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教育的创造性
浅议“因材施教”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社会 的多元化 ,使得每一个个体在成 长过程 中所 面临的环 境 有所 差异 。故 而形成 的个性 、观念以及认 知基 础也 是千差万 别 ,这 就决定 了每个个体所 能接受 的外 部信 息以及 获取信 息的 渠道和方法 存在着差异。为此 , 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 , 对于差异特 征不同的个 体更应该 区别 对待 , 采用不 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 这被 我们称 为“ 因材施教” 。
一
、
“ 因材 施 教 ” 的起 源
“ 因材施教 ” 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方式的发展过程 中是被 充分重视的。最早开创“ 因材施教 ” 教育方式 的是孔子 。朱熹在 《 论语》 的注解中指出 , “ 孑 L 子教人 , 各 因其材 ” 。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 关于什么是 “ 仁” , 孔子针 对不 同的学生给 出了不同 的解答 。 对德行较 高的学生颜渊要求 最高 , 认为 “ 克 己复礼为仁 , ……非 礼勿视 , 非礼勿 听 , 非礼勿 言 , 非礼勿动 ” , 要 求颜渊要在 生活 中 的每一件事情上全面依礼而行 :对不够谦恭 的仲 弓说 : “ 己所不 欲, 勿施于人 ” , 教 育仲 弓自己不 想要 的东西 , 切 勿强加给别 人 , 应该宽恕待人才是仁 的表现 :对言多而急躁 的司马牛则说 : “ 仁 者, 其言也 切” 。 强调司马牛说话 办事要谨 言慎行 , 言行一致 ; 对 做 生意的子贡说 : “ 己欲 立而立人 , 己欲 达而达人 ” , 要 子贡认识 到在 自己谋求生存发展 的同时 。 也要 帮助他人生存 发展 , 不 能只 为 了满足 自己 的欲望而 忽视 了他 人 :而对执着 小利 的子 夏说 , “ 无 欲速 ,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教育子夏 做事不 要只图速度 。 不要贪见 眼前小利 , 如果 只图速度 , 结果反 到无法达到 目的 : 而贪 图小利 , 则最终不能办大事 , 才视为仁 。 可 见。 针对 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 。 孔子关 于何 为“ 仁” 的教 学方式也 是有所不 同的。 当然 . 正是 由于受教育个体的差异特征的存在 , 才使得教学 过 程中的差别性对待方式显得 尤为重要 。 苏霍姆林 斯基 曾说 过 : “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 位 学生的禀赋 、 兴趣 、 爱好和特长 。 为他 们 的表 现和发展提 供充 分的条件 和正确 引导 。 ” 主要强调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他各 自 的优 势和长 处 .关键 的问题在 于施 教者是否能有效了解每个接受教 育个体 的差别特 征 ,并在此基 础上实施行之有效的差别性教育 方法。 认为 “ 因材施 教” 应当是根据不 同学生 的认知水平 、 学 习能 力、 性格 差异 、 先 天特征等 , 选择适 合每个学 生特点 的学习 内容 和教学方法 . 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 的特长 和主观能 动性 , 培 养适合社会 发展需要 的多元化人才 。 二、 “ 因材施教” 在 高校教学 中的意义 接受高等教育被视为是我们提高个人素质 的一个主要途径 之一 。虽然 , 近年来越来越 多的高校开始关注素质教育 , 并在 实 际教育教学实践环节 中注重对个体素质 的培养 和提升。但 现阶 段 ,我们的高考选拔制度依然是利用标准化考核 的方式对所有 的受教育者进行统一 的考核 和评价 ,因而在后续 开展的高校教 育教 学过程 中也就有 可能避不可 免的采取标 准化 的教 育方式 。 事实上 , 目前大多数高校确实采取 的是大班统 一教 学的实际教 学方式 。 在实践教学环节 中 . 老师过多的关 注的是班级 内大多数 同学 的基本现状 , 甚至在学科专业教学过程 中, 面对不同专业基 础 的学生采用 的都 是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由于学生在 基础专业 知识方 面的差 异所 导致 的对课程的理解程 度必然也存 在不 同的差异 。而统一教学计划的实施必将使得最终的教学效
教育学创造性的名词解释
教育学创造性的名词解释创造性教育:培养培养未来创新者的桥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而创造性教育,则成为了培养未来创新者的核心任务。
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教育呢?创造性教育是指通过创意思维、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富有创造力的能力。
与传统教育相比,创造性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而非单纯的传授知识。
