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君子”释义

合集下载

简论论语中的君子内涵

简论论语中的君子内涵

简论论语中的君子内涵君子的内涵“君子”见于《论语》107次。

孔子所谓君子分为两种:身份意义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而未必有道德学问的人;道德意义的君子,即非贵族身份而有道德学问的人。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崇德重仁,孝悌安乐。

首先,德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与至高要求,“君子怀德”(《里仁》)。

其次,仁义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涵。

作为道德标准的“仁”见于《论语》105次。

仁本质在“爱人”,即对人类的爱,包括积极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和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即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君子的基本要求。

(二)用礼贵和,恭让忠信。

美国芬格兰特认为,人类的尊严在于礼仪,君子是一尊神圣的礼器。

“礼”见于《论语》74次,指礼仪、礼制。

有学者认为,儒家的思想核心是礼。

孔子主张运用礼仪规范人的行为,“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君子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学礼立身。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以礼约文;“君子和而不同”(《子路》),“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三)重义轻利,改过徙义。

义即适宜,指内心的道德约束,即做事合于礼仪。

“义”见于《论语》24次。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义”是君子的修身原则和必备品质。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因态度恭敬、事上负责、施恩于民、役民合道而获君子美誉。

“行义以达其道”(《季氏》),“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行义有助于谋道,义勇关系密切。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君子立足忠诚信实,勇于知错改过,循义行事。

“义”是君子做人的根本和为人处世的首要原则,是君子判断得失的价值标准。

在孔子看来,为义而为者则是君子,为利而谋者亦是小人。

(四)好学笃行,进德修业。

“学”即学习,接受新知识,见于《论语》64次。

学习是进德修业的途径,社会实践有助于成就人格。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第一篇: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孔子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

论语中君子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大部分“君子”指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二、指的是有地位而且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三、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具体出处: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论语中少部分“君子”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四、当动词用,指的是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努力的行动。

具体出处: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

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

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

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李世高君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称谓。

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君子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

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有正气的人被我们称为君子。

而反之,则是被称为小人。

君子也就是没有人格污点,而对于行为和道德有相当高的标准。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君子的观念也是非常的流行的,某某有君子的风范,某某有失君子之风,某某是一个小人。

现在也有很多的俗语,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

在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会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

而究竟君子是一个什么具体的概念,却是很难讲清楚的。

而心里面却无不有清楚的判定。

(是否如此?)说明了君子的观念深刻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已经是形成了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

所以君子的观念是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

而这种君子观念的特色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论语。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多。

同时通过论语对于君子的阐述,君子的观念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

对于中国人的人格世界的构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当然,君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早已存在的观念。

比如在诗经和尚书中就经常提到君子。

如:“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等等。

而这个古代的观念经过孔子与其弟子的阐述,变的更加的常用和流行,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先从论语的开卷第一句话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来谈起。

开始孔子讲到学习的快乐,讲到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乐,接着就就讲君子。

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快乐、君子观念的非常的重视。

我们大都免不了在别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时候,会感到很生气,而孔子则是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

”则是“不亦君子乎!”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生气抱怨,就可以说是君子了。

这种行为即是君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具有君子上午修养。

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

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

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对于君子有着独特的定义和理解。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是:“君子不器”。

这个定义看似简单,但包含了深刻的内涵。

首先,孔子用“君子”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是指一个人的地位或社会阶层。

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然而,孔子强调君子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是一个虽然有缺点和不足,但不断追求道德完善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有很多,如仁、义、诚、礼、智等。

其中,仁是孔子所强调的核心品质。

他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为中心,以仁为基础来对待他人和处理事务。

仁是一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美德,君子应该以仁为准则来行动。

孔子还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另一个重要品质是义。

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正义感和道义观念,能够正确判断是非善恶,并在行动中坚持正义。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有一颗公正的心,能够追求公平和正义,对待他人要公正无私。

孔子还强调君子应具备的诚实和诚信。

他认为君子应该言行一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君子应该讲真话,不说虚假的言辞,也要守信用,不轻易违背自己的承诺。

诚实和诚信是君子的重要品质,也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孔子还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质是礼。

他认为君子应该遵守社会的礼仪规范,尊重他人,注重仪表和举止。

君子应该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处理各种社交场合,以体现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孔子还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智慧。

君子应该有一颗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头脑,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君子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善于学习和思考,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是一个具备高尚品德和优秀素质的人。

