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城市功能区开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7•【字号】晋政发〔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晋政发〔202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年2月7日目录第一章基础与形势第一节地理格局与资源禀赋第二节开发保护成效与问题第三节风险与挑战第二章目标与战略第一节总体要求第二节定位与目标第三节空间战略第三章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第一节巩固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第二节深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三节构建保护与开发总体格局第四章营造特优富美的农业空间第一节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第二节优化现代农业布局第三节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第四节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第五节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第五章筑牢安全永续的生态空间第一节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管控第二节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节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第四节建立面向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第五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矿系统修复第六节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第六章建设集聚高效的城镇空间第一节推动“一群两区三圈”高质量发展第二节促进各级各类城镇协调有序发展第三节优化产业转型发展空间布局第四节支撑营造高品质城镇空间第五节增强城镇空间安全韧性第六节促进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第七章提高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第一节筑牢水资源安全保障线第二节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第三节巩固提升国家综合性能源基地第四节划定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区第八章统筹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第一节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第二节建设绿色低碳能源网络第三节完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第四节系统布局智能化基础设施第五节构建安全韧性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第六节协调优化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第九章塑造晋风晋韵的魅力空间第一节构建魅力三晋空间格局第二节整体保护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第三节系统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第十章促进开放融合与区域协调第一节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第二节加强省际区域合作第三节推进省内重点地区协调发展第十一章统筹规划实施和管理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保障体系第三节强化规划传导和用途管制第四节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第五节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第六节近期安排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要求,编制《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经济地租变化
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 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 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 能产生的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
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为 小。在住宅用地方面,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 所能产生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 的斜度也较平房大,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 动中最小的一种,因其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价 值的差别极为有限。
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心扩展 而改为商业用途。
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住宅区和十分贫 穷的木屋居民区。
两者可能距离颇远,但亦可能近在咫尺, 而生活水平悬殊。
再后为城郊农业带。
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
城市的垂直差异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 忽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
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 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
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 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
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 域(其他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 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 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⑤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 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 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 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⑥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 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 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 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 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 