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0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以下是我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几点看法。

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教育课程。

历史课程是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

在教授历史时,可以从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学习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优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他们感受到强大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自信的态度面对未来。

第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应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历史遗迹、走进社区帮助老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更好地感受它们的内涵和意义。

第四,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学生的道德素养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历史课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教育学生了解历史,还要陶冶他们的情操和道德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勇敢无畏、爱国奉献等优秀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个性,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在承传历史文脉,更是在肩负起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任。

我们要倡导和引导学生在历史教育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的过程中,积极为建设美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历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存在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冲突。

历史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本文从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传承和发展的阐释、现实意义以及推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

历史所蕴含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以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历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映衬,又相互促进,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1、传承历史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育。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是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真理,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让其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结合对于我国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历史的传承能够给人们提供根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结合将为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定的道德支撑。

四、推动1、加强教育教育是推动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加强对历史的研究与教育,提高人民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案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案,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案的建议:
1. 教学目标中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制定学科教案时,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比如强调学生要具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精神。

2. 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在历史课上讲述伟大的革命领袖和先烈,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在数学课上鼓励学生要勤奋学习、认真思考,培养敬业精神。

3. 教学方法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如讨论、案例分析等。

4. 课堂氛围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表彰学生优秀行为等方式,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作业和考试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作业和考试中,可以
设置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题目或者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落实,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作业和考试等方面的统筹安排和具体实施。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执行培养道德价值观的基本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人成长。

在实施高中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后,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作为重要参考,以积累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为前提,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及加强自身历史核心素养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升华历史核心素养意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历史核心素养引言:历史教学是一个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人类历史进程和规律的教育活动。

在高中是以历史知识为依托,以学生为培养对象的教育活动。

历史课程指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人类历史的进程和规律,它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核心科目,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专家和同行们对如何在历史教育的背景下发展学生的基础历史教育及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思考和解释,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成功经验具有启发性,发人深省,很有价值,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加强教师历史核心素养,升华历史核心素养意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开发者和促进者,是发展教育功能和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同时是发展教育功能和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行动者,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他们怎么能教书?没有基本历史素养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基本历史素养的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去做:(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事实上,新课程标准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应试教学的不足之处,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科能力为基础,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特别强调了历史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会如何学习。

在进行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意识,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来进行历史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从而培养出与学生终身发展相关的、为社会所接受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设置1. 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历史课程中,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 开设素质教育课程,专门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可以开设公民教育、思想品德、法律与社会等素质教育课程,通过讨论、互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1. 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有经验的教育家开展培训,提升教师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的构建与管理。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形成良好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机制。

三、校园文化建设1. 建立校园核心价值观引领机制。

学校应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激发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组织引导,确保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与实践。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德育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四、家校合作共育1.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组织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 鼓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加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评价机制改革1.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

浅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

浅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历史教育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既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历史教育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探讨。

历史教育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引领。

通过历史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和优秀品质,如勤劳、勇敢、坚毅等。

这些优秀品质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教育可以教育人们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积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鉴。

历史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学会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教训。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教育还能教育人们珍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古迹和文物,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美的追求,让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产生更多的敬意。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良好的历史观和文化自信。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至关重要。

通过历史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也显得十分重要。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观念,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历史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磨难历程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历史教育还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的伟大地位和作用,树立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德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28 学法教法研究的知识传授为综合性的教育和教学。

如课堂中组织中小学生学习“网络文明公约”;开展上网调查;开展网上道德讲座;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对待“网上垃圾”。

学校还可以开展“争做网络文明使者”活动。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新课改把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信息教育范畴,或纳入到校本课程的范围,制定出完善可行的课程方案,使中小学生尽可能得网络之利而避其害。

四、结语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过去,我们过多依赖于传统德育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中小学生德育观的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如今国家的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应当找回中小学生在传统德育方式指导之下,德育素养和人格素养缺失的那部分,通过结合实际推陈出新,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2]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2016.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

知识是基础,学科能力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学科能力如何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

具体能力要求的背后,都是在塑造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学会了正确地对待历史,也就学会了正确地对待现在和未来。

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另一个方面包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

