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环境季相变异及与非渗透地表的定量关系分析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热环境变化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热环境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给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热环境的变化,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近年来,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热环境变化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城市热环境数据,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建筑物高度等,从而对城市热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不同区域的地表温度数据。
地表温度是反映城市热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受到城市建筑、交通、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高楼大厦密集,交通量大,人口密度高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温度往往比较高;而在城市郊区或城市公园等绿地区域,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建筑物密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温度相对较低。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表温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热环境的分布情况。
其次,遥感技术还可以获取到城市植被覆盖度数据。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城市绿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城市热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建筑物密集,植被覆盖率低,导致热岛效应明显;而在城市郊区或城市公园等绿地区域,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可以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和热岛效应。
因此,通过对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化程度的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最后,遥感技术还可以获取到城市建筑物高度数据。
建筑物高度是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城市热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高楼大厦密集,建筑物高度较高,导致热岛效应明显;而在城市郊区或城市公园等绿地区域,由于建筑物密度低,建筑物高度相对较低,可以有效降低热岛效应。
因此,通过对不同区域建筑物高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热环境变化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热环境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定量关系的遥感分析
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定量关系的遥感分析的报告,600字
本报告旨在利用遥感技术来定性研究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针对这一目标,本报告以某城市为例,采用ArcGIS Pro软件,根据Landsat 8影像以及数字海平面模型,
从街区、建筑物等不同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及评估,以此为依据,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技术模拟计算和分析气候变化对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首先,我们运用Landsat 8红外、空间分辨率15米影像,确定
该城市不透水面,全部不透水面都已矢量化为街区、建筑物等不透水面特征。
然后,利用其他不透水特征,如绿地,树木、水体、航道等,划分出不透水的范围。
之后,从地球物理角度,利用三维模型计算地表温度信息,分析不透水特征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本研究采用了普拉特(Platt)模型法(Net Radiation-Ground Temperature Model),该模型可以建立地表温度与不透水特征之间的定量
关系,从而计算出地表温度的大小和分布规律。
最后,研究报告将采用ArcGIS Pro软件,构建地图,并在地
图上显示不透水特征、地表温度和关联分析的结果,即城市不透水面的分布状况以及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情况。
总之,本文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定性研究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本报告将采用Landsat 8影像和数字海平
面模型,与Platt模型法相结合,并利用ArcGIS Pro软件构建
地图,研究出不透水面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
基于TM影像的北京市热环境及其与不透水面的关系研究
因子 ,为城 市规划建设及环境评价 等提供 了科学参 考。
关键 词 :城 市热环境 ;北 京市 ;地表温度 ;不透水面 中图分 类号 :X1 6 ;T P 7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5 9 0 6( 2 0 1 3)0 4 . 0 6 3 9 . 0 5
3 . 南京信息T程大学遥感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4 ;4 .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 中心,北京 1 0 0 0 8 9
摘要: 城市化进程将 自 然景 观转换 为以不 透水 面为主体 的人 工景观 , 改变 了地表与大气 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 , 导致 了城
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对区域气 候 、 生态环境等产生 了一 系列影 响 , 其空间分布特征 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已经成为城市 气
候 与环境研 究的重要 内容 。基于 2 0 1 1 年7 月2 6日的 L a n d s a t / T M 卫星影像运用单通道算法反演 了北京市的地表温度来表 征
城 市热环境 ,运用线 性光 谱分解及 V I S模 型提取 了北京 市不 透水面盖度来 ,在此基 础上对北 京城 市热环境 的空 间分布特征 及其 与不透水 面盖度 之间的关 系进 行了分析讨论 。 研究表明 : 北京主城 区的地表温度 明显高于郊 区, 城市热岛效应非常显著 ,
E- ma i l : e d i t o r e e s c i . c o n r
基于 T M 影像 的北京市热环境及其与不透水面 的关 系研 究
徐永 明 z 3 ຫໍສະໝຸດ 刘勇洪 1 .中国气 象局北 京 城市气 象 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8 9 ;2 . 中 国科学 院寒 旱 区陆 面过程 与气 候变 化重 点实 验室 ,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
城市地表热环境季节变化及与下垫面特征关系
