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与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环境规划管理的规定
新城市空间管理规定城市空间环境规划管理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环境的调控作用,确保城市空间和环境达到和谐有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国家相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旧城区建设应以降低人口密度,完善基础设施,调整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新区开发应坚持统一规划,成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禁止掠夺性开发或剥皮式开发。
第二条控制旧城区建筑容量、交通容量和人口容量。
旧城区居住建筑的建筑高度宜控制在60米以内,确因城市空间轮廓和城市景观需要,其建筑高度大于60米时,须先经专家审查会议审查通过,并报市政府同意后方可办理有关规划许可。
第三条建设项目应创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贯彻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原则,禁止浪费土地,其容积率应以批准的详细规划为依据。
低层居住项目容积率不超过0.5,不小于0.3;多层居住项目容积率不超过1.8,不小于1.4;高层居住项目容积率不超过3.5;综合商业用途项目容积率不超过4.5;工业、仓储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0.8,最低不得低于0.6;行政办公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1.2,最低不得低于1.0。
用地面积较小或临城市干道的建设项目,如超出上述容积率的,应根据地块用地性质、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模拟规划设计,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论证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四条规范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将居住与专业市场进行合理功能分区,严格控制市场与住宅连体开发。
第五条城市广场、主次干道交叉口以及城市重点区域,应组织城市设计,综合考虑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交通等要素,确保交通畅通和城市景观(建筑风格、色彩及比例尺度等)的相互协调。
第六条临街和临城市广场建筑退让应做到进退有序,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临街或临城市广场建筑退让红线应根据详细规划确定。
一般建筑新城区不小于5.0米,旧城区不小于3.0米;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新城区不小于10.0米,旧城区不小于8.0米。
临城市巷道建筑退让红线,同时应满足日照、消防、管线敷设等间距要求。
浅谈医疗建筑日照分析与院区规划
浅谈 医疗 建筑 日照分析 与院 区规划
摘要 : 本文重点阐述在当前医疗建筑用地紧张现状下, 医疗建筑与周边相关地块的影响。 文章在主体论述 中侧重于医疗建筑与周
边 相 关地 块及 院 区 内的资源 平 等化 、 符 合整体 优 化城 市 空间 的价值 取 向和 社会 整体 利 益优 化 出发 , 重 点考 虑建 筑 的相 邻 关系 , 并提出 日照资源 合理 分配 的 可能性 。 以及举 例 分析提 前 分配 目照资 源对 医院 院 区建 设 的影 响 , 从 而有利 于 平衡 院 区资源 与建 筑合 理布 置 。 关键 词 :日照 , 医疗建 筑 , 容 积 率
一
、
背景
当前 医疗 建 筑用 地 紧 张 , 而 医疗 建 筑 中病 房 楼 对 日照要 求 严 格 , 建筑 日
证整个 院区内医疗用地合理化 , 有效地平衡院区容积率。 在医疗项 目中北京市某区医院由于院区进行过整体规划 , 对 日照影响进 行充分考虑 ,对新建建筑对原有建筑的遮挡所造成的影响预留了合理的空 间, 所以在紧张的医疗用地里有效紧凑的合理安排。
日照 分析 如 下 , 院 区南 侧 现发 热 门诊 病房 楼 为 3 层, 高度1 l 米 。基本 与 北 侧本工程两层高的裙房高度 同高, 故对新建病房楼三层 以上的病房无 日照遮 挡。 对 于本 工 程北 侧 的原 内儿 病 房楼 , 将在 本 工程 建 成后 , 改造 成 为科 研办 公 楼, 满足 日照要求 , 该楼将在后期规划中拆除。 院区北侧外妇手术病房楼的病 房层 位 于 三层 以上 , 为满 足其 病 房 层 的 日照要 求 , 本 工 程应 与 外 妇 手术 病 房 楼 的 间距 保证 在 5 2 米( 满足1 . 9 的 日照 系数 ) 以 上 。本 工程 北 侧外 墙 与 外妇 手 术 病房 楼 间距 约 为6 2 米, 满 足 日照 间距 要求 。 本 工程 西侧 为 平房 居 民 区 , 考 虑 本 工程 对 居 民区 的 日照遮 挡 问题 , 北 京 市规 划 委员 会 提 出本 工 程 西侧 山 墙应 后 退西 侧 围墙 1 8 米 。本工 程 西侧 外墙 已后退 围墙 1 8 米, 满 足要 求 。 对 于新 建 的综 合 病房 楼 , 主要建 设 难 点在 于 如何 保 证 北侧 外 妇楼 的 日照
医院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必要性及运用
医院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必要性及运用导言当前医院建筑正努力向着绿色设计方向发展,医院是维护人类身体健康和延长生命的重要活动场所。
因医院具有特殊服务救治功能,对环境健康要求十分苛刻,而由于医院功能的特殊性,使得医院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复杂。
由此可见,医院建筑是目前为止最复杂的民用建筑类型。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集人文科学、医学、建筑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医院管理等众多学科于一体。
也正是基于上述情况,我国旧医院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在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时,必然会涉及更加复杂的相关系统,从而促进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诞生。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医院设计中的必要性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从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角度出发,医院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节约大量资源,切实保护环境,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浪费和污染,使医院环境更加适合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恢复和工作。
另一方面,医院的节能效果、便捷高效的医疗流程、和谐的人与环境关系,将为医院的长期经营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建筑师需要将绿色医院视为建设目标,而不是可以忽略的。
如何把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医疗建筑的特点相融合,设计出真正的绿色医院,是未来建筑师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
绿色建筑设计特点和原则1.绿色建筑设计特点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量,既要设计绿色建筑物结构,又要思考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对生态保护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绿色医疗建筑设计时,必须在达到自身功能需求下,保护好环境,同时达到诊疗环境舒适化的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尽可能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标准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设计期间,要重点突出室内环境,力求内外环境平衡,提高对建筑健康、舒适和综合利用功能的要求。
(3)绿色建筑必须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尤其要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的排放,有效改善居住区的水质。
医疗建筑设计体会
浅谈医疗建筑设计体会【摘要】现代医疗建筑设计应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设计中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考虑:合理的功能组织;宜人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设计。