它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创造性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主要以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很少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创造性教育则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其次,创造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而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创造性教育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探索问题本身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创造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创新往往是由团队完成的。
而传统教育往往重视竞争,忽视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而创造性教育则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未来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最后,创造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创新和创业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浅议高职法学教育的创新
1 认为高职是高等教育中的“ . 次等教育”是在 施 教学 。 , 水平上低于其他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具体地说 , 就是认为高职是为进不 了“ 正规 ” 高等教育的考 生
而 准备 的教 育 , 于是 它 的入 学 要求 、 学 条 件 及 教 办 师和学 生 中也有 反 映 , 如有 的 教 师认 为高 职 就是 不
( m n cd m t h n og J a 5 0 2 C ia Wo e ’ A a e ya S a d n , i n2 0 0 , hn ) S n
Ab ta t e a ce c d c t n i ih r v c t n l f l s a man p r o a d c t n a d a k n fp t r s c : g s in e e u a i n h g e o ai a ed i i a t flw e u a i n i d o at n r L l o o i o e
法学教育起 步晚、 时间短 , 还没有形成 系统的成熟的经验和模式 , 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据此, 实践 中我们需要做 一些探
索和 创 新 。
[ 关键词 ] 法学; 高职教育 ; 创新 [ 中图分 类号 ]G 1 [ 7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8 8 20 )2 0 6 -4 0 8 6 3 ( 0 6 0— 0 3 0
口 教 学 研 究
总第 7 0期
式 、 法、 方 内容 和课 程 设置 等 微观 方 面 , 都没 有 形 成
当事 人提 供 法律 帮 助 , 良好 的职 业道 德 和敬业 精 有
系统的成熟经验和模式 ,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 主
浅议服装教育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敖 爻 汇
2 0 0 08 9
.
( 下旬刊 )
浅议 服 装教 育 中大学 生创 造性思维的培养
口 薛 瑰 一
( 中南 民族 大 学美术 学 院服 装教 研 室
摘 要
湖北・ 武汉
4' 7 304) 0
随着科技 的飞速发展 , 改革成为现代社会各个领域 的世界 潮流。在服装教 育中, 大学生创造性 思维 的引导与培
中图分类号 : 2 G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0 — 6 — 2 1 7 — 4( 0 8) 9 0 9 0
创造 性思维 , 是一种 具有开创意义 的思 维活动 , 即开拓人类认 识 新领域 、 开创人类 认识新 成果 的思维 活动 , 具有 新颖性 , 或者在 思 路的选择上 、 者在思考 的技巧 上 、 者在思 维的结论 上 , 或 或 具有 着前无 古人 的独到之 处。许多有识 之士认为科学教 育应 以发展思 维 能力 为首要 目的, 因为只有他们才对 “ 科学 的真谛 在于创造 ” 有 深 切的体 验 , 故能高瞻 远瞩 , 中问题所 在。科学 的发现并不仅仅 切 是靠推 理创造 出来 的 , 在新知识新概念 的创造过程 中 , 首先是如何 发 现问题 、 开拓思维 、 突破 传统概 念框架 , 如何运 用联想 和想象触 发灵感 , 决这些 问题 。同样 , 来解 服装是 不断更新形式 的创造性设 计, 服装要赢 得竞 争激烈 的市场 , 激起消 费者强烈 的购买 欲望 , 很 大程度 取决于设计 的不 断创新 , 取决于设计 师的创新能 力。同时 , 服装 的原创精神也是众 多设 计师 的职业追 求 。法 国设 计师恩格罗 在上世纪 6 年代末 曾经表 白:时装让我 自由地 实现 思想 ,进行独 O “ 特 的纤 维与 色彩之搭 配, 是 制作 每季 的时装发 布会, 令人欣 尤其 更 喜狂 。 诚然 , ” 在服装教育 中有效地 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 激发学 生潜能 ,提 高学生素质是现代高 校教学改 革项 目中的一个 重点课 题, 也是一个 新的 、 巨的任务。大学生创 造性思维 的培养 已成为 艰 高等服装教 育的核心 。本文 系统的探讨 了服装教育 中如何 培养大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1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 , .