君子应该以仁为中心,以正义为准则,以诚实和诚信为基础,以礼仪为行为准则,以智慧为思维方式。

君子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是一个不断追求道德完善的人。

孔子的这个定义不仅对于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结合论语简述对君子的认识

结合论语简述对君子的认识

结合论语简述对君子的认识
君子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那些品德高尚、言行一致、胸怀坦荡、崇尚道德、乐于助人的人。

在论语中,君子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和尊重,孔子也曾多次赞扬君子的高尚品德和行为。

君子的主要特点包括:言行一致,内心坦荡,崇尚道德,乐于助人,胸怀宽广,诚实守信等。

他们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内在的修养,不仅注重自身的言行,同时也关心周围的人,愿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君子通常能够以身作则,引领他人走向道德高尚之路,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阐述君子的概念,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句话表明,君子愿意帮助他人取得成功和幸福,而不是去破坏他们的前途。

君子也不喜欢与人争斗,而是主张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

除了君子的概念外,论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思想,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行为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学习和践行,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真正的君子。

君子是一个高尚的概念,代表着人类道德的高峰。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君子思想,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真正的君子。

春秋 四君子 的名词解释

春秋 四君子 的名词解释

春秋四君子的名词解释春秋四君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孔子所推崇的四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子路、子贡、子夏和宰我。

这四位君子被孔子视为是追求道德修养和实现人格完善的楷模,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给予后世无尽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子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和信徒,他与孔子同窗共学,孔子对他的称赞可见一斑。

子路一生追求道德与真理的充实,他提出了“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观念,强调了对道义的忠诚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他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为人民造福的大公无私的精神,这些都成为了后来君子的楷模。

接下来是子贡,他是孔子最敬重的弟子之一。

子贡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人,他问问题务实,探寻真正的道德和人格问题。

他的学问深厚,对于礼仪、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子贡强调知行合一,强调实践和应用知识,他的思想理念深远影响了后世君子的思想和行为。

然后是子夏,他是孔子的亲信和门徒,对孔子的教诲深感敬仰,致力于实践孔子的教义。

子夏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社会关系的处理。

他强调了父子、夫妻、兄弟姐妹等家庭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及朋友、领导和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

他提倡的“不惧尚三”等观念成为了后世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要基石。

最后是宰我,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宰我生性聪慧,但也自负傲慢。

在孔子的教导下,他逐渐改正了纵容自我的毛病,并开始注重自省和修养。

宰我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心地善良的人,也会受到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但只要不断反思和自我调整,就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春秋四君子的名词解释不仅仅是对这四位人物的诠释,更是孔子对于君子理想的概括。

孔子希望通过这四个人物的行为和品德,唤起人们对于修身养性、弘扬正道的思考和追求,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同样可以从春秋四君子的名词解释中汲取启发。

我们可以以子路为榜样,坚持不懈地追求道德和真理,保持崇高的人格和公正的意识;我们可以以子贡的精神为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努力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我们可以以子夏为楷模,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们也可以从宰我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时刻警惕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孔门言志文言文翻译

孔门言志文言文翻译

原文: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有志向的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有时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义。

君子如果背离了仁义,那他还怎么能成就名声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一顿饭的时间而违背仁义,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守仁义,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定依靠仁义。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今也则亡。

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信近于道,言可复也。

信近于仁,言可复也。

信近于善,言可复也。

信,道之基也。

”翻译:孔子说:“士人如果有志于追求道德,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那么这样的人不值得与他讨论。

现在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

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导民众,这是善。

诚信接近于道,说的话就可以兑现。

诚信接近于仁,说的话就可以兑现。

诚信接近于善,说的话就可以兑现。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追求得到的,即使是做马夫这样低贱的职业,我也会去做。

如果富贵是不可追求得到的,那就追随我自己的志向。

”原文: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背离了仁义,那他还怎么能成就名声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一顿饭的时间而违背仁义,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守仁义,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定依靠仁义。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有志向的仁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有时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义。

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一顿饭的时间而违背仁义,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必定坚守仁义,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定依靠仁义。

孔子的君子名词解释是什么

孔子的君子名词解释是什么

孔子的君子名词解释是什么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君子”这一概念,将其视为道德和品格的最高境界。

那么,具体来说,孔子是如何解释君子这一名词的呢?君子,首先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和修养。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道德底线,以德行为核心,以仁爱为原则。

君子应当具备端正的态度和行为,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其次,君子是一种具备广博知识和卓越才能的人。

孔子十分注重教育和学习,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支撑。

君子应当追求全面发展,不仅要有精深的学问,还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孔子认为,君子是一种具备大公无私精神和事业心的人。