价值观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求真、证实的过程,影响接受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是在塑造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意识中和情感价值观密切的相关的内容更多。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追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广泛的人群影响力和教育功能。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学校应该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程,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

例如,语文课可以通过分析经典散文、诗歌等文本,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历史课可以通过讲述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和伟大创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

2. 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队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

同时,教师团队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辅导,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教育的良好局面。

3.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学校可以创建校园文化节、主题教育活动等,设置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写作、艺术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阵地,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1. 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积极培养孩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助人精神,引导他们尊重师长、关心他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塑造学生积极向上人生态度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如何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健康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教学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包含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群众观念的核心价值观念。

其中包括了国家、社会、公民之间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现了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的设计原则1.综合性原则:在教案设计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各个学科和方面都能够接受这一思想教育。

2.循序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体验性原则:通过生动的案例、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4.生活化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直接运用和感受到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的实施方法1.以德育课为核心:在德育课上,学校可以通过故事、讨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融入学科教育: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去,如语文课上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历史课上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历程等等。

3.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德育活动、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深入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这充分表明,学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

自古以来,立德树人即是教育的天职。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的根本都是“使做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正是契合了教育的本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树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个人角度说,学校教育是“育儿袋”,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从三、四岁的孩童,一直到二十余岁的青年,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度过的。

走进校园时,每个人都是天真无邪的;走出校园时,人与人却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是学校教育的作用,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育儿袋”,为每个人提供了可靠的成长环境,并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型材。

从教育的本质来讲,每一个走出校园的人,都应当是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讲,每一个走出校园的人,都应当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

只有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人从学校“育儿袋”中成长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由社会层面讲,学校教育是“大熔炉”,发挥着社会融合的作用。

学校里只有教师和学生两种人,教师负责教书育人,学生唯有明礼修身。

在校园里,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同坐在课堂里,同徜在书海中,不分彼此、不分贵贱,交流思想、探讨未知,同窗之情、同学之谊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

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

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自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的精神,确立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之于行动。

现将具体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学校德育的薄弱环节。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和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班主任充分利用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校长通过多次的校园广播,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理念。

引导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鼓励全校师生撰写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参加县的征文比赛。

此项活动,尊重广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培养学生成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新一代。

2、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认真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在校内举行一堂关于生态文明的习作公开课,由三年级的黄老师执教,通过本堂课,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强对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组织环保行动,使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我校为了推进德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积极健康的网络教育资源,凝聚广大师生,形成良好互动。

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究

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究

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究在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有很多种。

下面将从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日常生活教育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个学科课程中,如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伟大意义。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和方式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讲述、讨论、互动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资源,如优秀的教材、课件、影视作品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日常生活教育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去。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单位和窗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情况。

开展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方法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方法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方法分析摘要:我国越来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人才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而学校教育是每个人成长为栋梁之才的必经途径。

随着新时代,新社会理论的更迭,我国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目的和基本目标,随着社会各层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护与发展,其教育思想也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但在整个应用过程中,也确实有一定的问题出现,本文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高效率地融入学校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各位学者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方法分析如今的教育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的比率越来越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得到了社会群众,教育界等不同程度的认可。

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的普及到学校教育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意义1.1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人们更大范围的认可。

到了今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处于核心地位,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我国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于技术,学历等层次,更多的,是要综合考量一个人价值观,这也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之后能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素养。

只有我们培养出来与社会对接的人全部具备过硬的技术,并且在思想素质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人才库的质量,为我国建立人才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所培养的人才来说,学校教育是其接受全方面培训的最重要途径,所以,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提升其思想觉悟与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项。

1.2当今社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存在问题学生时期正是学生培育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课堂上的教育有限,而学生自身的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弱,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复杂的状况下,外界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学生很容易误解,因此对核心价值观产生比较片面的看法,无法正确认识核心价值观。

浅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

浅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

浅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历史教育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历史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铭记先辈的奋斗历程,培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

浅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体现1.重视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爱国主义的高度重视。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爱国主义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爱国主义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并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激发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培养报效祖国的观念和精神。

2.强调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历史教育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历史课堂上,要着重讲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他们的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着想、为集体利益服务的思想觉悟。

3.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历史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了解历史、了解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从中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要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责任和使命。

