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伤事”诗——诗歌鉴赏复习

合集下载

感时伤事类

感时伤事类

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 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 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 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 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 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 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
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 《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 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 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 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 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2.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 “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 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 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 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 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 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 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
3.表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 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 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 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 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 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 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真切地表现 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 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 的伤心结局?(2分)这样写的用意何在?(2分)
(2)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 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 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2分)。通过 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 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 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2 分)。

高中语文唐宋词6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唐宋词6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综合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一、基础考查错误!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伫倚危楼春意阑珊断雁叫西风B.拟把疏狂一晌贪欢红烛昏罗帐C.予怀怆然废池乔木独独自莫凭栏D.难付深情黯黯生天际何处教吹箫解析:选D.D项,“难付深情”应为“难赋深情”。

错误!下列各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拟把疏狂..图一醉疏狂:生活狂放散漫,不拘小节B.日晚..倦梳头日晚:傍晚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俊赏:英才、英杰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阑珊:浓烈解析:选A.B。

日晚:指日色已高。

C。

俊赏:十分欣赏。

D.阑珊:将尽;衰残。

3。

与“少年听雨歌楼上”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A.渐黄昏,清角吹寒B.流水落花春去也C.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D.草色烟光残照里解析:选B.除B项以外都是省略句,省略“于”。

错误!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蝶恋花》作者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层层铺垫,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转,使感情像冲决堤防的洪水一样,猛烈倾泻出来,惊心动魄,感人至深。

B.《武陵春》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出笔极为蕴藉。

C.《扬州慢》这首词善于化实为虚,移情于景,不仅使每一景物气韵生动,更体现出了词人意象的波澜起伏。

D.“《黍离》之悲”中的“《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篇名,首句为“彼黍离离”,后借指故国之思。

解析:选A.A项,“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有误,应为“含蓄的手法”。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临江仙①李煜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

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诗歌中写景句的作用》教学设计大城一中——熊艳丽教学重点:写景句作用题的提问方式教学难点:写景句作用题的答题步骤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是诗歌传情达意的载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来探讨高考的易考点------写景句在诗词中有哪些作用?诗歌中写景句的作用?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明确诗中写景句(注意写景的方法)2.熟悉写景句作用的提问方式二、重点难点:写景句作用题的答题步骤三、答题步骤:内容上和结构上探讨归纳:提问方式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说说首联所写之景的作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关归妾。

本词开头所写的鸟鸣声有什么作用?一、总结写景句的提问方式1.直接问:说说首联所写之景的作用?2.间接问:本词开头所写的鸟鸣声有什么作用?本诗开头句何有效果?写景句出现在诗的首句会有何种作用?出现在诗歌的首句,要考虑是不是点明了时间地点,是不是创设了氛围,烘托了情感,注意景情关系,是不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也创设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传达出离别时心情的沉重。

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以孔雀失偶徘徊起兴,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氛围(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为下文抒情作铺垫(1分)。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52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52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1、炼字:所谓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字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炼动词——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炼形容词——形象、富于表现力、活用(使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炼虚词——虚词的锤炼,可活跃情韵,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叠音字——叠字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5)炼数量词——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的《早梅》)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为什么?常见题型1.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问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何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只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课堂学习提示答题步骤:①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②联系诗句分析含义;(有手法的要点出手法)③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情感效果)一、例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游__子__、__微__霜__、__鸿__雁__、__云__山__、__树__色__、__砧__声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描绘了一幅__寒__秋__送__别__时__凄__凉__悲__伤__的___画面。 (4)表达了_送__别__友__人__时__的__悲__愁__压__抑__,__不__舍__思__念__之情
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析】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即最能表现诗 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 明快、含蓄、简洁、典雅、幽默化、口语化……);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炼字 2、炼句 3、语言风格
三、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
答题步骤 1.交代字或词或句子的具体意思。 2.说出字词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 入手,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 远近、明 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 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句子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板: 字(词、句)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 氛围)+表达的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羁旅诗词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羁旅诗词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羁旅诗词【知识要点】一、了解题材该类诗歌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②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1.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望》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春望》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春望》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古诗《春望》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颔联)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有“诗圣”的美誉,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分四联,颈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C.全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描写所见景象,后四句传达感叹忧愤之情。

D.这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A.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

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

C.尾联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派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C. “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A.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B.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D.尾联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4.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A.首联写春天降临沦陷破败的长安城,诗人借此表达了念家悲己的情感。

感时伤逝类诗歌鉴赏

感时伤逝类诗歌鉴赏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不同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
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 答: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长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 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a
4
•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诗人是为国事而担忧.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 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空悲清夜徂",如此 清凉的夜,也只能悲叹它白白逝去.
• 整首诗只字未写"倦"却通过写秋夜从月升到月落的景色变化从侧面写出诗人的彻夜未眠,怎 能不倦?也正好突出了诗题"倦夜"之意.全诗构思精巧,只字不提"倦",却处处写"倦".把一个心系 天下苍生,心忧国运的诗人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倦 夜
•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a
1
• 凉气阵阵袭入卧内,破旧单薄的小床上,诗人.展转难眠.夜凉,人心更凉!惨白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 他身上,满脸的焦急和不安,让诗人越发显得憔悴不堪.此夜难眠,诗人索性穿衣起来,走出了屋子.
• 秋天的夜晚,格外的寒凉.月光撒满庭院,露水凝成小水珠,不时地滴落.月照中天,星星也黯然失 色.夜已经深了,可诗人仍被心事所扰无法成眠,就这样望着四周了清冷之景,神色凝重.不知不觉, 月已西沉.大地暗了下来.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已经醒来,相互结伴起飞. 天已破晓.诗人彻夜未眠!

