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系列基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偶然性与必然性(1)定义: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2)内涵: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3)二者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形式和补充。
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重视偶然性,利用有利的偶然性、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性,通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
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现象与本质(1)定义: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3)真象和假象: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和假象都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4)假象和错觉:假象和错觉不能等同,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5)二者关系:任何本质都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表示本质。
(6)方法论意义:现象和本质存在着对立,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必要;现象和本质存在着统一,这使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原因与结果(1)定义: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涵: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2018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小结:唯物辩证法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小结:唯物辩证法马原中的政经部分作为一个知识理解难点,确实每年出题的热点,知识掌握重在理解,下面为大家带来马原核心考点,一起来看下!【唯物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一)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二)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方法。
1.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
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
2.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从中找出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
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3.抽象与具体。
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
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
理性具体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
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理性)具体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一、客观联系:客观世界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是
客观联系的制约和反映。
二、发展变化: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变化不是
简单的迟早,而是内含着发展的方向性和规律性的。
三、内部统一:万物的实践实存本身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诸多现
象都要自我调和,形成统一的综合体。
四、辩证统一:辩证统一是指待客观变化和统一间的矛盾及其转化,它综合考虑复杂形态体现的本质对立、多方面发展及其内在转化。
五、历史发展:万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重建和重组,形成一
定的客观规律,把万物引入更进一步的新发展。
马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
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考研辅导班,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范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考研英语资料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是:
1. 质量和数量:质量指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数量则指事物的数量多少。
质量和数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2. 本质和现象: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而现象则是表现在外的形态或现象。
本质和现象是内在联系和区别的关系。
3. 矛盾和统一: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不同方面之间的斗争和冲突,而统一则是指这些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协调。
矛盾和统一是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4. 运动和静止:运动是指事物内部的变化和发展,而静止则是指事物相对稳定的状态。
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5. 必然和偶然:必然是指事物发展中的规律性,而偶然则是指无法预料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必然和偶然是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包含有五大基本范畴,分别是:①现象与本质;②内容与形式;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可能性与现实性。
就现象和本质来说,本质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深刻性的特点,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是借助于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事物内部矛盾。
比如说:闪电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
而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多变的、易逝的、丰富的、生动的。
有真相从正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现象,也有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现象就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表面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
它是人们凭借感官或仪器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形态。
本质和现象之间既有对立又存在统一。
首先,现象是表面的,而本质是内在。
其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最后,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稳定的。
从这些点看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
然而本质和现象又存在统一。
首先,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
其次,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本质。
因此呢,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就内容和形式来说,内容是指构成一事物内在诸要素的总和。
即事物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份、运动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
而形式是指把内在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外在表现方式。
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
在唯物辩证法上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内容和形式也是即统一又对立的。
由于内容不同于形式,他们之间是对立的。
但是二者又相互依赖,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相互转化,相对不同的范围和关系,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口诀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口诀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是物质和运动、内外关系、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和否定之否定。
它们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事物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是物质和运动。
物质是我们所感知的一切事物的基础,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
而运动则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通过物质的运动,事物得以产生、发展和变化。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实质。
其次是内外关系。
事物的内外关系是指事物内部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与其他事物密切相关,并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通过研究事物的内外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然后是矛盾普遍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中的根本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和矛盾,这种矛盾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
通过揭示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实践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
接下来是矛盾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点。
不同事物之间的内部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在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矛盾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最后是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终极规律,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不断推动事物的前进,达到新的状态和形态。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相对的,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过程,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对事物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变化。
总之,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我们真正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这些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推动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的环境。
考研政治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doc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意义: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5)内容和形式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
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唯物辩证法中用来描述和概括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五个基本概念对。
这些范畴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是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
以下是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1. 内容与形式(Content and Form):内容是指事物的内部要素和本质特征,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实质。
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表现和结构,是内容得以表现的方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2. 现象与本质(Appearance and Essence):现象是事物外部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多样的、易变的特征。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稳定的、抽象的特性。
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和实质。
3. 原因与结果(Cause and Effect):原因是引起其他事物变化的条件或根据。
结果是原因作用下的产物或变化后的状态。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 可能性与现实性(Possibility and Reality):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中潜在的趋势和未来的可能性。
现实性是指事物当前存在的实际状态和已经实现的事实。
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包含着可能性。
5. 必然性与偶然性(Necessity and Contingency):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可能发生的非必然因素。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辩证法的这些基本范畴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考研政治马原辩证法重点必背:五对基本范畴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辩证法重点必背:五对基本范畴考研政治复习需要有重点有顺序,马原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而辩证法又是马原的重中之重,要想掌握住辩证法,首先得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这几个核心知识点你就不能不清楚了,分别是五对范畴,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大方法,下面一起去看看这些纯纯的干货吧!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个考点在2010年、2013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单选题型,在2013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多选题型。
(1)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形式和内容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含义: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原因与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含义: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4)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5)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含义: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向。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
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
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考研政治大题背诵资料整理(马原)
马原部分其中需要各位考生背诵的大题考点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统一性、普遍性、特殊性)、辩证的否定观,五个范畴: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形式内容。
1、联系: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鼓励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具有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事物的客观本性。
启示: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实践中是否正确的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实践成败的根本标志。
2、真理与谬误:原理: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启示:通过辩证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创造条件化失败为成功。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启示:1、要注重实践,从中吸取智慧;2、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3、要能够举一反三的认识和处理各类事物。
4、矛盾:原理: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式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5、感性与理性认识:原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地反映;理性认识是对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片面的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所以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考研政治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1)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①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③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④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意义: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考研政治真题角度讲考研政治马原五大范畴
考研政治真题角度讲考研政治马原五大范畴政治学作为考研政治的必修课,其教学内容非常庞杂而复杂,其中考研政治马原教材是学生们备考过程中难点之一。
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教材。
其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考研政治真题的角度,对考研政治马原五大范畴进行讲解。
第一大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后期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人民性三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分析社会历史的根本原理。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考研政治马原的核心思想和精髓。
第二大范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与分配关系的规律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商品与货币、价值与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经济问题,为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大范畴: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其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等。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发展路径,为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第四大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借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各种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一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
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
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
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2.2.3章 五大基本范畴 考研笔记-精品
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
性和偶然性又是
统一的
①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已开辟道路;
②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把
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趋势。
三、现实性与可能性
揭示内容
现实性与可能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
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刖途的种种趋势。把握事物的可能
方法论意义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
不同后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协调性,即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坚持因果关系的客观普
遍性,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是完全不同的。(选择题考点)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
第2.2.3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大基本范畴
第2.23章五大集
E本:巳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选择题及分析题重要考点)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怛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
不同的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怛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
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从没跌出过考研政治大纲,在今年大纲大变的情况下,你又有多少时间分配给了它?凯程考研帮大家整理从政治真题角度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
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
【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
质的考查。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人本主义哲学的著名观点,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常识,但考试大纲中无明确要求。
本题属于直接性试题,考查人本主义常识的记忆,使用正选法选出A。
1994年单项选择题: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D)
【解读】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部分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两者是对立的,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是比较稳定的趋势,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的不确定趋势,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是不稳定的趋势和个别表现,居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事物发展趋势出现某种偏差。
两者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09年分析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答案要点】(1)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它揭示和反映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在现实中因果关系的表现是多样的。
两府吏生病,饮食过多、受凉感冒是原因,头痛发烧是结果,是异因同果。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的一对范畴。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人们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华佗通过望色、诊脉认识了两人发烧的不同原因,就开出了不同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