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附件、附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附件、附图)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效、协调、可持续的国⼟空间开发格局⽬录序⾔第⼀篇规划背景第⼀章规划背景第⼀节⾃然状况第⼆节综合评价第三节突出问题第四节⾯临趋势第⼆篇指导思想与规划⽬标第⼆章指导思想第⼀节开发理念第⼆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三节重⼤关系第三章开发原则第⼀节优化结构第⼆节保护⾃然第三节集约开发第四节协调开发第五节陆海统筹第四章战略⽬标第⼀节主要⽬标第⼆节战略任务第三节未来展望第三篇国家层⾯主体功能区第五章优化开发区域第⼀节功能定位和发展⽅向第⼆节国家层⾯的优化开发区域第六章重点开发区域第⼀节功能定位和发展⽅向第⼆节国家层⾯的重点开发区域第七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第⼀节功能定位和发展⽅向第⼆节发展重点第三节其他农业地区第⼋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态功能区)第⼀节功能定位和类型第⼆节规划⽬标第三节发展⽅向第四节开发管制原则第九章禁⽌开发区域第⼀节功能定位第⼆节管制原则第三节近期任务第四篇能源与资源第⼗章能源与资源第⼀节主要原则第⼆节能源开发布局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第四节⽔资源开发利⽤第五篇保障措施第⼗⼀章区域政策第⼀节财政政策第⼆节投资政策第三节产业政策第四节⼟地政策第五节农业政策第六节⼈⼝政策第七节民族政策第⼋节环境政策第九节应对⽓候变化政策第⼗⼆章绩效考核评价第⼀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节强化考核结果运⽤第六篇规划实施第⼗三章规划实施第⼀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第⼆节省级⼈民政府的职责第三节监测评估附件1:国家重点⽣态功能区名录附件2:国家禁⽌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然保护区表2 世界⽂化⾃然遗产表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表4 国家森林公园表5 国家地质公园附件3:附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均可利⽤⼟地资源评价图图3 ⼈均可利⽤⽔资源评价图图4 ⽣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前开发强度⽰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意图图10 ⽣态安全战略格局⽰意图图11 国家重点⽣态功能区⽰意图图12 国家禁⽌开发区域⽰意图图13 ⽔资源开发利⽤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量分布图图15 ⼆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序⾔国⼟空间(1)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存和发展的家园。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存在以下特点: - 一是大都从国外搬来,属国内原创的理论不多; - 二是我国区域经济方面的主导理论随着政府主导政策的
转换而转换,理论往往成了政策的事后注释; - 三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主导理论无非是
在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之间相互转换。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五节 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 四大战略区域(亦称“四大板块”) - 四大机制 - 四大主体功能区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五节 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战略构想
一、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
(一)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和内容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 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 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二)城市和乡村是区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组织、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 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 2. 构造区域结构 3. 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二、区域结构及其地位分析
(三)区域结构的地位与作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四节 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
三、产业区位商
(三)区位商的应用 - 区位商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判定优势产业以及分析全国
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着比较多的应用。在分析区域产业内部 结构时,可以对比有关部门或产业活动的区位商,研究区 域优势行业的变动及趋向,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 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以及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从而判 断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提供依据。
第十一章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他们在对美国9个城市CBD的土地利用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后,提
在外来移民的商业中心的前面为港口区,后为 住宅区,而住宅区的发展呈楔形或扇形;在西式商业 中心后面的是高级住宅,而在混合性土地利用后面是 当地居民居住区,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 心的扩展而改为商业用途;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 住宅区和十分贫穷的木屋居民区,两者可能距离颇远, 但亦可能近在咫尺,但生活水平相差悬殊;再后为城 郊农业带;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
居住(R)、工业(K)、商业(C)等。
(3)根据大比例尺城市土地利用图式航空照片, 结合实地勘察及其它辅助资料,定出每个方格的 主要职能倾向,打上相应的字母。这样可得到一 张城市地域职能总信息图。 (4)将总信息图分解,得出各单项地域职能信 息图,如居住职能信息图、工业职能信息图等。 (5)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 勾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 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正, 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6)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局和旧城区改造 都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忽
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
以易达性和付租能力来衡量,中心商业区的底层无疑
是城市最有吸引力和最易到达的地方,所以在中心商业区
的低层往往为付租能力最高的零售业所占用。其上层可能 为专业性服务业,再上层却不能排除用于住宅的可能。除 了酒店(商业住宅)外,其间尚有不少富人的豪华公寓。 在不少的欧洲城市里,富人往往不一定住在远离城市的市 郊,而喜欢住在商业区及其邻近地区。 如图10-14所示。
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
3)第三带,是原来较大工厂的工人住宅区;4)第四带,是较富有的 中产阶级住宅区;5)最外围地带是富人居住区,散布着高级住宅, 密度低,房舍宽敞。由于他们需要驾车入市工作,故又称通勤人员住 宅区。
社会学第11章城市
• 城镇化主导的模式 在中国,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 的发展。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国家政府 提倡“离土不离乡”。 • 大城市化主导的模式
考虑的是大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 逆城市化与郊区化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现象。在美国有 45%以上的人生活在郊区。 •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
二、城市化(Urbanization )
1、何谓城市化?