【关键词】医疗建筑;以人为本;和谐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新建、改扩建医疗建筑的热潮。
近几年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各大医院,在医疗建筑的建设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新建和扩建。
笔者这几年有幸设计了自治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楼、内科综合楼和国家中医研究基地、自治区胸科医院病房楼、自治区煤炭总医院综合住院楼、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科综合楼、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楼和门诊综合楼、哈密地区医院门诊综合楼和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等几个医疗建筑。
设计中有机会与医疗界领导专家进行广泛的接触和探讨,也几次前往内地一些典型医院参观考察,进行感性认识,在设计中摸索总结了几点体会,在这里与同行交流。
一、合理的功能组织医疗建筑是公共建筑中功能较复杂的类型。
综合医院的组成要素由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部、行政办公、生活服务六部分组成。
新建、改扩建医院均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应功能分区合理,洁污线路清晰,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的空间,在具体设计中着重处理好病人、医护人员、后勤供应及污物尸体这四个部分的出入口。
避免各交通流线的交叉,使各部门联系紧密,工作便捷。
传统的医院以多层为主,但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其大多数医院的改扩建不得不向高层发展,笔者设计的几个医院均为高层建筑,在布局上一般都将门诊、急诊、医技等放在低层部分,病房和手术室可往高层部分安排,通过合理的垂直交通组织好病人、探视者和医护人员的人流关系,最终满足了医院方面的功能需要。
自治区中医院内科综合住院楼、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和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病房楼就是一个底部为门诊,上面为住院部的综合住院楼。
现代医疗机构案例
南京鼓楼医院
人性化的关怀: 植入三十多个小型日光井,使各区 域都能分享到局部花园。 无论患者还是陪同者在等候时都 能享受到花园般的环境。不同于 传统医院紧张拥挤的气氛。
现代医疗建筑更 加体现人文关怀, 注重病人体验。
内部温馨的休息聚落
随处可见的日光井
现代•国内案例
南京鼓楼医院
人性化的空间:
教堂般的住院部中庭 住院部是医疗机构及其重要的部分,住院部的 患者病症往往要比门诊部严重,故住院部的设 计需要更加体贴病人,关注的身心健康,关注 病人心情舒畅与否,日常行动方便与否。
•用积木般模组化的设计实现医院的高效集 约
•交叠鼓楼轴线和中山路轴线以保持 城市记忆
•用现代技术实现“园化”建筑
现代•国内案例
南京鼓楼医院
设计亮点:大建筑服从人 的小尺度
设计师选择了在约5.2 的 容积率下将这个庞然大物在地面 盘成六个花园空间。这个降低建 筑高度的策略选择不仅解决了这 个大型综合医院的垂直交通压力, 还为整个医院提供了人性尺度的 城市空间。
现代•国外案例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
急诊中心
位于裙房 首层的 急诊室将成为芝加哥 市最先进的应急反应 中心。塔楼的几何形 状最大限度地为病房 提供了景观 和自然光 线,同时创造了高效 而安全的医疗环境。
现代•国外案例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
设计亮点1:窗墙面直落入 口大厅
现代•国外案例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
趋势三
公共建筑的 共同属性增 强。
第一,公共服务性增 强,体现“人性化” 特点。除医疗之外, 还要求 有休息、餐饮、银行、 邮政、商务等一般公 共服务的内容。对医 院室内环境的舒适要 求也相 应提高,从装修风格 到色彩、材质等,都 应利于创造有生机的、 温馨健康的环境
医疗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青岛市主城区为例
地理信息世界GEOMATICS WORLD 第28卷 第1期2021年2月2021.2Vol.28 No.1医疗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青岛市主城区为例引文格式:宗恒康,龙凤鸣,孙成苗,等. 医疗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青岛市主城区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21,28(1):55-60.【摘要】以青岛市主城区为例,借助互联网数据,基于500 m×500 m单元网格尺度,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医疗设施服务的距离衰减作用,实现顾及人口数据的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分析了其形成机理,通过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医疗设施可达性在空间格局上的分异特征,为青岛市未来医疗设施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对策建议。
结果表明:①青岛市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明显衰减特征,由西到东、由南到北衰减,医疗设施分布极不平衡;②医疗设施分布与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密切相关,与人口分布较为相关;③医疗设施可达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典型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
分析和研究过程对基于互联网数据探究城市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网格尺度;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格局;两步移动搜索【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86(2021)01-0055-06基金项目:2018年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18-R3-07)资助作者简介:宗恒康(1985-),男,河北辛集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地图制图、空间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
E-mail:*************.cn 收稿日期:2020-06-12宗恒康1,2,3,龙凤鸣1,2,3,孙成苗1,2,3,钟娜娜1,2,3,孟庆年1,2,3(1.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32;2.青岛市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2;3.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2)0 引 言医疗设施作为重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公众最基本的生命健康,其空间布局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1-2]。
现代医疗建筑住院部公共空间特点
我国医院建筑发展阶段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医院建设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建设时期。
国家每年用于医院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200多亿元。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全国拥有的医院数量约在1.8万所,注册登记的医疗机构在29万个,总床位数达到330万张。
医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大量大规模医疗建筑的出现给医疗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提出了更大挑战,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1)医院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原有医院建筑受到巨大冲击。
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医院建筑建设时期较早,许多建筑均面临改扩建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郊区城市化造成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大,也使得医疗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医院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形式在改扩建过程中遇到难题。