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怎么写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怎么写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一浅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然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今世界之间的竞争,关键也是人才的竞争。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责任重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加之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
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必须要对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文章立足当下,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考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80-02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显著而辉煌,高等教育在此期间也获得了长足的改善与发展,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提供了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反过来,优秀的人才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新矛盾,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勇于分析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有力地解决矛盾。
笔者总结的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人才数量上不足是其主要矛盾。
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人才数量上的不足,高等教育改革要往教育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也是当下的紧要任务。
放眼当下,虽然与以前相比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在逐渐提高,但是总体水平普遍不高。
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不能只停留在精英教育上,要提高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劳动者。
浅议新时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 响创 造 性思 维 的主要 因 素 。 响创 造性 思 维 的因 素多 种 多样 , - 影 影 而且 , 同一种 因素 可能 促进 也可
能 阻碍 创造性 思维 , 它受 以下 因素之 影 响 : 第一, 受个 体 智力 、 遗传 素 质和 脑 的活动 方式 影 响 。 般来 说 , 一 创造 性需 要 中等 以上 的智 力水 平 。 研究
第 3 卷 第 3期 3
浅议新 时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王 翠) 3 0 0
【 摘 要 ]新 时期教育 的着力点在 于培养 学生的创 造力 。 而创造 力的枉 心是创造性 思维。但是 。 I 的传 统 我 ! t
教 育 却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阻碍 了 学生 创 造 性 思 维的 发 展 。 因此 。 们 必 须 引 导 学 生敢 于 质疑 、 我 大胆 提 问 , 发 他 们 的 激
第四, 受学生的个性影响。 科学研究还表明, 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倾向于有见识 , 具有相 当观察力 , 而且 喜欢独立思考 、 自作判断。更重要的是善于吸取经验教训, 自 有 信心、 有勇气、 有毅力, 在学习或工作 时注
意力 高 度集 中 。 第五 , 受环境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社会 、 学校 和家庭的影响。首先 ,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 式 、 法直 接关 系到 学生 的创造 性 思维 的发展 , 校 和家庭是 否 有 民主氛 围 , 接影 响 到学 生创造 性 思 维 方 学 直 的发 展 。 同时 , 生 也是 社会 人 , 学 他们 的创 造 性 思维必 然 受 到他 们 所生 存 的外 部 环境 以及社 会 文化 之 影
证 明, 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创造性 ; 中等智力 以上 的人可能有创造性 , 也可能创造性较低 ; 低创造性的人 可能智 力较 高 , 可 能智力 较低 。因 为在用 脑方 面 , 也 个体 大脑右 半球 加 工 的信息 与具 体 形象 思 维能 力 、 空
浅议中学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美术 教 育 的价 值 .
