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大学生到传染病学专家
热点作文素材——吴尊友
【热点作文素材】——吴尊友因病去世(人物生平+人物成就+突出事迹+名人名言+人物评价+精选时评)10月27日,中疾控发布讣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吴尊友先生,于2023年10月27日12时5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60岁。
下面是他的相关作文素材。
【人物生平】吴尊友,男,1963年生,汉族,研究员,民进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博士,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预室主任。
吴尊友主要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项目评估等。
吴尊友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任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于1995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专业;1998年—2002年任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2003年—2007年任民进中央社会法制分委会副主任;2006年6月任民进宣武区工委主任;2017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人物成就】1998年,荣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抗洪救灾防病先进个人”称号、“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国氏”博士后奖。
1999年,荣获卫生部、公安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全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从事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用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盐酸美沙酮,治疗海洛因成瘾,以口服代替注射以期控制因注射毒品引发HIV传播;同年,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非典“先进个人”、中华预防医学会防治“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防治组全国非典防治先进个人、中组部、人事部、中宣部、教育部、统战部、科技部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2004年,获国家中央机关工会联合会“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卫生部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最新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最新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最新这场疫情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的历练,我坚信这场战斗必将胜利。
防控疫情是一场大仗,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取得胜利。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供大家参考选择。
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在抗疫第一线,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李兰娟院士。
我们从她的身上,深切感受到科学严谨的研学精神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她也是连夜赶往武汉,投入到这场前途未卜的战疫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
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
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位由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正以最饱满的情感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心投入到抗疫最前沿,在他的不断发言中,我们看到她和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
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在抗疫第一线,70多岁的她忘我工作,每天只休息三个小时,当有人担心地问她时,她却淡然地说:没问题,放心好了。
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我们用别的什么语言赞美她已显得苍白,只有在内心默默地为这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她的团队致敬。
传染病讲座心得体会
传染病讲座心得体会【篇一:传染病法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呼吸道传染病的心得体会呼吸道传染病是历年传染病的防控重点,今年重点学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春季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侵入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具有传染力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结核病、流行性感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等。
这些病都可通过空气(飞沫、尘埃)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病。
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出现会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影响,为此,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市民应该提高警惕,积极预防。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约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
