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上课用1
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过零丁洋》,本文是南宋末年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歌通过叙述作者抗元事迹和被俘经历,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比喻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字典、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文天祥的塑像,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手法,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讲解分析: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训练:让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过零丁洋》板书内容:1. 写作背景: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
2. 诗歌主题: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3. 意境特点:悲壮、豪迈、激昂。
七、作业设计1. 背诵《过零丁洋》。
2. 请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
3. 请写一篇关于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讲解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了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但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零丁洋》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过零丁洋》。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作者在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过零丁洋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绘方法。
(3)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2)讲解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过零丁洋》2. 主要内容:①生字、新词②课文描绘的画面③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用自己的话描述过零丁洋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课堂讲解中提到的例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过零丁洋》 说课稿
《过零丁洋》说课稿《<过零丁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志而作。
诗歌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沉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古诗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诗歌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用典等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并默写全诗。
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11、28《过零丁洋》上课用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用哪两个 意象来进行抒情?都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 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柳絮”和“浮萍”两个意象来 进行抒情,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死者长已矣,他人亦已歌。” 七个多世纪,这个不朽的生命,从 南宋跨越元、明、清、民国、新中 国昂昂而来,定将踏着无穷的岁月
凛凛而去…… 一代英雄终不再, 两行清泪铸精魂。让我们牢记英 雄的义举,秉承先人传递给我们 的正能量,大踏步向前!
1、《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 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 《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 怀的语句是: 。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并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课外补充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清· 徐锡麟《出塞》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宋.文天祥
生命的意义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
《过零丁洋》课件
请你用四字短语概括诗意
首联:回顾一生 颔联:国破家亡 颈联:忆昔慨叹 尾联:以死明志
结合字词 体悟情感
首联:辛苦
学而优则仕。文天祥读书不仅为了入仕,更为 了报国。他20岁就考取进士,在集英殿以 “法天 不息”为题,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对答皇帝策问,宋 理宗亲点他为第一名(状元),并称赞他“此天之 祥,乃宋之瑞也”。文天祥就此改字宋瑞。
结合字词 体悟情感
颈联:零丁
这是文天祥被俘经过零丁洋时的真实处境。 兵败被俘,离开故土,他孤苦伶仃; 国家破碎,无依无靠,他孤苦伶仃; 老母被俘,妻儿被囚,大儿丧亡,家破人亡,他孤苦伶仃; 一片丹心,孤掌难鸣,他孤苦伶仃…… 从惶恐、零丁这两个词中,我们了解了文天祥当时的心情 处境,我们更读出了文天祥满腔的忠愤,拳拳的爱国之心!
《过零丁洋》
走近作者
文天祥 (1236年-1283年),原 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 文山,吉州庐陵人。20岁中状元。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政治家、 军事家、爱国诗人。代表作品 《正气歌》《过零丁洋》。
创作背景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 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 失败被俘后,在经过零丁洋时,他写 下了这首诗。元朝多次劝他投降,并 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等 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小结全诗
一首诗见一个人。这首诗短短56字,却 涵盖了文天祥的一生,更凝聚着他的满腔赤 诚,彰显着他的一片丹心!
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融 为一体。
这首千秋绝唱,也激励感召着无数志士 仁人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奋斗!
再读诗歌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PPT优质课件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形容大宋国势 如风中柳絮, 失去根基,即 将覆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自己身世坎
江西境内,地势险恶。文
坷,如同雨中浮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时起时沉。
为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担忧。 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红色的心,忠心、爱国之心
首联:悲苦
颔联:低沉、悲哀
颈联:悲愤
思考探究
你如何看待文天祥从容就义、慷慨赴死?