• 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也就 是一个人口集中的过程。 • 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空间)转变为城市地区(空 间)的过程,或者说,是城市中心区向四周的扩张。
• 经济学——城市化则是由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 生产的过程。世界银行专家尤素福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10% 是从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 • 社会学角度看,虽然也承认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作 为城市化的水平,但城市化决不是简单的人口过程。城市化更 是一个社会整体的变迁过程。 比如,古代也有很多大城市,但讲究等级、家族和血缘,与 现代城市不一样。
(5)住房问题、隔离与贫民窟 由福利房到商品房的转型,呈现出住 房供应“过度市场化”。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土地国有,居 民住房负担却创造了世界之最,甚至超过 了土地私有制的发达国家。 如帕克所言,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选 择和筛选机制——挑选一部分人进入某个 区域。
(6)交通问题与通勤 原住居民被大量迁往城市边缘和 远郊 ,中心城区的空心化。 居民的生活结构被破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计划斥资 60多亿元建新城,但用地违规、资金不 继,一场历时10年的造城运动,结果留 下了一堆烂尾楼。 2002年起,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呼 伦贝尔市等区旗县开始“造城运动”。 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呼伦贝尔的“空 城”、鄂尔多斯的“鬼城”、清水河的 “烂尾城”都是典型。美国《时代》周 刊一篇文章叫《鬼城》(Ghost City), 就是在我国内蒙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 拍摄的 。
第十一章城市环境管理ppt课件
一 城市环境问题
5 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使植 被硬化,水土流失。
6 光污染:玻璃幕墙、黑光灯、不夜城。
二 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1 治理主体的综合性:市区政府、环保环 卫部门、企事业单位、家庭居民。
2 治理手段的综合性:经济、法律、行政、 教育。
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做出评价(估), 并制定防治措施。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审批。规划部门和计划部门进一步审批 的前置程序
三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3 “三同时”制度。 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其中防治
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保设施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建设项 目方可投入使用。防治污染设施不得拆 除或闲置。
• 各种环保事业、项目的综合规划。
三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
环,避免恶性循环。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防:不可逆;治理成本更高、时间更长。 治:污染既定事实; 预防不完全有效。
三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5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外部成本内化 。保持资源平衡。 6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原则。 企业没有积极性。政府有顾虑。市民成为
分类管理: • 公共绿地(行政主管部门) ; • 居住区绿地(物业) ; • 防护绿地(农业局) ; • 生产绿地(经营单位) 。
4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
1)绿化规划管理: • 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 • 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 各级各类绿化项目的综合规划。 • 规划的硬化和执行。
4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
第十一章 城市空间开发的时序规划
中观层次
居住小区或小规 模开发
包括项目定位、 管理及经营 构思等
按市场规律运作 的开发公司
概念明确、理论 完备、手段 丰 富 、 系 统 ; 中观微观层次 实践中广泛 应用
建筑策划
包括目标确立, 建设项目条 件研究、具 体构思等
受业主委托的建 筑师
理论探索已有初 步成果,实 践中很少运 用
微观层次
备注
240
80
500
②流动资金
250
250
③总投资
(①+②) 180
240
350
750
④收入
300
4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3700
⑤支出(不
包含投资)
250
30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2650
⑥净收入
(④-⑤)
50
1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050
⑦积累末收
二、DI设计、开发区形象与城市开 发
• DI设计与开发区形象 • DI设计与城市开发
三、城市开发的DI设计思路
• 1、开发区形象定位
• 2、城市开发logo设计
象征性
渐变推 移
几何构 成
LOGO 设计手
法
卡通化
借喻性 标志性
作业
• 策划与规划的关系如何? • 城市开发策划一般有那些步骤? • 做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地区开发形象策划。
城市开发整体战 略
土地一、二级市 场
服务对象是开发 商,目标设 定是经济利 润最大化
第11章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一、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1、均质性与均质度 均质性是指城市用地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 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征。它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 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 均质度即指均质性的相对程度,我们可以参考信息论 中熵(熵是信息论中度量随机事件在某项实验中不肯定程 度的概念)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均质度的大小。
势,与其建陶产业的发展条件有关。90年代后期是南庄镇 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用地需求巨大。 而在南庄镇并入禅城区以后,承接了禅城区的部分用地压 力,成为禅城区的供地大户,其城市化建设力度日益加大, 建设用地需求更加强劲,建设用地总规模进一步增加。 1996年禅城全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5066.89hm2,20 04 年增加到9625.77hm2,其中包含南庄镇3306.63hm2。8 年来城区建设用地共增长1252.25hm2,增长率为24.41﹪。 从禅城建设用地增长的变化看,1996年以来,用地增长呈 现两个高峰:其一是1997―1998 年的快速增长期;其二 是2004年的高速增长期。1999―2003 年则是城乡用地缓
同心圆圈层式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完善,空间 扩展形态逐渐转变为轴线扩展。2002 年并入禅城的南庄 镇发展稍微滞后于老禅城地区,但也沿着吉利涌发展了大 片的工业区。 统计到 2004 年,祖庙、张槎和石湾街道已经没有农 村用地,只有南庄镇还剩一些农田保护区。禅城地势较低 平,城市用地和空间扩展不受地形的限制,城市形态发展 遵循一般的圈层式和轴向填充式规律。目前由于行政边界 的限定,城市发展轴间基本摆满后,空间扩展进入蔓延期。 但由于其行政面积狭小,土地资源有限,所以目前城市用 地的蔓延受到了很大限制。
又有其特殊性。 1.1 1964 年之前:城市形成时期 早在唐宋年间,佛山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 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 佛山老城地势南高北低,为汾江河所环绕。汾江河是佛山 历代的水路交通枢纽,老佛山城市空间的发展主要集中在 汾江河两岸向南拓展。1964 年以前,佛山建成区面积仅 10.77km2。 1924―1936年,老佛山的道路系统开始建立50―70 年代是其道路系统的发展阶段。当时佛山城市用地主要集 中在现在的汾江河以南、季华路以北、佛山大道以东和文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11章 发展与环境 含答案