每年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80%的病人在农村,而农民工是结核病的高发群体。
近年来,我市农民工及流动人口肺结核病发病人数上升迅速,而这部分人群对于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知之甚少。
目前,对于结核病最好的防治措施之一就是发现传染源,及时治疗。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侵入人体多种器官,以肺结核常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盗汗、低热或胸痛。
一旦得病,只要和医生很好地合作,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市本级对到市一院结核科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给予免费的痰涂片等检查,并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物。
流行性感冒:最近,到医院就诊的人明显增多,也有人被流感击倒。
流感正是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给其他人。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大部分病人能在一星期内痊愈。
年老体弱者易发生肺炎型流感,极少数表现为中毒型,出现高热、血压下降,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陈 竺:从学者到部长的转型之路
陈竺:从学者到部长的转型之路作者:余玮来源:《职业》2008年第01期当过两年赤脚医生,今天开始直面13亿人口的卫生健康大问题。
没有念过大学的他,曾获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及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
从一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响当当的专家,再到中科院当年最年轻的院士,2007 年6月29 日,拥有传奇经历的陈竺在他不凡的人生履历中又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第一个无党派人士当选为国家卫生部部长。
天分过人勤奋无比1970 年,陈竺到江西省赣南地区信丰县插队,每天忙完一天的农活后,陈竺就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不仅自学了中学的数理化,还自学了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 年,陈竺进入了上饶卫生学校。
1978 年,只有中专学历的陈竺,以专业考分第一名的佳绩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这一年,王振义只招收了两名学生,除了陈竺外,还有一名就是后来成为陈竺妻子、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陈赛娟院士。
在王振义教授的指导下,陈竺学业进步很快,先后在《中华医学》英文版上发表了3 篇有关血友病的论文,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
不久,他就被接纳为国际血友病联盟的第一个中国人会员。
“我只是他一段时间的老师,他的成功靠自己的努力,有的方面我还要向他学习。
”谈起出色的学生陈竺,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王振义院士感叹:“过人的天分、无比的勤奋,只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样的人才必然会有大的成就。
”深深懂得知识重要性的陈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1984 年,陈竺以全国非法语专业法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赴法留学的机会。
一年后,他开始在巴黎圣• 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主修分子生物学。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的张志勤公参,曾与陈竺同期在法国留学。
钟南山获共和国勋章
钟南山获共和国勋章介绍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中国的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抗击疫情的领军人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他的科学指导和专业知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中国政府决定授予钟南山院士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的意义共和国勋章是中国政府特别设置的国家最高荣誉称号之一,用于表彰对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此荣誉极具权威和声望,只有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会授予。
钟南山院士的背景介绍钟南山,生于1936年,是中国的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和传染病学家,也是中国疫情防控指导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之一。
他在医学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是中国乃至全球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
钟南山院士是广东省肺科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肺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他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的“肺癌专家”。
钟南山院士在新冠疫情中的贡献自2020年1月以来,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困扰。
作为中国的传染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迅速与团队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向政府提供了建议。
他第一时间与全球专家合作,分享关于新冠病毒的信息和数据,并共同努力找到有效的防控策略。
