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观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毛概实践报告 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知——以乌克兰事件为例

毛概实践报告 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知——以乌克兰事件为例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调查报告当前江苏大学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形势的认识——以乌克兰事件为例学院:管理学院班级:工业1302姓名学号:白文彬3130804055姓名学号:汪毅3130804053姓名学号:郑家衡3130804056姓名学号:杨志国31308040542014年11 月附件粘贴:包括照片、数据汇总表等相关材料。

关于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关注程度的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现在就读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3.您是()A.工科B.理科C.文科D.艺术类4.您平均每天用多少时间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A.两个小时以上B.一个小时C.半个小时D.半个小时以下5.您对国际国内形势比较关注的有()A.国内大事B.国际大事C.都很关注 C.都不是很了解6.[多选] 您最关注的新闻有哪些类型()A. 军事新闻B. 国内政策C. 体育新闻D. 国际时事E. 经济报道F. 娱乐新闻H. 社会热点G.其他7.[多选] 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时事形势()A.网络(包括手机网络)B.广播.电视C.报刊.杂志D.从老师和教材中了解E.其他8.您经常浏览的新闻网站()A.新浪B.腾讯C.网易D.中国新闻网NF.NYTIMESG.其他9.[多选]您关注时事新闻的动机是()A.关心国家发展B.个人兴趣爱好C.专业学习的需要D.随大流E.没什么特别的原因10.[多选]您认为阅读时事政治新闻,给您带来的好处有()A.了解世界,拓宽眼界B.为了考试需要C.作为作文素材D.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E其他:11.如果您没有主动去看新闻的习惯,请问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不能主动地去看新闻呢?(可多选)()A.功课,社团活动太忙,没有时间B.觉得即使关注也改变不了现状,浪费时间C.没有合适和方便的获取途径D.政治新闻枯燥乏味没兴趣E.其他12.您对大学生了解各种国内外大事的态度是:A. 应该多关注B.关注与否都一样C.读那么多没用的,各种考试通不过还是白搭13.在课外您花在什么活动的时间最多A看书 B.娱乐消遣类 C.科普活动 D.上网 E.其他14.您上网最经常做什么()A.查找资料B.看新闻C.看小说D.浏览网页E写微博、博客 F交友 G.其他15.当您听到一件比较重大的国内或国外新闻时,你的态度是?A想办法了解更清楚 B.问下别人是否了解详情 C.与我何干16.您知道并了解乌克兰事件吗()A.深刻了解B.听说过C.没听过17.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时政的课程?A.开设了B.未开设C.不清楚18.您对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如如毛泽东思想课.形势与政策等)有何态度()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19.如果学校举办有关国内外大事的活动您是否会参加()A.一定参加B.看活动的形式怎样C.看活动是否能拿到学分D.不参加20.如果您想关注国内外大事但是发现你所了解的国内外发生大事的内容都很不全面你会怎么办A想你的长辈了解(国内的大事) B通过网络途径(翻墙)C不采取措施 D其他小组成员对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白文彬:我认为应该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关注程度的调查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关注程度的调查

二、调查进行
对此,我小组成员于2015年10月7号在校园及网上范 围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关注程度的 调查”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对校园及网上范围内的大学生关注 国内外大事的程度及其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且做 了一系列的数据收集、分析、统计,细致的反映出 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内外事件关注的积极性与关注内 容及反应
Thanks you
小组成员
组长: 庄思宇 调查问卷设计:蔡小青 数据收集: 余婷婷、郑柏茹、罗灶梅 数据分析: 彭文慧 数据统计: 李铭秀 演讲: 关家乐 宣传推广: 王雪 及小组成员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外大 事关注程度的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演讲者:关家乐 制作者:庄思宇
一、问卷调查简介
1、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内外大小事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感趋于理智、冷静,现实感增强,关心国 际国内大事,尤其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希望国家稳定, 人民生活幸福。而对单纯娱乐休闲方面的信息已不再盲目追 逐,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 (2)大学生关心国家发展,表现了大学生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 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肩负着中国未来的重任,无论将来从事什 么工作、身在哪里,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随着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大学生为之兴奋和自豪。
四、调查结论
1、对国内外大事关注程度的主要群体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对国内外大事关注程度有67.92%是大 二,20.75%是大一的学生,有极少数是大三的学生、还有一 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2、对大事关注程度的兴趣程度
有54.72%的大学生对娱乐事件很感兴趣,有37.74%的大 学生表示对国内大事,有1.86%的大学生多国外大事感兴 趣,有5.56%的大学生对其他类的感兴趣

