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doc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吴鹏飞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3期吴鹏飞(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3)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其所具有的科技含量愈来愈高,而高等院校作为科研人才的基地,其在管理上存在的任何问题,都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深入了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习气、学术不端等弊病,有助于为相关的教育监管部门在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改进高等教育在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人性化管理;自主办学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90-02作者简介:吴鹏飞(1988-),男,山东济宁人,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

明确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首要工作,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政治形势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曾经长期存在于国内的行政命令式的政治管理模式,其对教育发展的阻碍是最严重的[1]。

僵硬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是权力过分集中,高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教育自身的发展特性,管理与教育的本意相违背,管理思想的陈旧落后,教育人才的提升空间受限等等一系列的缺憾。

仔细分析上述问题,缕清思路,找出根源,以利于纠正,这关乎高等教育的未来。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1.行政干预性。

因为我国政治形势的独特发展情况,行政命令、行政干预曾一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高等教育领域诸多不合理的矛盾也就越发尖锐,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不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其管理思想上的陈旧落后,及体制方面的僵硬、缺少柔性变通,都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前进过程中的障碍,而固有的管理层级观念,又要求高校应以政府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具体行事准则来做事,因此,这其中就不免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作风[2]。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管理学(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管理学(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准备时期我国最早出版的专著是李冀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

作者认为高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组织管理的现象及其规律”,并把它落实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上。

陶曾骈主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一书开辟了高教管理的另一领域。

作者提出高教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王亚朴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在确认高教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的基础上,对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教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队高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全部管理”。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初创时期198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初创时期研究工作严谨、活跃的特点。

余立、陶曾骈、王瑞庆、邸鸿勋、魏贻通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第二节学科理论体系与科学方法论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1.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基本要求。

(1)思维的发展必须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2)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必须从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必须通过中介范畴。

(4)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应用。

第三节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本书的基本框架一、现代很多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对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的管理,又包括全日制的普通高校和多种形式的部分时间制的高等学校的管理。

二、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高等教育系统是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现实存在。

