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入路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
侧颅底手术入路简介
缺点:损失听力;由于与斜坡几乎成直 角,近中线较小病变暴露不好。
入路-经耳入路(Transotic A.)
Jenkins & Fisch 首创 范围相当于次全颞骨切除 适应症同经迷路手术 优点:暴露好,小脑牵拉小,CSF漏一期修补 缺点:牺牲面神经;(北美不普及)
优点:直接暴露颅底的上部和中线结构,有利 于保留Ⅶ和Ⅷ 颅神经功能;岩尖切除术还可以 避免过渡牵拉颞叶后保护岩骨周围重要血管。
缺点:不能充分暴露后颅窝
入路-经颞骨入路(Transtemporal or
Presigmoid A.)
是经乳突切除颞骨入路的统称 有利于暴露颞骨的前下和直视斜坡,更
与经耳蜗入路不同的是,外耳道在颞颌关节以 外切除,磨除中、后颅窝骨质充分暴露岩骨内 颈内动脉
适应症-侵犯岩骨、斜坡的脑膜瘤、脊索瘤 优点: 利于处理脑干前方和侧方肿瘤,控制
颈内动脉 缺点:磨骨质费时;易发生颈内动脉意外
入路-乙状窦后(枕下侧方)入路
Retrosigmoid(Lateral Suboccipital ) A
入路-额颞眶颧骨入路 (Frntotemporal
OrbitozygomaticA
弥补了额颞冠状入路对 Mechel 压迹平面和岩骨 内颈内动脉水平部的暴露
适用于侵犯蝶骨大翼、海 绵窦、Mechel压迹、和颈 内动脉的病变
优点:术野清洁;易于修 复
缺点:不利于清除侵入斜 坡区和后颅窝的病变
便于暴露内听道内容和判定乙状窦、颈 内动脉
入路-迷路后入路(Retrolabyrinthine A.)
适应症:有限地暴露桥小脑角和脑干侧 方。适用前庭神经切断,岩骨背面的小 肿瘤(脑膜瘤)
颅颈交界区创伤性病变影像学研究进展
具有 重要 的意义。介 绍传统 x线 、C T和 MR 等影像学检查方 法在该 区的应 用,比较 各种检查 方法的优 势 以及 I
局 限性 ,并 总 结 了该 区创 伤 性 病 变的 影像 诊 断 。 关键词 颅 颈 交界 区 ;体 层 摄 影 术 ,x 线 计 算机 ;磁 共 振 成 像
一
过屈 动 力 性 侧 位 片不 仅 可 以清 楚 地 显 示 颈椎 失 稳 的征 象 、 程度 , 而且 可 以显 示 各椎 小关 节 的对 位 、 对 线 。平 片 常规 应 包 括寰 枢椎 的开 口位 , 于 显示 寰 用 枕、 寰枢 间 的解剖 关 系 。然 而 , 由于颅 颈交 界 区损 伤
行C T以进一 步 明确诊 断 。 ( ) T检 查 二 C A h sn等 同 C c eo 将 T与 X线 平 片 的诊 断结 果进 行 比较 , 现 4 %颈椎 骨 折平 片不 能 发 2
选 择 阈 值 不 当 会 影 响影 像 质 量 ,出现 边 缘 毛糙 、 “ 孔 ”影 ,造成 假骨 折等 假 象 。容积 再现 (o m 筛 vl e u rneig V ) I 留了物体 内部 信息 , 而可 对更 edr , R  ̄保 n J 从 多 的结构 进行 观察 。显 示 时根据 设定 的不 同 阈值范 围赋 予 扫 描结 构不 同 的颜 色 , 给人 以更近 于 真 实三 维 结 构 的感 觉 , 可 以不 同层 厚 切 割 、 转 观 察 物 且 旋
伤, 包括 脱 位 、 局灶 血 肿 、 动 脉损 伤 以及 通 过舌 下 椎 神 经 管 骨折 等 。可 以对 平 片可 疑 骨 折进 行排 除 , 对
于颅 底 重 叠 的 骨 质结 构 、 颈 交 界 区异 常 、 育不 颅 发
显微直视下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
ma e t e a tro o r s i n t r i t m n u e o e v c l p n 1 w r o n lt e p t n s Re u t Go d d h n e i rc mp e so o b n se a d s p r rc r i a i a . e ef u d i a l ai t . s l a i s nl l e s o
( . e at e t f e rsre ,h i tAfit optl ix n dc nv rt , e u 5 0, e a 1 D p r n uoug r teFr fl e H s i Xn i gMe ia U i s y W i i 3 0 H nn m oN y s ia d ao f a l ei h 4 1
摘要: 目的
探讨 显微直 视 下 经 口咽入 路 齿 状 突切 除术 的 适 应证 、 术 方法 、 发 症 及 枕 颈 交 界 区 的稳 手 并
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
n l n n e rs b cpt t a ge wee i o t t n ma k it us i g v  ̄e r a t y h e t sc p t e a s l a g e a d ifro u c i i r n l r mp r n a d r sf rdsi g i hn e b a r r T e rc u a i s ltr i mi — i e l a i a l o n l e i a l s
・
44・ 6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 1 年 7月第 1 01 3卷 U i r t 2 1 u ,3 4 o hC i ol Sc n esy 0 1Jl 1 ( ) t n l v i y
枕 下 极 外侧 人路 的 显微 解 剖 研 究
枕下段椎动脉 测量左右 两侧直径有显著性 差异 , 以左侧 大于
人成年连颈尸体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 镜下进行 解剖观察和测量。③ 结果
右侧 为主 。 上 、 下枕 下 三 角是 保 护 椎 动 脉 第 三段 的 重要 标 志 。 头外 侧 直肌 是确 认 颈 静 脉 孔 后 外 侧 缘 的 标 志 、 腹 肌 后 腹 是 保 护 面神 经 的 标 二 志 。枕 髁 后 13—12的 磨 除 可 获得 对 枕 骨 大孔 腹 侧 和 腹 外侧 的 满 意 显 露 。颈 静 脉 结 节 的 磨 除 对 于 增 加 枕 骨 大 孔 上 方 病 变 的 显 露 非 常 重 / /
头面部主要血管区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鼢园目围囤讲座5综述头面部主要血管区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廖勇范松青(南华大学医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头面部主要血管区域皮肤及深层组织血供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为组织瓣移植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外科手术提供了解剖学的基础。
熟悉头面部血管区域皮肤、血管解剖位置,面神经的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于保护面神经及其分支免受损伤非常重要。
Whetzel和Mathles[-l的研究确定了头面11个主要动脉的皮肤血管区域,本文就近年来头面部11个主要血管区域的应用综述如下。
头部由颅与面两部分组成。
颅部包括颅顶、颅底、颅腔,颅腔容纳脑及其被膜;面部有视器、位听器等器官。
头部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