城市地表热环境季节变化及与下垫面特征关系吴昌广;林姚宇;王耀武;龚咏喜;崔红蕾;夏丽丽【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urban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 , the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western Shenzhen includ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 LST ) ,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 NDVI ) ,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 ( NDISI ) ,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moisture index ( NDMI ) were obtained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its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to bio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tensity of therm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in the study area. The positive exponential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NDISI and LST, while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NDMI and LST. These two relations were stable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ntrast, the non⁃linear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NDVI and LST, which varies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egulating effect on LST decreased in theorder:impervious surface area>surface wetness>vegetation cover.%为进一步揭示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分异机制,利用遥感信息技术提取深圳市西部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不透水面、水分状况等下垫面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表热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与下垫面生物物理参数的定量关系。
不透水面盖度对地表温度影响的定量分析
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主要包括屋顶、停车场、水泥道路和沥青道路等不透水的表面[1]。
以往研究[2-14]表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但其二者间影响机制及其变化规律的定量关系仍不确定。
本文提取长沙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数据,探究二者的影响机制及其规律。
这一研究在揭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设计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与数据1.1研究区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位于湖南东北部(111°53′~114°15′E ,27°51′~28°41′N ),湘江中下游和长浏盆地的西缘。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常出现高温炎热天气。
截至2019年末,长沙市生产总值达到11574.22亿元,常住人口为839.45万人,城镇化率为79.56%。
1.2数据源本文相关Landsat8影像均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长沙市处于2景影像之间,条带号分别为123/40,123/41。
本文选取了2013年7月、2016年7月和2018年7月的影像数据,遥感影像晴朗无云、成像清晰,辅助数据为长沙城市行政区划矢量数据。
2研究方法2.1改进型归一化水体指数常用的水体指数为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 ),但此指数仅仅考虑了植被对水体提取的影响,忽略了其其他地物对水体提取过程的影响。
因此本文采用由徐涵秋[15]提出的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 )来提取城区的水体。
收稿日期:2021-01-04。
项目来源: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2019RS1059)。
不透水面盖度对地表温度影响的定量分析王景环1,吴浩1,刘正才1(1.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0)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面急剧扩张,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其中以地表温度的变化最为显著。
采用逐像元法提取不同年份长沙不透水面盖度与地表温度数据,拟合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调节
LI Qi a n。 W U Yi n g。 M Ao S h u a n g — s h u a n g
( Fo r e s t r y Co l l e ge, Gu a n gxi Un i v e r s i t y, Na n n i n g, Gu an g xi 5 3 0 0 0 4, Ch i n a)
Re g u l a t i o n Fu n c t i o n o f Di f f e r e n t S u r f a c e Co v e r T y p e s t o Ur b a n S u r f a c e Th e r ma l En v i r o n me n t
绿地 可 以达到 调 节地表 热环 境 , 缓 解 热 岛效应 的 目的 。
关键 词 : 地表 覆盖 类 型 ; 地表 温度 ; 像元; 小 区域 ; 南宁 市 中图分 类号 : S 7 1 8 . 5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4 6 1 ( 2 0 1 7 ) 0பைடு நூலகம்3 — 0 1 9 8 — 0 7
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分析
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分析王雪;于德永;曹茜;郝蕊芳【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53)3【摘要】热岛效应是典型的城市气候现象,它的形成及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基于深圳市2010年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土地利用/覆盖等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别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地表温度介于22.28~41.34℃之间,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降低,城市不透水面温度显著高于植被覆盖区域,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以有效处理回归分析中空间非平稳性现象,能更好地刻画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植被格局指数对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解释率较高,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对地表温度的解释率最高,分别达88%、90%.不透水面面积、破碎度、邻近度,植被优势种种类、密度、空间分布以及垂直水平生长情况等共同影响深圳市的地表温度.在城市建设实践中,避免不透水面连片集中,降低其邻近度,同时尽可能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NDVI和LAI数值,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手段.【总页数】8页(P329-336)【关键词】城市化;热岛效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遥感;深圳【作者】王雪;于德永;曹茜;郝蕊芳【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51【相关文献】1.城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其与下垫面定量关系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J], 毛文婷;王旭红;祝明英;蔡静;程德强2.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定量关系——以兰州市为例 [J], 郝嘉楠;高泽阳3.基于城市景观格局和连通性的地表温度贡献分析 [J], 董子燕;张友水4.城市地表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定量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J], 管昱;宋瑜;金城;徐建炜;方亦波;汪奘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时空异质性分布影响研究