(2)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3篇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3篇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共3篇(什么是教育调研报告),供大家参阅。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3、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4、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5、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1、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2、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3、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4、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5、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6、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7、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8、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9、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1、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3、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4、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5、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7、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8、论政务公开9、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2、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3、政府与制度变迁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考核制度比较研究7、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8、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9、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1、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2、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3、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4、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6、依法治国与治吏7、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8、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1、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3、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4、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5、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6、舆论监督的作用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七、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1、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2、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3、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4、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5、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6、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1、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2、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3、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4、政府责任研究5、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6、依法行政研究7、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城市政府与法治9、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11、法治与德治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1、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2、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3、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4、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5、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6、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7、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8、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9、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1、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3、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4、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5、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6、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7、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1、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2、公共人力资源讨论3、城市社区管理讨论4、城市管理讨论5、户籍管理讨论6、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7、市政体制比较讨论8、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1、论城市的本质2、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3、西方市政学研究4、比较市政学研究5、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6、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7、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8、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9、第三部门研究综述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1、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3、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1、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2、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3、论权力制约技术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1、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2、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3、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4、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5、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1、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3、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4、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5、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1、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5、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6、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7、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8、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9、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10、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1、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2、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3、听证制度与公共政策论证的公民参与——以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村与街道治理为例4、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公共政策制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6、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7、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8、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1、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2、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3、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4、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二十、新增题目(一)行政管理、管理学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个社会问题2.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3.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4.提升政府公共行政职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5.关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6.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7.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8.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9.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10.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11.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建议12.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13.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14.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15.论某地区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16.浅谈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17.浅谈加快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几点政策措施18.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19.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20.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21.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思考22.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23.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24.试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25.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某一方面)26.试论依法行政(某一侧面和具体化)27.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28.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29.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30.谈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31.略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32.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3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34.浅谈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35.略论遏制吏治腐败的治本之策36.创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37.浅谈现阶段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38.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38.当前提高村级组织威信的几点想法40.关于当前**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41.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4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43.对我市实施小城镇战略若干问题的探索44.浅谈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若干措施45.浅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措施46.浅谈我市(**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47.正确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48.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市农村社保体系的理由分析49.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50.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51.社区工作践与探索52.当前行政违法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与矫治53.坚持人本管理,尊重员工价值54.农村教育、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建议55.我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对策探讨56.我市目前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措施57.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58.浅谈当前我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59.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60.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内部开发61.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62.浅议我国政府采购制度63.中国“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64.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优先的原则65.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中村”改造与管理的几点思考66.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管制67.谈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68.浅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69.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我见70.进一步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7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析72.浅论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策略73.浅论提高我市农民收入的××对策74.浅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75.谈我市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措施(某一侧面和具体化)76.论政府作风的制度化建设77.政府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某一侧面和具体化)78.关于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的思考79.论社会公正与公共政策(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0.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1.税收征管改革后如何有效实施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82.谈行政监督体制改革中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原则83.当前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84.行政领导廉洁自律的现实意义与途径85.我国现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问题与对策)86.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7. “协调”功能在行政运行中充分发挥之案例分析88.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89.建立行政信息网络的研究90.行政信息的管理与应用91.行政法规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就某一侧面)92.行政监督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与发挥93.反腐败斗争与政府职能的实现(就某一侧面)9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就某一地区)95.试论行政监督(就某一侧面)96.浅析××单位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可泛论或就某一侧面)97.寻租行为研究与治理(具体化)98.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99.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及其公共政策研究100.各种市场行为的规范与监督(某一侧面和具体化)101.当前**地区城管行政执法问题研究102.人口流动与户籍管理制度关系及改革研究103.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城中村、城市治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就业培训、土地政策等)问题研究104.**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5.地方政府问责制研究106.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职能履行的影响研究107.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108.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109.试析危机管理中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某一侧面和具体化)110.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111.政府税费政策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112.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问题113.***事件(例如:武汉“禁麻”成功等)之政府管理分析114.***政策(例如:烟台市实施农村饮水等)评估115.***省(例如江苏)公共财政改革措施与成效分析116.***市(例如:襄樊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17.***地区(例如:泰州)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研究118.重大事故危机决策与应急体系建设:***案例分析(例如:山东枣庄7.26矿难)119.***市(例如:上海市)轨道交通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120.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研究12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地方政府对策研究122.城市拆迁的移民权益保护与政府责任分析123.我国行政问责制探析12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125.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政策研究126.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及其公共政策研究(二)社区管理1.试论当前北京城市社区面临的挑战2.关于**社区治理中现存问题的思考3.关于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思考4.试论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5.试论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6.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7.试论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的关系8.对北京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趋势研究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1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三)其它1.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2.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3.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4.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和特征5.儒家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6.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7.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8.孔子政治思想剖析9.老子政治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10.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11.谈传统社会中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12.谈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13.公共伦理与诚信14.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15.谈转型期公共伦理的缺失16.公共伦理规范基础的重建17.环境资源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18.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评估19.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分析-----以某个省份为例20.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收入比较21.渔业产权结构构建的经济学分析22.公共养老金安全运营监督机制分析23.企业年金发展国际比较24.企业年金投资模式研究25.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26.改革进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27.政治信用论28.区级政府财政29.西方政治哲学研究30.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31.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32.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研究33.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34.传统文化与制度构建35.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36.危机管理37.论领导过程38.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39.公私部门差异分析——基于管理的视角;40.公共部门战略管理;41.发展战略研究;42.市民社会研究;43.官僚制研究;44.论行政学的产生45.公私伙伴关系研究46.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47.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48.城市经营的实证研究49.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50.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研究51.城市管理问题研究(细分选题,如城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研究等)52.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我国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政治与行政角度研究;53.论公民行政执行权的保障(论行政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行政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54.论行政执法的合法性(行政法和法理角度研究);55.论行政执法的合理性(行政法,行政哲学,法理学角度研究);56.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行政管理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57.论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行政和行政哲学的角度研究);58.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务员素质(行政伦理,公务员制度的角度研究)59.关于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若干思考;60.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怎样做好班集体的管理?61.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62.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63.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64.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65.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66.大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研究67.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68.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69.团队激励研究70.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71.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问题72.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73.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74.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75.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76.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77.(机构)考核制度的研究78.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从传统到现代79.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想80.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81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1、提高县级机关行政办事效率之我见2、浅谈乡镇行政管理改革3、对××县解决“三农”服务问题的思考4、如何使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应5、浅析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关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探讨7、论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8、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9、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10、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11、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12、试论政府机构改革13、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14、试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15、论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16、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17、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18、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19、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20、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21、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22、论舆论监督23、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19.论政府危机管理20.论政府绩效管理21.论责任政府建设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23.论行政文化建设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31.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42.论行政领导艺术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53.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5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69.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72.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1.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1.论服务型政府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9.论政府管理创新10.论诚信政府建设1.论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适度2.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3.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4.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理论体 系的构建服 务。问题研究贯 穿于从发 现问题 到解决 问题 的整 个过程 中 ,当这个过程所 达到的结 果能够构成 新 的行政管 理学知识 增量 ,从而能够 有效地纳入 行政管理 学
科建构之 中时 ,行政 管理学科建设就 能切实推进 。 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
究也是理论和实际之间互动的起点。它以解决问题为 目标 ,
组织和 行政 效率作 为行政 学研 究的 重点 ,并将 “ 学化 科 视为 实现政 府 目标 的根 本手段 。可见 ,行政 管理学从 产生 之 日起就 是一种 以问题 为本 的研 究 ,其学科 的重要使 命和
活 动 方 式就 在 于对 时 代 提 出的 行政 问题 进 行 解 释 和 分 析 。
的显著差距 ,是导致我 国行政管理学 “ 身份危机” 的重要影响 因素。要加 强行政管理学科的问题研 究,必须做到 :
明确学科使命 ,强化 问题意识 ;扎根行政实践 ,直面真 问题 ;拓展研 究思路 ,提高 问题解决 能力 。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问题研究;行政管理 学;发展 ;必 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 :D 3 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1 2 7 0 (0 2 7 0 4 - 3 ∞ — 4 8 2 1 )0 — 0 8 0
探讨 与 争鸣
问题研 究 :行政管理 学科发展 的必由之路
张 杰
( 大连教 育学院,辽宁 大连 16 2 ) 101