面部可划分为眶区、鼻区、口区和面侧区。
面侧区为介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与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之间的区域,又可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1面横动脉血管区域面横动脉在腮腺内起于颞浅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38mm回,面横动脉前行于颧弓腮腺导管之间,分出小支供应腮腺及嚼肌表面筋膜皮肤,并与面动脉及眶下动脉等相交通。
面横动脉多为一支,多数位于面神经及其分支的深面,少数位于其浅面或同一层面。
在颌面外科手术中,注意勿伤及面横动脉及与其伴行的面横静脉13I。
王昭领等在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治疗中见面横动脉走行于髁状突颈部。
由下颌骨内侧经下颌升支后缘向前进入腮腺,与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关系密切,尤其在下颌升支后缘切开时易损及。
可能由于面横动脉较为细小(外径仅为1.7mill),致使以往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中与其有关报道较为少见。
尽管面横动脉较为细小,术中不慎仍可造成严重后果。
因面横动脉主要走行于下颌升支外侧,一般易于止血,但是其离断后近心端回缩将使止血非常闲难,术中出现了4例由于面横动脉损伤导致的大量出血,说明而横动脉在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中不容忽视。
分析术中面横动脉损伤原因,除解剖凶素外,术者重视程度不够可能亦是重要凶素141。
研究生答辩PPT模板
颅颈交界区的疾病种类:
• 先天畸形。 • 外伤后引起的寰枢椎及齿状突的骨折。 • 各种原因引起的齿状突脱位。 • 占位性病变 • 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等
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常见入路:
前方入路包括有: 正中下颌骨和舌切开入路 经下颌骨经颈入路, 扩大上颌骨切开经口腔入路, 经显微镜下经口咽入路, 内镜经口咽,内镜经鼻咽入路。
•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通过对鼻咽部及颅颈交界区骨性 结构的观测以及对该区域神经内镜下的解剖学研 究,找出内镜经鼻入路过程中固定的标志点,同 时在尸头上模拟手术操作,为下一步临床工作的 开展打下基础。
研究方法和 步骤。
1.观测颅颈交界区骨性结构特点,并对重点部位 进行相关数据测量。
2.按照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了解各部分的解 剖特点。
3.最近10余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 改进,已经有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对神经内镜 下经口咽入路以及鼻咽入路经进行颅颈交界区 腹侧病变治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在该领 域中对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中如何对术区 及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保护、术后颅底缺 损的修补、脑脊液漏的处理等问题仍未完美解 决。
标本灌注
标本灌注
标本灌注
内镜经鼻模拟操作 •1
内 镜 下 经 鼻 尸 头 模 拟 齿 状 突 切 除
显微镜下经口模拟行齿状突切除
•
• 研究结果
在干性颅骨标本及尸头标本中手术入路过程中的 标志点有:
中鼻甲、 后鼻孔、 蝶窦前壁、 咽后壁、 咽结节、 枕骨大孔前缘、 齿状突、 寰椎前结节。
25.40±0.74mm,
• 双侧枕髁内侧缘的距离为
13.54±0.34mm
咽结节距岩斜裂的距离为
14.00±0.63mm,
颅底常见手术入路详解
后外侧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侧中脑、脑桥、脊髓、
单侧3-12颅神经、
椎基底动脉、
乙状窦、横窦、
大脑半球、海绵窦后部。
后外侧入路
优点: 广泛显露岩斜坡区; 减少脑牵拉; 可扩展暴露程度。
缺点: 有损伤静脉窦的危险。
2 经迷路入路
经迷路入路
到达区域: 桥小脑角
到达区域: 斜坡 颞下窝
经上颌入路
优点:
同时暴露斜坡、 翼腭窝和颞下窝;
缺点:
有菌手术通道; 术后面部瘢痕和畸形;
硬膜外入路无需开颅。 牙齿脱落。
4 经颅入路(经基底及扩大的经基底进路)
经颅入路
到达区域: 前颅窝 额窦 斜坡
经颅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前颅窝、筛窦、 蝶窦、上鼻咽、 视神经管、视交叉、 终板、硬膜内颈动脉、 嗅神经、垂体和斜坡。
经颈入路
到达区域: 颈动脉三角 下颌后区 岩骨底 斜坡下1/2
经颈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颈动脉、颈內静脉、 面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 交感干、颈上神经节、 椎动脉、上颈椎、岩 骨底。
经颈入路
优点: 硬膜外入路;
缺点: 手术野深;
到达区域: 蝶鞍 鞍旁
第三脑室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视神经、视交叉、 垂体柄及垂体、 颈内动脉、终板、 丘脑下部、单侧海绵 窦、脑脚间窝、 基底动脉、双侧动眼 神经、蝶窦。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乔广宇;张远征【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3)003【总页数】3页(P163-164,172)【作者】乔广宇;张远征【作者单位】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65颅颈交界区特指枕骨末端至第2颈椎之间的区域,由于其区别于其他椎体的独特解剖结构和其间穿行的异常重要神经组织和血管,故临床上将其独立命名研究。
该区域病变,可以引起致命性后果。
外伤、畸形、肿瘤、炎症是其常见病因,神经外科医生接触到的比较多的是畸形。
近十几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维CT重建技术的应用,对该区域畸形的认识有了长足进步,临床治疗方法也不断创新,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该区域骨性畸形通常包括寰枕融合(寰椎枕骨化)、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寰椎闭合不全、齿状突游离小骨或不发育、颈2-3融合等等;畸形名称虽然众多,但导致患者神经血管损害,产生临床症状的最重要病理环节是寰枢椎脱位,临床上也针对寰枢椎脱位进行治疗。
