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论文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外感寒邪或饮食热性药物不当,或脾胃内伤 ,导致寒热失调,进而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
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 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司,气血生化 无源,进而导致全身脏腑失养, 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痰湿内阻 若脾胃虚弱,水液运化失司,聚 湿生痰,痰湿内阻,影响胃气升 降,进而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 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室指标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改善患者的实验室 指标,如胃泌素、胃动素等消化相关激素的水平。
安全性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 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案例二: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具 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 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常用的针灸方法 包括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等。其中,体针主要选取中 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刺激,耳针则主要选取耳 穴与相应脏腑经络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穴位注射则将 药物直接注射到相应的穴位,以增强治疗效果。
03
缺乏标准化和客观化 评估指标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评 估缺乏标准化和客观化的评估指标, 这给临床研究和疗效比较带来了困难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未来研究方向
1 2
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和原理
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和原理,为中医药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应用研究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应用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广泛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群。
它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的肯定。
本文将从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应用的研究角度进行探讨,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明确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消化系统出现反复或持续性的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病情反复,治疗难度大。
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
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调整消化功能、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二、中医理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脾胃虚弱、气滞、湿浊、肝郁等方面。
脾胃虚弱导致脾胃失运化生能力下降,食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消化吸收;气滞导致腹胀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湿浊在人体内滞留不散,使得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津液无润,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肝郁则是由于情志不畅,抑郁不畅,引发脏腑失调,导致消化功能减退。
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原则是调和脾胃、疏通气机、化湿化痰、理气解郁。
通过中药的药性和功效,有针对性地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疏通气机,舒畅胸腹,缓解腹胀不适;化湿化痰,清理湿浊,改善消化不良;理气解郁,舒缓情绪,缓解消化道紧张。
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益胃生津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疗效。
饮用人参茶、人参汤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2. 陈皮:陈皮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气滞、湿浊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理气化瘀法”组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2 2组 患 者 的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对 比 在 治疗 过 程 中 ,观察组 患者 出现 稀便 、轻 度乏 力 、恶 心 的发 生机 率 为 4% (1例 )、0(0例 )、4% (1例 ),对 照组患 者 出现稀 便 、轻 度 乏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 的发 生 机率 为 12% (3例 )、8% (2 例 )、8% (2例 ),观 察 组 患 者 的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机 率
关键词 :理 气化瘀 法;功能性消化不 良;胃脘痛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8.17.031 文章 编 号 :1003—8914(2018)一17—2538—03
功能性消化不 良属于消化系统 中的常见群 体 ,其 主 要 临床表现 为上腹 部疼 痛 ,胀 满及 不适 ,一 般在 饭 后加 重 ,并且还伴 有食 欲不 振 ,早 饱及 恶 心等 症状 。功能 性消化不 良患者对 机械 扩展 的疼 痛 阈值及 感 知 阈值具 有显著下 降 ,但是 患者 内脏感知过 敏机制 却没有 明显变 化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患 者 内 脏 感 知 过 敏 是 通 过 内 脏 感 觉传到通路 异常 导致 的 。本 文选择 我 院 中医消 化 内 科在 2016年 4月一20l7年 4月 收治 的 50例 功能 性 消 化不 良患者进行研 究 ,研究 中药 “理气化瘀 法”组方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 良的疗效及不 良反应 ,将 患者分 为 2组分 别使用 中医治疗和西 医治疗 ,现报 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选择 2016年 4月一2017年 4月 年在 我 院消化 内科 接受治 疗 的 50例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患者 为观 察对 象 ,根 据患 者 出现 的症状 将 患者 进 行 辨证 分 型 ,其 中 包 括 l7例 肝 胃不 和 患 者 ,13例 脾 胃虚 弱 患 者 ,l2例 脾 胃湿热 患者 ,8例 胃阴不 足患 者 。患者 均通 过 胃镜检查 ,排 除 胃肠 道 肿瘤 ,消化 性 溃 疡 患者 ,患者 均 出现持续 性 或者 间歇性 的上腹 胀满 ,并且 食量 减少 , 恶心 呕 吐等 。随机将 所 有 患 者分 为 2组 ,分 别 为对 照 组 25例和 观 察 组 25例 。其 中对 照 组 有 男 性 患 者 14 例 ,女性 患者 11例 ;患 者 年龄 为 20~45岁 ,平 均 年龄 为 (31.2±2.6)岁 ;观察 组 有 男 性 患 者 15例 ,女 性 患 者 l0例 ;患者 年龄为 21~46岁 ,平 均 年龄 为 (31.5± 2.4)岁 ,2组 患者 的年 龄 和患 者 的 比例 等 之 间 对 比差 异并 不显 著 ,2组 对 比不存 在 统 计 学 意义 (P>0.05), 2组患 者在研 究 的过程 中,能够进行 对 比和深 入分 析 。 1.2 方 法 对 照组患 者均 通过 西药 进行 治疗 ,所有 患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52例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52例临床分析作者:许江锋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26例)柴芍健脾汤(中药)治疗,对照组多潘立酮治疗。