二、实施具体措施,加强历史教育1.创新教学形式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历史教育,我们首先要创新教学形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使历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的发展,更能感悟历史背后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念。

如何在教书育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教书育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教书育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在当今时代,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那么,如何在教书育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首先,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只有自己真正领悟了这些价值观的精髓,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关注国家的发展,了解社会的需求,思考个人在时代中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参与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结合点。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爱国、友善、诚信等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讲述国家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到富强、民主、文明的来之不易;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敬业精神。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价值元素,巧妙地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价值观的熏陶。

再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爱国守法、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只有教师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才能让学生信服,从而引导学生效仿。

此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大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全校学生和教师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特制订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模式。

二、活动内容1.做到三个结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校本教材开发相结合。

2.开展三进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推进三个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推进、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融合推进、和教师队伍建设融合推进。

三、主要举措1.宣传发动,形成教育氛围(1)精心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邀请校外德育辅导员为进行主题宣讲,使学生们认真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声情并茂地诵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观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内容。

(2)精心准备主题宣传教育展板,勉励学生们要热爱祖国,从小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和远大理想,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先锋、小模范、小使者。

(3)精心丰富主题宣传教育途径。

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广告宣传牌、宣传栏、标语、电子显示屏,在学校开展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方式,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进一步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

(4)精心组织主题教育内涵解读。

分批次持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内涵、意义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全校师生的内心,在内心形成认同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内化于心,开展三进教育(1)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史 等系列教育和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史 等系列教育和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史教育系列活动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基本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通过解读,使广大青少年深入理解其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历史教育中国历史教育旨在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

三、世界历史教育世界历史教育让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开放心态。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青少年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价值和意义。

四、党史教育党史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光辉业绩,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制度优势。

同时,党史教育也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五、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使青少年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成就。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青少年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六、社会道德实践社会道德实践是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青少年可以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

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如诗词朗诵、书法绘画等,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八、公益志愿服务公益志愿服务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等,青少年可以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多篇)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多篇)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多篇)尊敬的党支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

从历史上看,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育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举措,作为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基业,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扎扎实实加以推进。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作用、科学内涵等的认识。

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价值期盼,深入研究当前社会存在的价值共识和主要分歧,进一步明确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分步实施,脚踏实地加以推进。

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价值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许多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方针原则,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价值追求,体现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探索和最新认知,其中许多已经为广大群众所熟知、所接受。

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把那些最富有时代精神、最富有实践特色、最富有旺盛人气的价值理念挖掘整理出来,使其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厚的理论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考研政治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背诵。

在冲刺阶段,要加强和巩固重点。

新东方网上专门梳理了与思想教育和法律基础有关的高频检查点。

你应该仔细背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线。

要“深入挖掘和阐释讲求仁爱、重视人民、恪守诚信、崇尚和谐、求同存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思想文化,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区别对待、扬弃继承,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弘扬超越时空、超越国家、具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当代中国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创新成果,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研究崔海蓉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研究崔海蓉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研究崔海蓉发布时间:2023-06-28T08:57:15.72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8期作者:崔海蓉[导读] 良好的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我国自古就对家国情怀有着高度重视,例如:霍去病的“匈奴未定,何以为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都是对国家情怀的重要体现。

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构建下,促进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西安市碑林区西安理工大学附中 710000摘要:良好的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我国自古就对家国情怀有着高度重视,例如:霍去病的“匈奴未定,何以为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都是对国家情怀的重要体现。

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构建下,促进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引言:初中生是祖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学生所接触到事物也变得宽广,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这些综合因素中有一些严重的影响了初中学生的思想情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应当以初中历史教材为依据,加强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从实际出发,将爱国主义作为教育核心目标之一,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一、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其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丰富和发展,家是指人们的居住场所,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国既是国家,情怀是一种情感、一种寄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园地
新课程NEW CURRICULUM
历史教育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敏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我国的主流价值观。

在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在基础课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培养现代公民为重任的历史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自然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使命和担当。

从学理上说,价值观教育应该不显山,不露水,于平静处看涟漪渐起,于寂静中听余音绕梁。

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填鸭式和灌输式的价值观教育却充斥着课堂,讲台前是教师的苦口婆心,讲台下是学生的唯唯诺诺,在两者之间流动着的是经过无数次重复而失去本真意义的话语。