从手术治疗的角度,通常根据复位的难易程度,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可复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脱位。
其中可复型是指改变体位或经过牵引即可复位的寰枢椎脱位;难复型是指通过牵引无法复位,但经寰枢椎侧块关节松解手术后再做牵引可以实现复位的脱位;不可复型是指脱位的寰枢椎关节之间有大量骨痂形成,即使进行关节松解,也无法最终通过牵引实现复位的寰枢椎脱位类型。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现代寰枢椎治疗技术的进步,一些原来被认为不可复的寰枢椎脱位可以通过切除骨痂及挛缩韧带、彻底松解关节,同样能够完成复位,从而模糊了部分难复型和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的界限,使得一些以往被认为是不可复的寰枢椎脱位纳入到难复性的治疗范畴。
伴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临床治疗方法的转变,人们自然将关注点转移到寰枢椎侧方关节上。
张远征、乔广宇、尹一恒等最早提出大多数颅颈交界畸形实质上是畸形的侧块关节病的论点,并对此畸形关节进行了分类。
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
第 8卷第 3期
20 0 2年 9月
中 国耳 鼻咽喉颅 底外科 杂志
Chn s o r a f o h n lr r l y ieeJ u l r ioa yNoo —S ul a eS r e y n o Ot g k l B s u g r
Vo . 1 8 NO. 3 Se r 2 0 p 0 2
・
论 著 ・
枕 下 极 外 侧 入 路 切 除 颅 颈 交 界 区 腹 侧 病 变
周 玉璞 沈健康 刘 红林 陈小 兵 段 国庆 , 玉 杰 高 明 , , , , 李 ,
(. 1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神 经外科 , 河南 开封
A s a t O jcie T x lr t e p r t er l f e vn a isia j c o o sa d t M f ne b t c : b et oe p e h eai r v o o v mut o mo ig c no p l u t nl n n m( i s l s r r n n i  ̄i o yo
中图分 类号 : 3 .1 R 2 . R7 9 9 ; 3 3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号 :0 7 5 0 2 0 )3 18—0 10 —1 2 (0 2 0 —0 4 3
Fa a e a u o c pia p o c o e o i h nt r o r l t r ls b c i t l a pr a h f r r m v ng t e a e i r
n eoaea ca opn l n t .Reut Cuain i ain sa d rmi o n 2 p t nsweeo tie a tr ltr r is ia u cin l n j o sl s rt n 6 p te t e  ̄in i ai t r ban d.Tu r o n e mos
中国颅颈交界区畸形诊疗专家共识
(acquired)三种,可单独或合并出现。 1.2 先天性和发育性畸形都是胚胎期缺陷导致的异常,二者稍有差异多有重叠(常合称为先天发育性
畸形),前者指出生后即出现的畸形,如前寰椎分节障碍、寰椎枕化等,后者指在幼年期或以后才出现的 畸形,如游离齿突、先天性钙化性软骨营养不良综合征导致的畸形等。先天发育性畸形与基因表达异常 多有关联(如HOX、PAX等基因家族的异常)。获得性畸形指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肿瘤、感染、Paget 病、成骨不全等病变导致的颅底骨结构破坏、软化等。
循环障碍。
局部骨质结构异常与神经组织位移导致局部脑脊液循环障碍。
获得性畸形的临床症状也可由原发病引起。
三、影像学检查
颅颈交界区畸形主要检查包括x线(包括动力位x线,前屈一后伸位)、颅颈交界区三维cT重建、椎动
脉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MRI平扫、脊髓造影CT(目前使用较少)。必要时还可行MRI稳态干扰
扁桃体运动改变及颅颈部脑脊液动力学改变。
3.1 常用影像学测量指标:
寰齿前间距:为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突前缘之间的距离。成人>3 mm(<13岁的儿童>4~5 mm)或前屈 一后伸位动态测量变化>2 mm均可考虑寰枢椎脱位。 寰齿后间距:为寰椎后弓前缘与齿突后缘之间的距离,又称椎管有效距离(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cord,SAC)。寰齿后间距对于判断慢性寰枢椎脱位更为敏感,SAC<19 mm患者常会出现症 状,一般将13mm作为寰枢椎脱位的诊断阈值。 钱氏线(Chamberlain line):又称腭枕线,指硬腭后缘与枕骨大孔后缘(枕后点)的连线,正常时齿突 尖低于此线(2.3±2.6)mm,高于此线3~5 mm考虑颅底凹陷。 麦氏线(McGregor line):又称基底线,指硬腭后缘与枕骨鳞部最低点的连线,正常时齿突尖低于此 线(0.8±3.0)mm,高于此线5~6mill考虑颅底凹陷心。 McRae线:指枕骨大孔前缘(颅底点)到枕后点的连线,正常时齿突尖低于此线(5.8±1.6)mm。 Wackenheim线:指沿斜坡背侧面向下延伸的直线,正常时齿突与其相切或略低于此线 (0.9±2.2)mm;当存在枕骨相对寰枢前移位(寰枕关节前脱位)或颅底陷入时,此线与齿突相交;当出 现寰枕关节分离脱位或后脱位时,此线与齿突不接触又。 BDI值(basion-dental inter-val):指颅底点和齿突尖最上方的点之间的距离。前屈-后伸功能位时BDI 值变化应≤1 mm,>1 mm提示寰枕关节不稳定;头部中立位时BDI>12 mm,提示发生寰枕关节前脱 位或分离脱位。 BAI值(basion—posterior axial line interval):指颅底点到C:椎体后缘直线的垂直距离。正常值 BAI≤12 mm,且颅底点在c,椎体后缘直线前方,>12 mm时提示寰枕关节前脱位或分离脱位;若颅 底点位于C2椎体后缘直线后方,且BAI>4 mlTl提示寰枕关节后脱位或分离脱位。 Powers比率:为颅底点到寰椎后弓前缘直线长度与枕后点到寰椎前弓后缘长度的比值。正常值为 0.70±0.09,>l时考虑寰枕关节前脱位。 斜坡-椎管角:指Wackenheim线与C2:椎体后缘线间的夹角。正常时该角度为150(屈曲位)~180。 (伸展位),≤150。时常存在脑干脊髓受压。
常用的人体解剖定位和临床应用
常用的人体解剖定位和临床应用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
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
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
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
临床应用解剖学
一、名词解释1、列氏四角:位于背阔肌深面,三角的内侧界为束脊肌外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外上界为第12肋。
除以上三边,下后锯肌构成四角的上界。
