业 。面 向 2 世纪高等教育 的发展趋势 1
*基金项 目 : 成都理工大学教改项 目“ 基于地学特色 的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 式研 究与实践” 四川省本 科高 ;
校特色专业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工 与制 药 ” 设项 目; 建 四川 省 教育 厅高 校重 点 实验 室“ 产资 源化 学 实验 室 ” 设 矿 建
项 目。
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堂 丕的 堇 建
对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 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 材料 与化学化工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高等教
育 发展 观 为指导 , 以提 新 能 力 为 核 心 , 立 新 型 教 学 建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专业亟须通过改造升级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
文章分析了传统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特点,提出了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途径,推动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实施模式的改革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了面向新工科的航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材料类;实践教学;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4-0124-04[收稿时间]2022-11-25[基金项目]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虚实一体新工科视域下材料类航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金属材料焊接性”;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学名师基金项目(11022100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0040);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焊接专业核心课程群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张占伟(1981—),男,安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焊接冶金。
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和倡议,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和“双万计划”等计划[1-2]。
这些计划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类专业作为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其专业人才在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服务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国防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车辆运输等领域。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材料类专业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新素质和新知识体系的要求。
因此,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以培养出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的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化学课程在材料学专业的教学安排
分析化学课程在材料学专业的教学安排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部分,分析化学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成分分析、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方面,为材料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对分析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学校需要在教学安排上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
一、课程设置在材料学专业的教学安排中,分析化学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初级阶段,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能力,尽可能地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分析化学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理论:包括基本的分析化学概念、理论和原理,以及常用的分析方法、仪器和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这部分内容建立起对分析化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实验技术:分析化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技术和操作方法,例如样品的制备、处理和分析等。
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3. 应用方向:结合材料学专业的特点,分析化学课程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例如材料成分的分析、表面与界面的性质表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的感知和兴趣。
二、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分析化学课程除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一些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课程。
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学校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化学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验课程的实践操作来加以巩固和应用。
在教学安排上,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时间,并且将实验课作为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实验中。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材料物理与化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交叉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面向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1. 课程要贴近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研究的前沿,重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很多实验室的基础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因此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课程设置要合理,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科技的结合。
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基础知识虽然重要,但仅仅停留在传统理论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当前的科学研究热点,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3. 课程的设置要全面,兼顾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培养。
除了需要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1. 基础课程(1)材料物理与化学概论:介绍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内容,使研究生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材料结构与性能:介绍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3)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介绍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研究生的实验能力。
