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1单元 第4节
苏公被选为祥符知县。原来书吏张宗长期 做非法谋取利益的事,害怕苏公,假托有病 满一百天就离开了,却推荐他的儿子代替自 己。苏公说:“书吏按法律要用三等人,你 是二等人,不能用。”张宗平时就侍奉权贵, 向知府投诉。知府又把这个案子交给县令, 苏公杖责他。不久皇上宠幸的近臣到了府上, 传达圣上旨意,让张宗担任书吏,苏公依据 法律不接受诏书。又一个皇上宠幸的近臣到 了说:“一定要在法律之外让他担任书吏。” 苏公对知府李绚说:“一个平民百姓就能这 样扰乱法令,知府也不用做了,您为何不用 县令不答应的理由来力争呢?”李绚对苏公
君抱痛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 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 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 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 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 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 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 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 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 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 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 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 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 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 . 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 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 . 夫,号为名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本题涉及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介词结构后置句。第 (1)题中“咸”,都;两个“以”意义不同, 前者为“认为”,后者为“连词,来”; “因”是连词,于是,就。第(2)题中“虽然” 古今异义,译为“即使这样”;“岂其有歉 于彼邪”,注意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 的翻译。 答案 (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 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 这件事。 (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 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4讲
•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鲜红的上面加上一点红, 代表着热情奔放。我们为梦想前进,我们要 时刻记得我们的责任。你我要用行动向父母 证明我们的肩膀不再稚嫩,我们可以承担自 己的责任。我们一定可以为家庭撑起一片蓝 天。 •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碧绿的上面加上一点绿, 展示着青春的活力。在青春的花季,我们为 快乐而努力。在青春道路的两旁,我们把爱 放在左,把辛勤放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 花。我们把爱放在生命之道,点缀得花香弥 漫,我们相信在青春之路上,即使踏着荆棘, 仍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但绝不是悲凉。因
• 比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的满分作文 《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这篇文章在 结构上非常清晰,让阅卷者一目了然。文章 的结构采取了我们常见的“引——议——联——结” 这种写作模式。开始引述材料,然后提出论 点,进而联系现实,结尾总结归纳。这种模 式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很常见,我们也不妨 学习运用一下,能够帮助我们拓展思路,节 约考场时间。
• 二、段落最好精短化 • 段落安排精致短小,这应是年年高分作文 在结构上的共性。因为段落精致短小,阅卷 者才容易在极短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 亮点。相反,总是三四百字,甚至五六百字 一段,又加之文字为考生手写,不规范,且 是网上阅卷,电脑呈现本身也不够清晰,阅 卷者把握段意就更加困难。为此,段落设计 最好精短。比如写议论性文字,材料可以一 段,分析可以一段,而不必将材料和分析放 在一个段落里。
【升格之作】
• 青春的颜色 • 青春,是一个寻梦的过程。我们在青春的 生命中,总是充满五彩斑斓的梦境。这些青 春斑斓的色彩仿佛是暗夜中的灯火。即使不 能带来温暖,但也足够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
•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的上面加上一点蓝, 似奋斗不止的鼓励。我们为梦想奋斗,当然 在生命的长河中会时而泛起点点碧波,青春 之歌也会偶尔跳起几串不和谐的音符。但我 们相信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青春之歌永远 嘹亮。失败时一句“从头再来”,成功时一 句“再接再厉”。你会发现青春竟如此的洒 脱!因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蓝色让我们 记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讲
• 三、注意提示语的暗示 • 无论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呈现的一个 特点就是“开放中又有所限制”,既让同学 们有东西可写,但又对审题、立意有所限制。 这一特点多出现在作文材料的提示语中。
• 例如2012四川卷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水”, 对于题目中的“水”,让我们难以定位,到 底写什么呢?其实材料中已经给了我们提示: “这里的水,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 形的。”这样,话题中的“水”其实就是一 种容易得到而又容易失去的东西,如友情、 亲情……从而我们的写作思路大开。这些提 示语大大降低了我们审题的难度,发散了我 们的思维。
• 二、关注题目的背景 • 作文题目的材料背景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 造的某一情景,不同的背景引发的思维走向 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作文背景的思维走向, 才能保证写作中的思维模式与作文要求的内 在文脉相符合。尤其是对于比较流行的新材 料作文,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比如2012年大纲全国卷高考作文给我们的 一段材料: •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 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 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 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 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 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
• 这是一篇得43分的作文。原作在 选材上能够着眼于现实生活,写身边人身边事, 易于让读者亲近认同,人物与事件比较具有普 遍性和典型性,有可取之处;但在立意上不够 突出,开头结尾貌似扣题,实则“挂羊头卖狗 肉”,与主体内容没有关联;另外在叙事表达 上随意啰嗦,甚至表达不明,如“他有点不好 意思,低下头说:‘这几年,都胖得不成样了, 你一定觉得我很胖,又矮又难看吧!’我听了 这话,觉得他是那么让人敬佩。”这些地方的 表述让人费解,这样也造成了叙事不够集中紧 凑的毛病;“我”对店主前后态度的变化虽有 原因交代,但过于直白简单。总之,升格作文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节
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那 见“专项再练”第1题。