底为腹横肌腱膜,其深面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此处是经腹膜外入口行肾脏手术必经之处,是腰部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腹膜后脓肿也可自此穿破。
2、腋鞘:椎前筋膜延续而成,包裹腋动静脉,臂丛进入腋腔,所形成的筋膜鞘叫腋鞘。
锁骨下臂丛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鞘内。
3、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
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缺乏肌层,是腹前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腹股沟直疝。
4、危险三角:面静脉可通过两条途径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即通过内眦静脉和眼上静脉至海绵窦;借面深静脉经翼静脉丛至海绵窦。
同时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内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细菌可随血液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将此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
5、颈动脉鞘:又称颈血管鞘或颈鞘,为颈部筋膜在大血管周围增厚而成,内含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在鞘内有纵行的纤维分隔动脉和静脉,颈内静脉居外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居内侧,两者后方为迷走神经。
6、股环:股管的上口叫股环。
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
股环被一层腹膜外结缔组织所覆盖。
若腹腔内容物顶着腹膜,经股环、股管突出于隐静脉裂孔则形成股疝。
7、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届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成人)或动脉导管(胎儿)。
8、肝十二指肠韧带:为小网膜的右侧部分,由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构成,其右缘游离,内有进出肝门的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通过。
二、简答题1、在胸腔积液时,胸膜腔穿刺在什么部位?要经过哪些层次?如何确定该部位以及进针位置?答:(1)胸腔积液时,胸膜腔穿刺应根据雷剑伸进、血管再肋间隙的行径,在腋后线第7~9肋间隙靠近,但不宜紧贴肋骨上缘处进针,亦可选用腋中线第6~7肋间隙或腋钱线第5肋间隙,同时,进针部位不宜低于第9肋间隙,以免损伤膈及腹腔器官。
颅-耳-颈联合入路在复杂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颅-耳-颈联合入路在复杂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颅底外科是临床医学中最后兴起的学科之一,随着学科分化和新技术的涌现,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医学中心竞相开拓的新领域。
侧颅底疾病病种庞杂,大部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由于颅底是重要血管和神经穿行的部位,发生在侧颅底的病变常常累及颅内外及颈部,该区域异常复杂的解剖结构给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何在减小创伤、改善病变暴露和提高切口美观之间取得平衡,以及如何根据术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变通,是侧颅底外科需要不断精进的重要方向。
针对复杂侧颅底手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提出了颅-耳-颈联合入路,经过20余年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手术入路。
本文重点介绍这一手术入路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1侧颅底疾病概述侧颅底狭小的解剖空间容纳了多组神经、血管结构,熟悉颅底解剖是手术入路设计、病变切除、神经血管暴露的基础。
伴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颅底解剖经历了大体解剖、局部解剖、显微解剖和内镜下解剖的不同阶段。
该区域精细的手术操作要求推动了海绵窦、颈静脉孔、岩骨及其周围、颞下窝、颅颈交界、桥脑小脑角等区域的显微解剖[1-3]。
侧颅底疾病包括先天畸形、外伤骨折、良性肿瘤、原发性恶性肿瘤、转移性恶性肿瘤等。
但临床上颅底肿瘤并不常见,文献很少有系统性报道,故颅底疾病的准确发病率难以估计[4-5]。
侧颅底疾病的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即使在影像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仍然困难,因此术前评估面临巨大挑战[6]。
侧颅底的良性肿瘤分别来源于骨组织、软骨、结缔组织、组织细胞、血液或血管,其他类型还包括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变形性骨炎(Paget's disease)、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皮样囊肿(dermoid)、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s)。
原发性恶性肿瘤除上述来源外,还可来源于神经上皮、鳞状细胞或外分泌腺。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三角区;临床应用在人体内有许多三角区,它们是局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
有的三角区是手术中寻找血管的标志,有的是穿刺部位,有的用作鉴别疾病,有的为危险区等。
因此掌握三角区对系统学习局部解剖学,指导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头部三角危险三角为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
面静脉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经面深静脉、翼丛等与海绵窦交通。
学海网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常无静脉瓣,当面部感染引起疖、痈时,可经上述途径至海绵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脑膜炎等,故该处感染应避免挤压。