(2)医院规模的增大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由于建设规模的需求,一般大医院在病床规模上不断扩大,从800床增至1000床,后增加至1600床,有的甚至达到4000床(如四川华西医院)。
由于大规模医院往往在城市的核心地段,再加之建筑规模的不断增大,使得建筑对周边的城市交通、停车、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3)医院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医院建筑设计中,往往还是以满足当前治疗水平为基本出发点,更多考虑如何处理各种流线,在建筑空间与功能设计上欠缺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4)建筑空间缺乏“人性化”关注。
在现代医院建筑中,功能和流线往往成为建筑解决的重点,以及医疗设备技术的需求,而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合理性方面,缺乏对患者心理方面的考虑。
现代医院建筑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信息化与城市化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医疗制度的改革均已成为我国现代医疗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从建筑演进、理论发展还是空间模式的变化,医院建筑的内在发展始终离不开其最终的围绕核心——人。
医院建筑设计的原则
医院建筑设计的原则1精益医疗的设计理念。
精益医疗(leanhealthcare)是近些年国际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先进科学的理念,已经在欧美的医疗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效果。
它“以患者为中心,浪费更少,成本更低,疗效更好”为基本原则。
参考丰田生产体系的改善模型,运用在大型医疗项目上,使之产生良好的效益。
在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疗效,降低成本。
设计师(包括建筑师和医疗规划师)和医院政策制定者,医疗专家,病患都必须理解医疗的全过程,每个人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参与其中,我们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参与和体会医疗流程,配合医院决策者,使用者和服务对象,一起设计,提高医院平面格局的效率,更好的为医院提供设计服务。
2从城市角度入手规划设计,从流程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从环境的角度营造空间设计。
我们设计师接到的医院设计任务书,往往都是对基本医疗空间的需求和设计要点。
但是建筑师应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入手进行设计。
医院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与周边环境的共生是最基本的要素,与周边建筑的对话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是建筑师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
我们的设计方法是从对周围建筑语境的研究开始,医院对城市天际线的勾勒,对城市道路空间的退让,作为城市空间的要素以及作为周边建筑的对景都是重要的规划要点。
当然医疗流程的合理是必不可少的,在城市空间分析之后,医疗流程是控制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极大地尊重医疗流程的功能性和合理性,在合理医疗功能流程的基础上创造建筑空间,雨棚下、柱廊下、连廊间灰空间的营造,宽敞明亮的大厅,高效实用的急诊急救空间,尺度适宜的医疗生态文化街,宁静整洁的候诊,舒适宜人的检查诊疗空间,温馨亲切的病房,都是必要的空间要素。
绿化庭院空间、屋顶花园、室外休息康复花园是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病患在便捷的就医体验中感到景观多变,步移景异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要点。
我们的设计更强调医疗功能空间和环境空间的互动和共生。
医疗建筑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
工作探索医疗建$地上地下空间*+,设计策0皇甫亚飞(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00)摘要:中国医疗建筑的地下空间通常用作机房,仓库或停车场9其他功能使用较少,使用效率较低9通过分析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的现状和特点,从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组织,开放空间整合和文化图像协调等方面提出了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质量整合,介绍了相关实例,总结了相应的设计方法,为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的高效,合理,均提供了的和。
关键字:医疗建筑;空间化;空间设计随着医院的建筑规模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疗建筑选择了高层建筑7由于其结构特点,高层建筑有自己的深层地下空间7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不仅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 优化了结构体系。
因此,医疗建筑设计的新方向是积极整合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降低两者之间的分离感,并将地下空间转变为医疗建筑。
这也是设计从业者的新主题7设计从业者有整体地下空间和71平面功能布局地下空间不同于地上空间,其人们无法利用外部环的变化来建立方向感7空间的无法利用建筑空间的变化来环感。
因此,地下空间的和空间人们限地人们地这并且部和空间的地下空间。
方,由于医疗建筑的的,们之间和。
因,于地上和地下的合设计,的,为用,方便,高效的。
地外7地下空间的点和之间的不的有不同的方将地下空间7部结合了地下入和的设计了地下空间的和并分离和医院的人不之间的7设计独立和的和等部也用地下空间或下沉方自己的群体并减少7当土地用受限制时地下建立一个急部7北京朝阳医院为例,急室很快被地面标志引导,救护车直接从斜坡驶入地下室紧急7行人从楼梯或电梯下降地下室7医学验室,血库,mort房和其他空间适用于地下空间7随着地下空间的物理条件的改善,手术室央供水室和ICU所的空间进一步打开,地下空间延伸地7药房通地下空间的下沉庭院单独设置7住院部通药品心和药房心的静脉分配中心通地下和卸货地点,减少对其他的并将药物中心和静脉分配心置于地下7医疗录心等放在地下;地下疗养院,沉没广场和其他护理单位个独立的享空间7联系住院部和其他部的医院也放地下房的地板照明,或者营养设置一个下沉的广场或庭院的照明和并住院部和其他部7物部房室库和房适合地下7随着停车位的增加,停车场也适合地下建7由于车库的容量车道的比例很小,即车库的效率高7征,地下停车位地整个停车位善的7停车场的量7时停车进步发深减少通高效7的地下建筑设计和接进地下停车场的整72交通结构布局医疗建筑有制体时直接和7从设计的来化的设计从量发量7部置地下空间用于的7例医人的和放置地下 者地上并且医和者分开7土通道设置地下物设置地上进行7水分;设置地下的车道并用地上空间为用的分离人和车7随着地下空间的发医疗建筑的不限于地地下空间开接的7接道地下空间征用于明的方群7接地 学医院地通庭院地和地下医院的主7接的地下停车场了停车题7的地下广场个开放空间庭院的开放空间结合营开放的庭院7通的联系将为医院注新的医院和其他建的建筑加环从减少医院的73空间整合其有三个即和高度的量7比率是个方向之间的关系7上模的个是规模7比率了整个或部分建筑物的其之间的系7空间 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的体化设计有7空间变化接点理7空间次,增强空间效除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分离有7空间的通常遵循主人的系7的人们的旅行系敞和变的空间于减少地下空间的低沉和单调的感觉起着用7有司努建立一个真正用的项目进地下轨道交通的整合7为因反复挖掘道的资源和本负地下建设一条合管道沟7今天的程些的主道往往是键这些主道为铺设地下综合沟渠的核心7有效地地下空间资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融合7轨道通的终目标是善通环压真正福人民7但是,一些部绩效的追是不现的,科学的,合理的7没有繁华的地或一些偏远的郊开发地下7由于某些地方的通压较低,因此在地下开发其他地方则不适合环境7迫地下开发只会532019年第10期建材发展导&符号学导入医疗空间设计的系./0123李振宁(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摘要:的与发建筑学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对于建筑设计的作与贡献也越显著建筑学的方的于增强对于建筑学的学于建筑设计中的。
探讨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宜人化设计