钟南山院士在新冠疫情中的科学指导和领导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公开发表了许多关于新冠病毒的重要观点,并主导了中国的防疫措施。
他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对中国成功抗击疫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共和国勋章授予仪式2021年8月,中国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授予仪式,将共和国勋章颁发给钟南山院士。
这是一项庄重的仪式,出席者包括政府领导、医学界领袖和相关专家。
授予仪式上,政府代表向钟南山院士颁发了共和国勋章,表彰他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卓越贡献。
这次授予仪式不仅是对钟南山院士本人的褒奖,也是对全体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嘉奖。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勋章时表示,这是对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赞扬和鼓励,也是对中国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肯定。
汤飞凡作文600字
汤飞凡作文600字他是湘雅医学院第一届优秀学子,为中国建立防疫体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每一个接种过疫苗的人都可以听听他的故事。
他叫汤飞凡,中国第一代的病毒学专家。
他出生在动乱时期,在那个时代,鲁迅曾经发出怒吼,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但汤飞凡却觉得一个人的医术只能拯救少数人,他要建立中国预防疾病的体系,去救更多的人。
从湘雅医学院毕业,汤飞凡直接去了哈佛留学,学习更加系统的医学知识。
1929年,随着国家的一声召唤他回来了,刚回国的汤飞凡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沙眼病原体的研究。
砂眼这个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小毛病,在上个世纪如果不小心得了,严重的很可能会致命。
而当时中国沙眼发病率高达55%,偏远农村更是十人九沙,为了找到沙眼病原体。
汤飞凡冒着生命危险,让助手将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眼睛。
整整40天,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不做治疗,用自己身体做实验,记录下了沙眼的第一手资料,确定了病原体。
这项发现让人们成功治疗沙眼,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以上海为例,1959年沙眼发病率为百分之八十四,两年以后直接降到5%。
抗战中,汤飞凡在没有任何支援甚至没有自来水的情况下,研制出国内第一条青霉素,挽救了千万战士生命。
建国后,仅用两个月时间,他就研制出减毒活性疫苗,抑制了当时大肆蔓延的鼠疫。
他发明的乙醚杀菌法,量产出扑灭青花病毒的牛痘疫苗,天花由此在中国绝迹,整整领先世界16年,拯救了亿万百姓我国第一支狂犬疫苗、白喉疫苗和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均出自他手。
汤飞凡用一生践行着自己曾经的誓言,用另一种方式拯救了无数的中国人。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非凡济苍生。
汤老医者仁心,山高水长。
大器晚成_大医精诚——记中科院院士、肾病专家侯凡凡
从养猪女兵、部队卫生员,到军医大学学员;40岁考博,45岁留学哈佛;从发表轰动国际的顶尖论文,到59岁当选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侯凡凡属大器晚成的科学家,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她在世界肾病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拼搏,从女猪倌到博士生侯凡凡个子很高,挽着发髻,戴着一副珍珠耳环,白上衣黑裙子显得格外精神、干练。
一头扎进肾病研究领域便大器晚成大医精诚忘我投入。
侯凡凡有着很多头衔与兼职:南方医科大学(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肾病中心主任等等。
1950年10月侯凡凡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 (18)岁那年,侯凡凡应征进队,成为了原南京军区战医院的新兵。
炊事班※文/惠之——记中科院院士、肾病专家侯凡凡《金秋》下半月刊2024年03期精彩内容预告◎冯理达与罗元铮:爱恋之花永不凋谢◎春寒料峭冬梅暖◎梳妆镜里的父爱◎错换的人生,谁之过?◎徐京坤 乘风破浪的独臂航海家◎“机车刘奶奶”有梦的人随时可出发◎腰旗橄榄球,一种“抓尾巴”游戏◎运动前热身你做对了吗?◎苻坚大帝,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毁灭◎宋朝经济繁荣,为何没有知名商人◎《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声当彻天 有泪当彻泉——品读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需”是刚需◎帮助癌症患者过三关◎分离焦虑之后◎常吃的补铁食物并非最佳◎“摸你黑”节记趣◎开在冬天的花◎泉州洛阳桥 跨江接海第一桥◎方寸间闪耀的雷锋精神17切关注的公众议题。
十名新兵中挑选一个炊事员,“谁愿意当炊事员?”首长问。
“我愿意”。
侯凡凡没二话就举手回答。
后来侯凡凡被安排去养猪。
步入猪圈,她怔住了:眼前,小猪乱窜,有些还在脚边不停打转,打扫猪圈更是无从下手。
但很快,侯凡凡适应了“猪倌”这份工作。
空余时间,倔强的她开始在猪圈读书,自学英语。
有时身旁无人时,她就对着猪念英语。
传染病防治专家陈菊梅-女人如树
传染病防治专家陈菊梅:女人如树传染病防治专家陈菊梅:女人如树都说女人如花,可有一种女人,却坚韧如树。
她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和独立坚强的自我;她的目光从不在琐事上停留;她的心里没有风花雪月,只有治病救人的信仰。
她是我国首先发现并成功应用五味子降酶的第一人;她让慢重肝患者病死率降低了47%;她成功救治了无数个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非典"肆虐时,她冒着生命危险走进隔离病房;汶川地震时,她冲到抗震第一线,让"大灾之后无大疫"......她就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泰斗、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一个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婚姻里,都坚韧如树的女人。