考点分解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示例2】 (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 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 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当 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 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 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只有 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 明星。
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 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众继往开来的责任。 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 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 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 删改) 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 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答 :
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
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 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
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
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 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
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 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 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 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 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 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 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 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 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 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 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 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2单元
震慑力 . 振耳欲聋 . ⑤zhè 坐镇 n . . 坐阵 震撼 .
答案 ①×,√,√。②×(萃—粹),√,×, ×(悴—瘁)。③×(磬—罄),√,√。④√,×。 ⑤√,×(振—震),√,×,√。
【命题揭秘】 在高考题中,考查到同音字时, 错项设置方法是同音误写。而同音误写又 分为同音异形字误写和同音近形字误写两 种情况。同音异形字误写,如“投机倒把” 的“倒”误写为“捣”;同音近形字误写, 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
【方法提示】 1.义辨法 考生只有对音同异形字的意义有所了解, 再结合整个词语来确定所应用的字,才不会 写错。如“演示题1”“班师回朝”中“班”是 返回之意,所以不能用“搬”。再如,有人 把“计日程功”的“程”误写为“成”,一 是可能受到“成功”一词的影响,二是不明 白“程”在这里“日程”应该连在一起作为 一个词来看。如果明白了这个意思,就不容 易写错了。
最后一句是《论语·徽子》中柳下惠被贬 黜时说的一句话,在此情境中的意思是:像 我这样耿直不阿的人,怎能不一次又一次地 遭受贬黜的厄运呢? 三人在行酒令时巧用析字,拆拼离合,表 达了各自的心绪,各具韵味,意味深长,相 映成趣,耐人寻味! 请问,你能根据前后文填上恰当的诗句吗? 答案 劝君更尽一杯酒 远上寒山石径斜
【演示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 组是 ( ) A.趋之若骛 不经之谈 人中吕布,马 中赤兔 B.逃之夭夭 前仆后继 无风不起浪, 无根不长草 C.鼠目寸光 满不在乎 曾经苍海难为 水,除却巫山不 是云 D.嫉恶如仇 记忆尤新 泥菩萨过河,
这道题中,三个设误点“骛—鹜”“苍— 沧”“尤—犹”的正确与错误之间,都是同音 字,都是形声字,同一个声旁,不仅读音相 同,而且字形相近。致误的原因除了形声字 的原因之外,还有不明白这几个被考点的正 字和被误写字的意思差别。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4单元
解 析 A 项 , 后 两 个 分 句 用 “ 不 仅 „„ 而 且„„”关联,属递进关系,但内容前重后 轻,表述不当,应改为:苏通大桥建成后, 南通不仅承接了上海和苏通的资金流、产业 流 , 而 且 担 当 了 长 三 角 辐 射 苏 北 的“ 桥 头 堡”,成为长三角北拓的枢纽和节点。B项, 句序不合事理顺序,应改为“海峡两岸人民 不答应,子孙后代不答应”。C项,属关联词 语位置不当,前句说“质量”,后句说“成 本”,不共一个主语,故“不是”应该置于 “质量”之前。 答案 D
3.随着中国移民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 地开花,无论是美国大城市和边远小镇, 都能找到地道的中餐馆。 4.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 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 发展的重要保证。 答案 1.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 “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2.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 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和”为“还 是”。
考点分解三 成分残缺或赘余
【示例】 请指出下列病句错误之处,并提出 修改意见。 1.(2012·湖北卷)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 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 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2.(2012·江西卷)关于《品三国》,粗粗一 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 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欢迎” 的是“高校培养的学生”,“高校学生的培 养”显然不能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搭 配,更不能和最后一句搭配,这个句子是个 主谓搭配不当的病句) 2.检查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查 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搭配是否恰当。例如: 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 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 最终以3分优势战胜对手。(修饰语“5名”和 “美国队”不能搭配,应在“打球经验的” 后面加中心词“队员(的)”) 3.看关联词语是否搭配。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2节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作文的行文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表现为 文章的结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 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因此在解答试题之前,阅读文本,就 是我们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轨迹活动的过程。有了这一过 程,我们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理清了文 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也就大致明晰了。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 学,不是经学 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 容要点的能力。这句话出自文章第一段, 它的前后内容就是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依 据,所以只要加以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
