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罗山县朱堂中心校龚廷斌

一.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

之情,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讲故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面,生猜谜底。师板书:小蝌蚪

(二)听朗读录音。

听朗读录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答师板书:找妈妈。

(三)复习生字词。

1.师出示生字,生读生字。

2.师出示词语,生读词语。

(四)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蝌蚪长什么样?

生答后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师:“甩”可以换成什么字,句子意思还不变?

生用“甩”说一句话。

(3)再说说小蝌蚪的样子?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蝌蚪快活地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出示图片)。师板书:长后腿。师:为什么找妈妈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片,说说“迎”是什么意识?鲤鱼说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

生答后出示图片,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学习第3自然段。

(1)又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师板书:长出前腿),又碰到乌龟,他们怎么称呼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生答师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两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两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

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找到了青蛙妈妈。课文通过

生动的故事,描绘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动物间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以及动物间的亲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大自然中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

注大自然中的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引出本节课主题:《小蝌蚪找妈妈》。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 例题讲解:

(1)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回答。

(2)老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

1.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2. 生字词:青蛙、尾巴、长、绿、叫、妈妈、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5篇】

《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5篇】

《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5篇】

《静夜思》中的“疑”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时间:1.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听过《静夜思》吗?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几个诗歌中的生字宝宝,还要把诗读得正确,有感情。有信心吗?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74页,自己读诗句,读完后将圈出来的生字宝宝多试拼几遍。

2、指名读,评议。

3、学习生字。

(1)读字音: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小老师带读

b、你想提醒大家怎样读好这个字?

c、他能和谁交朋友?

(2)记字形:

a、左右结构:静(在哪里看见过这个字?)、低(它的反义词知道吗?)、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区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结构:夜(分部件记忆,认识部件“夜下角”)、举(图画)、望(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围结构:床(会意记忆: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独体字:光(谜语记忆:小儿子是个大胖子)、头(谜语记忆:大戴两朵大红花)、乡(会意记忆:乡下山路多弯道)。(3)检测。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两课时全)-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两课时全)-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分析

(一)《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小青蛙。整个故事充满趣味,通过图文生动地向学生揭示了大自然中某一种动物的形态变化。发现变化,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渗透生命意识,是本课教学的价值意义所在。

(二)本课教学应围绕识字、阅读的重点,把朗读、看图、随课文识字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要注意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随文识字与字族群识字相结合。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借助“皮”,关联“皮”字族的字让学生根据偏旁想意思,来读一读,记一记。如,“披、坡、波、破”等。学习“睛”可以和“青”字族的字联系起来学,复现“请、晴、情、清”,偏旁不同意思就不同,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睛”字“目”字旁的意思。

学情分析

1.你见过小蝌蚪吗?他长什么样?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找找图片,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聊一聊。试着画一画小蝌蚪。

2.请你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写之前想一想怎么占格,写的时候做到不涂改,写工整,写正确。

就肚睛

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演一演等方式认识“塘、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强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这个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3、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问: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

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的第

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四自然段,详细讲述小蝌蚪

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乌龟,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如“鲤鱼”、“乌龟”、“荷叶”等。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会小蝌蚪的

心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

蝌蚪的成长,引入课题。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观察课文中的

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引导

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造句巩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编写句子,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2. 生字词:鲤鱼、乌龟、荷叶等。

3. 小蝌蚪找妈妈过程图。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话,描述小蝌蚪找到妈妈的

心情。

3.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动物找妈妈的故事,了解动物的成长

1.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1.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核心问题: 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串珠问题: 1.读课文,说一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 2.小蝌蚪在找妈妈时,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小蝌蚪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4.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听录音回顾课文
边听 边想 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从 “长出两条后腿”看出了什么?
“长出两条后腿”说明了小蝌蚪逐渐长大,这 是它生长过程中的第一次变化。
2.“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 吧!””从“迎”字看出了什么?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 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 非常的懂礼貌。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 “再跳一下!” 青蛙又上了一个台阶。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就这样,青蛙跟着 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 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3.小蝌蚪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她告 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他们误把 乌龟当作了自己的妈妈,但是他们毫不气馁,最后 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1小蝌蚪找妈妈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生字,会正确书写“两、肚皮”等10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看看图,请你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像这样的小水池就是池塘,我们也可以叫它水塘,专门养鱼的池塘我们叫它鱼塘,种植荷花的池塘,我们叫它荷塘。这群小蝌蚪就生活在池塘,它们长什么样子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请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