通过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 境时空异质性分布的影响,可以为 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 依据。
通过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 境时空异质性分布的影响,可以更 好地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和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化覆盖率等。
数据分析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地统计分 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对城
市热环境的影响规律。
模型构建
基于研究结果,构建城市空间 结构与城市热环境的耦合模型 ,以预测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对
城市热环境的影响趋势。
04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 境影响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时空 异质性分布影响研究》
2023-10-27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研究现状与问题 • 研究区与方法 •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影响
分析 •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城市热环境
改善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有显著影响,城市热环境是 城市居民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城 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问题
研究现状
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得 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 热点问题。
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热环 境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 研究成果。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结 构对城市热环境的静态分布特征方 面,而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热 环境时空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尚不够 深入。
全球春、夏陆面热力状况变化特征:NCEP/NCAR与ERA40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全球春、夏陆面热力状况变化特征:NCEP/NCAR与ERA40再分析资料的比较郑旭程;陈海山【摘要】Base on NCEP/NCAR skin temperatur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r skin temperature,LST) and ERA40 reanalysis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 ECMWF-STL1 ) data,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spring and summer land surface thermal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variability. Results show that: 1 )Temperature decreasing from the equator to the poles is found in the climat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spring land surface thermal conditions from both datasets.However,ECMWF-STL1 has higher temperatures than LST in mid-low latitude regions but lower in high latitude regions. In summer,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multi-year mean of the thermal conditions of the global land surface that two data sets reflected are similar except for that over the Greenland. 2) In spring,both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ECMWF-STL1 and LST in high latitud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s larger than that in other regions.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ECMWF-STL1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LST in northern Eurasia but shows an opposite pattern in the south part. In summer,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re found in central Africa, north Eurasia and some parts of the Americas, while there are evident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areas between the two datasets. 3 ) The first mode of EOF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reversed phase of springthermal condition variation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Eurasia exists in both datasets. Bu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rmal anomalies described by those two datasets are almost opposite in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In summ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datasets are similar in Eurasian and Africa while not much the same in other regions. 