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区域经济发展与强地方政府管理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文献述评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文献述评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文献述评摘要:学界从财政分权、中央政府的激励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竞争的原因,从政策、制定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有利竞争,防止恶性竞争的对策。

但在竞争机制的监督方面的研究还存不足。

竞争管理机制需要由中央作出决策,在竞争过程中还需要设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只有行为受到监督才能最大的遏制不当竞争,避免恶性竞争。

在与实施避免恶性竞争机制方面我国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与之相配套,还有待于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政府;竞争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竞争是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相关部门及严格的监督管理,良性竞争容易转化为恶性的竞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阐明如何防止或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关系在经济社会中已是很现实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财政分权政策财政分权在我国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我国的财政分权造成了很多地方政府因经济利益的关系产生恶性竞争。

在中国财政分权化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明显和突出,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公共物品分级供给、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等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政府竞争。

第二,地方政府进行的竞争行为以及后来演化为恶性竞争行为主要是为了地方利益。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相对独立的组织,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而恶劣的竞争。

这样就损害或影响了整体利益,导致区域竞争的无效性。

当然,这种竞争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推动了经济增长、制度创新、加强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极大的激发和鼓励了政治企业家的探索精神。

2.中央政府的激励制度指向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的激励制度指向在促进地方政府积极为本辖区发展而行动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巨大,有的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而有的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顿。

究其原因,涉及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区域资源分布差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存在使得这些地区能够依靠资源开采和加工获得经济利益,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地区则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

二、区位条件差异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地处交通枢纽、沿海地区或者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的地区,具备更便利的物流条件,可以更快地将生产资料和商品流通到其他地区,提高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动效率。

而交通不便利或者偏远的地区,受到运输成本和时效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三、政策扶持的不平衡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有的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和企业发展。

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差异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水平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差异,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差距也进一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能吸引更多的跨国或者跨区域企业的投资。

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面临着缺乏人才和创新能力的挑战。

五、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地域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差异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源于历史上的特定产业或经济模式,这种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一些地区过于依赖传统产业,未能及时转型升级,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受制于资源分布、区位条件、政策扶持、教育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也越来越显著。

经济的发展状况、政策环境以及人才资源等属性差异,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影响因素(1)政策环境不同政策因素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财税政策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为了吸引外资,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这不仅使得这些地区的企业更具有优势,还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也会增加企业的发展动力。

(2)人才资源不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人才资源差异,也将影响企业的发展。

经济发达的区域及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区域,由于其对人才的需求更为集中、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人才的流动也更加活跃,因此更具备优良的人才资源。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对企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相比其他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拥有更好的原材料和市场。

这也意味着,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这些地区聚集了更多的行业龙头企业,因此,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市场进入门槛会更高。

二、影响程度地区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普遍存在的是,地区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未来也将会更加分化,这意味着地区经济差异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会愈发明显。

在已有的经验中,大型企业会更加容易不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但小中型企业面对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小中型企业往往除了依靠本地市场之外,无法太多的拓展市场,同时小中型企业运作成本相对较高,一旦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便将更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1)政策对接企业在不同地区发展的时候,需要与当地政府对接,了解当地的政策和优惠政策,并能够合理的利用这些政策。

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摘要:在对我国市场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便引入了竞争机制,这样一来,阐述了地方政府间竞争,而且迅速发展到白热化程度,在任何一个方面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

本文主要对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视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探究一、前言从整体上来看,区域发展是具有国际性普遍意义的问题,然而,区域经济差异又成为普遍经济现象。

所以,区域经济发展,关于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探究具有以下几点价值:(1)在将和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比较研究后,能够使中西部地方政府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差距,进而切实提高政府核心竞争力;(2)在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地方政府核心竞争通过比较和分析,能够有效控制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差距,从而迫使他们找寻新发展途径;(3)各个地方政府竞争,能够使民族更加团结、社会发展更加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由此看来,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控制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二、地方政府竞争界定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尤其是在实施分税制度后,地方政府竞争更加显著。

将地方政府作为主导,追求辖区利益成为地方政府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然而,此种体现不只是纯粹的竞争关系,是经济主体间的一种竞争。