3. 专题课程(1)先进材料科学技术:介绍先进材料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培养研究生的前沿科学思维。
(2)材料表征与分析方法:介绍材料的表征与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质谱等技术,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技能。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实际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案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实验教学。
对于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研究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实践为主导的材料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南京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实践 与理论 的辩证 统 一 , 拟 建 立 以实 践 为 主 导 的高
分 子材 料 与工程 专业 教 学体 系 , 探 讨 该 体 系顺 利 进
行 的实 现方 式和保 障条 件 , 实 施并 验 证 该 体 系 的应
用 效果 。
高 分子 材 料 与 工 程 专 业 工 程 师 的基 本 职 责 是
一
以南 京工 程 学 院 高分 子 材料 与 工程 专业 为例
寇 波 , 杭祖 圣 , 谈玲 华 , 韩 冰 , 张 声春
( 南京 工程 学院材 料 工程 学院 , 江苏 南京 , 2 1 1 1 6 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应 用型 本 科 院 校 培 养 工 程 师 目标 的 实现 , 需 要 建 立 独 立 完 整 的 专 业 实践 体 系 , 并 由此 层 层 推 进 实 践 内容 ,
进行 高 分 子 材 料 合 成 与 加 工 。 本 文 以 聚 丙烯 塑 料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6 I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1 卜1 2 基金项 目: 南 京 工 程 学 院 高 等 教 育研 究 基金 项 目( GY2 0 1 1 1 8 , GY2 0 1 1 1 0 , GY2 0 1 1 2 5 , GY2 0 1 0 2 7 ) ; 南 京工 程 学 院教 学 改 革 项 目( J G2 O l 1 1 2 ) 作奢简介 : 寇波 。 硕士 , 讲师 , 主要 从 事 高分 子 教 学 、 制备和性能研究 。
毕 业后 的 社 会 适 应 期 过 长 。重 视 实验 与 实 践 教 育
是 当今 世界 各 国高 等教 育 界 的 发展 潮 流[ 3 ] , 相 对 独 立 的实 践教 学体 系对 提 高学 生 的综合 素 质 、 培 养 学 生 的创新 精 神与 实践 能 力具 有 特 殊 的 、 不 可替 代 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摘要: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诞生的背景、总体规划思路及建设运行情况,并且展望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新型实验平台运行模式。
关键词:材料学科;实践教学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厚基础、宽知识、重能力”为宗旨,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大专业招收培养本科生。
与此同时,针对我院的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凝结成一个整体,将大量的科研设备与仪器作为培养学生的平台,在锻炼同学们动手能力的同时,为我院的科研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了教研互助的新局面。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及设置要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特别是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的高素质人才,先进的实验教学基地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
为适应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大学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适应当代社会对新材料及相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我院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课程授课的同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单独设置了六个实验平台:光学分析实验平台、材料工程基础实践平台、材料性能实验平台、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平台、测试技术实验平台和计算机应用实验平台。
这些实验平台是作为材料学科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诞生的新教学内容,与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5门学院主干课程相配套,但又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存在。
因而,在课时安排、内容选择等方面均比过去的课程实验有大幅度的增加,各自都有独立的教学大纲与学时要求,并且其教学环节被列入了“211工程”建设验收教学评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各平台实验主要对象为全院本科生,同时也面向研究生和教师开放。
化学专业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训结合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8— 0 2 1 X( 2 0 1 5 ) 1 5— 0 1 6 3— 0 2
2 1 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 展的世纪 , 对化学学科提 出了 更高 的要求 , 化 学正从 传统 意义 的化 学化 工领 域 向材料 、 生 命、 能源 、 医药等领 域渗透 , 化学 以其 渗透性 、 综合性 、 边缘性
步深化教学改革 , 尤其在实践教学 过程 中建 立创新 人才 的培
养体 系 , 才能办 出高水平 的专业 , 培养 出适应 能力强 、 具有创
新思 维和能力的复合 型应 用化 学专 门人 才 。为了 培养应 用
物 理实 验
表 面 活性 剂 及
的制备 ;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等 如: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鉴别及 H L B值
生在样 品的采集 、 预处理等方面 能力 的训 练。教师在实 验教
1 . 2 强 化技 能训 练
传统 的实验教学模式或基础 实验是 教师讲解加演 示 , 学 生按 步骤进 行实验 , 这 是对 学生 进行 实验技 能 的基本 训练 ,
食品理化检验指标测定
奶粉 中蛋 白质含量 的测定
食 品一般成分的检验技术
水分 、 灰分 的测定
水果硬糖 中还原糖 的测定
摘 要: 为了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 、 动手 能力 , 更好 地体现各专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 开阔毕 业生 的就业 范围 , 我学 院在毕 业班进行
化 学及相关专业 的校 内实验 与校 外实 训结合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在校内进行相 关的实验实训 , 从优化 实验实训 内容人手 , 强化技 能训练 , 完善学生分析 能力 , 加强 大型仪器的操作 , 和专业结合建设校外实训基 地 , 合理地组织和管理 , 培养 出优 秀的毕业生。
优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案例
优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案例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校积极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以下是某高校优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案例:一、背景介绍该高校与当地一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该企业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是学生们理想的实践场所。
二、建设目标该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是:1. 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生产流程和技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3. 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建设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该实践基地开设了多门实践教学课程,包括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等课程。