何谓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 , 它的思维方式不拘泥 于一种模 特征和内容 。 江泽 民同志说过 :创新是一个 民族 的灵魂 , 国家 式 、 “ 是 一个方向 , 从上下 、 前后 、 左右等不同的角度和空间来思考问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根据 中国的国情 , ” 培养 “ 创造 型” 开拓 题 , 和“ 是一种开放性 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 : 正向思维 型” 的人才是我们 国家的 当务之急 。 2 美术教 育与素质教 育的关系 . 美术教育的重要 功能在于培养人 的审美能力 ,增强人的审 和反向思维 、 纵向思维与横思维 、 多向思维与侧 向思维。
培养和提高 , 是社会 中每个成员 的不幸, 更是这个 民族的悲哀。”
3 对 美术教 学 的再 认 识 . 生 的知 识 面 , 学 生 看 问题 要 采 取 “ 让 多视 点 ” 的方 法 。 师 在讲 解 教 美术 作 品 过 程 中 , 由 此及 彼 、 要 由表 及 里 、 由浅 入 深 , 学 生 有 所 使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 美术知识和审 借鉴 , 融会贯通 。 美能力 , 但不够全面 。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美术教学则要求教师 2 纵 向思 维 与横 向思 维 .
养人 的综合素质 。 学校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
在 已成 我 国 教育 界 的共 识 。 而学 生 “ 造 性 思 维 和 能 力 的 培 养 ” 创 三 、 造 性 思 维的教育的 目标 、 思想 、 观念 、 任务
() 3美术教学是形象思维 的学科 , 具有培养学生右半脑功能
的特殊性 ; 而数理化教学是逻辑思 维。中国第一位美术教育硕 其重 要 的核 心 内容 , 外 美术 的 价 值 功 能 , 其 他 学科 所 不 能替 士尹少 淳认 为 :美术教 育应建构 在科 学与 艺术的 品质 相结合 另 是 “ 代的 , 中学 阶段 决 不 能轻视 , 而要 重 视 它 。 的基 础 上 。 ”
浅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用通过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获得一种对问题全新的解决方法或方式。
创造性思维可以看成是一个决绝问题的思维方法,他是依靠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为基础来实现的,在解决问题时,二者相互协调互补,用逻辑思维倾向于解决细节方面的问题,做出严谨而可靠地推断,而非逻辑思维则更倾向于实物的大的方向面,富有跳跃性,往往可以把我们领入全新的领域或全新的角度。
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灵活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所以说: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属于是否属于推理能力的。
而创造性思维是自主创新来发展方法的一种极端思维。
下面就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论述。
1 创造性思维的六要素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DC模型)我们已经知道创造性思维过程应当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
这六个要素并非互不相关、彼此孤立地拼凑在一起,也不是平行并列地、不分主次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分工,彼此互相配合,每个要素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对于创造性突破来说,有的要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甚至起关键性作用),有的要素起的作用相对小一些,但是每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棗创造性思维结构。
2 创造性思维结构创造性思维的六个要素中,发散思维主要解决思维目标指向,即思维的方向性问题;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为高难度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指导思想与加工策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则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即主体)。
换言之,六个要素中,一个用于解决思维过程的方向性(起指引作用),两个用于提供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另外三个用于构成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
如下面所示:一个指针(发散思维)——用于解决思维的方向性;两条策略(辨证思维、横纵思维)——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和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三种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用于构成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
浅议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28 3 O・ 0
维普资讯
高 等教 育研 究
张 敏 : 议 加 强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浅
创造性和综合素质 高 的人才 。因此 , 等教育必 须把 传授 高
知识 、 培养 能力 、 提高 素质 、 发展 个性 特长 作为一 个有 机整
体去考虑 , 把促 进 高 校 学 生 各 方 面 协 调 发 展 上 升 为 一 种 现
代教育观念 , 始终 贯彻 素质教 育 , 眼 于创新 素质 的培养 , 着 切实 改变现有教育模式 , 坚持以学生为本 , 努力促进其 全面 发展 。以教师为本 , 树立 和落 实 全面 的人 才观 。要 充分 体
人才来源于教育 , 高等教 育作 为教育 的高级 阶段 , 培 在 育创 新精 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 的使命。切实加
强创 新型人才的培养 , 不但是 当前 高等教 育 面临的一 个 重 要 的课题 , 同时也是 高教 改革 的重点 领域 。随着社会 经济 的不 断发展 , 原有的教 育观念 、 教育体 制 、 教育 结构 和人才 培养模式 已经 不能适 应提 高学 生综合 素质 、 养创新 型人 培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3期 ( 总第 19期 ) 0
贵 州 民族 学 院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 u a o uz o nv r t f tn n r is( h oo h n o i ce c ) o r l f i u U i s y o Eh i Mi i e P i sp ya d sc l i e n G h e i r c ot l as n
现人文关 怀 , 努力构建 民主 、 和谐的师生关系 。
高校只有确立了这样 的办 学理 念 , 才能 使 自己的办 学 方向、 发展 目标更加 明确 , 才能充分重视学生 能力 与素质 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该文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学模式的改进,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实践环节等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当今高校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一、导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识之士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各国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所在。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实践、创新能力则是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国家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赋予高校,而高校就应将培养适应将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并认真落到实处。
大学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某种专门知识和谋生就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迎接竞争和挑战的学习能力、实践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与建立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教学体系,把教学改革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高等教育的核心地位。
二、当今社会和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迅猛,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科学技术密集型转变。
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求大学毕业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和高素质。