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服药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5.4%),且差异较大,P前言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胃动力受到障碍引起[1]。
消化不良又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器质性消化不良两类。
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常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早饱、嗳气、头痛、焦虑、失眠等症状。
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多而复杂,包括疾病因素,如十二指肠慢性炎症、胃部疾病等,引起食管、十二指肠、胃的蠕动非正常化。
另外,还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如闷闷不乐、受到强烈的刺激、心情郁闷等。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因此,临床上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现我院采用中药柴芍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观察其临床疗效,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内科诊所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52例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6例,1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6.3±1.5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1±0.6年。
对照组26例,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4±1.1岁;病程0.6~5.1年,平均病程2.5±0.3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胀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早饱、嗳气等;②病症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③进行内镜检测,未发现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者,也未有食管炎疾病史。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陈裕章【摘要】目的分析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我院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8% (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20【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病【作者】陈裕章【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消化内科,泰和343700【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消化不良又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常见于消化科,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胀痛、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且疾病反复发作[1]。
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我院针对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潘立酮片联合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22~67岁间,平均年龄为(39.3±6.7)岁;病程在1个月到8年。
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分布在24~68岁,平均年龄为(38.3±6.1)岁;病程在2到9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肝、胆及肠道等器官有疾病的患者,排除肾功能不全者及糖尿病、原发性神经病、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患者。
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精品】
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A组50例行中医综合治疗,B组50例单行中药治疗,C组50例行西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三组FD患者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组间比较:治疗前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治疗FD,有效且安全,值得深究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不适、嗳气、早饱、上腹疼痛及灼烧感为临床特征的一组非器质性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无明显组织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其患病率约为25%~30%[1-2]。
虽然此症属非器质性病变,但因其患病率高、持久不愈、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我院自2012年起,采用中医综合治疗FD,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在1年内,消化不良症状持续4w以上;内镜检查提示无胃、十二指肠、食管的溃疡、糜烂、肿瘤性病变,且无上述疾病既往史;经X线、B超、CT等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及胰腺病变;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病、精神病存在;无腹部手术史。
排除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能主述不适症状、处妊娠或哺乳期者。
其中,男73例,女77例,年龄20~69岁,平均(39.6±6.9)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3±2.2)年;伴恶心呕吐86例,上腹疼痛59例,上腹饱胀感50例,上腹烧灼感41例,嗳气36例。
自拟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论著自拟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夏燕军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杭州310015摘要:[目的]观察健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168例患者符合罗马型标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18例运用健胃汤治疗,其余50例用PPI 制剂奥美拉唑及促动力药莫沙必利治疗为对照组。
4周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3%;对照组总有效率68%。
[结论]中药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健胃汤;功能性消化不良;奥美拉唑;莫沙必利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4055702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过去6个月内至少3个月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1]。
健胃汤为我院省级名老中医郁惠兴根据6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疗效显著。
笔者运用健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6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脾胃科门诊就诊具备以下条件者168例:(1)符合罗马型标准,具有慢性上腹部不适、腹痛、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且持续3个月以上。
