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开发:广义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

狭义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2、土地级差收益:指因土地等级差所带来的收益,是确定基准地价的根据之一.

3、城市用地选择: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适于建设城市的位置、用地范围和发展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对各项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也有影响

4、二类居住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5、土地适用性评定: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生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求,进行土地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6、盛行风向:一段时间内该地的主导风向

7、地震烈度和震级: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震的大小

二、简答题

1、城市用地选择的条件、原则等

①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②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③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④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

2、城市中工业与居住用地的关系

①居住用地分散布置与工业用地周边,方便供人上下班

②二类居住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集中布置时,中间应设有隔离带

③一类居住用地周边不布置工业用地,保证环境的优良

3、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①体现一个城市的用地结构,特别是现状和规划对比,能够看出城市的用地结构与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是否相符,是否有所优化

②方便不同分类的用地进行恰当组合

4、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①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能性的评估。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承载力,选择城市用地、项目建设——合理经济水文条件——水源、交通、排水、景观作用。地下水流向与地面建设用地分布,其他自然条件一并考虑(污染)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频,工业区关系),温度,湿度(市政)地形条件——山地、丘陵、平原——城市一般选择平原河谷等地带

②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定: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和他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1)建设现状条件,2)工程准备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

③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和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的优劣差异。1)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作用方式建立产生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2)以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因素的因子体系;3)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和变化规律。

四、论述题

1、论述城市规划的防震措施。

a.加强城市用地分析评定工作,对强烈褶皱带、活动断裂带、古河道、矿藏采空区、大型水库下游、洪水淹没区、地形上平原与山地接合部等,一般不宜选择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或布置重要的建筑物。

b.调整、迁出易产生次生灾害的油库、化工厂、货场等设施。

c.适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合理安排城市居住区小块绿地。

d.搞好道路规划,适当增加主要干道宽度,最好修建有两条以上通路和多方向对外交通出口。

e.对被铁路、河流分割的城市,适当保留河流渡口,铁路平交道口。

f.合理控制城市建筑密度,扩大房屋间距,少建高层建筑。

g.为保证震时救护工作的需要,对通讯、消防、公安、救护等,应有较高的设防标准

h.在给排水市政设施和电力、煤气、电讯等设施上,都应有备用措施和进行分区的抗震、防震规划。

2、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1)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城市的存在,必须以周围地区的生产发展和需要为前提。城市作为一个点,周围地区作为面,点面结合,在分析地区工农业生产、地区交通运输、地区水利及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城市总体布局影响的基础上,必须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区与郊区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全面安排、合理制定城市总体布局。

(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主要用地。工业生产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组成。工业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方向。综合考虑工业布置与居住生活、交通运输、公共绿地关系,兼顾新、旧区的发展,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重要内容。

(3)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结构清晰是反映了城市各主要组成用地功能明确、相互协调,有安全、便捷的交通联系。在规划中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城市各组成部分力求完整、避免穿插。2)充分考虑各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3)反对从形式出发,必须因地制宜地探求切合实际的城市用地布局。

(4)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一个城市的形成,需要二三十年。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改造、更新、完善、提高。因此制定城市总体布局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要合理确定第一期建设方案,建设用地力求紧凑、合理、经济、方便。2)城市建设各阶段要互相衔接、配合协调。3)加强预见性,布局中留有发展余地,规划布局要有弹性。

(5)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形态。一般是集中式;因自然地形、地下资源,交通干道分隔而采用分散布局。

(6)作多方案比较,城市总体布局反映城市各项用地的内在联系,综合比较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工作方法。因此,城市总体布局需要多作几个不同的规划方案,探求一个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综合方案。

(7)多中心组群式结构。目前中外一些大、特大城市在总体布局上正由单个中心同心圆向多中心组群式的结构转化,把城市划为几个综合规划片,每片均有生产区和市级中心,为居民就业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各片之间以森林绿地分隔,各片相对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