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关系热点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关系热点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关系热点问题的分析摘要:本文从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和大国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了现在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关系问题现状,包括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欧俄、欧美和美俄等关系,较全面和完整的分析当前我国的国际关系现在。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关系;问题;分析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和科技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已对传统的国家,民族,区域的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大学生普遍的关注和思考,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带来不同的影响和冲击。

西方的普世价值、自由和民主观点,在高度发达和进步的社会生产、社会文明光环的笼罩下,给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带来具大的迷惑和引诱,使他们对以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和反思,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国际热点问题内容就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国际上其它大国和地区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几个对国际关系有具大影响力的联合常任理事国之间及其和中国的关系都是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1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显示出了其独特发展的韧性,成为把握全球大国关系最有意义的风向标。

中美首脑在双边与多边范围有过多次会晤,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与对话向深入的方向发展。

中国是一个崛起大国,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历史上像这样一对国家的关系并不好把握,因为霸权都遭遇过崛起者的挑战。

中国自觉融入国际体系已经三十年,在全球化时代,中美形成了空前复杂交叉的利益,双方关系的平稳发展对各自均有重大的战略利害。

在大国关系上,更愿意看到一种利益上的水涨船高而非你消我长的状况。

尽管双方的摩擦与矛盾不可能一朝之内烟消云散,但一个超级崛起的大国与一个现存的超级大国之间建立起建设性合作的关系,使冷战后常常动荡不安的中美关系取得了持久稳定的发展,中美双方建立一种面向未来的建设性战略合作关系,也同样有着值得期待的战略意义。

2024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2024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2024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家庭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同时结合访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

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形式,共收到有效问卷1000份。

访谈对象为大学生、教师、辅导员等,共访谈了30人。

五、调查结果个人价值观在个人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普遍重视自我实现、自主独立、身心健康等方面。

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我中心、享乐主义等问题。

在择业观方面,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薪资待遇,而对于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则相对欠缺。

在家庭价值观方面,大学生普遍重视家庭和睦、亲情关系,但在家庭责任和义务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实际行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网络媒体等方面。

其中,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二是开放性,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更加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三是自主性,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主独立;四是务实性,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和现实问题。

针对国际形势大学生要怎么做

针对国际形势大学生要怎么做

针对国际形势大学生要怎么做
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关注国际新闻:了解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阅读和关注国际新闻。

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等途径,获取最新的国际新闻和动态。

2.学习外语:掌握一门外语对于了解国际形势和进行国际交流非常重要。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外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政治和经济情况。

3.参加学术研究:参与学术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分析能力。

4.拓宽人脉: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结交外国朋友等方式,拓宽自己的人脉和社交圈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5.保持理性思考: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时,大学生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不盲目跟风或被情绪左右。

同时,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际问题。

6.培养爱国情怀: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我们需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要积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国际环境和挑战。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2024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2024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通过一项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并从五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正文内容:1. 教育与职业观念- 大学生对教育的看法: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认为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重视获得学历证书。

- 对职业的选择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职业应该与个人兴趣、能力相匹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高薪职业。

2. 人际关系与社交价值观- 对友情的看法:大学生看重真诚友情,追求共同兴趣和利益。

- 对爱情的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爱情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追求互相理解、支持和尊重的爱情关系。

- 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大部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构成威胁。

3. 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意识- 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是个人应尽的义务,愿意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 参与公益活动的态度: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但大多数学生还需要更多机会和平台来发挥自己的公益意识。

4. 人生目标与追求- 对成功的定义:大学生对成功的定义多样化,有些追求经济上的成功,有些更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 对个人发展的期待:大学生普遍期望能够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追求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5. 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注-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大学生普遍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平等,希望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对文化传统的价值认同: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认同感,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

总结:本文通过调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教育、职业、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态度和追求。

