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雷雨》教案13 沪教版第六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和剧情。

2.掌握小说的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

3.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5.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小说的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

2.小说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小说中的道德问题以及其深层含义。

2.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雷雨》的作者和小说背景。

2.分享本教学将重点讲解的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语言和手法对表达小说主题有何帮助?第二步:阅读1.学生阅读小说第一段,并思考导演为什么将这一段落作为开头。

2.将学生分组,每组阅读指定章节,并思考(1)章节背景和情节(2)人物特点(3)道德问题和主题。

3.邀请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归纳学生的看法和观点。

第三步:分析1.导师分析小说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别和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

2.在学生阅读中指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的角度分析小说,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主题和道德问题。

3.学生分组展示分析的结果。

每组学生讨论分析此章节的难点,并与导师讨论解决方案。

第四步:总结1.学生回答在第一步的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小说发人深省的道德问题和深层含义。

3.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探讨当代社会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和展示反应了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的积极性。

2.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展示了在阅读和分析中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教师的教学反馈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1.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深度理解小说主题和道德问题非常重要。

2.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注意时间管理和组织,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展示和讨论。

3.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思考小说的含义和主题,包括文学语言和描写手法,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道德问题和主题。

2023最新-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优秀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壶知道的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语文《雷雨》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影或话剧《雷雨》视频。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结合注释①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课文,组织看话剧《雷雨》的录像,了解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或观看录像,要求学生明确课文中出现的八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

二、导入新课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及作者曹禺)三、戏剧常识介绍(简单)补充说明几个名词术语: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高中《雷雨》的教案

高中《雷雨》的教案

高中《雷雨》的教案教案标题:高中《雷雨》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雷雨》,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该剧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对于社会和人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案步骤: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角色、情节、舞台设定等。

2. 提出问题:你们对于《雷雨》这部戏剧有什么了解?你们对于该剧的主题和情节有何期待?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阅读《雷雨》的剧本,并根据指导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

2. 指导问题: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和地点?主题是什么?情节如何展开?讨论与分析(3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并讨论他们对于剧本的理解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剧本中的主题,例如爱情、权力、社会等,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例如雷峰、刘丽英等,他们的行为和冲突如何展现主题?4. 引导学生思考剧本中的情节安排和结构,例如起承转合、高潮等,对于剧本的整体效果有何影响?创作与表演(3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剧本的理解和分析,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改编和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改变剧本中的对话、动作和舞台设定,以展现他们对于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并互相评价和反馈。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进行教案评价,提出对于教案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观看电影或舞台剧版的《雷雨》,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与《雷雨》相关的文学作品,例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3.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他们撰写一篇关于《雷雨》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教案评价:1. 通过阅读与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雷雨》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雷雨》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雷雨》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雷雨》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部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其成书背景、文学特点、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生活习惯的因素等文学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部作品,学生能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学会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鉴赏、阅读和分析。

通过整合多种文本信息,全面解读一个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历史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部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官僚家庭的病态关系和思想波动,体会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丑陋和个性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体认个人的内心矛盾和生活困境,从而发掘自身情感和人格魅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了解《雷雨》的创作背景、作品特点和故事情节;2)分析沉住疾恶如仇的人物形象——MING和侯方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3)分析官僚家庭的病态关系,揭示剧中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处理方式,深入探讨香港放漠的习惯与当时社会的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关系。

2、教学难点1)把握《雷雨》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现手法;2)全面理解和把握人物关系,表现出中国家庭的人际关系;3)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群体,透过文学作品反映揭示徐世昌时期社会风貌、文化状况及人性矛盾。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重点讲解《雷雨》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2、阅读指导法: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作品的要点和理解作者的写手法。

3、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形成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课外阅读法: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自行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对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民间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了解,丰富文化素养。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雷雨》,学习作品的背景和情节结构;2、归纳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特征;3、进行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高三语文教案雷雨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雷雨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雷雨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雷雨》的高三语文教案:
《雷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3. 认识到旧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介绍作者曹禺以及《雷雨》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该剧的主题和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整体感知
请学生概括《雷雨》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中的戏剧冲突。

3. 分析人物形象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剧中的对话,重点分析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等的性格特点。

4. 深入探讨
组织学生讨论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命运的影响。

5. 总结
通过对《雷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旧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雷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雷雨》这个经典戏剧,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于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雷雨》的剧情和主题,理解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分析戏剧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理解戏剧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电子版《雷雨》剧本。