4 ) In spring, the significant warming happens in the 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 Compared with LST, the warming trend of ECMWF-STL1 in northern Eurasia is more significant, while cooling trend in southern is relatively weak. In summer,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warming trend of ECMWF-STL1 is similar to that of LST, but with smaller values than LST. In short, the thermal conditions described by two datasets are almost consistent in most area of Africa and Eurasia,but show evident different in Australia, Greenland, America and especial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利用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套再分析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陆地表面温度(1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r skin temperature,简称LST)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40表层土壤温度(ECMWF—STLl)资料,揭示了两组资料反映的春、夏季陆面热力状况分布特征及变率的异同。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的步骤在当代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热环境分析成为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手段,为城市热环境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数据采集。
测绘技术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的采集,因此首先要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城市热环境分析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气象要素等。
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用以绘制城市的地形地貌图和建筑物分布图。
而气象要素则可以通过气象站点采集的数据进行获取。
此外,还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建筑物高度和地形地貌的精确高程数据。
第二步,数据处理。
经过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是对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接着,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和提取。
以建筑物为例,可以使用遥感图像分类算法识别和提取出建筑物边界,形成建筑物分布图。
对于气象数据,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步,指标计算。
在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时,需要计算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估城市热环境的状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地表温度、热岛效应强度、绿地覆盖率等。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数据,可以计算出地表温度分布图,用以评估城市热环境的状况。
同时,可以根据建筑物和绿地的分布情况,计算城市的热岛效应强度,并利用测绘技术对城市的绿地覆盖率进行测量。
第四步,空间分析。
在完成指标计算之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不同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发现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和热点区域,为城市热环境调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五步,模拟和预测。
在对城市热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的模拟和预测。
通过建立城市热环境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调控措施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南京市夏季地表温度空间格局与地物类型分布相关性分析
南京市夏季地表温度空间格局与地物类型分布相关性分析摘要地表温度是城市热环境的重要表征,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地表温度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本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的LST产品和LUCC数据,研究了2011-2015年间夏季地表温度分布问题。
基于莫兰指数研究表明,南京市地表温度空间差异性较大,同时具有空间自相关性。
地表温度在不同地物类型中在不同年份保持一致的差异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地表温度的影响是稳定的。
五种地物类型的两两相关分析表明,旱田与其他地物相关性最高。
因此,观测旱田陆面温度有助于推断其他地物类型地表温度。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表温度;相关性;莫兰指数1 引言在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双重影响下,城市人口老龄化导致高温热浪易感人群增加,使得高温热浪成为现代城市日益关注的气象灾害之一。
研究表明[1],城市高温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季崇萍等2006),而这种差异性的尺度可以到公里级。
对于城市温度的传统监测是以气象站点为基准的观测,得到的观测数据则是每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栅格温度数据。
其原理是利用人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
城市由于用地特征导致具有较为复杂的下垫面,而不同的下垫面的热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因此,会造成城市陆面温度理论上会存在典型的空间分布差异。
从而,研究城市高温问题,需要进一步量化各类下垫面类型温差规律。
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LUCC)的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最初的定性研究从研究城乡差异进一步验证城市热岛效应,到研究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温度的影响,随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温度与LUCC的定量研究,并主要集中于植被指数与温度的研究上。
如李俊祥等(2003)利用绿地覆被率这一计算指标,得出地表平均温度(T)与绿地覆被率(S)的回归模型[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的扩展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
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
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第一章:引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热环境问题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城市热环境的恶化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高温、不适宜居住环境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使用数值模拟和分析技术来研究城市热环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介绍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第二章: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方法2.1 热环境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热环境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城市热环境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热传导方程等数值方法对城市热环境进行模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物理方程,模拟城市中的气象因素、建筑结构和热辐射传输等相互作用过程,获得城市热环境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数值结果。