君子应该始终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不以一己私利为主。

君子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君子还应当具备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以宏观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追求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最后,君子是一种具备自律和自省能力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不仅仅要在外在的行为上符合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和自律。

君子应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反省并修正错误。

君子应当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以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

总之,孔子对君子这一名词的解释包含了道德修养、知识卓越、公正无私以及自律自省等多个方面。

君子不仅仅是具备高尚品格的人,更是一个明智、善良、有担当的公民和领导者。

孔子强调君子应当承担起道德责任,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要有所作为,以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为己任。

君子之道,可谓是一个理想的人格标准,它不仅能够指导个人的修养,也能够塑造美好社会的基石。

论语中对君子的定义

论语中对君子的定义

论语中对君子的定义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儒家圣典”。

自从诞生至今,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对于君子的定义也是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的重要话题。

那么,在《论语》中,君子究竟是怎样被定义的呢?
整个《论语》涉及君子的论述十分丰富,其中就包括到底何谓君子?君子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论语》中有许多篇章对此做出了具体阐述。

首先,孔子在《学而》中就明确指出:“君子泰而不骄,简而文,温而理性,诚之至也,终身不敢不如命。

”这句话简单明了地表明了君子的特质。

他们应当守和而不傲慢,态度简单而不简陋,相处温和而又明智,有着高度的诚信度,一生都绝不敢违背自己的信仰。

其次,在《为政》中,孔子说道:“是非之心也,人皆有之;勇力之节也,人皆有之:然则行之者谁?”。

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在面对诸多异见和诱惑时,必须发扬正义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信念,时时刻刻保持高尚的品德,以此为中心去领导和治理国家。

另一方面,《论语》中也强调了君子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共同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例如,《八佾》中孔子说道:“朋友之间,言而有信。

小人不敬,大臣不劝,此亦日乎舞衣之善者也。

”这里的“好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君子之间相互信任、互助合作,是创造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结来看,《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定义是多方面的,真正的君子要具有丰富的道德品格,垂范于众,卓然不群。

他们应该积极行动,以良好的道德榜样、优秀的人格特质,为人们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标准,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欣欣向荣。

从《论语》探究教育家孔子的“君子”标准

从《论语》探究教育家孔子的“君子”标准

从《论语》探究教育家孔子的“君子”标准前言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文化名人,其对道德和人性的探究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而“君子”这个概念也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从《论语》这一重要的经典出发,探究“君子”这一标准,并且分析其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君子”概念的起源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定义是:“君子不器”、“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里的“君子”就是指有德行的人。

“不器”这一概念,是指君子并不拘泥于世俗的物质财富和荣誉地位,而注重人格修养。

而“以文会友”则是指,在交友过程中注重文章和文学,以此来宣扬人的道德和情感价值。

最后,“坦荡荡”和“长戚戚”则代表了君子和小人在内在及外在上的差别。

“君子”标准的形成在古代社会,国君不仅仅代表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和地位,也代表了道德标准。

因此,有品德的人自然地与“君子”扯上了关系。

而“君子”标准的形成,也因此与国家和道德价值密切相关。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成为了当时学界中的主流,并且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孔子思想中的“君子”标准逐渐被广泛接受,也成为了许多新时期文化和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参照标准。

“君子”标准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对于人或是社会群体来说,守礼好行的习惯是价值观的应体现。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尤其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各种道德和品德漠视,对人类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更需要我们弘扬“君子”标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崇孔子的“君子”标准,这就显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了。

在教育中,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推广“君子”标准。

通过教育“君子可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优秀的学生和社会人才,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涉及广泛,其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中,孔子鼓励学生在其德行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传承“君子”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和良好的社区群体,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族的传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孔门师徒各言志译文

孔门师徒各言志译文

《孔门师徒各言志译文》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孔子和他徒弟们的故事。

孔子和他的徒弟们坐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说起了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呀,他想要有很多很多的车马和衣服,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就算用坏了也不心疼。

冉有说,他希望能让一个小国家变得富裕起来,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

公西华呢,他想做一个在祭祀或者和外国交往的时候,穿着礼服、戴着帽子的小官。

最后轮到曾皙啦,他说他的愿望是在春天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去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听了他们的话,笑了笑,觉得每个人的想法都很有意思。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谁的志向更好呀?
《孔门师徒各言志译文》
小朋友,咱们来听听孔子和他徒弟们说志向的事儿。