21世纪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自导能力,能较快地吸收新知识,获得创造力。
浅议高职教学中采用“低小多快”成功教育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议高职教学中采用“低小多快”成功教育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总结出“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帮助学生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成功教育”符合教育本质特性,特别是对于高职生源素质较差的今天,这种方式特别有助于后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应该值得推广和应用。
下面,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 “低起点”就是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如今的高职学生,正如人们比喻的那样,先用簸箕扬,再用筛子筛,最后留下的一锅端,学校没有挑选的余地。
而被招的大学生,他们的自信心在高中几乎被磨灭殆尽,就以2015年的高招为例,有700多所高职院校在河南征集志愿,分数线从180分降低至140分。
这样的分数线录取的生源,如果还一味用几年前高职教育的模式去教,可能会有多半学生像是听“天书”,不知所云。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除我们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外,在教学中要“低起点”。
我们引用“低起点”是相对于以往教师在传授知识“高起点”即超越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提出来的。
多数高职学生学习困难,原有的认识水平低,掌握的知识零散,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对他们注入高度的热情,树立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成功机会。
运用浅显易懂、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懂、易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解决较困难问题时,要重视铺垫和过渡,使差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后采用问卷、试题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情况。
“低起点”,就是要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即“跳一跳,摘桃子”。
2“小步子”就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小段,让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学起点要选择恰当外,也不能把步子迈的太大,也就是常说的“小步子”。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方面,是带有高等教育的全局性、整体性的制度,涉及政府、社会、高校三方,支配着高等教育的全部管理工作。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管理体制又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经过多次权力上收与下放,现在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其中值得令人反思的教训和经验也不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比,还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上的越位、缺位、不到位2.1.1 管理方式越位、管理理念陈旧从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看,中央拥有对高等教育管理和决策的最大权力,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对所辖高等学校实施分级管理,实质上这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还是没有摆脱计划体制下的行政集权模式,对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全能政府”的影子无所不在、无所不管、无所不能的权力运行方式仍然存在,服务职能弱,服务理念缺乏,直接造成了管理越位。
例如,在很多方面,直接管理高等教育的仍然是行政审批方式,这样不仅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冲突,而且也会因为管理部门的判断和决策的失误导致压抑教育主体参与市场运行的积极性,同时,还可能因为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而出现损害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问题。
2.1.2 政策法规不到位、操作困难近二十多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诸多针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与现实的需求还是有明显的缺位问题,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法规甚至存在空白。
另外,我国的多项教育法规制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其调控乏力;一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最终被曲解或执行严重变形,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屡禁不止,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得不到维护。
浅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浅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加强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高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材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提升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
2、培养优秀人才:精品课程建设将优质资源集中于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3、促进教育公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网络平台等手段,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虽然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当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不平衡:各高校间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高校缺乏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2、创新能力不足: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过于注重传统学科,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涉及不够深入,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导致精品课程建设受到影响。
三、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措施:1、推进均衡发展: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各高校的支持力度,使得各高校能够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2、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4、优化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评估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是一种打破惯常、探索规律,得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
为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把提高考试成绩和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宗旨,形成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负担过重的教学局面。
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禁锢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当站在21世纪的战略高度,看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此,结合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寻找适合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就研究情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学习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有的学生视读书为“苦差使”,似乎是老师、家长硬要他学,只是愁眉苦脸地学下去;相反,有些学生,各种学习活动都很自觉、很主动。
