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
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它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3.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5.“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A.青铜器B.丝绸C.铁器D.瓷器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7.“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B.唐朝前期洛阳C.北宋开封D.南宋8.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
”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A.①③B.①②C.①D.①②③9.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 满分 1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 1.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
该文化遗存是( ) A .河姆渡文化 B .红山文化 C .良渚文化 D .陶寺文化 2.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
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
这说明( ) A .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 .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 C .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D .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 3.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这说明( ) 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4.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制造技术进步B .法家思想影响C .政治伦理规范D .审美观念变化 5.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
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 .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 .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 .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6.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
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7.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
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淮。
(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C.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D.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2.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来拜见孔子的人,带着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
他就没有不教诲的,这一做法()A. 导致社会等级差别逐渐消失B.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C. 瓦解了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3. 黄留珠在《西安通史》中说道:“据史料推算,按照秦朝初定时的人口以2000万计,当时服役的人数中,秦始皇陵骊山工程使用人力多达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人,戍守开发岭南50万人,再加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人口总数不下200万。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研究主旨的是()A. 民力与人心B. 重法与坑儒C. 农耕与游牧D. 集权与分封4.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
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 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C. 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5.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
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
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A. 中央集权统治加强B. 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的C. 完成了江南地区统一D.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6.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B. 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C. 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D. 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7. 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已经有以他官参与其事的事情。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半坡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通,但它们有着极其相像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A.起源最早 B.世界领先 C.独一无二 D.多元一体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A.青铜器 B.甲骨文 C.丝绸 D.瓷器3.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4.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
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的发展 B.冶铸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 D.各国间商业沟通频繁5.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接受他的政治见解。
他的政治见解是A.有教无类B. 无为而治C.为政以德D.中心集权6.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觉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
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养精蓄锐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排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7.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和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8.秦始皇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
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
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这就是闻名的“焚书坑儒”。
由此可知“焚书坑儒”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9.下图是一副古代山东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1]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大传》云:“庶子不祭,明其宗也。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内外服制度C. 宗法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庶子”“宗也”等信息,可判断出是宗法制,强调嫡子才有祭祖的权力,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注重继承人的品德与能力,故排除A项;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因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科举制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且与《礼记》的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2.“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这一宴饮礼仪反映出西周政治生活的突出特点是A. 等级森严B. 血缘至上C. 层层分封D. 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等级分明,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器具规格不一样,故选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森严的等级而没有突显血缘的内容,也并不是强调分封制下的层层分封,故排除BC项;三代时期,我国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D项。
3.考古工作者在西周晋国的公室墓地,发现了九组19位西周时期的晋侯及夫人墓葬,该发现和《史记·晋世家》所记的晋侯世系完全相对应。
这反映出A. 正史记载的历史并非都是信史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 史学著作的可信程度相对更高D. 不同史料的互证有利于认定史实【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说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这有利于认定晋国历史,故D项正确;A项叙述正确,但是不能反映材料信息,故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记载,故B项错误;史学著作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并一定高,故C项错误。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育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这一现象表明()A. 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 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C. 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 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2.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如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 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D.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4.宋代针对土地问题,程颢曾提出“须限民田,如古井田”,而宋神宗说“如此即致乱之道”,认为只可以“利害”来使民“知所趋濉”,“若夺人已有之田为制限,则不可”。
这反映出宋代()A. 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B. 私有财产观念增强C. 理学价值观受到冲击D. 政府鼓励土地兼并5.雷氏家族在清代长期为皇室进行建筑营造和设计,参与、主持设计和修建了故宫、圆明园、颐和园以及诸多皇陵,其工艺技术精湛,世代相传,历经八代而不衰,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两万多件被称为“传世绝响”的“样式雷建筑图档”,家族也被誉称为“样式雷”家族。
雷氏家族的成就体现出()A. 清代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B. 雷氏家族坚守传承的工匠精神C. 清廷宫室在建筑方面耗费巨大D. 建筑行业代表手工业最高水平6.1876年11月《申报》刊文:“今有招商局之船,中外或有不睦,仍可行走,以供载兵运饷之用……所望者,刻下重庆将开通商口岸,若能预备行走浅滩之船为西人先,则为尤妙。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必修一
某某省某某中学高一年级期中测试历史试卷2008.11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20分。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所有答案均应填在答题卡或者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某某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某某、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某某)。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某某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有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4.一位同学在学习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时,对其变化过程整理如下,其中错误的一项整理是A.汉代——察举制B.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C.隋文帝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D.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形成5.封泥又叫“泥封”。
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X辟疆“河间王玺”A.实行郡、县两级制B.广泛推行封国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行单一县制6.“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2020—2021学年上期期中高一历史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答案
31、【答案】(1)措施:行省内部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中央掌握行省官员的任用、迁调和考课的权力;加强对行省的监察;行省分界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加强对行省的军事控制。
(6分,每点2分,三点即可)
影响:实现了中央对行省的严格控制,行省为中央集权服务,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管辖,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行省区划调整对区城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
(8分,每点2分)
(2)关系: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行分权,地方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
(4分,每点2分,两点即可)
作用:赋予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与巩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方分权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4分,每点2分,两点即可)
32、【答案】(1)内容: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
(6分,每点2分)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中央政府决策和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
(4分,每点2分)
(2)依据: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分)不同点:唐宋时期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而法国权力制约则是中央各权力部门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唐宋时期权力制约根本上是服务于皇权统治,而法国权力制约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唐宋时期权力制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治腐败和低效;法国较好地避免了专制和腐败等问题。
