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B.可用18O2探究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
C.可用14CO2探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
D.可用15N研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8.某DNA分子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DNA片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该DNA片段进行复制,第三次复制时需要14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各类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层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能再现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环境
D.化石里的生物是现在生物的原始祖先
12.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若下雪时间推迟则容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适应具有()
A.普遍性B.相对性C.特异性D.稳定性
1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图中的b发生了改变
C.长期的c一定导致d,d表示生殖隔离
D.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17.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A. B.
C. D.
(3)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是指通过检测人体细胞中DNA序列,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
22.蝴蝶中紫翅(A)和黄翅(a)是一对相对性状,绿眼(B)和白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图是表现型为紫翅绿眼蝴蝶与某蝴蝶甲杂交,产生的1356只后代的性状,据图回答问题: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人体内环境主要是由()A. 细胞内液组成B. 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 血浆、细胞液和组织液组成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和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②中的低B. ②中、可维持其pH稳定C. ③渗回②中的量一般小于③渗入①中的量D. “C6H12O62C3H6O3”该反应发生在④中3、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②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人体所有的生化反应及代谢活动只能发生于④中C. ②与①③在组成成分上的最主要区别是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食用大量酸性食物不会使血浆pH降低与②中含、等有关4、下图为神经元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来源:A. 甲是轴突,丙是细胞体,戊是树突B. 该结构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C. 图示一个神经元无法完成缩手反射D. 该结构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5、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B. ③为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C. ⑤为效应器,由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D. 切断④,仍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但不能完成条件反射6、下图为某一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发生的电位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a→c→bB. a和b处电位的维持主要与膜对K+通透性大有关C. c处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Na+大量内流D. c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7、如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注:c点为ab的中点),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c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B. 刺激c处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C. 刺激d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D. 刺激d处后,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 内分泌腺体都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 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在人体调节中占主导地位D.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9、如图为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示意图,某学生因病导致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医生对其进行检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语言文字功能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高级功能B. 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H区受损C. 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V区受损D. 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10、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都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B. 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分泌物可以是生长激素C. 若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则对应的合成细胞是垂体细胞D. 若分泌物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靶细胞可为甲状腺细胞11、如图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曲线反映了正常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变化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 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D. CD段上升的原因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12、某校为了解高二学生血糖含量情况,在医院的协助下对高二学生进行空腹血常规检查,并就血糖含量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生物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下列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C.口服抗菌药物D.葡萄糖、胰岛素和血浆蛋白2.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B.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乳酸与碳酸氢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3.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5.一个人出现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6.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7.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遭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手指触碰到针尖立刻缩手的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10.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踩到尖利的物品立刻抬脚11.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一个神经细胞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C.神经细胞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侧为负电位12.下列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13.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2021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生物)
2021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生物)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本题包括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有人对某有机小分子样品分析,发现含C、H、O、N、P等元素,这种有机小分子可能是()A.氨基酸 B.核酸 C.牛胰岛素 D.核糖核苷酸2.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 B.7 C.6 D.53.用下列哪种染色剂可以鉴定RNA的存在()A.龙胆紫 B.醋酸洋红 C.吡罗红 D.改良苯酚品红4.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实验选用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也可达到预期结果B.可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固定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C.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酵母菌有细胞核,而硝化细菌没有 B.酵母菌有细胞壁,而硝化细菌没有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叶绿体,而蓝藻细胞没有6.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得到F1,后再自交,F2中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A.1/16 B.1/8 C.1/4 D.3/87.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层析分离,能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从外向内,排列在第三圈的色素呈()A.橙黄色 B.黄色 C.黄绿色 D.蓝绿色8.在夏季中午13时,光照最强的情况下,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明显下降。
这时叶肉细胞中的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ATP含量短期变化依次是()A.升、降、升 B.降、升、降 C.降、升、升 D.升、降、降9.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10.下列有关物质鉴定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1AAaX 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 b、Y、Y B. X b、aY 、aY C. aX b、aY、Y D. AAaX b、Y、Y12.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则人与小鼠DNA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A.20% B.80% C.100% D.无法确定13.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夏季连续阴天时,为避免大棚中作物减产,可采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的措施14.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高二9月份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高二9月份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50分 , )1.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2. 如图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C.若向漏斗中滴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3. 实验室常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观察其形态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蒸馏水替代生理盐水,细胞仍然维持正常形态B.置于生理盐水中时,没有水分进出细胞C.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口腔上皮细胞会质壁分离D.若用高浓度的盐溶液,细胞会失水皱缩4.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ℎ1、ℎ2。
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 A>M B、M a=M b>M A,则达到平衡后A.ℎ1>ℎ2M a>M bB.ℎ1<ℎ2M a>M bC.ℎ1<ℎ2M a<M bD.ℎ1>ℎ2M a<M b5.湘西腊肉,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可以保二三年不坏;而且放的越久,味道越香。
做法是:把食盐在锅中炒热,加拌适量的花椒粉。
一块一块的用盐抹;然后一起腌在木桶里。
过了一个把星期,就把肉从桶里取出,挂在火坑上面任其烟熏火烤。
其可以长期保存的原因最可能是A.由于食盐中氯离子有杀菌作用B.高浓度食盐会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胞无法存活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的水渗出而死亡D.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6. 如图,将蛋壳内灌入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在烧杯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上吃水线。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人体内环境主要是由()A. 细胞内液组成B. 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 血浆、细胞液和组织液组成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和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②中的低B. ②中、可维持其pH稳定C. ③渗回②中的量一般小于③渗入①中的量D. “C6H12O62C3H6O3”该反应发生在④中3、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②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人体所有的生化反应及代谢活动只能发生于④中C. ②与①③在组成成分上的最主要区别是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食用大量酸性食物不会使血浆pH降低与②中含、等有关4、下图为神经元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来源:A. 甲是轴突,丙是细胞体,戊是树突B. 该结构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C. 图示一个神经元无法完成缩手反射D. 该结构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5、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B. ③为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C. ⑤为效应器,由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D. 