在文章中,地方政府竞争指的是将地方政府作为主体,为人民提供相高质量的服务与公共产品,不断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只追求辖区经济利益,但是却完全忽略了实现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竞争行为。

三、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现状和特点1.基本现状(1)gdp差距。

结合有关部门的数据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地区人均gdp增长速率没有任何显著差别。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要比其它地区增长速度快得多,而且此种区域增长率差距都是非常大的。

在实施改革开放后,因我国各地区经济都有明显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最快是为东部沿海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现 了持续 、 稳定 、 高速发展整个 , 国民经济 上 了一个 新 台阶, 综合 国力 明显 增强 , 民生活显著 改善 , 人 国家实施 沿海地 区
2 非平衡 区域 经济 发展模 式
不 17 年 以来 , 国实行 了改革开 放的政 策 , 98 我 并在实 践 中 率先发展 战略以来 , 仅成 功地 推 动 了东部 沿 海地 区经 济 并 闽 民 摸索 出了渐进式 的改 革 道路 。针对 我 国 基础 薄 弱 , 资金 短 的发 展 , 且 使 珠 江 三 角 洲 、 东 南 三 角 洲 地 区 、 江 三 角 洲、 山东半 岛、 东 半 岛 成为 带 动 中 国经 济 增 民的重 要 地 辽 缺 的 现 状 推行 不 平 衡 的 发 展 战 略 , 一 战 略 在 区 域 经 济 发 这 展上得 到了最 明显 的 体现 。“ 五” 间 , 了符 合 由沿 海 七 期 为 区。在沿海地 区的示 范效 应 下 , 国 中西 部 地 区经 济发展 我 2东 向 内地 逐 步推 进 的 开 放 格 局 , 据 地 理 同 质 性 和 经 济 发 展 的速度也 明显 加快 。( ) 中西 部经 济结 构 的调 整 有 了较 根
关键 词 : 区域 经 济 ; 展 模 式 ; 衡 发 平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5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8 0 -0 00 17 -1 8 2 0 ) 208 -1 源 等 发 展 要 素 的 分 布 差 异 , 成 了 比较 合 理 的 区域 间 分 工 形
差距却 日愈 扩大 , 引起 了人们 的关注 。因此 , 结合 国民经济的发展 过程 , 考察我 国区域经济发展 模式 的演 变, 寻找 有效途径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分析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分析

2010年3月第15卷第2期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XI ’AN UNIVERS ITY OF POSTS AND TE L ECOMMUN ICATIONS Mar.2010Vol 115No 12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梁海霞(),女,山西临汾人,西安邮电学院教务处助理工程师,硕士。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分析梁海霞(西安邮电学院教务处,陕西西安 710121)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滞后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区域权威协调组织、利益共享。

加快改革步伐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经济人;政府功能失效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64(2010)02-0046-03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分配组合,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目前,区域合作的主体有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地方政府、主权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利益的主体代表,通过与其他地方政府往来,就双方经济合作范围和行为规则达成若干协议,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来引导区域经济合作。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重要的主体之一,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1 政府间竞争内耗问题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背后的政府间竞争内耗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

所谓的竞争内耗,指的是市场竞争被各地区行政权力和垄断势力扭曲,成员政府各自独立确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竞相投资与发展相同产业,尤其是为防止本地区利益外溢,对本地市场设置保护壁垒;在生态环境方面不考虑或较少考虑临近地区的外部性影响;为吸引外资而恶性降价等。

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地方政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首先,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执行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各种经济扶持政策,如税务优惠、土地出让等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和企业发展。

这些政策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从而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例如,某地区政府出台了降低企业税负的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就会带动当地就业率的提高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其次,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间的贸易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剧。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例如,某地方政府发现当地的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通过出台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地方政府可以出台创新激励和支持政策,为科技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吸引科技人才和投资。

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提供创新资源,地方政府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例如,某地方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并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到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政策的执行力和透明度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或者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不透明,就会影响到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减少政策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其次,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也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