有一天,孔子和徒弟们在一起。

子路先说,他想有好多东西能和朋友一起用。

冉有接着说,想让小国家变得富有。

公西华也说了,想当一个小小的官员。

曾皙最后说,他想在春天出去玩,洗澡吹风唱歌。

孔子听着,心里都有想法。

这就是孔门师徒各言志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
《孔门师徒各言志译文》小朋友们,今天讲孔子和徒弟们的故事哟。

孔子和徒弟们聊天,大家都讲自己的愿望。

子路说要有好多东西和朋友分享。

冉有说要让国家富起来。

公西华说要当小官。

曾皙说春天出去玩。

孔子听了,没说谁好谁不好。

小朋友们,你们要是他们,会说什么样的志向呢?。

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资料图图源网络)1、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

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

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颜回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资料图图源网络)2、闵损(前536~前487),字子骞,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赞赏。

幼时遭后母虐待,其父怒而欲将后妻赶走,闵损反为后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他因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后母若被赶走了,两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时人咸称其孝,后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亦彰其孝行。

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你们再来强邀,我就离开鲁国到汶上去。

3、冉耕(前544~?),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

以德行著名,与颜回、闵损并称,为人端正,善于待人接物。

因恶疾早逝,患病之时,孔子前去探望,自牖执其手而叹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冉耕与颜回、闵损并称为人端正善于待人接物(资料图图源网络)4、冉雍(前522~前466),字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

与冉耕同宗,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论语中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当君子?

论语中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当君子?

论语中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当君子?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

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

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

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呢?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

” 司马牛又问:“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

”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

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孔子一上来很谦虚,说“不忧”、“不惑”、“不惧”这三点自己做不到。

什么叫“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什么叫“知(智)者不惑”?在区区半个世纪之前,一个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婚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

人们的烦恼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选择性太小。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论语解读43、孔门十哲

论语解读43、孔门十哲

论语解读43、孔门十哲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

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

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子渊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

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君子本来是从人的地位上来说的。

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君之子,指的是有地位的人。

到了孔子那里,君子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色彩。

孔子的论语中,有107次提到君子。

在孔子的倡导下,君子成为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一般来说,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认为,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他如何去看待利益,也就是义利的问题。

在利益面前,能够以义为先的,是君子,反之则是小人。

由于孔子是一个讲究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讲的君子的标准,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说的,所以,君子在孔子那里,有很多特质。

总结下来,君子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1.君子能够做到以义为先,在必要时会舍生取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就是君子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是行为的当然的准则。

这和康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差不多,属于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范围。

孔子对君子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这就意味着,君子为了正义的事业,是要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在正义面前,绝不能贪生怕死。

后来的孟子更是提出了舍生取义的道德原则。

这种意识,反映在民族意识上,就是一种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精神。

2.君子安贫乐道。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就是安贫乐道的颜回,孔子经常夸颜回是个君子,因为他可以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能做到安贫乐道乐以忘忧,而孔子就自认是这样的人,他说自己对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自己可以曲肱而枕之,但是乐在其中。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厌恶贫困的生活,且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上的修养和提升,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君子。

也就说,孔子是要求一个君子志于道,而不是追求官位和财富的。

3.君子要能够做到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既然我们说易经是孔子做了注释,那么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很有可能有孔子的思想成分在里面,即使不是如此,在论语中,孔子是要求他的弟子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

论语译注中孔门十哲的形象特点

论语译注中孔门十哲的形象特点

论语译注中孔门十哲的形象特点
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孔门弟子中,德行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口才好外事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宰我、子贡。

行政事务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冉有、季路。

而比较熟悉文献礼法典籍的则是子游、子夏。

后世称之孔门“四科十哲”。

孔门十哲个性不同、风采各异,他们像群
星拱卫北斗一样,聚集在孔子身边,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圣贤佳话。

人品一级棒(德行科):颜回、冉雍、闵子骞、冉伯牛。

办事能力强(政事科):子路、冉有。

口才特别好(言语科):子贡、宰我。

文学艺术赞(文学科):子夏、子游。

颜回的君子四德

颜回的君子四德

颜回的君子四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

他被誉为“君子四德”的典范,因为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在古代,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行为的人,是社会的楷模和典范。

颜回被誉为君子,正是因为他深刻地体现了君子的四德,即仁、义、礼、智。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颜回的君子四德。

首先是仁。

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也是君子修养的基本要求。

颜回深谙仁的重要性,他始终将仁放在心中,形成了“仁者爱人”的处世原则。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颜回总是怀着善意和同情之心,关心他人的疾苦,悉心倾听他人的苦衷,尽力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对待周围的人都是以仁爱之心来对待的。

