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资料
2024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最新版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6.“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7.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的是“神州飞船”。
8.鸟巢和埃菲尔铁塔都是钢结构。
9.港珠澳大桥(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10.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因此,技术与工程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模型,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12.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
13.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14.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15.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16.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时,较稳定、不易变形的是三角形框架。
在四边形框架中添加斜杆,增强了承重、抗震能力。
17.塔台模型测试主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
18.塔台模型太高会减弱它的抗风能力。
19.塔台制作不够精细会减弱它的抗震能力。
20.把塔台制作成上轻下重会提高它的抗震能力。
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塔台镂空结构,可以提高抗风能力。
21.如何测试塔台模型:(1)用米尺测量塔台模型高度。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学变化)。
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图像,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薄。
我们可以用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等物品来自制放大镜。
需要注意的是,放大镜只能横向放大,纵向不会放大。
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也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例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5、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而像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则不是晶体。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些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些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7、英国科学家XXX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到了细胞。
8、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1、XXX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
例如,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1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抵抗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处理垃圾和污水。
15、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则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选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2、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盒也自曲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6、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7、在亿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俭—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ft 曾。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0、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镣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问问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1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镣下观察官的精细结构。
13、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还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
—14、大量的研穷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牛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期中期末测试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3)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4)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5)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7)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9)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10)()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二、选择题(20分)1放大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A 大B、小C、一样2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B、2000C、200万D、20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D、植物学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5把印有英文字母“b”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英文字母()• A、b B、q C、d D、p6()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A、老花镜B、显微镜C、近视镜D、平面镜7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9馒头和面包松软可口,是因为()A 、制造面包和馒头的面粉疏松B、生面团中揉入了酵母,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重点知识点整理资料(精品)课件
微
如食盐、白糖等。
1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
小
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
世
组成。 1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界
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
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
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
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
微
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 到(200万倍、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世
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 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
界
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 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重点复习资料
科学(六年级下册)
六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年
级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下
册
第三单元
宇宙
科
学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微 小 世 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 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 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 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放大 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 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 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 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 也越大,视野越少)。(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2、________是辨认植物和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3、如果电路短路,电路中的电流会很________。
4、我们身体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______,手握物体处是_______,上臂的肱二头肌处是_______。
5、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___、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铁生锈是一种_________,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
7、增加纸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8、钢缆能承受巨大的__________,拉紧的钢缆像梁一样结实。
9、框架铁塔从结构上看包括了__________形、__________形、__________形。
10、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埃菲尔铁塔不容易倒塌的主要原因是()。
A.上小轻,下大重B.上大重,下小轻C.抗风能力弱D.材料是实心2、()是一种变化速度快,会伴随颜色变化的化学变化。
A.小苏打和白醋混合B.淀粉和碘酒混合C.面包发霉D.铁生锈3、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4、双手互相摩擦,手会感到发热,这是因为我们将()转化成了热能。
A.化学能B.电能C.动能D.太阳能5、硫酸铜溶液不能用()盛装。
A.玻璃容器B.铁制容器C.铜制容器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A.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B.消灭濒危物种的天敌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7、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A.剪刀B.螺丝刀C.方向盘8、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一、微小世界、通过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不是很大。