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温州模式”与包头“强政府”模式的比较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温州模式”与包头“强政府”模式的比较研究
期 , 州 的产 业 集 群 支 撑 着 温 州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温 州 市 商 温 品 经 济 观 念 的 形 成 不 得 不 提 到 自南 宋 以 来 以 叶 适 为 代 表 的
具体的 、 多变 的。研究政府职 能 , 不能不 了解政府体 制 , 而政
府体 制 问题 的 解 决 , 终 又 表 现 在 政 府 职 能 的 履 行 上 — — 即 最
推动的结果 。 一是政府施政技巧将上级政府 的意志和地方实
际有机结合 ; 二是 政府施政 艺术 , 将党 和政府 改革开放 的好
政 策和 当地 人 民群众 的首创 精神及敢 为天下 先的拼搏 勇气 相结合 , 积极响应“ 顺势而为 ” 的施政 。 ( ) 一 温州市经济政治发展历程( 以改革 开放后 为例 ) 温州市是 中国改革开放 以来经济最 为活跃 的地区之~ ,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5 2
政府 的无 为在 中 国这 样一个 “ 行政权 力 中心” 制 的国家显 体
然是 一个 十分奇特 的现象 , 以看做 中央对地方权 力控制削 可
弱 的一 种 反应
作者简介 : 张捷 (9 8 )女 , 1 8 一 , 内蒙古乌 兰察布人 , 学生, 从事地方政府 与区域 经济研 究。
经济 资源极为薄 弱 , 既无政 策优势 , 集体 经济 的发 展又如此 不足 , 使得人 们很少 有对政府 和集体 的期许 , 只有 寻求一种 制度外 的力量来弥 补 , 这种力量就 是个体 、 私有经 济。可见 . 温州模式在政府管理层 面的必然选择只能是 “ 强市场一弱政 府” 的地方政府行 为模式 。当然 , 在温州经济 的发展过程 中 .
永嘉 学派的功利主义哲学观 , 对温州市地方政府 的行 为模式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地方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竞争着吸引外来投资,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种竞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各地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会提供不同的政策和优惠措施,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种竞争可以促使政府不断改革,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投资。

通过这种竞争,地方政府能够借助投资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其次,地方政府竞争也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

在竞争中,政府会更加重视本地的优势产业,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

这种竞争可以引导资源的集聚,形成产业链和集群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地都纷纷推出政策支持该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地方政府竞争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

首先,过度竞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为了吸引外来投资,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宣传和承诺,虚报项目,导致大量的投资被浪费。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提供了过多的优惠政策,给本地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了一些债务问题。

其次,地方政府竞争也容易产生不健康的竞争行为。

在竞争中,一些地方政府可能通过低价土地出让、减少环保审批等方式来吸引投资,这样短期内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增长,但对环境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此外,在竞争中,一些地方政府也可能存在不当的行为,如滥用职权、腐败等,损害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监管。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的监管,确保政策的公正、公平和可持续性。

其次,应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项目审批和评估机制,避免虚报项目和资源的浪费。

另外,也需要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参与,监督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减少不正当竞争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摘要:本文立足于对政府行为内涵和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状的研究,通过分析高新区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具体表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高新区发展的政府行为建议。

关键字:政府行为;芜湖高新区;经济发展一、政府行为的内涵政府行为,是由行政机关所做出的行为总称,具有公共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

政府行为表现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等多方面之间的互动行为。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最基本的职能是为市场提供稳定优质的发展环境,政府行为应当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

局于有限的精力和水平,本文仅以安徽省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为例,研究当地政府在促进高新区的成立、成长、成熟过程中的行为,评述成绩,揭露问题,并为政府行为合理、合法实施提出建议。

二、芜湖市高新区发展中政府行为的体现与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源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斯坦福研究园,80年代以来各国争相设立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为最根本特征的高新区,但基本都受到了政府行为的影响。

具体到芜湖市国家级高新区,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之前,当地政府行为是“输血行为”,政策倾向明显。

主要体现在,第一,充分利用国家给予高新区的立法、财政、税收和人才支持,引进国有、民间资本和外资,使高新区在初期发展中形成规模;第二,制定以具体项目为核心的发展规划,最初是以奇瑞汽车集团的引进为契机,重点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

第二阶段称之为全面转型期,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前后至今,当地政府行为是“造血行为”,目的是搭建平台,筑巢引凤,更多体现服务性职能。