这些课程都是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授课,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实践项目:学生们在实践基地中参与了许多实际项目,例如生产线优化、自动化设备研发等。
这些项目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3. 实习岗位:该实践基地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多个实习岗位,包括技术员、操作工、质检员等。
学生们通过实习岗位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 培训课程:该实践基地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培训课程,例如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团队合作等。
这些课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建设成果该实践基地建设成果如下:1. 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 学生们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3. 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为自己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4. 该实践基地建设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成为了其他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榜样和示范。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思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紧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新工科的理念和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下面我们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路径进行思考。
一、课程建设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工程实践和跨学科融合。
除了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外,还应该增设工程设计、创新创业、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注重跨学科融合,可以设置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交叉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工程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满足新工科的培养目标。
三、科研创新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创新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学校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平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潜力。
通过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为新工科的需求提供人才支持。
四、国际合作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国际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国外优秀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高水平的科研资源。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一、概述校外实践基地是高等学校在校外建设的实践教学场所,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设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通过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企业实习、社会调研、科研实践等,以拓宽学生的实践领域和经验。
2. 融合校内外资源: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3.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设内容1. 建设实训场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包括各专业的实训场所,如实验室、工作坊、实验工程中心等,以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求。
2. 建立合作机制: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参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共享资源和成果。
3. 提供专业导师: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培训,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提高实践能力。
4. 制定实践项目:为学生制定不同专业的实践项目,包括实习项目、科研项目、社会调查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5. 建设学生交流平台:建立学生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实践经验、分享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四、实施方案1. 确定建设地点:选择适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地点,考虑到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确定合作单位: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进行洽谈,确定合作方,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3. 资金筹措: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包括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方式,确保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营。
4. 设备设施购置: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购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确保实践基地的设施完备、设备齐全。
5. 人员培训与管理:培训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和导师,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
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材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基孑坝代工 程教 青理 矗的 材成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构 建翻思考
河南科技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红信 邱然锋 陈拂晓 张柯柯 郭俊卿
[ 摘 要] 按 照 国家“ 卓越 工程师培养计 划” 的基本要 求 , 本科 学生实践教 学在 本科 教学 中的地位 日趋重要 。本 文通过对现有培 养模 式实践教 学所存问题进行分析 , 结合 实施卓越 工程师计 划的实际需求 , 以材料 成型及控制 工程专业 为例 , 探 讨 了现代工程教 育理念
下的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建。 [ 关键词 ] 实践教 学体 系 卓越 工程 师计划 现代 工程教 育理念
0 . 引盲
2 . 现 代 工 程 教 育 理 念 下 的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构 பைடு நூலகம்