磨牙后三角由下颌骨内斜线和外斜线向上延伸相交而成。
其基底部是最后磨牙的远中面,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颊脂体三角位于颊粘膜下,底位于颊部,尖端靠近翼下颌韧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
亦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外耳道上三角(Macewen三角)位于外耳道上棘(Henle棘)的后方。
上界为颧突后根的水平延长线(颞线),前界是骨性外耳道后缘的切线,后下界为自颧突后根的延长线引至外耳道下缘之斜线。
乳突凿开术时应以此三角和Henle棘为标志,开放鼓窦和乳突小房。
但应注意勿向上误入颅中窝或伤及硬脑膜,向后易伤及乙状窦。
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臂、延髓与小脑交界的三角形区域。
前庭蜗神经根和面神经根恰连于此,在其上方有三叉神经根,下方与舌咽神经根和迷走神经根邻近,后方为小脑。
因此,当此处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和蛛网膜炎等,随着病灶的扩大逐渐影响周围结构,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此三角的血管、神经走行较为复杂,在其内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上述结构[1??3]。
2 颈部三角颏下三角为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此区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为颏下恶性肿瘤、颏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的好发处[1]。
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付爱军;朱军;李建珉;程爱国;陈通;刘清军;刘刚;张云鹤【摘要】①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②方法将15具(30侧)国人成年连颈尸体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③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性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上、下枕下三角是保护椎动脉第三段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确认颈静脉孔后外侧缘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是保护面神经的标志.枕髁后1/3~1/2的磨除可获得对枕骨大孔腹侧和腹外侧的满意显露.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对于增加枕骨大孔上方病变的显露非常重要.④结论颅颈交界区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该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和解剖学标志,可增加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增加手术视野.【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13)004【总页数】3页(P464-466)【关键词】颅颈交界区;椎动脉;枕髁;显微外科解剖【作者】付爱军;朱军;李建珉;程爱国;陈通;刘清军;刘刚;张云鹤【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1颅颈交界区包括下斜坡、枕骨大孔及上位颈椎等部位,有延髓、上颈髓、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后组脑神经等重要结构穿行,是颅底解剖结构中最复杂的区域,故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处理是神经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颅颈交界区显微外科解剖的研究,旨在为手术处理此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学特点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学特点许德栋;王文波;李勇;段震映;姚翰勋;戚圣金;夏学巍【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标志,为内镜下进行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选择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5具,应用硬质内镜( Karl Storz)经双侧鼻腔插管,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进行斜坡区解剖学观察。
结果斜坡区划分为3个部分:上斜坡、中斜坡、下斜坡。
鞍旁颈内动脉管隆起、斜坡旁段颈内动脉管隆起、视神经管隆起等为斜坡区骨性解剖标志,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脑神经Ⅵ、脑桥、椎动脉、脑神经Ⅸ~Ⅻ、延髓等为硬膜下解剖标志。
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学标志明确,可依据上述解剖标志进行该入路手术。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tomic landmarks of the endoscopic extended transnasal approach to the cliv-us region, which provides anatomic basis for the approach.Methods Five formalin-fixed adult cadaveric head specimens were used, a rigid endoscope ( Karl Storz) was inserted into the bilateral nasal cavity for simulating the endoscopic extend-ed transnasal approach to the clivus region.Results The clivus regio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upper, the mid-dle and the lower clivus.Bony landmarks of the clivus regions were presented, such as parasellar internal carotid arterial canal bulge, internal carotid arterial canal bulge and optic canal bulge etc.Intradural anatomic landmarks were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basilar artery, cranial nerveⅥ, pons, vertebral artery, cranial nerveⅨ-Ⅻan d medulla oblongata.Conclusion The anatomic landmarks of the endoscopicextended transnasal approach to the clivus region are clearly defined, and the approach can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 landmarks.