2.2 常用的数值模拟软件目前,较为常用的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软件有FLUENT、PHOENICS、FDS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物理模型、数值方法和后处理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并行计算性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和分析城市热环境。
2.3 模拟参数与模型验证在进行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时,需要选取合适的模拟参数和初始条件。
如模型边界条件、气象数据、建筑结构参数等。
另外,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第三章: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与分析应用3.1 城市规划与优化通过数值模拟与分析,可以对城市的热环境进行评估和改善,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新城规划中,可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热环境效应,从而选择最优的方案。
3.2 建筑设计与节能城市热环境数值模拟与分析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以提高建筑能耗效率和热环境舒适性。
通过对不同建筑材料、建筑形式以及通风、遮阳等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减少能耗、改善室内舒适度。
3.3 灾害风险评估数值模拟与分析还可以用于城市灾害风险评估。
例如,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可以通过模拟城市热环境分布和变化,评估高温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基于LUCC的城市地表热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22)基于LUCC的城市地表热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田帅石岩李雯刘辰琛(保定理工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城市地表热环境及其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表土地利用发生了剧烈改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导致地表热环境变化的直接因素,在地表性质变化的基础上,城市地表热环境及其效应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该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土地利用时空变化3方面对城市地表热环境效应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城市地表热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LUCC;城市地表;热环境效应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22-0147-04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 of Urban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 Based on LUCCTIAN Shuai et al.(Baod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aoding071000,China)Abstract:The study of urban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its variation have been attracted increasingly by re⁃searche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urban land using has undergone drastic nd use/ cover change(LUCC)is the direct factor for urban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 changing,with the changing of sur⁃face property,urban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 which caused by LUCC have also changed signifi⁃cantly.Based on relevant research,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ffects of urban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 from three aspects of land use types,land use spatial pattern,and the change of land use temporal and spatial,we hope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urban surface thermal environment.Key words:LUCC;Urban surface;Thermal environment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城市地表热环境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气温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研究
城市气温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研究气温是描述大气热量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农作物生长、能源消耗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热环境,并为城市规划和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城市的气温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纬度、地形、海洋气候、城市建设等。
一般而言,城市的气温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夏季,受太阳辐射强度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城市气温较高;冬季,受阳光照射时间和城市建筑物阻挡的影响,城市气温较低。
此外,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水体分布和建筑物布局等也对城市气温季节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二、城市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城市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受到太阳辐射、大气稳定度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城市气温在白天较高,在夜晚较低。
这是因为太阳从早晨升起到正午,辐射能直接作用于地面,使地面温度升高;而在夜晚,太阳的辐射能被地面和空气吸收,地面温度逐渐下降。
此外,城市的人口密度、建筑物高度和道路布局等也会对城市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产生影响。
高密度建筑物和狭窄的道路会导致城市气温较高,在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城市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城市气温的水平分布受到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城市气温在城市中心较高,在城市边缘较低。
