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指导:心理学填空和选择(一)

合集下载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选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习题练习含答案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习题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

3.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二、填空题1.从心理的动态维度上划分,可以把心理现象划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从心理的意识性维度上划分,可以把心理现象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

(意识、无意识)3.从意识对象上,还可以把意识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客体意识和自我意识)4.心理过程是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

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5.个性心理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个性倾向、个性特征、个性调控)6.个性特征主要包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能力、气质、性格)7.个性调控是以 ___________为核心的。

(自我意识)8.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想象。

(记忆、思维)9.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认为,人的心理实质上是人脑对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

(客观现实、主观反映)10.心理是 ___________的机能,是对 ___________的反映。

(脑、客观现实)11.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___________,心理反映的内容是___________。

(.脑、客观现实)12.德国心理学家 ___________于 ___________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测验试卷(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测验试卷(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测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2、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2岁B.4岁-5岁C.4岁D.6岁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4、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桑代克C.布鲁纳D.布卢姆5、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6、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7、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8、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B.教学媒体C.教师的爱好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9、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10、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1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识策略B.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1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4、广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以上皆不是15、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一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二、填空题16、心理发展的特点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和个别差异性。

事业单位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8套)

事业单位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8套)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B.詹姆斯C.罗杰斯D.巴甫洛夫2.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5.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6.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7.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10.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B.讲解C.启发D.迁移11.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12.先行组织者技术一般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掌握学习13.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1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15.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技能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B.游戏C.运动D.玩耍2.一般来说,质化研究更多倾向于采用( ),目的在于探明儿童的动态发展过程.A.横向研究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观察法D.个案研究3.以智慧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是( )把人的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智慧阶段、前运算智慧阶段、具体运算智慧阶段、形式运算智慧阶段四个阶段.A.弗洛伊德B.皮亚杰C.埃里克森D.达维多夫4.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心理学家是通过( )实验来测量的.A.点红实验B.双生子爬楼梯D.三山实验5.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这是指的( )品质.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广度6.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称为( ).A.条件反射B.定向反射C.习惯化D.去习惯化7.皮亚杰用( )实验来形象的说明学前期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A.三山实验B.视觉悬崖C.延迟满足D.守恒实验8.3岁的蛋蛋看到做饭的妈妈被溅起的油烫了一下,发出痛苦的呻吟,赶快跑过去用关切的眼神看着妈妈,一边还用小嘴在妈妈烫伤的地方吹,这种行为是( ).A.自我意识情绪C.移情反应D.诱发情绪反应9.爱因斯沃斯测量出的依恋的三种类型中,( )在儿童中所占比例最多.A.焦虑回避型B.安全依恋型C.焦虑反抗型D.被动退缩型10.常常被形象地称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称为( ).A.观点采择B.心理理论C.移情D.社会学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__________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早期儿童发展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2.儿童发展受遗传、发育、环境、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__________是脑的基本活动,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4.先出现无意动作然后才逐渐出现有意动作,动作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5.注意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别.6.当刺激多次出现后,主体就不会再产生这样的变化,或是反应下降,这种定向反应的消失或下降称为“__________”.7.儿童在记忆的保持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__________,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8.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思维抽象的程度,通常将儿童思维分成__________、和抽象逻辑思维.9.是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如理解“施事一动作一受动”、“物体一方位”等语义关系等,从而了解现实中各种事物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0.是一种“我向”语言,是儿童自己对自己说话,其主要的功能不在于交际.11.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人也会笑,但7~9个月后,婴儿见到陌生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反应被称为__________.12.情绪的原因理解分为两种情况,即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和__________.13.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接受社会化的过程,是从一个“__________”或“生物人”成长为“__________”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14.对于儿童之间或简单或复杂的同伴关系的测量,目前心理学界使用的方法技术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__.15.在没有外部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和维持的积极的行为过程是儿童对行为的__________.16.有关道德的心理成分组成,目前看法不一,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将道德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道德行为.17.