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规律题练习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试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
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于甲>于乙>于丙B.于丙>f J于乙C.于甲<于乙</丙D.于乙</丙<f甲【答案】B【解析】【详解】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田>u>f,所以u>f>u;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u>2f,所甲甲甲2 乙以f v u;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4>u;所以,r>、>f。
乙2 丙丙甲乙故选B。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甲匕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A. 2厘米<f<4厘米B. 4厘米<f<5厘米C. 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f <8cm< 2f,即4cm<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 ---- 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练习题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01知识管理1.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设计:如图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______,即________.注意:如果用规格相同的灯泡做实验,会得出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的结论,因此要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实验.2.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设计:如图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______,即________.注意: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但同一电路中两端电压相等的用电器却不一定并联,也可能是串联.另外,本实验中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广泛收集数据,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影响,使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02基础题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电压表分别测出如图中AB、BC、AC三处的电压大小.为了进一步探究电压大小关系总结普遍规律.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BC、AC三处的电压大小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BC、AC三处的电压大小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BC、AC三处的电压大小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BC、AC三处的电压大小2.(徐州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是1.5 V,V2的示数是4.5 V,则电源电压是()A.1.5 V B.3 V C.4.5 V D.6 V3.(郴州中考)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 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 V,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L1两端电压为2 V B.L1两端电压为4 VC.L2两端电压为4 V D.L1和L2两端电压之和为6 V4.小亮家的卫生间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安装了照明灯和换气扇,它们()A.只能各自独立工作,而不能同时工作B.只能同时工作,而不能各自独立工作C.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D.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5.将灯泡L1和L2串联接在一个电源上,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1;若把它们并联后接到同一个电源上,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6.圣诞树上常用小彩灯装饰,现将5个小彩灯串联使用,每个灯泡只有在3 V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要使每个灯泡都正常发光,电路两端所加的总电压应为______V.如果电路的电压由干电池提供,要达到这个电压值,需要______节干电池串联.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填“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保持不变”).8.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______(填“L1”或“L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若电源电压为6 V,则灯L1两端电压为______V.03中档题9.下列关于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法中正确的是()A.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B.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之和C.如果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它们一定是并联D.并联用电器越多,各支路两端电压越小,说明并联电路电压与并联用电器数量成反比10.(自贡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是7.5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9 V,若电源电压为12 V,则L2两端电压是()A.4.5 V B.5.5 V C.3 V D.2 V11.(常德中考)小明按图甲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12.(莆田中考)小希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2)实验中最好选择规格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灯泡.(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U AB、U BC、U AC.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图表中.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4)小希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寻找普遍规律②减小实验误差13.小明为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帮他归纳结论和进行评估:(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各电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设计实验: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组成如图的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灯泡L1、L2以及电源两端的电压;(3)进行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测得两个灯泡L1、L2以及电源两端的电压均为3 V;(4)小明由此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评估:您认为本次实验存在的不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您将建议小明如何改进本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4拓展题14.小宝在探究电路中电压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压U2随电压U1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该图像写出电压U2和U1的关系式:U2=________.。
初中9年级物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习题有答案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选择题1.把甲、乙两盏灯按一定方式连接到电源上,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甲、乙两灯的电流为 0.3A 和 0.25A,则甲、乙两盏灯的连接方式为()A.一定是并联 B.一定是串联C.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D.无法判定2.在下图中,灯1L 、2 L 并联,用电流表测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其中正确的是().A. B.C. D.3. 如下图所示,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1、R2、R3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I1、I2、I3,且I1<I2<I3,则此部分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A、I1B、I2C、I3D、I1+I2+I34. 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只闭合S1时,L2发光、L1不发光,A2测L2电流B、只闭合S2时,L1发光、L2不发光,A1测L1电流C、闭合S1、S2时,L1、L2并联,A2测L2电流D、闭合S1、S2时,L1、L2串联,A1、A2示数相等5.如下图所示的导体,A端粗,B端细,则电流流过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A到B,电流逐渐增大B、从A到B,电流逐渐减小C、从A到B,电流大小不变D、无法比较AB两端电流的大小6.10个小灯泡串联在一起,已知某处电路的电流是100mA,则通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是()A、0.1mAB、10mAC、0.1AD、1000mA7.如下图所示的两盏小灯泡接入同一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发现L1灯比L2灯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L1灯的电流比较大B、L2灯的电流比较大C、可能是L2灯的灯丝断了D、两灯的电流一样大8.如下图甲所示电路,两灯正常发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A,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A、两灯是串联连接的B、流过L1的电流是2.6AC、流过L2的电流是2 AD、干路电流是3.2A9. 三只小灯L1、L2、L3串联在电路中,灯L1最亮,灯L3最暗,则通过它们的电流()A、灯 L1最大B、灯 L2最大C、灯 L3最大D、一样大10.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下图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题试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所示,当蜡烛距透镜1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C.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可能得到烛焰的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
物距为10cm,像距为6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10cm>2ff<5cm①此时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6cm<2f3cm<f<6cm②综合①②得3cm<f<5cm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大,故C错误;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如果3cm<f<4cm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OO'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 点时,像在C点。