要 :问题研 究既是行 政管理学科产 生的本源 ,又是其发展 的基础和现 实要求。 当前行政管理学科 问题研
究的状 况堪 忧,发现 问题、探 究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力均 显不足。行政 管理 学理论研 究与行政 改革实践 之间存在

对行政管理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对行政管理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对行政管理学科的认识与理解1982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带有呼吁性的文章:《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

于是,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在全国迅速展开,中国政治学会委托复旦大学培训了首批行政管理师资。

1984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走向正规化.一、对行政管理概念的理解行政管理这个词可以说是个舶来品,最初起源于美国,是威尔逊、古德诺从政治学中划分从来,代表作品有《行政学之研究》和《政治与行政》,其中古德诺在他的《政治与行政》中率先系统阐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不应受政治权宜措施及政党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对行政管理的都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夏书章老先生指出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和解决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还有的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行政,即认为行政管理是指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行政活动。

我们可以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在法定的条件下,管理国家事务、机关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等活动。

二、对行政管理研究对象的认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即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主体为行政机关,在我国即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研究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研究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我国的行政管理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行的行政管理规律和方法。

该学科并密切关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行政管理的实践,根据我国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本土化的行政管理,特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分析

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分析

2004年7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04第4期Jo u ma l of Nanjing No彻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 e)No.4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分析刘雪明(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江西南昌330003)摘要:中国政策科学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蕴育开创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取得了四大成就: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学科建设初具规模,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术气氛活跃;不少政策研究组织已经走向市场,产业化步伐加快,对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政策科学;政策学;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D0;D6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4)04—0024—06政策科学(政策研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

那时,随着改革开放析、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政策的实施,我国敞开了国门,在积极引进西方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崭新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方法的同时,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学科也开始相继传入我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过程中的一次“科学革命”¨J(p¨。

20世纪70年代下,我国理论界、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和从事实末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政策科际工作的一些政策研究人员,开始介绍并引进西学引起了我国专家学者和政策研究人员的关注,从方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

随着政策科学研究成果此开始了我国对政策科学的研究,迄今已有20多年的引进,拓展了我国学术界的研究视野,把人们带的历史,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较入了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

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在新世纪之初,认真回顾我国随后,政策科学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而政策科学的发展历程,准确评价其所取得的成就,对且日益引起了高层决策者的关注。

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定位

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定位
因素 。
3 .适应 工科 院校 发展趋势的需要 在当下 ,人们 已有 目共睹 ,并形成一定的共识:当前 各 学科 交叉、文理科渗透 已成 为一种 必然 的趋 势,工科 大学大 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已不是一种 点缀 , 是一种 必然 ,具有 而 重要的意义 。 特别是新 的历史 时期 , 多理工科 背景的高等 许 院校都提 出建 设综合性大 学的新要 求,没有 文科 的适 当发 展,综合性大学就是一句空话 。加强文科建设,有利于提 高 学校办学水平 , 推动综合化进程 。 我们必须调整 自己的 目标 , 走综合化发展 的道路 ,以顺应潮 流。 二、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 的问题 1 .工科院校 行政管理专业处于 “ 豆芽 ”学科的地位 工科 院校 向来存在着 “ 重理轻文 ”的传统 。这种 传统不 仅包 括学校领导 、老师还包括学 生对文科类专业 的不重视 , 不认可 。目前工科 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基础 较差,培养经费 过少 , 必要 的教 学设施落 后,图书资料和实践基地还 尚未完 全建立 。无法满足行政 管理类专 业学生的培养 需要 。 2 .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忽视社会需求 个学校培养 出来 的毕 业生质量如何 , 主要看毕业生能 否很好地适应 国家 、社会 、市场 的需求 。近些年对工科院校 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 的就业情 况进行调 查发现 , 有相当一 部分 的行政 管理专业 毕业生并 没有从事 与其专业有 关的工 作 。究其原 因,学校 的培养模 式并没有以社会 需求 为导 向, 对 人才培养 的 目标 定位 不准 确,人才的培 养模 式相对单一 。
【 收稿 日期 ]0 20 .7 2 1-30
[ 基金项 目] 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 “ 理工科大学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模式探析”阶段性研究成果,项 目编号:2 10 1 。 0 0 0 3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
甘于平凡、 乐于奉献的精神。辅导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需要
业的主要引导者, 应掌握较为丰富的就业政策、 就业信息和
较强的实际指导能力。
投人全部的精力和牺牲大量业余时间, 更需要提高辅导员对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培养敬业奉献意识和 职业荣誉感。
起源于20世纪30 年代的中国现代行政管理教育 ,经过 50- 70年代的历史曲折之后 ,终于在80年代获得恢复和重 建。在过去的20年间, 它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 紧密相关。如今中国又要进人改革开放的一个新阶段 , 行政 管理教育也正迫切地需要一个更大的发展 。要实现这一任 务, 我们就需要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教育的历史、 现状和未
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 目 标的信心。 2. 崇高的敬业精神 所谓敬业精神, 就是人们对待 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神 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 敬业精神历来 都被强调为社会职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内容。马克
念、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等问题, 构筑人的第二生命— 社会生命的支柱, 涉及到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行为学、 美
历 史 、 状 与 未 来 : 中 国行 政 管 理 教 育 发展 分 析 现
何 新敏 赵 军
( 中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发展之后 , 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为此, 我们需要对中国行政管理教 育过去的发展历程、现今的实际状况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 文章正是适应这一需要, 通过各种 方式, 尤其是互联网调查方式, 收集到这方面诸 多最新资料 , 时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的发展问题进行 了初步但较为系统的分
治工作, 核心就是要搞好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同志也曾反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等。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共同负责。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教育方针、政策和规划,指导全国教育工作;地方政府则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本地区的教育工作。