像树一样坚守足下的土地陈菊梅从小见到的都是像花一样柔弱无助的女人,尤其是她的母亲和姑妈。
由于生活贫困,子女众多,陈菊梅的母亲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佛祖身上。
陈菊梅永远忘不了母亲在烟雾缭绕中,对着佛像虔诚地一次次磕头跪拜的瘦弱身影。
陈菊梅的姑妈更是宛如柔弱无依的菟丝花,守寡的她寄人篱下,终日啼哭乞求父兄的怜悯。
陈菊梅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佛祖不会给你恩赐,男人也不能终生依靠。
想活得好,必须靠自己。
陈菊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干什么事都带着一股子韧性和倔劲儿。
在浙江医学院上学时,每年寒暑假她都要步行往返400里,从没喊过一声苦。
为了能够彻底地了解人体骨骼结构,她将一副死人骨架挂在床头,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地琢磨,直到把人体里的206根骨头全都记牢为止......也正是凭着这种劲头,陈菊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只用3年时间就取得了传染病学博士学位。
1958年,陈菊梅调入解放军第302医院,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我们所熟知的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肺结核,包括后来让人闻之色变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都属于传染病。
人们对传染病医生既敬又怕,当时还有人给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开门用脚踹,对象吹得快,地上的钱没人爱。
姜良铎: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
姜良铎: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9期本刊记者李晓文专家简介:姜良铎,全国首届中医博士。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
担任中国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热病学科带头人。
迄今,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其中《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从毒论治》、《论环境毒》等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姜良铎总是把《道德经》的经典章句挂在嘴边。
在他看来,中医的智慧与老子的哲理是相通相承的。
中医之道就在于从天地自然和人的整体来谐和阴阳,巧妙运用摄生之道,辨证论治之道,使神气形相合,阴阳之气升降出入协调,实现生命的大一统。
青少年时期的姜良铎是榆林地区公认的“学霸”,文理兼优。
他一度有一个“飞机梦”,对于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工作之后,由于能力突出,品格优秀,一度也有从政的机会。
但是最终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地走进了中医的世界。
用姜良铎的话讲:这也是运也,命也。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姜良铎开始了他的济世救民之路。
从最开始的赤脚医生,在家乡为村民看病,到后来在药材公司上班,几乎干遍了和中药材有关的所有行当,再到进入正规的高校,师从张学文、郭谦亨教授以及中医泰斗董建华院士,成为新中国培养的首届中医学硕士和博士。
“望闻问切”“理法方药”“君臣佐使”,他在中医博大精深的天地里驰骋翱翔,不断积累。
四十余年的行医经历,让姜良铎深深地悟到:中医没有捷径,没有机巧。
所谓道法自然,任何事都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
世界上的有很多事和中医一样,都是“急不得”的,要慢慢来,不能妄图一刀切断。
就是这样一个“不紧不慢”的老头儿,却常常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道治愈了大批疑难杂症,在应对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仅得到了中医学界的高度评价,更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了中医的力量!“刘海若事件”奇迹的缔造者2002年5月份发生在英国的一场震惊世界的交通事故——那场导致7人死亡70多人受伤的火车出轨事故,使得几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关注起那位在异国他乡遭遇不幸的凤凰卫视女主持人刘海若。
感染科学习计划目标
感染科学习计划目标一、学习背景感染科学是研究疾病的传染途径、传播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预防与控制、临床诊疗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染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而对感染科学的深入学习,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和规律,更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传染病的防治能力。
二、学习目标1. 深入了解传染病的病原学知识,包括病原体的分类、结构与生长特点、致病机制等,以及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2.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传播规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等;3. 熟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疫苗的研发与接种、卫生防护措施、隔离与检疫措施等;4. 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包括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等;5. 能够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1. 传染病的病原学知识(1)病原体的分类及特点(2)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常见病原体的研究进展(3)病原体的致病机制与药物抗性问题2. 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1)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传播规律(2)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与统计分析(3)传染病的预报与应对策略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1)疫苗的研发、生产、接种与效果监测(2)卫生防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3)隔离与检疫措施的管理与应对4. 传染病的临床诊疗(1)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2)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技术手段的应用(3)传染病的临床管理经验交流与总结四、学习计划为了实现上述学习目标,我计划按照以下学习计划来进行:1. 通过阅读教材、期刊文献等,系统学习传染病的病原学知识,包括病原体的分类、病原体的结构特点、致病机制等内容。