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 .一定在B 点成一个实像B .一定在A 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 .可能在B 、C 之间成一个实像D .可能在C 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答案】D【解析】 如果凸透镜放在C 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 点时,成像在A 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 ,所以不可能;当光源在A 点时,像在透镜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在B 点时就也会在相对于B 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 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 点.所以透镜不可能在AB 和BC 之间.如果凸透镜放在A 点左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 点时,成像在B 点,当点光源放在B 点时,成像在C 点,成像都是虚像.故此时凸透镜只能放在A 点的左侧;所以该情况下有如下几种可能,即若C 点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外,像应成在透镜左侧的1倍焦距以外;另一种可能是,若C 点还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此时所成的像应在C 点的右侧.故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 是正确的.故选D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 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 、B 、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处于 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 C 移动到 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 B 移动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u=v=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2)根据物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详解】(1)由图象知,220cm u v f ===,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 f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选项错误.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错误.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正确.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错误.故选C.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物体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物距为16cm时,像距也为16cm,即都等于二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故A错误;B. 由图可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即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u=时,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投影仪根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原理制C. 当20cm成,故C错误;u=时,即物距处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D. 当12cm故选B.【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5.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取景框,接下来的操作是()A.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B.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C.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D.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答案】B【解析】【详解】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取景框,即是要把像变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像要更加小,那么物距应该变大,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同时为了成清晰的像,像距要变小,即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故选B。
直线运动规律练习题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规律练习题1.甲、乙两位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这两个人的说法()A.在任何情况下都对B.对于各自所选定的参考系都对C.总有一个人讲错了D.对于选定的同一个参考系都对解析:选B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甲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却说:它是静止的,他们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却有不同的运动描述,说明了他们选择的参考系不同,不能说谁对谁错。
2.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1-6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150 km。
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图1-1-6A.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位移B.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位移D.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路程解析:选B限速标志上标出的速度为瞬时速度,而路线指示标志上标出的数值是此处到青岛的路程还有150 km。
故B正确。
3. (2013·惠州模拟)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1-1-7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7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解析:选AD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任意时刻,三个质点的位移方向不同,只有均到达M 点后,位移方向相同,故C 错误,D 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可知,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度相同,A 正确;质点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三个质点的速度方向不会在任意时刻都相同,B 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练习题(附带答案)考点直击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从理论上分析,经过电路中各个部分的电荷,不会消失,也不会凭空增加,所以单位(2)无论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规格是否相同,只要串联,通过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注意: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不要理解为电流是不变的,一个用电器的电流改变,流过其他用电器的电流也改变,但两者相等。
【典例1】(2021秋•新源县期末)有一电路上串联着20只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那么通过第10只小灯泡的电流是()A.10mA B.20mA C.200mA D.100mA【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20只灯泡串联,且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均为200mA。
故选:C。
【典例2】(2021秋•朝阳县期末)如图所示,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1、R2、R3,各自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I1、I2、I3,且I1<I2<I3,则此部分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A.I1B.I2C.I3D.I1+I2+I3【答案】A。
【解答】解:由图可知,电阻R1、R2、R3串联接入电路中;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各处的电流大小相等,因为I1<I2<I3,所以,为保护各电阻元件的安全,只能取3个电流值中最小的那个电流值作为该电路的最大电流,即此部分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I1。
故选:A。
【典例3】(2021•济宁)将两个不同的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发现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则通过较亮灯泡的电流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较暗灯泡的电流,判断依据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答案】等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解答】解:由题知,两个不同的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所以通过两灯的电流是相等的,依据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故答案为:等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物理】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则()A.焦距可能为18厘米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由题意可知,物距是30cm,像距2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而且此时光屏出现了清晰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可以判断此时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30cm2u f>,故AB不符合题意;则15cm f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时,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所以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变为20cm,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应该为30cm,即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 B.30cm C.20cm D.10cm【答案】D【解析】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即2f>U>f,v>2f;而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即v=40cm,所以,40cm>2f,解得:20cm>f,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故选D.思路分析:在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则不可以,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从而可以计算出该透镜的焦距.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 2f >,得:15cm f <;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16cm 2f f <<,得:8f cm >,16cm f <;综合以上条件得:8cm 15cm f <<,故③正确; 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5.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 点时,成像在B 点,当点光源放在B 点时,成像在C 点,如图所示.则 ( )A .凸透镜应放在C 点右侧B .凸透镜应放在B 、C 点之间C .凸透镜应放在A 、B 点之间D .凸透镜应放在A 点左侧【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凸透镜如果成像在同一侧的话应该是成虚像,并且像距大于物距。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习题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 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3 V,则L1两端的电 压为___6_______ V,L2两端的电压为___3_______ V.