2. 学校管理体制:中国的学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两种类型。

公办学校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民办学校则由社会力量举办和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 教育资源配置体制: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主要是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

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市场机制则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等领域的资源配置。

4. 教育质量保障体制:中国的教育质量保障体制主要包括教育评估、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监测等方面。

教育评估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教育督导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教育质量监测是对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总的来说,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脉络_祁凡骅

我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脉络_祁凡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我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脉络祁凡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公共治理环境的多变、社会问题的多发使得公共事务管理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这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优秀青年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国的公共管理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

回顾中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历程,传承历史,兼容并蓄,积极应对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是摆在公共管理业界同仁面前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公共管理教育行政学兼容并蓄收稿日期:2013-02-28作者简介:祁凡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导学、绩效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经费资助项目(课题编号:30407003)、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课题编号:30307003)的研究成果。

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伴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公共管理的实践活动也应运而生。

从春秋战国到现在,中国政府管理已经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累积沉淀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隋朝于公元605年设立的科举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一制度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拔政府官吏,打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藩篱,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权力参与的平台。

科举制度盛行于东方,传至西方,成为现代文官制度之母。

中国历史上丰富的政府管理实践,造就了一批政府管理的哲人和思想家。

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其《道德经》中的至理名言,在当今社会治理中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更是为欧洲等国际社会所熟知,孔子主张的“中庸”管理之道,在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的当今,更显得颇具价值。

中国的政府管理实践、政府管理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但是,政府行政管理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门学科,在中国仅仅有不足百年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高校开始设立行政学课程。

同期,中国共产党也曾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建立过行政学院,开设行政学课程,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培养人才[1]。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准备时期我国最早出版的专着是李冀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

作者认为高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组织管理的现象及其规律”,并把它落实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上。

陶曾骈主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一书开辟了高教管理的另一领域。

作者提出高教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王亚朴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在确认高教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的基础上,对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教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队高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全部管理”。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初创时期198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初创时期研究工作严谨、活跃的特点。

余立、陶曾骈、王瑞庆、邸鸿勋、魏贻通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第二节学科理论体系与科学方法论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1.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基本要求。

(1)思维的发展必须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2)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必须从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必须通过中介范畴。

(4)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应用。

第三节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本书的基本框架一、现代很多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对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的管理,又包括全日制的普通高校和多种形式的部分时间制的高等学校的管理。

二、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高等教育系统是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现实存在。

(2)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教育行政机构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行政机构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行政机构工作总结范文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行政机构在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十二个方面总结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并给出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支撑。

一、教育政策制定和落实教育行政机构在制定教育政策方面,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教育行政机构对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新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政机构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

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开展教学示范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教育行政机构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激励优秀教师的发展。

三、学生管理和教育教育行政机构加强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学校建设和管理教育行政机构重视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评估。

通过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五、教育信息化教育行政机构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提供教育资源和支持教师教学。

例如,通过建设在线课堂、推出教育App等方式,使教育资源更加平等和普及。

六、家庭教育指导教育行政机构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七、社区教育教育行政机构与社区合作,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通过建设社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于教育。

八、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行政机构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合作。

通过组织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开展国际教育项目等方式,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九、教育经费使用和监管教育行政机构加强对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监管,确保教育经费合理使用,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教育系统行政工作总结

教育系统行政工作总结

教育系统行政工作总结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行政工作是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里,教育系统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教育系统行政工作的情况。

首先,教育系统行政工作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里,教育部门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教育系统行政工作在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教育行政
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难题,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一些学校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教育系统行政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和挑战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过去
的一年里,教育系统面临着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更加灵活和果断地应对这些挑战,保障学生的学习安全和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教育系统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更加努力地推动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最新校长培训计划方案

最新校长培训计划方案

最新校长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的本校长培训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校领导者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推动学校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服务,并使学校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需求。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的对象为全校校长和副校长,包括行政管理层和学术管理层的校领导者。

三、培训内容1.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介绍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领导者的品格、领导风格、决策模式、团队建设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2. 教育法律法规:介绍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以提升领导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 教育技术应用:介绍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包括信息化教育、网络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以提升领导者的信息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4. 教育改革与发展:介绍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内容,以指导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

5. 学校管理与服务:介绍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包括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品牌塑造、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6. 学术研究与教学改进:介绍学术研究与教学改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教学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领导者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培训方式1. 线下课堂培训:由专业的教育管理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平台,组织领导者进行集中培训和交流。

2. 在线网络培训:通过网络课程和视频教学平台,提供领导者参与培训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机会,兼顾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

3. 实践活动与实地考察:组织领导者参观其他成功学校,进行校本研修和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能力和案例分析。

五、培训评估1. 通过学习成绩,对参与培训的领导者进行绩效评估,衡量学习效果和提升程度。

2.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领导者的培训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培训计划,提升培训质量。