第二节 分析综合
请依据文段内容简要概
括微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
的正面影响。
作为个人的信息平台,
微博现在已成为人们接受
信息的主渠道。人们,尤
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开始越过传统体或新媒
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每个人直击信息、进 行报道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它既 具有媒体功能,还兼有社交网络的功能, 它所具有的弥漫式的传播能力和短小精悍 的特点都让人着迷。它既是虚拟的,也是 现实的,既是虚拟世界的新宠,又正在对 现实世界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答案 ①微博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 ②微博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
合,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一般论述类文
章十分注重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 息源一般不是单一的。
【方法提示】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 步骤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对文章主要 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 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明确 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 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 句。 第三步:用自己的语言,分条组织表达。 注意不要漏掉关键的信息,以造成信息要 点概括不全的后果。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3单元
【命题揭秘】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对实词的 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 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要求注意一些近义实词的用法,尤其是那 些常见的近义词辨析。此外,对实词在应 用上的考查也是一个重点。“应用实词” 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 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到同音、近义或既同 音又近义的实词。
解析 释怀,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 除;忘怀,忘记,多指情景、景观等具体的 事物。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和神 色。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退变,器官 功能的衰退演变。 答案 D
考点分解二 近义虚词辨析
【示例】 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 .. 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 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2012· 浙江卷) ( )
2.从词语使用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 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 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 不能换用“对于”。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只能用“对”。②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 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③“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 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对于”不能用 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
【演示题】 (2011·广东卷)请在下列关联词语 中,选取最恰 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 而 ①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 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___②____是现实 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 分,____③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 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1.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 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 .. 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 安徽卷) ( )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16讲
• 材料: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 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 万元的富翁了。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 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价值的贡献,那么 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 分析: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哪一种人生 更有意义?
•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 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性。其实这两种 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 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 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 性”来立论。 • 小结:材料作文的审题
• 眼看有小孩快被耐火材料砸中,救不救? “最美女孩”陈媚捷冲上去保护:“救!” • 道德底线的缺失给我们带来的惨痛代价还 不够多吗?中国还有人死死捍卫道德底线, 你们看到了吗? • 很多时候很多事,无不在考验着我们的良 心,无不在试探着越过我们的道德底线,但 还有无数的人在捍卫道德底线,在用实际行 动证明邪不压正。我们应该向榜样看齐,捍 卫我们的道德底线!
• 足球记者李承鹏因报道黑哨,多次遭到封 杀,最后被停职处理。他的同事也对他群起 而攻之。然而他坚决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 一定要说真话!于是他开辟新战场,转写小 说,用犀利的文字让更多人捍卫自己的道德 底线,让正义主宰这个世界。 • 长江大学学生集体大声说:“我没有!”