2. 参加相关的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培训班,深入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调查案例来提高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数据的能力。
对预防医学情有独钟的年轻人--小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屈卫东博士
对预防医学情有独钟的年轻人--小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屈
卫东博士
江世亮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 虽回国已有两年多了,但屈卫东身上还保留着一些西方学者比较惯常的那种行事风格,譬如他在接听一个电话或接待某人的同时,有另一个找他的电话打进来,他不会中断正在进行的交谈去接电话.那天我打电话给他约采访时间,此时他的手机有电话打进来,响了多次他都不去接,我说没关系的,你先去接听吧,不要耽误事,但他说通常情况下在已经通话的时候,他是不会去接听其他电话的.这是自己行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听后我多少有些感动.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江世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与"癌中之王"较量的年轻人--小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孙惠川博士 [J], 江世亮
2.使污水变清的年轻人--小记同济大学环境学院陈洪斌博士 [J], 江世亮
3.学深为师品正为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淦林小记 [J], 乙丁
4.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归属学院的发展战略——基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的研究 [J], 赵云
5.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原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卫生科) [J], 柳启沛;朱元桢;郭红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文本训练
长文本训练标题:一个平凡人的追梦之旅第一章:梦想的萌芽小时候,我就经常幻想着自己成为一名医生,为人们治病救人。
每当看到医生们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拯救生命,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医学的向往和敬佩。
我相信,通过医学,我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摆脱病痛,重获健康。
第二章:追寻梦想的起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主动了解医学的相关知识。
我读了很多医学方面的书籍,了解了医学的基本原理和诊断方法。
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到医院中陪伴病人,亲眼目睹了医生们的工作。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医生的决心。
第三章:艰辛的求学之路为了实现梦想,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成绩。
高中时,我报考了医学专业,并顺利被一所名校录取。
进入大学后,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医学知识,参加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虽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我始终坚持着,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会有回报。
第四章:跨越困难的奋斗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会因为看不懂的医学论文而感到沮丧,有时候,我会因为实验室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的能力。
然而,每一次困难都使我更加坚定了梦想的决心。
我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梦想就会离我越来越近。
第五章:实现梦想的奋斗毕业后,我顺利考取了医学硕士研究生。
在研究生阶段,我有幸能够跟随一位优秀的导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研究,我对某种疾病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我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会议上得到了认可,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医学研究者的决心。
第六章:梦想成真的喜悦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医学博士。
我加入了一家知名医院,开始了我的临床工作。
每天,我都能亲眼目睹病人们从病痛中恢复过来的喜悦,这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有价值。
每当看到病人们对我说一声“谢谢”,我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第七章:梦想的延续成为一名医生只是我的梦想的开始。