3.跟老师读: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4.脑袋就是指头,脑的左边是月字旁,袋在这里读轻声,跟老师读脑袋,大大的脑袋。

5.看图,小蝌蚪身体的颜色就是黑灰色。

6.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们在水里游泳的时候会甩着长长的尾巴,甩是一个动词,请你用一只手当作小蝌蚪的尾巴甩一甩,想象它们游动的样子多快活呀,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7.池塘里就这样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蝌蚪,课文写了它们的什么事呢?课题就告诉了我们,出示课题,跟老师读课题。

8.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

段序号,读完了,想想老师提出的问题。

2.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蝌蚪怎么会想到要去找妈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先请你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数数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躯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躯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截了当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模样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欢乐啊,你能不能欢乐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尽管生活得专门欢乐,然而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因此,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如何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发觉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明白得“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躯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模样?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差不多”说话。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2、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

2、(出示卡片)

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开火车读)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

之情,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讲故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面,生猜谜底。师板书:小蝌蚪

(二)听朗读录音。

听朗读录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答师板书:找妈妈。

(三)复习生字词。

1.师出示生字,生读生字。

2.师出示词语,生读词语。

(四)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蝌蚪长什么样?

生答后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师:“甩”可以换成什么字,句子意思还不变?

生用“甩”说一句话。

(3)再说说小蝌蚪的样子?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蝌蚪快活地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出示图片)。师板书:长后退。师:为什么找妈妈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片,说说“迎”是什么意识?鲤鱼说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

生答后出示图片,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学习第3自然段。

(1)又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师板书:长出前腿),又碰到乌龟,他们怎么称呼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生答师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引导回顾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整体阅读,初步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要求: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自己标出来。

2.交流展示

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二)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2自然段

(1)边读边引导学生领会“捕食”“迎上去”两个词的意思,感悟“迎上去”所表达出小蝌蚪急切、喜悦的心情。

(2)师生或学生间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加深理解“捕食、迎上去”。

(3)引导比较鲤鱼妈妈与鲤鱼妈妈所讲的青蛙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读出小蝌蚪问话时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长辈式亲切的语气。(方式:师范读引导;生读,师点评;分角色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演一演)。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习惯。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教师应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另外,学生对蝌蚪和青蛙都很熟悉,所以教学本课,应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3.可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生字,也可以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或扩展词汇游戏。

4.在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生字,会写“两、哪”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带着问题进入阅读

1.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做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小蝌蚪找妈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脑、袋"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规范端正书写田字格中的“宽、睛"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描写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讲故事,感受小蝌蚪奇妙的生长变化过程,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趣设疑

1.(出示青蛙图片)认识它吗?我们以前学过好几篇关于青蛙的课文,还记得吗?(《青蛙写诗》《小青蛙》《荷叶圆圆》)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板书课题,齐读,注意停顿:小蝌蚪/找妈妈。咦,青蛙躲在哪里了?你知道吗?(原来,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4.(出示蝌蚪图片)它们俩长得一点都不一样,难怪小蝌蚪要四处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妈妈的?找到了吗?读了课文,小朋友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真地读一读这个故事,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学情,祖机正音:课文能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要想把这么长的课文读通顺,这些后字词都必须读准确。

(1)分组出示。

第一组:脑袋宽嘴巴披着衣衾鼓着眼睛

第二组:池塘捕食阿姨肚皮哪旦那里黑灰色乌龟

(2)指名读第一组: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教师示范,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