教育系统行政工作总结简短

教育系统行政工作总结简短

教育系统行政工作总结简短
教育系统的行政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
教学质量。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教育系统的行政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我们在教育系统的行政工作中加强了对学校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了
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我们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我们还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在教育系统的行政工作中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的
创新和发展。

我们加强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还加强了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教育系统的行政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
管理不规范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水平。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度,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总的来说,教育系统的行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
继续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和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我们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每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认真完成好毕业论文,做好每一个步骤细节,保证论文质量使其得以通过审核。

因为一旦没有通过审核,我们是无法获得答辩资格从而去获取学位证书的。

选题作为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选题如何没有做好,论文写作就会失去方向,结构会因此变得散乱,无法明确主要观点。

选题必须做好,选出一个具有价值性,可能性,又是在专业范围内的题目,还得注意适当进行创新。

笔者发现不少学生选题质量完成得并不好,问题出现在多个方面。

下面笔者就来进行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推荐和相关内容讲解,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1)价值性原则论文要有科学价值。

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

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

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

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一些内容,或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专业性原则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我们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可能性原则(1)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

行政管理类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类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类论文题目1、论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2、论毛泽东的政治参与思想3、论毛泽东的革新思想4、现阶段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效果与对策5、政府执行力低下的缘由及对策6、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7、论政府管理工具的选择8、论我国中央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协调开展9、市民参政与谐和社会构建10、论公民看法与现代化的开展11、论市政地下及其方式12、论市政职能的转变13、论迷信城市体系的构建14、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的可继续开展15、论垂直管理16、论市政管理体制的革新17、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18、论中央政府的机构革新19、论中央政府职能的转化20、论行政区划的革新21、第三部门与政府职能的转变22、非政府组织中存在的效果及其处置途径23、对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索24、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趋向25、试论公务员的培训制度26、试论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27、影响村民自治中选举的要素剖析及对策28、村民自治中的权益抵触和协调对策29、乡村文明树立中存在的效果及对策剖析30、试论行政监视与行政效率的关系31、社会保证范围的政府角色剖析32、公务员财富申报制度的革新与自创33、中央政府绩效评价中存在的效果及对策34、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革新与完善35、谐和社会构建中公务员的定位与作用36、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的理想困境与途径选择37、论我国效劳型政府树立38、构筑谐和社会中的政府作用39、中外公务员制度比拟研讨40、树立学习型政府的阻碍及对策41、树立浪费型政府的意义及途径42、论政府在树立和维护市场次第中的位置和作用43、论政府在消费者权益维护中的职能44、论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革新及其意义45、论我国政府对煤矿平安的监管46、论我国政府在反不合理竞争行为中的作用47、公务员社会保证效果的探析48、对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的研讨49、论两个行政组织实际对我国行政革新发生的影Ⅱ向50、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利划分探析51、论我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法律关系52、论我国行政立法在整个立法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53,论我国公务员提升制度的革新54、论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55、论政府微观调控中的经济学杠杆56、行政管理学研讨的社会方法57、论〝公允〞与〝效率〞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8、论政府的社会职能59、中央政府管理绩效的实证剖析〔以县或镇为对象〕60、中央教育开展规划的比拟剖析61、〝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中央开展思索62、中央政府执行力评价63、论政府危机处置与政府笼统的塑造64、中央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公民参与65、论公务员管理创新66、浅析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开展67、休息力活动与中央政府管理创新68、中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剖析69、中国乡村公共产品供应途径探求70、论言论监视的效能和制约要素71、试论增强群众监视的途径72、试论增强者大监视的途径73、论权利制约的基本途径及方式74、对权利运转的制约和监视存在的效果及对策研讨75、西方分权思想的演进逻辑及对我们的启示76、宪政:现代政治文明树立的途径选择77、政治文明与政治制度树立78、当代中西政治体制比拟的启示79、浅析西方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80、对西方政党执政规律的思索81、论政治抵触的表现形状82、当代西方民主化实际的剖析途径及其走向83、全球化进程中政治文明的抵触与选择84、新乡村树立的制约要素及处置对策85、我国弱势群体政洽参与阻碍及其消解86、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与谐和社会构建87、革新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构与变迁88、构建社会主义谐和社会中社会公正效果探析89、我国依法治国途径的选择及走向90、对我国权利运转机制存在效果的剖析91、新乡村树立视野下的乡村管理形式92、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保证的现状及改善93、以后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特点及趋向94、中国乡村管理的现状剖析95、以后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互动研讨96、利益集团的政策参与及其途径选择97、专家咨询制度与公共决策的迷信化民主化98、试论言论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99、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100、构建谐和社会与公共政策的设计101、公共政策失灵及其缘由剖析102、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政治文明的完成103、论公共政策进程中的政府利益及其影响104、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参与105、电子政务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运用106、非政府组织在现代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作用107、中国行政监视现状评价及革新108、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效果及出路109、乡镇政府运转机制剖析1 