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高新区也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发展期,表现为政府逐步退出高新区直接管理,全面践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从政府行为的角度看,芜湖市高新区存在着一些阻碍发展的因素。

表现在:第一,对高新区的功能和定位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爆发式增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前二十年较为多见,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的是理性发展,综合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爆发式增长的认识确有偏差之处。

论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

论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

P u lcA d i it a i n bi m rsr t t o

20 6 0
论 地 方 政 府 对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调 控 作 用
O 姚 玫玫
( 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 公 共 管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0 6 ) 3 0 0
[ 摘
要 ] 随 着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发展 , 区域 经 济 一体 化 成 为 必然 的趋 势 而我 国 由于 资 源 分 布 、 会 和 经济 社
它地区的产业 结构形 成优 势互 补, 进 区域经济 的协 发 促 展。三是与本区域的经济环 境和生 态环境相适 应。地方 政
下保证所辖区域经济 的健 康、 有序运行 , 并有 效促进 区域经 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主要从宏观 、 中观和微观 三个层 面分析 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 的渊控作用 。
控 区域经济主要是围绕公平和效牢展开, 在巾央的统一领导
面, 国家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制定具有宏观纲领性, 各区域的
地方政府应 该根据本 区域 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 的产业政策 。
地方政府调控产业结构 的目标主要 台 : 本地 区的产业结 一是
构与本 区域优势基本保持一致 , 即区域 的产业结 构与区域 优 势 紧密联系 , 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各 区域内有利于经济发 展 的自 然资源 、 科学技术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二是本区域 的 产业结构与总体产业结构 保持协剜 , 区域的产业结掏要 即本 随着区域 内部和外部 条件 的变化做到合理灵 活的变动 . 与其
制定适合本 区域特点 的产业政 策。在产业 结构政策方
提出 , 十一五” 在“ 期间建立 区域 协调互 动机 制 , 进区域经 促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若干思考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若干思考

Wi h nr s g l eeo o ct so rg nleo o c tehro t e t nhp e enl a gvrm nscr sodn o t t ice i l c s cnmi i f e oa cnmi h o zna rl i sisbt e cl oen e t or pn igt h e any o e i , i l ao w o e r o a eoo i dvl m n hsa ed eo e i co f hn ’ rg nlpli ldvl m n a ti s g. h ee— e nl cn mc ee p et a ray bcmeanw d etn o ia ei a ot a ee p et ths t e T ed vl i g o l r i C s o ic o a
n ta h e e ul ce t i a d l g l e ,t e e a e s l p o lms o n tb e a d lc ff n t n lo g nz t n n t e o sr c o c i d f l s in i c n e ai d h r r t l r be fu sa l n a k o u ci a r a i i s a d o h r c n t — v y f z i o ao u
所划分的宏观区域 ; 第二个层次是七大经济区划( 分别 治指导 , 难逃“ 行政区经济” 的窠 臼。
d v lp n he ake c n my Buti s o d o be v ro e s ha i t cr u s n e ha t e e rl o alr lto s a e eo me t o t m r t e o o . f t h ul n t o elok d i t t n he ic m t c t t h c nta-lc ea in h s a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

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
2 地 方保 护主 义 盛行 , . 统一 市 场分 割 严 重。近
1 重复 建设 , . 产业 结构 趋 同。 区域经 济 合作 的 价值在于, 区域内各个地方能够根据 自身特点和优