2.视频资源或录音资源:可观看《雷雨》的表演或听音频剧版《雷雨》。

3.课堂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电子版《雷雨》剧本和视频资源。

2.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将小组的学习任务提前告知学生。

第一课时:1.介绍《雷雨》这部戏剧作品的背景。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以及《雷雨》的创作背景,并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进行对比。

2.观看或听音频剧版《雷雨》的第一幕,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第一幕的剧情,并讨论该幕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可以从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最后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1.学生组内展示并讨论所选人物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3.学生分小组完成以下练习:a)比较第一幕和第二幕中人物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b)分析何文清和杨九妹之间的爱情,以及两人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c)小组内开展辩论活动:辩论潘汉年为何要自杀。

教师作为裁判,并给予适当的点评和评分。

第三课时:1.学生组内展示并讨论练习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3.学生分小组完成以下练习:a)分析各个人物在最后一幕中的表现和命运,讨论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最终发展。

b)分析《雷雨》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c)小组内开展辩论活动:辩论《雷雨》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

教师作为裁判,并给予适当的点评和评分。

第四课时:1.学生组内展示并讨论练习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写一篇对《雷雨》的感受和评价。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2. 品味戏剧语言,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及动作性。

3. 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2. 难点: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雷雨》的片段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视频中出现的人物及情节,从而引出课题《雷雨》。

2. 戏剧知识介绍
简要介绍戏剧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3.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曹禺的生平及作品。

4.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5. 深入研读
-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 引导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及动作性。

- 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 选择《雷雨》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雷雨》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故事背景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了解现代话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3.通过演讲演练和角色演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技。

4.通过剧本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情节讲解、角色演练和课堂讨论。

1.导入学生对话剧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并提问学生话剧的分类和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引领学生进入该话剧的世界。

2.情节讲解依次介绍剧中每个场景的故事情节,剖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该剧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3.角色演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段剧中对话,进行学生的表演,该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话剧表现手法和学生的演技理解。

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剧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分析剧本的方式,来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情节和代表人物的心理活动。

2.互动探究法:让学生分组,阅读剧本进行互动分析,并归纳剧本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

3.学生自主探究法:通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来帮助学生探讨课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从中收获知识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了解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考察学生的表达和演技能力,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技能力,在教师评价中注重个人能力和团队的能力。

3.考察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在掌握完基本学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在课堂教学中,《雷雨》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话剧的历史背景和表现手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探讨。

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上,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小组互动和角色演练的方式,从轻松愉快的创意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文化素养,培养完善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2023最新-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2023最新-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7篇《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⑴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 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⑴ 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⑴ 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14 沪教版第六册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14 沪教版第六册

《雷雨》教案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9 沪教版第六册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9 沪教版第六册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

高中语文《雷雨》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雷雨》优秀教案一、教学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了解鸡鸭不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 ),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1、新笔画"。

2、“雨、乌、风”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

(出示彩图,并放录音)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 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

(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2、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4、老师评价,并对读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三、学习"云、电、风、雨"四个字。

1、读了句群,你们知道雷雨的时候,满天都是什么吗?(乌云)2、请小朋友把音节直呼三遍。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12-沪教版第六册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12-沪教版第六册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12-沪教版第六册教材背景《雷雨》是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曾经多次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

该剧采用了回忆和抒情的手法,通过两个爱情故事展现了旧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与人性的缺陷,并揭示了残酷的现实与绝望的人生命运。

《雷雨》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情感描写、多层次的社会批判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针对沪教版第六册中《雷雨》的教学,编写了一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雷雨》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抒情手法的重要性•掌握如何分析散文剧中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会利用作品中的情节描写和抒情手法进行审美观察和文学鉴赏教学内容1.阅读故事,对比两个爱情故事的差异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3.解读散文剧中的语言特点和抒情手法4.进行情节描写和抒情手法的审美观察和文学鉴赏教学过程第一步:阅读故事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雷雨》的故事,让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她们的性格和命运,并引导学生注意到故事中的抒情手法和语言特点。

第二步: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在此步骤中,引导学生进行娟子和乐之的人物形象分析。

让学生通过对于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的比较,从侧面揭示出旧社会女性在情感、家庭和社会层面面临的困境。

第三步:解读散文剧中的语言特点和抒情手法教师在此步骤中,让学生仔细阅读散文剧中的文字,分析散文剧中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散文剧的形式来传达情感和诉说思想的特点,如对话、长篇独白、抒情描写等手法。