9、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0、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8、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9、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2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物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
两只手相互摩擦,我们的手会感觉比较热。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生物的________对生物进行分类的。
3、就人而言,即使是同一种族,每一个体不完全一样,所以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________。
4、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需要依靠________,如果没有这类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动物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6、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____。
7、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_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______________。
8、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或馒头中含有________,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_______色。
米饭中储存的能量是________。
9、水滴里的那些小家伙,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___________。
10、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________和________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________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科学家一般选择( )观察非典病毒。
A.肉眼直接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镇D.望远镜2、从环保的角度讲,不适合用作包装物的材料是()。
A.布B.塑料包装纸C.纸质包装纸3、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4、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
A.白色固体B.白色液体C.无色液体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用放大镜看见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彩色的小圆点)组成的。
这些点的颜色由(红、绿、蓝)组成的。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9、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答:书上第2页。
10、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答;因为放大镜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7、水滴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共20分)1.将两枚铁钉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潮湿的纸巾上, 则生锈较快的是放在________的铁钉。
2.丹顶鹤全身布满羽毛, 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类。
一群丹顶鹤在迁徙过程中会排成“人”形, 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3.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4.仙人掌的叶子长成刺状, 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________的环境。
5.普通的垃圾填埋的方法, 会污染________和________。
6.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 梳子带_______电荷, 头发带正电荷,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7、目前,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前人用来打井水的辘轳是________的应用, 它是个________力的简单机械。
9、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生物, 身体的________也会有多不同。
10、路边经常能见到许多高压电的铁塔, 发现铁塔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常被叫做_______结构, 这种结构的“小格子”基本都是______形。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 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A. 糖B. 淀粉C. 甜蜜素2.我们养的美丽的金鱼是()的结果。
A. 生物进化B. 自然选择C. 人工选择3.食物进入人体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要经历许许多多的()。
A. 化学变化B. 物理变化C. 形态变化4.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 木条会()。
A. 没有什么变化B. 会熄灭C. 燃烧的更旺5.骑自行车上坡走“S”型路线是利用了()原理。
A. 杠杆B. 斜面C. 滑轮6.月球的公转形成了()。
A. 昼夜变化B. 四季变化C. 月相变化7、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 白糖首先会()。
A. 变成液态的糖B. 变成水C. 不变8、激光可以打孔或者切割材料, 是因为激光()。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总复习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总复习教科版温馨寄语:同窗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如今我们要对小学阶段的迷信知识停止系统的温习。
请同窗们仔细温习,背背概念和知识点,有的还要了解。
祝你们成功!一、生命世界1. 植物的特征·凤仙花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局部组成的。
·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养料保送到叶、花、果,又能把叶上的养料保送到植物的各个局部,有些植物的茎还有繁衍的作用。
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向日葵〕、匍匐茎〔番薯〕、攀援茎〔葡萄〕、缠绕茎〔牵牛花〕。
·人们依据植物茎的软硬水平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结构,包括叶片和叶柄两局部。
叶片中有叶脉,它是保送水分和养料的管道。
叶片外表有气孔,气体从气孔自在地进出叶片。
叶具有光协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的叶依托阳光提供的能量,应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称为光协作用。
公式为:绿叶+水+二氧化碳——阳光氧气+养料·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局部组成。
缺少其中一局部或几局部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衍器官。
雄蕊的花粉传达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进程叫传粉。
果实普通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有肉果和干果。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根未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未来长成茎和叶。
·植物种子的传达方式有应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应用植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应用弹力或放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应用水流〔如莲蓬、椰子〕。
·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阅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进程。
植物的繁衍方式分为:〔1〕种子繁衍:应用种子来停止繁衍的;〔2〕营养繁衍:由茎和根来停止繁衍〔如番薯用块根停止繁衍;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停止繁衍;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停止繁衍。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总复习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 ,边缘________ 。
2、能使我们________或________的装置叫简单机械。
3、搬运杂乱的废钢铁用________就省事多了。
4、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是________。
5、实验是一种收集证据的特别方法,它主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________实验,另一种是________实验。
6、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_______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7、我们身体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______,手握物体处是_______,上臂的肱二头肌处是_______。
8、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_______。
9、利用物质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1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大型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的电能是由()转化而来的。
A.风能B.热能C.水能2、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沉淀、过滤、消毒B.消毒、沉淀、过滤C.过滤、消毒、沉淀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A.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B.消灭濒危物种的天敌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5、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组成的。
A.岩石B.沙子C.土壤6、下列方法中,()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入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C.在铁钉上刷油漆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现象。
A.反射B.折射C.辐射8、鸡蛋握在手中不易破碎是因为()A.鸡蛋壳很坚硬B.鸡蛋壳很厚C.鸡蛋壳接近球形D.鸡蛋壳内部是实心的9、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以使转动速度()A.变快B.变慢C.不变10、吃饭可以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