• 长江大学文理科四十多名学生在江边野炊, 这时有两个小孩突然落水,同学们迅速跳水 抢救,危急时刻,被吓坏的同学们也手拉手 组成人梯下水救助,但水情复杂,陈及时、 何东旭、方招献出了生命。是什么让他们冒 着生命危险去救素不相识的人?是自身的道 德底线!他们捍卫自身道德底线的行为撼动 了、警醒了所有人的心! • 然而73岁的老人晕倒在街上,有多少人视 而不见?任凭老人在地上苦苦挣扎,川流不 息的人们,敢问你们的道德底线在何方?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7讲
【题目设计】
• 请以“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得 抄袭、套作。
【写作导引】
• “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作的文章,有一定的 审题难度。第一,题目本身隐藏着一个审题最重 要的要素,那就是“又见”,潜台词的意思是 “不是第一次花儿烂漫”,而是“又见”一次了。 许多学生不一定能考虑到这个审题要素。第二, “花儿”,既可作实解,也可作虚解。作实解, 这里的“花儿”就是自然之花,可以描述时序更 替,可以写大自然之美等等。作虚解,“花儿” 代表“青春”、“成功(或成绩)”等等。写好该题 目,关键还是要体现“又见”,没有“又见”的 过程,至少是不甚切题。写好该题目,重点是内 容要充实,因为题目本身比较空泛,如果找不到 合适的角度,空泛抒情,那只能是无病呻吟。同
【升格之作】
• 生命中的痛与歌 • 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也许你就是生长在阴暗寒冷蔓延的石壁上的 一棵小草;不是每个人都会沐浴到上帝的恩 赐,也许你就是那个心理或者生理缺陷缠身 难脱的“倒霉”者。 • 现实生活中,这个世界会常常以痛来吻你, 会使你难堪、悲伤,以至于始料不及和无法 左右。妈妈把我一生下来,就给我脸上留下 了一块无法抹掉的紫色胎记,它有巴掌大小, 就挂在我右边那白皙娇嫩的脸上。
• 四、巧妙运用修辞 •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 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 为有形。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 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 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 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 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 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 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 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 “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 的麻木、不觉悟。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7单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与语体色彩的 能力,根据提供的内容,按要求写一则简短 的启事。材料内容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主,语 言较松散,以短句为主,不够正式,而正式 的招聘启事以书面语言为主,要求准确精练, 表达得体。 答案 (示例)本公司系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 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毕业,能熟练使 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粤语,英语口语流 畅。电话1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
1.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 恰当的一项是 ( )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 而上。____①____。花墙上飘着垂攀附, 绿白相映,____②____。 A.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覆霜盖 雪的花墙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 洁 B.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覆霜盖 雪的花墙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格外鲜
内容完整,语意连贯。
1.把下面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 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①中国小说学研究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 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 文本批评。 ②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 ③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 做此题时可以选择第一句或第二句作
C.①木香花长满路边,结成两道花墙,覆霜 盖雪 ②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 D.①路边长满木香花,结成两道花墙,覆霜 盖雪 ②白的格外皎洁,绿的格外鲜嫩 解析 ①处考虑语句的前后衔接,②处考虑 文意之间的呼应。 答案 A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大巴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飞驰,高
【命题揭秘】 句式选用题在近年的高考中出 现不是太多,近两年以综合考查的形式出 现。此类题目要求在特定的语境中,按照 语体风格、句式规定、语意连贯、表情达 意等方面的要求选用恰当的句式及表述方 式,以期达到所要求的效果。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Word版活页训练】:1-3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第三单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板块一扩展语句1.续写下面的句子,要求与原句组成一个排比句。
既然成不了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既然成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既然成不了江河,就做一条小溪;既然成不了高山,就做一个石子。
2.从下面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展为生动形象的一段话。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50字。
(1)李贺骑驴觅佳句(2)荆轲倚柱而箕踞(3)屈原怀石投汨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要符合人物身份,二要符合情景要求,三要语言流畅、生动,有一定文采。
答案屈原披头散发,行吟泽畔,他绝望了,他最后望了一眼如灰的天空,如幽灵游荡的故国,他闭上双眼投身于汨罗江。
3.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冬天早晨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夏日傍晚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言要丰富,注意突出重点。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5单元
2.(2012·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 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 过25个字。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
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
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
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
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
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命题揭秘】 “压缩语段”常考题型主要有: ①提取关键词。②提取要点。③下定义。 ④(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⑤新闻类压缩 等。 这类试题常常选自新近媒体上的文段,一 般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反映了学以 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 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精到的提取与 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 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 达等多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 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
【示例】 (2011·江苏卷)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 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 不超过15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 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 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 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 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 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 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 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
