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采莲曲
《采莲曲》全诗的意思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属于乐府清商曲辞。
这首诗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表达了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
同时,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以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采莲曲》全诗如下: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诗意解释:
- “若耶溪边采莲女”指的是在若耶溪边采摘莲花的女子。
- “笑隔荷花共人语”描述的是她们在荷花丛中笑着与人交谈的情景。
- “日照新妆水底明”指的是阳光照耀下,她们的新妆在水底显得格外明亮。
- “风飘香袂空中举”形容的是微风吹起她们的衣袖,香气在空中飘散。
- “岸上谁家游冶郎”指的是岸边有谁家的年轻男子在游荡。
- “三三五五映垂杨”描绘的是他们三三两两地映衬在垂柳下的身影。
- “紫骝嘶入落花去”是指良马在落花中嘶鸣。
- “见此踟蹰空断肠”表达了诗人看到这一切时,感到的犹豫和心中的悲伤。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还蕴含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难以把握的感慨。
采莲曲ppt朱湘
各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1.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2.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3.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答: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出采莲少女优美动人 的形象。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花样少女,她们 的美丽正如妖娆的荷花。她们的娇羞、典雅、 清纯、美丽,正在微风拂柳,荷叶映翠,夕阳 西下,金波粼粼的风景中铺展。而她们的美好 形象,与乐声、歌声交融,衣香伴着花香,歌 声和着浆声,构成一幅声、色俱佳的图画。在 这幅梦幻般的瑰丽图画中,少女们早已脱离凡 俗,登临仙境,成为一群妙曼的荷花仙女。作 者通过这样的描绘,浓重地表达了对家乡采莲 少女的热爱与激赏的感情。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藕、采蓬、夜融。
• 作者抓住采莲的特点,
有声有色地描绘了采 莲女的形象,表现了 采莲的喜悦场面,生 动有趣地反映了采莲 女的劳动生活。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5.比较阅读的古诗作者? 1.朱湘死后鲁迅被称之 3.哪两节写了采莲和采蓬? 2.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写了? 4.本文运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为? 中国的济慈。 (两字概括) 情景交融 王昌龄 河面,近景 第3,作手法有 关。)
笔记:
1.“歌声”在每一节诗的最后都被写 到,他们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是多 方面的 :
1.从结构上看:是藕 、节节相连 。 2.从意境上看:是从远到近,一路踏来 的欢快。 3.从画面上看:是处处画着采莲的音符 的画卷。
有关于莲的古诗词
1、【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莲花》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解释:1、《江南》: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2、《采莲曲》: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3、《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啊,风光景致不同于其它季节。
满湖的荷叶好象与蓝天连接在一起,看上去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出水的荷花与日光互相映照,显得特别娇艳鲜红。
4、《爱莲说》: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
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
我却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它的气味越远越清香,它又端庄又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欣赏它,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不大听到了;爱莲花的人,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的了!5、《莲花》:碧绿荷塘摇曳的荷花激起的涟漪好像连接着银河船桨在荷塘滑动发出扎扎的声响,船驶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到今天莲花都有洛神的香尘残留。
采莲曲(唐 王昌龄)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集体备课案
教师个性案
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和教师的点拨。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世称王龙标,王江宁。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在当时即名重一时,又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江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5.在理解了诗歌的大意之后,请学生再次朗读全诗,加深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体会。
6.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
三、诗文总结:
美妙的少女采莲图画,红绿相间,人花相映,声色共同,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
四、布置作业:
搜集以前学习过的王昌龄的诗作并写到积累笔记上。
板书设计:
情景交融
人(纯美)——————————景(优美)源自课题《采莲曲》课型
新授
编号
NO.40
学习
目标
1、反复诵读诗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说说诗歌的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采莲曲王昌龄赏析
采莲曲王昌龄赏析王昌龄的诗作《采莲曲》描写了生动形象的采莲女,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采莲曲王昌龄古诗意思解释与注释
采莲曲王昌龄古诗意思解释与注释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一个采莲的女子的情感和心境。
以下是对该诗的意思解释与注释,以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采莲曲》的意思解释:
该诗以描写一个年轻的女子采莲为主题,通过对她的情感和心境的描绘,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失望。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她对采莲的痴迷与投入,并隐喻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注释:
1. 荷叶:荷花的叶子,采莲的工具和动作的象征。
2. 斜槛:倾斜的门槛,意味着入门困难,指代爱情的困难。
3. 浮萍草:浮在水面的草,表现采莲的环境。
4. 朝意嫩:朝霞的颜色鲜嫩,意味着女子年轻美丽。
5. 足云霓:脚印如彩虹,形容女子的动作轻盈。
相关参考内容:
1. 《古文观止》:《采莲曲》是唐代服部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可以结合该文在《古文观止》一书中的习题进行理解和学习。
2. 女性诗歌研究:该诗表现了古代女性特有的情感和心境,在研究女性诗歌时,可以将其与其他女性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3. 王昌龄研究:对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采莲曲》。
4. 古代爱情诗歌研究:将《采莲曲》置于古代爱情诗歌的背景
中,与其他爱情诗歌进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5. 唐代文化研究:该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可以结合唐代文化和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的解读。
总结:
通过对《采莲曲》的意思解释与注释,以及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的意境和美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首诗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女性、古代诗歌和唐代文化的知识。