【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28【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颅底斜坡区;解剖学【作者】许德栋;王文波;李勇;段震映;姚翰勋;戚圣金;夏学巍【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颅底斜坡区(以下称斜坡底)可发生许多硬膜内和硬膜外疾病,如脑膜瘤、脊索瘤等,对于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入路、侧方入路及侧后方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
手术方法
02
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肿瘤全切术、肿
瘤次全切术或肿瘤部分切除术等。
术后处理
03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颅内压变化等,
并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支持等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原则及思路
介绍了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包括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手术入路 的分类及适用范围、手术入路的设计步骤等。
前颅底
包括筛骨、额骨等。
中颅底
包括颞骨、岩骨等。
后颅底
包括枕骨、蝶骨等。
眼眶和颞区骨性结构
眼眶
包括上颌骨、颧骨、泪骨等。
颞区
包括顶骨、颞骨等。
04
手术入路设计
手术入路分类
根据颅骨和头皮入路
可分为颅骨入路和头皮入路。
根据手术入路部位
可分为前部入路、后部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等。
根据手术入路方式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如经额入路、经翼点入路、经枕骨大孔入路、经 颅底入路等,包括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手术入路选择原则与技巧
从疾病的治疗需求出发,介绍了如何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入 路,并总结了一些手术入路的技巧和经验。
未来研究方向
05
临床应用
幕上脑膜瘤
1 2 3
手术入路
幕上脑膜瘤可采用冠状切口和半球间纵切口两 种手术入路。
手术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 肿瘤全切术、肿瘤次全切术或肿瘤部分切除术 等。
术后处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 颅内压变化等,并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支 持等治疗。
后颅窝手术入路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岩上窦、岩下窦及重要颅 神经,避免损伤导致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同时 ,由于岩骨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需由经验 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操作。
04 枕下入路详解
切口设计与体位摆放
切口设计
枕下入路手术通常采用中线或旁中线直切口,长度根据病变位置和手术需要而定。切口起自枕外粗隆 上,向下延伸至颈后部。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椎动脉 、颈静脉球及重要颅神经,避 免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
经岩骨入路
定义
经岩骨入路是一种通过岩骨暴露后颅窝中线区及 侧方的手术方式。
手术步骤
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头部向健侧旋转并固定 ,取颞下经岩骨入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及颞肌,显露颧骨、颧宽较大及岩骨部位。
适应症
适用于岩斜区肿瘤、脑干肿瘤及血管性病变等。
VS
并发症防治
枕下入路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 感染、脑脊液漏、颅内出血等。为预防这 些并发症的发生,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 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在术后密切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5 乙状窦后入路详解
切口设计与体位摆放
切口设计
通常选择耳后直切口或弧形切口,长度根据 手术需要而定。切口应能充分暴露乳突和枕 骨。
目的
后颅窝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颅后窝 内的病变或压力,恢复正常的脑脊液 循环通路,保护小脑、脑干等结构的 功能。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后颅窝手术适用于颅后窝积液、肿瘤 、血管病变、先天性疾病等。当病变 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或影响脑脊液 循环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禁忌症
对于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 障碍、颅内感染等患者,应视为手术 禁忌。此外,对于病变过于广泛或位 置深在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需谨 慎评估。
头颈部CTA及解剖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32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robasilar Arterial System )