心存良善,肝胆披沥情愿一生做一事——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邓存良教授
邓存良:泸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
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泸州市(杰出)青年创新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和特邀编委,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副主编《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共6部。
培养硕士研究生24名。
主要从事慢性肝病的防治研究,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熟悉常见传染病和危急重症传染病的诊治,对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的救治有独到见解和治疗方法,掌握多种先进治疗技术,如人工肝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等。
心存良善,肝胆披沥情愿一生做一事——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邓存良教授. All Rights Reserved.邓存良出生在重庆永川板桥镇一个小山村,上初一的时候,他的父亲患上了慢性骨髓炎,日渐消瘦,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父亲忍着疼痛强颜欢笑,后却发展至全身水肿,人完全变了样,让这个虽不富裕但却和睦温馨的家庭失去了往日生机,陷入痛苦绝望之中。
此刻的邓存良多么希望还给父亲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当时的乡卫生院不仅医疗水平十分落后,医护态度的生硬更是让他体会到了比病魔还无情的无奈现打击让这个原本懵懂的少年萌发了一定当一个好医生。
”实。
个子偏小的他无力照顾躺在学医的志向,他暗自咬牙狠劲,眼1982年,邓存良在填报高考病床上的父亲,一次次的无助和里凝了一道光:“如果我当医生,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了泸州医学院(以下简称泸医),以超出分数线仅5分的成绩而被录取。
乡村中学出了大学生,纯朴的乡亲高兴得奔走相告,而他也心存着对幸运之神眷顾的感恩,对医学的憧憬和当一名好医生的心愿,踏进了大学。
传染病讲座心得体会(精选8篇)
传染病讲座心得体会传染病讲座心得体会(精选8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染病讲座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染病讲座心得体会1这学期重大传染病选修课结束了,学习了传染病这课程,我认为它对我现在以及以后的预防以了解的各种传染病有很大的帮助,会让我学会如何去预防传染病,如何去面对传染病,对于各种疾病的预防赢得更多的时间,为自己的健康创打下了基础。
选修此门课程的初衷我是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开始选修其他课程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此门《重大传染病》,想到它应该会与生物方面挂钩,因为我在高中对生物课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免疫学方面,突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理。
同时,作为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当初认为选修此门学科或多或少能学点有关医学疾病方面的知识,我能从中受益,毕竟我可以了解如何去预防、如何去面对所学的各种重大的传染病,这是受益一辈子的事,于是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便和室友同时选修了这门特别的选修课。
选修此门学科的收获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结合自身大学生活的实际情况,分析个人、社会等诸多方面,让我对各个重大传染病的了解与防治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感悟。
上课了,我才发现有关疾病方面好多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象那样的。
才知道我们人类在各种恶性疾病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比如说,“军团病毒”曾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再比如说“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当前面临的挑战最大的病毒性疾病,它的传染率和死亡率每年都很高,我们目前在它面前真的是束手无策,但是我们可以去深入的了解这些病毒的常规知识,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这样才能去有效的控制病毒的传播,那么才能减轻这些重大传染病的感染率,我们的科研人员才能赢得宝贵的时间去研制出有效地治疗方法去挽救更多受疾病威胁的患者。
钟南山对青少年一代的意义与影响
钟南山对青少年一代的意义与影响钟南山,中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受世界各国尊敬。
他是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公认的传染病专家。
钟南山一生以研究、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为职责,他的努力让他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典范。
钟南山对青少年一代的意义与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他是一位科学家,他研究和探索了各种传染病,为人类健康和预防传染病提供了重要的贡献,为青少年一代建立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次,钟南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精神和研究精神,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激发了他们的科学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了青少年一代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此外,钟南山的诚实守信、勤奋刻苦、谦虚谨慎,也是青少年一代值得学习的榜样。