这些调查结果可为大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大学生对时事关注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时事关注度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本科生)中文标题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关注度调查报告学生姓名校园卡号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年级目录一、摘要 (1)二、前言 (1)三、调查资料分析 (2)四、总结 (6)五、建议 (7)六、附录 (8)关于我校大学生对国内国际时事关注度调查报告一、摘要:每个人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关心国际时事就是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关心自己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近一年来,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大力反腐,加强党政建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大学生范围内也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世界格局,社会状况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将自身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那么就需要我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了解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走向,准确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紧随着时代的潮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关心国际国内时事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誉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关心国际国内时事,胸怀天下,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为此,我做了此次关于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关注度的调查。

二、前言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社会时事政治的关注情况到底如何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把时间都花在哪了呢?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对时政一知半解,他们不是一味研读课本就是沉迷于网络或者跟着自己的恋人整天漫步校园,对社会时政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沉醉于风花雪月的安逸生活,应该有居一隅而晓天下的胸怀。

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对于时政的关心情况不同,况且,鉴于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那么他们对时事的关注度又会有什么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就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关注度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

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以及男生和女生对国际国内事件的了解度是否不同和各自的侧重点。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引言: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待生命、自由、人权、正义、爱心、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准则。

对于大学生来说,价值观的塑造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社会的未来,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主体: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共计1000人。

其中男性为500人,女性为500人,调查的年级分别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比例均为25%。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基本信息和价值观问题。

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价值观问题分为“生命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自我价值”、“学习态度”等方面。

结果分析:1. 生命价值观方面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98%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生命。

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对生命不重视的态度,他们认为人是一种消耗品,无所谓活还是死。

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改变社会对生命的认知。

2. 社会责任感方面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大学生整体表现欠佳,只有不到20%的人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有约30%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事情,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于自己的迷茫。

这种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开展志愿活动等。

3. 伦理道德方面在伦理道德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素养,但也有约20%的大学生表示道德问题不应该一味遵循,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所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道德压力,来增强他们的伦理素养。

4. 自我价值方面在自我价值方面,大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但也有约10%的人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缺乏动力和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和鼓励他们,来帮助这部分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追求。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包括了一系列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如对于成功的定义、追求幸福的方式、对于社会责任的看法等。

调查对象为大学生群体,通过在大学校园内随机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3. 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3.1 对成功的定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将成功定义为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

他们认为成功并非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注重个人成长、社会贡献和内心的满足感。

3.2 追求幸福的方式在对于追求幸福的方式的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他们也强调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对于幸福的重要性。

3.3 对社会责任的看法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的看法也是我们调查的重点之一。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人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3.4 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追求在对于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追求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示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成长。

同时,他们也重视家庭的建立和发展,追求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稳定。

4. 结论和启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念是多元且积极向上的。

他们不仅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学生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重视家庭和社会责任。

这些调查结果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要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此外,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大学生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

大学生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

大学生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合作日趋紧密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尤其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对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位名人说过,“爱国心是人类最高的道德”。

大学生就是要把这种“最高的道德”蕴含于心中,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立志成才报国,有志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大学是学子成才的摇篮。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文化育人功能。

可以说具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因此,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理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出良好的国际视野。

要树立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国际视野,就要求大学生们在设计、组织和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具有广阔、全面的国际眼界,能够从宏观上将国际发展形势尽揽眼底;要求大学生具有深刻的国际眼光,能够洞悉世界风云变幻的实质;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国际视角,能够清醒审视和质疑一些西方媒体的强势话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为此,需要大学生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其一,具有自觉的开放意识。

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接受能力强,接受新鲜信息快,求知欲望强,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面向世界,让自身走向世界。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让自身走向世界,为中国腾飞助力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伟大使命。

百年奥运,中华梦圆。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的盛事,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和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绝好机会。

当前,大学生应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传播奥运理念和奥运精神,让各国人民见证中国办好北京奥运会的信心和决心。

其二,具有开阔的国际眼界。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世界。

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开阔和丰富自己的眼界,开创和成就自己的梦想。

调查显示:内地大学生出国越多对国家的认同感越强(整理精校版)

调查显示:内地大学生出国越多对国家的认同感越强(整理精校版)

调查显示:内地大学生出国越多对国家的认同感越强素材汇编1026 223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对外部世界的偏好存在着较明显的空间特征,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受媒介宣传与教科书的深刻影响。

这是今天在沪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观调查分析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

出国越多归属感越强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教授主持完成的这份报告,对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五个城市的高校在校生作了调查。