势以及区域整体利益的需要 , 定位 自身在推动区域 经济发展 中的角 色 , 以实现 区 域 内 各地 经 济 发展 的 共赢。但在现实中, 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关 注更多地表现为对本辖区经济指标 的关注, 因而地 方政府往往对那些“ 热线产业” 具有强烈 的投 资冲 动, 而忽视宏观 的经济效益。只顾眼前 的盲 目投资 带来的是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严重趋 同, 从而使得 区 域合作优势 变为空谈。1 5年我 国地 区内部产业 9 9 结构与全国部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 09 . 以上 的 省市区有 2 个 , 4 占省市区总数 的8 %。长江三角洲 0 地 区 1 个城市 三次产业结构趋 同现象尤 为突 出。 5 长三角地区除舟山市外 , 其他 1 个城市地 区的结构 4 相似系数 大部分在 09 . 7以内, 中上海 、 其 南京 、 杭 州、 苏州 、 无锡等五个城市相互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 一 步完善, 国区域 经 济合 作 的范围和规 模不断拓展 , 我
已成为提 高区域及 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 途径 。较 之区域 经济的发展 , 国地 方管理 方式改 革明显滞后 , 我 已成 为 区 域经济一体化 的制约 因素 。如何充分发 挥地方政 府在 区域经济合作 中的作用 , 已成 为区域合 作顺利发展 的关键 I ' 1
总第 4 期 第 6 8 期
≈= == = == == = = == = == = = == = == = == ==

试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试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试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作者:倪靖雄周晔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06期摘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发展可以说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区域发展一方面速度很快,另一方面发展矛盾也比较尖锐。

在这种区域经济模式下,逐步的出现了政治经济学。

下面这篇文章就试着对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区域差距;区域发展;政治经济学;地方政府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始终牢牢的抓住发展不放,国家经济也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震惊了世界。

而全国的发展就是由多个区域发展组合而来的,整个国家的区域发展情况也同样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对中国的区域发展的研究也较多。

所以,可以通过对整个区域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分析国家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情况。

一、区域发展的背景1.对外开放是渐进空间。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区域的发展是逐步推进的,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最开始提出建立经济特区,以政策优势带动这些城市快速发展。

在这轮区域发展大潮中,全部以东南沿海城市为主,在试点成功后,才开始了向内地延伸。

所以,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只以沿海为主逐步开始向全国推进,在实践上和政策上都有了极大的转变。

2.政治上是集权、经济上是分权。

在新中国成立后,行政体制以中央集权为主,同时在发展中协调好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

而在1978年以后,中央为了激发全国的改革动力,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适时的调整,由原来的高度集权逐步转向经济上分权。

而所谓的经济分权,实际上就是上级政府给下级政府划分经济发展权利。

从整个国家形式来看,国内的经济分权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二、区域发展的事实1.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在1978年以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一直很快,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后就全国各地区来说,这种快速增长也不是只集中了少数区域,而是所有的省份都保持了高水平的增长,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国内各个地区经济增长都受到了世人的瞩目,通过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的弥补了国内和国外经济上的差距。

关于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方法分析

关于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方法分析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外,我国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宏观调控的实施以及发展思路的明确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在推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即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所以,首先应该发展区域经济,使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得到巩固,再进一步全面发展国家经济。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首要推动因素,经济发展除了地区自身的发展之外,还需要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政府对财政权的管理等,在地方政府的管理之下,区域经济能够快速地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理论概述2.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地方内,具有规范性的自我治理能力的政权团体,即所谓的地方自治。

地方政府是国家中一个地方的管辖地区,对该地区有财政权、管理权、教育权,等等,确保地方的经济和治理正常运行,受中央政府的控制,是中央政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地方人民负责。

地方政府也设置了各种职务,如市长、县长等,这对区域的管理进一步详细化,使得做到对地方完美的治理,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2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结合内外因素对该地区的经济进行综合发展,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实体发展相互融合。

区域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要素,反映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依据各地区的市场和政府政策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经济发展计划,以使各区域经济发展紧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脚步。

3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3.1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计划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来引导本地区的经济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在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计划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要求,根据中央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详细计划。

其次,要对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在此【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编号:QSX2020-03YB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编号:135309501);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编号:Z201924);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2010232581、202010232459、202010232340)。

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复杂化,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政府对于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促进区域发展、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方面。

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提供贷款支持、设立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发展当地经济。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园区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促进区域发展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区域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水电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措施来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机场、港口、电力供应等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吸引外部投资。

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和大学来培养人才和推动区域创新,这对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4. 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第三个重要作用是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投资者和企业落户当地,例如提供土地使用权、减免税收、提供低成本劳动力等措施。

吸引外部投资可以带来更多资源和技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推广创新和支持中小企业等方式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最后一个重要作用是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简化审批程序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式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可以提高政府与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合作关系,使经济发展更加和谐和可持续。