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

•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 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 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 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不可。 •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 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景与情 的“契合点”。
小结:山水——风光优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田园——生活恬然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 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 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 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 联往往对仗工整。
•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壮志未酬,抒 •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 ——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
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多情自古伤离别 惜别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 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 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 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 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 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 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 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 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辅助提纲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辅助提纲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辅助提纲一、解读诗句的基本常识1.知晓“活用”,理解词句。

①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②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2.留意“互文”,参互理解。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齡《出塞》)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3.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注意“省略”,添补字词。

①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二、解读古典诗歌的要领1、捕捉关键词句领悟主旨诗有诗眼,句有句眼,诗眼、句眼即诗歌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2、抓住诗歌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作者借以抒怀的凭借物。

诗歌的意境是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

3、借助风格流派把握思想感情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王维的诗画一体、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等。

通常论风格或说格调,常用的术语有:典雅、壮丽、新奇、雄浑、冲淡、纤秾、秾丽、柔靡、绮丽、豪放、自然等等。

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合在一起又形成不同流派。

如诗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词有婉约派、豪放派等等。

4.读其诗,知其人——知人论世①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背景。

②诗人自身经历遭遇。

③同一作家的多样风格。

三、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一)表达技巧的鉴赏知识1.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对比、互文、化用、叠词、衬托、反语等。

2.表达方式角度重点注意描写、抒情。

⑴描写:①描写角度②描写顺序③描写方法⑵抒情①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即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5.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苹苹:草木茂盛。

③杨花: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5.诗歌鉴赏古诗赏析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唐宋诗词鉴赏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 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 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 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名句欣赏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 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 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 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 人 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 的极端痛恨。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 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
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 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 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 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 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 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 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 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我们可以清晰地听 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感时伤事
感时伤世,这里的“时”、“世”应指 ①诗人现实所处的时代; ②一般专用于“变乱”之世, 如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宋金 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等。 “国家不幸诗家幸”,乱世中的诗歌,往往会奏出时 代的最强音。诗人们,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或感慨系之。 他们用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高妙的技巧反 映时代、折射内心、彰显精神,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感 人至深的诗篇。 代表诗人有杜甫、李煜、陆游、辛弃疾等。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鉴赏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情感鉴赏

古诗词鉴赏——古诗文情感鉴赏八大主题八大主题 边塞征战忧国忧民 怀才不遇山水田园 送别抒情思妇闺情 人生豁达羁旅思乡①忧国忧民(战败)1、战乱离散,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

2、批判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边塞征战(战胜)3、渴望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4、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①怀才不遇(想)5、怀才不遇、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感时伤世、愤世嫉俗6、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②人生豁达(不想)7、追求豁达的人上境界,书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洒脱豪放乐观的心境。

8、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不愿媚俗、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悲歌行李白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①、送别抒怀(友人)9、依依不舍的留念,坦诚心志的告白,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10、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世事无常。

②、思妇闺情(爱人)11、对爱人的思念12、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歌颂爱情。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以你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③、羁旅思乡(亲人)13、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望尽天涯坏人之愁,感念亲情之深。

14、天涯漂泊羁旅之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之情。

2024届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备考 诗歌鉴赏专题

2024届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备考 诗歌鉴赏专题

【译文】 军马交相奔驰之际,我在草堂拖着又老又病的身子。 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想到此次分别内心就不能平静。 我所在的峨眉日色晚,你要去的岘首春意生,地阔天高再难以相见。 请为我在襄阳年高望重的人中,尝试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 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夜雨寄北》(李商隐)《黄鹤楼》(崔颢)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
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 内涵
【参考答案】B项,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 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 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故选B。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 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
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2020新高考1卷】
赠别郑炼赴襄阳
戎马交驰际①,柴门老病身②。
把君诗过日③,念此别惊神④。
地阔峨眉晚⑤,天高岘首春⑥。
为于耆旧内⑦,试觅姓庞人⑧。
【词句注释】 ①戎马交驰:宝应元年,史朝义陷营州;羌、浑、奴刺陷梁州;吐蕃陷秦、成、渭等州。 ②柴门:指草堂。老病身:杜甫自况。 ③把君诗:捧着您的诗章。过日:打发时光。 ④惊神:神情不安。 ⑤峨眉:山名,在四川I成都市西南方,此指代作者所居的蜀地。 ⑥岘(xiàn)首:岘山,在湖北襄阳市东南,此指代郑炼所赴之襄阳。 ⑦耆(qí)旧:旧交。 ⑧觅:寻觅。 姓庞人:指东汉襄阳隐士庞德公。躬耕于岘山,刘表屡邀而不出,后隐居 鹿山,采药不返。这里借“觅姓庞人”,既暗示郑炼所赴之地襄阳,又表达了诗人归隐襄 阳山中的意愿。 [1]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思乡怀远诗、咏物诗、闺怨诗。