(2)3个月内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或并有轻微胃窦糜烂(<5个糜烂点)及十二指肠炎,排除胃食道反流症。
(3)辅助检查排除了肝、胆、脾、胰器质性疾病。
(4)使用PPI 制剂+促动力药2周效果不佳者。
将16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治疗组)118例和吗丁啉组(对照组)50例。
治疗组118例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15~81岁,以20~40岁居多;病程12周~25年。
对照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7~80岁,以20~40岁居多;病程4周~23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自拟的中药方剂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讨
管理,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处方并进行处理,以促进临床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1] 李俊娟.探究中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9):64-65.[2] 刘颖,李海燕,范秀荣,等.基层医院开展中成药处方点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35-36.[3] 王景洋,刘大明.中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6):39-40.自拟的中药方剂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讨张新杰(四川省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探讨用自拟的中药方剂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方法:将某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本研究。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中药组(n=40)与西药组(n=40)。
分别用自拟的中药方剂与常规西药对中药组患者与西药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与西药组患者相比,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
结论:用自拟的中药方剂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
[关键词]自拟中药方剂;脾胃虚弱;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积分[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2-0142-02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早饱、嗳气等),但未患有肠胃器质性病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有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1]。
此病属于中医学中“胃痞”、“嘈杂”等范畴。
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此病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
本文主要是研究用自拟的中药方剂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论文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内服中药汤荆治疗;对照组25例,予吗丁啉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本方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86-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除外了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其临床表现症状多样,西医仅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其患病率高达20%~40%,占消化门诊5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亦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以益气舒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门诊,根据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观察本组fd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最短时间10个月,病程最长时间6年;对照组亦为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年龄36.12岁,病程最短时间8个月最长时间6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差异无明显性(p>o.05)。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水煎服,早晚分服。
药物组成,太子参30g,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5g、莱菔子15g,枳壳、柴胡各15g、半夏10g、厚朴15g、木香10g、黄连5g、吴萸10g、内金15g。
伴有神疲乏力者加黄芪30g、当归15g、山药log;泛酸明显加煅瓦楞15g;腹痛明显加元胡log、白芍15g;便秘改枳壳为枳实15g;食欲不振加炒三仙各15g;呕吐明显加生姜5g。
-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A组50例行中医综合治疗,B组50例单行中药治疗,C组50例行西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三组FD患者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组间比较:治疗前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治疗FD,有效且安全,值得深究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不适、嗳气、早饱、上腹疼痛及灼烧感为临床特征的一组非器质性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无明显组织形态学、生化指标改变,其患病率约为25%~30%[1-2]。
虽然此症属非器质性病变,但因其患病率高、持久不愈、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我院自2012年起,采用中医综合治疗FD,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在1年内,消化不良症状持续4w以上;内镜检查提示无胃、十二指肠、食管的溃疡、糜烂、肿瘤性病变,且无上述疾病既往史;经X线、B超、CT等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及胰腺病变;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病、精神病存在;无腹部手术史。
排除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能主述不适症状、处妊娠或哺乳期者。
其中,男73例,女77例,年龄20~69岁,平均(39.6±6.9)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3±2.2)年;伴恶心呕吐86例,上腹疼痛59例,上腹饱胀感50例,上腹烧灼感41例,嗳气36例。
中药自拟方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分析
能性消化不 良患者 ,所有 患者均符合 2 0 0 6年制定 的罗马Ⅱ I 功 能型消化不 良的诊 断标准 ,将疑有恶性疾病、代谢 性疾病 、药 物过敏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等 患者排 除在 外。其中有 2 2例男
1 资料和方法 1 . 1一般资料 选取我 院消化科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3 年 1 月收治的 5 0 例 功
近年 来,随着社会 的飞速发展和不 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 生 了极大 的改变,功能性消化不 良也呈现逐年上升 的趋 势。有
关 医学统计显示,我 国已经达到 了 2 0 % ̄3 0 %的发病率 】 ,因 此对其 的治疗 显得尤为重要。本 研究回顾 性分析了我院消化科 2 0 1 1 年1 月  ̄2 0 1 3年 1月收治的 5 0例功能性消化不 良患者 的
C J C M 中医临床研究 2 0 1 3年第 5卷 第 1 2期
. . 8 5 . .