这也是国内首次系统调研青年学生对世界认识的现状与特点,并已被欧盟列为同类问题研究的15个调查国报告之一,下月还将在法国向世界公布。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1.7%的人没有出过国、4.26%的人只去过1个国家、1.59%的人去过2个国家。

在“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问卷调查中,我国大学生有着极强的地域归属感,认同“自己属于国家”或所处“行政区域”的比例高达83.7%,另有14.5%的人选择“自己属于世界”,表明他们有较高的世界意识。

而且,出国经历越多的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越强烈。

此外,广州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处城市的认同感特别强,专家认为,这或许也与其身处独特的岭南文化氛围有关。

法国巴黎最令人向往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最想去的国家,列前10位的分别是: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新加坡、德国、意大利;最想去的10个国外城市分别是:巴黎、伦敦、纽约、悉尼、东京、新加坡、首尔、多伦多、、罗马。

这样的调查结果,总体上与这些国家和城市的经济文化程度及国际知名度相吻合,也反映了中国大学生有着较好的世界地理知识。

在要求被调查者对欧洲作出描述时,最集中的词汇是发达、富裕、浪漫、美丽、先进、礼貌、开放、优雅、干净等。

有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对欧美的了解大多受到媒介的影响,83%的人表示是受到了报纸的影响,58%的人是受到网络的影响,56%的人是受到影视的影响。

当然还有24%的人认为是深受地理教育的影响。

关于大学生对目前国际形势认识的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目前国际形势认识的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目前国际形势认识的报告近年来,全球形势愈加复杂,政治、经济与科技等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显得愈发重要。

本报告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知情况,分析了他们的认识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还是比较关注的,他们普遍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分析全球的动态变化。

从大学生对各大国家的政治体制、领导人以及战略思想的了解程度来看,他们对美、日、俄等发达国家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对美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了解更为深入和专业。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1、世界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对于各国的经济对比、趋势以及经济体制等问题都比较关注。

2、地缘政治形势。

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博弈,大学生们比较关注最新的军事动态、海洋争端、边境问题、贸易战等热点话题。

3、科技发展形势。

随着工业4.0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广,大学生逐渐重视相关的新兴技术和技术创新对于社会的影响。

二、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知特点和存在的问题1、信息来源趋多元。

相对于传统的教科书和课堂讲授,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为多元化,既有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也有更为便捷的网络和社交媒体。

2、对于世界政治和经济的认知不够全面。

虽然大学生们普遍对美国、欧洲、亚洲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局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南美洲、非洲、澳洲等地区的情况还相对薄弱。

3、认知和观点难以融合。

中国大学生较为注重国际形势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但同时也难以将多方信息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独立、深刻的认识和观点。

三、建议1、加大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国际形势。

探析当前国际关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当前国际关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当前国际关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大学生的国际观不仅是影响其自身发展的新因素,而且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导向。

如何应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引导他们全面理解国际事件,并促使大学生为我国解决国际事务做更大的贡献,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本文结合近日发生的黄岩岛事件,探索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当前国际关系的认知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加强以国际观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观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人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青年人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特别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不仅对日后个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国家前途的希望,其思想政治价值观将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向,所以引导好大学生的国际观也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大学生国际观的基本情况国际观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体现为一种内心的价值观,即为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不同的意识和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对外部事务的关注的心态;作为人类事务发展进程中的一份子的责任感,即全球公民意识。

第二个层次是在行为上对国际事务的关心和参与,站在跨越国界的角度上思考和解决问题[1]。

大学生的国际观重点体现在大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心、思考以及参与上。

大学生思想活跃,随着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大学生关注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国内社会热点事件,更将目光聚焦到国际重大事务(特别是我国的国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可以敏锐地察觉到我国置身于全球化风浪中将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在我国的国际关系发展上持有各自的见解或不同的态度。

近日,中菲黄岩岛事件成为国内社会最为关注的国际事件,对于是否用武力解决黄岩岛问题掀起了一场社会舆论大风波。

以黄岩岛事件为例,大学生对于此类国际事件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1.过于偏激型:大部分大学生属于“愤青”型,他们的观点较为激进,特别是对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坚持认为中国应当用强硬态度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整理了调查结果。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包含了价值观、人生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以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调查结果1. 自我价值观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重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同时,他们也认为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此外,大学生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也较高,认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个人成长。

