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2024护理敏感指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2024护理敏感指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https://img.taocdn.com/s3/m/9aa826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8.png)
2024护理敏感指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而跌倒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伤害,给患者带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因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指标。
一、指标定义跌倒,是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
跌倒包括坠床,不包括非医疗机构场所发生的跌倒、非住院患者(门诊、急诊留观室等)发生的跌倒、住院患儿生理性跌倒(小儿行走中无伤害跌倒I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的监测包含3个指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NQI-07A)住院患者跌倒伤害占比(NQI-07B)住院患者跌倒伤害某等级占比(NQI-07X)跌倒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根据美国NDNQ1做出的分级定义如下:・跌倒无伤害(0级):跌倒后,评估无损伤症状或体征。
・跌倒轻度伤害(1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青肿、擦伤、疼痛,需要冰敷、2.如果院内患者从A 科室转入B 科室,在转运途中发生跌倒记在A 科室, 包扎、伤口清洁、肢体抬高、局部用药等。
・跌倒中度伤害(2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肌肉或关节损伤,需要缝合、使用皮肤胶、夹板固定等。
・跌倒重度伤害(3级):住院患者跌倒导致骨折、神经或内部损伤,需要手术、石膏、牵引等。
・跌倒死亡:住院患者因跌倒受伤而死亡(而不是由引起跌倒的生理事件本 身而导致的死亡)二、计算公式跌倒计算公式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同期住院患者跌倒例次数*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实际占用床日数 00住院患者跌倒伤害占比= 同期住院患者跌倒伤害总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例次数 0住院患者跌倒伤害某等级占比= 同期住院患者某等级跌倒伤害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伤害总例次数 0注: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数:统计周期内所有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 所发生的跌倒例次数之和,同一患者多次跌倒按实际发生频次计算。
交接班结束后发生跌倒记在B科室。
护理敏感指标:降低风险,提高服务质量
![护理敏感指标:降低风险,提高服务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2744b8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f.png)
护理敏感指标:降低风险,提高服务质量一、护理敏感指标的定义及重要性护理敏感指标是指能够反映护理质量、预测患者护理风险的一组关键参数。
其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环境等。
护理敏感指标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强化护理管理:通过关注和监测护理敏感指标,护理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2.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敏感指标关注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通过对指标的监控和控制,可以降低患者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3.优化护理资源:护理敏感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
4.促进护理研究:护理敏感指标为护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护理敏感指标的应用实践1.制定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护理敏感指标的研究成果,制定适合本机构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
2.建立监测与反馈机制:对护理敏感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定期分析和反馈监测数据,为护理改进提供依据。
3.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关于护理敏感指标的培训,提高其对护理敏感指标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落实护理质量改进措施:针对护理敏感指标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5.跨部门合作:加强与医疗、康复、心理等科室的合作,共同解决患者护理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敏感指标在我国的推广与发展1.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护理敏感指标的推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应用护理敏感指标。
2.完善护理法规:将护理敏感指标纳入护理法规,明确护理敏感指标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地位。
3.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外护理敏感指标的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护理敏感指标的应用水平。
4.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护理敏感指标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总之,护理敏感指标在提高我国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敏感指标解读
![护理敏感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5a4c4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5.png)
为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地执行,需明确各项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
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形成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05
护理敏感指标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指标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保障
数据来源确认
确保指标数据来源于可靠的医疗 记录、护理记录等,以确保数据
意义
通过对护理敏感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价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识别护 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导护理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 疗护理的整体水平。
护理敏感指标的分类
01
02
03
结构指标
反映护理资源配置和护理 组织结构的指标,如护士 与患者的比例、护士的学 历和职称结构等。
过程指标
反映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 行为的指标,如护理操作 规范执行率、护理记录完 整率等。
解读方法
了解导管使用的指征 、插入和维护的操作 规范,评估导管相关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 施的执行情况。
分析感染发生的病原 菌种类、耐药性和感 染来源,指导临床合 理选择抗菌药物和改 进护理措施。
通过比较不同病区、 不同导管类型的血流 感染发生率,发现感 染控制中的薄弱环节 和改进方向。
04
利用护理敏感指标改进护理质量
指标定义:跌倒发生率是指在一 定时期内,患者发生跌倒的病例 数占同期患者总数的比例。
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 生理状况、环境因素、药物因素 等。
通过比较不同患者群体、不同病 区的跌倒发生率,识别高风险人 群和护理重点。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指标解读
指标定义: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发生率是指 在一定时期内,使用 血管导管的患者发生 血流感染的病例数占 同期使用血管导管患 者总数的比例。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eeca48016bd97f192279e9d8.png)
基本程序
自评数据完整 性和可靠性
指标比较: 自身的趋势 同业的差异
追问原因: 事件的分布 过程的回溯
确定短板 拟订改进策略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结构指标6个
• 床护比 • 护患比 • 每住院患者24小时 • 平均护理时数 • 不同级别护士配置 • 护士自愿离职率 •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定义
•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压疮新发例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公式
•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
同期住院患者压疮新发例数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
×10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统计周期内,患者入院24h后新发的压疮;入院时带入的压疮纳入社区获得性压疮 • 转科患者、或在此统计周期内多次发生压疮,均记1例 • 社区获得性压疮患者又发生了新部位的压疮也计算为1例 • 1期压疮:同2期及以上压疮同样管理
总例数(手工)