(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2)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4)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干戈王中诗歌鉴赏

干戈王中诗歌鉴赏

干戈王中诗歌鉴赏《干戈》是南宋末诗人王中的作品。

1.原文:1.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2.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3.鹡鸰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4.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2.注释:1.干戈:古代两种常用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2.欲何之:打算到哪里去。

之,前往。

3.两鬓丝:指人已老,鬓发白如丝。

4.大纲:事物的总要,这里有“大致” 的意思。

5.王粲:字仲宣,东汉人,生逢战乱,长期过着颠沛流离不得重用的日子5。

6.杜陵:即杜甫。

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在杜县,后把杜县称“杜陵”。

杜甫曾在杜陵、少陵一带住过,后人也把他称为“杜陵”,或杜少陵。

7.鹡鸰:鸟名。

这种鸟常在水边觅食,飞则鸣,行则摇,像有急难的样子。

《诗经》中有“脊令(同“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的话,后便以“鹡鸰” 比喻兄弟。

8.中山千日酒:中山,古地名,在今河北省定县一带。

千日酒,传说中一种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

9.酩然:大醉的样子。

3.译文:1.战争还没有结束,我能到什么地方去呢?到现在我两鬓斑白还是一事无成。

2.我的遭遇大致和王粲一样,我的情怀也像杜甫诗中所说的一样忧国忧民。

3.我和兄弟相隔千里,音信断绝,就像乌鹊在月夜下的枝头独栖。

4.哪里能够得到中山国制作的千日美酒,让我大醉到天下太平时再醒来呢!4.鉴赏:1.首联:“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开篇即点题,写出了战争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在这种局势下的迷茫与痛苦。

“干戈未定” 表明社会环境的恶劣,人们生活在战乱之中,没有安定的居所。

“欲何之” 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与困惑,不知该去往何处。

而“一事无成两鬓丝”,则体现出诗人因战乱而虚度年华,到了两鬓斑白之时仍无所成就,充满了无奈与哀伤。

2.颔联:“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诗人以王粲和杜甫自比。

王粲生逢汉末乱世,长期颠沛流离,这与诗人所处的南宋末年战乱不断的时代背景相似。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多感时伤事、忧国忧民,诗人借此表达自己也有着和杜甫一样的忧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时伤事”诗——诗歌鉴赏复习“感时伤事”诗的复习要点:1、“感时伤事”诗常见典型意象;2、“感时伤事”诗常见情感;3、“感时伤事”诗表达技巧;4、“感时伤事”诗鉴赏;1、“感时伤事”诗常见典型意象:(1)常见植物:芳草、柳、落花。

(2)常见风物:长亭、残阳、桥、高楼、烟光、帆、舟。

月、雪、暮雨、秋风。

(3)常见动物:雁、鹧鸪。

(4)其它:酒、金樽、泪。

2、“感时伤事”诗常见情感:(1)相思和追思。

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苦闷和忧愁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悲叹和哀思。

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凄婉和凄凉例: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例: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感时伤事”诗表达技巧:(1)比拟和夸张: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愁本是无形的东西,作者却化无形为有形,好像那愁不是从他的心里滋出的,而是从遥远的天际袅袅娜娜地升起来的一样。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是无形的东西,但居然能用舟装载,作者化无形为有形,充分体现出作者愁之浓,舟是载不动的。

(2)虚实结合:①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的上部分是实写,而这里是虚写,因为当时是至日,红药不可能在那时开花,是作者想象的,所以这里作者用的是虚写,“念”字也看出作者当时是想的。

(3)触景伤情与对比:①扬州慢采用触景伤情和对比,在写法上是情与景交相错杂,效果上是情与景两相融合的。

词中所写今日扬州的荒凉,破败却在字里行间处处闪现着昔日的繁华。

全词通过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言微旨远。

4、“感时伤事”诗鉴赏①《扬州慢》鉴赏:《扬州慢》开篇擒题,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连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都厌恶说到战火刀兵。

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

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则写对扬州的感受。

料想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年的兴致和情思。

以杜牧笔下的诗境与扬州城的现境进行对比,作者的写法自然高妙,浑化无迹。

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作者在下片中侧重于写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姜夔的词是非常讲究技巧的,这首《扬州慢》在写作,主要是用了对比和化入的方法。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言树犹如此,人何已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声”,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②《武陵春》鉴赏:《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

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

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

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

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

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

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

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③《蝶恋花》鉴赏:《蝶恋花》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

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

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

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

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

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④《浪淘沙令》鉴赏: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

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

“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

“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

两说都可通。

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

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

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

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

“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