课堂小结
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自己忠贞为国、 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积累拓展
爱国名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臣心—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
道人、文山。今江西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 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 气势豪放,允称诗史。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 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著作 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
九年级下册
从古至今,有无数仁人志士留下了 关于爱国的不朽名篇,成为脍炙人口的 佳句。
《过零丁洋》课文课件
樯。
“海阔天空颜色淡,风来云去意难平。”
02
描写零丁洋的辽阔和寂寥,以及不断变幻的风云,表现诗人内
心的激荡。
“江山如此多峰岫,何处登临不泪盈。”
03
赞美江山的壮丽,但在这般美景之下,诗人却泪眼盈盈,表达
了对家国的深深忧虑。
诗意总结与赏析
诗意总结
诗人通过对零丁洋的描写,表达 了自己孤独、忧国忧民的情感, 以及对江山的赞美和对家国的深 深忧虑。
《过零丁洋》课文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读 • 诗歌艺术手法分析 • 作品价值与影响
01
CATALOGUE
作品背景介绍
作者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 ,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南宋末 年的忠臣、民族英雄、文学家、
书法家。
他21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 兼枢密使。在南宋灭亡之际,他 坚决反抗元朝的侵略,最终被捕
象征手法的作用
通过象征手法,诗人将个 人情感与普遍人生经验相 结合,赋予诗歌更丰富的 内涵和意蕴。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手法
诗中运用了众多生动的比喻,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一句,将人生的意义比作留下的丹心,意 味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留下精神遗产。
拟人手法
诗中通过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如“大海茫茫何处边?”, 将大海拟人化为一个无法探寻边际的存在,增强了诗歌的 表达力和感染力。
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诗中描绘了作者身处逆境,但仍然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风 貌。
深厚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故土的眷恋,展现了其 爱国情怀。
激励后人的榜样力量
过零丁洋上课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景炎二年文天祥兵败后, 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 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 可叹我孤苦零丁。
9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 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 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 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 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1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精神
谁无死 照汗青
14
舍生取义 为国捐躯
名垂青史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 自己抗元的艰 辛经历,表现 诗人忧国之痛 和愿意以死明 志、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
15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诗词的朗读与解析、诗词意境的体会与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思想。
2. 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过零丁洋》。
3. 领悟诗词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过零丁洋》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天祥的画像及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过零丁洋》,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气、情感。
3. 解析:分析诗词的背景知识,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诗句进行朗读比赛,展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过零丁洋》2. 内容:a. 背景知识: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b.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注明修辞手法c. 意境体会:零丁洋、惶恐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过零丁洋》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过零丁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在诗句中,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表现了自己面对困境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人生要有信仰,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诗词的朗读技巧和意境体会。
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诗词曲欣赏,详细内容为《过零丁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 通过学习《过零丁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零丁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忠诚爱国的精神,为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打下基础。
3.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精读诗歌,理解内容(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零丁洋”、“絮”、“萍”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解析重点词语,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深入探讨,体会情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坚守信仰、忠诚爱国的精神。
6. 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古典诗词,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作者:文天祥3. 创作背景:南宋末年,抗元战争4. 诗歌内容:零丁洋、絮、萍等意象5. 诗歌情感:忠诚爱国、坚守信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过零丁洋》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意象分析见课堂笔记,情感体会见个人感悟。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南宋抗元英雄的事迹,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过零丁洋》,使其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提升了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过零丁洋课件(公开课使用)(实用课资)
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第一是两个地名,
第二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课堂教育
19
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修辞手法:反问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留下 一颗赤胆忠心,垂名千史。
课堂教育
20
• 尾联:
•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生取义
谈谈你知道的 古 今民 族 英 雄
课堂教育
1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课堂教育
2
课堂教育
3
文天祥
课堂教育
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课堂教育
15
山河破碎风飘絮,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
在旦夕。
课堂教育
16
“雨打萍”比喻 自己家破人亡、 孤苦伶仃
身世浮沉雨打萍。
课堂教育
17
首联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都历经艰辛危苦。
课堂教育
18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修辞手法:一语双关 对偶
(当年兵败福建撤离)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
课堂教育
34
课堂教育
35
9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堂教育
10
听读欣赏
【部编版】初中语文过零丁洋精品教学PPT1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败被俘
1279年2月
零丁作诗
127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从中你获取哪些信息?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 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 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 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
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
7.原始社会是 人 类 社 会 历史 发 展 的 第 一个 阶 段 , 也 是人 类 历 史 中 最为 漫 长 的 一 个时 期 。 由 于 生产 力 水 平 低 下, 劳 动 产 品 十分 有 限 。
•
8.另一方面由 于 生 产 工 具的 简 陋 , 人 类抵 御 自 然 能 力较 低 , 在 大 型食 肉 动 物 面 前, 原 始 人 更 多的 时 候 充 当 了猎 物 而 不 是 猎人 , 因 而 人 类与 自 然 界 的 斗争 主 要 采 取 集体 劳 作 的 形 式 。
25、《过零丁洋》上课用 (1)
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 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 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 1276年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1278年冬,文天 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了一 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 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 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宋军民追随皇帝跳海自尽。战船沉 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亡。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体亡 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叙写两件大 事: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 国家危亡之际,起兵抗元,在频繁的战斗中度过了 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山河破碎: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2、风飘絮:形 容国势如柳絮片片飞散。3、浮沉:时起时浮。
4、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浮。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对国家时 局的忧惧;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 歌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 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 丁” 一语双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古代 用竹简写字,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 (水分),故称汗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的语句是:
。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歌主旨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 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 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
• 1、解释下列词。
• 汗青:_____________
内 • 干戈:______________ • 寥落:___________________
容 • 2、下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社会形势 和个人命运的一句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
• A.比喻 B.拟人
• C.对比 D.夸张
• 5、第④句“人生自古谁无
内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 了作者文天祥怎样的气概?