切断④,仍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但不能完成条件反射6、下图为某一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发生的电位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a→c→bB. a和b处电位的维持主要与膜对K+通透性大有关C. c处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Na+大量内流D. c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7、如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注:c点为ab的中点),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c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B. 刺激c处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C. 刺激d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D. 刺激d处后,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 内分泌腺体都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 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在人体调节中占主导地位D.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9、如图为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示意图,某学生因病导致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医生对其进行检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语言文字功能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高级功能B. 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H区受损C. 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V区受损D. 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10、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都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B. 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分泌物可以是生长激素C. 若分泌物是抗利尿激素,则对应的合成细胞是垂体细胞D. 若分泌物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靶细胞可为甲状腺细胞11、如图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曲线反映了正常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变化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 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D. CD段上升的原因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12、某校为了解高二学生血糖含量情况,在医院的协助下对高二学生进行空腹血常规检查,并就血糖含量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
高二上册九月月考试卷生物卷.doc
高二上册九月月考试卷生物卷(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各60分,全卷共120分)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第小题1.5分,计45分。
1.如下图所示。
将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①和③2.右图所示: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单侧照光;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右侧,再从右侧单侧照光,则甲、乙分别将A.向土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B.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C.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D.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3.在人工控制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燕麦胚芽鞘中(尖端以下)生长素含量的相对浓度(如右图所示),测定结果可以说明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光照促使生长素向下运输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D.光照可破坏乙合成的生长素4.右图中琼脂块1和2按图中位置被转移至刚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几天后的结果应是以下哪一项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装置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假设暗箱可以转动而盆栽幼苗固定不动,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1周。
1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6.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②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① B.② C.③ D.①②7.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N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8. 用较高浓度的2,4—D溶液喷洒小麦作物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小麦生长 B.灭杀害虫 C.除去双子叶杂草 D.除去单子叶杂草9. 丝瓜的花是单性花,小明用正常的丝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①1号花开放前套上纸袋,花开后给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
2021年高二9月月考 生物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1)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3.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体液免疫靠浆细胞产生抗体来结合抗原B.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在细胞免疫中,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免疫系统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4. 下列关于PET技术的具体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葡萄糖中的基本元素(C、N、O)标记B.要用超短“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C.示踪剂要注射到受试者的血管中D.可以通过特制的探测元件获取示踪剂在大脑中的三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5. 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在图示部位给予一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B.将图1电流计电极一个置于膜内,一个置于膜外,不给予刺激时指针也能偏转C.图1中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电位为图2中的A点所示的电位即-60毫伏D.图2的C处为反极化状态,此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这是Na+内流所致6. 右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癌状病毒)。
下列对曲线圈的解释不成立的是()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癌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7.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长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8. 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A、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B、主动运输,消耗能量C、外排作用,不消耗能量D、外排作用,消耗能量9. 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B.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C.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D.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10. 右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
2021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满分45分)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2.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时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C.有丝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父方减Ⅰ中B.母方减Ⅰ中C.父方减Ⅱ中D.母方减Ⅱ中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在形成卵子的过程中,基因A与B和a与b之间的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于( )A.卵原细胞B.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5.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I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C.图II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6.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4)的精巢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甲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C.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有丝分裂D.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7.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8.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 b Y.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B.C.D.9.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甲10 20 20 10乙10 20 20 0丙20 40 20 10丁20 40 40 0A.甲B.乙C.丙D.丁10.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 r的配子占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11.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B.1:2:1C.3:5:1D.4:4:112.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13.如图中横坐标1、2、3、4表示人体一个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细胞,图示为细胞核中染色体(有阴影)和DNA(无阴影)在相对应细胞周期时的含量统计数据.那么该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等位基因的分离分别发生在( )A.1、1B.2、2C.3、2D.4、31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A.①④⑦B.②④⑥C.①⑤⑥D.③⑤⑥1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在剩余植株中,表现为抗病无芒纯合子的概率为( ) A.B.C.D.16.一对夫妇,妻子只患白化病,其父为色盲;丈夫正常,其母患白化病.如果他们生了一个男孩,预测这个男孩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几率是( )A.B.C.D.17.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中具有R 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为(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18.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排列为A→C→B→DB.D图为精子C.B图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D.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A图19.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④②D.③④20.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X B X b、AaX B YB.BbX A X a、BbX A YC.AaBb、AaBbD.AABb、AaBB21.下列有关说法评判正确的是( )①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④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自交后代约有为纯合体.A.只有一种说法对B.有二种说法对C.有三种说法对D.有四种说法对22.某植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若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常分裂时染色体都移向一极.下列有关配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B.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C.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D.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或aa23.某男性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他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显性基因的是( )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⑤精子.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24.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A.2:0:1B.0:2:1C.5:0:1D.0:5:1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为伴性遗传的特点B.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D.果蝇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那么控制果蝇性状的全部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26.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0B.C.D.127.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双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患病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母亲患病,父亲正常,子代中有正常儿子,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C.一个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必定产生2n种具各类型数量相等的配子D.双亲表型正常,生出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零28.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d阶段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D.此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只有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29.