1.(2012·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 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虽是初冬,疾风骤雨丝毫也不 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 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5部分 第5讲
• 年轻妈妈说:“我女儿拿的是一张假钞,想 必您没看出来。那是我做生意不小心收到的。而 您的皮手套是货真价实的,再说这手套一百元也 买不了。我来付给您钱。” • 店主仍是笑,拿起柜台上的皮手套装进袋子, 交给年轻妈妈的手中,说:“都是真的,钱是真 的,手套是真的,您女儿的心更是纯真的。” • 年轻妈妈似有所悟。 • 店主说:“钱有真伪,但亲情永远纯真。谢 谢您的女儿,她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 “谢谢!”年轻妈妈完全领悟,话没说完, 眼泪已涌了出来。一张假钞让她明白了许多道理, 她甚至暗自庆幸自己的手冻得值。
• 我们可以去写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一个人 或多个人,也可以去写生活中让我们感动 的一件事或多件事。无论写什么,文中应 该有一二处亮点,或选材角度新,或立意 深,或结构奇巧,或语言上用几处修辞句, 或写人写物时运用细节描写等等。总之写 成记叙文一定要想方设法避免平淡无奇。
• 这个话题写议论文也不是很难。生活中有哪 些感动啊,我们为什么能被感动,感动我们的理 由是什么等等。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去感动别 人的心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但就选材而言, “生活中”限制了,不能选取历史上的材料,这 点必须注意。我们可以选取生活中你身边某个人 的例子,也可选取“感动中国”的人物的例子。 为增加说服力,可对比选取反面的例子。写作时, 要遵循议论文的写作规范,为打动阅卷老师,可 适当加入一些散文化语言。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 后,下面可分出三至四个小分论点,分论点之间 可是并列式的关系,最好是对比式或层进式关系, 这样可使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不至于给人一种
• 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很好听,店主没有说出 心中想要说的话,只是快步走到柜台边,弯 下腰拿出那副皮手套,仔细地装进一个塑料 袋内,说:“拿好了。祝你妈妈生日快乐!” 望着小女孩连蹦带跳的身影,店主笑了。 • 生意清淡的店主本想提前一会关门下班, 这时,店外走进来一位年轻的妈妈,手里提 着一个塑料袋。店主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塑料 袋。年轻妈妈掏出袋内的皮手套,问道: “这副手套是您卖给我女儿的吗?多少钱?” • 店主笑了笑,没有回答。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3单元
第三,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 性。思想性即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 的道德情操。教育性即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 理或为人处世的方法等。审美性即描绘景物 凝练传神,意境深邃。 第四,课内为主,课外为辅;以高中为主, 第五,选句内容主要关涉四个主题、四种情况:(1)揭示 间涉初中。
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2)抒发爱国
答案 (1)积善成德 (2)一夫当关 万夫莫 开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传其道解其惑 者也 (5)不敢言而敢怒 (6)只是当时已惘 然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2012·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中的空缺部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人 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孟子·告 子上》)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________________,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 《师说》) (3)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烽火 扬州路。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 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考生有更大的迷惑 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区”之一, 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 泽东《七律·到韶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 白《将进酒》) 以上三句中,“教”容易误写成与之同义
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勇担责任的句子; (3)描写锦绣河山、优美意境的名句;(4)反映以德治国、传 统美德、创新变革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名句。
【知识精要】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四部分 第1单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同音诗趣
一首诗中仅有一、二字与它字 谐音,尚属常见。但整首诗使用同 音字就绝无仅有了。著名语言学家 赵元任在他的《语言与符号系统》 一书中收录了这样一首诗,描绘了 一个名叫嵇熙的人与一头犀牛在溪 边嬉戏的情景:
西溪犀,喜嬉戏。犀吸溪,戏 袭熙。嵇熙夕夕携犀戏,嵇熙嘻嘻 希息戏。嵇熙细细习洗犀,惜犀嘶 嘶喜袭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方法提示】
1.词性辨音
根据词性的不同掌握多音多义字的字音,有一部分多音 多义字本身就以自由语素的身份独立成词,正因为它词性的 不同而相应有着不同的读音。如“卡”作名词时读“kǎ”; 作动词时读“qiǎ”。“都”作名词“首都”“大城市”讲 时读“dū”;作副词“全部”讲时读“dōu”。“冠”作名 词“帽子”讲时读“guān”;作动词“戴帽子”“超出众人 ”讲时读“guàn”。此类多音多义字还有“扫、散、笼、好 、担、畜、颤、簸、澄”等,都可以根据其词性的不同来识 记它们不同的读音。
答案 ①zhuó/zhuó/zháo;②xiù/sù/sù;③jué/jué/jué/jiǎo;④
xù/xù/chù/ch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命题揭秘】 多音字面广、量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 容易读错的,因此,高考命题者非常重视多音字的考查, 旨在引导人们读准多音字,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纯 洁民族的语言。
限定时间: 你应该在10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几个细节: 1.审清题干要求。 2.注意辨识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形近字的读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分解一 多音字
【示例】 请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着.实 ①着软着.陆
着.迷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江苏专用) 总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6单元
• 2.(2011·安徽卷)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 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模写 出恰当的句子。 •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 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
• 3.修辞恰当 • 高考往往把句式考查与修辞考查结合起来。 从考题来讲,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 辞手法出现的机率较高。修辞恰当这一要求 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 1.(2011·大纲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 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 们心中的坚冰; •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 们心头的尘埃; •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 们心上的阴云。
• 【方法提示】 • 这类题型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不 仅考查仿写能力,还考查运用修辞及表达连 贯等能力。解答这类题型要注意如下几点: • 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 持一致; • 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 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 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 • 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 语境; • 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
