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进展与趋势 分析
目录
01 一、突发事件网分析
02
二、当前时期网络舆 情特点分析
04 四、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进 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本次演示将回顾近年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进展,分析 当前时期的网络舆情特点,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 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政府和媒体的引导能力、加强意见领袖的培 育和管理以及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等观点。结合典型案例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深入 探讨。
然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仍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的问题。例如,如何精 确地分析和预测网络舆情的演变趋势,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为构建更为完善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 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国外学者则注重从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的影响、评估与预警等方面展开研究。 如Kwak等对Twitter中的突发事件信息进行了挖掘和分析,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 的突发事件预警模型;Guo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 意见领袖进行了识别和应用研究。
二、当前时期网络舆情特点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点:
4、互动性强。网民可以在网络上对突发事件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强大的 互动效应,从而扩大事件影响力。
5、容易引发群体极化。由于网络匿名性和从众心理的影响,网民容易形成 极端观点,导致网络舆情出现非理性倾向。
三、观点提出及案例分析
针对以上网络舆情特点,本次演示提出以下观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探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探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近日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就属于一起典型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对其他类别的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极易引起舆论突变,且自媒体的发展使信息和情绪传播速度增快,更容易激发大众质疑、悲观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的爆发进一步催生舆情的发酵,并会出现对以往类似事件的回溯追问,甚至会引发社会恐慌。

作者以新冠肺炎为例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为相关部门舆情治理提供参考。

1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1.1网络舆情概述“舆情”即舆论情况,指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态度、观点、表述等的总和,被喻为社会的“皮肤”和“温度计”,是多元民意的集中式体现。

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61.2%,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信息传播无所不及,信息承载量极大。

网络赋予了舆情突发性、开放性、传播快速性、导向难控性、多线性双向传播等特点。

网络舆情一般要经历孕育期(潜伏)、萌发期(发展)、传播期(顶峰)及衰减期(消退)。

网民情绪前期以负面为主,后期正面情绪升高[1],网络舆情产生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可影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

网络舆论场是媒体、网民和政府等因素不断互动所形成的复杂系统。

当网民对某一事件的议论发展到一定热度,并外化到公共网络中,就形成了网络舆情。

在网络舆情中,随着媒体、网民和政府部门对舆情事件的不断聚焦,信息的积累会逐渐深化为情感的叠加,并在进一步集聚的作用下引发舆论海啸[2]。

如果事件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曝光度不断增强,并从单个、局部、偶发特性事件转向普遍关注的公共议题,就会导致“扩音效应”,“蝴蝶效应”和“涟漪效应”的产生[3,4]。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研究成为了社会舆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网络上用户的言论和情绪,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进行科学评估。

突发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例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社会事件等。

这些事件一经发生,往往会在网络上引发大量的讨论和评论,用户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和需求。

网络舆情研究的第一步是采集数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收集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Twitter等)上用户发表的评论和留言。

同时,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和新闻网站收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采集到的数据包括用户的言论内容、发布时间、发布者身份等信息。

第二步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研究者可以使用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言论文本的情感分析、主题建模和关键词提取等方法,可以了解用户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情绪,并识别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和信息传播路径,进一步分析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最后,研究者可以利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对研究结果进行呈现。

这包括情感曲线、词云图、社交网络图等。

通过这些可视化方式,研究者可以直观地展示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舆论动态和情绪变化,有助于理解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

网络舆情研究在突发事件管理和舆情应对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对舆情数据的分析,政府和组织可以及时了解社会舆论的动态,做出决策和应对措施。

其次,网络舆情研究可以帮助舆情分析师和公关人员了解公众的需求、关注点和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舆情引导和管理。

此外,网络舆情研究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关社会心理和舆情传播的新视角和研究方法。

总之,网络舆情研究为突发事件的舆情分析提供了一种科学、快速、全面的方法。

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网络上的言论和情绪,可以揭示舆论动态和社会影响,为政府、组织和公众提供决策和应对的参考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作者:郑秋莹姚唐邱琪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从政府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发展现状。

方法:文献研究。

结论:在政府实践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但其管理方式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学术研究领域,网络舆情正逐步成为各领域的学术热点,然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还很有限。

因此,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的舆情动态调节机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2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非典”、苏丹红、三鹿奶粉、疫苗致死和甲型H1N1流感等等,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互联网作为互动性强、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新兴媒体,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公众之间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如缺乏监测及正确引导,极易引起人们的过度反应,并使公众陷于恐慌之中,甚至造成事件的发展扩大并激发衍生事件,从而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