现代 工程教育 理念起源 于美 国, 它是 伴随美 国工程教育 的变革历 程而生成 的一套完 整的指导工程教育改革 的理论体系 。2 O 世纪三 四十 年代前 , 以传统工程观为导 向的工程教 育“ 技术 模式” , 侧重技艺技 能本 身的研究与运 用 , 重视处于工程经验 阶段 的工程实践 , 工程教育侧重专 业技术 知识 的掌握 。到 2 0 世纪4 O 一 8 0 年代, 美 国工程教育 引进科学教 育, 开设 数学 、 物理等基础 学科 , 这样 以“ 工程科学 运动” 为导向的教育 理念 主宰 了美 国工程 教育 。由于工 程科学 在许多 领域 取得 了巨大成 功, 促进 “ 过度 ” 工程科学化 运动思潮 的蔓延 。但 是工程教育 过分科学 化、 学术 化 , 过 分强调科学 基础理论研究 与教育 , 重点突 出了工 程学科 的学 习和科学 分析的训练 , 以前注重 的工程设计 和集成 以及 工程实践 教育等项 目就被 消除或者大 幅度减少 , 偏 离以实践 为基础 的工程教 育 的本质 。2 O 世纪 9 0 年代 以后 , 美 国开始研讨 工程教育新 模式 , 以麻省 理工学 院为代 表的美国工程教育界提 出现代工程 教育要“ 回归工程” 的 教育 理念 , 它意 味着对 工程实践 给予更 多 的关 注 , 完善 工程教 育的 内 涵, 克服工程教育 “ 科 学化 ” 的不足 , 从“ 科学模式 ” 回归“ 工程模式” 。现 代工程教 育理念非 常强调工程 实践训练 在工程教育 中的作用 , 尤其是 强调对学 生工程设 计能力 的培 养 , 这是对 工程教育 “ 科学化 ” 模 式的重 大变革。 我 国现行 的工科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以知识 系统 化传授与验证为 主线 , 工程教育 “ 科学 化” 的趋势越来越 凸现 , 忽 略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 实践特 征 , 致使 工程能力与 素质的培养 零散 。教 育部于 2 0 1 0年 6 月启 动了“ 卓越 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 ” 。该计 划是 为贯彻 落实《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 而实施 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 项 目, 旨在 为未来 工程领域培养 多种类型 的 、 优秀 的工程师后备 军 , 它 要 求高校转 变办学理 念 、 调整人才 培养 目标 定位 以及 改革人才 培养 模 式, 培养面 向工业界 、 面向未来 、 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 才 , 提升我 国工程教育的 国际竞争力 , 提 升我国产业的 国际竞争力 , 为走 新型工业 化 发展 道路 , 实现使 大学毕 业生 能够更 好地服 务于社 会 , 创 造有利 条 件 。同时还要 求高校 改变重理论轻 实践 、 重 知识传授轻 能力培养 的观 念, 注重学思结合 , 注重知行统一 , 注重因材施教 , 以强化 实践 教学有关 要求 为重点 , 以创新实践育人方 法途 径为基础 , 以加强实践育 人基地建 设 为依托 , 以加大实践育人经 费投入 为保障 , 积极凋动整合社 会各 方面 资源, 形成 实践 育人合 力 , 着力构建 长效机制 , 努力推动 高校实践育 人 工作取得 新成效 、 开创新局面 。所 以 , 探 索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 相适 应 的新 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必要的 , 也是紧迫的 。 本文 以材 料类专业为例分析 了现有 培养模 式 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存 问题 , 针对现代 工程教育 理念下 的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 提出了一些 新 的构思 。 1 . 现有培养模式 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 问题分析 由于 多年 的习惯 , 更多地强调理论教学 , 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工科类 专业人才培养 中的重要 作用 , 实践教学 的问题较为突出。 第一 , 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 理论 教学 内容与生产 实践 内
材料化学专业特色培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材料化学专业特色培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一、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1. 多学科融合材料化学专业关键的特色之一就是多学科融合。
材料化学专业既包含了化学知识,也包含了材料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中,应该注重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面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 实践教学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材料化学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掌握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技能。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专业导师指导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还需要注重专业导师指导。
材料化学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而专业导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1. 课程设置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中,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材料化学专业需要设置一些创新性的课程,如材料表面化学、材料计算化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导师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4. 实习经历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有实习的机会,通过实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对学校来说,需要加强对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培育的重视,加强教学资源投入,完善课程设置;对教师来说,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对学生来说,需要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基本情况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基本情况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材料与化工专业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方向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材料与化工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材料与化工专业的学位点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的背景材料与化工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涉及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多个领域。
该专业的学位点建设,旨在培养具有材料与化工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对材料与化工领域人才的需求,推动材料与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高校中已经建立了许多材料与化工专业的学位点,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些学位点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的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三、优化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的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的建设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材料与化工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 改革课程体系。
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需求,优化和更新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接受到最新、最全面的教育。
3. 拓宽实践评台。
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强化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努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拓宽实践评台和强化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相信我国的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建设水平会不断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材料与化工专业人才。
材料与化工 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材料与化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在材料与化工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传热与传质等,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深化课程,如材料与化学分析、材料与能源、材料制备与加工等,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
