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原文]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③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⑤凶⑥,则移其民于⑦河东⑧,移其粟⑨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⑩。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11)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12),请以战喻(13)。
填然(14)鼓之(15),兵(16)刃既接,弃甲(17)曳(18)兵而走(19),或(2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21五十)步笑百步,则(22)何如(23)?”曰:“不可,直(24)不百步耳,是(25)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6)望民之多于(27)邻国也。
“不违(28)农时,谷(29)不可胜(30)食也。
数罟(31)不入洿池(32),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33)以时(34)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35)使民养生(36)丧死(37)无憾(38)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9)之始也。
“五亩(40)之宅,树(41)之以桑,五十者(42)可以衣帛(43)矣。
鸡豚(44)狗彘(45)之畜(46),无失其时(4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48)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49)庠序(50)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1),颁白(52)者不负(53)戴(54)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5)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6)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57)而不知检(58),涂(59)有饿莩(60)而不知发(6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2)也。
’是何异于(63)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64)岁,斯(65)天下之民至(66)焉。
”[注释]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的惠王,姬姓,名罃(yīng)。
魏国的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②寡人:古代国君自己谦称,意思是寡(少)德之人。
③之于:复式虚词,一般用作动词谓语句的主语部分,表示一种态度或做法。
(完整)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作品原文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1曰:“寡人2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
河内4凶5,则移其民于河东6,移其粟7于河内;河东凶亦然8。
察邻国之政,无如9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10,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11,请以战喻12。
填13然鼓之14,兵刃既接15,弃甲曳兵16而走17。
或百步而后止,或18五十步而后止。
以19五十步笑20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21不百步耳,是22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3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24,谷25不可胜食26也;数罟不入洿池27,鱼鳖28不可胜食也;斧斤29以时30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31丧死32无憾33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4之始也。
“五亩35之宅,树36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37矣。
鸡豚38狗彘39之畜40,无41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42,勿夺43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44庠序45之教46,申47之以孝悌48之义49,颁白50者不负戴51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2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3者,未之有54也。
“狗彘食人食55而不知检56,涂57有饿莩58而不知发59,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0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61岁,斯62天下之民至焉。
”字词注释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及翻译
2.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3.对文章进行抄写和解读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古代中国的散文,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原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国之不存,寡人之过也;国之兴,寡人之功也。
翻译:我对国家尽心尽力,如果国家不能存在,那是我的过错;如果国家繁荣昌盛,那是我的功劳。
这篇文章主旨是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表现了君主的自信和豪迈。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启示,即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尽心尽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下面是对文章的抄写和解读: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明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对工作和事业的投入和付出。
国之不存,寡人之过也。
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国家不能存在,那是作者的过错。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如果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不能成功,那是自己的责任。
国之兴,寡人之功也。
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国家繁荣昌盛,那是作者的功劳。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如果自己的事业或工作取得了成功,那是自己的成就。
综上所述,《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强调了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表现了君主的自信和豪迈。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文章研讨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
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那么《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注释)_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如下:1、原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译文对照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g)。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
(9)无如:没有像……。
(10)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再。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与翻译(注释)-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的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的翻译一、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弟子录〔先秦〕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赏析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亦然:也是这样。
无如:没有像……。
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再。
好战:喜欢打仗。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是很尽心了。
河内遇到饥荒,就将那儿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转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做。
了解邻国的政治,也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一篇名为《寡人之于国也》的经典篇章,讲述了一个君王对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和观点。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这篇文章的原文,并进行翻译和详细阐释。
《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如下:「夫寡人之于国也,谨法度而无敢忽者三:保民、赋敛、饮食也。
此三者,守之者也。
」这段文字可以被理解为:“寡人治理国家时,有三件事非常重要,必须谨守法度,决不能忽视。
这三件事是保护国民、征收赋税和管理饮食。
”这段文字突出了寡人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视和决心。
下面我们来逐句翻译和解读这篇文章。
“夫寡人之于国也”——这句话开始强调了文章的主题,指出“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态度。
“谨法度而无敢忽者三”——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严格遵循法度,决不能忽视的事情有三个”。
在古代中国,法度是指国家治理的规范和原则。
“保民、赋敛、饮食也”——这句话列举了三个重要事项,也就是“保护国民、征收赋税和管理饮食”。
“此三者,守之者也”——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这三件事的重要性,以及必须由君王来守护和负责。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寡人之于国也》的主题是关于君王治理国家的态度和责任。
君王必须紧守法度,并对保护国民、征收赋税和管理饮食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保护国民是君王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其国民的福祉和安全息息相关。
君王必须确保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使国民能够安居乐业。
征收赋税是国家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需要财政收入来维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国防等方面的开支。
君王需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确保赋税公平合理,并正确使用税收收入,使其对国家和民众都产生积极影响。
管理饮食是君王在国家治理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饮食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有直接影响。
君王需要保证国民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同时注重饮食文化的培养,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并防范饮食安全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对照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对照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1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寡人之于国也对照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幺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幺样呢”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全文注释及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全文注释及解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讳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角警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最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蕾。
魏国都域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9.无如:没有像……10.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说在翻译上问题不大,主要是在理解文章技巧方面要加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采取自助学习的方法
五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 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 先秦著名思想家, 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 物之一。 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 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 ,把孟子 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 的人物开始, 出现了一个孟子的 “升格 运动” , 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 , 《孟子》一 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元丰 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 为“邹国公” ,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 宋朱熹又把 《孟子》 与 《论语》 、 《大学》 、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
曳 兵 . 庠 序 . 数罟 .. 孝悌 . 洿 池 . 饿莩 . 鸡豚 . 狗彘 .
1、通读课文,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归纳一词多义 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 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扶苏以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 . 数 罟不入洿池: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 直:木受绳则直 : .
我的教学设计模板
寡人之于国也
科目 提供者 语文 张家栋 教学对象 单位 学生 怀仁一中 课时 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孟子》一书及背景。 2、熟读课文,识记生难字,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归纳总结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本文选自必修三,散文模块,可以让学生借鉴古代议论的艺术
学生提取重点记忆
记忆常识
《中庸》合为“四书” ,其实际地位更 在 “五经” 之上。 元朝至顺元年 (1330) , 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 ,以后就称为 “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的思 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尤其对宋明 理学影响更巨, 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 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 2、了解背景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 对外 争夺城池,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 劳役繁重, 破坏生产力。 这就造成了兵 员匮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 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梁惠王希望 更多的百姓归附自己, 孟子正是利用梁 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 “仁政” 的思想, 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
胜:驴不胜 怒,蹄之: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 . 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 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 . 绿如蓝: 予观夫巴陵胜 状,在洞庭一 . 湖: 归纳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活动中很积极。
八、板书设计:文言知识重点词,句式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