这是因为城市中心地理条件较为优越,太阳辐射能较充足,人口密度较大,建筑物高度较高,热量积聚较多;而城市边缘地理条件相对差,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下,温度相对较低。
此外,城市内的绿地覆盖率、水体分布和空气质量等也会对城市气温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
四、城市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城市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受到地形、大气层结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城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海拔较高的地区受到地形和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低;而海拔较低的地区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较大,温度较高。
厦门城市不透水面及其热环境效应的遥感分析
L I N Do n g - f e n g 。 , XU H a n — q i u
( a .Z h i c h e n g C o l l e g e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F u z h o u 3 5 0 0 0 2 ,C h i n a ; b .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C h i n a )
s t ud y a r e a f r o m L a n d s a t T he ma t i c Ma p p e r i ma g e s o f 1 9 8 9, 1 9 9 6, a n d 2 00 9,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第 8卷
第3 期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u b t r o p i c a l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Vo 1 . 8 No .3 S e p t e mb e r 2 01 3
期 间的不 透水 面分布 的时空 变化. 结果发 现 ,厦 门市不透 水 面 面积在 这 2 0年 间扩展 了近7倍 , 其 增长 主要 占用 了大面 积 的植 被和 水体. 回归分析表 明城 市不 透水 面 与地 表温 度呈 明显 的指数 型正相 关关 系 ,而与植被 、水 体面 积呈 线性 负相关 关 系. 关键 词 :N D I S I ;不透 水 面 ;厦 门;城 市 热环境 ;遥 感
夏至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夏至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数据成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评估和改善环境质量。
夏至,作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是一个适宜开展环境监测的时期。
本文将通过对夏至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来揭示其中的一些环境问题和趋势。
1. PM2.5浓度分析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其浓度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夏至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在城市A的监测站点,PM2.5浓度在夏至当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趋势,最高值出现在夏至傍晚时段,约为85μg/m³,随后逐渐下降至65μg/m³。
相比之下,郊区B的监测站点显示出不同的趋势,夏至当天PM2.5浓度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最高值约为60μg/m³。
基于以上数据,可以推断出城市A的空气质量受到夏至期间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是由于城市活动增加、交通排放等因素导致了PM2.5浓度的猛增。
而郊区B则相对较少人口和车辆密集,夏至期间的活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该数据分析提示相关部门在夏至期间需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 温度变化分析夏至时节,温度通常都相对较高。
以城市C为例,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在夏至当天的监测站点上,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温度达到32°C。
此外,在监测的连续5天内,每天的最低温度也逐渐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夏季高温的持续性导致夜间温度无法迅速降低。
这一变化趋势对于城市C而言,可能意味着夏季的热岛效应逐渐增强,需加强城市绿化和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控制以调节城市温度。
3. 降雨量分析夏季的降水通常比其他季节要多,然而夏至期间的降雨量变化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城市D的环境监测数据中,夏至当天降雨量为10毫米,降雨强度较大。
但是,相邻的郊区E的监测数据显示,夏至当天并未出现降雨。
这一数据分析提示出城市与郊区在夏至期间的降雨分布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可能是城市和人类活动的热岛效应影响了降雨的形成和分布。
城市地表温度与土地覆盖关系的定量研究
2.2数据
所用数据为Landsat TM遥感影像,其行列号为121(path)-36(row),图像接收时间为2005 年8月12日。中心区经纬度为:东经118.04;北纬34.62。图像的l、2、3、4、5、7波段(分 辨率为30m车30m)用于土地覆盖分类;6波段(分辨率为120m*120m)用于地表温度的反演。
1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热红外遥感研究地表温度和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非常有效 的技术手段【l捌。RudolfBraHzdi等人通过对捷克首都布拉格城内外监测站温度的比较,对热
岛强度及热岛效应对布拉格季节、年温度的测量的影响进行研列川。程炳岩等通过对郑州市
城市气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郑州市区环境温度的季节分布、不同性质地面环境对 温度分布的影响及郑州市城市热岛强度的时空变化特点【4】。林云杉等对提取的不透水面信息 与利用Landsat TM6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 系【5J。Qihao Weng等人将地物划分为绿色植被、裸土、阴影,以此来研究地表温度与植被丰 度之间的关系f61。 本文从Landsat TM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出发,利用结合混合像元分解算法 和V.I.S模型,分析了徐州市2005年地表温度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徐 州市针对日益增长的热岛效应制定城市热环境防范和改善措施做出铺垫,这对于徐州市及周 边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实现步骤
根据混合像元模型和Ridd的V.I.S模型,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技术路线图如图2。
图2提取土地覆盖类型技术路线图 按照v-I—S模型理论,城市由植被、不透水面、土壤三个因子组成,选择三种端元就可 以分解了。但是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尤其是城市不透水面包含了很多种地物类型,光 谱差异很大。直接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对端元的光谱值无法确定,这样提取的难度很大,提 取出来效果也不理想。本研究借鉴Weng和Lu等的研究115,161,结合徐州的实际情况,基于 V-I—S模型理论,宏观上初步选定植被、土壤、低反射地物、高反射地物四个端元组分,然
多时相影像福州市不透水面对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TP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1 7 2 1 ) 1 —0 7 —0 1 0 —3 7 ( 0 0 1 2 0 9 8