并从抒情和描写手法的角度,探讨散文剧中的文学特色和魅力。

第四步:进行情节描写和抒情手法的审美观察和文学鉴赏在此步骤中,教师让学生阅读部分情节描写和抒情描写,并进行感性反应和文学鉴赏。

教师还可以通过从情节描写和抒情描写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散文剧的主题隐含和社会批判等方面的文学价值。

高中课文雷雨教案

高中课文雷雨教案

高中课文雷雨教案教案标题:高中课文《雷雨》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戏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介绍雷雨这部戏剧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戏剧文本的探索欲望。

第二步:文本理解(15分钟)1. 分发《雷雨》的文本片段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标注关键词语和情节。

2. 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演绎,展示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步:戏剧分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雷雨》的戏剧结构、舞台布置和角色刻画。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分析,包括角色关系、情节发展和表演技巧。

3.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分享不同组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步:表演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自行分配角色,或者教师指定角色。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并注意角色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表演完后,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他们对《雷雨》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讨论戏剧表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

3.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教学资源:1. 《雷雨》的文本片段2. 图片或视频介绍《雷雨》的背景和作者3. 分组讨论和表演的材料和道具4. 学生笔记和评价表格教学评估:1. 学生对《雷雨》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估,包括课堂讨论和小组表演。

2. 学生在表演中的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评估,包括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

3. 学生对戏剧表演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能力的评估,包括课堂讨论和教师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演员或戏剧导演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戏剧的认识和理解。

课文雷雨教案

课文雷雨教案

课文雷雨教案教案标题:《雷雨》课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现代话剧作品《雷雨》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和理解《雷雨》中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冲突。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话剧的欣赏水平。

4.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和理解《雷雨》中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冲突。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话剧的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1. 分析和理解《雷雨》中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冲突。

2.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雷雨》的文本材料。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分组演练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话剧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话剧的特点和魅力。

二、文本理解(15分钟)1. 分发《雷雨》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基础问题,如: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关系如何?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三、情节分析(20分钟)1. 指导学生分析《雷雨》中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冲突。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关键情节进行深入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3. 全班共同讨论各小组的演示,加深对情节发展和情感冲突的理解。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可以自行分配角色并准备表演,也可以从文本中选择对白进行演绎。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雷雨》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话剧演出和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布置课后拓展作业,如写一篇对《雷雨》的评论或设计一份话剧演出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雷雨》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提高了对话剧的欣赏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雷雨高中语文课文教案

雷雨高中语文课文教案

雷雨高中语文课文教案雷雨高中语文课文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高中语文课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雷雨高中语文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并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看谁能够猜出谜底。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2、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

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讲解“雷”字)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1、小组内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认读。

(2)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1、选出正确读音,打“√”。

蝉(cánchán)扑(būpū)垂(cuíchuí)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3、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雷雨》教案13 沪教版第六册
课前知识迁移: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A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B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C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D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戏剧的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的特色有三个: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一、教学目标:1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通过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 理解《雷雨》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2 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三、教学难点: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了解了戏剧的常识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现代一部著名的戏剧——《雷雨》。

根据上面的分类,它属于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和悲剧。

《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那么,它到底有多悲呢?它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在一个雷雨之夜,两个关系复杂的家庭中,有两个年轻人触电而死,一个年青人饮弹自杀,两个妈妈,一个疯了,一个呆了,剩下一个孤老头,形影单吊。

那么,到底这样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再一起来探讨。

(二)作者介绍:
曹禺,原名万家宝。

现代戏剧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里面,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

他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曹禺写《雷雨》时才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更是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三)剧本内容介绍
(讲述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记下主要人物姓名,理清人物关系)提问梳理:鲁贵鲁侍萍周朴园繁漪
︺︺︺︺︺︺∣
∣∣∣∣
︹︹∣
四凤鲁大海周萍周冲∣
∣∣∣∣
————————————————
相爱关系暧昧
(四)课文分析
1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提问后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德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郁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4)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开头到“你站一站”
思考:这里对鲁侍萍有一舞台说明(很自然地走到窗前……),这一说明有何作用?
提问后明确: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差不多30年了,从面貌上,周朴园已经认不出她来,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景,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你站一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课堂讨论:根据对剧情的介绍以及对课文的初步阅读,说说你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是了解《雷雨》这部剧的主要内容,弄清复杂的人物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七)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雷雨》(节选)第二课时
(教学公开课)
02中本(6)班郑伟璇
一、教学目标: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景进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周朴园的形象
三、教学方法:引导、朗读、讨论、点拨
四、教学手段:投影、板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的剧情,知道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惨的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而这么一个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1 提问:上一节课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那么,大家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如何呢?
2 小结: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是不同的,其实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今天,我们大家将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文分析
1 (投影)“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
析:黑格尔显然是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