14.小明和小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都 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7.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两电路中的小灯泡均发光.若电压
表V、V1和V2的示数分别为U、U1和U2,电流表A、A1和A2 的示数分别为I、I1和I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 A . U1=U B.U>U2 C.I<I2 D.I1=I
8.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所选量程不明,当开关闭合后, V1 和 V2 的 示 数 分 别 如 图 2 、 图 3 所 示 . 则 V1 选 择 的 量 程 是 __0_~__1_5__V,V2选择的量程是__0_~__3___V,小灯泡L1两端的 电压是___3_.5____V,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是___2_._5___V.
17.如图所示,当S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7.5 V,电压表 V2的示数为9 V,若电源电压为12 V,则L1、L2两端的电 压分别为( A ) A.3 V和4.5 V B.3 V和5 V C.3 V和4 V D.4 V和4.5 V
18.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由接点1转到接点2时,电表示数变 化如图乙所示,则灯泡L2两端的电压是_____4_____ V,通 过灯泡L2的电流是____0_._2____ A,源电压是_____6_____ V.当开关在接点2处 闭合时,若灯泡L2断 路,则电压表的示数 为_____0_____ V.
9.如图甲、乙所示,已知甲图中V1的读数是3 V,则V2的读数 是____3____V;若乙图中V1的读数是4 V,V2的读数是5 V, 则V的读数是____9____V.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练习题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选择题1.(多选)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木板不能平放,只能倾斜放置B.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C.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D.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B C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 A 对应的速率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 B 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3.运动小车拖着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 50 Hz)后,在纸带上留下六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得第一点到第六点的距离为 18 cm,则【】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03 m/s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1.8 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180 m/s4.(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三条纸带分别以间隔相同点迹的方式依次剪成纸条,按先后顺序一端对齐粘在一起,然后用平滑线段将各段纸带顶端的中点连起来,如图所示,则根据纸带的特点即可研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丙A.图甲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图乙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D.图丙表示物体的速度先随时间均匀增加,后保持不变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纸带上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进行估读C.作 v-t 图象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D.在数据处理时,常用公式法和图象法6.(多选)图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经过处理后的纸带,图中 O 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 A 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 点到 A 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有 4 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 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直接算出【】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B.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C.C点时的瞬时速度v CD.G 点时的瞬时速度v G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计数点序号123456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10.20.30.40.50.6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cm/s)44.062.081.0100.0110.0168.0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二、填空和计算题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 G)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分析错误和遗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2.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4.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5.“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6.要把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8 cm B.等于8 cmC.小于8 cm D.大于8 cm,小于16 cm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C.30cm D.40cm10.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所示。
随后小明拿着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虚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也不是倒立的,A、B错误;C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是越来越小的,并且是实像;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30cm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f=15cm;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时,物距为10cm,即u<f,所以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在光屏上看不到;故选D.3.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为()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答案】B【解析】【详解】S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1、S2、S3;S1、S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4;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计算物体与像的放大倍数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计算物体与像的放大倍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与像的放大倍数。
在此,我将为您提供一些经典的练习题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个点,该点被称为焦点 F。
焦点 F 的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根据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像的放大倍数。
下面是一些计算物体与像的放大倍数的练习题:1. 一架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一只蜡烛位于镜头的左侧,距离镜头20厘米的位置处,对应的像位于右侧,距离焦点15厘米的位置处。
请计算该蜡烛的放大倍数。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知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一定比例关系。
假设物体的高度为h,像的高度为h',则放大倍数为h'/h。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u) = -20厘米(负号表示物体位于凸透镜左侧)像距离透镜的距离(v) = 15厘米焦距(f) = 10厘米利用凸透镜公式 1/u + 1/v = 1/f,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1/(-20) + 1/15 = 1/10计算得到:1/(-20) + 1/15 = 1/10-1/20 + 1/15 = 1/101/30 = 1/10根据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得知物体与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为:h'/h = v/u代入已知数据:h'/h = 15/-20化简计算得:h'/h = -3/4因此,这只蜡烛的放大倍数为 -3/4。
2. 一束平行光线通过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后,成为一束发散的光线,与透镜的主轴所成角度为15度。
求像的放大倍数。
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光线与透镜的主轴夹角不为零时,像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求解光线的倾斜角度得到。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焦距(f) = 20厘米夹角θ = 15度利用凸透镜公式tan(θ) = h'/f,我们可以计算出像的高度与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tan(θ) = h'/ftan(15度) = h'/20化简计算得:h' = 20 * tan(15度)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倍数为 h'/h,其中 h' 为像的高度,h 为物体的高度。
高一物理抛体运动的规律试题
