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徐婷婷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10期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传统的发展方式也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以“三低”为生产基础的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应对气候、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
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利益无法保障以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构建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发展低碳技术以及引导消费者行为的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新能源革命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072-02
自2012年年底以来,pm2.5数值节节攀升甚至“爆表”。
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环境治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是“缘木求鱼”,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
留住“碧水蓝天”,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
一、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生产基础,要求通过政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它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不断寻求的经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
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欣欣向荣,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主要是因为:
(一)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速度、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在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低碳经济以“三低”为生产基础,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是有效解决环境、能源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能源革命的有力抓手
我国能源安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我国1980年消耗6.5亿吨标煤,2000年为13.5亿吨标煤,2012年为37亿吨标煤,预计到2015年将是41亿吨标煤[1]。
近几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四处寻找石油、煤炭等能源,动用了大量的金钱和外交资源,能源成本越来越高。
而新能源
大多数是可再生能源是内化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开发新能源,跟进跟紧世界新能源革命,已经势在必行。
(三)低碳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现在,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第一,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超过美国、欧盟27国总和,而且还呈上涨趋势。
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的80%[2]。
让我们在国际上受到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西方国家给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对我们也有意见,特别是西南太平洋的岛国。
这些岛国离海平面只有三米、五米、八米,所以他们都很紧张。
我们推进低碳经济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更是关系到全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二、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认识存在误区
对于低碳经济,存在几种误解需要澄清:
一是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些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
中国有的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因为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
这完全是误解。
因为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一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否则社会没法运转。
要是没有钢铁、水泥、建筑材料,高速公路怎么建?房子怎么建?即使像英国、意大利那样,房子都建好了,但也有个寿命期限,一二百年之后还得重建。
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是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提高碳利用效率。
二是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我们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
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欧洲现在有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一旦用自然通风、地热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能保持很长时间。
交通领域,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从淄博到济南,乘坐公共交通只要40分钟,何必浪费时间自己开车呢?自驾车不仅累,还有交通事故的风险。
所以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相反,生活品质可能还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三是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
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
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图当前一点蝇头小利,将来我们的产品、
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
从现实竞争力来看,这种说法也不成立。
现在欧洲、美国的很多产品都有“碳标签”,标明该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消费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低碳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碳含量比较高,别人不买,我们就失去了市场。
包括发达国家要对中国产品征收所谓的“边境调节税”,就是因为考虑到我们的产品碳含量太高。
此外,还有环境成本问题。
把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二)利益无法保障
一是政府利益权衡仍惯性地倾向于增长优先。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和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转换期的当下,保增长的压力会令更多的关注投放到GDP上,使之成为首要目标;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次序则会习惯性地后移,让位于GDP增长。
二是企业利益权衡仍倾向于高碳路径依赖。
在传统的高碳发展模式下,企业并不承担环境污染的成本。
因此,企业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在利益驱动下,企业并没有实行低碳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是公众利益权衡仍对低碳消费缺乏热情。
公众使用价值相同的消费品时,是否选择节能低碳消费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因素。
通常低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成本较高,价格也较高,会影响公众的购买和使用意愿。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
首先低碳经济基本法缺位[3]。
目前我国正缺少一部协调、统领其他低碳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法。
其次重要领域出现空白。
比如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有关规范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专门性法律并没有出台。
再就是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条款。
同时,我国低碳经济法律未确认能源价格预报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一系列具体配套措施。
法律法规不健全,使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正确的引导和保障。
三、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当前,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尤其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一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推进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制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并写入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就是引入价格因素,制约、调节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外部性”问题。
改变低廉甚至无偿使用生态产品的做法,让污染者承担污染后果,才能逐步提高资源与环境使用效率。
二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其中主要政策工具是碳税和碳补贴。
通过征收碳税,完善低碳经济的财税法规,可以使高碳企业的外部性的环境成本被纳入企业成本,增加高碳成本。
再就是碳补贴,通过给予低碳企业碳排放补贴或者是给予企业低碳技术补贴等方法,降低
其成本。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企业成本与收益趋向合理,调动企业低碳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积极发展低碳技术[4]
加大科研力度,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把提高能效技术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确保实现碳减排目标。
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
比如说建筑节能。
据住建部统计年鉴资料,就现在的建筑速度,到2030年我们还要再建一个中国。
如果都是耗能建筑就很可怕。
如果我们效仿欧洲的零排放建筑,在建筑节能这块有很大潜力。
在工业能源效率,交通运输领域、商业领域,我们也有很多工作可做,比如说物联网,清洁煤技术都有能很好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定位为技术储备,从长远角度促进碳减排。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目前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在还不具备经济可行性,实施CCS技术耗能特别高。
但作为一种技术选择,我们可以继续研发,使这种技术将来具有商业可行性,这是战略投资。
此外,还有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都还有很大的研究、提升空间。
(三)引导消费者行为
一是广泛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教育,让公众更多地去了解低碳经济,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提高低碳认识。
二是多为公众提供低碳消费的条件。
比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方便、快捷和舒适度,来提高公众选择低碳出行的频率。
像如山东省淄博市去年还在全国率先运行纯电动公交车,不仅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方便了市民低碳出行。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来推动人们低碳生活、低碳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人口众多,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切实保障我国发展权益的前提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潘家华.生态文明建设认知与实践[Z].宣讲家,2012.
[2]苏礼华.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白洋.我国低碳经济法规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机制[J].经济与管理,2012,(08).
[4]邓舒仁.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