其次是义。

义是君子的行动准则,在面对利害关系的时候,君子会坚守道义,始终不为个人私利而背弃正义。

颜回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中,秉持着正义和道义,坚持以义为重,以诚为先。

他不以短期的私利为动机,而是以长远的大义为目标,始终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为良知和良知而努力。

再次是礼。

礼是君子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颜回非常重视礼仪,尊重他人,讲究社交礼节,尊重长者,敬重师长,关心弱势群体,不轻易触犯他人的底线。

他深知礼仪之重要,经常礼让他人,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善。

礼仪之道,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是智。

智是君子的才智和思维能力,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中的智慧和能力。

颜回不仅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还有着卓越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他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难题。

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颜回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颜回的君子四德,即仁、义、礼、智,是其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

他始终将道德伦理放在心中,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以君子之德,感化他人,引领后人。

什么是“君子”?《论语》里面出现了100多次,原来是这个意思

什么是“君子”?《论语》里面出现了100多次,原来是这个意思

什么是“君子”?《论语》里面出现了100多次,原来是这个意思什么是“君子”?《论语》里面出现了100多次,原来是这个意思儒家思想崇尚君子人格,“君子”两个字在《论语》里面出现了100多次,我们通常理解君子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

在《论语》里面有三位学生就当面问过孔子“什么是君子”,而孔子给出的答复也不尽相同,非常有意思。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但是子路生性有点莽撞,他问老师怎么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达到恭谨待人就可以了。

子路有点疑惑说,这样就可以了吗?看到子路有点疑惑,孔子又补充说,修养自己让别人安乐就可以了。

子路还是有点疑惑,这样就可以了吗?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孔子说,修养自己让百姓安乐,尧舜完全做到了吗?意思是说,其实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要求了。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也是孔子非常得意的弟子,也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善于经商,能言善辩,很有钱。

子贡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孔子的回答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孔子说,对你要说的话先做后说,事情做好了再说。

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子贡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孔子因材施教。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前面我们介绍过,人如其名,司马牛心直口快,在前面他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就针对性地告诉他,“仁者,其言也讱。

”,仁就是说话不要那么慌张,稍微稳重点就是仁。

而这一次司马牛又问孔子如何成为君子,孔子的回答也非常具有针对性。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也不畏惧。

跟莽撞的子路有点像,司马牛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接着就反问了孔子,不忧不惧真的就可以成为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反省自己没有内疚,那还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孔子为什么要告诉司马牛君子就是无忧无惧,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趔hu%uE1n,li%uE8的弟弟。

桓趔在宋国叛乱被打击后,司马牛全家出逃到了鲁国,司马牛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趔不是他的哥哥,并划清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狂 。 ( 阳货 》7 8 认为 “ 不仅 可 以增加 人 的才 ”《 1.) 学” 能, 而且 能够提 高人 的修养 , 优化人 的性 格 。所 以孔 子说 :君 子食 无求 饱 , “ 居无 求 安 , 于事 而 慎 于言 , 敏 就有道 而正焉 , 可谓好学也 已。 (学 而》 . 4 ”《 11)
后 从之 。 ( 为 政 》 . 3 子 张 问 行 。子 日 : 言 忠 ”《 21) “