道德行为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一般分为__________和亲社会行为.18.与皮亚杰使用对偶故事法所不同,柯尔伯格使用了__________来测量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19.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生物性别的不同而产生的品质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性别行为模式等三方面.20.__________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能客观地适应生活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儿童的社会化.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仅仅表现在微观上的可塑性方面. ( ) 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主要呈现具体形象性,入学后,儿童思维获得了更深入的发展,逐渐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 ( )3.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自发性微笑. ( )4.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 ( )5.师幼关系不属于师生关系. ( )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发展2.视敏度3.突触4.记忆5.自传体记忆6.想象7.妈妈语8.心理理论9.情绪10.性格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简述哪些因素影响神经的可塑性.2.简述产前发育的影响因素.3.简要说明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4.简要说明学前期儿童理解的发展主要呈现的特点.5.简述儿童双词句阶段的句法特点.6.简述师幼关系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7.简述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简要说明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1.根据儿童记忆的规律,试论述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的方法. 2.试论述师幼和谐关系建立的影响因素.[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 2.B 3.B 4.C 5.C 6.A 7.A 8.C 9.B 10.A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25分)1.观察法 2.教育 3.反射 4.从无意到有意 5.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6.习惯化 7.记忆的恢复现象 8.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9.词汇语义 10.自我中心语言 11.陌生人焦虑 12.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 13.自然人、社会人14.社会测量技术 15.自我调节 16.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17.攻击性行为 18.道德两难法 19.性别概念、性别角色知识 20.社会性发展三、判断题(每题l分,共5分)1.× 2.√ 3.× 4.√ 5.×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广义上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2.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3.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定的细胞连接结构,具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4.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也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5.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境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6.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7.妈妈语:又称为“儿向语言”,通常指的是母亲指向婴儿的语言,它具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等特征,并具有强烈的起伏性.8.心理理论:是个体为了解释和预测行为而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9.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和内部需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生理、表情和体验等多种成分.10.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答: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经验和发育程序的交互影响所支配,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出可塑性.(1)倒U型的神经突触发展模式,使得幼儿大脑在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2)丰富的环境刺激影响着神经的可塑性.2.答:产前发育的因素主要有:(1)药物;(2)疾病;(3)辐射;(4)营养;(5)年龄;(6)情绪状态.3.答:儿童形状知觉发展很快,发展的特点主要有:(1)婴儿偏好图案刺激,并随年龄的增加图案的复杂性逐渐提高;(2)婴儿最初对某个单元特征感兴趣,逐渐关注整体;(3)新生儿更关注社会性刺激;(4)婴儿喜欢注视以适当速率运动的物体.4.答:(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答:(1)在双词句阶段,儿童句子结构的萌芽开始出现;(2)能够根据词序来正确的理解一些简单句子的含义;(3)此阶段儿童的语法基础仍是十分具体的,没有形成超出具体语义关系的抽象语法范畴;(4)此阶段儿童不能理解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抽象含义.6.答:(1)对儿童的学习及其对早教中心、幼儿园以及学校的适应发挥着重要作用;(2)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7.答:(1)家庭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对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途径.(2)媒体的影响.电影、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体中大量的暴力信息,诱发并助长着儿童的攻击行为.8.答: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内容是:(1)观察和模仿;(2)替代强化;(3)交互决定论.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1.答:(1)根据学前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a.学前儿童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应该尽量选择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b.尽量避免让儿童记忆单调的学习材料,应当适当结合情境进行记忆;C.由于儿童记忆容量有限,一次记忆的内容不应太多.(2)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有记忆的保持规律和遗忘规律.a.首先要科学地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问复习、采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复习方法;b.干扰理论认为遗忘的原因是材料之间的干扰,因此避免儿童一次学习内容太多、把内容和性质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C.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科学的安排学习内容,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而促进学前儿童有效的学习.2.答:师幼关系主要受相关的人员,如儿童、教师和家长,以及客观环境、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1)儿童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儿童自身特征,包括性别、外貌、气质特征、认知水平、人际经验、行为表现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主观认识及儿童对教师的主观感受,直接影响着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2)教师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教师自身的特征,如教师关于儿童和教育的知识观念、沟通交流的敏感度等很多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和谐.(3)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组合也影响师幼和谐关系.儿童的能力、动机和行为风格与教师的期望等之间存在着一个协调和匹配的问题,匹配合适就促进师幼关系的和谐建立,匹配不好就影响师幼关系的建立.(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师幼和谐关系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常影响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儿童对教师的感受,从而影响师幼关系.(5)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幼儿园班级的规模、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等客观环境因素对师幼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6)文化性因素的影响.师幼关系还会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比如我国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如今我国仍有儿童服从教师这一特征.。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16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16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16一、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______。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解析: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______。