第十一章发展与环境一、选择题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节点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节点城市都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B.成都与合肥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C.节点城市都是省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相同D.节点城市通过河流连接成网2.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地理条件是()A.长江便利的内河航运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2.A1题,成都与合肥都位于平原上,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都是团块状,故选B项。
第2题,长江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1月13日,由人民海军辽宁舰等组成的航母编队,首次完成跨海区、跨年度远海训练。
下图示意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远海训练航行路线。
据此完成3~4题。
3.该航行路线图说明()①渤海是我国的内海②东海是我国的领海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此次训练表明()A.有争议的海域需要通过武力解决争端B.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C.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解决海洋权益争议4.B3题,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但这不能通过航行路线说明;东海海域只有一部分是我国领海,并非①②错误,故选B项。
第4题,对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海域划界争端,我国政府坚持友好协商的基本方针,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进行,但此次训练并不能说明这一原则,此次训练海域不是我国领海全部。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
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却垫底。
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
据此完成5~6题。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乡村和城镇第49课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
结构
特征
呈“人”字形
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 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当地降水较为丰富
屋顶 呈“人”字形,坡度特别大
冬季降雪多→利于排雪,防止雪压垮屋顶
只有半坡
坡朝向院内→收集雨水→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墙体
窗 其他
建筑材质
根据材料,推测当地大致环境特征,就地取材
厚实
可能是为了防风,或防寒、防盗匪,防热量交换
多而大
第49课时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2.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3.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4.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提升
随堂巩固训练
必备知识梳理
一、地域文化 1.文化起源: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2.地域文化的内涵
(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8分)
答案: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 节省土地;坡面屋顶,利于排水;石木建筑,就地取材。
解析:第(2)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如下表:
获取材料信息 由文字信息可知,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 北朝南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
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
材料二 图1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图2为萨索斯岛古 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空间分布特征。(4分)
答案:古镇:多位于内部山区,沿河谷分布。新镇:多位于沿海。
解析:聚落的分布特征、传统聚落的特点与自然环境关系、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第(1)问,联系图文材料可知,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河流呈放射状流入海洋,因此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海 陆位置、山脉河流位置角度入手。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分三部分,共十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十三章:城市问题教材:《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第一章绪论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2020年11月29日起施行)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1998年7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48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20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订根据2020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和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
第三条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房地产开发企业第五条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二)有4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2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作出高于前款的规定。
第六条外商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一章——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政府
第十一章 第三节
(三)SWOT分析法——战略图
外部机会
内部劣势
WO 战 略 ( 扭 转 型 战 略):利用机会, 改变劣势
SO 战 略 ( 增 长 性 战 略):发挥优势, 利用机会
内部优势
WT 战 略 ( 防 御 型 战 略):防御威胁, 克服劣势
ST 战 略 ( 多 种 经 营 战略):发挥优势, 避开威胁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二、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位置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 规划、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 ,包含特定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等。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第十一章 第二节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 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 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 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 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 位居世界前列。
第十一章 第四节