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A.F2现型的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比为1:13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二、填空题(共5题,满分55分)31.如图所示细胞为某动物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时期,请据图回答:①该细胞所表示的时期是__________.②细胞分裂时,彼此要分离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③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行为是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所含有的DNA 分子数是__________个.32.图A是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B细胞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3)若图中D细胞继续分裂,则它最终分裂成的细胞应是(从方框中选择正确的图,并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该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4)用字母和箭头将如图5个细胞(含方框中所选的正确图),按细胞分裂的方式以及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_.(所示的各期图可重复选用)33.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2)进行图中8过程时,细胞之间有信息交流,完成信息交流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相关的成分是__________.(3)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4﹣6时期为__________个.(5)若8过程发生在人体内,此时后代性别__________(填“已决定”或“未决定”);所形成的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数量__________(填“父方多”、“母方多”或“一样多”).34.(xx•上海)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35.已知某油料作物,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D)对含油多(d)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1)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2)若获得F2种子800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合子有__________粒,双隐性纯合子有__________粒,符合生产要求的粒大油多种子有__________粒.(3)要得到粒大油多,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可采用下列实验程序,请完善实验步骤:①第一步:让__________产生F1;②第二步:让__________产生F2;③第三步:选出F2中__________的个体,直至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36.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基因用A、a表示)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乙病(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2)Ⅲ﹣2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3)Ⅱ﹣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37.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试回答:(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__________规律.亲代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____,绿色圆粒__________.(2)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占__________.(3)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4)若某两个亲本杂交亦出现4种表现型,其比例是两个3两个1,其亲本基因型除上述外,最可能是__________.(5)符合分离、自由组合规律的两个亲本杂交,统计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之和,发现该数值等于__________.xx学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满分45分)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发现子二代中出现选择分离,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然后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解答:解: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F1)全部为黄色圆粒的.让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种子,其数量比接近于9:3:3:1,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①选用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Y)和绿色(y),粒形﹣圆粒(R)和皱粒(r);②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的配子;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性状表现为黄色圆粒;④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数量比各为1:1:1:1;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测交试验,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综上所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用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故选:C.点评:本题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实验方法,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2.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时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C.有丝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和同源染色体数目变化:解答: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4:2:4,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0:2:2,C错误;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数量之比为0:0:1: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3.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父方减Ⅰ中B.母方减Ⅰ中C.父方减Ⅱ中D.母方减Ⅱ中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表现型正常的双亲基因型为X B X﹣和X B Y,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故母亲的基因型为X B X b,其中X b X b来源于母亲.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由于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而父亲正常,所以其X b X b只能来源于母亲.又母亲的基因型为X B X b,因此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导致形成的卵细胞中含两个X b染色体,当与Y精子结合时,形成了X b X b Y的受精卵.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在形成卵子的过程中,基因A与B和a与b之间的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于( )A.卵原细胞B.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据此答题.解答:解: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基因的交换(假设是B和b),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A和a相互分离进入到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如B与b)相互分离进入到配子中.所以没有发生交换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而发生了交换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第一、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重点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准确判断两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时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I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C.图II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Ⅰ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Ⅱ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解答:解:A、图I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图Ⅱ中①和②是姐妹染色单体,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但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可能出现等位基因,因此图Ⅱ中①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B 正确;C、图II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C错误;D、图I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是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期,即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8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象,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4)的精巢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甲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C.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有丝分裂D.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4)的精巢中,细胞甲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DNA是体细胞的两倍,则细胞甲可能出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细胞乙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依次是12、24、24,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解答:解:A、细胞甲可能属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细胞乙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故A错误;B、细胞甲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而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故B正确;C、细胞甲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而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故C错误;D、细胞甲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而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7.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由于该系谱图中不能判断显隐性,因此可能情况有多种,此时应对每个选项逐个分析,以确定答案,一般不可能是某种性染色体遗传病,因此需根据性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判断.解答:解: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无性别之分,此处表现正常的为aa,第二代和第三代中的个体可均为Aa,A正确;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无性别之分,此处患病的可用bb表示,两个表现正常的为Bb,B正确;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母亲有病儿子肯定有病,父亲正常女儿可能有病,与图示相符,C正确;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有交叉遗传的特点,一般女儿患病,其父亲肯定患病,与该系谱图不符合,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系谱图考查了不同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一般从伴性遗传着手考虑,难度一般.8.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 b Y.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B.C.D.考点:伴性遗传.。
2021年高二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必修,含解析)
2021年高二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必修,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解答: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 错误;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物质是否进入内环境的判断,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①~⑤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下列疾病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的是( )A.糖尿病B.抽搐C.尿毒症D.色盲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解答:解:A、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A正确;B、抽搐是由于血浆中血钙过少导致的,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B正确;C、尿毒症是由于体液中尿素过多引起的,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C正确;D、色盲为遗传病,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5.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液、B液、C液共同组成内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B.与A液相比较,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可使B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D.饥饿时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根据图示:A液是组织液,B液血浆,C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相互交换物质,而A→C→B之间是单向的.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A正确;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C、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泌不足,可使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C错误;D、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理解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输送给组织液营养物质,而组织液输送给血浆代谢废物.