34智城建设NO.09 202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探讨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宜人化设计袁富坡 陈夏芝(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21)摘 要:在对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进行宜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的研究,充分发挥人性化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还要正确掌握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宜人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地下空间环境进行有效的宜人化设计工作,保证地下环境空间能够满足医疗建筑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地下空间的充分应用主要是为了缓解越来越紧张的城市用地压力。
而在医疗建筑建筑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确保医院的各项功能完善发展,必须对医疗建筑的地下空间环境进行应用。
现阶段,对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比较缺乏,再加上地下空间本身的物理环境条件限制以及医疗功能的特殊性,导致在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医疗建筑地下空间宜人化设计效果。
1 对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进行宜人化设计的要点1.1 空间感地下空间与地下空间相比,虽然其布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因为地下空间环境本身受到极大限制,在设计过程中一般是以单中心紧凑型、多中心多组团型进行布局的。
为了缓解地下空间环境会给人带来的压抑体验,需要重视通道的开放性以及互通性,同时要确保地下空间标识系统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尤其是在对地下空间环境的自然景观进行营造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景观元素的引入,强化建筑室内室外的连通感[1]。
1.2 多样化空间在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能够满足医疗建筑对功能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可以采用玻璃墙、镜面对水平空间进行分区,这样能够形成大范围的视觉通透感。
利用扶梯、夹层以及错落的中庭空间,能够获取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效果,也能够达到扩大空间的视觉感。
建筑设计中的医疗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医疗建筑设计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最为常见、最为直观的城市景观。
而医疗建筑则是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人类社会中,医疗建筑不仅承载着医疗、治疗等基本功能,更直接的影响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的身心健康和舒适感。
因此,医疗建筑的设计尤为重要。
医疗建筑的特点和设计需求医院、诊所、养老院等医疗建筑的设计,与常见的住宅、文化、商业等公共建筑设计存在较大差别。
首先,医疗建筑对于通风、采光等功能的要求更高,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地震、火灾等安全因素。
其次,医疗建筑的功能性要求更为重要。
比如,医院需求有布局合理、病区分明、医疗设备齐全、环境卫生优良等特点。
诊所则需符合简洁高效、病人隐私保护等要求。
对于养老院来说,建筑设计的特点可能会更倾向于舒适、智能化等方向。
出于这些原因,医疗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考虑,涵盖建筑风格、结构、设备、流程、人员等多个方面。
医疗建筑的风格设计医疗建筑的风格设计,通常应遵循建筑美学和医学卫生学两方面的要求。
风格设计中,建筑外观、室内色彩、空间布局都需要考虑到病人的身心健康,避免造成压抑或恐惧感。
比如,柔和的日光调配、柔和的色调和采石铺地花纹等,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此外,医疗建筑的风格设计还需要与使用者产生共鸣。
例如养老院的建筑设计可能更偏向于温暖、舒适、家庭化,诊所的设计则更加简单、舒适、功能化等等。
医疗建筑的构造设计构造设计是医疗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医生和病患在楼内移动是常态,因此给人们提供合适方便的楼层间交通,平稳的楼梯或手扶电梯、单元前宽敞的通道等等,都是医疗建筑构造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构造设计和流线设计也是紧密相关的。
一般来说,医疗建筑应该拥有合理的空间规划和流线设计。
在坡度适当、非滋扰性的前提下,因为地下层和或屋顶也可以成为空间利用的方式之一。
医疗建筑的设备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备对于医疗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医院,需要配备大量的先进设备,且这些设备的尺寸、重量、气密度等等关键参数都需要考虑到,以便于设备能够合适、顺畅的落地到实际建筑中。
医疗建筑设计方案
医疗建筑设计方案医疗建筑设计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而进行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
在发展的今天,医疗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医疗建筑设计方案的关键要素展开讨论。
一、设计目标医疗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合理布局的诊室、手术室、病房等功能区域,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其次,要重视病人舒适度,创造宜人的就医环境,以提升病人的治疗体验。
此外,医疗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需求,如应对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空间布局医疗建筑设计的空间布局需要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
首先,诊疗区域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应设置在最便捷的地点,并根据不同的诊疗需求进行划分。
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需要提供高度的空间隔离和专业设备支持。
此外,还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布局家属休息区、绿化景观区等,为病人和家属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三、环境舒适性医疗建筑设计需要注重环境舒适性的创造。
采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过合理布置窗户和采光设备,为室内提供充足自然光,这有助于提高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
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确保病房空气流通和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在噪音控制方面,应选用降噪设备和材料,以减少噪音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干扰。
四、安全性设计医疗建筑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安全性。
例如,在医疗机构的入口处设置安检设备,以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楼梯和电梯设计要符合防火要求,并设有紧急出口。
此外,病房的防火、防盗设备也需要合理安排,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五、可持续性医疗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可持续性。
节能与环保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通过选用节能设备和材料,如LED照明和节水设备,能够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医疗建筑,例如设置绿化屋顶、收集雨水等,以减轻城市环境压力。
六、技术设施支持医疗建筑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融入先进的技术设施。
例如,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建立智能化医院系统,提供电子病历、远程诊疗等服务。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这不仅需要对城市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有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