2008年4月份发生的安徽阜阳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EV71)的谣言事件以及2008年7月河北石家庄的三鹿奶粉事件衍生出全国乳制品危机事件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

因此,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的舆情动态调节机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成熟稳定的重要内涵和要求,也是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发展现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突发事件的舆情危机几乎可以瞬间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因此,政府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当代政府治理中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的影响1. 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舆情的传播速度极快,而且覆盖范围广泛。

一条不实的信息或恶意的评论,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舆论的疯狂扩散,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

2. 舆情的情绪化特点网络舆情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点,尤其是对于引发公众关注的突发事件,舆情往往会充斥着愤怒、恐慌、焦虑等强烈的情绪。

这种情绪化的舆情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民众的情绪,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应对措施来稳定局势。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挑战1. 信息的真实性网络舆情往往存在许多谣言和不实信息,这为政府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政府需要迅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核实的渠道,以便有效地引导舆论方向。

2. 民意的分散化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交流的去中心化,民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使得舆情在网络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政府很难准确把握和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因此,政府在治理网络舆情时需要注重多方沟通和倾听,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对策1. 加强信息披露与开放度政府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及时向公众传达准确、权威、正面的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

同时,政府也应注重开展与公众的互动,主动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力。

2.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舆情分析和预测,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

同时,政府还需加强舆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准把握民意,及时调整政府决策。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治理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多元化和政府的日益开放,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问世,网络越来越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

在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实中的小范围突发事件在经过网络媒体曝光或网民将此事上传到网络,在网络诱致作用下,会形成网络诱致突发事件。

而网络舆情缺少“审核人”的特点也导致了网民在表达言论时的随意性和偏差性,比如利用网络宣泄情绪,谣言惑众,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等等。

这些都为政府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提出了挑战。

在这一研究背景之下,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突发事件中的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运用理论工具通过案例分析解剖麻雀进行深入挖掘,这其中因能力有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只希望能够对我国建设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全新机制过程中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与人民和谐生活的大局,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关于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的 制造者和传播者实施法律制裁。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3、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辨识能力 和批判思维,避免盲目相信和传播网络谣言。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4、强化技术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识别和阻断网络 谣言传播的系统和算法,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监控和阻断。
3、变异性强: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出现多个版本,增加 了治理的难度。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4、危害性大:网络谣言往往会引起公众恐慌、误解和信任危机,对公共卫生 和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1、加强信息披露与透明度:政府和权威机构应及时发布疫情相关信息,提供 准确的防控指南,减少公众的恐慌和疑虑。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5、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政府、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应建立协 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谣言的挑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方资源,形成 合力;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及时辟谣;企业应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监管; 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网络辟谣工作。
三、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6、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网络谣言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 合作,共同研究应对策略,共享治理经验和技术成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打击跨国网络谣言传播行为。
参考内容三
引言
引言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 大影响。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疫情成为 了全社会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普教育效果调查研究, 对于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促进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构建及治理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构建及治理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构建及治理研究一、绪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发事件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的构建及治理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治理。

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梳理,明确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公共安全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包括正面、负面和中性观点。

突发事件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的构建及治理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的构建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揭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空间结构;三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时间演变规律的研究,揭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时间演变特征;四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多源异构性研究,揭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多源异构特征。

本文从实践层面探讨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的治理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采集和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二是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分析和研判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的应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四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的监管和管理,防止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的传播。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数据空间模型的构建及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研报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及建议

调研报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及建议

调研报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及建议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现实背景,作者在厘定网络舆情概念及其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富媒体背景下我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网络舆情治理能力要以深化网络舆情治理理论为前提、健全网络舆情法治建设为基础、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为关键、强化网络舆情治理手段为重点、塑造服务商社会责任感为保障、提升网络用户信息素养为根本。

21世纪以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自经历2003年SARS疫情后,我国调整优化网络舆情治理流程、机制和方法,逐步建立了舆情应对管理体系。

但其中隐藏的短板以及富媒体时代催生的舆情治理新问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中被暴露出来。

网络舆情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败不仅关乎舆情事件处理本身,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强烈冲击,并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本研究在厘定网络舆情概念及其治理内涵的基础上,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总结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富媒体时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长效对策建议。

一、网络舆情及其治理内涵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民众在网络空间内对政府管理以及其他社会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在现实中人们很少关心社会舆论的正面影响,真正关心的是负面舆论影响的破坏力。