S u y o pa i lDit i u i n o n u f c m p r t r f c e t d n S ta s r b to f La d S r a e Te e a u e Ef e t d
境 。 由于 NDVI 有 季相 变 化 的不 稳 定 性 , 研 究采 用 两 个 时 相 TM/ TM+ 影 像 分 析福 州市 及 其 周 边 地 区不 透 具 本 E
水 面对 热 力场 的 时空分 布 变 化 状况 。 为 了获 取 精 确 的城 市 不透 水 面 信 息 , 实 验 采 用 N V 二 元 法 结 合 20 本 D I 0 0年 同 区域 的 I O S影像 提 取 不透 水 面信 息 。通 过定 量 分 析 不透 水 面 百分 比 、 D I K N0 N V 与地 表 温度 的 关 系 , 出不 透 得 水 面 百分 比与城 市地 表 温度 呈 线 性相 关 , 相 关 系 数在 0 7 右 ; 其 3 以上 的不 透 水 面对 地 表 热环 境 的 空 间 其 .左 尤 O 分 布 影 响最 为 突 出 , 因此 , 对 于 不稳 定 的 N VI 言 , 透 水 面信 息能 更好 地 反 映城 市 热 环境 的 空间 分布 状 况 。 相 D 而 不
关键词 : 地表 温 度 ; 不透 水 面 百分 比( I A) 归一 化植 被 指 数 ( FS ; NDVI ; 被 覆 盖度 ( VC )植 F )
d il . 9 9 jis . 0 O 3 7 . 0 0 0 . 1 o: O 3 6 /.sn 1 O 一 1 7 2 1 . 6 0 7
人为热时空分布变化对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一方面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了区域的陆气过程,城市的几何形态、建筑材料都是导致城市热岛、干岛效应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人类聚集地,高密度、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带来了大量的人为热排放,加剧了城市局地气候的变化。
分析人为热及其动态变化对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对探究城市陆气过程及城市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文基于人为热估算模型LUCY,针对研究区域北京进行大量的数据更新和修正,得到一套适用于北京地区人为热研究的数据库及参数。
该模型得到的人为热结果在时间分布上有较为合理的日内变化、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可以作为中尺度气候模式WRF的人为热输入,为进一步分析人为热对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本研究进而在WRF模拟中考虑LUCY人为热,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将计算所得的温湿度等气象要素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人为热时空分布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了在WRF中是否考虑高时空精度的人为热带来的差异。
结果显示,WRF模型中默认的人为热值偏小,其对显热、温湿度和风速等要素均不能造成明显影响,而WRF-LUCY较好地体现了人为热在其中的影响。
采用WRF-LUCY 模型的模拟结果在城乡环流、城市边界层和城市降水分布中均有较为合理的表现。
因此在分析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气候影响时,考虑WRF-LUCY模型是很有必要的。
进一步的,本研究利用WRF-LUCY分析人为热动态变化对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
随着人为热排放量的增长,各气象要素在日间与夜间的变化幅度有较大差别,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上的增长趋势也不相同。
以北京冬季集中供暖为例,研究分析大量人为热集中释放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结果显示,供暖前后的人为热变化导致空气温度骤增且快速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且气温的升高在夜间幅度较大,日间较小。
最后,研究通州新城下垫面变化与人为热排放两方面对城市局地气候的综合影响。
研究分别分析了二者对城市局地气候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人为热对城市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更为明显,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叠加作用下影响达到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 n ×
( xi − x) × wij ( xi − x) i ( xi − x)2 j
(1) 式中,个变量值和所有变量的平均值,具体计算在 OpenGeoDa 0.9.5-i 中实现, 结果如图 3 和表 3 所示。 计算结果为 4 种地表温度集聚类型 (Guo 等, 2015) 。 H-H(热岛):高温对象被同等级的高温对象 包围; L-L(冷岛):低温对象被低温对象包围; H-L:高温对象被低温对象包围; L-H:低温对象被高温对象包围。 1.3.2 城市非渗透表面提取 首先运用小波分析结合 IHS(Intensity、Hue、 Saturation)变换的方法对 SPOT 5 多光谱波段和全 色波段进行融合,然后对两景融合影像进行拼接, 得到 2.5 m 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对融合数据 进行面向对象分类, 主要分类类型包括水体、 植被、 裸 地 、 阴 影和 建 设 用 地地 表 , 面 向对 象 分 类 在 eCognition Developer 8.7 中完成,分类总体精度为 89.6%。完成分类后,将水体、植被、裸地 3 种地 表类型进行合并,并赋予编码为 0,而阴影和建设 用地重编码为 1(表示非渗透地表),最后生成非 渗 透 地 表 二值 图 层 。 考虑 到 计 算 量问 题 , 利 用 ArcGIS 生成 250 m×250 m 的网格,将该网格与分 类得到的非渗透地表二值图进行叠加运算,即可计 算整个研究区域每个网格内的非渗透地表比例。 1.3.3 回归树模型 回归树模型属于数据结构挖掘的一种技术 ( Walton,2008;肖荣波等, 2007)。数据挖掘技 术是一个数据分析的非参数统计过程,其特点是在 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的二叉树结构,通过对数 据样本的不断细分,二叉树节点使得上层数据变量 的变异最大,通枝节内部数据变量同质性越近,最 后同枝节内样本趋于同质或剩余数量过少而无法 继续分支而结束分析(张立彬等,2002),回归树 模型的实质在于以不同规则下(Rule)多组线性模 型的方式挖掘数据样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使 用回归树模型来构建地表温度与非渗透地表的关 系模型,目的在于揭示其关系的内部异质性和空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46;41201543) ;广州市属高校“羊城学者”科研项目(12A002G) 作者简介:郭冠华(1986 年生) ,男,博士研究生,从事城市热环境研究。E-mail:gghgiser@ *通讯作者:E-mail: gzuwzf@ 收稿日期:2015-01-06
10 月 22 日和 11 月 23 日) 和 SPOT 5 融合数据 (行 列号:284~303 和 284~304,时相为 2006 年 1 月 26 日和 2005 年 12 月 20 日)。Landsat TM 卫星拍摄 时间均在上午 10:45 左右,卫星拍摄当天天气状况 如表 1 所示。从表 1 可知,不同季相影像天气状况 差别较大,对不同季相背景下广州市城市热环境状 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TM 影像数据为 Level A 级 产品,参考已通过正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2000 年 Landsat TM 影像, 对三景 TM 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 校正时候共选取 58 个控制点,利用最近邻插值进 行进行重采样,校正后个 TM 影像均方根误差均低 于 0.5 个像元(15 m)。最后使用单窗算法(Qin 等,2001a;Qin 等,2001b)获取城市地表温度分 布图,因单窗算法比较常用,这里不详细叙述。
