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三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地球的自转[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

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活动2【讲授】昼夜更替[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活动3【活动】小组探究[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

东京时间早)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 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1.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在自转的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2.2 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365天。

2.3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三章:地轴和地球公转的倾斜3.1 地轴的概念地轴是地球自转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3.2 地球公转的倾斜地球公转时,地球的轴线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地球公转的倾斜。

地球公转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第四章:昼夜长短的变化4.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共同作用产生的。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倾斜有关,每年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4.2 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表现为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动,以及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变化。

第五章:四季的形成5.1 四季的形成原因四季的形成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公转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太阳辐射的角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不同。

5.2 四季的划分四季的划分通常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个季节大约持续3个月。

第六章:地球五带的划分与特征6.1 地球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6.2 热带的特征热带位于赤道两侧,气候终年炎热,阳光直射现象明显,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高。

6.3 温带的特征温带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阳光直射现象不明显,植被适应性强,农业发展条件好。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地理高三复习教案(精选篇1)《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地理高三复习教案(精选篇2)《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高中物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2. 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日、赤道日、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等现象;3. 理解地球的倾斜轴和黄赤交角对季节的影响;4. 能够解释地球的运动对生物、气候、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地球日和赤道日的原理;3. 四季变化的原因;4. 地球的倾斜轴和黄赤交角;5. 地球运动对生物、气候、农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2. 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 地球的倾斜轴和黄赤交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日和赤道日的现象;2. 掌握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原因;3. 理解地球倾斜轴和黄赤交角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热身(5分钟)利用一些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等。

二、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动画等形式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原理,并引出地球日和赤道日的概念。

三、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地球日和赤道日的产生原理,以及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等现象,同时介绍地球的倾斜轴和黄赤交角。

四、实验(15分钟)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深化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五、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小作业,巩固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地球运动对生物、气候、农业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简单总结。

七、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互动,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3_地球的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4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3_地球的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判断晨线和昏线。

4、了解地方时和区时,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5、了解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地球运动,理解昼夜交替的产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日界线【教学难点】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斗转星移,好像是整个星空都在绕地球转,是不是这样呢?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2.周期恒星日:太阳日: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速度角速度:线速度:二、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①昼夜现象产生原因: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②昼夜交替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晨线:昏线:2、地方时地方时:地方时的成因:规律:地方时的计算:例:已知116°E是早上6点,求34°W是几点?3.时区和区时时区:区时:计算:1)已知经度推算时区: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例:一架飞机从北京机场于9时(北京时间)飞往美国洛杉矶(118°)去观看球赛,飞机飞行了2个小时,问到达美国洛杉矶的时间是几点?4.日界线人为日界线: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24时经线)5、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赤道上:不偏 ; 南半球:左偏。

(纬度越大偏转越明显)偏转的意义:对气流(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课后习题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以下知识: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阐述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基本概念及其有关的天文现象。

3.了解世界时、民间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换日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主要来自于地理书中的“地球运动”一章。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具体概念,为下文相关讲解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对于不理解普通话的学生,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搭配教学。

四、教学步骤1.以教材为基础,给学生简单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可以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使用球体到地球自转与公转。

2.引入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这些概念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3.阐述时间的概念,包括世界时、民间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国际换日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宣布世界时、民间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国际换日线的规定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间的概念。

4.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于地球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测试,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和老师互相交换评价的方式。

同时,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便调整下一节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尤其是对于听不懂普通话的学生。

2.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时间,精简冗长的内容,避免耽误学生的时间。

3.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保证学生能够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的运动(原创精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的运动(原创精品)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2讲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示】内容精析地轴的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意义。

方法指导〔1〕比较分析法。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是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两种运动,是研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前提,应从方向、周期、速度方面来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从而掌握地球运动的根本规律。

(2)充分利用教材及地图册中的示意图片,结合地球仪等直观教具进展复习。

要借助实际演示建立空间观念,并落实在图上,从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像才能、逻辑思维才能以及理解记忆才能等。

(3)充分利用图解法,进一步加深有关知识的理解。

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列图图解来认识:通过上图不但知道各节气的时间是是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还可以得出:3月21日至9月23日直射点在北半球,9月23日至第二年的3月2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挪动,12月22日至第二年的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挪动。

【自主探究】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读地球的自转方向图,完成以下要求:〔1〕在上面图中分别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绕轴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365日6时9分10秒B.24小时C.23时56分4秒D.一个恒星日答案:CD3、速度〔1〕角速度以下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150/时B.南北两极点的自转角速度最大C.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因纬度而异答案:AC〔2〕线速度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才能提升站】讨论:有人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有人说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有人说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那么地球自转方向是一样的吗?提示:都是对的,只不过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的定义和类型。

2. 地球自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区差异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如计算不同地区的区时差。

第三章:地球公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如预测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如气候、生态环境等。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长短的产生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2、学会在“二分二至日照图”上,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3、总结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4、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2、南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和正午太阳高度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中,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导致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新课题)。

[学习新课]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板书)(一)昼夜长短的产生(板书)我们知道,昼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见“图片材料”二、北半球夏至日光照黑板示意图,简称黑板图,图中的ABC半圆弧为晨线,与之正相对的半圆弧是昏线。

晨昏线组成的大圆圈将纬线分割为昼、夜两段:1、昼长(板书)处在白昼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叫昼长。

例如黑板图中A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360度,昼长24小时,B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180度,昼长12小时,C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0度,昼长0小时,E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210度,昼长14小时。