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 错误;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稳态的生理意义,解题时要准确理解稳态的含义是包含内环境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A、B、D只是稳态遭到破坏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7.如图表示内环境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组成B.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C.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就不会患病D.③渗回②的量多于渗入①的量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据图示可知,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①②③共同构成内环境.解答:解:A、内环境主要由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组成,A正确;B、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B正确;C、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也有可能患病,如遗传病、传染病等,C错误;D、③组织液可直接渗回②血浆,少量渗入①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胰腺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解答:解:A、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A正确;B、胸腺属于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B正确;C、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C正确;D、胰腺不属于免疫器官,属于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只要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9.(1996•上海)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感受器是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到底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产生感觉并作出分析,通过传出神经到底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若传出神经受损,感受器受到刺激,只能传递到神经中枢,产生感觉,不能传递到肌肉,无运动.解答: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则肌肉无反应;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能形成感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0.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中的突触和传出神经.解答:解:A、②是传入神经,所以在②中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A错误;B、③是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④是传出神经,所以在④中兴奋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错误;D、由于AC错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这个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 A.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B.外负内正→外正内负C.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D.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变为负电位,恢复静息电位时变成正电位.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中膜电位变化的理解.1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结构是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解答:解:A、神经元的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A错误;B、神经元的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和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连接处即是突触,B正确;C、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C错误;D、突触结构是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D错误.故选:B.点评:重点考查突触结构,该内容是xx届高考中必考常考的内容之一,要加深识记.1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树突→轴突B.树突→细胞体C.树突→树突D.轴突→细胞体或树突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有两种类型: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解答: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传向树突或由轴突传向胞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2、突触有两种类型,即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解答:解:A、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A错误;B、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错误;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C正确;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要求考生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识记突触的类型,明确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15.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D.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它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解答:解:A、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A错误;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B错误;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C正确;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相关激素及分泌细胞和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6.下列对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B.激素调节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C.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D.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协调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解答:解:A、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激素调节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A正确;B、激素调节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神经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B正确;C、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C正确,D、神经调节主导激素调节,不少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如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协调,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和体液调节,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17.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有机磷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后,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持续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上兴奋传递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C.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后膜释放D.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膜电位变化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解答:解:A、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成分属于组织液,所以神经递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B正确;C、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C错误;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意在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19.有一位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此人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哪个部位受到损伤( )A.书写性语言中枢B.视觉性语言中枢C.S区D.H区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解答:解: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说明其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20.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共同构成突触B.兴奋可由①向③传递,也可由③向①传递C.构成①和③结构的基本骨架是双层磷脂分子D.该结构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三者共同构成突触,A正确;B、在突触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C、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D、突触结构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1.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中⑥结构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甲图中④具有分析、综合各种变化的功能并以此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D.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在甲图中,由于与①相连的③上有神经节,所以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B、⑥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甲图中④是灰质,含有大量神经元胞体,具有分析、综合各种变化的功能并以此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C正确;D、由于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2.心跳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存在于( )A.大脑皮层B.下丘脑C.小脑D.脑干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大脑皮层是许多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神经中枢,如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解答:解:A、大脑皮层具有人体最高级的中枢及语言中枢等,A错误;B、下丘脑是调节血糖、水盐平衡等生命活动的中枢,B错误;C、小脑与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C错误;D、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人体的心跳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脑干具有基本的生命中枢.。
2021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A. 细胞壁和内质网B. 细胞膜和核糖体C. 线粒体和中心体D. 细胞核和线粒体2.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B. 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D. 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3、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对两种生物细胞中的何种物质进行化学分析()A.糖类B.磷脂C.蛋白质D.脂肪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引入某类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5、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 )A. 4、8、4和4、8、4B. 4、5、4和4、5、4C. 4、5、4和4、8、4D. 4、8、4和4、5、46、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7、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
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8.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内吞和外排9.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各种蛋白质的基本连接键都是肽键B. 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单位都是氨基酸C.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功能D. 细胞膜的糖蛋白参与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0. 美国宇航局于xx年3月2日公布了“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详细资料,有明确的数据表明,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于是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