因此,“舆情”一词往往是指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公众舆论情形和态势。

随着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迅速发展,舆论阵地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人,手机网民达9.8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络成为首当其冲的社会舆论阵地。

从2010年开始,国外学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平台,由传统网络环境向各类新兴的在线社交平台进行转移。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综述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重 要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反 映,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难以控制等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 舆情往往会对事件的发展和解决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网络舆情, 可能会加剧社会矛盾,干扰事件的正常处理,甚至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对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 舆情特点
1、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速度 极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2、互动性强: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具有强烈的互动性, 网民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情绪化明显:由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网民在网络上的表达往往带有强 烈的情绪色彩。
3、国际合作不足: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方面的合作还 不够充分,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考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 学等。本次演示旨在梳理和分析现有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问题、挑战。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综 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01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引导的重要性
03
三、存在的问题和未 来发展趋势
02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引导研究现状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舆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事件的发展和解决 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演示将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 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对于公共事件的传播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与传统媒体的舆论不同,它具有广泛性、快速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演化往往伴随着网络舆情的迅速兴起,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事件发生期、信息扩散期、舆情高潮期和事件影响期。

事件发生期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刚刚发生,人们对事件的信息了解较少,网络舆情开始萌芽。

信息扩散期是指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和报道,信息开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网络舆情迅速升温。

舆情高潮期是指网络舆情达到最高峰,大量网民参与讨论和传播,各种声音和观点角逐激烈,舆论压力和矛盾达到顶点。

事件影响期是指事件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网络舆情开始平息,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度逐渐下降。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网络舆情的产生机制研究。

网络舆情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和讨论,而通过网络的传播形成的。

研究网络舆情的产生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

其次是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研究。

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舆论传播不同,具有更快速、广泛和多样的特点。

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和管理网络舆情。

再次是网络舆情的演化机制研究。

网络舆情的演化是由于舆情参与者和传播者的互动作用,以及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的引导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

最后是网络舆情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有时可能对事件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分享和传播相关信息,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进行实时的报道和讨论。

因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识别、收集和分析大规模的社交媒体数据,以便了解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情绪。

其中,舆情分析的目标是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如推文、微博和评论,来了解公众对事件的看法、感受和态度。

这种方法可以为政府、新闻机构和公众带来有价值的信息,以推动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决策和行动。

一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挑战是处理大量的数据。

社交媒体每天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高效地收集、筛选和分析这些信息,成为了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难题。

另一个挑战是确定和验证舆情分析的方法。

由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通常是非结构化和主观的,研究者们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准确地识别和分析舆情。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来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数据。

他们开发了各种算法和模型,来自动地识别和分类社交媒体上的情感、观点和主题。

同时,一些研究者还尝试将社交媒体舆情分析与传统媒体报道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政府可以利用舆情分析来了解公众对政策和决策的看法,以便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

新闻机构可以使用舆情分析来跟踪和报道事件的发展和舆论变化。

此外,舆情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了解公众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和需求。

尽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处理和分析多语言和多媒体的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如何解决信息的虚假和不准确性等问题。

此外,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者们需要确保他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不侵犯个人隐私。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及其治理

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及其治理

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及其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这不仅会引发社会恐慌,还会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及其治理,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社交媒体成为传播谣言的主要平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迅速,而且涉及范围广泛,这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旦有人发布不实信息,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引发公众恐慌和不良影响。

2.公众心态和情绪的传播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伴随着公众的恐慌和焦虑,而这种心态和情绪会加速谣言的传播。

一些人出于好奇或恐惧会追踪、分享或者传播不实信息,导致谣言的传播范围扩大。

一旦大量人群参与进来,谣言的传播速度将会成倍增加,使得控制和治理谣言变得更加困难。

3.缺乏专业科学的信息来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众往往缺乏专业科学的信息来源,而此时大众媒体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不足也是谣言传播的原因之一。

缺少权威的信息渠道,容易造成公众对事件的不明确认知和恐慌情绪,导致谣言的传播和滋生。

1.加强信息真实性审核应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真实性的审核,确保公众获得准确、科学、权威的信息。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力地打压谣言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信息的监控,对发布不实信息的进行删除和追责处理。

2.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应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公众心理素质和科学素养,增强公众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减少恐慌情绪的传播。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提前做好预案,并向公众进行科学地解释和传播。

公众应保持理性,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3.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加大对不实信息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规范信息发布的行为。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政府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扩散,对政府的决策和舆论导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进行,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和困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对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点是突然性、不可预测性和社会影响性。