前后位
1. 右椎动脉
2. 左椎动脉
3. 脊髓前动脉 脉
4. 小脑后下动
5. 基底动脉 脉
6. 小脑前下动
7. 脑桥外侧支 9. 大脑后动脉
8. 小脑上动脉 10. 后交通动脉
2021/10/10
34
2021/10/10
右侧椎动脉造影 P1段不对称 右侧P1比左侧P1高并且粗 弯曲的箭头所指的是后交通动脉 白色的箭头指的是P2段
36
左椎动脉造影正位像(动脉期)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2021/10/10
大脑后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椎动脉
37
颈内动脉分段
2021/10/10
2021/10/10
31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2021/105/1.左0 小脑前下动脉(AICA)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的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阈值,自动最短延迟时间
2021/10/10
7
7
头颈部CTA扫描
头颈部CTA图像
2021/10/10
8
8
图像常用的后处理方法
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 是将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轴位图像叠加起来再对某些
标线、标定的重组线所指定的组织进行冠状、失状位及任 意角度斜位图像重组。
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腹侧型
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腹侧型
封亚平;章翔;柏秀松;刘卫平;封雨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5)001
【摘要】目的:探讨颅颈区畸形腹侧型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对经MRI检查确诊为颅颈区畸形腹侧型的15例患者,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颈髓的压迫.结果:痊愈12例(80%),好转2例(13.3%),无效1例(6.7%).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软腭裂开1例,经治疗痊愈.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是治疗颅颈区畸形腹侧型的首选方法.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封亚平;章翔;柏秀松;刘卫平;封雨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外科,昆明,65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西安,71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外科,昆明,65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西安,71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外科,昆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
【相关文献】
1.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J], 梁庆华;李太平;步星耀;张永福;崔力浩
2.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J], 陈军;陈覃;司宪平;吴海滨;周辉;李爱民;
王富元;江伟;刘希光
3.经口咽入路治疗颅颈区腹侧畸形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J], 陈晓雷;刘宁;朱风仪;赵春生;周明卫;骆慧
4.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颅颈区畸形 [J], 刘广存;许尚臣;刘树山;张玉宝;刘英超
5.颅颈腹侧畸形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6例报告 [J], 陈军;陈覃;司宪平;吴海滨;周辉;李爱民;王富元;江伟;刘希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区, 无需牵拉重要结构等优点。 本研究对 $% 例标本 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旨在为该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
(
结
果 咽后壁的层次结构: 于咽
"
材料与方法
(&*’’’’经口前入路浅层解剖
后壁扪及寰椎前结节, 行正中纵行切口, 分层切开黏 膜层、 黏膜下层、 浅肌层和椎前筋膜。 切开咽后壁各层 之后将软组织牵向两侧, 可显 露 从 斜 坡 下 缘 到 ,$ 椎 体上缘的区域(图 * ) 。 以寰椎前结节为标志测量显露 范围, 从 显 露 上 界 到 该 点 的 距 离 为 *$&5’++ , 从下界 到该点的距离为 $)&%’++ 。 硬腭入路浅层解剖 (&(’’’’扩大切开软、 依悬雍垂的偏 向, 绕悬雍垂中线纵行切开软腭, 在硬腭的后缘中线 处打开一个半径约 *’1+ 的半圆形骨窗。 软腭可以分 为口咽侧黏膜、 鼻咽侧黏膜以及夹在其间的肌层三层 结构, 肌层内分布着起源于腭大动脉的细小动脉分 支。 经测量发现软腭近硬腭端和近悬雍垂端较薄, 而 中间较厚, 呈舌背样。 将切开的软腭向两侧悬吊牵开, 显露咽后壁, 将原有切口向上延伸, 直至硬腭后缘, 依 次切开并分离黏膜层、 咽缩肌及头长肌 36/789: 纤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UKD3 ) , ("" ) ;%%2 , >
・ &##・
・ 实验研究 ・
经口入路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
; 王智运 ", ,尹庆水 ;,王龙江 ",权 日 ;,章 凯 ;,吴 文 ;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大队,广东 广州 <"%<"<;;&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广东 广州 <"%%"%)
表 #, 各解剖要点距离上门齿的垂直深度(** ) 解剖要点 前结节 齿状突前面 齿状突后面 硬脊膜 脊髓
图 !"" 咽 后 壁 解 剖 层 次
!" 颈 长 肌 # 黏 膜 浅 肌 层 $ 椎 前 筋 膜
% 咽后间隙 & 椎前间隙
!!" -.).&,! %)#$ -/).(,! &).( +/).$,! &)-! !..)#-,! ().! !.$)-%,! ()!-%)/&,! $)/+, +%)&(,! &)$.