一
耄 鲁 不 宝 毫 擎 毫 : : 、 二 部 量 萎 良 警 m , . 霆 : : : 誊 / 4 L 1 :  ̄
、
于 望
,
中
肝、
病 : . 口 荔 。 分 围 : ’ 基 ; 了 ( : 萎 : : _ 蕃 ; 常
芏
府 通 耋 煮 以 血 化 芎 花 归 府 : 一 胡 曼 NN ' t  ̄ N , 民 镇 安 神牛膝 、桔梗 引诸药 上行 下达 二 研 究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 、
性 患者 ,2 8例女性患者 ,年龄在 2 0  ̄6 9岁之 间,平均年龄为 ( 3 9 . 2 4 - 1 . 6 )岁;病 程在 6个 月 ~2 5年 之 间 ,平 均病 程 为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临床观察参考模板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1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服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照组50例,口服西沙必利,两组均服用4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P<0.05。
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关键词】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加味补中益气汤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上消化道症状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病。
其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
笔者自2003年5月起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FD52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并与单用西沙必利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两组102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
治疗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0岁18例,21~50岁26例,>51岁8例;病程:6个月以内者6例,6个月~2年者30例,2~5年者11例,5年以上者5例。
对照组50例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0岁17例,21~50岁24例,>51岁9例;病程:6个月以内者6例,6个月~2年者28例,2~5年者12例,5年以上者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拟定。
(1)上腹部疼痛不适;(2)上腹胀、餐后早饱、嗳气、反酸烧心和恶心呕吐;(3)上述症状存在4周以上者;(4)胃镜排除器质性疾病,实验室、腹部B超、X线摄片排除肝、胆、胰疾病,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肾病及精神病;(5)无腹部手术史,排除肠胃易激综合征。
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 . % 2 5 的治愈率;对照组分别为 2 5 ,3 .% 7 . % O O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 0 O ,2 .% 异均有显著性差异 ( <0 0 ),见表1 p .5 。
表 1比较两组疗效 { ( )l 例 x
注 :经 过 R d t i i 分析 比较 P O 0 . < . 5
3 讨论
・
排除 胃溃疡 ,肝胆等 疾病 所致 的消化不 良称 为功 能性 消化不 良,目前 尚未明确其病因及机理,文献显示与精神 因 素、幽门螺杆菌 感染关系密切 ,且有逐渐 增加 的趋势 。 吗丁啉主要成分是 多潘立酮 ,其直接作用在胃肠壁 ,胃 肠道 的蠕动和张力可 以增加 ,胃排空能较好地促进,胃窦和 十二指肠运动被增加,使幽 门的收缩协调,食道的蠕动和食 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同时也能增强,功能性消化 不 良因此得
理气疏肝 ,调中运脾;香附温 通辛散,宣滞 调中;砂仁 、半 夏行气化湿,和 胃醒 脾;枳壳宽中行气除胀 ;莱 菔子理气 降
逆和 胃。这些药放在一起可 以起到健脾益气 ,调 畅气机 ,又 能疏肝和 胃,使脾 胃健运,肝气调达,有补 有舒 ,因而 ,脾 胃气机升降的协调状态得以 良好恢复,治疗 功能件消化不 良 的 目的得 以实现 。本研 究显示 ,观察 组总有效 率及治 愈率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药
・
临 床 研 究
( i a s a c nc lRe e r h
1 29・
Chn s o r lo t n me iie a d Et n p ama y iee J una fE h o dcn n h o h r c
中药 治 疗 功 能性 消 化 不 良临床 观 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中医药治疗论文: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论文中医药治疗论文: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理气和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84 例,其中以益气和胃汤治疗(治疗组)42例,西药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42 例。
结果理气和胃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理气胃炎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治疗;理气和胃汤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普通门诊中约占20%-40%,在消化专科门诊约为60%-70%。
本病的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用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该病 4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4例病人均为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来本院消化专科、中医科门诊就诊病人,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6例,平均年龄(38.4±5.4)岁,病程3月-2年,平均(15±3)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入选标准[1]: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上腹不适超过3个月,可包括下列症状的1项或数项: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
并排除消化系统及全身性器质性病变者:内镜检查为慢性胃炎或大致正常,排除溃疡、肿瘤,实验室、x线、b超等检查排除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排除腹部手术史,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孕妇,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患者;饮酒,对药物过敏者及不愿合作者。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以自拟理气和胃汤为基本方:柴胡15g,香附10g,木香6g,陈皮10g,甘草5g,白芍10g,茯苓15g,白术10g,法半夏10g,桔梗10g,枳壳10g。
