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一)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精】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精】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3、黑光灯诱捕法
双子叶草本植物容亿辨别个体树木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的样方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 变式训练
阅读教材实验,可以根据当时环境条件考虑实验的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我国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进行调查时,将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二、合作学习,解惑答疑
探究实验,阅读课本61页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要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3、为什么要做到随机取样?
答案: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 于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作物植株上的蚜虫。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⑴概念:种群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 最基本的特征。
⑵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注意: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断变化。
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3.一块农田长100 m,宽30 m,在对该地块中的荠菜种群密度调查时,设10个样方,那么从长的一边计起,第三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25m,地宽的15m处。若图为一样方ABCD,统计该样方植株数为10或9。
六、推荐作业:状元之路
调查面积cm2
10
×
10

【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4 群落的演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4 群落的演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师生共同归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区别。
学生观看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
师生归纳:(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讲解有 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 资料。
学生回顾光裸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
学习在废弃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思考讨论问题。
归纳演替的两种类型。
讨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观看图片,分析归纳。
学习事例,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练习巩固知识。
锻炼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的锻炼。
讨论分析,合作学习。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
设疑:生物是如何在裸露的岩石上一步步定居的?
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逐步层层分析:
回顾群落的结构
分析讨论案例
学习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分析讨论问题。
回顾前一节的内容,温故知新。
结合案例,引出群落演替的概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提高学生 的环保意识。
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高考链接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A有规律B可预测C有一定的方向D永远进行,无终止



2020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ppt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 P60中的模 拟草地,思
考如何估算这 块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
探究:阅读课本61页,回答: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何为性别比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何?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结论:
1、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
2、和__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应取。
结论:
1、对于、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 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结论:
出生率是_____________;
死亡率_________。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______ ,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结论:
结论: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性别比例是指
高考链接
4.1种群的特征




知识目标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能力目标
1.尝试建立数学 模型。
2.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

高中生物《第四章 种群》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 种群》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过程】一、种群的特征1、生态学上把在一定内占据一定的生物的个体称为种群。

【边学边练】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草木花卉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2、种群是由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相同。

3、生物个体的特征包括、和等;种群的特征包括、、和等。

4、种群的数量变化特征主要有、、和等。

【边学边练】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生物的个体,一头水牛B、生物的个体,一群水牛C、种群,一头水牛D、种群,一个水牛种群5、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的数量,它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

6、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1)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及昆虫卵、蚜虫、跳蝻等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密度的调查。

(2)法:适用于种群的调查。

【边学边练】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全世界的人口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和C、一片池塘中所有的生物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2、苦荬菜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①选取样方②计数③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苦荬菜为调查对象④计算种群密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3、在种群密度的调查实习中,如果调查的是一块蒲公英颁布比较均匀的地块。

10个小组各调查一个样方,结果如下表:组12345678910株0332233942经询问有2个组的调查结果不真实,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____ 组。

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

4、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方法的前提是 (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的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B、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C、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D、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种群概念中的内涵:(1)两个要素:“同种”即同一物种的生物。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总和”不等于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同种个体之间相互联系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时空限制。

(3)两个方面:进化观点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态观点看——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变动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凡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方法一:样方法(1)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2)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样方大小的选取:草本植物:1m×1m;灌木:5m×5m;乔本:10m×10m。

(4)取样方法:①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左下图所示,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

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

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右下图所示,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

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种群的特征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群落的结构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群落的演替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基础知识回顾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就是。

它反映了种群在一定的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的。

估算法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的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个体的种群调查方法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的比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的比例。

意义: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如城市人口的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类型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预测未来种群动态变化。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是作为预测一个种群的种群数量的决定因素。

年龄组成类型图例年龄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大小种群密度变化年幼个体大于年老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增大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年幼个体小于年老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减小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意义: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足,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实验研究方法:建构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假设: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1)

精品文档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列举种群的特征,区分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 说出其原因。

2.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交流,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学习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学习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看”—知识经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精品文档“导”—自主预习 1.种群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 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和群落(一)学习目标1.区分说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有哪些2.了解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能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特点3.说出群落的特征及演替的方式,会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预习探究一、种群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如: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掌握种群的概念要注意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种生物”。