而网络舆情则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并传播的舆论,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社交网络的互动,网络舆情有着迅速传播、影响力大和舆论趋向多元化等特点。

二、网络舆情的影响机制1.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网络舆情能够几乎实时地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

2. 舆论引导效应:网络舆情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和讨论度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公众意见形成和社会思潮产生一定影响。

3. 导向公众情绪:网络舆情对公众情绪有着导向作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一旦网络上出现负面情绪,很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满,对社会稳定带来威胁。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重要性1. 及时获取舆情信息: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工具,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诉求和情绪态度,为决策提供参考。

2. 有效应对舆情引导:政府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准确判断和评估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及时采取措施引导舆论,避免舆论的进一步扩大和负面影响。

3.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政府应主动通过网络平台回应公众关切,并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提供信息,增加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

4.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政府需依法规范网络舆情的传播,加强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查处,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对策1. 建立舆情分析平台: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平台,以更准确地获取并分析网络舆情信息。

2. 加强政府部门协作: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合力,确保舆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作者:刘诗洋王倩郑秋莹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10期摘要:目的: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及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方法:对CNKI文献库中相关主题论文进行数量统计与内容分析。

结果: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刚刚起步,网络舆情监测实践已有技术支持,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

结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应进一步开阔思路,寻求理论支持并展开持续性研究。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界定我国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开始于2005年,以此为开端,研究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均不断增长,研究论文也在数量和质量上迅速发展。

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真正意义上引起全民持续性关注是从2003年的SARS开始,随着近年来此类事件高发,相关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

作为两项新兴研究热点交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论文统计2014 年2月7日,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含“网络舆情”为主题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期刊文献共5篇,其中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直接相关的文献为2篇。

从现有的5篇文献中可以看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较为系统专业的研究开始于2010年,研究论文发表情况为:2010年1篇,2011年2篇,2013年2篇。

这说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的学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人员、资金、技术的各方面支持,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定义可参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网络舆情的定义。

2003 年颁布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2003)根据天津社科院刘毅对于网络舆情的定义,笔者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是公众将对上述事件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通过网络表达出来,形成多种声音的交错总和[2](2006)。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作者:李纲;陈璟浩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来源:图书情报知识
ISSN:1003-2797
年:2014
卷:000
期:002
页码:111-119
页数:9
中图分类:G2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述;舆情监测;影响因素
摘要: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顾,目前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生命周期、网络舆情技术与系统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控制等方面,研究发现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理论与实践有待进一步融合,缺乏量化分析的体系与框架,微观层面分析有待深入,缺少网民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研究,可视化展示和监测技术将大有作为.。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向舆 论 的转 化 。他 还提 出网络舆 情 向舆论 转变 后 , 又 网络舆 情监 控 系统 、九瑞 网络舆 情监 控 系统 、东蓝科
会受舆 论的刺激而得 到强化 ,进而再转变 为新的舆论 , 技 舆 情监 测 系统 ( E S 2 F o c u s );G o o n i e 互 联 网舆 情监 并 在这 个过程 中实现舆 情 与舆论 两者 之 间高频率 的相 控 系统等 ,这些系 统大 多通 过对 网站、新 闻组、B B S 、 互转换 ( 2 0 0 8 )。 B L O G 等信息源开展实 时监测 ( 2 0 1 1 )。2 0 1 0 年 ,广
献 共 5篇 ,其 中 与突发 公共 卫生 事件 网络 舆情直 接 相 刊 网上检 索期刊文 究 ,可 以为相关 网络舆情 的情感偏 向和阶段走 向提 供判
关 的文 献 为 2篇。从现 有 的 5 篇 文献 中可 以看 出,对 心理恐慌 ,这种恐慌主要是 由于公众生理、病理方面的 突 发公 共卫 生事件 网络舆 情较 为系统 专业 的研 究开始 知识 匮乏 ,因为 “ 无知 ”所 以害怕 ;而事故责任型的公 于2 0 1 0年 ,研 究论文发表情 况为:2 0 1 0 年 l 篇,2 0 1 1 共卫 生事件 则更容易导致信任危机 。此时应对通过网络 年2 篇 ,2 0 1 3 年2 篇 。这说 明我 国突 发公共 卫 生事件 媒介恶意造谣 、传播虚假信息 的个人或组织的舆情监测 网络舆论 的学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 亟需人 员、 资金 、 和拦截 。
续性研 究 。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舆情
界定
现为无先兆 、无预警 ;第二,事件 具有持续 性,有一个 相对完整 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三 ,属于公共 健康领 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o p i n i o n ma n a g e m e n t a b o u t p u b l i c e m e r g e n c i e s i s s t i l l i n i t s i n f a n c y . T h e r e f o r e , h o w t o c o n s t r u c t a s c i ( n t i f { c n e t wo r k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w a r n i n g
北京
1 0 0 1 9 1 ; 对外经贸大学 北京
1 0 0 0 2 9 )
要 :目的 : 从 政 府 实或 和 学术 研 究两个 角度 探 讨 突 发公 共 卫 生事件 网络 真 情 治理 的 发展 现 状 。 方法: 文献 研 究 。 结论 : 在政 府 实践 中, 卫 生
行政 管理部 门越来越 重视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网络真情 的管理 , 但其管理方式仍属于起 步阶段 - 在学术研究领域 , 网络舆情正逐步成为各领域 的 学术热点, 然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 舆情治理 的研 究还很 有限 。 因此 , 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 见性 , 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成熟的真情动态调节机制 , 将成为未来研 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 舆情 中图分类 号: R 1 8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0 3 ( a ) - 0 0 1 2 - 0 2
T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n e t wo r k p u b l i c o p i n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a b o u t p u b l i c h ea l t h e me r g e n c i e s

