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材顺序

《必修1》

一、粗盐的提纯

杂质: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离子:Ca 2+、Mg 2+、SO 42-等离子 难溶性杂质去除: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结晶后得到可溶性固体

顺序:SO 4在Ca 之前,多去的Ba 用Na 2CO 3除去,Mg 顺序随便 即:BaCl 2→Na 2CO 3→NaOH 或

NaOH 的位置随意也行;然后“过滤”,此时溶液中有多余的CO 32---和OH -,最后一步加“适量盐酸”,过量也无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 二、蒸馏——液态混合物——不分层——沸点 1、蒸馏水制备

自来水中杂质:沸点低的有机物,沸点高的盐。

【特别】无需温度计,直接加热至沸腾便刚好达水的沸点 过程:蒸馏中,先弃去开始馏分(含有有机杂质),然后收集蒸馏水,最终,沸点高的盐类存留在蒸馏烧瓶中。

2、多组分蒸馏或更多组分的分馏

要求:特稳定性高;沸点相差30℃以上。 【特点】蒸馏产品为“混合物”,特别是石油的蒸馏

【说明】石油的分馏产品——重油,采用减压分馏(降低沸点),使分馏温度降低,避免有机物在较高温度发生反应。 三、萃取分液 1、萃取剂选择

①两个溶剂间难溶,即会分层;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不能发生反应。

2、常见的萃取:溴水、碘水,用有机溶剂(苯、CCl 4、直馏汽油等),萃取分液后,有机层

进行“蒸馏”,即可得到溴(看有机物的沸点来分析溴最终在哪里)、碘(蒸馏烧瓶中)【特殊】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均为萃取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是否漏液”,分液使,先开上口活塞,再打开下口旋塞,放出液体,

先上层,后下层。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见容量瓶规格:25,50,100,250,500,1000mL

2、配制步骤:

【特别说明】①容量描述需要加上“规格”;②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量筒”,固体配制时,不用。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为了提高精确度,还可以用“滴定管”量取水(酸碱式都行)的体积

【说明】考察中需要明确配制“何种溶液”,避免装置选错

31、Fe(OH)3胶体制备

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 【说明】此时虽说溶液,但是此分散系为“胶体”。 反应:3233()3FeCl H O

Fe OH HCl ++

原理:Fe 3+水解程度大,加热促进水解,HCl 挥发促进水解,能水解彻底 2、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光亮的“通路” 3、常见胶体:烟、雾,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牛奶、豆浆等)

移动与“电解池”粒子移动一致,正电荷(阳离子)→阴极,负电荷(阴离子)→阳极

【特别说明】上图看似为“电解池”,然而池中分散系为“胶体”,故不是电解,而是胶体的“电泳”。如上图中装Fe(OH)3胶体,通电后,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负极颜色变浅。

胶体粒子间带相同类型的电荷,相互排斥,阻碍粒子间聚集(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5、胶体的提纯——渗析

六、钠

1、刀切——质软,切开:银白色,一会便失去光泽

2、与水(滴加酚酞):浮、熔、游、响、红

3、钠的燃烧: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七、加热铝箔

打磨或者不打磨,酒精灯灼烧,现象:熔化但不滴落。

解释:表面氧化铝,熔点高,内部金属铝熔点低

九、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验证实验

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有晶体析出)。

十、焰色反应——物理变化

1、操作步骤

【注意】①光洁无锈的铁丝或者铂丝;②洗:用盐酸,不用硫酸;③火:煤气灯,不用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呈黄色,干扰太大。

十一、Al3+、AlO2-

3+

十二、Fe、Fe

1、Fe3+——遇SCN-,溶液显红色

2、Fe2+

(1)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2)Fe(OH)2制备

(3)Fe2+溶液滴加新制氯水、硫氰化钾

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滴加硫氰化钾后,溶液变成红色

十四、硅酸钠溶液的性质——水玻璃——木材防火剂

小木条用硅酸钠溶液充分浸泡后,置于酒精灯外焰处,木条不燃烧

十五、氯气

1、氯气制备:气体实验四个环节——发生→净化→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

【说明】MnO2的氧化性不强,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降低(还原性降低),反应停止。若改成氧化性更强的KMnO4、KClO3等,可不需加热。

2、与Na点燃:白色的烟

3、与Fe、Cu燃烧:棕色的烟

4、点燃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5、漂白:干燥氯气不漂白,遇水(生成HClO)能漂白

6、X-检验:

(1)先加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产生沉淀

白色(Cl-)、浅黄色(Br-)、黄色(I-)

(2)氧化萃取法:Br-、I-

先滴加新制氯水,在加入苯(CCl4),有机层橙色(Br-),紫色(I-)

(3)I-:氧化显色法

先滴加新制氯水(过氧化氢),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现象: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二氧化氮的特性)

十八、喷泉实验

原理:外部压强增大,液体被压上去(人工喷泉);内部压强减小,液体被“吸”上去(常见)

烧杯中缓慢加入浓硫酸,放热,促使氨水分挤压胶头滴管中液体,振荡后(造成压强

1、遇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白烟

2、氨的制备——干燥:碱石灰或生石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