2021学年-有答案-湖北省随州市某校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2021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某校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 密码子是指()A.D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B.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C.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2. 下列与人体mRNA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是()A.DNA分子的模板链B.DNA分子两条链的核苷酸序列C.所有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D.DNA分子的编码链3. 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下列那些过程中()A.复制B.转录C.翻译D.复制和转录4.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后所形成的产物分别是()A.DNA,mRNA和tRNAB.DNA,mRNA和多肽链C.RNA,mRNA和tRNAD.mRNA,DNA和多肽链5. 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RNA可分为mRNA、tRNA和rRNAB.mRNA的转录和翻译都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C.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中存在A−U的配对方式D.mRNA直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6. 在北京培育出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7kg左右,但再引种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从甘蓝引种过程看出()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不遗传C.环境改变可引起可遗传变异D.甘蓝在生殖过程中无基因重组发生7. 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A.2种B.4种C.5种D.6种8. 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B.基因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上是互不干扰的C.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D.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9.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的关系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10. 基因重组指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11.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B.第21号染色体增多一条C.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了对应部分D.第18号染色体颠倒一段12.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A.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C.促进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D.促进细胞融合13. 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D.染色体数目变异14. 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15. 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A.纯种B.杂种表现的优势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16. 人的胰岛素基因的存在部位和表达部位是()A.所有体细胞、胰岛细胞B.胰岛细胞、胰岛细胞C.所有体细胞、所有体细胞D.胰岛细胞、所有体细胞17. 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A.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重组D.重组和重组18. 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A.基因突变频率高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19.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染色体畸变在光镜下可见B.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染色体畸变是不遗传的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染色体畸变是定向的D.基因突变是有利的,染色体畸变是有害的20.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B.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C.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21. “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22. 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培育无籽西瓜、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以上育种方式依次分别是()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23. 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A.二倍体种子长成的幼苗B.四倍体的植株枝条扦插成的植株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的幼苗D.用鸡蛋孵化出的小鸡24. 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25. 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26. 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C.人工诱变D.基因重组27.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2021-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40道小题,1-10每小题1分,11-40每小题2分,共70分)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4.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的步骤是( )①让豆腐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5.根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下列寻找目标菌株的思路不正确的是( )。
A. 从热泉中寻找耐热细菌B. 从成熟的葡萄皮上寻找酵母菌C. 从贫瘠的土壤中寻找分解尿素的细菌D. 从树林的腐殖土中寻找分解纤维素的细菌6.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7.下面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 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8.分别将两份100 ml的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分别装入两个容量不同的烧瓶中,甲烧瓶为400ml,乙烧瓶为100ml。
密封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保存,一段时间内产生乳酸总量的变化趋势是9.在果酒、泡菜和腐乳制作过程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腌制泡菜的过程中密封不严,会导致泡菜腐烂变质B.在腌制腐乳配制卤汤时加入适量的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制果酒时,要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要逐层加盐且接近瓶口的盐要厚些10.关于葡萄酒的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清水冲洗葡萄除去污物,应反复多次冲洗B.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4的空间C.装入葡萄汁后,应封闭发酵装置的充气口D.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时间控制在7~8天左右11 .如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B和C,提取样品的样点是A和DB.点样的要求是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C.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其他色素和杂质、β﹣胡萝卜素D.该层析的目的是β﹣胡萝卜素的鉴定12 .为了增加胡萝卜素的萃取量,应该()A.尽量使用含水量多的胡萝卜 B.尽量使用粉碎的胡萝卜颗粒C.尽量使用水溶性强的有机溶剂 D.尽量在常温条件下萃取13下列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14.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不正确的是()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15.在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中共同使用的化学药品是()A.NaCl B.Ca(OH)2C.小苏打D.Na2SO416.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B.到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 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D.到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17.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8.分离出的橘皮精油一般要放在5~10℃的冰箱中,静置5~7d,其主要目的是()A.低温保持橘皮精油的活性 B.低温降低精油的挥发性C.去除水和蜡质等杂质 D.低温使精油凝固19.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有可能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20.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提取植物芳香油有三种基本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②水蒸气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③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④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A.一个B.二个 C.三个 D.四个21.下列属于植物芳香油理化性质的是()①具有较强的挥发性②易溶于水③易溶于有机溶剂④具有特殊的植物香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提纯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O4,其作用分别是()A.分层、吸水 B.溶解、吸水C.吸水、分层D.分层、萃取23.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是因为()①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②柑橘、柠檬芳香油易溶于水③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④所需实验装置复杂.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24.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A.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B.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D.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25.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26.对用萃取法来提取芳香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萃取法来提取芳香油,要求原料尽可能细小B.用萃取法提取的芳香油要易溶于有机溶剂C.在浸泡植物材料时,要选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D.芳香油充分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再把芳香油蒸发出来,剩余有机溶剂,从而使芳香油和有机溶剂分离27.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NaNO3K2HPO4KCl MgSO4•7H2O FeSO4(CH2O)H2O 青霉素含量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B.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D.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2O),再添加纤维素28.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29.在纤维素分解菌分离与鉴定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按照物理状态分类分别为()A.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30.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整个划线过程中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的次数为()A.2 B.4 C.5 D.631.对胡萝卜素的提取和鉴定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所使用原料的干燥程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纸层析鉴定中点样完成,将滤纸卷成筒状使两侧边缘连接在一起,放入层析液中C.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需要与水混溶D.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爆炸32.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33.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37℃恒温箱中培养⑧28~30℃恒温箱中培养.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⑧ D.②④⑥⑦34.下列不属于选择培养基的是()A.培养金黄色葡萄菌所用的加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B.分离自养型细菌所用的不含碳源的培养基C.加入伊红﹣美蓝用于检测大肠杆菌的培养基D.抑制乳酸菌而不抑制酵母菌的含抗生素的培养基35.下列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精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B.在适当的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可提高玫瑰精油的品质C.在乳浊液分层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的分开,向乳浊液中加无水硫酸钠D.蒸馏之前应用石灰水对实验材料浸泡10h以上,以提高出油率36.下列橘皮精油提取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10小时以上②橘皮要浸透,压榨时才不会滑脱③压榨液的黏稠度要高,从而提高出油率④压榨时加入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7.制备橘皮精油的过程,需先后进行A、B两次过滤过程,则橘皮精油为()A.经过A后的滤液B.经过A和B后的滤液C.经过B后的滤液D.经过A后静置处理的上清液和B后的滤液38.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B.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C.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D.由大肠杆菌的种类不同造成的39.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C.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D.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40.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哪项()A.对照组培养基也严格灭菌,且不接触任何生物B.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D.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9分,第三题9分,共30分,除特殊注明每空1分)41.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二个大题,33个小题。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气体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2.在下列物质中,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一组是①血红蛋白②血浆蛋白③葡萄糖④尿素⑤生长激素⑥尿液⑦细胞内液⑧泪液⑨乳汁⑩脑脊液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⑨C.①⑥⑦⑧⑨D.②③④⑤⑩3.当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途径A.皮肤泌汗 B.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 C.排尿 D.排便4.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中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6.下列四组中,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的一组是A.胰岛、肝、消化腺B.胰岛、唾液腺、垂体C.胰岛、肝、肾小管 D.胰岛、门静脉、肝7.如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8.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9.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①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2021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