突发卫生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研究

突发卫生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研究

202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一、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阶段(一)谣言的潜伏期根据奥尔波特公式发展而来的谣言传播公式是R=I×A×U(谣言的流通量=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出现,一般与人们关联密切,人们也会感到该事件对自身所产生的威胁,并产生强烈的不安感。

环境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官方未能及时公开数据和媒体的不全面报道,政府也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响应。

三者具备后,各种小道信息的谣言便会产生,进而会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但并未形成规模。

例如,2020年2月15日网传武汉病毒所毕业生黄燕玲是“零号病人”,一开始只是在“金微观察”微博评论下讨论,一名“正义之光照人间”的网友称,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黄燕玲是新冠病毒的零号病人。

在2月15日14点08分发出这则评论,此时只有五人点赞,少数人对其讨论。

知晓谣言的人数较少,谣言还未成规模和气候,尚处于潜伏期。

但伴随时间的推移,不断被人们注意,开始进行讨论,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再加上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谣言涉及更为专业,例如“病毒研究所”本身其就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和不公开性,人们对于谣言也更难辨真伪,在不断讨论和注意的过程中,负面情绪不断强化,谣言也就进入第二环节——爆发期。

(二)谣言的爆发期负面情绪累积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当“意见领袖”在传播谣言中发挥作用,网友们的“从众心理”,形成了沉默螺旋,导致谣言如同雪球,越滚越大。

例如,上述事件,拥有2万多名粉丝的头条作者纪舒森在2月17日21时09分发出网友爆料,武汉病毒所女研究生黄燕玲的资料被删得干干净净。

马上获得340个点赞,许多红V、黄V用户跟随转发,谣言走向爆发期。

当处于谣言的爆发期时,谣言从数量上来看,是呈指数增长,在社交平台上“病毒式传播”;从涉及范围上,从事件本身进而扩大到官员、政府、国家上,出现一系列伴生谣言。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情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的社会行为。

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或文化环境下,公共事件的发生也成为了舆情管理的重点。

突发公共事件可以是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公共健康事件等,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怎样正确地对待这些事件,并维护公众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突发公共事件可以会带来机会和挑战,一方面,它可以增强政府或企业的公信力,提高社会影响力,机会可以体现在突发事件后展现的应对能力,迅速解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提供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活动上。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正确地应对事件,舆情风险就会爆发,导致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满和恐慌,进而影响政府和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所以,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呢?以下是一些建议:第一,做好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任何公共事件都有其特定的事件进程,明确事件成因,迅速获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了解最新进展和趋势,先建立一个情报网络,推动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信息共享和优化,精准应对危机。

第二,强化公众参与和及时互动。

通过对公众的关注,获取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要及时向公众公开信息,告知干预行动和解决措施,并及时回应公众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公众的需求和需求,并尽可能地维护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第三,注重诉求的理解和满足。

根据不同事件的特点和趋势,建立一个智能化平台,整合搜集社会的民意和诉求,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和解决公众所需。

在一些大型的公共事件的处理中,还需归纳整理出公共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汇总意见提交官方,并对之反思总结,进一步完善舆情管理体系。