• 1.(2012·重庆卷)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 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 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 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仿写、 修辞的运用、语言连贯等方面的能力。做 题时要审清题意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 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总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的能力。C项,“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 运代替漕运”错,原文中的信息是“先是 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 海运策”,说明是英和首先倡导了以海运 代替漕运的。 • 答案 C
•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 去其弊。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 励风俗。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
②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 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 . 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 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 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 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 . 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 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 . 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就擢巡抚 .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 )
擢:提升。 豁:免除。 举:推举。 卒:最终。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的能力。C项定时间: 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 1.阅读这个文言文文段时要注意到文下的注 释; • 2.阅读时可以借助文意来理解加点的虚词的 意义,还要结合句间关系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1】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的题目。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 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 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 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 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的山
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一种攀登,如同真正的 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冲击,又一次次撤退, 回到大本营,回到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这种 攀登让我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在经历了 四十年的病痛之后,身体瘫痪部位的肌肉萎 缩了,我越来越难以支撑自己,总有一种明 天就会因疲惫而死去的感觉。其实,我对长 篇小说的创作已经力不从心了,激情常被肉 体的麻木疼痛和精神的忧郁绝望掩埋„„ 我想这将是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了„„
【知识精要】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 感情等多种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丰富意蕴,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也 是对考生不同层次地解读作品能力的考查。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 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 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中国人的 传统心理特征主要是:①勤劳俭朴,自强不息; ②求同务实,谦和持中;③家庭为重,亲疏有 别;④伦理为纲,尊卑有序。当代中国人的民 族心理特征主要是:①爱国爱家,关心社会; ②义利兼顾,礼貌文明;③勤奋朴实,勇敢谦
【答题策略】
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 2.有观点有分析,述评结 合。 3.分层分点作答。
【答题方法】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 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 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 审视角度不同。对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 治、教育、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 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 身的内容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 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查视点。我们确定审视 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 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 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
限定间: 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几个细节: 1.整体把握全文,你应该保持200字/分钟的阅 读速度; 2.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明确作者在文 中的思想情感; 3.明确探究点,说明理由时,要结合文章内 容进行具体分析。
考点分解一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我想这丝毫无损他们千年之前攀登高峰的 意义。物质是坚实的,如同大地,而精神则 如同天空或宇宙,是柔软的,无尽头的空漠。 人的脑实质就是这种天空或宇宙,有限与无 限都在其中,人的脑实质是比自然界的宇宙 还要广阔的。无穷尽地开拓成为人类永生永 世的寄托。西西弗斯整日推着一块大石头上 山,其实是一个哲学寓言,它是时间与空间 的规则——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 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 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 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 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 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 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 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 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 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 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 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 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 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 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 中。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 740米。 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 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 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卡瓦格博 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只要 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 往,一个神秘的存在。
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 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为什么 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 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 陷入人生的绝境? 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 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 是心灵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之 中„„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 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 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 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 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 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 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 动,人的激动。
