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合集下载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用地规划的核心是确定不同区域的适宜用地类型,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则是实现科学规划的关键步骤。

一、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的意义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是对城市用地进行科学评估和分类,以确定最佳的用地类型和合理的用地布局。

它不仅能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还能够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的浪费和破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的方法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基于专家经验和规划要求,对城市用地进行主观判断和分类。

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判断能力,通过对城市用地的特征、功能和发展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宜的用地类型。

定性评估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缺点是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和经验的影响。

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GIS技术,对城市用地进行客观量化评估。

它主要依靠数据和科学方法,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地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宜的用地类型。

定量评估的优点是客观性较强,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成本较高。

三、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的关键因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的关键因素包括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1.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是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它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交通网络、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因素。

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反映了土地的利用潜力和限制条件,交通网络和水资源则影响了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交通便捷性,而自然灾害则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估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1讲解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1讲解
构造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二) 自然环境条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是作为一项条
件而存在并给予考虑的,通常称之为自然环境条件或简称为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有物理的、 化学的、生物的等; 包括地质、水文、气 候、地形、植被,以 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 源等。
资料的勘查 资料的收集 按规划阶段的需要进行整理 分析和研究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5)矿藏
• 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水文和水文地质
• (1)水文条件 • 指地表水系情况对城市的影响,如江、河、湖、海等。 • 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
• 既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 地,还包括非建设用地。如农林田、山地、水面所占的土地。
•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 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 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等用地; ⑤墓葬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及附属设施用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 其存在是自然的,具有不可移动性,既有明确的空间定向性,还有耐久 性,不可能生长或毁灭。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并且 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
2、社会属性
• 权利表征:绝大部分土地已经有了明确的归属,土地属于一定拥有土地 的社会权力。
如兰州的峡谷带型城市 • 然条件影响城市的 “个性”。如苏州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111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111

下面我们以綦江县为例,用地理信息技术对 土地适宜性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
• 重庆市綦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 部,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 陵为主。 • 綦江河纵贯南北,有蒲河、清溪河等支流汇入。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 水量1071毫米,年均气温18.8℃。
綦江县交通图
綦江县 - 地理环境
• 【区位】 綦江北倚重庆,南接贵州,是重庆联系 贵州、云南、湖南、广东、广西、上海的重要通 道,也是渝南及黔北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渝黔高速公路建成后, 綦江县城至重庆市区只需40分钟,区位优势更加 明显。
綦江县 -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1994年綦江县土地资源详查表明, 全县土地面积为3280385亩。耕地面积1351244 亩,林地面积955262亩,水域面积66451亩,园 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5513亩。土壤分水稻土、 紫色土、黄壤、石灰岩、潮上、黄棕壤、山地草 甸上七个立类,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分别占 耕地面积的57.3%和36.3%。
三、刚性因子分析
• 刚性因子主要指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 源等需要绝对保护的因子,其保护范围基本没有 调整改变的余地,不分配权重。 • 将基本农田、水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 保护区等需要绝对保护的区域直接评定为禁建区。
四、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
• 依据前面计算的各个因子的值,在ERDAS遥感软 件处理平台下,根据各个因子不同的权重,通过 建模获得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 综合各因子分析,綦江县的适建区主要分布在县 城、城镇及一些厂矿周边,这主要是由城镇区位 条件和交通区位条件以及用地条件决定的,因为 城镇周边地区用地条件较好,说明城市对建设用 地的导向作用是明显且合理的。綦江县土地适宜 性综合评价结果如下图所示: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教案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教案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教案教案标题: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学科:地理学年级:高中目标:1.了解城市用地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掌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对特定城市用地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通过图片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的兴趣;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用地为什么需要分类和评价?分类和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城市用地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a.解释城市用地分类的意义:便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b.介绍城市用地常见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划分、按等级划分等。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介绍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意义:为城市土地配置提供科学依据;b.阐述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如综合评价法、权重法等;c.结合案例,介绍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35分钟)1.选取一个具体城市,以一些地区为例进行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的案例分析;2.指导学生收集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和评价;4.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分类和评价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总结(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3.提问鼓励学生思辨:如何通过合理的城市用地分类和评价,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五、拓展与实践(剩余时间)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己关心的城市用地问题,并进行分类和适用性评价;2.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实践应用。