李白描写莲花的诗
李白描写莲花的诗
1、《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2、《湖边采莲妇》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3、《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裴回。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凋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动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小学二年级语文《采莲曲》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采莲曲》以写意法,表现采莲⼥⼦的整体印象,诗⼈将采莲少⼥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使少⼥与⼤⾃然融为⼀体,使全诗别具⼀种引⼈遐想的优美意境。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采莲曲》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采莲曲》原⽂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来。
注释: 罗裙:⽤细软⽽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
⼀⾊裁:像是⽤同⼀颜⾊的⾐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的绿裙红颜。
译⽂: 采莲⼥的罗裙绿得像荷叶⼀样,出⽔的荷花正朝着采莲⼥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来采莲。
【篇⼆】⼩学⼆年级语⽂《采莲曲》教案 教学⽬标: 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意,感受⼈与⾃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与⾃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字、词语卡⽚、图⽚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解题明意。
1、猜谜:“⼀个⼩姑娘,住在⽔池塘,⾝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 2、揭⽰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 3、莲花的叶⼦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师:孩⼦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脑袋。
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摇着⼩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
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就⼀起来读读唐代⼤诗⼈王昌龄的这⾸《采莲曲》(板书课题)。
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头上戴着⼀顶⼤草帽呢?聪明的孩⼦想⼀想,“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指名说) 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
赞美莲花的诗句名句
赞美莲花的诗句名句
1、《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5、《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古风》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7、《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8、《莲花》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莲》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10、《咏双开莲花》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11、《芙蓉》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12、《独芙蓉》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13、《夏日南亭怀辛大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14、《惜莲花》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15、《重台莲》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16、《莲花》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7、《古意》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18、《采莲曲》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19、《莲叶》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20、《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一、关于《采莲曲》以《采莲曲》为题的诗作常见的有四首,其中以王昌龄的最为脍炙人口。
(一)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二)采莲曲(唐.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三)采莲曲(唐.贺知章)稽山①罢雾郁嵯峨②,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③尽,别有中流④采芰荷⑤。
【注释】①稽山:会稽山的省称。
②嵯峨:山高峻貌。
③芳菲:芳香的花草。
④中流:水流的中央。
⑤芰荷:菱叶与荷叶。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翻译: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四)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①一色裁,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④,闻歌⑤始觉⑥有人来。
【注释】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②芙蓉:即荷花。
③乱:混杂。
“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④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⑤闻歌:听到歌声。
⑥始觉:才知道。
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赏析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作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采莲曲菱叶萦(1)波荷飐(2)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3)头落水中。
【注释】(1)萦:缭绕(2)飐:摇曳(3)玉搔头:玉簪【白话译文】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创作背景】此诗作创作于中唐时期,此时白居易出任杭州,仕途平坦。
作此诗表达作者对江南水乡人民的喜爱。
【赏析】《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
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
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我们有人有活动。
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习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儿童采莲的诗句
描写小孩采莲的诗句大全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
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
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小船儿轻轻的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读完此诗,一股夏日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
我们隐约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轻松起来。
