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罗山县朱堂中心校龚廷斌
一.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
之情,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讲故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面,生猜谜底。师板书:小蝌蚪
(二)听朗读录音。
听朗读录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答师板书:找妈妈。
(三)复习生字词。
1.师出示生字,生读生字。
2.师出示词语,生读词语。
(四)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蝌蚪长什么样?
生答后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师:“甩”可以换成什么字,句子意思还不变?
生用“甩”说一句话。
(3)再说说小蝌蚪的样子?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蝌蚪快活地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出示图片)。师板书:长后腿。师:为什么找妈妈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片,说说“迎”是什么意识?鲤鱼说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
生答后出示图片,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学习第3自然段。
(1)又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师板书:长出前腿),又碰到乌龟,他们怎么称呼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生答师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两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
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通过
生动的故事,描绘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动物间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以及动物间的亲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大自然中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
注大自然中的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引出本节课主题:《小蝌蚪找妈妈》。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 例题讲解:
(1)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回答。
(2)老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
1.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2. 生字词:青蛙、尾巴、长、绿、叫、妈妈、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5篇】
《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5篇】
《静夜思》中的“疑”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时间:1.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听过《静夜思》吗?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几个诗歌中的生字宝宝,还要把诗读得正确,有感情。有信心吗?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74页,自己读诗句,读完后将圈出来的生字宝宝多试拼几遍。
2、指名读,评议。
3、学习生字。
(1)读字音: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小老师带读
b、你想提醒大家怎样读好这个字?
c、他能和谁交朋友?
(2)记字形:
a、左右结构:静(在哪里看见过这个字?)、低(它的反义词知道吗?)、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区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结构:夜(分部件记忆,认识部件“夜下角”)、举(图画)、望(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围结构:床(会意记忆: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独体字:光(谜语记忆:小儿子是个大胖子)、头(谜语记忆:大戴两朵大红花)、乡(会意记忆:乡下山路多弯道)。(3)检测。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两课时全)-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分析
(一)《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小青蛙。整个故事充满趣味,通过图文生动地向学生揭示了大自然中某一种动物的形态变化。发现变化,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渗透生命意识,是本课教学的价值意义所在。
(二)本课教学应围绕识字、阅读的重点,把朗读、看图、随课文识字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要注意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随文识字与字族群识字相结合。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借助“皮”,关联“皮”字族的字让学生根据偏旁想意思,来读一读,记一记。如,“披、坡、波、破”等。学习“睛”可以和“青”字族的字联系起来学,复现“请、晴、情、清”,偏旁不同意思就不同,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睛”字“目”字旁的意思。
学情分析
1.你见过小蝌蚪吗?他长什么样?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找找图片,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聊一聊。试着画一画小蝌蚪。
2.请你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写之前想一想怎么占格,写的时候做到不涂改,写工整,写正确。
就肚睛
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演一演等方式认识“塘、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强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这个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3、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问: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
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的第
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四自然段,详细讲述小蝌蚪
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乌龟,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如“鲤鱼”、“乌龟”、“荷叶”等。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会小蝌蚪的
心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
蝌蚪的成长,引入课题。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观察课文中的
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引导
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造句巩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编写句子,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2. 生字词:鲤鱼、乌龟、荷叶等。
3. 小蝌蚪找妈妈过程图。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话,描述小蝌蚪找到妈妈的
心情。
3.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动物找妈妈的故事,了解动物的成长
1.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核心问题: 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串珠问题: 1.读课文,说一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 2.小蝌蚪在找妈妈时,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小蝌蚪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4.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听录音回顾课文
边听 边想 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从 “长出两条后腿”看出了什么?