前者是”要我学”,后者是”我要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兴趣。
物理学家丁肇中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常常废寝忘食,连续几天呆在实验室里工作。
有人问他:“你这样不觉得苦?”他回答说:“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理世界的秘密。
”可见,兴趣是开拓进取品质的来源,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效较好。
(一)注重小兴趣与大志趣相结合,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紧紧地与祖国、人民的需要连在一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连在一起,将小兴趣变为大志趣,以远大的、高尚的志趣推动自己不懈努力。
浅议高校科研“放管服”
浅议高校科研“放管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在我国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在审批、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着一些难题和瓶颈。
为了推动高校科研的创新发展,我国提出了“放管服”改革政策,旨在减少审批环节、简化管理程序、优化服务条件,为高校科研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本文将对高校科研“放管服”进行浅议,探讨其在高校科研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放管服”改革对高校科研的影响1.简化审批程序以前,许多高校科研项目需要经历繁琐的审批程序,导致科研成果难以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
而“放管服”改革大大简化了审批程序,加快了科研项目的推进速度,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简化审批程序也降低了科研项目申请者的负担,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促进了科研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科研成果的产生。
2.优化管理机制通过“放管服”改革,高校科研的管理机制得到了优化和完善。
原先过于繁杂的管理流程得到了简化和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
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也得到了优化,对科研项目的指导和支持更加精准和专业,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这些都为高校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3.提升服务水平科研服务是高校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放管服”改革也在提升科研服务水平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建立便捷高效的科研服务平台和机制,高校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信息和资源,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科研服务在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为高校科研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放管服”改革的作用和意义1.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放管服”改革为高校科研提供了更加宽松和便利的创新环境,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项目的审批程序得到简化,管理机制得到优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这对于解决科研成果“存酒窖”问题,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论高等教育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论高等教育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高荣君
【期刊名称】《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21)002
【摘要】高等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时,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高荣君
【作者单位】天津市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天津,3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浅议高等教育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J], 祝凯;吴玉梅;吴六庆;肖志义
2.高等教育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陈定元
3.高等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 [J], 车昌燕
4.高等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 [J], 车昌燕
5.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体制改革——试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J], 陈九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高校科研“放管服”
浅议高校科研“放管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科研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
近年来,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的创新活力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我国高校科研“放管服”政策逐渐得到了大力推行。
高校科研“放管服”政策的出台,着力解决了科研工作中的管理繁琐、手续繁重等问题,优化了科研环境,改善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条件和创新激励机制,为高校科研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和便利的政策环境。
本文将从“放”、“管”、“服”三个方面浅议高校科研“放管服”。
一、“放”——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放”是指放权放责,减少对科研工作的干预和过多的管理,给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
在高校科研“放管服”政策中,“放”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校科研“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放权激励。
高校科研“放”要求各级领导部门放权,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使用等方面,可以适当地放权给科研人员,让他们更加自主地进行科研工作,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奖励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更好转化。
第二,放宽准入。
高校科研“放”还要求取消一切不合理的准入限制,给予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
在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可以放宽准入限制,鼓励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与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效益。
放宽管理。
高校科研“放”还要求放宽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减少对科研人员的过多干预。
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地放宽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减少对科研工作的繁琐程序和手续,提高科研效率。
二、“管”——强化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第一,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使用、成果评价等方面,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保证科研项目的合理性和科研成果的真实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管”还要求大力加强对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规范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1-12-10T01:44:29.671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9期作者:陈威[导读] 高中物理在高考中是一个相对较难的科目,所以教师在高中的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做题逻辑,为他们日后的考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能在自己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的优秀。