2、《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析]白居易的《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显而易见,一连串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儿童的天真可爱形象呼之欲出,读来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采莲图就在眼前容,让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古诗体现了童真、童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四首荷花诗
四首荷花诗《四首荷花诗》一、原文: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 《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二、衍生注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古寺。
- “毕竟”:到底的意思。
这里表示强调西湖六月的独特风光。
- 《小池》- “泉眼”:泉水的出口。
-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 《采莲曲》-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这里说荷叶和采莲女的裙子像是同一种颜色裁出来的,形容荷叶与采莲女的裙子颜色相近。
- 《赠荷花》- “不相伦”:不相比较,不同类。
“菡萏”:荷花的别称。
三、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 主题:表面写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美景,也可能暗示林子方的仕途前景一片光明。
- 情感:既有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惊叹之感,也可能带有对友人林子方的祝福之情。
- 表现手法:诗人用一“毕竟”强调独特性。
那接天莲叶的“碧”和映日荷花的“红”色彩鲜明,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形成壮阔绚丽的画面感。
- 《小池》赏析- 主题:描绘出一幅初夏小池塘的生动画面。
- 情感:诗人对小池中的细致的自然景物充满喜爱之情。
- 表现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泉眼无声惜细流”将泉眼拟人化,“树阴照水爱晴柔”把树阴也拟人化,富有情趣。
小荷才露和蜻蜓早立的画面十分鲜活。
- 《采莲曲》赏析- 主题:描写江南采莲的场景。
- 情感: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描绘出采莲女在荷花丛中的活泼与灵动。
- 表现手法:前两句采用了巧妙的比喻手法,荷叶和罗裙一色,芙蓉对人脸,将人与景融合。
后两句采用先隐藏,后揭示的手法,让人产生一种突然的惊喜之感。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参考答案 【原文】: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 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 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此诗虽然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 却始终没有让她们在诗中明显出现, 而是 巧妙地将她们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 不禁让人心驰神往。
全诗别具一格,悠然不尽。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 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 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 叶、 艳艳荷花丛中, 若隐若现, 若有若无, 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阅读训练】: 一、 1.结合诗句 ,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3 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二、 1.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2.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3.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三、 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 为一体”的情景是: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3.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一、 1.从“采莲”看出勤劳, 从“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 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 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二、 1.答: 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
王昌龄《采莲曲》原文、注释及译文
王昌龄《采莲曲》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芙蓉:即莲花、荷花。
向脸:照脸,人脸和花互相辉映,同样美丽。
乱入:即杂入、混入。
【大意】
在满塘碧绿的莲叶中,采莲姑娘身穿绿色的罗裙,远远望去,简直分不出哪是莲叶,哪是裙子;姑娘们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莲花中间,让人分不出哪是红莲,哪是脸庞。
她们在莲塘中,与绿叶红莲浑为一体。
忽然,莲塘里传出欢乐的歌声,原来是她们采着莲藕过来了。
古诗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翻译赏析
古诗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翻译赏析《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赏析】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
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
“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
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
关于莲花的古诗
关于莲花的古诗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西湖的荷花美景,荷叶连天碧绿无垠,荷花映日红艳夺目,展现了荷花在盛夏时节的独特魅力。
2.《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此诗以采莲女子的形象为描写对象,将荷叶比作罗裙,荷花比作女子的脸庞,生动地展现了采莲女在荷花池中的美丽与灵动。
3.《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的这首诗以绿塘、星津为背景,描绘了小船在荷花丛中穿梭的情景,同时以洛神袜上的香尘来比喻莲花的香气长久不散,意境深远。
4.《爱莲说》(节选)·宋·周敦颐虽然《爱莲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但其中的散文段落对莲花的赞美也极具诗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莲花的形态与气质,赞美了莲花的高洁与脱俗。
5.《莲》·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唐彦谦的这首诗以新莲为描写对象,通过月光、水风等自然元素的映衬,展现了莲花的静美与寒香,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芳华易逝的淡淡哀愁。
6.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采莲女的美丽与莲花的娇艳相映成趣,以及采莲时的欢快场景。
7. 《莲花》唐代·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此诗通过描写绿塘、兰桡、白蘋等景物,以及洛神袜上留下的香尘,来赞美莲花的美丽与高洁。
8. 《古风·其二十六》唐代·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咏莲的诗句
咏莲的诗句咏莲的诗句大全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莲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咏莲的诗句1【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清. 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
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这里代指莲花。
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译文:
1、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
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