2021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改编题)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2 2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4 20 0 20 15 0 39 0 20 11乙类群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27 21 样本3 33 50 18 35 0 11 25 12 16 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2.如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其至少来自几个初级精母细胞?()A. 2B.1 C.3 D.43.(原创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成熟的生殖细胞()A.精子细胞B.卵细胞C.精子D.配子4.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5.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6.(改编题)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B.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C.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D.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8.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9.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铃薯块茎俗称“土豆”,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下列关于马铃薯块茎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主要成分是淀粉,因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C.马铃薯块茎深埋于土中呈非绿色,是因为缺少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D.新鲜的马铃薯块茎细胞中有过氧化氢酶,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可用新鲜马铃薯块茎组织提取液代替新鲜的肝脏研磨液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B.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的实验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别用到了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D.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证明膜的流动性3.如图表示物质甲通过乙进入丙的过程,丙表示某种细胞或细胞结构,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载体乙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B.若甲表示葡萄糖,通过乙进入肝细胞的过程离不开线粒体的作用C.若乙表示核孔,则甲表示大分子的信使RNA和蛋白质D.若乙表示糖蛋白,则甲乙识别的过程体现了丙的选择透过性4.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日光23℃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A.如将该实验所用豌豆种子换为等质量的油菜种子,则应消耗更多的氧气B.假设甲组豌豆的基因型都为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自交后代杂合体占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D.实验所用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故随机所选豌豆种子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15.药物X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 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肝癌的发生只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B.药物X 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C.图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都只有一个D.l.0g/L为临床治疗肝癌的药物X最适浓度6.如图所示为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高等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甲、乙、丙过程后形成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均为有丝分裂,则细胞1中一定有1/2的染色体含3HB.精原细胞在图示各时期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一定相同C.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乙和丙,则丙过程染色体数量均为体细胞的一半D.若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则细胞3核中一定有1/4的DNA单链含3H7.为研究CO2浓度对针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红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的幼苗盆栽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350和650 μmol•mol﹣1的气室内,利用仪器测定了各树种的相关数值(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辐射强度,光饱和点表示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时的光照辐射强度),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数值CO2浓度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光补偿点(μmol•m﹣2•s﹣1)光饱和点(μmol•m﹣2•s﹣1)350 650 350 650 350 650 红松 1.65 4.54 261 95 957 1350 红皮云杉 1.92 5.63 200 135 850 1300 长白落叶松 5.7 6.87 125 75 1150 1500 A.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光补偿点都有所降低,光饱和点都有所提高B.从光饱和点的变化推测,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因暗反应速率的加快而提高C.从表中数据推测,抗干旱能力最强的是长白落叶松D.当环境CO2浓度为350和650μmol•mol﹣1时,长白落叶松有机物积累量都最多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8.如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物质乙是__________,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若给银杏提供H18O2,则在__________(A.O2 B.CO2 C.C6H12O6)可检测到放射性.(2)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①过程所产生的甲能否为K+、NO3﹣等离子的吸收供能,为什么?__________(3)从图2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__________.(4)若将图2纵坐标改为光合速率,则当CO2浓度高于800μmol•mol﹣1时,单位时间内C3的合成量,A曲线__________(“<”“>”或“=”)B曲线.(5)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1200μmol•mol﹣1移至CO2浓度为1800μmol•mol﹣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9.高盐环境对植物生长等的影响称为盐胁迫,它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而限制作物高产.耐盐小麦A和B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为探讨耐盐小麦的耐盐机理,科学家们以小麦新品系A和B为材料,研究了其愈伤组织在盐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植物体内重要的呼吸酶类)活性的变化和ABA(脱落酸)含量的变化.(1)受盐胁迫情况下,耐盐小麦A体现的耐盐性是__________(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ABA)未起作用.(2)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动、植物细胞中,为了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__________来表示.(3)若已知ABA能促进耐盐性,小麦品系A和品系B在盐胁迫过程中,品系__________(填A或B)更能抗盐,AB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与__________(填激素)起拮抗作用,ABA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4)盐胁迫下,小麦根细胞吸水能力__________,导致气孔__________,从而影响小麦的光合速率.(5)据图分析,盐胁迫对小麦__________这一生理过程的影响不显著.10.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图中的实验流程,则矩形框内应为__________.(2)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醋酸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这两种微生物结构上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11.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2)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__________法,在⑥上获得单菌落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图中④为对照实验,则应以__________作为碳源.(3)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__灭菌和干热灭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12.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现型黄绿叶浓绿叶黄叶淡绿叶基因型GY Gyy ggY ggyy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如让基因型GyYy植株自交后代中的黄绿叶植株自交,其中有__________(比例)的植株后代将出现4种表现型.(2)杂合黄叶植株与某植株杂交,子代出现的浓绿叶植株,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子代浓绿叶与子代杂合黄绿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3)在黄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1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1)a和b是__________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褐色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双杂合体雄蝇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交实验,父本果蝇复眼为__________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眼:朱砂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xx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阆南西三校联考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铃薯块茎俗称“土豆”,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下列关于马铃薯块茎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主要成分是淀粉,因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C.马铃薯块茎深埋于土中呈非绿色,是因为缺少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D.新鲜的马铃薯块茎细胞中有过氧化氢酶,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可用新鲜马铃薯块茎组织提取液代替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考点:酶的特性;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由蓝变绿再变黄;利用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来检测乙醇的产生;解答: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检验酒精或乳酸的产生,B错误;C、马铃薯块茎深埋于土中呈非绿色,是因为缺少光照等条件影响叶绿素的产生,C错误;D、新鲜的马铃薯块茎细胞中有过氧化氢酶,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可用新鲜马铃薯块茎组织提取液代替新鲜的肝脏研磨液,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特性及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为简单.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B.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的实验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别用到了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D.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证明膜的流动性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酶的特性;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解答:解:A、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目的是洗浮色,A错误;B、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若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说明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但不能说明淀粉酶是否能将蔗糖水解,因此该实验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错误;C、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是类比推理,C正确;D、分别用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再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发现不同颜色荧光的蛋白质最终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脂肪的鉴定、探究酶的特性、摩尔根和萨顿的实验方法、证明细胞膜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如图表示物质甲通过乙进入丙的过程,丙表示某种细胞或细胞结构,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载体乙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B.若甲表示葡萄糖,通过乙进入肝细胞的过程离不开线粒体的作用C.若乙表示核孔,则甲表示大分子的信使RNA和蛋白质D.若乙表示糖蛋白,则甲乙识别的过程体现了丙的选择透过性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据图分析,若表示物质甲通过乙进入细胞的过程,在物质跨膜运输中,乙表示载体;物质甲若为信息分子,乙是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二者结合后会调节细胞代谢.