• 与护理工作的投入及护理工作过程密切相关 •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是否与护理不当和
照护缺失有关,为制定改进策略提供依据
不同测量对象UEX发生率 胃肠管(鼻胃管、鼻肠管)UEX发生率 气管导管(经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UEX发生率 尿管UEX发生率 中心静脉置管UEX发生率
• 及时发现血管通路护理异常情况 • 通过监测相关过程指标(置管、使用、维护、拔管),找到不足之处 • 指引制定、评价改善策略
相关说明
CLABSI:指患者留置中心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心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的且与 其它部位存在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中心导管:CVC PICC
分子数据 • 统计周期内的住院患者 • 长期医嘱开始日期时间到结束日期时间后48小时内,发生CLABS的例数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汇总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26b0b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9.png)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汇总在医疗保健领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评估医疗机构或个人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一系列敏感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客观地反映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在本文中,将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汇总并进行详细的介绍。
1.病情评估及护理计划实施情况对于每位患者,医护人员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疼痛评估、生命体征监测、病情变化观察等。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中应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及护理计划的科学性和执行情况。
2.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护理记录是医护人员对患者护理过程的重要记录和总结,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3.药物管理和用药安全在护理工作中,药物管理和用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包括用药的准确性、时效性、剂量的合理性等方面应成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重点内容。
4.患者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患者疼痛管理的质量应成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之一,包括疼痛评估的准确性、用药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5.感染控制和预防在医疗保健环境中,感染控制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器械消毒等工作都应该成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考核内容。
6.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评估护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患者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应成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一部分,以反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感受和评价。
通过上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汇总和详细介绍,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医疗机构或个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医护人员可以参考这些指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汇总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d9e5c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5.png)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汇总
1.感染率:感染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监测感染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护理团队的手卫生等方面的质量。
2.预防跌倒率:跌倒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安全事件,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容易受到伤害。
预防跌倒率可以衡量医疗机构的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3.压疮发生率:压疮是长期卧床或坐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压疮会增加医疗成本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监测压疮发生率可以评估护理团队对于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的效果。
4.药物错误率:药物错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可能导致不良的药物反应和患者安全问题。
监测药物错误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对于药物管理和护理质量的关注程度。
5.疼痛评估和管理: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并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监测疼痛评估和管理的指标可以评估护理人员对疼痛的关注程度和专业水平。
6.护理满意度:监测护理满意度可以了解患者和其家属对于提供的护理质量的感受和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7.入住率:入住率是衡量医疗机构使用率和护理需求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合理安排资源和人力,提高护理质量。
8.面肤度:面肤度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尊重和关怀程度。
面肤度是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出护理团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以上是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汇总和解释,医疗机构和护理团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改进,以提供更好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
![医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6198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9.png)
医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读在医院护理中,质量指标是评估护理服务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标准。
尤其对于一些敏感患者群体,如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质量指标更加重要。
下面将解读医院护理中的敏感质量指标。
一、感染率指标感染率是评估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对于手术患者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为重要。
感染率的控制需要医护人员的严格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定期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医院护理中的感染率指标一般为每年度统计一次,对于高风险的患者群体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和评估。
二、压疮发生率指标压疮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
因此,压疮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院通常会对每位卧床患者进行定期的压疮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压疮发生率指标是评估医院护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用药安全指标用药安全是医院护理中的重要问题,尤其对于长期用药或特殊敏感患者群体更加重要。
医院护理工作者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认真核对和监测,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者用药错误。
用药安全指标通常包括合理用药率、用药时间准确率等内容,是评估医院用药工作的重要指标。
四、疼痛管理指标疼痛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术后患者和慢性疼痛患者更为重要。
医院通常会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指标一般包括疼痛评估及时率、疼痛缓解效果等内容,是评估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营养支持指标营养支持是医院护理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和手术后患者更为重要。
医院护理工作者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营养支持指标通常包括合理饮食率、体重恢复情况等内容,是评估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医院护理中的敏感质量指标涵盖了感染率、压疮发生率、用药安全、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等内容。