高一物理抛体运动的规律试题1.某娱乐项目中,参与者抛出一小球去撞击触发器,从而进入下一关.现在将这个娱乐项目进行简化,假设参与者从触发器的正下方以v的速率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恰好击中触发器.若参与者仍在刚才的抛出点,沿A、B、C、D四个不同的光滑轨道分别以速率v抛出小球,如图所示.则小球能够击中触发器的是().【答案】CD【解析】由题可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击中触发器时速度刚好为零,A中小球到达最高点需要有不小于的速度,B中小球脱离斜面后开始斜上抛,最高点速度也不为零,故这两种情况均不能使小球到达刚才的高度,而CD两个装置可以使小球最高点速度为零,故能到达触发器的高度。
【考点】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抛体运动、机械能守恒2.下列哪个运动是抛体运动A.随电梯一起运动的物体的运动B.抛向空中的细绳的运动C.抛向空中的纸片的运动D.抛向空中的铅球的运动【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随电梯一起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不是抛体运动,因为电梯对物体有作用力.故A 错误;抛向空中的细绳,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大,不能看成抛体运动.故B错误;抛向空中的纸片的运动,不是抛体运动,由于空气阻力对纸片的运动影响较大,不能忽略.故C错误;抛向空中的铅球,空气阻力相比于重力可忽略不计,所以其运动可以看成抛体运动.故D正确。
【考点】抛体运动3.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
关于抛体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抛体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B.平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C.物体做抛体运动时,合外力与速度方向是不可能相互垂直的D.斜向上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合成的【答案】ABD【解析】抛体运动的物体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所以是匀变速运动,故A选项正确;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不收外力,故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且从静止开始下落,所以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选项正确;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当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重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故C选项错误;斜上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该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故该方向时竖直上抛运动,则D选项正确。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习题
实践与拓展: 你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呢?
反应时间:从你发现 情况到你采取行动所 经历的时间
t 2应时 间为多长?若招飞时对飞行员的反应 时间要求达到 0.16s,你能当飞行员吗? (g取10m/s2)
练习: 屋檐上水滴下落的过程中可以近似 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假定水滴从5m 高的屋檐上无初速度滴落,水滴下落 到地面的速度大约是多大? (g=10m/s2)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例一: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 两个小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如果 测得铜球下落得时间约为3.3s,试估计 斜塔的高度
练习: 某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则物体 在3s内的位移是______,第3s内的位移 是______,第3s末的速度是______, 前3s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第3s内的平 均速度是______。
3.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s下落了25m,物 体是从多高自由下落的?(g=10m/s2)
例三: 雨滴从屋檐上自由下落,某人用秒 表测得雨滴经过1.2m高的窗户所用的 时间为0.2s,求窗顶到屋檐的高度。 (g=10m/s2)
作业: 1.某人蹦极运动,自由下落三秒后绳子绷直, 则绳子的长度是多少?人在下落过程中达到 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速度为 15m/s,则小球下落得高度为多少? (g=10m/s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有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填空题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________;(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_________;(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_________;(4)u=f是成___________像的分界点;(5)u=2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分界点;(6)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__,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
3、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三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_点时,在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4、某物体通过一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当物体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______立、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___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6、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跟通过截面的电荷量成正比,跟所用时间成反比B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C .电流是一个矢量,其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D .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安培”是导出单位2.2000年国际乒联将兵乓球由小球改为大球,改变前直径是0.038m ,质量是2.50g ;改变后直径是0.040m ,质量是2.70g 。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的直径大了,所以惯性大了,球的运动状态更难改变B .球的质量大了,所以惯性大了,球的运动状态更难改变C .球的直径大了,所以惯性大了,球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D .球的质量大了,所以惯性大了,球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3.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常用一些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B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D .比值定义包含“比较”的思想,例如,在电场强度的概念建立过程中,比较的是相同的电荷量的试探电荷受静电力的大小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B .物体速度小时惯性小,速度大时惯性大C .汽车匀速行驶时没有惯性,刹车或启动时才有惯性D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无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都具有惯性5.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 的物体A 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6N 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若小车以20.8m /s 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取210m /s g ),则( )A .物体A 受到的弹簧拉力不变B .物体相对小车向左运动C .物体A 相对小车向右运动D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存在且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为了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一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C .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或者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D .比值定义法是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即用两个已知物理量的比值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如电容的定义式Q C U=,表示C 与Q 成正比,与U 成反比,这就是比值定义的特点7.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
初二物理成像规律特点练习题
初二物理成像规律特点练习题在初二物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成像规律和特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下面将提供一些成像规律特点练习题,并解答每个题目的思路和答案。
1. 问题:下面哪种镜子是凸镜?A. 车后视镜B. 化妆镜C. 凹面镜D. 平面镜解答:A. 车后视镜是凸镜。
凸镜的中央较为凸起,边缘较为平坦。
凹面镜则恰好相反,中央较为平坦,边缘较为凸起。
化妆镜和平面镜都不属于凸镜。
2. 问题:成像规律中的"物距"是指什么?A. 光线的传播路径B. 光线从物体传到成像点的距离C. 物体的实际尺寸D. 成像产生的位置解答:B. 成像规律中的"物距"指的是光线从物体传到成像点的距离。
它是光线成像的重要参数之一。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其物距就越小。
3. 问题:凹镜的焦距和什么有关?A. 光线的入射角B. 物体的位置C. 镜子的形状D. 光线的折射率解答:C. 凹镜的焦距与镜子的形状有关。
凹镜的焦点位于镜子的凹面内部。
焦距与凹镜的曲率半径相关,曲率半径越小,焦距就越大。
4. 问题:关于虚像的说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 虚像呈现在凸透镜的透镜面上B. 虚像不能在屏幕上显示C. 虚像具有负的物距D. 虚像遵循反射规律解答:B. 虚像不能在屏幕上显示是正确的说法。
虚像是通过光线的反射或折射产生的,它在光路中呈现,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于屏幕上。