2. 人生目标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大学生们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一部分学生仍然追求传统的成功标准,如高薪工作和社会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兴趣和使命感。

他们更加注重追求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意义,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份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并有意义的工作。

3. 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他们认为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大学生们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4. 个人认同在个人认同方面,大学生们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保持个性。

他们希望能够寻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人,并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

大学生们认为个人认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越来越重视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们认识到压力和逆境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更加重视学习适应、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结论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们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并重视积极心态和健康身心的培养。

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调查

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调查

关于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调查的调查报告一、前言:(1)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是我们组的社会实践报告的作业,我们选取的主题是“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我们的调查是基于大家对祖国统一的价值观,采用的是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对国家统一的一些看法。

(2)调查时间: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5月21日——5月25日,我们在网上向各个在校大学生发放我们的调查问卷,从而获得信息。

(3)调查对象:调查的主体为各个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69份问卷,收到69分,回收率达100%。

(4)调查人员:二、实践内容: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调查时间:2014年5月26日调查方法:通过应用问卷星软件网上发给大学调查开始时间:2014-5-25 结束时间:2014-5-26样本总数:69本报告分析内容:自定义查询本报告样本筛选规则:本报告包含样本数量:69份数据与分析:1. 你的性别是?[单选题]2.你的年级是[单选题]3. 你是属于哪个民族?[单选题]4. 你的政治面貌是[单选题]分析: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本次调查报告收到69份答卷,本次参与的大学生中大二占60.87%,大一占34.78%,而大三大四参与率较低,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为86.96%,这次答卷的主体集中在大一大二的共青团员。

5. 每当国歌奏起或国旗升起,你有什么感觉?[单选题]分析:从本题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约71.01%大学生对于奏国歌升国旗都感到振奋人心,说明整体来说大学生内心还是支持这一行为,并内心保持着高昂的爱国情怀,对于国家的象征还是十分尊重的。

有27.54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特别,习以为常,但不能否定他们的内心的对爱国情怀。

6.对于香港人民称我们为“大陆人”一词的看法:[单选题]分析:对于本题中有57.97%学生表示对于这一词语感到无所谓,40.58%学生感到愤怒,1.45%学生感到高兴。

本题设计是平时有听到人说对于这一词语的反感,认为这是等级划分或有一家人说两家话的意味,但由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表示没太介怀这一称呼,表示调查人群很理智的对待这一称呼,作为区域化的代名词而已,同时也显示了还是有一部分人介怀这一称呼,有强烈的一家人思想。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摘要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我们已经走过了65年的风雨历程,这65年,我们走的不易,我们走的坎坷,但我们从未停止过,从未松懈过。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富起来,这便对我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阶段,经济不断全球化,我们正在共筑“地球村”,而中国界的经济亦正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更多挑战,当然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此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好的屹立于民族之林。

关键字中国当代大学生国际事务新机遇新挑战21世纪,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关心时政,关注时事。

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更是未来时代的脊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必须先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只有做到充分了解,才具有一丝的发言权。

我,只是处在一个略知一二的层面,站在粗略了解的角度发表一下我粗浅的言论。

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首先,从宏观方面来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逐渐的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这一角色,并且逐步甩掉图有虚表的帽子。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逐步站稳,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而中面临的新机遇,主要表现在: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

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

浅析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浅析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思政教育摘要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其对“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的正确理解和理性认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起着积极且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提升大学生的国情认知教育程度,破除认识误区,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国际比较”,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特色国际比较A Brief Analysis of How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原ternational Comparison"//Shi Yan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motherland.They are the new force for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Their correct and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plays a positive and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degree of students'cognition and education of na-tional conditions,eliminate misunderstandings,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perform"international comparison",and cultivat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adapting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ternational comparison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学生对中国精神调查报告

学生对中国精神调查报告

学生对中国精神调查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着独特的精神。

中国精神是指在中国社会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信仰和追求。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并整理了相关数据和观点,下面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在线调查的方式收集了247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和对个人责任的理解等方面。

调查结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58%的学生表示,他们熟悉中华传统礼仪和道德伦理;3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有所了解;12%的学生对中国哲学和宗教有一定的了解。

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在被问及对国家发展的期望时,超过一半的学生(54%)认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