二、公众全程参与的创新型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思路
第十一章 内容总结
本章小结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 地制宜地选择主导产业和建立产业发展体系,明确主导产业发 展方向和产业发展路径,形成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产业集群 ,谋划重点任务和措施,有利于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外部威胁
三、产业分析工具
(一)专业化部门分析法 (二)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法 (三)产业价值链分析法 (四)雷达图分析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答:要素:土地的区位、环境、性状以及可使用程度。
土地是国家的基本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
”土地拍卖制度,能够保障各地政府从城市的土地资源中获取收益,进而用以城市的整体建设,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形象,从本质上来讲,土地拍卖制度是可行的。
但是土地拍卖中“价高者得”的现象,抬高了城市地价、提高了城市经营及生活成本、降低了城市竞争力,直接引发房价虚涨,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负担,并可能直接引发房地产的金融危机,将城市推向难以逆转的发展危机边缘。
所以应该完善土地拍卖制度,保证城市永续发展。
目前,上海已经采取了“资格预审+有限区间内价高者优先”的土地招投标规则。
这种新的土地招投标办法,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非理性出价,从而避免因地价再次攀高而导致房价更高。
所以各地方政府可以效仿上海市的做法,甚至寻求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办法,因地制宜地探索土地拍卖的更合理方式,而不必叫停土地拍卖。
上海“资格预审+有限区间内价高者优先”规则:首先,视地块情况,为参加投标的单位设立了一定的资格条件,包括开发量、资质、银行存款金额等,符合资格条件的开发商才能参加投标;其次,在投标报价上,一改过去简单的“价高者得”的方式,而采取“有限区间内价高者优先”的规则,即政府为开标土地设立了一个标底和一个最高限价,在此有效报价区间内,报价越高的单位得分越高,而一旦报价低于标底或高于限价,则视为出价无效。
二、城市用地评价应当考虑哪些要素?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中,对城市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或工程要素是什么?答:城市用地评价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
1)自然要素(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城市与自然环境关系示意2)社会要素(权力、经济、法律)第二问:答案略。
第十一章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三、城镇土地定级的步骤与内容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流程图:
建立因素体系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
计算指标值和作用分并制表
划分城镇土地定级单元 初步划分土地级 验证和调整土地级 编制成果图、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三、城镇土地定级的步骤与内容
1.调查收集资料:
繁华程度 交通条件 基础设施状况 生活设施状况 环境条件 社会、历史、人口状况 用地效益
n
三、城镇土地定级的步骤与内容
5.依据总得分划定级别区间
总分数数轴展示法
将总分值点绘于数轴上,按土地优劣的实际情况,选 择点稀少处为级间分界。
总分数频率曲线法
对总分值作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按土地优劣实 际情况,选择频率曲线分布突变处作为级间分界。
总分数剖面线法
沿城镇若干方向绘制总分变化剖面,按土地优劣的实际 情况,以剖面线突变段作为级间分界。
五、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因素分析
社会因素
2.政策
政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国家宏观的区域和城市发展政策直接影响基本建设投资 导向,象我们国家,五六十年代国家从均衡分布生产力和国防 安全的角度出发,投资主要放到内地和边远地区,减弱了沿海 地区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政策向沿海地区倾 斜,不仅使该地区获得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通过各种优惠政 策,吸引了大批海外投资和技术设备,经济和房地产业获得迅 速发展,城市土地地价大幅度上涨。
工业用地推荐因素
定级因 素 交通条件 基本设施 状况 环境状况 产业集聚效 益
道路通达 度 选择性 重要性
对外交通便利 基础设施完善 自然条件优 产业集聚影 度(客运) 度 劣度 响度 必选 1 2 3 备选 4
权重
0.2~0.4
高师-《中国地理》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四)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的状态
贫富差距巨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 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甚至没有人身自由。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沿海殖民地的现代工业场景与广大内陆地 区原始经济场景并存。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的大城市,如重工 业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南部;上海以轻工业为主;天津、青岛轻 重工业皆有;广州的丝织与手工业工艺制造。内地工业基本集 中于武汉、重庆、太原、昆明等少数城市。农业东部以种植业
(二)农业结构由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 展转变
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变了我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结构,农业种植技术提升,使农业生产
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粮食供给短缺的状况,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从 单一的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开始向提高食物结构和品质转变。 中国农业向优质、高效、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结构模式转变。农业生产 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具体表现为:种植业在大农业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 ,林、牧、渔业比重显著提高;种植业、林业、畜禽水产养殖业内部结 构调整进展明显;农产品品质结构大为改善。 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也在不断优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目 前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区花生、小麦带、长江 流域油菜带、新疆棉花产业带。
环太平洋经济圈——亚太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国土
(二)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缓慢,民族经济异常落后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很小,农业占绝对重
要地位。种植业中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不发达;工业主要是 采掘业与原材料初步加工业。
(三)产业经济的高度对外依赖性
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操纵了中国的财政 和经济命脉。外资几乎垄断了旧中国的所有工业部门;帝国主 义国家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充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了帝国 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第11章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城市地区 城市市区
城市地区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60)/40