解答:解: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垂体细胞,不能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A错误;B、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B正确;C、大分子的信使RNA只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而蛋白质一般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错误;D、甲乙识别的过程体现了丙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及信息传递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日光23℃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A.如将该实验所用豌豆种子换为等质量的油菜种子,则应消耗更多的氧气B.假设甲组豌豆的基因型都为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自交后代杂合体占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D.实验所用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故随机所选豌豆种子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和水分,因变量是种子的发芽情况,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给以充足的水分,不论是否有光照,种子全部萌发,说明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相同光照下,干燥的种子不能萌发,潮湿的种子全部萌发,说明水分影响种子的萌发.解答:解:A、油菜种子与豌豆种子相比,脂肪含量较高,而脂肪中碳氢比例大,所以将该实验所用豌豆种子换为等质量的油菜种子,则应消耗更多的氧气,A正确;B、假设甲组豌豆的基因型都为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自交后代杂合体占1﹣=,B 错误;C、该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不是自变量,自变量为水分和光照,C错误;D、实验所用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故随机所选豌豆种子一般是纯合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分析实验变量、对变量进行控制、分析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药物X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 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肝癌的发生只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B.药物X 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C.图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都只有一个D.l.0g/L为临床治疗肝癌的药物X最适浓度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药物X的浓度在0.05g/L~1.00g/L范围内,随着药物X浓度的升高,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X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强.据此答题.解答:解:A、细胞凋亡基因控制细胞凋亡,如果该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不会自动编程性死亡,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药物X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知,药物X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C、由曲线图可知,药物X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影响肝癌细胞存活,故自变量不是一个,C 错误;D、本实验只是设置了部分药物的浓度,虽然在1.00g/L时药物的抑制效果最好,但也不能确定该浓度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最适药物X浓度,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凋亡、细胞癌变和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根据题干信息“药物X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判断A和B选项;能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C和D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如图所示为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高等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甲、乙、丙过程后形成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均为有丝分裂,则细胞1中一定有1/2的染色体含3HB.精原细胞在图示各时期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一定相同C.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乙和丙,则丙过程染色体数量均为体细胞的一半D.若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则细胞3核中一定有1/4的DNA单链含3H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解答:解:A、若甲、乙均为有丝分裂,由于乙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则细胞1中含3H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A错误;B、精原细胞在图示各时期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B错误;C、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乙和丙,则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后期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D、若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则甲表示有丝分裂,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甲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不含3H,再进行一次DNA的半保留复制,则细胞3核中一定有的DNA单链含3H,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能结合两者准确判断各选项,有一定难度.7.为研究CO2浓度对针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红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的幼苗盆栽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350和650 μmol•mol﹣1的气室内,利用仪器测定了各树种的相关数值(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辐射强度,光饱和点表示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时的光照辐射强度),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数值CO2浓度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光补偿点(μmol•m﹣2•s﹣1)光饱和点(μmol•m﹣2•s﹣1)350 650 350 650 350 650红松 1.65 4.54 261 95 957 1350 红皮云杉 1.92 5.63 200 135 850 1300 长白落叶松 5.7 6.87 125 75 1150 1500A.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光补偿点都有所降低,光饱和点都有所提高B.从光饱和点的变化推测,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因暗反应速率的加快而提高C.从表中数据推测,抗干旱能力最强的是长白落叶松D.当环境CO2浓度为350和650μmol•mol﹣1时,长白落叶松有机物积累量都最多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分析表格:随着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增加,从增加量看,红皮云杉增加幅度最大;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在更弱的光照下达到光补偿点;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均增加.解答:解:A、由表格中数据,在CO2浓度为400μmol•mol﹣1时,三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分别为261、200、125,当浓度变为700μmol•mol﹣1时,对应的光补偿点分别为95、135、120,说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在更弱的光照下达到光补偿点,A正确;B、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使产生的C3含量增多,消耗[H]和ATP的量增多,导致整个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增大,B正确;C、表格中没有与水分有关的光合速率,因此不能确定植物的抗干旱能力,C错误;D、表格数据看出当环境CO2浓度为350和650μmol•mol﹣1时,长白落叶松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即有机物积累量都最多,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从题目所给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8.如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物质乙是丙酮酸,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的过程是②(填数字标号).若给银杏提供H18O2,则在ABC(A.O2 B.CO2 C.C6H12O6)可检测到放射性.(2)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H](NADPH)和ATP,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①过程所产生的甲能否为K+、NO3﹣等离子的吸收供能,为什么?不能,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消耗(3)从图2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温度低,酶活性低.(4)若将图2纵坐标改为光合速率,则当CO2浓度高于800μmol•mol﹣1时,单位时间内C3的合成量,A曲线<(“<”“>”或“=”)B曲线.(5)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1200μmol•mol﹣1移至CO2浓度为1800μmol•mol﹣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会减少.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分析图1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中甲表示ATP,乙表示丙酮酸,丙表示二氧化碳,丁表示氧气.解答:解:(1)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即物质乙为丙酮酸.图中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给银杏提供H18O2,经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后18O首先会出现在氧气中,同时结果细胞呼吸可以出现在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再经过光合作用后又可以出现在葡萄糖中.(2)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和NADPH,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消耗,不能用于生命活动的消耗.(3)在15℃条件下,由于温度低,酶活性低,因此该条件下增加C0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4)从图2可知,与20℃时曲线B相比,温度为15℃时的曲线A的光合速率较低,单位时间内C3的合成量较低,即A曲线<B曲线.(5)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02浓度为1200μmol•mol﹣1移至C02浓度为1800μmol•mol﹣1的环境,将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增加,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速率将会变大,RUBP的含量将会减小.故答案为:(1)丙酮酸②ABC(2)[H]( NADPH) ATP 不能,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消耗(3)温度低,酶活性低(4)<(5)减少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9.高盐环境对植物生长等的影响称为盐胁迫,它会破坏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而限制作物高产.耐盐小麦A和B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为探讨耐盐小麦的耐盐机理,科学家们以小麦新品系A和B为材料,研究了其愈伤组织在盐胁迫下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植物体内重要的呼吸酶类)活性的变化和ABA(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2021-2022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2.洋葱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下列有关洋葱根尖分生区的叙述正确的( )A.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且有大液泡B.处于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两个中心体C.解离液可以促进染液与染色体的结合D.用龙胆紫染色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DNA存在的区域叫拟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而传递信息C.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其中核仁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细胞壁是细胞生物系统的边界,作用是支持与保护细胞4.下列对于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期短的细胞的细胞周期必定比分裂期长的细胞的细胞周期短B.动、植物体内已经开始分化的细胞就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C.衰老细胞内色素的积累会影响细胞内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D.细胞凋亡、坏死是生物体内许多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正常过程5.有关叙述符合生物学史实的是()A.孟德尔提出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摩尔根首次将果蝇的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C.科学家最初是以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实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6.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B.所含的核苷酸种类不同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7.给你一粒黄色玉米,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取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可保持其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分析其化学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8.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021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含答案