和物种相比,谁的范围大?二、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季节种群密度不同。

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适用范围:双子叶植物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a.样方法:取样方法:法和法取样的关键是,另外,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b.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种群密度=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

注意事项: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2)出生率、死亡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①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的变化趋势②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三、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包括三种方式,即、、。

四、种群数量的变化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的建构(1)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3 群落的结构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3 群落的结构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②衡量指标:_______,即群落中_________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越靠近
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海拔越高,群落的丰富度越___。
3、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_________。
【规律方法】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方法
①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先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另一条曲线代表捕食者。
(3)种内斗争≠竞争: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发生的斗争,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之间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发生的斗争。
四、课堂训练
例: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_________
【易错提醒】种间关系判断的三个易错点
(1)寄生≠腐生。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生物体或从腐殖质中获得营养物质。
(2)互利共生≠寄生。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
②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曲线峰值低的是捕食者。
③看个体的数量多少:一般被捕食者的个体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和___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_____以维持生活。
4.3群落的结Βιβλιοθήκη 1教学目标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辨析群落的种间关系
重点
辨析群落的种间关系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 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 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 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概念:种群:样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分布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分布分布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不具备的特征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2、预测某地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3、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测4、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各户牧民各养了1 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2个种群 D.8个种群5、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的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7、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4 群落的演替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4 群落的演替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4 群落的演替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4 群落的演替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4 群落的演替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动态发展1、群落是一个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2、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地壳运动、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结构受到或,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的阶段。

3、群落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二、群落的演替类型仔细分析P79图4—14,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

(一)实例:光裸的盐地上是如何长出森林的呢?1、过程:裸岩阶段→阶段→苔藓阶段→阶段→灌木阶段→阶段2、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二)弃耕的农田又是发生群落的演替?1、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林。

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仔细分析P81图4—16,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1、人类活动的方式:(1)不合理的方式: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

2019-2020最新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1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最新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1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C.可适当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D.可适当降低我国人口死亡率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
4、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
(6)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7)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 000+10)×100%=0.9%。( )
合作探究二:下述左图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对应右图中的________。
年龄期
C.白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周围形成集群
D.由于干旱原因,导致某地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降
2.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下列有关“二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适当缓解目前我国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B.可适当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
一、基础梳理——思
1.什么是种群?判定一个种群的3要素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种群?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③某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2.种群有几方面的特征?分别包含哪些具体的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种群密度?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是什么?
4.研究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意义是什么?
个体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一)
学习目标
1.区分说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有哪些
2.了解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能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特点
3.说出群落的特征及演替的方式,会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预习探究
一、种群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如: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掌握种群的概念要注意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种生物”。

和物种相比,谁的范围大?
二、种群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季节种群密度不同。

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适用范围:双子叶植物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
a.样方法:取样方法:法和法
取样的关键是,另外,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种群密度=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

注意事项: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
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
(2)出生率、死亡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①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的变化趋势
②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三、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包括三种方式,即、、。

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的建构
(1)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意义: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J型曲线:
(1)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环境或实验条件)。

(2)公式:,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的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特点: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呈“J型增长
3、“S型曲线:
(1)产生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种群的增长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特点: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值。

思考: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4、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
(1)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形式: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
消亡。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实验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六、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

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数目的多少;(2)特点:不同群落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进行采集调查。

3.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和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分布。

5.群落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代替的过程;
(2)类型
①: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②: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对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
【典例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拓展提升】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
考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哪
个特征?
(3)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点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典例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50 50 28 22
重捕50 10 32 18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典例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
大小为1 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
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探究点三】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和应用
【典例4】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归纳整合: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灭鼠、灭蝗等捕鱼、森林砍伐等
K/2(最大增长速率) 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
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
效果
使鱼、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
捞或砍伐后,鱼、树木的种群数量会迅
速回升
K值(环境最大容纳
量)
改变环境,降低K 值,使之不适合鼠、蝗
的生存
保证鱼、树木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1.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3.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9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