教学评估:1.教师分析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掌握程度;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人的分类和评价结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3.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内容,评估学生对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应用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布局
4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对应书本第十一章)
5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 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 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及城市开发区 域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
形成的地面水。
3) 水文地质条件:
上层滞水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土壤水 沼泽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 下降,甚至枯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 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 来问题。
潜水面 潜水含水层 隔水层
承压水含水层 隔水层
19
20
地面沉降的危害:市政基础设 施、道路桥梁、港区码头、地 下管线的损害和深井事故、地 裂缝等等
B.在地质不稳定地区,不宜布置庞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三峡坝址 C.如在设防地区的建筑需要进行处理,如变形缝的设置,以及建筑物
的高度控制
5) 矿藏
15
绵阳市地质构造分析
龙 门
窦团山 江油
绵阳
隐伏断裂

德阳
龙 四川盆地
成都

地表断裂

16
未发现断裂带前的规划方案
隐伏 断裂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17
22
凹岸不稳定性分析
凸岸
凹岸
23

绵江公路对涪江 弯道的技术处理
绵江变的地 下水流向
城市水厂
盛行风向
地下水流向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确定城市各行政单位(如市区、 郊区、市、区、县、乡、镇等)
的界限和性质
(2)用途区划
按照所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和 性质,对土地用途进行划分, 如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居住
用地等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三)城市用地区划
2、类型 (3)权属区划
对地产或房产的所有权所做的 区划,如国有土地、集体土地
和地籍区划等
(4)地价区划
(三) 城市用地选择程序
地质、水文、气候、 用地 自然 地形、生物、其他 评定 条件

地 建设
技术经济条件
综用城 合地市
条件

城市现状条件
评选布 价择局

其他 社会、经济、文化、
条件
生态、其他
(四) 城市用地选择方案
(四) 城市用地选择方案
城市用地选择方案比较
方案1
1、在一级阶地上,易受洪水威胁 2、地震时砂土液化严重 3、县城南部为雷击区,不安全 4、虽可与原县城结合建设,但该城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地质条件
(1)建筑地基
重点在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 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分析
1、地表物质组成 2、地质构造特征
类别
碎石(中密)
角砾(中密)
粘土(固态)
粗砂、中砂(中 密)
细砂(稍湿) (中密)
承载力(t/m2)
类别
40-70
细砂(很湿)(中密)
(三)城市用地评定分类
(四)城市用地评定方法
地形坡度 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位 洪水淹没程度 工程地质条件 其它
图层叠加
(四)城市用地评定方法
(四)城市用地评定方法

011城市用地类别及其适用性评价

011城市用地类别及其适用性评价

E1
E13
E2
坑塘沟渠
农林用地 其他非建设 用地
蓄水量小于10万m3的坑塘水面和人工修建用于引、 排、灌的渠道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 农村道路等用地 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 牧业的草地等用地 城镇、村庄、独立用地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 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 地等用地
2.用地评定的分类 按照部颁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须对城市用地作出 适宜性区划,—般将之分成三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 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 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 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 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 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 平。
Page 21
E3
E31 E32
空闲地 其他未利用 地
湖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建设用地及其分类
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4小类
代码 codes R A B M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 industrial
湖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土地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用地的适宜程度,为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

土地条件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类型、土质、地貌地貌等因素。

土地类型分为农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土质是土地微底质的构成,决定着土地的质量。

地貌则是地面的形态、起伏、坡度等因素,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可以确定不同用地的适宜程度。

自然环境评价主要包括水资源、气候、地质等因素。

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城市用地是否适宜考虑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气候因素主要是考虑城市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否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居住。

地质也是评价的一个因素,主要是考虑到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社会经济评价是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考虑城市用地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比如,商业用地是否能满足人们购物、娱乐等需求,工业用地是否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等。

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到城市用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

比如,工业用地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居住用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等。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评价的结果将为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制定合理的城市用地政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用地评价与规划.