2021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2.鼠的毛色类型由B—b控制,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3胎共生出9 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3胎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3只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可能为() A.BB、Bb、bb B.bb、Bb、BBC.Bb、BB、bb D.Bb、bb、BB3.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性状分离B.显、隐性遗传因子分离C.同种遗传因子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5.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
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4种B.6种C.8种D.9种6.把圆皮豌豆和皱皮豌豆杂交,F1全是圆皮豌豆,F1自交,F2中皱皮豌豆1 851株,则理论上圆皮豌豆有()A.481株B.617株C.1 851株D.5 553株7.具有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二代个体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A.9/16 B.3/8 C.3/8或5/8 D.3/16或1/168.把高茎(D)豌豆与矮茎(d)豌豆杂交,F1有高茎192株,矮茎189株,那么,亲代的遗传因子组合是() A.Dd和dd B.DD和dd C.Dd和Dd D.DD和Dd9.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
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颗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A.1:1 B.1:2 C.2:1 D.1:310.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分)(xx•江苏)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2分)(xx秋•深圳期末)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D.3.(2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胰岛素⑧尿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⑤⑦D.③⑤⑥⑧4.(2分)(xx•山东)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5.(2分)(xx春•泉港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6.(2分)(xx•东河区校级一模)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7.(2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标记,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及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A.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B.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D.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8.(2分)(xx•安徽)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 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 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9.(2分)(2011•广东模拟)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D.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10.(2分)(xx•海南)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A 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陷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11.(2分)(xx•镇江一模)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12.(2分)(2011•江苏二模)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13.(2分)(xx•青浦区一模)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如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A.B.C.D.14.(2分)(xx•黄浦区一模)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D 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D 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后半保留复制15.(2分)(xx•江门模拟)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D NA转录和翻译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m RNA穿过核孔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C.复制和转录都直接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D.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依次参与转录和翻译16.(2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2011年夏季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基因密码是由中国科学家破译的,中国正在重获科技大国的地位.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D.在真核生物细胞内,既能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也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17.(2分)(xx•黄州区校级模拟)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门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据此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与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备选项 A B C D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甲硫氨酸甲硫氨酸A.A B.B C.C D.D18.(2分)(2011•天津校级模拟)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B.C.D.19.(2分)(xx•广东)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20.(2分)(2011•抚顺校级一模)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A.红绿色盲B.21三体综合症C.镰刀形细胞贫血症D.性腺发育不良21.(2分)(xx•立山区校级模拟)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男孩,女孩D.女孩,男孩22.(2分)(xx•宁城县模拟)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23.(2分)(xx•江苏)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24.(2分)(xx•重庆)获xx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25.(2分)(xx秋•西城区期末)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26.(2分)(2011•湖南一模)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27.(2分)(xx秋•邢台月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B.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28.(2分)(2011•海南)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29.(2分)(xx•西城区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30.(2分)(xx•上海)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10分)(xx•淮安四模)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的传导有阻断作用.(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能否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请简要说明设计思路:.32.(10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 提前出现.(2)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33.(10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3)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34.(10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为或.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2)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Ee的基因型频率为.xx学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城区箴言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分)(xx•江苏)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故A选项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选项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选项错误;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2分)(xx秋•深圳期末)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B、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C、由于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也可能相应地存在两种或多种受体,C正确;D、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调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拮抗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突触及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2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胰岛素⑧尿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⑤⑦D.③⑤⑥⑧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人体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也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血浆中大约90%为水,7%﹣9%为蛋白质,1%为无机盐,还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和激素等.解答:解:①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②葡萄糖是内环境中营养物质,②正确;③解旋酶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催化DNA解旋成单链.DNA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内,解旋酶位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③错误;④二氧化碳是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④正确;⑤唾液淀粉酶是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属于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⑥甲状腺激素是内环境中的激素,⑥正确;⑦胰岛素是内环境中的激素,⑦正确;⑧尿素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⑧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内环境的物质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4.(2分)(xx•山东)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本题是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静息时,膜内电位是负电位,受刺激后,Na+通道开放,造成Na+大量内流,分析题图可知,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电位出现反极化过程,所以曲线向上走向,到达峰值后下降,最后复极化,恢复到原初的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解答: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曲线a,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超过横轴,变为正值,恢复极化后又变为负值,完全符合动作电位曲线图,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ab两条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的膜电位值相同,则说明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C、不论是低钠海水,还是正常海水,静息状态都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的机理,解题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的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2分)(xx春•泉港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析: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据此答题.解答:解: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C、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C正确;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孟德尔的解释、验证方法及结论,理解测交法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2分)(xx•东河区校级一模)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该进行测交:CcRr(黑色粗糙)个体与ccrr(白色光滑)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粗糙:黑色光滑:白色粗糙:白色光滑=1:1:1:1,说明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就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测交实验的作用,渗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7.(2分)(xx秋•赫山区校级月考)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标记,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及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A.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B.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D.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果蝇精巢中的细胞为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题中的限制条件为“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此时应考虑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配情况.DNA复制时半保留复制,在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后,该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