10、乡村两委关系现状及协调111、村民政治参与现状及效果讨论1 12、邓小平的行政革新思想113,中国行政伦理的现状与提高1 14、行政自在裁量权与行政糜烂1 15、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效果及革新1 16、行政决策机制与行政糜烂1 17、对〝一把手〞权利监视的讨论118、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现状与政治民主树立1 19、公务员考核制度效果及革新120、公务员应考与录用中存在的效果与对策121、论以德治国的完成途径122、中国依法行政的难点及革新123、谐和社会与政府职能的转变124、从法制监视看政治民主化125、试析影响决策迷信化的要素126、对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迷信化的思索127、论行政效率的提高128、试论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监视体制129、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130、对行政革新的动力研讨131、对国度公务员职业品德树立的探析132、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素质的提升途径133、试论国度公务员的鼓舞机制134、对强化公务员亲政廉政树立的思索135、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治136、对以后中央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剖析137、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开展趋向138、西部大开发中小城镇树立的政府管理139、WTO的透明度原那么与我国行政地下体制革新140、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应战及对策141、制约政府网络化树立的主要要素及对策142、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缺乏与完善143、政治舍法性对中国政治文明的影响144、论中央与中央关系法制化研讨145、论行政监视体制的完善146、论中国公务员法的落实与完善147、论政府才干的提高148、论宪法监视机制149、论公共政策的迷信化与民主化150、论行政指导体制的合理化151、论中国政治社团的功用15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与制度防范153、乡镇政府体制革新的方向、目的与重点154、我国政府法治才干树立刍议155、政府绩效考核的体制性制约要素剖析156、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指点157、现代官僚制度的表现与批判158、对完成我国行政管文迷信化的思索159、论行政处分原那么160、浅议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161、论行政文明的创新162、浅析现代型行政管理人才的智能结构163、论政府在培育国企运营者队伍中的角色定位164、公共关系内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65、论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培育166、公共行政现代化与行政管理者167、行政指点:一种有效的行政方式168、当代中国城市倾向政策的政治根源169、公务员行政气质的特点和构成要素170、论公务员行政效率的提高171、试论转型期的行政伦理树立172、浅论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与实施1 73、论中央政府对构建谐和社会的重要职责174、论公共行政的责任体系及其运作175、关子增强行政管理队伍树立的思索176、论政府信息地下177、浅议我国行政执行及其面临的应战178、论行政伦理责任探求179、行政问责的范式变化:从传统到现代180、中央政府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181、关于中央政府绩效评价目的的研讨182、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183,、群众对公务员满意度的调查与研讨18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研讨185、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效果以及改良措施186、中央政府笼统研讨18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的迷信性188、非政府组织在中央政府管理中的作用189、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剖析190、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效果及对策19 1、论树立行政执法责任制192、论我国的有限政府树立193、论我国效劳型政府树立194、论我国有效政府树立195、论行政执法中自在裁量权运用196、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效果及对策197、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中存在的效果及对策198、我国行政容许制度中存在的效果及对策199、浅析我国的行政监视体制200、我国权利机关内行政监视中的位置和作用201、我国权利机关内行政监视中存在的效果及对策202、我国行政机关外部监视存在的效果及对策203、论中国共产党内行政监视中的位置和怍用204、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视205、我国政协内行政监视中的位置与作用206、我国民主党派内行政监视中的位置与作用207、论我国群众监视的得失208、中西方行政监视制度比拟209、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拟210、中西方公务员录用制度比拟21 1、中西方公务员考核制度比拟212、论公务员职位分类与层次分类比拟213、中西方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比拟214、中西方公务员培训制度比拟215、论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完善216、中西方公务员交流制度比拟217、论我国公务员逃避制度218、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19、论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党管干部的原那么220、论我国公务员辞职制度221、论我国公务员解雇制度222、论我国公务员权利保证效果223、论我国公务员申诉制度224、论我国公务员奖励红绩225、论我国公务员纪律和职业品德的关系226、论行政指导的艺术227、论行政指导的素质228、论行政指导才干的提升229、论行政指导的知识结构230、论行政指导决策才干23 1、论行政指导的指导艺术232、论行政指导用人艺术233、论指导体制的完善234、论指导体制革新235、论指导优秀作风树立236、论指导作风与党风237、论指导作风与社会习尚238、论政府的经济职能239、论政府的政治职能240、论政府的文明职能241、论政府的教育职能242、论政府的微观调控职能243、政府在谐和社会树立中的位置与作用244、政府在新乡村树立中的位置与作用245、政府作风与社会习尚246、论政府信誉与社会诚信247、政府信誉危机的要素剖析248、完善政府信誉的方法和途径249、政府信誉与谐和社会的树立250、行政权利的实质与运转规那么251、行政权的内容和边沿252、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253、行政越权效果构成要素及制约254、滥用行政效果的构成要素及制约255、论行政权的缺失及补全256、行政不作为的成因及监视257、行政不作为的表现方式及结果258、行政主体与行政法259、行政主体的特征与确认260、确认行政主体的作用26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主体262、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内行政管理中的作用263、我国的行政主体及其责任264、营利性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得失利弊265、论行政组织的层级与幅度266、论行政环境对行政组织生成与开展的影响267、行政效率制度的要素剖析268、论行政效率与民主的关系269、论行政效率与公允的关系270、论民主的实质与方式271、论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的合理关系272、我国选举制度的缺陷与完善273、我国直接选举制度存在的效果及完善274、我国直接选举制度存在的效果及完善275、我国实行人民代表职业化的讨论276、我国人民代表的构成及完善277、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中心肠位278、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才干279、中国特征的政党制度:共产党指导下的多党协作28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讨281、〝一国两制〞的意义及未来282、基层民主制度树立的位置和作用283、我国乡村基层民主树立状况和前景284、经济体制革新对政治体制革新的要求285、我国行政体制革新的前景展望286、增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体制287、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情势与政策建议28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革新的困境与出路289、我国工伤保险的缺乏与可操作性探析290、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291、对完善我国妇女生育保险制度思索292、城市贫穷现象及其社会救助293、论我国社会葱善事业的开展294、我国社会改善民生福利的前景295、军人社会保证制度的完善296、新型乡村协作医疗的形式297、对树立乡村社会保证体系的思索298、对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思索299、树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思索300、城镇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及其处置注:以下选题属于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范围。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说明:☆表示重点√表示次重点)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1.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涵义P62。