三、实践环节设计1.实验课程:设置材料与化工实验课程,包括材料分析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材料与化工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
3.实践项目:开展材料与化工相关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评价与考核1.期中期末考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评价,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和应用能力。
2.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实习实训考核: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表现。
4.项目汇报和答辩:对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进行汇报和答辩,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辅助培养措施1.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3.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机会和实践经验。
4.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材料与化工相关的学生社团和实践团队,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合理的师资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 作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高 等 农 林 院 校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保 证实践教学环节,办 出 应 用 化 学 专 业 教 育 特 色 的 重 要 措 施 之 一 ,也 是 培 养 复 合 型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基 本 条 件 之 一 . [1G2]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时代和社 会 发 展 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 . [3G4] 随 着 农 业 生 产 规 模 的 扩 大 、集 中 和 高 校 扩 招 的 影 响 ,高 等 农 林 院校必须面向人才市 场,必 须 充 分 体 现 “注 重 理 论 性, 突 出 应 用 性 ,加 强 实 践 性 ,强 调 灵 活 性 ”的 特 色 ,加 强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建 设 ,加 大 实 践 教 学 力 度 ,培 养 适 应 社 会 需要的复合 型、应 用 型 人 才 . [5] 以 培 养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目 标 ,以 促 进 学 生 就 业 和 提 升 工 作 能 力 为 目 的 ,华 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应用化学系积极开展实践
ISCSNN111G020023G44/9T56
Expe实rim en验tal T技ech no术log y与and M管an ag理ement
第 36 卷 第 2 期 2019 年 2 月 Vol.36 No.2 Fe02.011
teachingsystemandthesharingofpracticeteachingbase. Keywords:chemicalmaterials;practicalteachingsystem;practicebase
收 稿 日 期 :2018G06G14 修 改 日 期 :2019G01G21 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 学 改 革 工 程 项 目:华 南 农 业 大
化学材料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袁 腾1 ,陈 燕 舞2,汤 日 元1 ,刘 海 峰1 ,杨 卓 鸿1
(1.华南农业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摘 要:以应用化学系结合地方区域特色为基础,以培 养 精 细 化 学 品 行 业、分 析 检 测 行 业 和 化 妆 品 行 业 的 应 用型化学材料类人才为目 的,制 定 相 应 的 人 才 培 养 计 划,探 索 化 学 材 料 类 专 业 校 外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建 设 模 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工 作 能 力、创 新 创 业 能 力 和 职 业 能 力,并 取 得 了 卓 有 成 效 的 效 果. 改 革 内 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单位 建 设 改 革、实 践 教 学 基 地 的 管 理 办 法、实 践 教 学 基 地 师 资 队 伍 建 设、实 践 教 学 形 式 和 教 学 体 系 建 设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共 享 等 5 个 方 面 . 关 键 词 :化 学 材 料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实 习 基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G642.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2G4956(2019)02G0039G05
学广东蓝洋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和生物化工与制药 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华南农业大 学 教 学 质 量 与 教 学 改 革 工 程 项目(2017004,2016027);广 东 省 本 科 高 校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与 改 革 项 目 (GD7105,GD6087);华 南 农 业 大 学 教 育 教 学 改 革与研究重点项 目 (JG7015,JG6003);国 家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计划训练 项 目 (201810564497,20181054498,201710564302, 201719564295) 作者简介:袁藤(1987—),男,湖 北 黄 冈,博 士,副 教 授,主 要 从 事 生 物 质 有机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EGmail:yuant@scau.edu.cn 通信作者:杨卓鸿(1974—),男,湖 南 娄 底,博 士,教 授,博 士 生 导 师,主 要从事生物质有机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EGmail:yangzhuohong@scau.edu.cn
Abstract:Basedonthecombinationoftheappliedchemistrydepartmentwith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and inview oftrainingtheappliedchemical materialstalentsinthefinechemicalsindustry,analyticaltesting industryandcosmeticsindustry,thecorrespondingtalenttrainingplanisworkedout,theconstruction mode oftheoffGcampuspracticalteachingsystem forchemicalmaterials majorsisexplored,students’handsGon ability,practicalability,workingability,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abilityand professionalabilityare trained,andfruitfulresultsareachieved.Thisreform mainlyincludesfiveaspectssuchastheconstructionand reformofthepracticeteachingbaserelyingonenterprises,themanagementmethodsofpracticeteachingbase, 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staffinthepracticeteachingbase,theconstructionofpracticeteachingformand
ConstructionofoffGcampuspracticeteachingsystem forchemicalmaterialsmajors
YUAN Teng1,CHEN Yanwu2,TANG Riyuan1,LIU Haifeng1,YANGZhuohong1
(1.CollegeofMaterialsandEnergy,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 2.CollegeofChemicalTechnology,ShundePolytechnic,Foshan52833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