其他学生关注的方面包括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公平正义等。

有几位学生还表达了对国家外交的关注,希望中国能扮演更积极的国际角色。

对个人责任的理解在个人责任的理解方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85%)认为个人的成功与成长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他们认为个人责任不仅包括为自己创造条件和机会,还包括为他人的福祉做出贡献。

另外,一些学生强调了个人责任在环保、志愿服务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讨论与分析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和传播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仅有少部分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和艺术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在教育改革中加强相关教育的思考。

另外,学生们对国家发展的期望主要集中在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上,这与中国目前的发展重点相吻合。

然而,一些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公平正义等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这反映了年轻人对综合社会进步的综合性期望。

在个人责任的理解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人的成功与成长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
2 ) 根据全球化的实际对现有“两课”教 学内容进行改革,充实世界历史、当代世界 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3 ) 围绕国际意识教育开设选修课、讲座 和微型课,介绍世界文明的成果和精华。
( 2 )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 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国外许 多专业教材能及时地反映相关专业领域的学 科前沿,而且比较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动手能力。因此,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 材,有利于让大学生接触到本学科的国际前 沿成果,有利于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另 外,通过 " 双语教学 ",让大学生经常学习、 感受外国的生活习俗、文化氛围,有助于扩 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的 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上主动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 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 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交流,迫使各国 的教育市场对外开放,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运 而生。我们应主动迎接这一时代潮流,加强 国际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应通 过多种渠道,提高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 源,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学生交流、教 师交流,让大学生懂得交流与沟通,克服狭 隘的民族主义,具有良好的国际意识,尊重 外国的风俗和宗教信仰,具备较强的调节适 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全 球化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过近 3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溶入了国际经济体系 中,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正逐步与国际接 轨。只有具备了国际意识,才能成功地与国 外相关个人和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全 面的对外开放。
(2)有利于培养新时期的高层次人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求各级人 才具有世界全局眼光。只有总揽世界全局,将 国家、民族的问题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 思考,我们才能在世界环境中求得我们民族、 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社会 责任感、知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群体,通 过加强国际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将他们培养成 为具有爱国思想和国际主义的新时期的高层 次人才。 (3)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当代大学生具有全球化时代的特征[2]:容 易接受新鲜事物,不循旧,不保守;思想 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热情;有很强的 求知欲和竞争意识,讲究公平、公正。因 此,在全球化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也应与时俱进,增加国际意识教育等新主 题,在目标、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力 求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合广大大学 生的实际和特点,提高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行 了一次广 泛 的调查 , 回收 1 3 共 6 10份 有效 问卷 n。 ] 20 0 8年 , 欧盟 项 目 E r B o d a u ora Mp V S O S O U O E I H O L I IN F E R P N T E W R D开始启 动 , 其 研 究计 划之一 是在全 球选 取一 部分 国家 的大学 生进行 抽样 调查 , 了解 大学 生 的国际观 , 以 重







2 0卷
次调查 的总结报 告 。
2 研 究 方 法
首先, 为使本 次调研 更 具代表 性 , 在全 国选取 北 京、 海 、 上 南京 、 汉和 广 州这 5座 大学 武 生数量较 多 的城 市作 为调 查点 , 城市 分别代 表 了中 国沿海 发达 的政 治 、 济 中心和 中部 5座 经
大 学中 国现 代城 市研 究 中心 在 中 国大 学生 中组织 了名 为 “ 如何看 待这 个世 界 ”的 问卷 调 你 查, 旨在通 过这 次调 查得到 中 国大学 生对于 世界 的认知 以及对 欧洲 的感 知地 图 , 本文 就是 这
收 稿 日期 :2 1 — 2 1 ; 修订 日期 :2 1 O 1 0 0 1— 0 0卜 卜 O
(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国现 代 城 市研 究 中心 , 华 上海 20 6 ) 0 0 2