行政管理与各学科的关系P73。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8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P9—105。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P116.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P13√7.我国行政管理学获得迅速和健康发展的体现P168.行政管理的二重性P18☆9.我国行政管理与封建社会和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相比,有哪些特点(五点)P20☆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四点)P22第二章:行政环境1。

行政环境的内容P262行政系统和行政环境的关系P28-29☆3。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三点)P30☆4。

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平衡的主要特点P31☆5.行政管理满足的需要有哪些情景(四点)P34概念:行政环境P26 行政生态平衡P30第三章:行政职能1。

行政职能的特点P40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P413。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P434。

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P45√5。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P48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P50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P518。

我国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P519.我国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08年论述)P52√10。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社会的弊端及政府社会管理的三个转变P55☆11。

当前发展形势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哪些更高的要求(弱化、强化、增添某些职能)P56 概念:行政职能P40第四章:行政组织1。

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P562.行政组织的特性P593.行政组织的类型P62√4。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09年论述有关)P63-645.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P71☆6.编制管理的意义(三点)P72☆7。

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三点)P728。

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P73概念:行政组织P58 行政组织结构P63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P63 编制管理P71第五章:人事行政☆1.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管理的关系/有什么作用(三点)P76—78☆2.人事行政与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异同(对象、管理权、法律规范和宗旨不同)P78-7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同表1表37所普通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教育院系目前的师资力量情况(人)类别专业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博士硕士全职数量教师教授副教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兼职兼职高校院系教授之比北京大学政治学331181.8618.21545.51339.4与行政管理系中国人民大学197878.9210.53行政管理学系161∶0.84南京大学政治3981866.7923.1与行政管理学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391495928.2615.4171∶0.44深圳大学管理学院541731.53564.8东北大学文法学院506174644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3491570.61029.41029.481∶0.24注:本表全部根据7所高校网上资料统计而成;表格空白处均为情况不详。

2.教师队伍据统计,我国从事行政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有1000多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近千人,高级职称的人数为200多人(郭济,2000年)。

不过,至今仍然没有有关专门从事行政学教育的教师的具体统计分析。

我们通过网上调查获得7所院校现从事行政管理教育的教师(注:由于很难搜集有关直接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教师的资料,所以这里的数据涉及的是这些兴办行政管理教育的院系的专业教师,其中自然包括一些并非直接从事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教师的数据。

)的部分资料(见表3)。

表中关于各教学单位职称结构方向的资料较全,而学历结构方面的资料不全,专业背景方面的资料完全没有。

各高校教师其他方面的资料更是缺乏。

这里我们仅就这些办学单位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兼职状况加以分析。

(1)关于职称结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高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0%以上。

同时讲师职称所占的比例大多为50%以下。

其中,发展较早的院系的副高职以上教师比例通常超过50%,最高者为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达81.8%。

这些院校已经逐渐改变过去流行的正金字塔形结构模式(职称越高,比例越低),而呈现倒金字塔形结构(职称越高,比例越高);发展较晚的院系副高职以上的比例则一般低于50%。

(2)关于学历结构。

我们仅搜集到7所院系中5所院系的资料。

5所院系中有1所(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资料未分博士与硕士,有4所的资料明确显示博士学历状况。

这4所院系的博士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处于15.4-45.5%之间。

它说明这些院系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都还不高,都有待大大提高。

(3)关于外聘兼职教师状况。

我们得到了其中3所院系的资料。

其中从数量上看,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的数量最多,达16个。

从外聘兼职教师的背景来看,人民大学也很有特色,其中绝大部分为政府官员。

其他院系一般以教师及研究人员为主。

例如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兼职教授达17名,其中全属教学及研究型。

从总体上看,各院系教师在职称结构方面正在趋于合理,但在学历结构方面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教师结构方面还要打破传统的只有全职教师的模式,走广泛外联的道路,扩大兼职或客座教授的比例。

3.学生状况关于本科生状况。

因为院系建制较为流行,许多院系对于学生状况的网上介绍往往不分专业,所以我们很难了解到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数量的最新情况。

有幸的是,我们通过中国高校就业网了解到2000年14所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数。

今年毕业生数最多的是东北大学(62人),最少的为南开大学(11人),平均每校毕业生数为33人(注:资料源自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2000年4月12日。

)。

这个数字显然大大低于国家教委(1999年)规定的一般为60人的标准。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行政管理专业不像刚恢复时那样易于招生和分配所致。