自拟中药组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自拟中药组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自拟中药组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5例F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中药自拟方和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自拟中药方剂对FD患者进行辩证论治,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加以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组方;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由非器质性疾病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腹痛、嗳气、早饱、食欲不振等胃肠不适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
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无治疗该类病症的特效药物,多采用抑酸药物、促胃动力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予以对症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7月诊治的65例老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中药组方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7月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影像学及实验室等检查并确诊,符合西医关于FD的相关诊断标准,对于存在器质性病变患者予以排除。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25~58岁,平均年龄为(38.4±2.6)岁;病程为0.5~22年,平均为(5.8±2.2)年。
对照组共35例,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5~59岁,平均年龄为(38.6±2.7)岁;病程为0.6~21年,平均为(5.7±2.4)年。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应用研究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应用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或者消化液分泌异常。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气血运化能力,促进消化液分泌,达到调理消化功能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四逆汤”、“二陈汤”等。
“四君子汤”主要用于气虚脾胃不和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补气健脾,改善消化功能;“四逆汤”主要用于阳虚寒凝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温阳散寒,促进消化液分泌;“二陈汤”主要用于湿热郁滞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清热燥湿,调理脾胃。
除了经典方剂,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还应用了很多单味药物。
比如砂仁、甘草、陈皮等药物在中医中广泛用于调理消化功能,能够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还应用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艾灸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能够通过调理经络,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临床应用方剂过多,使得临床操作复杂,不利于广泛推广。
治疗效果缺乏定量评估,难以进行公开的研究数据验证。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机制研究较少,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中医中药能够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气血运化能力,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中药自拟汤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68例临床分析
5 9 8
12 22 气虚血瘀 型 本 汪型共有患者 l例, ... 5 在治 疗上 以化 縻通络 、 益 气养血 为主 , 方药组成 为 : 黄芪2g赤 芍 1 , 1 , 5, 红花 幢 菖蒲8 , g 桃仁 1g 2, 丹 参 lg, 5 红花9 , 归1g 川芎 I , 龙 7 甘 草6 。 g当 O , 地 g, g 12 23 痰 热腑实 型 本 征型 共有患者 l例, ... 3 在治 疗上 以通 腹泄热 、 涤痰开 窍为 主 , 药组成 为 : 大黄 1g瓜 篓 ig 胆星8 , 仁 ig, 梗 方 生 O, S, g桃 2 桔 5, g 红花 , 郁金1g, 2 芒硝 , 厚朴lg 丹参2g 甘草6 。 5 . 积分达 到 l分 , 活能 够 自理 , 8 生 能 够独 立行走 , 患肢功 能有 效但力 量差 ; 显效 : 积分达 到 l分 , 2 肌力 提高 在 2 以上 , 肢功 能的 活动不 全 , 活基本 能够 自理 ; 级 患 生 有效 : 积分增 加 超过4 分, 肌力提 高 在 l 以上 , 级 患肢具 有 部分 功 能活动 , 活需 要有 人 辅助 生 无 效 : 增加不 N4 , 肢功 能活动 没有改善 , 没有 好转 , 积分 分患 肌力 生活必 须需 要人照料。 总有效率= 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 , 3 1) ) 3 -】 3 . 0 0 1 (7: 9 6 9 7
中药 自拟汤方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 良 1 8例 临床分析 6
王 彩虹
( 山煤 电古交矿 区总 医院屯兰分 院 山西 太原 0 00 ) 3 2 6
运脾调中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运脾调中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目的:观察运脾调中方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用运脾调中方汤剂治疗,对照组用吗丁啉片治疗。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应用运脾调中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标签: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运脾调中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系指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的症状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并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
罗马Ⅲ标准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症(Postprandial distress?syndrome PDS)和上腹疼痛综合症(Epigastricpain syndrome EPS)两型[1]。
西方国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年有15%-20%的人群经历过消化不良。
我国每年有20%-30%的人群出现长期或反复发作的FD症状,是目前临床诊治消化病的重点之一。
本研究应用运脾调中方汤剂治疗FD 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选择来自山西中医学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1-68岁,平均41.3岁;病程1-8年,平均3.8年。