城市用地评价与规划.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Municipal Utilities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R
R1
居住用地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 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 R2 二类居住用地
二、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1、自然条件分析
(1)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地形条件,地形一般可分为三类,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山地 >500m,>200m 平原 <200m <50m 丘陵:两者之间
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 原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 尔盆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U
U1
市政公用设施 用地
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 维修设施等用地
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公共交通和货运交通等设施用地
U2
交通设施用地
邮政、电信和电话等设施用地
U3
邮电设施邮电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 用地 施工与维修设 施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
彩色用地图例常用色 居住建筑用地——淡米黄色 公共建筑用地——红色,其中(商业——粉红色,教 育设施——橘红色) 工业、生产建筑用地——淡褐色 仓储用地——淡紫色 河、湖、水面——淡蓝色 绿地、绿带、农田、果园、林地——绿色 道路、广场——白色 铁路线、铁路站场——黑色 飞机场、停车场等交通运输设施用地——灰色

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经济性评价。

这三方面在许多方面也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而不是孤立的,因此必须以综合的思想和方式方法进行评价。

一、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从自然条件出发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适用性进行评价,主要是在调查研究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用地在工程技术与经济性方面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性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城市建设和发展用地提供依据。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一类用地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

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

其具体要求是:(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e)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到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二)二类用地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

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

其具体情况是:(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b)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里,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c)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e)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f)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十一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 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 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 矿区。
2008年5月12日14:28
四川汶川大地震
震级8
地震,可以瞬 间将人们 的美好的生活破坏贻尽。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 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县(北纬33.2度,东经96.6 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 公里。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 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 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冲 沟
喀斯特现象
(4)地震
• 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见下一页)
•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
• 烈度: • 1)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 2)地震烈度有基本烈度和设计烈度。基本烈度指以一百年内在 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设计 烈度是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内的地质构 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 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 准。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 其存在是自然的,具有不可移动性,既有明确的空间定向性,还有耐久 性,不可能生长或毁灭。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并且 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
2、社会属性
• 权利表征:土地属于一定拥有土地的社会权力。 • 经济表征:土地的经济价值已不是表现土壤的肥脊程度,而是更多的表 现在土地在城市的特定环境与地点所产生的地点价值,以及土地利用本 身经济潜力的差别。另外通过人为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可以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也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性。 • 法律表征: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经立法程序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支 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项资产,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2、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不可移动性、耐久性和不可再 生性等) (2)社会属性:(依附于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 (3)经济属性:通过人类社会活动而体现出的经 济价值; (4)法律属性:土地权益及其转让等,通过法律 保障。
3
3、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可用作城市活动场所,由于区 位、地质等差异影响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具体表 现为地价、租金或费用等,2009年全国土地出 让价16000亿元,约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土地的经济产出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3)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 的影响。
67
(4)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 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有利于 合理的地布局建筑、绿地等设施。
(5)地貌对通信、电波有一定影响,如微 波通信、电视广播、雷达等对地形都有 一定的要求。
4、地形条件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总是要体现在 城市用地上,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规 划布局、道路走向、线型、各种工程 的建设以及建筑的组合布置、城市的 轮廓、形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地形分类
名称 极高山
绝对高度 (m)
>5000
相对高度 (m)
>1000
名称 高丘陵
绝对高度 (m)
200-500
相对高度 (m)
(1)城市用地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 有制”;“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2)城市用地的管理
“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 工作”,设置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 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方面,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 总体规划相衔接,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管理相协 调的过程,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推进城市的建设和 发展。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水环境容量
第28页,共43页。
人口集聚度
经济发展水平
第29页,共43页。
交通可达性
第30页,共43页。

间 开

适 宜 性
第31页,共43页。
第二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 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
➢ 超越狭隘的建设视野,转为全球的人居视野 ➢ 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36
第36页,共43页。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8大类,35中类,42小类)
建 设
用 地
37
第37页,共43页。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城市用地构成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绿地
占建设用地比例(%) 25~40 5~8 15~30 10~25 10~15
第38页,共43页。
【城乡用地汇总表】
第39页,共43页。
【城乡用地平衡表】
见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2012)
第40页,共43页。
第41页,共43页。
第42页,共43页。
【本章思考题】
1.城市土地的属性?城市用地的价值?
2.城市用地区划类型? 3.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应考虑哪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我国现行城市用地分类?各种用地的比例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建筑地基

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同的地基承载
质 力,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合理

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非常重要


第17页,共43页。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土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载体。

城市用地评价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必须用综合的思想与方法。

1城市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三个方法1.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候与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1.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1.2.1布局结构包括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是否合理,对城市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现有环境污染源对用地布局结构会有什么影响;城市内外交通布局结构是否协调;城市用地结构与各项用地指标比例是否表达城市性质的要求等。