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增强风险意识、加强监测和评估,才能有效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和应用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a59c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4.png)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和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评估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中,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作为衡量护理工作的关键参数,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定义、分类、测量方法及其在护理质量评估中的作用,旨在为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评估工具,以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二、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其发展历程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密切相关。
早期,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主要依赖于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医疗事故发生率等传统指标,但这些指标往往难以准确反映护理服务的真实情况。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评价指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护理服务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运而生。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护理服务质量、患者体验和护理过程安全性的指标。
这些指标通常包括患者疼痛控制、跌倒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相比传统指标,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更具敏感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护理服务的细微变化,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新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不断涌现,如患者心理状况评估、护理过程中的沟通质量等,这些指标更加关注患者的整体体验和护理服务的细节。
另一方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医院内部评价逐渐拓展到区域卫生系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护理质量评价。
目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已经成为国际护理界公认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之一。
各国纷纷制定自己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并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来推动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f1e05f34b35eefdc9d333a0.png)
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李会玲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通过测量护理工作的结构、过程和结果,反映护理工作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用于评价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结构指护理人员数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结构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数量、技能配置。
护理工作的过程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有活动,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的结果指通过改进护理工作而得到改善的患者健康状况,受到护理工作的结构及过程的影响。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不仅能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也能为患者安全与满意提供保障。
现将敏感性质量指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罗列如下:一.结构指标:1.床护比2.护士人力结构与素质配置3.PICU专科知识、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时数4.急救药品及物品完备率,PICU设备及其管理合格率5.病人危重度及平均住PICU时间6.护理管理制度完整率,护理实践指南知晓率二.过程指标:1.基础护理合格率2.常用检测技术操作合格率3.管饲喂养合格率4.气道护理合格率5.深静脉导管护理合格率6.护理风险评估7.疼痛管理8.镇静管理9.约束具的使用1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11.健康教育执行率12.手卫生执行率13.洗手正确率14.引流管护理合格率1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6.医嘱及口头医嘱执行正确率三.结果指标:1.患者满意度2.护士满意度3.外周静脉炎发生率4.红臀发生率5.抢救成功率6.非预期24-48小时重返PICU率7.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9.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10.给药错误发生率11.非计划性拔管率12.跌倒坠床发生率13.压疮发生率14.静脉外渗发生率1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外周静脉炎发生率17.院内感染发生率18. 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护理敏感指标相关管理制度
![护理敏感指标相关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e975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6.png)
护理敏感指标相关管理制度一、前言在医疗卫生服务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情况。
而护理敏感指标的管理则是保障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对护理敏感指标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探讨如何确保护理敏感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护理敏感指标的定义护理敏感指标是指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
护理敏感指标的不良情况可能导致患者的不良后果,因此其管理至关重要。
三、护理敏感指标的分类根据护理敏感指标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护理操作相关的敏感指标,如留置导尿管护理、静脉输液护理、留置胃管护理等;2. 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敏感指标,如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压疮发生率、跌倒风险评估等;3. 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的敏感指标,如医院感染率、药物错误率等。
四、护理敏感指标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护理敏感指标的管理能够有效监控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伤害;2. 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理敏感指标的有效管理可以帮助护士们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操作的效率和质量;3. 降低医疗风险:通过对护理敏感指标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避免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
五、护理敏感指标管理制度的建立1. 设立专门的护理敏感指标管理小组,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评估和修改护理敏感指标管理制度,并落实具体的管理工作;2. 制定具体的护理敏感指标管理标准和流程,明确各项指标的评估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估周期,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3.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敏感指标的重视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指标的要求和操作流程;4. 建立健全的护理敏感指标信息系统,实现护理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5. 加强对护理敏感指标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到位。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应用_冯志仙(1)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应用_冯志仙(1)](https://img.taocdn.com/s3/m/c9029c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5.png)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应用_冯志仙(1)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应用冯志仙黄丽华章梅云邵乐文张华芳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指用于定量评价和监测影响患者结果的护理管理、护理服务、组织促进等各项程序质量的标准[1],主要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预后指标[2]。