13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率
%
60,30
0
7
环 14
境 建
15
设 1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生态建设
%
80
10
7
%
40
10
5
暂不考核
6
6x/60+y/30
7(x-10)/70 5(x-10)/30
城市市区 城市市区 建成区 城市地区
– 在“三同步”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实 现“三效益”的统一
• 考核的内容
– 环境质量指标 – 环境污染控制指标 – 环境建设指标 – 环境管理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限
值
权重
上限 下限
计分公式
考核范围
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
mg/m3
0.15
0.04
6
3(0.15-x)/0.05 (0.1≤x≤0.15) 3+3(0.10-x)/0.06 (0.04≤x≤0.1)
规划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主要内容
– 城市环境管理
• 水、土、气、声、和 固体废物
– 自然资源管理:
• 土地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等的开发与管理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涉及的4大领域
– 生产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 – 由建设开发活动引起的饿环境影响和生态
破坏 – 由经济活动引起的资源损耗和补偿 – 由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保护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 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 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 矿区。
2008年5月12日14:28
四川汶川大地震
震级8
地震,可以瞬 间将人们 的美好的生活破坏贻尽。
•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 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县(北纬33.2度,东经96.6 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 公里。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 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 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冲 沟
喀斯特现象
(4)地震
• 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见下一页)
•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
• 烈度: • 1)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 2)地震烈度有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基本烈度指以一百年内在 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设计 烈度是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内的地质构 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 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 准。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 其存在是自然的,具有不可移动性,既有明确的空间定向性,还有耐久 性,不可能生长或毁灭。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并且 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
2、社会属性
• 权利表征:土地属于一定拥有土地的社会权力。 • 经济表征:土地的经济价值已不是表现土壤的肥脊程度,而是更多的表 现在土地在城市的特定环境与地点所产生的地点价值,以及土地利用本 身经济潜力的差别。另外通过人为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可以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也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性。 • 法律表征: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经立法程序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支 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项资产,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
主体功能区政策
第十一章区域政策——科学开发的利益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导向机制。
第一节财政政策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财政继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奖补力度,引导并帮助地方建立基层政府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增强限制开发区域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能力。
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标准财政支出测算中,应当考虑属于地方支出责任X围的生态保护支出项目和自然保护区支出项目,并通过明显提高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省级财政要完善对省以下转移支付体制,建立省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有利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奖惩机制。
对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XX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XX森工、农垦系统所属局、场的财政政策比照县执行。
——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加大各级财政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
在定X围、定面积、定功能基础上定经费,并分清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
第二节投资政策一、政府投资将政府预算内投资分为按主体功能区安排和按领域安排两个部分,实行二者相结合的政府投资政策。
——按主体功能区安排的投资,主要用于支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特别是中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包括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移民、促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支持适宜产业发展等。
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工程,每五年统筹解决若干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根据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施时序,按年度安排投资数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制上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受旧格局的影
响。同时,重视开发区内的政策优势,以
提高结构的灵活性。
b.立足于发挥优势、培育产业经济区特色产 业。
c.全面了解其他产业经济开发区发展动向, 适当调整发展目标,在产业结构的变动中 加强产业发展的优势。
4)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区位选址
a.接近原材料产地或产品市场. b.交通便捷,劳动力资源丰富. c.地形地势良好, 便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城区的边缘,表现出明显的城乡结合部和
城乡经济混合增长的特征。
1、城市边缘区的特点
过渡性、混杂性和动态性 2、城市边缘区的作用 a.分散市中心区的人口和企业 .
b.有利于安排外来经济成分和多种类型的开
发区 .
c.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 .
d.为建设居住新区的理想地段
.