城市功能的优化,首先体现在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上。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住房、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
在住房方面,要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合理规划不同类型和档次的住房,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住房的质量和配套设施,打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优化交通功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方面,要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增加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要优化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设计,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识,保障交通安全和顺畅。
教育和医疗是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服务。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布局学校和医院,确保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同时,要加大对教育和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需求。
除了满足基本需求,城市功能的优化还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
城市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物流配送、高效的政务服务等。
通过吸引投资和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社会进步方面,城市要注重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体育场所,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城市空间的优化是实现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保障。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划分功能区,实现居住、商业、工业、休闲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避免功能区的过度分散或集中,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和成本,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医院建筑设计案例
医院建筑设计案例医院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它既需要满足医疗服务的功能需求,又需要考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医院建筑设计案例,以展示其设计理念和实际效果。
该医院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大,周围环境较为繁华。
设计师在规划医院建筑时,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力求医院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因此,在外观设计上,医院建筑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外墙选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看起来明亮开放,与周围的商业建筑相得益彰。
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医院建筑充分考虑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首先,医院内部采用了分区设计,将不同功能的医疗服务区域划分开来,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区域。
其次,在病房设计上,设计师注重了病人的舒适度和隐私性,每个病房都配备了独立的卫生间和阳台,使病人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另外,医院内部还设置了宽敞明亮的休息区和绿化景观区,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放松环境。
此外,医院建筑还注重了节能环保和安全性。
在建筑材料选择上,设计师选用了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备方面,医院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备,如LED照明系统、太阳能光伏板等,以降低能耗。
在安全性方面,医院建筑设置了完善的消防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最后,医院建筑设计还充分考虑了未来的发展需求。
设计师在规划医院建筑时,留出了一定的可扩建空间,以便未来医院需要扩建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
此外,医院建筑还设置了多个交通便捷的出入口和停车场,以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出行。
总的来说,这个医院建筑设计案例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用心和智慧。
在满足医疗功能需求的同时,设计师还考虑了外部环境、内部舒适度、节能环保和未来发展需求,使医院建筑成为了一个功能完善、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医疗建筑。
这个设计案例不仅为医院建筑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服务设计的医疗建筑空间绿色发展策略分析——以澳门科大医院为例
proposed so improve the spatial efficiency of medical buildings and to optimize the med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 service design; medical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sustainable; Macau1引言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绿色建筑”在各类建筑中的实践逐步增多,而医院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公共建筑,无论是空间环境,还是基础设备,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应用对象。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表《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53—2015),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对绿色医院建筑提出“疫情防控,快速建造,临时改造”的新要求。
文章主要针对医疗建筑内部空间及周边环境的绿色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以澳门科技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科大医院”)为例,基于服务设计的理念,在后疫情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以及根据其现有建筑空间及场地规划不足的情况,对医疗建筑空间进行改造完善,在原有建筑空间的基础上,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适应可持续发展观,进而提升患者对就诊环境及医护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
2绿色医疗建筑研究现状众所周知,医院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延续人类生命的重要公共空间。
正因为医院功能具有特殊性,相比于其他建筑,政府对医疗建筑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设计要求。
摘要 文章基于服务设计的理念,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以澳门科技大学附属医院为例,对医疗建筑内部空间及周边环境的绿色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研究采用场地观察法,以实景照片呈现空间现状,通过对就诊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前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活动现状和满意度,发现医院内部空间及周边环境存在的痛点,通过制作用户旅程图,总结呈现调查结果。
最终针对空间规划不合理、设备陈旧、环境压抑等问题,提出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方案,继而提高医疗建筑空间效度,优化就诊环境。