好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必须具备3个特征:重要性、敏感性及预后相关性[3]。
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DNQI)提供“结构-过程-结果”的季度和年度报告评价护理质量,[1]和服务项目选择最重要的临床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管理流程以及结果进行监控。
本院基于循证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具体方法如下:①制订检索策略,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文献来源:PubMed、Cochrane、Ovid、EBSCO、CINAHL、Medline、Elsevier ScienceDirect、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以及指南网站利用护理敏感性指标促进护理质量。
“National Guildeline Clearinghouse鉴于此,我院在循证基础上构建了护理(NGC)”。
检索词:“护理质量”and“指质量敏感性指标,按照指标监测流程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改进,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标”“护理质量评价”“nursing care quality”and“indicators”“Nursing sensitive quality indicators”。
②采用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总结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③结合临床护理的实际需求,通过小组讨论,初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④通过Delphi法,确定本土化的通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1.2 指标监测的内容及方法我院通过循证和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护患比、疼痛评估符合率、约束具使用率、手卫生执行率、洗手正确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给药错误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坠床/跌倒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士离职率、V AP发生率等作为敏感性指标监测(表1)。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245922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f.png)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一、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介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集(Nursing Sensitive Quality Indicators,NSQD)分为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各指标编码为NSQI-01~NSQI-13。
如某项指标下包含二级指标,在主编码后加一位数字码,如床护比(NSQI-01)指标下包含全院床护比(NSQI-01-1)和病区床护比(NSQI-01-2)两项二级指标。
“没有测量就没有改善”,质量改善的起点始于质量的测量。
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护理质量状况,分析质量现状、影响因素,确定改善目标和对策,评价改善效果,修订相关制度和流程,是国际上常用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
二、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内容(一)NSQI-01床护比1.指标定义床护比是指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所配备的护士人数比例,如全院床护比、住院病区床护比、某病区床护比。
2.指标意义反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
了解当前开放床位的护理人力配备状况,评估医院或病区基本护理人力配备情况,可进行同级别医院横向比较。
3.计算公式(1)全院床护比(2)住院病区床护比1)计算细则①分子:统计周期内全院执业护士总人数,指所有护理岗位的执业护士总人数,计算方法为统计周期初与统计周期末执业护士总人数之和除以2。
②分母:统计周期内全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如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有变动,计算方法为统计周期初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统计周期末实际开放床位数之和除以2。
③住院病区床护比分子分母均为“统计周期内所有住院病区”,计算方法同“全院床护比”。
2)分子说明:全院执业护士总人数是医院所有护理岗位的执业护士总人数,包括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护理管理岗位护士、其他护理岗位护士、护理岗位的返聘护士、护理岗位的休假护士等。
3)分母说明:医院编制床位,除编制床位外,经医院确认,有固定物理空间和标准床单位配置,可以常规收治患者的床位。
排除抢救室床位、观察室床位、手术室床位、麻醉恢复室床位、血液透析室床位、接产室的待产床和接产床、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检查床、治疗床、临时加床。
护理质量敏感质标介绍
![护理质量敏感质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88176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e.png)
2发4h内生发压生疮的后压疮,应须纳注入社明区患获者得是性压否疮为。高危压疮患者! 选统择对计象同:期所有压住疮院高患风者。险患者发生压疮人次!
管切开置管等。
基本公式: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000‰
气管插管留置总床日数
(3)引流管:指除胃管、导尿管以外的其他用于伤口引 流的管道,如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
T管、肾造瘘管、膀胱造瘘管等。
基本公式:
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临床诊断:当临床表现满足①,且同时满足与②~④中的至少两项 则考虑发生了VAP:①胸部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期的浸润阴影; ②T≥38℃或<36℃;③气管支气管出现脓性分泌物;④外周血细胞计 数>10×109/L或<10×104/L。
选择对象:所有使用呼吸机患者
基本公式: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例数
外所致的拔管,即非医务人员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
情况:① 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②各种原因
导致注的意导管:滑非脱计;划③因性导拔管管质量计问算题方及法导管与堵去塞年等情不况同需,要提前
拔除的导管。
选择对象:所今有年留要置管求道分患类者。统计计算。
基本公式:
某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000‰
同期内该导管留置总日数
数据来源:科内自行统计。
(1)胃肠道置管:包含胃管及用于喂食的胃肠道各种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李会玲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通过测量护理工作的结构、过程和结果,反映护理工作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用于评价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结构指护理人员数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结构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数量、技能配置。
护理工作的过程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有活动,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的结果指通过改进护理工作而得到改善的患者健康状况,受到护理工作的结构及过程的影响。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不仅能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也能为患者安全与满意提供保障。
现将敏感性质量指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罗列如下:
一.结构指标:
1.床护比
2.护士人力结构与素质配置
3.PICU专科知识、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时数
4.急救药品及物品完备率,PICU设备及其管理合格率
5.病人危重度及平均住PICU时间
6.护理管理制度完整率,护理实践指南知晓率
二.过程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
2.常用检测技术操作合格率
3.管饲喂养合格率
4.气道护理合格率
5.深静脉导管护理合格率
6.护理风险评估
7.疼痛管理
8.镇静管理
9.约束具的使用
1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11.健康教育执行率
12.手卫生执行率
13.洗手正确率
14.引流管护理合格率
1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6.医嘱及口头医嘱执行正确率三.结果指标:
1.患者满意度
2.护士满意度
3.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4.红臀发生率
5.抢救成功率
6.非预期24-48小时重返PICU率
7.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9.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10.给药错误发生率
11.非计划性拔管率
12.跌倒坠床发生率
13.压疮发生率
14.静脉外渗发生率
1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6.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17.院内感染发生率
18. 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