他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教育年轻一代要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改善社会环境,这也是青少年一代需要学习的。
总之,钟南山的贡献对青少年一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的科学精神和研究精神,他的诚实守信、勤奋刻苦、谦虚谨慎,都是青少年一代值得学习的。
他的传奇精神为青少年一代提供了无限的激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健康、有益的生活理念,让他们在学习中受益匪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1/ 1。
汤飞凡是什么人?汤飞凡人物生平简介
汤飞凡是什么人?汤飞凡人物生平简介本文导读:汤飞凡幼年常听父老谈论维新、改革,“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
这些思想不知不觉地透进了他幼小心灵。
他从小在家乡看到穷苦农民贫病交加,中国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就立志学医,意欲振兴中国的医学。
小学毕业后,由于没有学医的机会,他考进甲种工业学校。
1914年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届招生,汤飞凡报名投考。
湘雅入学考试要考英语,但他没有学过,他未气馁,请求主考的美国牧师胡美暂免试英语,随后补考。
胡美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终于被破格录取了。
此后,他开始拼命学习英语,一年翻破了一本英文字典,眼睛也变成高度近视,终于克服了英语语言障碍。
这件事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树立了一个信念:有志者事竟成!辛亥革命后,政府改革教育制度,汤麓泉只好解散塾馆,这样一来,汤家的经济更加困难,对汤飞凡和他弟弟(汤秋帆在武昌读文华大学)的学费,难以供给。
汤飞凡在医院药房找了一个调剂生的工作,并当了英语家庭教师,挣了钱补贴自己和弟弟的费用。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第一班招生30名,但经严格考试选拨,到1921年毕业时只剩下10名,汤飞凡是其中之一。
他这七载寒窗自然要比其他同学艰苦得多,但却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大部分传染病的致病菌被一个跟着一个地发现,使汤飞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成了他最崇拜的偶像。
日本有个北里柴三郎是科赫的学生,因有重要发现被称为“东方的科赫”。
汤飞凡对人说:“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一个‘东方的巴斯德’呢?”。
他暗下决心,树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1921年,他自湘雅毕业,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
该系的教授田百禄注重实验,强调基本训练,凡来进修的都要从准备工作开始。
这些工作简单而烦琐,日复一日地重复,十分单调。
一般进修生把它看成是工人干的活,迫于规定,不得不走个过场。
汤飞凡则不同,他干得非常认真,还常帮助做实验的人观察动物,作病理解剖,分析试验结果,很快引起了田百禄的注意,不久被提为助教。
第七届武汉十大杰出(优秀).
第七届“武汉十大杰出(优秀)青年”评选活动候选人事迹材料小写的“事业”大写的“祖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宁琴事迹材料宁琴:1966年1月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感染科主任、感染科病源实验室主任,感染免疫研究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美国肝病学会(AASLD)国际会员、国际免疫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市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市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常务委员。
宁琴,出生于南国江西,小家碧玉,温柔和善;但就是这样一个外形娇小的女子,竟然是位获得NSFC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拥有数项发明专利、取得多项学术成果和奖励的女强人;无论是从少年大学生到传染病学专家,还是从海归学者到国家医疗、教学、科研栋梁,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与奋斗历程,都深深打着“祖国”的烙印,在她眼里,“事业”是小写的,“祖国”是大写的,因为有着对祖国难以割舍的眷恋,才有着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从少年大学生到传染病学专家:“小我”变“大我”1966年,宁琴出生在江西省南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是中学教导主任,母亲是小学优秀教师。
自小,父母就十分注重对她的培养和引导,她5岁能够单独学一些东西,六岁跳级读二年级,开始真正的读书生涯。
在父母的培养教育之下,她自小就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而且常利用寒暑假时间自学,在初二和高二直接参加中考和高考。
高考过后,14岁的宁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成了一名少年大学生。
大学五年,在学习上自有一套办法的宁琴,从没有为成绩伤过脑筋,相反,因为心态良好,所以应付自如,成绩相当优秀。
然而,对于青春期的宁琴来说,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后的人生之路到底要怎么走,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她。
院士夫妻演绎传奇
院士夫妻演绎传奇2018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上台领取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证书。
而在台下,她的丈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面带笑容为妻子鼓掌,这对夫妻事业上携手并进,生活中风雨同舟,堪称典范。
新婚初夜在车站广场度过李兰娟194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夏履镇夏履桥村,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因患眼疾无法劳作,全家生活靠母亲卖山货维持。
李兰娟自幼喜欢读书,13岁那年,她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