A.态度B.情感C.情绪√D.认知解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所引起的,属于情绪。

3.______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B.兴趣√C.意志D.认知解析:兴趣属于心理动力系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称为______。

A.意志过程√B.行动过程C.认知过程D.情绪过程解析: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其中,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由于人具有意识,因而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和自身能动的改造B.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C.人在清醒的时候,不存在无意识的心理现象√D.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解析: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题库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题库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精选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填空、单项选择: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3.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4.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和开展时期多项选择: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4.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简答、论述:1.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以及及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三、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治理构造、情感意志、行为修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

四、全面的能力 1.教育教学的能力;2.组织管理的能力;3.系统学习的能力。

五、专业的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教学监控技能;4.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5.教学评价技能;6.教学研究技能;7.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2.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一、关注技术: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

二、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

倾听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鼓励学生多讲话;②要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③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讲话时的内心体验;④谈话时要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三、沉默技术:〔克制群体压力〕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

四、宣泄技术: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倾述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五、探讨技术:是辅导教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及障碍的过程。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尝试—错误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3、(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B.桑代克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4、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5、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7、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8、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10、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13、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1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B.微弱因素C.重要因素D.利弊兼有的因素15、“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6、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为教师的( )。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客观观察是理解他人行为的观察;主动观察是认识自己行为的观察,亦称“内省法”6、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7、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8、在教育中要循序渐进,它体现在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9、心理阶段划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青年早期又称学龄晚期10、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11、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1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13、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14、握拳反射、吸吮反射等在皮亚杰理论中称为遗传图式15、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16、在感知运动阶段,一般情况下,儿童行为可称为“客体永久性”。

17、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可称为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思维的单向性、思维的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

儿童还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18、具体运算阶段,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等。

1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一)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一)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 B.多转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12. 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调节策略 D 监视策略
13. 计划策略属于( D )
A 精加工策略 B 支持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14. 问题解决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 B )
2.按照巴浦洛夫的观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 ( B )
A 无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 C 探究反射 D 定向反射
3.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A )
A 脑 B 实践活动 C 心脏 D 客观现实
4.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 ( D )
A 注意的广度已有较好的发展 B 注意的稳定性已有较好的发展
C 注意的转移已有较好的发展 D 注意的分配已有较好的发展
5.与成人相比,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 A )
A 不如成人 B 接近成人 C 已达成人 D 超过成人
6.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问题,这种遗忘叫 ( B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C.1789 D.1798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B.发散型C.冲动型D.沉思型3、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4、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

5、加涅提出了( )模式。

A.积累学习B.发现学习C.观察学习D.接受学习6、(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B.组织教学C.个别化教学D.指导教学7、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中,( )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A.认知B.联结C.自动化D.内化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认知策略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0、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1、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12、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13、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

A.极大的影响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D.消极的影响14、(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2、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包括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3、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学习定义:学习是指通过经验或练习获得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

2、学习类型:学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情感学习等。

3、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处理、存储和运用。

三、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情,外在动机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外部奖励而进行学习的动力。

3、学习动机的激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给予合适的奖励、引导学生自我激励等。

四、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2、学习策略的类型: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等。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的策略,如计划策略、自我评估策略等。

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学生管理学习资源的方法,如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等。

3、学习策略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如教授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等,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

五、心理健康与教育1、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完整和稳定。

2、心理健康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预测选择填空等题库

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预测选择填空等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A.界限B.区域C.方向和范围D.规范2、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