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
忽必烈是一个接受过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深 知,杀掉文天祥很简单,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 是困难的。
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你 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这里做个宰相吧。
文天祥拒绝了他!
忽必烈反复劝说,都没有效果,他实在无法 了,只好对文天祥说:你想干什么,自己说吧。 文天祥昂头说道:只求一死!
蒙古军队对中原诸国的攻击确实厉害,灭掉 西夏国用了二十二年(1205-1227),灭掉曾横扫 天下的金国用了二十三年(1211-1234)。
此时的蒙古认识到了自己的可怕实力,他们 将下一个矛头指向了南宋。
在他们看来,与他们同样健壮勇敢的金国人 也不堪一击,何况是整天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 弱的南人?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人做好 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 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 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 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宋军民追随皇帝 跳海自尽。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亡。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 体亡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liáo luò
•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丁。
huáng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青。
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 没有解开。
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 到答案,这个人叫文天祥。
此时的文天祥已经在元的监狱里待了很久, 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时刻起兵的,组织义兵抗元, 战败后被俘。
这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正是元朝 统治者们理想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支持着他去做 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可能达成的事呢?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 围南宋都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 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 军大营,被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 降。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 制。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 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 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 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 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导取义,只要把 道义践行到了极点,那么仁德自然也就 达到了极至境界。我们读古代圣贤的著 作,想学的是什么呢?(设问,想学的 无非就是仁义)。(我不事二姓、舍生 取义)从今往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 愧的了(既不愧对古代圣贤,也不愧对 宗庙社稷,也不愧对自己)。
好好的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 个道义就那么重要?
他佩服这个人,但也不理解他,成全了你吧!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的刑场,他到达 刑场时,周围围着无数百姓,他们将看着这个英 勇不屈的人被处死。
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南是 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他向南方跪拜行 礼,然后坐下,从容不迫的对行刑的人说:我的 事结束了。
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胜利者!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 以个人对抗一个国家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 的胜利者!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元朝的统治者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赞》中,这也是 他的遗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此诚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
运用于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辛苦遭逢起一经, 个人 干戈寥落四周星。 国家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家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个人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 连,都历经艰辛危苦。
惶恐滩头说惶恐,
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
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
时局的忧惧不安;
惶
恐
滩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下句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 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 深感孤苦零丁。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比喻 对偶
追忆抗元经历, 表现忧国之痛 和以死明志、 为国捐躯的豪 情壮志
1、《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 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 《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1、在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
2、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 兵抗元,已度过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
个人命运如风吹 雨打的浮萍,无 所依托。
身世浮沉雨打萍。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 不安,历经艰辛危苦。
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 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 坚强呢?
他们决心找出答案。
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 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
1279年,在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 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昺行礼,说出 了最后的话:"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 身许国了".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 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 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 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 义。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文天祥
朗读课文
过零丁洋 (七言律诗)
杀身成仁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 释义
• 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 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 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 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 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 生命。
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 (1236─1283),47岁。江西吉安人, 民族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20岁中状元。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不投降, 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 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 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 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 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 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默然无语。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戈:gē 寥:liáo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死明志
留取: 复合偏义。在“留”。
1、我自幼刻苦攻读经书,取得功名在朝廷做官,在频繁的抗元 战争中度过四年。
2、第二联: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历经艰辛危苦。
3、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 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 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最后一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
叙事 抒情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是他们换着法子折磨文天祥,从舒适的暖 房到臭气熏天的黑牢,从软到硬,无所不用。
但文天祥软硬不吃,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下, 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 歌》其中有两句话,是他内心的写照:时穷节乃 现,一一垂丹青。
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体现出来的。
蒙古贵族们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忽必烈出场。
2、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我自身安危不定, 像被暴风雨抽打的浮萍。
3、当年撤离,惶恐滩头曾述说国运的惶恐,如今被俘,零丁洋 里更忧叹朝廷的孤零。
4、从古到今,谁都有一死,我要为国捐躯,留下忠心永垂青史。
因辛
科讲 举的
苦
走是 入自
遭
仕己 途明 的经
逢 起
艰入 辛仕
一
。, 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在国家危 急存亡的 关头,起 兵抗元。
于是,从投降的宋朝丞相到皇帝,再到元朝 的丞相、皇帝,个个都来劝降,但他们得到的回 答都是一样的。
绝不投降!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蒙古贵族们认识到, 这个人心中有一样东西在支持着他,这样东西叫 做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