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在现代社会,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有利于投资和创业的政策,地方政府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流入当地经济。

例如,给予税收减免、提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可以鼓励企业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交通运输和电信网络等方面的投资来提升当地经济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人才引进。

然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过度追求GDP增长的问题。

在政绩考核中,GDP增长常常被作为唯一标准,导致政府急于推动经济快速扩张,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过度的工业开发和资源开采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在地方政府行为中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成果而忽视长期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的政策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政策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投资,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就业机会的创造和职业培训的提供,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社会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投入不够,导致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另一方面,就业政策存在不平衡问题,一些地方过度依赖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劳动力市场过剩和就业岗位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地方政府财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动态健康的财政体系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地方政府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财政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方政府财政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各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基础。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可以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区域生产力和市场的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财政对于扶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通过给予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支持措施,地方政府可以吸引投资、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此外,地方政府财政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福利事业,这些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地方政府可以将财政资金用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地方政府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由于地方政府在过去几年中大量借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债务水平过高,对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压力。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要加强财政监管,提高债务管理水平,防范风险。

其次,地方政府财政的不平衡分配也是一个问题。

不同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相对较强,而另一些地方则相对较弱,这使得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优化地方政府财政体系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财政监管,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其次,建立有效的财政预算制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避免异常支出现象。

如何看待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如何看待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如何看待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摘要]:区域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加剧了地区之间的矛盾。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分析了其内在的成因,提出了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

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公平的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和适当的调整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缓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发展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在此期间蓬勃发展,GDP呈飞速上涨之势,已经翻了几番,东部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锋地带,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当我们欣喜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其中对比最鲜明的莫属沿海城市与西部偏远内陆地区了。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当这种地区差距长时间存在并持续扩大时,就会影响整体经济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比如不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经济建设水平不均衡等。

因此,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对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很重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以求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自然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当下不同区域发展背景1.1工业化水平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工业化的水平及阶段差异方面。

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如福建、浙江、广东一代。

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开始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时期。

而中西部地区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以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区域经济发展与强地方政府管理的比较分析【摘要】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相对较弱,而地方政府在行政区经济发展中却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与发展态势。

本文通过对这种强弱的比较分析,找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失范,提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重构一种强区域经济发展与强地方政府的“双强”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政府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的。

由于地方利益诉求的不同与博弈,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理念及措施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发挥区域经济管理职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市场化改革所表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密切相关,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而有力的地方政府。

我国渐进性市场化改革步伐就是通过在个别地区首先试行某些改革措施来启动的。

改革政策在实施中有着很深的地方特征烙印,这就使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相对独立的角色并且体现了一种强大的发展态势。

正因为地方政府的这种强势推动与支持,使得中国区域经济在发展初期就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弱区域、强政府的巨大落差,也使得区域经济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强地方政府的制约与影响,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

1、强地方政府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发展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利益,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

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

第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具体做法有:一是抬高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的“门槛”,对外地产品或服务提出比本地产品或服务更高的技术要求,或以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技术措施,增加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的成本,来限制外地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二是增加歧视性收费项目,对外地商品或服务的进入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以削弱外地商品在本地的竞争力。

三是限制本地商业机构销售外地某些产品。

有的地方采取专门针对外地产品或服务的专营、专卖、许可等手段,甚至不准本地商业机构经销外地的某些产品,一经发现,轻则没收,重则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四是利用行政部门在市场中特殊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

由于目前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政府机构既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又直接参与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性活动。

这些机构为了增加部门利益,利用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特殊身份或在市场中已经具有的独占地位,造成行业垄断,限制其他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烟草专卖、酒类专卖、邮政、电信、电力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

这种与区域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强政府弱区域模型导致地方间恶性竞争,阻碍区域内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在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在中央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考核指标的引导下,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形成过程中除政治功能外,还错位地担当起重要的经济功能。

作为既是区域政治功能责任主体、又是区域经济功能责任主体的地方政府,其政绩考核主要依据本地区财政税收、就业和GDP增长速度。

因此他们不仅具有了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也具有了发展地方经济的冲动。

用这种因利益需求产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冲动去管理经济,各地区势必会构筑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行政和贸易壁垒。