答案 (示例一)重点写柴禾。因为柴禾是贯穿 全文的线索,柴禾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 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柴禾的描写表达了 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对细微生命的关注。 (示例二)重点写人。虽然写人的篇幅不多,但 写柴禾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对柴禾的生命过 程的关注其实就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注。 文章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凸显了对人的生 命的感悟。
【命题揭秘】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即针对文本内容联 系社会、人生、历史、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 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从命题方式看,有的 题干出现探究字样,更多的则是题干不出现 “探究”字样,而是以“谈谈你的看 法”“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等作为标志。命 题形式一般为: 1.请结合„„谈谈你的认识(看法)。 2.请结合„„谈谈你的感受(体会、启 发)。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
答案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有一些先 驱和勇士,为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秘密 而舍生忘死,他们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量。那些殉难的登山者也是他们之中的 一员。他们的精神不仅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 一代的人,同时也为后人的前进和攀登提供 了阶梯,他们是英雄,是真正的无视名利的 英雄,但不是悲剧英雄。夸父逐日而死不仅 不是悲剧,而且是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 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精神。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 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 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 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 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 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 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 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 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 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 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 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 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 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 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 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 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 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 挠,劈开了重重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 开始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 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 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 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超越困惑,获 得心灵的解放而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 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有一天,我终于看见了梅 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 过的,我被迷住了。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 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 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 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
解析 本题考查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明确观点,不能 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然后从形象、主题等 角度来谈理由。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就要 抓住柴禾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特别是抓住 柴禾所代表的抽象意义,即传统的生活方式 和精神寄托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如果选择第 二种观点,就要分析从柴禾到人之间的主题 的升华,把文章最终的主题归结到人的身上。
见“专项再练”第4题。
考点分解二 探讨作者的创作 背景和创作意图 【示例2】 (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的题目。 耕作的诗人 张 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 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 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 的区别。
第五节 探 究
《水浒传》中的山歌、渔歌 下面是《水浒传》中的几首山歌与渔歌: ①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 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②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 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③打渔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 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④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 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⑤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昨夜 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 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树 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 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 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 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 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 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 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 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 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探究文本本身”的 目的。
(2)反映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
人们对不合理社会的愤愤不平。 (3)咏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暗示鲁智深要大 闹五台山。 (4)③④有反抗精神,但对宋王朝多少还有点
(2012·四川卷)阅读《柴禾》(见本单元第二 节“考点透析”的“真题探究示例1”),完 成后面的题目。 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 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