要 :在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国 与其 他 国 家在 经 济 社 会 等 方 面 的交 流 越 来 越 多 , 深 刻 影 响 中 并
了中 国公 众 的 国际观 , 中 国大 学生 对 世 界 的看 法 尚缺 乏 系 统研 究 。 但 本文 对 北 京 、 海 、 上 南京 、 汉 武 和 广 州 等 5 城 市 的大 学 生进 行 抽 样 调 查 以 了解 其 国 际观 ,通 过 相 关 分 析 及 绘 制 感 知 地 图等 方 座 法 , 现 中 国 大学 生 有 较 强 烈 的 国家 归 属 感 , 外 部 世 界 的偏 好 存 在 着 较 明显 的空 间特 征 , 发 对 多数 大 学 生对 欧 洲 版 图 的划 分 比较 正 确 。 究 结 果认 为 中 国大 学 生 国际 观 的 形成 主要 受 报 纸 网 络 电视 等 研
点是对 欧洲 的看法 。 所 以选择 大学 生是考 虑到 大学 生是青 年人 , 国际观在 某种程 度 上可 之 其 以反映该 国未来 处理 国 际关 系 的走 向。 中国作为 最大 的发展 中 国家 以及 迅速 崛起 的经济 实
力受 到 了项 目组 织者 的关 注 , 因此 被选 为 l 个调 查 国家之 一 。20 1 09年 9 1 , 东师 范 ~ 0月 华
第 2 O卷 第 1 期
2 O 1 1年 3月



理 研

Vo . 0. . 1 2 No 1 Ma .. r 20 ll
W ORLD RE ON GI AL T S UD皿 S
中国大 学 生 的 国 际观 调 查 分 析
宁越敏 , 王 卓 , 何 丹 , 扬 辉 , 唐 张 凡
重 要城 市 ; 其次 , 在每 个城 市的大 学生 中选 取地理 , 计算 机 , 融 ( 学) 医学或 生命科 学 , 金 商 , 艺
术 , 治等 6个 不 同专 业 的二、 政 三年 级大 学生共 4 0名进行 抽样 调查 , 以了解 专业 的不 同是否 对 调查 有影 响。 放调查 问卷 共 1 2 0份 , 回有效 问卷 1 1 8份 。 发 0 收 9 被访 者 的性 别 比例 基本 持平, 女性 占 5 . % 17 。
媒体 的宣传和教科 书等 因素的影响。
关键 词 :大 学 生 : 国际 观 : 国 中
中 图分 类 号 :F 01 4 F 0 . 9 ./9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献 标 识 码 :A
1 引 言
国 际观又可 称 国际视 野 ,是 指一 国政府 和人 民对现 存 国际关 系 、国际秩 序的态 度和看 法, 通常 受该 国历史 以及地 缘政 治环境 的影 响 。 由于 民众 的 国际观对 本 国政府 制定外 交政 策 有一 定影 响 , 因此其调 查受 到许 多 国家 的重视 。改革开放 三十 年来 , 国 已成 功地跻 身为世 中
调 查 问卷 共 分为 4部分 , 一部分 为个 人信 息 , 第 第二 部分 为你 眼 中的世 界 , 三部 分为 第 你 眼 中的欧洲 , 四部 分是对 世界进 行分 区 。在 个人信 息 的调查 中 , 第 共涉及 性别 、 出生地 、 掌 握 语言 、 最近去 过 的 5个 国家 、 父母 教育 水平 、 庭收入 水平 、 家 归属 感和宗教 信仰 等 问题 。第 二 部分有 两组 问题 , 别是 除 了你 自己所居 住 的国家外 , 分 列举在 不 久的将来 5个你 最想 居住
界经 济 的第 二大 国 , 形象 日益受 到各 国的关 注 , 些 国家 在其 民众 中不 断进行 针对 中 国的 其 一
调查 。 另一 方面 , 伴随经 济起 飞和 互联 网的扩 散 , 中国公众 的 国际视野 也越 来越 开阔 , 来越 越 多 的人 以各 种方 式发表 自己对 国际秩序 的看法 , 引起 了国 内外 的广 泛关注 。 我 国对 民众 也 但 国际观 的调 查却 不多见 , l 纪初 中 国社科 院仅 就 中国 民众对 日本 和美 国 的看法 进行 过调 2世 查 。2 0 0 7年 , 国社科 院国际学 部就 中 国 民众 对 日本 、 国、 中 美 欧洲 、 罗斯 、 丁美 洲 的看法 俄 拉
基 金项 目 :欧 盟 项 目“ u o r a M p Er B o d a —
V SO S O U O E I H O L ” I IN F E R P N T E WR D 子课 题 的部 分 成 果 。
作者简 介:宁越敏 (9 4 ) 男 , 1 5一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 市地理研究。E m i :m ig r . cu e u c - a ly n n @ e et .d . n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