君 子之 “ 明 于“ ” 道” 学 。尚 “ ” 儒 学 和 儒 家 学 是 文化 的精 髓 之 一 。这 方 面 , 子 堪 称 世 范 。他 说 : 孔
“ 室 之 邑 ,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 如 丘 之 好 学 十 必 不 也 。(公 冶 长 》 . 8 又 说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 52) “
( ) 四 教 ” 学 二 “ 之
下 面结 合《 语 》 论 中其 它 篇 章 有 关 君 子 之 说 , 谈 谈
孔 门君 子之 学 、 、 、 、 、 的问题 。 德 风 乐 交 修
君 子 之 学
“ ” 学 的意 义 来 自于 所 学 的 内容 。《 语 》 : 论 载 “ 以 四教 : 、 、 、 。 ( 述 而 》 . 5 “ 教 ” 子 文 行 忠 信 ”《 7 2) 四 体 现 了孔 子教 育 观 和 君子 之 学 的 内涵 。“ ” 指 文 是 文 献典 籍 , 体 包 括 “ 艺 ” 《 》 书 》 礼 》 乐 》 具 六 :诗 《 《 《 《 》 春秋 》 。这些 文 献 典 籍 , 涵厚 重 , 大精 易 《 等 蕴 博 深 , 我们 民族 哲 学 、 史 、 化 的“ ” 故 为君 子 是 历 文 根 , 所 必 学 。“ ” 要 指 的 是 为 人 处 世 的 态 度 和 修 行 主 养 。《 语 》 : 贡 问君 子 。子 日 : 先 行 其 言 而 论 载 子 “
君 子 之 说 , 谈 孔 门君 子 之 学 、 子 之 德 、 子 之 风 、 子 之 乐 、 子 之 交 、 子 之 修 诸 问题 。 谈 君 君 君 君 君
关键 词 : 子 ; 论 语 》 君 子 ; 想人 格 孔 《 ; 理
作 者简介 : 李振 纲 (9 6 ) 男 , 北 邢 台人 , 北 大 学 政 法 学 院教 授 , 国 哲 学 专 业 博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1 5一 , 河 河 中
在孔 门弟子 中 , 子路 好 “ , 性 格 不 免 有 些 “ ” 勇” 其 野 或“ ( 嘧” 卤莽 、 口无 遮 拦 ) 。孔 子 在告 诫 子 路 “ 言 六 六蔽 ” 时说 :好 仁 不好 学 , 蔽 也 愚 ; 知 不 好 学 , “ 其 好
其蔽 也荡 ; 信 不好 学 , 蔽 也 贼 ; 直 不 好 学 , 好 其 好 其
,Z 。 .35 N 0 3 .
J n ,0 0 u .2 1
孔 门“ 子 ” 义 君 释
李 振 纲 , 云 龙 孙
( 河北 大 学 政 法 学 院 , 北 保 定 河 摘 0 10 ) 7 0 2
要 :论 语 ・学 而 》 首 章 谈 及 学 习 、 友 和 如 何 待 人 三 件 事 , 《 篇 交 涉及 “ 子 ” 格 的 主 要 方 面 。结 合 《 语 》 它 篇 章 有 关 君 品 论 其
三 十而立 , 十 而 不 惑 , 十 而 知 天 命 , 十 而 耳 四 五 六
顺 , 十而 从 心所 欲不 逾 矩 。 ( 为 政 》 . ) 忧 道 七 ”《 24其 乐 学 的一生 , 为君 子 “ 以至 “ ” 成 学” 圣 的典 范 。
( ) 则 不 固 一 学
信 , 笃敬 , 蛮 貊 之邦 , 矣 。言 不 忠 信 , 行 虽 行 行不 笃
敬 , 州里 , 虽 行乎 哉 ? ( 卫 灵 公 》 5 6 此 即 以“ ”《 1. ) 行”
为学 , 在“ 或 行” 中学 。《 语 》 子 多 次 讲 到 “ 论 孔 忠” ,
中图分类号 :21 B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6 7 (0 o O — 0 o 一 O 1 0 - 38 2 1 ) 3 O 1 8 收稿 日期 :O O O — 1 2 1— 3 6
《 语 》 章 孔 子 开 宗 明 义 说 :学 而 时 习 之 , 论 首 “
蔽也 绞 ; 好勇 不好 学 , 蔽也 乱 ; 刚 不 好 学 , 蔽 其 好 其
乎 ? ( 学 而 》 . ) 里 谈 及 三 件 事 , 学 习 、 友 ”《 14 这 即 交
和 如何 待 人 , 及 “ 子 ” 格 的 主 要 方 面 。这 三 涉 君 品 事 对 于君 子 成 德 立 人 很 重 要 , 以 成 为 孔 天 “ 省 ” 也 正 指 此 。 曾 三 的
21 0 0年 第 3期 第 3 卷 ( 第 1 3期 ) 5 总 5
河北大 学学报 ( 学社 会科学版 ) 哲
J u n l f b iUn v riy( ioo h n o i lS in e o r a He e ie st Ph ls p ya d S ca ce c ) o
子说 : 君子 不重 则 不 威 , 则 不 固。 ( 学 而 》 . ) “ 学 ”《 1 8
不 亦 说 乎 ?有 朋 自远 方 来 , 亦 乐 乎 ?人 不 知 而 不 不愠 , 不亦 君 子 乎? ( 学 而 》 . , 引 杨 伯 峻 《 ”《 1 1下 论 语 译 注 》 中华 书局 1 8 , 9 0年 版 , 注篇名 及 章次 ) 只 同 在 这一 篇 第 四章 里 记 载 曾 子 日 : 吾 日三 省 吾 身 :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 不 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