3)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开发阶城市中心区的研究背景 1)城市中心区概念界定: 城市中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 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 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
空间特征上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它包括城
市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服务中心、
文化中心、行政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
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
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2)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以神为中心——以权贵为中心——以机器为 中心——以人为中心。
3、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与构成 1)城市中心区的功能
第二节城市产业区的开发 1、产业经济开发区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 则 a.持续发展的原则
b.以人为本的原则
产业开发区规划程序
2、产业经济开发区的结构体系
产业经济开发的结构体系由产业经济开发区 的功能定位、产业经济开发区的目标体系、 产业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与开发策略、产
业经济开发区的选址及产业经济开发区的
2)城市生活区开发的状况 根据住宅规模的不同对住宅开发进行分类: a.楼宇开发——生活区基本元素的叠加 受用地面积和开发能力的制约,开发规模在 一栋或者几栋之间。 b.住宅小区开发——生活区基本单元的形成 住宅小区是城市生活区的基本单元,有一定 的居住面积、同时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c.大规模住宅区综合开发——生活区各组成 内容的有机结合 涉及面积较大,可能是一个居住区或者多个 居住区的开发,同时还包括商业配套、交 通网络配套、城市公共空间、教育设施等 多个方面的开发。
第一节城市生活区开发 1、城市居住功能与生活区 1)城市的居住功能 a. 1933年《雅典宪章》明确提出现代城市
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 能。
b.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类聚
居学”,他认为可以把包括乡村、城镇、
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
强调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
e.开发区外部环境与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功能 定位.
2)产业经济开发区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的策划是整个开发策划工作的基础, 它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 并确定目标 因索,建立起目标系统,并对系统优化界
定,最终确定开发目标。
产业经济开发区目标技性质可分为战略目标
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①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具体目标,表现为开发
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满足城市居民要求的
生活空间,其中包括住宅、室外环境、商
业服务、文教卫生、体育、管理等多种设
施,并实现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行为。
②城市生活区开发的特点:
a.个性化消费对象。 b.大批量的产品开发。 c.复杂多样的市场流通。
③生活区在城市空间中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
居住与就业岗位关系度为1; 居住与购物中心关系度为0.2; 居住与休闲区关系度为0.05。
会、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系统的研究。
c.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
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2)居住区与生活区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 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 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 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d.便于接受大城市辐射,产生互动效应.
高新技术区的选址:智力密集、开发性技术
条件、网络要素、基础设施条件、生产和
生活环境基础。
3、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开发
1)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开发进程 聚结、吸引、辐射三个阶段 2)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开发特点
前期工作复杂、工程项目多、建设周期长、
品位高、涉及面广、投资量大等。
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
城市中心结构的类型
城市中心区的类型
城市中心区的类型
4)城市中心区开发规律 ①城市新中心区形成的原因
城市新中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发 展而带来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新 区开发增多,这其中就引出了城市新中心 区的开发和形成。
第四节城市边缘区开发
概念: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 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或由城市向郊区 过渡的地带。城市边缘区位于已建成的外
可行性研究五大部分组成。
1)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战略对策的 基础。功能定位准确就能从城镇与区域经 济的发展中获得永久的支持。
a.国际环境变化与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 位. b.国内经济形式与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 位. c.区域环境特色与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 位. d.开发区内部环境与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功能 定位
社区:就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
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在情感和心理上有地方观念的社会单元。
2、城市生活区开发 1)城市生活区开发的含义与特点
①城市生活区的开发:就是在城市的居住用 地和与该地块密切联系的城市绿化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上,依照城市发展目标和原 则,运用城市规划和市场经济的手段,
过程中的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
生态目标等各项详细目标,它由战略目标
系统决定,针对开发的整个生命期,常常体现在运
营阶段上。 ②建立目标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首先满足强制性目标. b.建立均衡的目标系统. c.明确目标系统的重心.
d.注意目标系统的补充与调整,保持适度弹 性.
3)产业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思路 a.在“本地资源”上做文章,集中力量发展 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根据产业发展的总体 目标对基础设施和公共部门的建设进行统 一规划,并保持弹性,随时可以调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