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利益,防止税源外流,就经常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生产要素的流动,人为制造区域壁垒。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长三角,目前长三角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在这样基础上展开相互间的恶性竞争。

本来,长三角地区合理的经济布局应该是实现梯次转移,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不同,共同搭建产业链条,实现分工和资源配置合理化。

但现在在GDP、财政收入、就业等指标的驱使下,每个省、市、县都力图建立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体系,把产业链的全部链条都囊括到本地区来,从而客观上形成了“诸侯经济”的局面。

在地方政府以经济业绩为中心的利益格局下,形成了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强烈干预,并产生了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

这种干预与经济竞争既有其积极作用,它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恶性竞争与强烈干预阻碍了要素在区域间流动和合理配置,不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强地方政府推动,造成地区间产业“同构化”产业结构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既指某个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结构,也指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

而狭义的产业结构仅指研究产业间的关系结构。

本文的产业结构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即指“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同构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在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

产业“同构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高附加值加工工业产品产量在区域上的分散化,各省市竞相争取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产业,形成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二是各地区产业结构上的高度相似性。

由于我国财政“分灶吃饭”及地方所负经济发展的责任,造成我国各地区之间商品结构十分相似,商品重叠率很高。

这种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造成严重危害:一方面,它造成行业内的巨大内耗,限制了企业规模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各地区各自为战,陷入“重复建设→原料大战→市场封锁→价格大战”的不良发展轨道,破坏了地区经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的经济机会,不利于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重构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地方政府过度的经济行为以及强势的地方政府自身造成的。

因此,问题的解决,只能从科学合理地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着手。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使地方政府成为区域性调控主体中国各地区的资源条件、社会和经济特点都具有较大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极不平衡,中央不可能像地方政府那样对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如果由中央实行统一调控,不仅难度大、效果差,还会降低中央调控的权威性。

应当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区域层面自主调控的必要性。

而在区域调控方面,地方政府也确实比中央政府更具备有利条件,它不仅熟悉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因此应当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区域调控权,使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使地方政府成为统一大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2、加强区域间的横向联合,构建地方政府间新型合作关系强政府、弱区域发展局面的形成,是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经济干预行为所致。

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是强政府、弱区域经济形成之源。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尽快转变政府观念,尽可能地减少对微观经济的行政性干预,同时有意识地使自己成为在区域这个中观层面上的调控主体以及制度变革主体,而非仅仅是本地区的调控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要使各级地方政府跳出自己的诸候经济范围,站在更广阔的区域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必须加快推进区域间的横向联合。

区域经济的横向联合,有利于突破生产力要素流动的行政性障碍。

在条块分割的条件下,区域内企业难以借助区域外部的生产条件来克服资金、技术制约,而横向经济联合将企业从某地区内孤立的一点变成了区域经济网络中的一个环节,从而使生产要素得以重新优化组合。

在横向联合中,由于各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难免会出现区际利益分配不均。

为减少地区间的经济摩擦,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

对关系到区域经济全局、非一个地方政府所能解决的若干重大经济问题,应通过地方政府的相互协商和对话,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统一安排部署,以协调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目标。

3、重构地方政府利益机制,改变弱区域强政府的格局重构地方政府利益机制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思路。

第一,优化地方政府利益结构,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当前区域经济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由于地方政府参与配置资源利益的强化使部分单位和个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力图将直接参与资源配置的行为合理化、长期化,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运行。

因此,要想改变强政府弱区域的局面,就应当逐步限制地方政府参与市场运作的主体功能。

第二,加速实现区域政策和制度一体化,消除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篱栅”。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交易成本不仅仅包括各种“经济交易成本”,还包括由于制度的偏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导致的“制度成本”。

由于区域经济内各地级地方政府之间缺乏统一的政策和制度,区域内部不同行政主体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冲突大量存在,这些都导致经济活动中的“制度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调整、补充与完善现行的区域政策体系,打破区域间政策和制度壁垒是关键。

【参考文献】[1] 陈鹃: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 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 任维德:问题、原因、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3)。

[4] 陈鹃: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 许庆明、杨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J].嘉兴学院学报,2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