5. 问题:下面哪个是透镜的特点?A. 只能成像一个物体B. 可以同时成像多个物体C. 物体放置位置不会影响成像D. 成像只能在透镜上方进行解答:B. 透镜可以同时成像多个物体是正确的说法。
透镜是一种透明介质制成的光学器件,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透镜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对多个物体进行成像。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巩固对初二物理中成像规律和特点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重点掌握凸透镜和凹镜的成像特点,以及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同时,了解虚像的概念和透镜的特点也是很重要的。
中考物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专项练习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的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甲球与带负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则乙球不可能的是()A. 不带电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 带负电或不带电2. 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A. 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 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C. 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D. 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3. 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甲、乙两束细丝后,分别在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做成如图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束中的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B. 甲、乙两束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C. 甲束细丝用丝绸捋过,乙束细丝用毛皮捋过D. 甲、乙两束细丝都用丝绸或都用毛皮捋过4. 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分别用来演示哪个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a可用来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B. 图b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C. 图c可用来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 图d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5. 将塑料包装带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然后将这两个相同的塑料丝靠近,会出现如图所示情形,则关于甲、乙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 一定带负电荷B. 一定带正电荷 C. 一定带异种电荷 D. 一定带同种电荷6. 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A.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 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C. 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 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8. 如图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 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 D. 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9. 下列电学基础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B. 只要电子在运动,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C. 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D. 电阻的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和长度有关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B.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C.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D. 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B. 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一定带负电C.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D. 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一定带正电12. 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a、b两球互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若使a球与不带电的金属小球d接触后,再将小球d靠近c球,那么c、d两球将()A. 互相吸引B. 互相排斥C. 不吸引也不排斥D. 以上情况都可能13. 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分别用来演示哪个物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图a可用来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B. 图b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C. 图c可用来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 图d 可用来演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14. 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现象: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推测: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现象: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推测: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 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彩色光推测:白光不是单色光D. 现象: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推测: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15.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B.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的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B.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要有电压C. 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D.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7. 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______带负电.18. 如图所示,在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静电发生台,发生台上面是一层金属面,当表演者站在金属台面上,给金属台面通高压静电,表演者的头发会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______而张开.台面上的电压高达144.7kV,人体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在金属台面下面的材料是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19. 如图所示,我们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塑料绳的细丝带电,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______,活动中我们发现塑料绳的细丝会“炸”开来,说明了______.20. 物理学中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______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21. 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______电荷相互排斥.(选填“同种”或“异种”)22. 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选填“排斥”或“吸引”)23. 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 ______ 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 ______ .24. 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 ______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在实验室中用到的 ______ (填“验电器”或“试电笔”)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仪器.25. 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______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题
1.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 条“金鱼”需要火柴 根. …
2、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 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 枚(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
3、把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各边三等分,分割得到图①,图中含有1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把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各边四等分,分割得到图②,图中含有3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把边长为5的正三角形各边五等分,分割得到图③,图中含有6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依此规律,把边长为7的正三角形各边七等分,并按同样的方法分割,得到的图形中含有 个边长是1的正六边形.