1.2.2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煤气等管网、厂站及公共绿地的分布与容量是否合理,对城市环境有无影响,是否有利于城市防灾;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设施分布、配套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等。

1.2.3社会经济构成包括人口结构及分布、各项城市设施的分布及容量,应与居民需求之间互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相应的就业结构,都将影响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与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

此外,在选择城市用地时还要考虑有较好的工程准备条件(如平整土地、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制止侵蚀、防止滑坡与冲沟的形成等)与外部环境条件(如与周围城镇的经济联系、资源的开发利用、交通运输条件、供电与供水条件等)。

1.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的基础是对城市土地基本特征的分析。

城市土地除具有土地资源的共性以外,还有其特殊性。

一是承载性。

城市土地是接纳城市生产、生活各项活动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载体,为城市各项建设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场所。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应性评价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应性评价

1.哪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极差?有学者认为,我国提供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1区位2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3道路交通状况4周边的经济活动水平5周边的公园绿地等环境状况6周边的产业布局7周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房产价格分为房价和地价,其中,地价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房价。

自从1987年,深圳第一宗土地拍卖,到2004年国家全国统一土地双轨制度,包含两种:一种是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给用人单位;另一种是所有经营性土地出让,全部实行招拍挂制度。

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决定了土地价格只升不降。

地价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价的上升。

而我国的税收分成制度,决定了现阶段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是土地的增值税和使用税,理由如下:我国现行税收分三部分:1全部归中央,主要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进口增值税、船舶吨税2中央和地方增值税三一开,所得税六四开,主要包括: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3全部归地方,主要包括: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和增值税、房产税、契约税、车船税、烟叶税综上可知,土地拍卖制度会影响房价,但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的税收分成制度所导致的,解决办法便是修改税收分成制度。

土地拍卖制度体现了土地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价值,不应该叫停。

2.城市用地评价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中,对城市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或工程要素是什么?1地质条件(建筑基础、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2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和湿度)4地形条件(a影响城市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b地面的高程和各用地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和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根据c地面的坡度,对规划和建设有多方面的影响d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e地貌对通信和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郑州处于平原地区,相对于周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好像没有影响城市安全的自然和工程要素啊,希望大家多多建议和启发。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完整版)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完整版)
基本烈度:一百年内在该地区可 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是 设防的依据设计烈度:在地 区宏观基本烈度基础上,考 虑地区内地质构造特点,地 形、水文、土壤条件等不一 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 的增减,据此制定更为切实 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
2.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江河湖泊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还 在水运交通,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以及美化环 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为防治洪水,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按 照洪水频率,利用高亢地形,同时避开洼地、滞洪区等部 位。城市防洪标准要区别不同城市设施的重要性,采用不 同的设计标准频率。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第3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1节 城市用地概述
1 城市用地的概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人类社会 活动的基本载体。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 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 需要的空间。
第2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1 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城
市环境形态。
清明上河图反应宋东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圆明园设计图反应古代城市建设的自然观
2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地 上地下资源等;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地下溶洞
人为原因造成灾害
2012年西安城市地陷
滑坡滑坡与崩塌——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 水、人为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 土、石向下滑动(常发生在丘陵或山区,在选用坡地或紧 靠崖岩建设时需要注意)在规划用地时,应确定滑坡地带 与稳定用地边界的距离。必须选用有滑坡可能的用地时, 应采用具体工程措施。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 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 向崩塌的方向,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分人工开挖,导致 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指对城市用地进行评估,确定最适合的利用方式和用途。

它可以提高城市用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意义、方法和案例。

意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意义在于:1.优化城市规划。

通过评估城市用地的适用性,可以确定最合适的用地类型和规模,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同时,可以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评估城市用地适用性时需要考虑土地与环境的关系,如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等因素。

合理利用土地,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计算等方式,对不同用地类型进行评估和比较。

其主要步骤包括:1.收集相关数据。

包括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等数据。

2.制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

3.评价标准。

制定不同用地类型的评价标准,包括评分标准、划分标准等。

4.建立模型。

建立适用性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和标准计算适用性得分。

5.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得分,比较不同用地类型、场地的适用性,并确定最适用的用地类型。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不同用地类型适用性进行评价和比较。