A.活动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内部言语阶段D.外部言语阶段3、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4、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5、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冯特B.桑代克C.苛勒D.华生6、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分析问题D.理解问题7、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8、教师( )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A.记忆B.思维C.想像D.观察9、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 )。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10、半期考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C.高尚的动机D.低级的动机11、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D.无结构12、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1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合群体B.松散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1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15、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样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16、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含答案)[1]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含答案)[1]

新疆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一、选择题1、个体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一些东西。

这种现象属于( C )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2、电影使静止的画面连贯起来,前一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这是利用( C )的原因。

A、适应B、联觉C、后像D、感觉对比3、“一俊遮百丑”属于( B )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4、讲台上放有一碗,从教室的不同角度看这个碗,它在人们的视网膜上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但人们觉得,碗是圆的。

这是因为( A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5、产生“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的原因是( A )。

A、错觉B、幻觉C、想象D、记忆6、“万绿从中一点红”反映了( D )A、刺激的变化B、刺激的新颖性C、刺激的强度D、刺激的对比7、我们在听钟表的滴答声时,有时听得着,有时听不着。

这是因为(C)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起伏现象D、注意的广度8、事物不在眼前,能回想起来的过程叫( A )A、回忆B、再认C、识记D、储存9、老师经常要求及时复习,那时因为记忆的( A )A、遗忘曲线规律B、动机遗忘理论C、干扰理论D、提取失败理论10、背诵课文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容易记忆,而中间的比较难记忆,这是因为受到( C )。

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D、舌尖现象11、思维的最终结果是(A)A、解决问题B、得出结论C、分析问题D、概括总结12、搬家之前,在头脑中有一个家具放置的图象,这属于(A)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理论思维13、找出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叫( B )A、分类B、比较C、分析D、抽象14、某位同学期末考试没考好,他认为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为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可以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周。

3.心理特征指: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重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5.“机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还有杜威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 6.“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的华生,特点是: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 7.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8.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9.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们学科的重要标志。

10.1967年美国人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

12.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分析、去顶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6个方面。

13.设计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14.评定成绩: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

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学。

16.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的科学。

1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包括:A,客观性原则,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的面目反映事物。

B,发展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教育性原则 1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A,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行、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B,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影响C,调查法,是在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材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D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19.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

20.教师:指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才。

21.教师的领导方式分: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方式 22.典型的教学风格有2种;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23.师生态度产生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成为“罗森塔尔效应” 24.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2部分。

26.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

27.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反思分为3种,对活动的反思,在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28.教学反思过程分为以下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29.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0.教学的监控能力分为3个方面,A,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的计划和安排B,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反馈C,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31.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A,计划性与准备性B,课堂教学的组织性C,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D,沟通性E,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F,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G,职业发展性 32.在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的肩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33.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教学的监控能力的外化形式,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其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行为为中介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3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35.教师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36.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在S-R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37.(巴莆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应的基本规律,1.获得律与消退律。

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映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回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的泛化和分化律。

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用作出不同的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心理学填空和选择 38.(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

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2类,应答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行为是有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引发反应。

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用作出的随意防御,又称自发反应。

2.正强化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 39.主体的认知过程在复杂学习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40.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4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42.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43.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44.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各阶段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45.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的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46.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47.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的接受者 48.动机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9.学习情境中的学习驱动力由以下3个方面组成:A,认知驱动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交往内驱力 50.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1.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5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5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

54.这种对新异刺激进行反映的倾向性,就是动物和人类原始学习的需要,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探究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学习需要就建立在这种原始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上。

55.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3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 56.同化是指已有经验结构吸收新的经验成分或把新的经验成分纳入已有的经验结构之中去的过程。

57.顺应指已有经验结构不能把新的经验成分吸收和纳入自身之中时,个体调整原有经验结构,从而形成能包含新、就经验的更高的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过程。

58.重组也称结构重组,是指习得的经验组成成分在新的组合中,仅仅在结构关系上(如程序和位置)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而经验的构成成分不变。

59.运用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

60.教师言语要作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

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61.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识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62.按记忆的内容划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

情景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即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63.按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64.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系统的主要编码方式。

65.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