2、夜长(板书)处在黑夜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叫夜长。

例如黑板图中A点夜长0小时,B点夜长12小时,F点夜长10小时,C点夜长24小时。

昼、夜的长短就由昼、夜半球纬线所跨经度数的大小所决定。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

因此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关系就不断地发生变化。

昼夜长短就不断发生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板书)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设问:昼夜长短随纬度(空间)变化有什么规律?师生共同总结如下:1、昼夜长短随纬度(空间)的变化规律(板书)(1)、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4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4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4湘教版必修1」教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实际问题,如日食、月食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对人类的影响和生活方式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有观察到地球的运动。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讲解地球自转(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地球仪等教具,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如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时间等。

3.地球自转影响(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可通过讲解昼夜交替、地球气候变化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球的重要性。

4.讲解地球公转(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教具,向学生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点,如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的时间等。

5.地球公转影响(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通过讲解四季变化、地球倾斜度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的重要性。

6.地球运动的实际问题(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引起的实际问题,如日食、月食等。

通过讲解日食、月食的原理和发生时间,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影响和问题。

7.总结与扩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和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板书、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填空题或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高三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

高三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

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 1、熟悉地球运动的规律2、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一、练习基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一)选择题右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完成1~4题:1.甲地位于丁地的: (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2.从甲地飞往丁地的最短距离的飞行方向是:( )A.向东北飞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飞C.向西北飞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飞3.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迎来新年曙光的是: ( )A.甲B.乙C.丙D.丁4.这天,北极圈上的白昼时间为: ( )A.0小时B.6小时C.18小时D.24小时5.下图能正确表示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右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6~8题。

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7.该地的经度是 ( )A.100EB.110EC.125ED.130E8.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B.8:10、17:10C.8:20、17:00D.7:50、17:10某地有一幢楼 , 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 , 据此回答 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026B.66024C.900 D .45010.该地的纬度是 ( )A.23026B.21034C.25026D.68026S某日,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测量太阳高度:在巨型圆靶(下图中的圆是以0为圆心,不同长度为半径的同心圆)上竖了一根竿子,A1、A2、A3、A4、A5分别是秆子顶点A在北京时间10:40、11:20、12:00、12:40、13:20观测时的轨迹)。

回答11~12题:11.在图中以O为原点,兴趣小组成员所画的正南方位(用虚线表示),最合理的是( )A.南1B.南2C.南3D.南412.当上题中竿子的日影子最短时,地球上晨线上的纬度如下图所示。

中图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及纬度变化,了解四季划分,了解五带的划分、分布。

②明白得这些地理意义是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综合作用的结果。

③明白得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④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2、能力目标:①能依照“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能准确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示意图”(测视图),并能举一反三,明白得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地球极视图。

③运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明一些地理现象。

3、德育目标:①学生能正确认识并说明许多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明白得事物之间是联系的,是进展变化的。

②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自然隐秘的精神和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过程:第一步:设疑。

通过复习地球公转的概况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铺垫知识框架,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疑问: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呢?第二步:探究。

教师通过各种媒体不断设疑,并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学生通过听讲、读书自学、讨论切磋、分析综合等方式,参与各种多边活动。

在教师总体调控下,学生探究正确结论。

第三步:尝试。

教师提供动手动脑的检测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尝试,解决各种问题。

第四步:小结。

师生通过评议、引申,寻求知识内涵、总结求知方法。

在此过程中,学生进展原有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产生学习新目标。

(具体过程如下)㈠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一步:设疑。

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切入,“长到夏至短到冬”是什么意思?什么缘故会如此呢?第二步:探究。

1、教师利用投影图片《昼夜半球示意图》讲解:在平面测视光照图上,晨昏线所在平面过地心,且永久与阳光垂直。

晨昏线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弧越长,白天越长,黑夜越短;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白天越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地球的运动》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地球的运动》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地球的运动》Word版《地球的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

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导入新课〗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流的旋涡。

探究活动【活动主题】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活动步骤】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注意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实际上没有改变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1、熟悉地球运动的规律
2、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
一、练习基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
(一)选择题
右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完成1~4题:
1.甲地位于丁地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从甲地飞往丁地的最短距离的飞行方向是:( )
A.向东北飞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飞
C.向西北飞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飞
3.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迎来新年曙光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这天,北极圈上的白昼时间为: ( )
A.0小时
B.6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5.下图能正确表示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
右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
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6~8题。

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该地的经度是 ( )
A.100E
B.110E
C.125E
D.130E
8.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某地有一幢楼 , 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 , 据此回答 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
A.23026
B.66024
C.900 D .450
10.该地的纬度是 ( )
A.23026
B.21034
C.25026
D.68026S
某日,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测量太阳高度:在巨型圆靶(下图中的圆是以0为圆心,不同长度为半径的同心圆)上竖了一根竿子,A1、A2、A3、A4、A5分别是秆子顶点A在北京时间10:40、11:20、12:00、12:40、13:20观测时的轨
迹)。

回答11~12题:
11.在图中以O为原点,兴趣小组成员所画的正南方位(用虚线表示),最合理的是( )
A.南1
B.南2
C.南3
D.南4
12.当上题中竿子的日影子最短时,地球上晨线上的纬度
如下图所示。

已知K在H的西南方向,则图中点H
的经度是( )
A.125E
B.55W
C.120E
D.130E
(二)综合题
13. 在甲、乙两图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 点的地方时比A点的早,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时,据此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绘在图乙上,再在图乙上画出夜半球的范围(用平行线表示)。

(2)图中A、B、E三处,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处。

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处。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伦敦时间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B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E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

(5)该季节,开普敦正值______________ (气压带或风带)控
制,巴西的热带草原进入______________季节,尼罗河进入_____________ (枯水、丰水)期。

14. (09年浙江文综第36题)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二、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