#)%7""" 骨窗
充分剥离骨质表面的软组织后, 沿双侧寰
%
&
上进入颅内,分支形成硬脊膜表面的微小动脉网。 本 组 - 例横韧带和硬脊膜间存在黏连。 切除枕骨大孔前缘, 即斜坡下缘, 切除范围 控 制 在宽 #). "#)& :* , 长 #)& "$). :* 8$9, 形成一 个 三 角 形 骨 窗。测量手术入路各个解剖要点距离上门齿的深度, 纵形切开硬脑膜, 显露走行于延髓腹侧的 结果见表 # 。 椎动脉全貌, 椎动脉进入硬脑膜处位于寰枕交界水 平, “人” 字形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其 !+ 例(($)$6 )以 中 !! 例($()/6 )汇合形态为非对称形。 双侧椎动脉
路术野的两侧, 界定了手术操作的安全区域距中线的 水平距离, 是手术中必须重点保护的重要结构。 本实 验经过测量, 经 口 手 术 的 安 全 范 围 距 中 线 在 )!, , 水 在 ),, 在枕骨大孔 平为 !6#7’ %% , $ 水平为 !*#6’ %% , 水平为 8#!’ %% , 枕骨大孔上 ! -% 处为 ,#$’ %% 。 对 在 应的椎动脉走行深度在 )!, , 间隙水平为 6#(, %% , 椎动脉在穿过寰椎横突孔 ) ,, $ 间隙水平为 6#(8 %% 。 后, 沿寰椎侧块后外侧走行至后弓和侧块移行部, 进 入后弓上方前部的椎动脉沟内, 向前内绕行于寰枕关 节内侧, 在枕骨大孔侧缘下面穿过硬脑膜, 继而向上 通过枕骨大孔进入颅内; 在颅内斜向内上, 至中线与 对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 汇合处距 )! 上缘 ,$#,&%%。 根据测量, 部分椎动脉呈非对称走行。 该段椎动脉走 行于硬脑膜内, 不易损伤。
0# 椎体前缘 0$ 椎体前缘
$ 椎动脉 % 脊髓前动脉 & 面神经 ( 视神经
王智运, 等 # 经口入路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
・ $%&・
和舌下神经构成了骨窗的水平边界。 舌下神经根丝从 延髓橄榄核的前界发出, 通过椎动脉后方进入舌下神 经管, 舌下神经管的外口距离中线 !"#$ %%。
表 !,,椎动脉内侧距中线及椎动脉椎体前缘冠状面距离(** ) 项 目 左侧 右侧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1% #%/$*( *- 2%().’# 0.’($*0%.2$0’# 34(0)$*(
CADE’F6G:H0*I’JKD’LG0MN6HG(IOCADE’P-0MQG/0M*R’!" #$ *&’E7/.H/S9.’K0NSGSHS9R’D/0T/0M’U9.G1/V’W0GX97NGS:R’EH/0MY6-H’<*%<*<R’,6G0/Z’’;&’[98/7S+90S’-T’\7S6-89.G1NR’EH/0MY6-H’E9097/V’UGVGS/7:’ ]-N8GS/V’-T’EH/0MY6-H’,-++/0.’-T’4PAR’EH/0MY6-H’<*%%*%R’,6G0/ !5/).’0)6 753%0)$2% ^-O87-XG.9O/0/S-+G1/VO_/NGNOT-7OS7/0N-7/VO/887-/16O‘^\Aa’G0’.9/VG0M’bGS6’S69’V9NG-0N’-T’17/0G-197XG1/V’QH01SG-0&’’8%)1*&/ ^69’^\A’b979’897T-7+9.’G0’=%’1/./X97’N891G+90N’TGVV9.’bGS6’79.’NGVG1-0’G0’S69’/7S97G9NR’ T-VV-b9.’_:’.GNN91SG0M’S-’S69’+9.HVV/’/0.’S69’H8897’ 197XG1/V’1-7.&’^69’79V/S9.’/0/S-+G1/V’NS7H1SH79N’NH16’/N’X97S9_7/V’/7S97:R’_/N/V’/7S97:’/0.’S69’17/0G/V’097X9N’b979’-_N97X9.’/0.’+9/NH79.&’’9%/4#)/ ^69’-897/SGX9’9c8-NH79’G0’^\A’7/0M9.’T7-+’G0T97G-7’8/7S’-T’S69’1VGXHN’S-’S69’NH897G-7’8/7S’-T’S69’,=’X97S9_7/V’_-.:&’^69’.GNS/019’T7-+’S69’X97S9_7/V’ /7S97:’S-’S69’+G.VG09d’ ">&?++’/S’S69’V9X9V’-T’,", ;R’ "<&>++’/S’S69’V9X9V’-T’,;, =&’ ^69’V/:97N’/0.’NS7H1SH79N’G0’S6GN’/79/’b979’.9N17G_9.’G0’.9S/GV&’’ :*(0#4/$*( ^69’NSH.:’79X9/VN’S6/S’S69’^\A’6/.’/.X/0S/M9N’-T’N6-7S’.GNS/019R’ b9VV’9c8-NH79’/0.’VGSSV9’./+/M9’G0’.9/VG0M’bGS6’V9NG-0N’T7-+’S69’ H8897’197XG1/V’S-’S69’V-b97’1VGXHN& ;%, <*.&/6 S7/0N-7/V’/887-/16Z’17/0G-197XG1/V’QH01SG-0Z’/0/S-+:
"&"’’’’ 材料
$% 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尸头,经甲 醛浸泡, 其中男 (( 例, 女 ) 例。 游标卡尺精度 %&%*’++ 。 *&(’’’’ 经口前入路解剖 按照经口前入路的常规体位 将头颅固定于头架之上, 以 ,-.+/0 自动牵开器将口
腔和双侧腭弓牵开, 充分暴露咽后壁。 模拟临床术式 行咽后壁正中纵形切口, 观察并测量各层结构。
范围
(+)#% " --)!( /%)+& " +()#/ ,,-%)//"!./)$+ ,,-/)(&"!!!)%& ,,+!)$-"!!()!! /()#! " +#)// ,,/-)&$"!.&)!$
图 #,, 椎 基 底 动 脉 与 脑 神 经 毗 邻 关 系
!, 基 底 动 脉 # 展 神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