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舒适性与实用性平衡
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舒适性与实用性平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院建筑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舒适性与实用性平衡成为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平衡好这两个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那么,医院建筑设计中该如何平衡舒适性与实用性呢?一、舒适性舒适性是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医院环境设计舒适对于患者的治疗影响至关重要。
在医院工作日常中,医护人员往往需要处理一批批的患者,整天都在室内房间内操作,因此,设计舒适性考虑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具体的措施如下:1. 空间宽敞明亮:医院建筑中的空间设计必须促进舒适和消极情绪的减轻,必须保证医疗设施空间开放、温馨、舒适,让患者感觉自己进入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2. 声音的合理控制:在医院内,噪声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医院的声音设计应该考虑屏障的启擎和吸音拱形设计,以比较好的防止噪声回声。
3. 极致的卫生:医院设计必须考虑保持良好的垃圾处理和停止玻璃材料采用,并使用能够有效消毒和杀菌的清洁剂,以确保医疗场所整洁卫生。
这将有助于防止患者感染疾病,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二、实用性医院建筑的实用性恰好与舒适性相对称。
如果医院设计时只考虑实用性,而没有考虑到舒适度,就会在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上招致精神上的折磨,影响医疗效果。
在医院的实用性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医疗设施的配置:医院内的诊疗和护理设施应严格按照医疗条例进行配置。
例如,预留容纳轮椅的通道,医生和护士站、急救台等必要医疗设施的配置,以便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2. 灯光设计:医院的灯光设计必需考虑到手术、护理、就诊等不同的环境需求,灯光分别针对舒适度的需要进行设计。
例如,在手术室等工作直接中,常使用更为明亮的荧光灯。
3. 布局的设计:医院建筑的布局设计非常重要,如果布局不合理,可能会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迷路,浪费时间和精力,降低工作效率。
医院建筑的改造策略
医院建筑的改造策略美国建筑师鲁道夫在他的《感应式建筑》一书里写道:纵观西方建筑史关于建筑的命题,总是认为建筑应该是被构思成持久不变的构件,而数千年的证据证明,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在诸多的建筑形态里,医院建筑被认为是改造频次最高的类型之一。
社会更新对医院建设的影响包括:就医模式的变化、城市空间的变化、交通组织方式的变化、公共政策的调整、医学模式的演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工程管理技术的改进。
医院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医院形象的再塑造、功能分区的再定位、医疗流程的再组织、支持系统的再加强、运行方式的再优化。
我们通过对引起医院建设与改造的动因进行分析,提出医院建设与改造的以下策略。
建筑整体融入城市从外部形态上看,医院既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单位,也是城市建筑的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
设计医院建筑时,既要了解医院发展的历史,把握它的文化脉络,了解医院现有建筑的形态,实现和谐的统一,同时也要考虑到医院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建筑风貌,力求做到医院建筑融入整个城市、与周围的城市建筑和谐共生。
从整体功能上看,目前医院是单位还是场所,众说纷纭。
总地来讲,医院对外联系的程度是非常高的,我们希望医院与城市在功能上互动。
医院可以借助周边的城市设施,解决商业配套、交通、停车等困难,同时,医院应最大程度地开放医院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休憩场所等。
交通组织形成体系从宏观层面上,我们要了解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区划、规划政策的调整,及时洞察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等重大举措。
从中观层面上,要及时掌握服务区域内城市功能的变化,实现医院的出入口与城市交通的快速对接。
较为理想的是与城市快速干道、地铁之间实现无缝连接。
从微观层面上,我们要组织好医院内部的各种流线,充分考虑院内主要的人流、车流,做到交通快捷、安全;同时要重视物流系统的组织,建议采取大小结合、快慢结合(如箱式物流与气动物流的结合)的物流传输方式,在经济性、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求得平衡。
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与流线设计的思考
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与流线设计的思考摘要:医疗建筑公共空间是医院业务用房及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支撑因素。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与流线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
本文主要对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与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流线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内部公共空间;外部公共空间前言:大型医疗建筑主要指的是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及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所使用的建筑。
医疗建筑的选址,需要与当地城镇(城市)规划及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相吻合。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建筑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疗愈场所。
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建设是医疗建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在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与流线设计中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是新时期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一、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一)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流线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是大型医疗建筑空间设计领域不可忽视的内容。
丰富的室内外空间设计有助于医疗建筑整体品位的提升[1]。
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影响下,使用者舒适程度的提升,成为了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领域关注的内容,为强化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效果,设计师在公共空间设计领域可以采用清晰化流线组织与舒适化空间体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公共空间的心理需求与公共空间的行为流动,可以被看作是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特定的场所与特定的空间内,人的行为与具体空间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需要尽量避免人的预期行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对使用者的活动习性与医疗建筑对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的要求进行统筹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流线组织,可以让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整体环境呈现出和谐化的特点。