与时间、 空间、 大气边界层状况密切相关 (Camilloni 等,2012)。近年来已有学者发现地表温度与地表 参数之间的关系会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如 Liu 等 (2008)及 Zhou 等(2014)在开展地表温度与景观 格局关系研究时均指出了季相变化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地域空间,在短时间内 (如同一年内),城市内部水体、非渗透地表等地 表参数是固定不变的,而地表温度会受天气状况、 太阳高度角等因素影响,在利用遥感卫星影像进行 城市热环境分析时,短时期内的热环境分析结果是 否具有季相变异?其变异程度多大?这些变异与 地表参数有如何的关系?这些科学问题都有待深 入分析。针对这一背景,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区为研 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方法诊断城市热岛 /冷岛格局季相变化, 并以非渗透地表表征城市典型 地表参数,引入回归树模型挖掘非渗透地表对地表 温度的非线性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本论文重点在
表 2 各行政区不同季相地表温度平均值 Table 2 Mean LST of different districts in various seasons K 行政区 白云区 番禺区 海珠区 黄埔区 荔湾区 萝岗区 天河区 越秀区 季相 7 月 18 日 311.61 311.81 313.36 312.92 314.07 311.04 312.96 314.14 10 月 22 日 300.12 300.88 302.51 302.41 302.88 300.19 301.78 302.39 11 月 23 日 294.28 297.01 297.12 297.86 297.11 294.93 296.26 296.21
表1 Table 1 季相 7 月 18 日 10 月 22 日 11 月 23 日 Landsat TM 影像获取日期天气状况 气温/℃ 33.7 23.5 18 气压/hPa 287 166 110 相对湿度/% 56 58 55 Climate condition of Landsat TM acquired dates 风速/(m·s-1) 1.7 2 2
分布特征 (Wylie 等, 2007) 。 回归树模型通过 Cubist 2.08 实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表温度分区统计 从分析各行政区不同季相地表温度变化状况 (表 2) 可知, 不同季相地表温度格局变化十分明显。 7 月 18 日荔湾区和越秀区地表温度最高, 平均温度 均有 314 K,其次是海珠区、黄埔区和天河区,萝 岗区、白云区和番禺区平均温度最低。这是因为荔 湾区和越秀区是广州市老城区,内部高密度建筑景 观比例较大。10 月 22 日温度分布情况与前一时期 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到 11 月 23 日,地表温度最 高值出现在黄埔区、海珠区、荔湾区和番禺区,温 度均在 297 K 左右, 天河区和越秀区温度反而较低, 温度最低为白云区和萝岗区。初步分析结果可以看 出,在夏季、秋季再到深秋季节这段时期内,高温 区有从广州市中心向番禺区等郊区转移的趋势。
图 1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Fig. 1 The location of study area
1.2 数据源与预处理 本研究采用数据源为 2005 年下半年的 Landsat TM 遥感影像(行列号:122/44,时相为 7 月 18 日、
1.3 研究方法 1.3.1 城市热岛/冷岛聚集区提取 传统的地表温度分级方法是基于单一像元的 连续特征值转化为离散的空间数据。这种等级划分 方法会产生“椒盐效应”(苏伟等,2007),各像 元会被零碎化,忽略了数据中丰富的空间信息(如 图 2(A))。面向对象分割的影像分析技术近年来已 经成为遥感研究的热点,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划分 方法的一些局限性问题(Blaschke,2003,2010; Blaschke 等,2000)。本研究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 地表温度数据进行影像分割,分割后能获得感兴趣 区的温度边界,边界内各温度像元值具有相似的特 征(如强度、纹理等)(图 2(B))。 空间自相关分析具有空间集聚度识别功能,主 要应用在探索地理分布变量的非随机性空间分布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2): 270-277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城市热环境季相变异及与非渗透地表的定量关系分析 ——以广州市中心区为例
郭冠华
1, 2, 3
引用格式:郭冠华,吴志峰,刘晓南 . 城市热环境季相变异及与非渗透地表的定量关系分析——以广州市中心区为例[J]. 生 态环境学报, 2015, 24(2): 270-277. GUO Guanhua, WU Zhifeng, LIU Xiaonan. Seasonal Variations of Urban Heat Environ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Impervious Surface: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ore Urban Are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24(2): 270-277.
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近年来地理学与 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 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都会促进区域日平均温 度的增加(Gallo 等,1999),从而加剧城市热岛 效应。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地表温度是城市热环境研 究的重要数据源。目前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热环境 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地表温度数据 诊断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格局(Weng 等,2014; 段金龙等,2011;徐涵秋,2011);二是分析地表 温度与其它典型城市地表参数(如土地覆被组成和 配置)之间的相关性(Buyantuyev 等,2010;Guo 等,2015;Li 等,2011;岳文泽等,2006)。但由 于遥感影像获取条件限制,研究时常常只选用某一 时刻的地表温度数据来反映特定时期内温度特征, 无法全面把握城市热环境状况,因此热环境的季相 变异特征仍有待深入分析(Guo 等,2015)。城市 地表温度分布是城市下垫面组成的重要反映,并且
,吴志峰 *,刘晓南
4
3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50;4.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 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热环境时空格局及与地表特征相关性分析是目前城市热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此类研究针对 季相变异特征的分析较为缺乏。以广州市中心区 2005 年下半年 3 期不同季相的 Landsat TM 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一种面向对 象分割的方法提取城市热岛/冷岛分布,并利用重心模型定量其季相变化移动轨迹;采用回归树模型构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与非渗透地表的关系方程,旨在揭示城市热环境季相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 (1)随夏季到深秋, 热岛呈现从中心区退出的态势,南部冷岛大面积消失,7 月 18 日至 10 月 22 日热岛重心向东移动 2.5 km,冷岛重心向西北 移动 3.4 km。10 月 22 日至 11 月 23 日冷岛重心向西北移动 9 km,热岛重心向东南移动 8 km;(2)随季相变化,地表温度 与非渗透地表的正相关关系趋于复杂,二者相关性从 7 月 18 日的 0.994 1 降至 11 月 23 日的 0.869 1,对于 11 月 23 日数据, 使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更能表达二者的关系;(3)与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回归树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地表温度的空间异 质性,非渗透地表的增温作用存在非线性趋势,并且二者的关系模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关键词: 非渗透地表;季相变异;热环境;广州市中心区 DOI: 10.16258/ki.1674-5906.2015.02.014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5)02-02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