对于地震、火灾、爆炸、化学重污染等突发事件,政府在处理时,更需要正视灾害抢险有关部门联络应对、危险区域疏散等方面的问题。

而对于公共健康疫情事件,则需主动进行宣传、加强公开透明度、解答疑惑、引导和号召民众置身于“防范在前、科学应对”的识别和思想深度,共同构建全面的公共舆情管控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郑秋莹姚唐邱琪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从政府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发展现状。

方法:文献研究。

结论:在政府实践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但其管理方式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学术研究领域,网络舆情正逐步成为各领域的学术热点,然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还很有限。

因此,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的舆情动态调节机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2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非典”、苏丹红、三鹿奶粉、疫苗致死和甲型H1N1流感等等,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互联网作为互动性强、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新兴媒体,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公众之间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如缺乏监测及正确引导,极易引起人们的过度反应,并使公众陷于恐慌之中,甚至造成事件的发展扩大并激发衍生事件,从而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

2008年4月份发生的安徽阜阳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EV71)的谣言事件以及2008年7月河北石家庄的三鹿奶粉事件衍生出全国乳制品危机事件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

因此,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的舆情动态调节机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成熟稳定的重要内涵和要求,也是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发展现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我国于2003年5月9日颁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以及应急处理措施及法律责任等,但在立法方面并未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具体条例或法规。

虽然目前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尚未出现成熟的立法或管理条例,但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已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而通过网络开展公共卫生舆情监测也已经在政府管理实践中得以初步应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
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的新主张。

在卫生领域,不仅国家层面采取了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监测,不少省市自治区也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网络舆情采取了相应的监测措施。

具体来说,从全国层面看,卫生部开展了12320卫生舆情监测活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全国卫生信息化舆情监测周报》,中国保健协会则委托“联盟中国舆情监测中心”做《中国保健行业舆情监测月报告》等;从地区层面看,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每周会刊出《北京卫生舆情监测周报》、四川省疾控中心及湖北省疾控中心则分别设有《每日疾控网摘》、《每日卫生新闻热点选摘》,而上海市疾控中心则曾经针对具体公共卫生事件设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舆情监测》以及针对世博会期间的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等。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进展
卫生领域有关网络舆情的相关研究成果非常有限,通过CNKI检索仅获相关文献4篇。

其中,张寅荣(2010)、杨晓兰等(2011)探讨了医疗机构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李伟等人(2010)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网络舆情恐慌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徐夏鹃等人(2011)则系统讨论了包含日常舆情监测及突发舆情处理在内的公共卫生舆情治理系统。

上述研究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机制这一选题有充分的研究空间。

事实上,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正成为近三年来各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具有情绪化及非理性的特征。

以“网络舆情”为关键字搜索CNKI得相关文献1504篇,其中近三年发表的文献占90%(1351篇),说明网络舆情作为热点问题正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代表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网络舆情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

学者们关于网络舆情的探讨主要分两大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及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

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网络舆情管控研究的范畴,可为开发网络舆情预警软件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学者们已对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如有学者提出网络舆情治理层次图,认为政府应该从机制层面(舆情管理政策、舆情引导机制等)、应用层面(包括舆情收集、统计及预警等)和技术层面(包括网络计量学、WEB挖掘及人工智能等)来构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也有学者主张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从警源(包括政治事件、经济衰退、干部腐败及突发公共事件等)、警兆(牢骚言论、激进言论及政治争论等)、警情(集体上访、政治集会及民族冲突等)三方面进行评分;还有学者关注网络舆情仿真模型的构建,包括舆情传播、舆情表现及舆情关注等。

然而从现有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看,目前对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机制的探讨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连续性、高水平的深入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所提政策建议难以对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从发展现状开,目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网络舆情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只能对现有公共卫生日常网络舆情进行描述性静态监测,而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动态发展进行判断及预测的功能。

因此,要想从海量信息中迅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动态,判断其可能发展的方向,从而加以正确引导和管理,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关键。

从研究现状上看,现有研究缺乏专门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机制的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与百姓健康密切相关,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则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的舆情动态调节机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79-82.
[2] 曾润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J].情报杂志,2009,28(11):52-55.
[3] 李伟,李燕,江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监测与恐慌度分析系统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37-44.
[4] 徐夏娟,胡晓云.公共卫生舆情监测与风险研究综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5):72-77.
[5] 张寅荣,王超超.医疗机构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J].中国医院,2010,14(7):41-42.
[6] 杨晓兰等.医疗机构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119(22):8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