针对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对该公共空间具体形态以及关系的影响,高效率与人性化的实际需求也是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领域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措施1、公共空间布局与交通组织的设计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交通流线、交通距离和步行舒适度等因素对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 “医疗建筑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访谈
关于“医疗建筑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访谈二三十年前,我国的医疗建筑设计与技术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很多医院的设计和建设经验不足,造成了区域划分不合理、病人就诊路线迂回、内部联系不便等诸多问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渐进入到大型医院建设发展的高潮期,而这些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也日益增加,但原有的医疗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各种需求,医疗建筑功能上的诸多不合理问题也凸现出来,这就使得大量医疗建筑的改扩建迫在眉睫。
不同于大多数公共建筑,医疗建筑是专业性极强的建筑类型,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医疗建筑如何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医疗技术,如何更智能、更人性、更安全……都是当下探讨的热门话题。
基于此,我们希望邀请从事医疗建筑设计的各位资深建筑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医疗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寻和梳理。
问题:1.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障非常重要,因此我国对医疗建筑的需求非常庞大。
建国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现阶段医疗建筑的总体水平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由于以前公共卫生欠账太多,所以近些年的医院的建设量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医院主动自筹,社会资本看好医疗市场,使得医疗建筑的水平确实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问题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对就医环境的考量还是不足,现在在建设的和设计的医疗建筑都是医疗工艺的简单布局,对医疗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关系考虑的较少,和周边建筑、街巷的关系基本不考虑,建筑室内外空间简单直白,缺少特点,千城一面的现象在医疗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是千院一面,对城市特点,乡愁文化的发掘少之又少。
这和我们的项目建设体制,管理体制,评标体制,领导意志息息相关的。
2.在众多建筑类型中,医疗建筑由于其功能的复杂性而受到特殊关注。
医疗建筑的设计师需要遵从哪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人文本”的原则是根本,但是如何贯彻和理解是每一个医院建筑设计师的修养和个人要求不同而因人而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建筑与城市空间Healthcar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编者按:功能还是形象?这似乎是所有公共建筑类型,尤其是医疗建筑最经常碰到却最不易解决的问题。
城市中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建或改扩建医疗建筑已经成为我国高速扩张的城市空间中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构成元素。
医疗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其建筑形象、建筑性格不宜过于张扬、鲜亮或怪异,但巨大的投资和规模往往又使它不得不承载医院本身甚至政府部门对它的“光辉形象”要求。
医院建筑的设计师因此常常被迫挣扎在功能、形象和有限投资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甚至痛苦万状。
本期开篇论坛邀请了几位国内一线的医疗建筑设计专家和多年潜心从事医疗建筑研究的学者一起分享了各自在大型医疗建筑设计中对城市空间问题的思考,算是小小的引玉之砖吧。
客座主编:龙灏城市中心区大型医疗建筑更新与城市空间的设计整合策略■龙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副教授 建筑系副系主任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院建筑是一种专业技术含量大、功能复杂、涉及领域广泛的建筑类型。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手段加速更新,门急诊与住院人次量不断增加,而2008年12月1日起执行的国家《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又对医院建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多数大型医院都面临建筑的改造更新、功能与形象改善的问题。
由于这些医院大多处于城市中心,有些即使所在区域原来不属城区的也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变成了城区,医院的用地规模和发展条件受到了严重制约;医院又大都建设于20世纪,普遍缺乏合理的总体规划甚至从未有过规划,常年自由发展,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同时,原有医院相对老旧的建筑设计与空间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而引进的大量新设备的空间要求;与其同时,任何改扩建工程都不能影响医院本身的正常运作。
近年来,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课题研究表明,地处城市中心的大型医院在改扩建时与城市空间的设计整合应考虑采取如下三个方面的对策:1.对医院现有资源和空间进行评估分析并合理安排医院的分期实施规划医院的改扩建设计与新建医院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需要考虑在改扩建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协调新建与拆除部分的功能衔接。
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目前,多数大型医院在改扩建的设计要求中很少有医院现状(包括医疗科室、设备、资源等)的明细表或者发展规划,以至于设计方只能凭借专业经验进行工作,设计成果容易脱离医院的实际状况,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使用效率的低下。
在设计前期,应把医院现状调查清楚并提出完善的医院预期发展设想和可行性报告,充分考虑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室内外空间资源的整合,完善新旧建筑的整体功能布局。
医院的旧建筑虽然不能完全满足新的功能需要,但是合理的改造更新规划却能使它们拥有最大化的利用价值。
同时,由于医院建设资金有限,改扩建的基地往往较小,建设时又不能影响日常营运,所以需要在医院改扩建规划中对拆建的合理顺序进行周密安排,提高改扩建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在更新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旧建筑过渡某些功能,通过新建筑的建造与旧建筑的拆除交替进行,尽可能减少对医院正常业务工作的影响,实现医院的高效更新。
分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新旧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医院流线的变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保证在分期实施的各个阶段,医院均能有良好的运营秩序和经济效益,力争做到改造更新期间不停诊、不减床(图1)。
2.注重通过改扩建提高医院的综合建筑效率并完善全面的人性化医疗环境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大型医院的改扩建过程中的一些失误直接导致了整体医疗效率低下。
对医院建筑而言,综合建筑效率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它包含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并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