通过这一数据我们可以推知该专业各高校年招生数应该在35名左右(毕业数通常会少于招生数),若以40所院校推算,全国年招生数应该能达到1400名左右,年在校人数应在56OO名左右。

至于这些本科生毕业以后的去向,我们缺乏统计数据,但据我们的一般了解,他们通常去机关、企业和高校的比例大体各占1/3左右。

表4国家教委规定的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在11所高校的开设情况统计学科课程开设的占调查学课程课程相近数学校数校的比率(%)一致数行行政学原理1110011行政组织学763.661∶组织与管理市政学981.89政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436.44行政案例分析545.55领导科学654.533∶行政领导学学公共政策11100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090.946∶人事管理学行政公文写作1090.991∶秘书学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其应用654.56管政府公共关系学763.67∶公共关系学理管理学原理1090.991∶现代管理方法学信息管理概论218.22管理心理学763.643∶组织行为学政政治学原理1110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763.643∶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治比较政治制度1090.910政府经济学55学地方政府学436.44政治学和行政学文献选读218.22法法学导论763.643∶法学基础理论学行政法学981.89社社会调查与统计654.551∶统计学会社会学概论763.661∶政治社会学学注:11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等;资料大多来自于它们的网上资料。

关于硕士生的状况。

我们也很难查到现成的统计资料。

不过据我们的了解,北大、清华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计划类脱产硕士生年招生量能达到10名左右,其他一些院校一般年招生数为5名左右,平均每所院校年招生量应该为7名左右。

目前全国行政学硕士点的数量为21家(参见徐中奇等,2000年)。

依此计算,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计划内硕士生的年招生量估计应在150名左右,年在校生应该在400名左右。

若再加上计划外自费生和委托培养生,总数应该大大高于这一数字。

4.课程的设置关于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因为国家教委有统一的专业规范,所以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尤其在公共必修课方面更是如此。

在专业课程方面,主干课程差距不大,但在非主干课程或选修课程方面差距较大。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曾对能搜集到资料的11所院系开设国家教委规定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5门主干课程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4)。

其中有3门(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和政治学原理)开课普及率为100%,有15门普及率为50-91%,6门普及率为50%以下。

也就是说有18门课(占24门主干课程的75%)在大多数院系都得以开设。

这说明行政管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共同性确实较大。

其次,各高校都没有完全遵循国家规定的主干课程体系,都表现了一定的自主性。

当然,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高校对一些重要课程的认识有偏颇。

比如像政府经济学、行政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献选读、信息管理概论和国家公务员概论等课程应该说都很重要,而且其中一些课程还会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大多数院系对它们的重要性一直认识不足,致使它们在这些院校中的普及率均没有超过50%。

再者,一些课程虽然普及率较高,但是实际课程仍然是传统型的,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普及率虽然达到90.9%,但其中名称完全一致的仅占40%,60%的院系开设的则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学;政府公共关系的普及率能达到63.6%,但开设的全是笼统的公共关系学。

此外,分析还发现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

就我国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总体课程体系来看,尽管的确有一些院校力图根据自己的特点走各不相同的取向道路,如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系兴办的历来是行政法取向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但是由于过去行政管理学归属政治学,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是从政治学学科中发展而来的,因而大都明显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学取向性。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政治学类的课程比重过大,经济类、管理类和一些方法性技术类课程都很少。

这在我国规定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24门主干课程(表4)要求上也能看得非常清楚。

关于行政管理硕士专业课程体系,全国并没有像本科教育那样的统一规范,各个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状况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总之,我国行政管理本科与硕士课程的设置总体上是以政治学取向为主,其中纯管理类、经济学类、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在两个层次上的比例都较低;培养偏重学术性,而对应用性重视不足,其突出的表现是不重视案例教学,不重视实践环节等;很少有学校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行政伦理方面的内容;硕士课程与本科课程差距不大,等等(另参见王乐夫等人,1998)。

三、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恢复重建10几年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千年和新的世纪,我们更迎来了一个以经济的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同时我们自身正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持续、快速和稳定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

为此,我们的政府管理必须适应新时代特征和任务的需要,向高效、民主和廉洁等方向发展。

这自然为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既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它提供了一些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1.严峻的挑战首先,挑战来自于我们本身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在这一阶段,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向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的任务都更加艰巨,尤其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积聚效应更加突出。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各类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公共管理职能,来化解社会冲突,保障社会平稳、协调、有序地转型和发展。

这一时期,我们还面临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政治民主化、行政程序民主等重大历史课题。

完成这些任务,不仅需要我们的公共管理人员掌握和具备更多的现代经济、政治及文化知识与理念,而且需要他们要有更强烈的时代紧迫感、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否则,他们就根本不能跟上这个世界飞速发展和变化的节拍,也不能适应我们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无疑这就从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上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其次,挑战直接来自新时期中国政府机构职能转换和机构改革本身。

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都明确指出,中国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建设专业化队伍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工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内涵在认识上的新突破。

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既是我国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新的机构建立之后,政府职能是否能真正转变,“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能否真正建立并持久下去的重要组织保证。

第三,这种挑战也来自于新时代经济及社会的一些新特征。

具体表现:①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发展不仅促成了网络经济的出现,还促成了网络政府、电子民主、电子政府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