定性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收集相关信息。

包括市场需求、环境保护要求等详细信息。

2.专家咨询。

邀请专家对不同用地类型适用性进行评价和比较。

3.问卷调查。

可以结合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不同用地类型的看法和建议。

4.得分计算。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不同用地类型进行适用性评价得分计算。

5.分析和比较。

通过得分,对不同用地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并确定最适用的用地类型。

案例以下是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一个案例:当阳市规划局对当阳市某区域的城市用地进行了适用性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开发:广义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
狭义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2、土地级差收益:指因土地等级差所带来的收益,是确定基准地价的根据之一.
3、城市用地选择: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适于建设城市的位置、用地范围和发展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对各项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也有影响
4、二类居住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5、土地适用性评定: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生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求,进行土地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6、盛行风向:一段时间内该地的主导风向
7、地震烈度和震级: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震的大小
二、简答题
1、城市用地选择的条件、原则等
①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②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③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

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④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

2、城市中工业与居住用地的关系
①居住用地分散布置与工业用地周边,方便供人上下班
②二类居住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集中布置时,中间应设有隔离带
③一类居住用地周边不布置工业用地,保证环境的优良
3、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①体现一个城市的用地结构,特别是现状和规划对比,能够看出城市的用地结构与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是否相符,是否有所优化
②方便不同分类的用地进行恰当组合
4、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①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能性的评估。

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承载力,选择城市用地、项目建设——合理经济水文条件——水源、交通、排水、景观作用。

地下水流向与地面建设用地分布,其他自然条件一并考虑(污染)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频,工业区关系),温度,湿度(市政)地形条件——山地、丘陵、平原——城市一般选择平原河谷等地带
②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定: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和他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1)建设现状条件,2)工程准备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
③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和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的优劣差异。

1)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作用方式建立产生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2)以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因素的因子体系;3)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和变化规律。

四、论述题
1、论述城市规划的防震措施。

a.加强城市用地分析评定工作,对强烈褶皱带、活动断裂带、古河道、矿藏采空区、大型水库下游、洪水淹没区、地形上平原与山地接合部等,一般不宜选择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或布置重要的建筑物。

b.调整、迁出易产生次生灾害的油库、化工厂、货场等设施。

c.适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合理安排城市居住区小块绿地。

d.搞好道路规划,适当增加主要干道宽度,最好修建有两条以上通路和多方向对外交通出口。

e.对被铁路、河流分割的城市,适当保留河流渡口,铁路平交道口。

f.合理控制城市建筑密度,扩大房屋间距,少建高层建筑。

g.为保证震时救护工作的需要,对通讯、消防、公安、救护等,应有较高的设防标准
h.在给排水市政设施和电力、煤气、电讯等设施上,都应有备用措施和进行分区的抗震、防震规划。

2、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1)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城市的存在,必须以周围地区的生产发展和需要为前提。

城市作为一个点,周围地区作为面,点面结合,在分析地区工农业生产、地区交通运输、地区水利及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城市总体布局影响的基础上,必须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区与郊区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全面安排、合理制定城市总体布局。

(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主要用地。

工业生产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组成。

工业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方向。

综合考虑工业布置与居住生活、交通运输、公共绿地关系,兼顾新、旧区的发展,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重要内容。

(3)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结构清晰是反映了城市各主要组成用地功能明确、相互协调,有安全、便捷的交通联系。

在规划中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城市各组成部分力求完整、避免穿插。

2)充分考虑各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3)反对从形式出发,必须因地制宜地探求切合实际的城市用地布局。

(4)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一个城市的形成,需要二三十年。

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改造、更新、完善、提高。

因此制定城市总体布局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1)要合理确定第一期建设方案,建设用地力求紧凑、合理、经济、方便。

2)城市建设各阶段要互相衔接、配合协调。

3)加强预见性,布局中留有发展余地,规划布局要有弹性。

(5)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形态。

一般是集中式;因自然地形、地下资源,交通干道分隔而采用分散布局。

(6)作多方案比较,城市总体布局反映城市各项用地的内在联系,综合比较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工作方法。

因此,城市总体布局需要多作几个不同的规划方案,探求一个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综合方案。

(7)多中心组群式结构。

目前中外一些大、特大城市在总体布局上正由单个中心同心圆向多中心组群式的结构转化,把城市划为几个综合规划片,每片均有生产区和市级中心,为居民就业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各片之间以森林绿地分隔,各片相对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