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38.6岁;病程1-6年,平均3.2年。
1.2 诊断依据符合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1)以下1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2)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要求在2周内做过胃镜无器质性疾病发现;(3)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运脾调中方汤剂,药物组成:党参15g、生白术15g、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10g、广木香9g、砂仁6g、枳实9g、厚朴9g、神曲20g、炒麦芽20g、炒谷芽2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内服中药汤荆治疗;对照组25例,予吗丁啉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本方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86-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除外了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其临床表现症状多样,西医仅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其患病率高达20%~40%,占消化门诊5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亦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以益气舒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门诊,根据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观察本组fd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最短时间10个月,病程最长时间6年;对照组亦为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
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年龄36.12岁,病程最短时间8个月最长时间6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差异无明显性(p>o.05)。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水煎服,早晚分服。
药物组成,太子参30g,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5g、莱菔子15g,枳壳、柴胡各15g、半夏10g、厚朴15g、木香10g、黄连5g、吴萸10g、内金15g。
伴有神疲乏力者加黄芪30g、当归15g、山药log;泛酸明显加煅瓦楞15g;腹痛明显加元胡log、白芍15g;便秘改枳壳为枳实15g;食欲不振加炒三仙各15g;呕吐明显加生姜5g。
对照组予以吗丁啉lo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l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症状分级标准将fd的所有症状分为4级:o级为无;l
级为轻度(偶尔有);2级为中度(经常有);3级为重度(每日甚至每餐均有症状)。
各级计分分别为o、3、5、7分。
1.4.2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其公式为: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总分—治疗后证候总分)/治疗前证候总分×l00%。
临床治愈:疗效指数>86%,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疗效指数为51%一85%,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疗效指数为26%~50%,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疗效指数<25%,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
2 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0%,由此可
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对照比较为p<o.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n(%), 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表明,普通人群中患有消化不良的占19%~41%,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调查表明,fd患者存在个性差异,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西医予以一般治疗,即良好生活习惯及对症治疗,对于上腹痛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对于上腹早饱,嗳气腹胀者予以促胃动力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及抗抑郁治疗。
fd属中医胃痛、胃痞、嘈杂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胃及肝脾,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是胃肠道内容物顺利推动的动力。
本病病程长,多与饮食,情志有关。
3.2《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中阐述“百病生于气也,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悲优则气郁,惊怒则气乱。
”气机阻滞不畅,肝木郁而不伸,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致中焦运化失司,气机痞塞。
脾胃属土,肝属木,木有疏土之功,又有克土之性。
肝木疏泄,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肝气失于疏泄,必然克犯脾土。
说明本病病位在胃,而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肝郁气滞为标。
本病发病机制在于肝郁脾虚,中焦痞塞而致胃气壅滞。
“治胃不疏肝,其功不过半。
当代名医董建华认为,
肝郁是致病条件,胃失和降是引发症状的原因。
健脾胃,疏肝郁,进而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为本病治疗根本。
“郁”为病机关键,从“肝郁论治”乃fd治疗之总则,故而应确定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治疗大法。
自拟中药汤剂以太子参、白术益气健脾,枳壳行气宽中除胀;柴胡疏肝解郁,一升一降调畅胃肠气机;厚朴、莱菔子行气消胀除满;木香芳香性燥,可升可降,理气宽中,通行肠胃。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止呕;半夏乃呕家圣药。
纵观全方,将益气健脾放在首位,行气疏肝,使肝气调达,从而达到脾升胃降,共奏疏肝益气之效。
3.3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白术、茯苓具有加强胃粘膜屏障,增强胃排空及促进小肠推动功能;枳壳厚朴对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鸡内金因含有胃激素及蛋白质,能促进胃腺分泌,增强胃的运动功能,柴胡调节胃肠神经,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黄连有杀灭hp的作用,本现象表明可见,益气疏肝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吗丁啉(p<o。
05),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