陈威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 351100摘要:高中物理在高考中是一个相对较难的科目,所以教师在高中的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做题逻辑,为他们日后的考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能在自己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的优秀。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引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日常的学习中培养,而作为教师,应该发挥自己领路人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1]。
对于物理学习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或者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物理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物理带来的乐趣,从而引发他们对物理问题的思考。
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才愿意认真的学习物理,同时才能为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第三册的在课本中,有一个内容是:神奇的静电。
教师在讲解本堂课的内容之前可以先询问学生有没有接触过静电,如果学生说不懂静电是什么东西,那么就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例如:别人被电了以后头发立起,脸色变黑的图片。
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注定会有如此大的伤害力,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会对静电这一物理现象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等教育的创造性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二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方法。
通过对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形式的分析,得出创造性培养的必然结论,进而引发了广大高等教育者们对其培养方法的深思。
作者在本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表了详尽的论述,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浅议了一些有关于高等教育的创造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造性独立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跨越性思维一、提高高等教育创造性的必要性在当今21世纪,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就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更加需要新思想、新技术、新人才,这就要求当今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
我国目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要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突出创造性高等教育这一核心,加大力度培养创新性大学人才。
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对作为高等教育主题的学生学习的研究,忽视了从教育的本源上去解决质量问题。
【1】1996年,《教育研究》杂志刊发了南京师范大学鲁浩教授的文章“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从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继承性与创造性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教育的创新性更加地深刻。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认为:创造性的高等教育其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规律从而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
创造性的高等教育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理想和导向,其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学生。
“文明的历史,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
”阿斯本的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却充分说明了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
社会对大学检验的不是知识的类型,而是知识的质量。
【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时代,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以创新精神解决我国大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只有高等教育者的创新精神才能引领这个大学教育的时代。
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者必须是一个创造者,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开拓新路,追赶属于自己生活的时代,从而与科技、经济的日新月异发展相适应,最终才能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高等教育者的真正使命。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我们所面对的高等教育的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的真正栋梁之才。
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
那么,如何把创造性的高等教育深入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必须注重各种思维类型融于一体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尤其是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非逻辑思维的作用。
【3】第一,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思维能力。
要想做到独立地区思考,不受外界干扰,必然要坚持己见,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需要三种力量,其一就是持怀疑态度。
要想做到怀疑是需要勇气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勇于怀疑,勇于挑战的。
怀疑的对象可以使微不足道,司空见惯的东西,也可以是大家都认为完美无缺,大家公认的事物。
对于第一种怀疑,当今高等教育者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这样才能发现常人忽视的东西。
对于第二种怀疑就需要大学生具有敢于挑战权威的胆识和能力了,例如在课堂上大家都在应和老师的观点,就要有同学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多提一些常人想不到甚至老师都无法解答的问题,也许现在觉得这个问题很荒谬,根本不值提取思考,大家不妨试想一下,牛顿的苹果,哥白尼的地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哪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或者发明家不都是提出了当时常人认为荒谬然而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呢?其二是抗压能力,能使大学生力破陈规,锐意进取,是需要极强的抗压能力的,任何新潮的思想观点都是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走上台面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例如我国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各个大学就那么几个专业,然而现在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学院部门之间的联合办学,跨专业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能够这样标新立异跟的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就是那些勇于创新抗压能力极强的高等教育积极分子们,这不但对于激活高等教育的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是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体现的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其三是自变性,当代大学生要能够主动自我否定、自我反思,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见解,形成新的思路,最后做出新的结论。