具体来说,在改扩建过程中提高大型医院的综合建筑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控制医疗区规划与建筑规模,这有利于缓和建筑过于集中带来的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切实提高诊疗速度,从而提高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第二,医院院区按照构成性质成组团规划和患者流线为主的原则进行功能分区,适当提高建筑密度,降低层数,不仅能使使用者接近自然,保障安全与健康,更能节约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综合效率。
第三,对建筑单体而言,合理的功能划分和流线组织能有效地减少交通空间面积,提高建筑综合效率。
建筑内部附加功能越多,综合效率越低;附加功能越少,效率越高。
从标准层平面规模看,高层病房楼的标准层面积在700m2~2 500m2时,其面积的有效率随总面积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对于平面效率相同且床位数接近的建筑项目,单位床位面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Feature-Theme积越小,其建筑综合效率越高。
住院楼平面跨度主要受护理单元平面功能布置和房间跨度影响,相同床位数的护理单元通过增加房间床位数可以减少房间数量,减少交通面积,但同样可能降低建筑平面综合效率。
由于内部功能不同,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的关联并不明显,层数多的建筑不一定最高。
当建筑高度增加时,高宽比增加较为明显,高宽比与结构体系、建筑外观和建筑抗震性能的关系较为密切。
不同的建筑结构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高度建筑的适应性不同,且每种结构的综合特性和占用面积也各不相同,结构形式和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综合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由于住院部总建筑面积在大型医院中所占比例相当大,护理单元的效率设计完善与否将影响到医院的综合建筑效率,设计中应尤为注意的是:护士站的位置与布置是提高护理单元空间效率的关键,护士站与各个病房的护理距离和位置应尽量均衡和缩短,可以很好地监视各个病房的状况,能够观察到进出病区的人员,同时也应与医生区有方便的联系;合理设置垂直交通的数量与位置,评估垂直交通系统的效率,单看电梯的服务面积与人数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垂直交通体的组数和水平布置位置,并对每一组交通系统的服务对象、范围和电梯、楼梯的数量加以分析。
近几十年来,心理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理学的范畴。
现代人类疾病和死因的统计资料日益引起医界对于心理、社会等因素同人类疾病与健康的相关性的极大关注。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引起了医院功能的变化。
在医院改扩建过程中注重完善医疗建筑的高情感、人情味、引入生活气息来满足病人的精神需求,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已成为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和管理的主导思想。
3.通过改造更新后的医院建筑引领城市空间新秩序并建立医院新形象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多处于城市中心位置的大型医院的改造更新也应该从城市建筑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确定医院在城市中的定位,研究医院建筑形象在城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如何通过改扩建延续城市的肌理、舒缓城市交通,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立有秩序的城市风貌,树立医院在城市中的形象,都是在医院改造更新规划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大型医院在改扩建过程中应对整体系统中的各元素进行整合,使新的空间秩序得以建立或者强化。
比如通过新建建筑、广场庭院,划分空间,产生新的或加强原有的空间序列;通过轴线、重心的调整,使整个建筑群体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通过新旧建筑之间的连接互补,形成新的医院空间形象。
医院建筑形象与外部空间的整合应引领新的城市空间秩序,在广大群众中建立起新的医院形象(图2)。
总而言之,城市中心的大型医院改扩建面临的矛盾是多方面的,只要设计者能以扎实的专业功底、清晰的分析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面对,就一定能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创作出功能更加完善、形象更加清新的医院建筑作品。
巨型医院解体下的医院建筑的再城市化■ 黄丽洁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高级研究员过去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发展结构性失衡,使8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20%的经济发达城市。
在这些经济发达城市中,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发展又表现为一些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负荷过重,导致医院建设规模急剧扩大。
十几万、二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医院近些年来层出不穷。
但从长远看,这种医院建筑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低效的。
大型综合医院往往位于城市较中心的位置,可以利用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增强医院的可达性。
但由于社区医院、二级医院长期以来欠缺发展,综合医院的日门诊量持续增加,对综合医院附近的城市交通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这些综合医院如果选择在医院原址进行扩建,往往面临城市中心发展空间不足、医院院内绿化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选择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地段进行大规模新建,但这种方式同样带来很多问题——医院的可达性降低,病人就医不便,医护人员工作距离增加。
新建医院往往是由巨大的停车场围绕着无尽的廊道串联起来的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这种巨构建筑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同时降低了医院自身的运行管理效率。
多个院址需要重复设置供应部门的情况也增加了人员需求和能源消耗。
为解决巨型医院发展的种种弊端,逐渐出现了医院建筑与城市结合的两种新方式:1.巨型医院消融于城市之中随着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新的国家医疗改革把完善我国医疗体制作为重点改革内容之一。
未来会着重发展社区医院、二级医院等初级医疗服务设施。
可以预见,完善的各级医疗网络系统的建立将充分发挥社区医疗设施的优势。
如疾病的预防、慢性疾病的治疗重心将由大型综合医院向社区转移,这将大大减少大型综合医院的床位数。
目前,北京正在推行电子病历,这将推动各级医疗设施之间的联网和病人信息的管理。
在英国,电子病历的建立是在社区门诊完成的,这有助于对各地区人口的疾病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并可以及时预防疾病。
建立完善的各级医疗网络系统会大大降低三级综合医院的医疗负荷,因此未来综合医院的规模不但不会扩大,反而会缩减。
目前在欧洲十分受关注的核心医院理念正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包括家庭、初级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地区综合医院以及私立医疗机构的医疗网络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综合医院只提供最复杂的医疗服务和急性病的住院治疗服务,因此医院规模将大幅缩减至传统综合医院的50%,从而更容易适应现有的城市环境。
由于医院建筑包含了多种功能空间形式,如办公空间、旅馆类空间(护理要求较低的病房)、实验室空间等,根据各个空间的要求和与医疗活动联系的紧密程度,一些空间可以选择租用医院附近的建筑(如办公建筑、旅馆建筑),一些空间可以在医院用地以外集中进行设置(如无菌物品的供应),并可以服务1 某医院改扩建分期实施规划三期工程则是建设内外科楼共享大厅,加强内外科楼之间的联系,集中组织出入院人流,最终完成医院整体改造更新工程二期工程则是将旧外科大楼与新建内科大楼裙房局部改造作门急诊使用,拆除旧门急诊楼,建设新门急诊楼,等门急诊大楼建设完毕,将门急诊搬入新建门急诊楼一期工程保留旧外科和门急诊楼,将旧内科住院搬入旧外科楼使用,拆除旧内科楼建设新内科楼,建成完毕将内科住院搬入新内科楼新外科住院楼旧外科住院楼旧门急诊楼旧内科住院楼新内科住院综合楼新门急诊楼出入院共享大厅医技楼2 某医院改扩建前后的城市空间形象对比于该区域的多个医疗机构,从而达到削减综合医院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