下面我们就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你——你贵姓”到“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析:这一段是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写他们相隔30年后从相遇到相认的过程。

(1)看对话
周:梅家的一位年轻小姐,很贤惠……——你知道么?
鲁: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问:为什么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朴园却说是“小姐”,而侍萍自己却强调说“不是小姐”?
提问后明确: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说出来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而现在要跟人谈起,当然就得小心翼翼,维护自己。

所以,他这里表面上像在赞扬侍萍,实则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表现出他“虚伪”。

而鲁侍萍说不是“小姐”,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则是想揭示出周朴园的隐私跟虚伪,表现出她的“正直”
(2)划出这一部分有关周朴园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表现出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课后练习二)
板书:平静——猜疑——紧张——不知所措
3 周朴园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不知所措”只持续了那么一会,他马上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于是,立刻变脸。

请看:(幻灯片)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这三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就是言外之意,说话人心中真正所想的。

而这些潜台词也正是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请思考讨论一下这三句话的潜台词。

提问后幻灯片显示:
“你是想借机来敲诈我”
“你幕后一定有不怀好意的人指使你来”
“三十年了,你还是不忘旧仇,还想利用过去的关系来敲诈我”
(2)小结:在周朴园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发财致富全靠敲诈、暗算。

这些潜台词暴露了周朴园阴暗卑劣的内心世界,他这里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当周朴园知道鲁侍萍并不是为他而来,又面对她的强烈控诉,他又是怎样应对的?
“我们可以先不必哭哭啼啼的”
“我看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吧”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弥补我的罪过”
明确:周朴园先是想用缓和的语气“稳住”鲁侍萍,见鲁仍然很激动,又采取了“柔情攻势”,这种柔情其实是一种“哄骗”。

我们不否认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有一定的真实性,可更要想到,这么多年来,周朴园的家庭生活并不愉快,他现任妻子骄傲、冷漠、倔强,他怀念印象中年轻美丽,温柔可人的侍萍是出于自己内心得需要,是一种“自我救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

这里体现出周朴园“伪善”的特点,而鲁侍萍却由于本性的“善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谅解,安定了情绪。

(4)当鲁侍萍稳定下来后,周朴园有没有继续回忆往事?他想到的是如何尽快地解决这件事,而当侍萍提出要看一眼大儿子时,周朴园是怎样说的?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自私、残忍
(5)周朴园想用什么来打发鲁侍萍?——金钱
鲁侍萍的态度如何?——把支票撕了,体现她的自尊与倔强
4 以上是周朴园跟鲁侍萍的矛盾,那么,从周朴园跟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又可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五位同学扮演)
读前提醒学生注意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读后进行简单点评。

问:周朴园有没有打算认鲁大海这个儿子?
提问明确:没有!(幻灯片)“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
这句话双关,对鲁大海来说就是你闹得这样凶,小心收拾你,同时话中带话地告诉鲁侍萍,他不会也不想认这个儿子。

——冷酷
(3)周朴园不单不认,最后还把鲁大海给开除了,目的无非是想从此与鲁家毫无瓜葛。

体现出他心狠手辣、奸诈。

5 课堂小结:
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板书)我们这节课通过对周朴园跟鲁侍萍之间矛盾冲突的重点分析,得出了周朴园就是这么一个虚伪、卑劣、伪善、自私、残忍的地主资本家,另外,通过简单分析他跟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又可见他的冷酷、奸诈和心狠手辣。

同时我们还顺带地归纳了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要重点把握的是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6 课后作业:1 归纳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2 完成补充资料练习
7 板书设计:
周朴园:虚伪、卑劣、伪善、自私、残忍/冷酷、奸诈和心狠手辣
↑相遇:奇怪(平静)→猜疑→紧张→不知所措︱︱︱————————————︱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
︱↓
︱相认:责问→安抚→哄骗→打发
↓︱——————————︱
周朴园的手段
鲁侍萍:正直、刚强、善良、自尊、倔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