当代大学生要时刻提醒自己,善于建立规则的同时更要勇于打破规则,这样循环往复,不断上升,最终才能达到新境界,这就是高等教育的创新之处,精华所在。
例如,大学生的桌椅板凳可以变换一下排列,不再像中学生那种规则的赫尔巴特式的教室环境。
或者教学地点可以改变一下,文科的同学可以在资料室上课,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理科的同学就把实验室当做学习一线,这样才能做到所谓的实践出真知。
第二,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这其中包括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熟”的转化。
唐纳德指出:我们的教育责任观正在向着整体主义方向转变。
【4】当遇到某一个“生”问题难也就是陌生的问题时,可借助联想将它转化为“熟”问题加以解决,然而对一个“熟”的问题,就需要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从而进行分析,尝试把“熟”转变为“生”。
一旦无法找到切入点或无法找到解题思路时,都应当及时向对方进行转换,进行尝试。
长此以往,就能形成双向多维角度的思考习惯,遇到问题就会发现新世界,创新能力就会一步步地提高了。
同时,应该多鼓励大学生们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学习知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弱化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应倡导让大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讲师们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跨越性思维。
鼓励大学生们大胆猜想,当学生们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深层次加工、改组的时候,就会创立新见解、形成新形象,它是比形象思维具有更高级加工程序的一种形式,是思维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部分。
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得出最终的结果,跳过的那些部分就是所谓的定式思维,是最不必要的成分,也是最烦杂的部分。
大学讲师们应当运用教具、实物演示等通过形象的描述来激励和唤起大学生的再造力,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时空任意飞翔。
当今的高等教育大多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各部门和各学院联合办学的教育,例如,英语教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学习这些学科就更加需要用发散性思维去解决各种学术上的疑难杂症,从而才能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研究生掌握知识的前沿性,不仅应包括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以及尚存争议的问题,还应包括交叉性,边缘性以及跨学科综合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5】第四,塑造大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在课堂上,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创造力的温室,心理安全感是创造性发挥的基础。
高校讲师们要保护好大学生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鼓励同学们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他们的幻想和假设,一定要解除学生担心失误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奇思妙想。
此外,要鼓励他们多多与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创造者的影响,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听文学家、发明家、科学家的讲座或者演讲报告等等,各个学院部门也要相互联系和沟通,各自获取有利于自己“圣经”。
努力拓展研究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式,德育实践是个体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
【6】另外,还要注意大学生们的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工作,认知功能、感知功能的培养首当其冲,现行的大学教育模式与非逻辑性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重视大学生们灵感的来源和基础,这样获得的创新能力才足够扎实,才不用重复已有的劳动,才能获得思维质的飞跃,才能体现当代高等教育的真谛。
当然还有注重方法技巧的传授与培养,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要具备类比、对立、转换、移植等思维策略,还要掌握头脑风暴法和及时整理的能力。
总之,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和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当学生异想天开的去想一些看似荒诞的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挖苦和指责,而是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们抓住一闪而逝的灵感。
第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人为因素。
“兴教之道在于师”,实践证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基本都是围绕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的,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的是素质教育,然而素质教育迎接的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只有使高校教师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境界,高校教育才能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因此,要加大高校教师进修的力度,针对高校教师成才的特点,鼓励高校教师自修,并且把高校教师的自修纳入高等教育常规管理之中,这样才能与高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而且还能促进高校的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此外,学校一定要制定出符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规划纲领,并且督促和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宣传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充分挖掘大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各大高校也要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例如,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课指导,开展课堂讲座等等,这样才能不断地开阔高校教师的眼界,其教育思想及观念才能不断得到更新,这样大学生们才能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无限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7】第六,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和谐课堂。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外面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
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的教育思想。
学习固然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事。
因此,要使大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富有感染力,这样就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
同时,小心呵护大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大学生的人格。
自尊心就像一张白纸,一旦你捅破了它,同学们就会“破罐破摔”,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的,老师一定要悉心挖掘学生们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们成长,坚实地步入社会,所以,教师要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真爱之心,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要想和学生搞好关系,光靠表面功夫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除了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关爱他们,这样,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发挥的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