4、如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
个正三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8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 ) A .54个 B .90个 C .102个 D .114个
5.一质点P 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A 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1A 处,
第二次从1A 点跳动到O 1A 的中点2A 处,第三次从2A 点跳动到O 2A 的中点3A 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n 次跳动后,该质点到原点O 的距离为 。
6.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
591216⋯⋯32
36
2125、、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
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是___
…
图①
图②
图③
1条 2条 3条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A 2
B 2
C 2
D 2
A 3
B 3
C 3
D
3
第20题图3
7.右图是一回形图,其回形通道的宽和OB 的长均为1, 回形线与射线OA 交于,,,321A A A ….若从O 点到1A 点的回形线为第1圈(长为7),从1A 点到
2A 点的回形线为第2圈,…,依此类推.则第10圈的长为 . 8. 观察下列数表:
1 2 3 4 … 第一行 2 3 4 5 … 第二行 3 4 5 6 … 第三行 4 5 6 7 … 第四行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列 列 列 列
根据表中所反映的规律,猜想第6行与第6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第n 行(n 为正整数)与第n 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___。
9.已知一个面积为S 的等边三角形,现将其各边n (n 为大于2的整数)等分,并以相邻等分点为顶点向外作小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1)当n = 5时,共向外作出了 个小等边三角形,每个..
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 ; (2)当n = k 时,共向外作出了 个小等边三角形,这些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和...
为 (用含k 的式子表示). 10. 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摆第1个图案需要7枚棋子,摆第2个图案需要19枚棋子,摆第3个图案需要37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则摆第6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摆第n 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
11.将一个正整数n 输入一台机器内产生出 n (n +1)
2的个位数字.若给该机器输入初始数a ,将所产生的第一个数字记为a 1;再输入a 1,将所产生的第二个数字记为a 2;…;依此类推.现输入a =2,则a 2010=( )
A .2
B .3
C .6
D .1 12.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长分别为a b 、,以菱形ABCD 各边的中点为
顶点作矩形1111A B C D ,然后再以矩形1111A B C D 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
2222A B C D ,……,如此下去.则得到四边形2009200920092009A B C D 的面积用含a b 、的
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
…
A
B
C
A 1
A 2
A 3
B 1
B 2 B 3 13.(青岛06)观察下列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摆成的图形,寻找规律: 如图①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得见,0个看不见;如图②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得见,1个看不见;如图③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得见,8个看不见;……,则第⑥个图中,看不见...
的小立方体有______个.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点D 的坐标为(0,2).延长CB 交x 轴于点A 1,作正方形A 1B 1C 1C ;延长C 1B 1交x 轴于点A 2,作正方形
A 2
B 2
C 2C 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0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A .2009
235⎪
⎭
⎫
⎝⎛ B .2010
495⎪
⎭
⎫
⎝⎛ C .2008
495⎪
⎭
⎫
⎝⎛ D .4018
235⎪
⎭
⎫
⎝⎛
15.如图,△ABC 的面积为1,分别取AC 、BC 两边的中点A 1、B 1,则四边形A 1ABB 1的面积为3
4
,
再分别取A 1C 、B 1C 的中点A 2、B 2,A 2C 、B 2C 的中点A 3、B 3,依次取下去….利用这一图形,能直观地计算出3 4+3 42+3 43+…+3 4
n
=________.
①
②
③
O A
B C
D
A 1
B 1
C 1
A 2 C 2
B 2 x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