(6分,每点一分)。
高中历史必修上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1-15课)(含答案)
历史纲要上册期中考试01卷(考试范围:历史纲要上册1-15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答案】A【解析】西周的分封制从内容上看,一方面规定了诸侯的权利,即授民授疆土,同时也规定了诸侯应承担的各项义务。
结合本题题干材料所示内容,主要是反映了诸侯的权利即授民授疆土,因此本题选择A。
其它选项均是反映诸侯应承担的义务,与题意不符,排除。
2.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
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和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礼器等信息表明,龙山文化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当时社会已呈现出从部落逐步发展到国家的趋势,故答案为D 项;材料仅仅言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不足以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排除A项;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C项中的“非常发达”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II)[1]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II)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根据古文字学家的研究,宗法的“宗”本意是宗庙的意思。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 B.信仰C.血缘 D.地域2、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下列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周天子分封了各个等级的爵位 B.爵位的不同反映了他们功勋的大小C.西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的不同 D.他们都是替周天子统治一方的诸侯3、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A.君权神授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皇权至上4、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七国之乱”、“藩镇割据”等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A. 地方的权力太大 B.地方行政权力过于分散C. 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 D.古代选官制度不够完善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宋太祖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派通判负责监督等做法的目的是()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7、“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
”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8、“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削弱了显贵的特权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10、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制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11、“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首席秘书。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试
历史参考答案
1-20:BBBCA ABCBC ACBBA BBBBC
21-38:CCCDB DABAC CBDBB DAB
39. (12分)
(1)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分)
(2)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2分)
影响: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分)
区别:唐朝中书省是三省之一,负责草拟政令;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六部。
(2分)
(3)职能:负责承命拟旨;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谕旨。
(2分)
(4)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1分)
40.(12分)
(1)图一:唐朝;图二:北宋(2分)
唐: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任意二点2分,写出具体措施也可得分)
北宋:战争;和议;互市贸易(任意二点2分,写出具体措施也可得分)
(2)威胁:①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
②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
③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
(3分)
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稳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根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幅员。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半坡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通,但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A.起源最早B.世界领先C.独一无二D.多元一体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A.青铜器B.甲骨文C.丝绸D.瓷器3.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
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的发展B.冶铸业的发展C.商业的发展D.各国间商业交流频繁5.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的政治见解。
他的政治见解是A.有教无类 B. 无为而治 C.为政以德 D.中央集权6.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
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休养生息的政策B.分封制度的排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7.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和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8.秦始皇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
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
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
由此可知“焚书坑儒”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9.下图是一副古代山东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刺史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0.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而,形成了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
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局面的措施是A.书同文B.焚书坑儒C.推行“黄老之学”D.独尊儒术11.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12.如下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13.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
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
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
这说明孝文帝A.数典忘祖B.脱离实际刚愎自用C.学习先进文化D.实行“藩汉分治”14.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
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A.守法精神B.用人唯才C.兼收并蓄D.以民为本15.结合唐朝前期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判断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是A.张骞出使西域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进藏D.玄奘西游16.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B.加强北部边防C.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D.巩固隋朝的统治17.《资治通鉴》载,隋文帝伐陈前,“送玺书暴(陈)帝二十恶;仍散写诏书三十万纸,遍谕江外”。
据此推断,隋时雕版印刷术A.尚未得到推广使用B.推动了舆论宣传C.具有印量大的优势D.产生于北宋之后18.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阅,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A.郡县制的实行B.刺史制度的推行C.科举制的创立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19.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朝实施“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即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该制度是A.租调制B.两税法C.租庸调制D.均田制20.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B.佛教思想盛行C.道教有了新发展D.佛教取代儒学的地位21.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
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B.士人热衷于竞技活动C.文化生活世俗化发展趋势D.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22.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
这表明A.唐代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B.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C.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D.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3.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
统一的因素包括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下侧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夺将帅权力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25.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这带来的影响有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②财政状况日益恶化③增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④造成官僚队伍的膨胀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26.王安石变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负担依然沉重B.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问题C.王安石变法的决心不够坚决D.不可能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7.宋神宗曾说过:“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材料中的“二虏”指的是A.辽和金B.辽和西夏C.夏和金D.金和元28.据记载:“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
”根据材料判断其所描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A.女真族B.契丹族C.党项族D.蒙古族29.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西湖景色秀丽迷人C.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30.《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31.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思想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32.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A.唐诗B.宋词C.元杂剧D.明清小说33.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还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问他是A. 张骞 B. 文天祥 C. 成吉思汗 D. 司马迁34.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的部分笔记。
其学习的内容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雅克萨之战35.“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
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材料评论的是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科举制36.明太祖告诫其后子孙,“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效率B.造福子孙C.加强皇权D.限制大臣37.下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8.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是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价的是A.闭关锁国政策B.崇文抑武政策C.“重本抑末”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二、非选择题39.(12分)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强化对百官的监察,汉武帝增设了司隶校尉和十三部(州)刺史,司隶校尉......主要监察京畿地区......刺史则“以六条问事”,除了一条是监察地方豪强之外,其余五条都是针对高级地方及其家属的不法行为......汉武帝时期的吏治较为清明,与多层次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监察、监督制度有关。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
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1)根据材料一,写出汉武帝时期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
汉武帝的做法有何积极作用。
(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初期三省的职能。
分析唐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4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2分)4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冷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材料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