“长出两条后腿”说明了小蝌蚪逐渐长大,这 是它生长过程中的第一次变化。
2.“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 吧!””从“迎”字看出了什么?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 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 非常的懂礼貌。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 “再跳一下!” 青蛙又上了一个台阶。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就这样,青蛙跟着 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 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3.小蝌蚪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她告 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他们误把 乌龟当作了自己的妈妈,但是他们毫不气馁,最后 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1小蝌蚪找妈妈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生字,会正确书写“两、肚皮”等10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看看图,请你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像这样的小水池就是池塘,我们也可以叫它水塘,专门养鱼的池塘我们叫它鱼塘,种植荷花的池塘,我们叫它荷塘。这群小蝌蚪就生活在池塘,它们长什么样子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
3.跟老师读: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4.脑袋就是指头,脑的左边是月字旁,袋在这里读轻声,跟老师读脑袋,大大的脑袋。
5.看图,小蝌蚪身体的颜色就是黑灰色。
6.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们在水里游泳的时候会甩着长长的尾巴,甩是一个动词,请你用一只手当作小蝌蚪的尾巴甩一甩,想象它们游动的样子多快活呀,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7.池塘里就这样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蝌蚪,课文写了它们的什么事呢?课题就告诉了我们,出示课题,跟老师读课题。
8.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
段序号,读完了,想想老师提出的问题。
2.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蝌蚪怎么会想到要去找妈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先请你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数数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躯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躯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截了当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模样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欢乐啊,你能不能欢乐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尽管生活得专门欢乐,然而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因此,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如何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发觉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明白得“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躯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模样?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差不多”说话。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2、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
2、(出示卡片)
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开火车读)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
之情,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讲故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面,生猜谜底。师板书:小蝌蚪
(二)听朗读录音。
听朗读录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答师板书:找妈妈。
(三)复习生字词。
1.师出示生字,生读生字。
2.师出示词语,生读词语。
(四)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蝌蚪长什么样?
生答后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师:“甩”可以换成什么字,句子意思还不变?
生用“甩”说一句话。
(3)再说说小蝌蚪的样子?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蝌蚪快活地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出示图片)。师板书:长后退。师:为什么找妈妈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片,说说“迎”是什么意识?鲤鱼说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
生答后出示图片,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学习第3自然段。
(1)又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师板书:长出前腿),又碰到乌龟,他们怎么称呼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生答师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引导回顾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整体阅读,初步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自己标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二)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2自然段
(1)边读边引导学生领会“捕食”“迎上去”两个词的意思,感悟“迎上去”所表达出小蝌蚪急切、喜悦的心情。
(2)师生或学生间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加深理解“捕食、迎上去”。
(3)引导比较鲤鱼妈妈与鲤鱼妈妈所讲的青蛙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读出小蝌蚪问话时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长辈式亲切的语气。(方式:师范读引导;生读,师点评;分角色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演一演)。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习惯。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另外,学生对蝌蚪和青蛙都很熟悉,所以教学本课,应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3.可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生字,也可以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或扩展词汇游戏。
4.在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生字,会写“两、哪”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带着问题进入阅读
1.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做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小蝌蚪找妈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脑、袋"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规范端正书写田字格中的“宽、睛"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描写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讲故事,感受小蝌蚪奇妙的生长变化过程,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趣设疑
1.(出示青蛙图片)认识它吗?我们以前学过好几篇关于青蛙的课文,还记得吗?(《青蛙写诗》《小青蛙》《荷叶圆圆》)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板书课题,齐读,注意停顿:小蝌蚪/找妈妈。咦,青蛙躲在哪里了?你知道吗?(原来,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4.(出示蝌蚪图片)它们俩长得一点都不一样,难怪小蝌蚪要四处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妈妈的?找到了吗?读了课文,小朋友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真地读一读这个故事,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学情,祖机正音:课文能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要想把这么长的课文读通顺,这些后字词都必须读准确。
(1)分组出示。
第一组:脑袋宽嘴巴披着衣衾鼓着眼睛
第二组:池塘捕食阿姨肚皮哪旦那里黑灰色乌龟
(2)指名读第一组: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教师示范,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