在许多时候,这似乎是一种常态,但究其实质则是一种变态。

价值选择是改变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谓价值选择,是指教师将多元价值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辨别、判断和选择。

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呈现,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和自由,而选择自身就是一种力量。

在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和我国独特的价值取向,开阔视野,尊重各地文明孕育的价值观念,怀有接纳不同价值追求的理解力和宽容心。

在操作层面,历史教师应该如何结合具体史实引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呢?这里以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教学为例,作一详细阐述。

1929~193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人称之为“大萧条”。

一方面,“1932年9月一家杂志估计,全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

据纽约市卫生局的报告,接受检查的学童有20%营养不良。

纽约市1931年记录的饿死街头的事件有2000起。

有人估计,1932年全国的流浪者有150~200万人。

”另一方面,大量的牛奶、粮食、棉花和牲畜等因为无利可图而不能出售。

约翰·斯坦培克在他关于经济大危机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中有这样的描述:“到了南方,他又看见金黄色的橙子在树上垂着,小小的金黄色橙子在那深绿色的树上垂着;背着鸟枪的看守在界线上巡逻,不许任何人摘一只橙子给他那瘦小的孩子吃,而这些橙子如果卖不了大价钱,是要大批抛弃的。

”就在美国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时,“胡佛及其政府还坚决反对采取救济措施,认为救济将使人的品格变坏。

大企业家还认为慈善捐赠是创造力的麻醉剂,是主动精神的毒药。

”即便是到了罗斯福时代,“罗斯福和他的大部分顾问们普遍担心,直接向失业者提供现金会损害个人自力更生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罗斯福政府在实行有限的社会保障的同时,大范围地毁灭农产品,大规模地屠宰牲畜,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拉动消费,刺激经济的恢复。

总而言之,美国政府宁愿毁掉卖不出去的粮食和家畜,让“饥饿”“营养不良”和“死亡”堂而皇之地行走在街头巷尾,侵蚀和夺走无辜的生命,也不愿采取直接救济措施,使得“依赖”和“懒惰”肆意滋长。

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在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措施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美国人的“自主”“自立”和“自助”的价值追求。

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联系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场景,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说明中华民族追求“和谐”与“友善”的价值取向。

其实,早在先秦的儒家文化中,这两种价值取向已经根深蒂固,内化为一种民族心理。

例如《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老夫子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正反映出中国人高度重视“和谐”在国家治理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又如《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孟子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构建了一个理想的乡村社会,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睦邻友好、互相帮助的“友善”的价值观念。

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的价值追求迥然相异,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存在着冲突和对立。

需要指明的是,呈现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念,并不在于比较孰优孰劣,而是在于引领学生在辨别和判断中不断唤醒沉睡在身体内的文化基因的觉醒,进而认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灌输需要威慑力,而引领需要自信力。

这种自信力主要源于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基因两个方面。

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教师要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多元价值观中脱颖而出,得到学生的欣赏和认同。

另外,文化基因会借助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渠道渗透进下一代的骨肉中、灵魂里。

诚如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言:“在孩提时代,传统总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年轻一代身上,然后年轻一代总是通过和历史、将来和伟大人类的塑造的内在联系意识到传统。

”教师要坚信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并非是一面白板,而是白幕掩盖下的一幅泼墨山水画。

教师的价值引领不是灌输“对的”和否定“错的”,而是帮助学生在比较中辨别,在辨别中判断,在判断中选择,在选择中认同,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构建自我价值观的原始素材。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历史教育如何通过价值选择“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待历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238.
[2][美]约翰·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M].胡仲持,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302.
[3]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239.
[4][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下卷[M].王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43.
[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38.
作者简介:马敏,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誗编辑韩晓
摘要: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在基础课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育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价值选择是指教师将多元价值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帮助他们辨别、判断和选择,从而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内于心,化于行。

关键词:历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选择
13
--
历史教育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马敏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刊名:
新课程·下旬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15(2)
引用本文格式:马敏历史教育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期刊论文]-新课程·下旬 20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