初中毕业后,李兰娟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杭州第一中学。
开学前,妈妈拿出了家里仅有的5元钱让她到省城读书,除去路费,到了学校已所剩无几。
靠着助学金,李兰娟读完了高中。
高中毕业后,“文革”开始了,李兰娟回乡靠自学成为一名赤脚医生,用针炙治好了很多乡亲的病痛,从此,她钻研上了医学。
1970年,因李兰娟表现出色,被推荐上了大学,成为浙江医科大学的一名大学生。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郑树森。
郑树森的经历与李兰娟惊人的相似,今年68岁的他来自浙江龙游农村,高中毕业后,回乡做了名赤脚医生,后来被推荐至浙江医科大学深造。
读书过程中,两人经常在校内的花园看书学习,相互产生了好感。
相同的经历让他们的心贴得越来越近。
大学毕业后,李兰娟和郑树森双双留校。
1975年五一,这对志趣相投的有情人结了婚。
婚礼很简单,他们把双方同事邀请到家里热闹了一下。
婚礼那天下午,同事还未散去,郑树森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他的父亲身体状况很不好,郑树森是个孝子,想连夜赶回去。
李兰娟说,我也和你一起回吧,遇事有个商量。
于是,这对新婚夫妻连夜往回赶,当晚没有直达郑树森老家龙游的火车,必须在金华火车站中转过夜。
当时两人没钱住招待所,于是把铺盖卷儿往地上一铺,在火车站广场度过了新婚第一夜。
天亮了,看着李兰娟疲惫的面容,郑树森向妻子表示歉意。
李兰娟笑着说,挺好的呀,咱们这新婚第一夜很有纪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蘸銎
群黑
Z H U A N J I F A N G T A N A
专 家
宁 琴 ,出 生 于 南 国 江 西 ,小 家 碧 玉 ,温 柔 和 善 ;但 就 是 这 样 一 个
外形娇 小 的女子 ,竟然是位 获得 国 家 杰出青年科 学基金 、拥 有数项 发
明 专 利 、取 得 多 项 学 术 成 果 和 奖 励 的 女 强 人 ;无 论 是从 少 年 大 学 生 到 传 染 病 学 专 家 ,还 是 从 海 归 学 者 到 国 家 医 疗 、 教 学 、 科 研 栋 梁 , 其
于是 ,宁琴 重新拿起 书本 ,除 1 % 左 右 ,严 重 影 响到 人 们 的生 活 0
肝 清 楚 自 己究 竟 要 什 么 ,可 她 已 经 模 了 上 班 、 吃 饭 和 睡 觉 之 外 ,基 本 都 水 平 和 生 活 质 量 。 因此 “ 炎 病 毒 模 糊 糊 地 意识 到 ,要 实现 “ 大 把 时 间花 在 学 习上 , 累 了 乏 了就 闭 感 染 及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 便 成 为 她 的 我” ,就 必 须 要 做 一 个 对 社 会 有 用 上 眼 睛 休 息 一 会 , 然 后 又 继 续 学 主 攻 方 向 。在 此 期 间共 发 表论 文 九 的人 。从 此 , 宁 琴 在 读 书 之 余 ,开 习 。 两 年 后 ,21岁 的 宁 琴 以 优 异 篇 ,并 获 得 了 湖 北 省 卫 生 厅 科 技 成 始 关 注 社 会 , 关注 时 代 ,关 注 那 些 的成绩考 上同济 医科 大学攻读感 染 果 二等 奖 。 她 以优 秀 的 成 绩 获 得 了
另外 一件 事 ,尽 量让 事情 简单 化 , 望 。
不 让 它 变 得 复 杂 。 对 我 来 说 ,一 天 只有 2 4个小 时 ,惟一 的办 法 就 是提
系 。成 了一 名少 年 大 学 生 。 大 学五年 ,在学 习上 自有 一套
少年 大学生发誓 要做 病毒的克星
办 法 的 宁琴 ,从 没 有 为 成 绩 伤 过 脑
划 ,学 习 前 沿 进 展 、 培 养 年 轻 医 生 培养和 引导 ,她 五岁能够单独学 一 她 。
和进修 医生。工作 中的宁琴教授是 些东西 ,六岁跳级读 二年级 ,开始
严 谨 求 实 的 ,而 生 活 中 的 宁 琴 教 授 }真 正 的 读 书 生 涯 。
怎 么 办 ? 这 个 时 候 ,父 亲 及 时 出 现 了 。他 通 过 书信 的 方 式 , 与 宁
是 美丽而 亲切 的 ,她 非常关心学 生
在 父 母 的 培 养 教 育 之 下 ,她 自 琴 交 流 , 教 给 她 人 生 的 道 理 ,告 诉
肝博 士 2 0 年 第 5期 9 08
Z H U A N J l F A N G T A N A
访 谈
她 做 人 不 应 该 只 想 到 自 己 ,这 样 只 竟 有 限 ,看 着 患 者 在 病 毒 的折 魔 下 在 博 士 学 习期 间 ,她 不 仅 在 病 毒 学 能 实 现 “ 我 ” 而 要 放 眼 于 社 痛不欲 生 ,自己却无能为 力 ,宁琴 方 面 有 了相 当 的 功 底 ,并 逐 渐 意 识 小 ,
诊 、一 次 医疗 和 教 学 查 房 外 , 宁 琴 教 授 还 需 承 担 本 学 、免疫 学教学任务 ,全英 文
教 学 。
的 生 活 , 常提 醒 学 生 们 一 定 要 注 意 小 就 总 结 出 了 一 套 适 合 自 己的 学 习
除 常 规 临 床 、教 学 、行 政 管 理 营养和身体健 康。每年 节假 日 ,都 方法 ,不仅成 绩在班里 总是 名列前 工 作 外 ,近 年 来 宁 琴 教 授 承 担 了一 会 带 领 职 工 和 学 生 们 外 出 旅 游 ;空 茅 , 而 且 常 利 用 寒 暑 假 时 间 自 学 , 定 的 科 研 项 目 ,有 一 定 压 力 。 但 她 闲 时 ,还 会 邀 请 大 家去 她 家 里 烧 在 初 二和 高 二直 接参 加 中 考 和 高
比较善于 安排时间 ,宁教授说 :
4岁的宁 琴 以优 烤 , 一 起 聊 天 、 唱 歌 ; 如 有 职 工 考 。高考 过 后 ,1
“ 我 专 心 地 做 一 件 事 时 , 不 会 想 i和 学 生 生病 ,都会 亲 自去 病 房 看 异 的成绩考上 了 同济 医科 大学儿科 当
指 导学生们攻 克课题难 关。每 周四 城 一 个 知 识 分 子 的家 庭 里 。 父 亲 是 是为 了什 么 ,以后 的人 生之路 到底 宁琴教授 和全体 医生例 行科室业 务 中学教导 主任 ,母亲是小学优 秀教 要怎 么走 ,如何 才能更好地 实现 自 学 习,讨论 疑难病例 、制定诊疗计 师 。 自小 ,父 母 就 十 分 注 重 对 她 的 己 的 价 值 ? 这 个 问 题 一 直 困 惑 着
特殊 的人生经历 与奋斗历程 ,都 深
深 打 着 “ 国 ” 的 烙 印 , 因 为 有 祖
着对祖 国难 以割舍的眷恋 ,才有 着 对 事业孜 孜 不倦 的追 求 。
在 综 合 型 教 学 医 院 , 医 疗 、 教
学 和科研 以及对 外合作与 交流都得 兼顾 。 除 常规 每 周有 三 次 专 家 门
会 ,为整个社会考 虑 ,这样 才能真 心里相 当难受 ,发誓要做病毒 的克 到 病毒 性 肝炎 在我 国 的严 峻状 况 ,
正 实 现 人 生 的价 值 。 父 亲 的 话 使 她 星 ,立 志要 解 除 千万 人 的痛 苦 。 受 到 了很 大 的触 动 ,尽 管还 不 是 太
当时我 国人群 中肝炎病毒 携带者达
筋 , 相 反 , 因 为 心 态 良 好 , 所 以
高 工 作 效 率 ” 。
每 周三 ,宁琴教 授例 常和学 生 f
应 付 自如 ,成 绩 相 当优 秀 。 然 而 ,
们一 起讨 论 一周 以来 的实 验进 展 ,
16 9 6年 ,宁琴 出生在江西省南 对于青春 期的宁琴来说 ,读 书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