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诸子喻山水》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书生论剑-教材分析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书生论剑-教材分析

书生论剑-教材分析内容详解整合感悟本文作者以一书生的口气,围绕剑器,谈古论今,洋洋洒洒数千言,使读者欣赏到一篇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散文佳作。

文本中,作者以面对“剑”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展开联想,串联全文。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起剑器,引起下文对剑的论说。

本段开头拿剑器和古代其他兵刃作比,突出了剑器较强的生命力。

剑器的不凡之处使作者“骑着思想的野马”,跨越时空界限,引导读者进入剑的世界。

第一部分:引剑。

⎪⎩⎪⎨⎧⎪⎭⎪⎬⎫力强生命剑器对比他兵器古代其剑器第二部分(第2~10段):书生论剑。

本部分是文本的主体部分。

作者按由古到今、由表及里的思路畅谈剑器,畅谈剑文化。

作者首先由青铜剑器谈起,先介绍它“优美和雅致”的造型。

作者由其外表的图文联想到它“高贵、狂野和傲岸的神气”,想到它驰骋沙场、无所畏惧的雄姿,想到令世人“瞠目结舌”的越王勾践剑。

勾践剑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它的光芒使当代最先进的铸造工艺相形见绌”,青铜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经意的对比中,蕴含着作者对古人铸剑智慧的热烈赞美。

第3段开头,作者用形象的笔墨和拟人化的语言描写了青铜剑剑柄的精妙设计。

作者由此想到了人,想到了挥剑起舞的壮美画面。

实际上,作者在此是以虚写实,以舞写人,以剑写战争,作者在此想象到古战场那惨烈的厮杀声。

暴力时代创造了剑器的优美与辉煌,频繁战争写下了战神武士斗剑起舞的全过程。

智慧文明与蒙昧野蛮的反复对抗,留下了动听的名剑故事。

作者在赞美古代铸剑者和骁勇的舞剑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暴力的谴责:“我实在搞不懂,古人怎么想到要把杀人武器制造得无与伦比的精美?”“他们在享尽创造的快感之后,夜里会不会在浸满血污的噩梦中惊醒?”富有灵性、精美绝伦的青铜剑是怎么铸造的?第4、5段就谈了这个问题。

作者在第4段介绍了“古炼炉”。

当然,要铸神剑,更重要的是人铸剑的 第二部分:论剑。

外表图文先进的 古炼炉莫邪献身 铸名剑勾践剑精妙的剑柄优美雅致智慧献身精神造型艺术铸造科学青铜剑 过程和技术。

上海高中语文第三册

上海高中语文第三册

第三册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文学常识: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

主要内容:通过回忆往昔的读书生活,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洋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感慨。

主要写作特点:1、语言洗练,无赘语,多短句,表达畅达有力。

(注意细节、语言描写)2、先叙后议,行文迂回。

3、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

(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亲切感,便于抒情)二、获得教养的途径文学常识:作者: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荒原狼》。

主要内容: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教养应该以人性或人格为前提,为获得教养而学习能使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主要写作特点:1、对比(不同的阅读品位对比);(人成长的不同追求对比)2、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三、白莽作《孩儿塔》序文学常识:1、作者:鲁迅。

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末编》2、序(书序),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欧阳修《伶官传序》、王羲之〈兰亭集序〉。

)自序:作者自己撰写的序文,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

他序:由他人撰写的序文,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赠序,单独成章,有临别赠言之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主要内容: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高度评价白莽的诗歌,表达了对青年亡友的怀念,对青年人炽热、深沉的情感。

主要写作特点:1、排比、比喻形象的写出《孩儿塔》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

2、整散结合。

(整句: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适于抒情。

)(散句: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适于叙述说明。

)(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自然笔记素材1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自然笔记素材1

《自然笔记》素材作者在本篇文章中给我们提出了“科学和艺术的互融性”的探究课题对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李政道博士一直有一个基本思想,即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历来,人们把科学与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轴两边的一对轮子,人的左右两条腿,一个硬币的两面。

就是说,鸟儿要靠两只翅膀才能飞翔,车子要有两个轱辘才能滚动,人要用两条腿走路,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的。

现在我们看一看从古到今,特别是眼前,在我们的生活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处。

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是曾经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而五乔木、火、土、金、水又与中国的五声音阶的阶名宫、商、角、微、羽相对应。

我国历史上只有两门科学——天文学和音律学是有精确的数学表示的,前者有9位数字而后者达到25位数字。

还有:青铜和陶瓷食具、酒具,浑天仪、天象仪等天文仪器,文房四宝,斗拱,宝塔,寺庙,佛教雕塑,透光镜,夜光杯,稳定平衡的造型“马踏飞燕”,用手在盆边的“耳朵’上摩擦就会使盆中的水花喷高数十厘米、盆中游鱼栩栩如生的“鱼洗”,用三维常平支架支持、可以在被窝里随意翻滚而香火不倾不灭的“被中香炉”,靠虹吸把水吸上去、一滴一滴下落的“滴水观音”等等。

特别是1978年在湖北省防县出土的距今2400多年的青铜编钟一一曾侯乙编钟,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巨型的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杰作。

它共有65口钟,五个八度音域,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各12个调;以‘A为标准音高;频率的计算相当准确,与现代老名相应的音只差1%一5%它是扁钟,比起国外的圆钟,解决了钟作为旋律乐器的问题而外国到19世纪还没解决。

无怪美国学者麦克伦(E.G.Mcllan)写到:“曾侯钟及其排列方法、命名系统和调律,都显示出结构上的成熟。

复杂的律制、高超的工艺都超过了我们迄今对古代音乐世界的一切猜想。

不仅其制作技术水平,而且在哲学——音乐学上所获得的成就,都使我们高度钦佩。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草莓110张PPT第三册课件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草莓110张PPT第三册课件
这句话中的“六月草莓”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意 象,它的馨香就像妙龄十八一般的纯美。那种年少 的滋味是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
明日歌 钱学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 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 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是一首劝戒歌,说明很多人的时光在“待明日” 中白白流逝,结果虚度一生,一事无成。诗歌告诉我们: 不要因循拖延的恶习,要爱惜年华,珍惜时间,否则会 贻误终身。
1、“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只不过是”还很年轻“! 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在这句话中,作者特别强调了“还很年轻”, 含蓄地告诉我们年轻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应趁年 轻时光去做有益的事情。这句话表现出作者珍惜年 华2味、、,积“真它极正虽的进然六取曾月经的草使莓精我的神们那惴。种惴妙不龄安十,八去的浸馨透香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
6、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萧伯纳
7、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只要爬 起来,就要有进无退——年轻张海迪
文章的4、5两段分别与前文的哪两段想照应?
文中第1段意在表现“夏意正浓”和“欢快的心情”, 而第3段则意在表现“秋的气息”和“另一种滋味”。4、 5两段分别与1、3两段相照应,由景物联想到已是成年, 却常以为一切没发生突变;联想到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 与今天的不大一般;进而联想到每一天时光都赋予留不 同的色彩和形态。
沁人心脾 从容不迫 惴惴不安
六月: 树木翠绿 天空湛蓝 花果芬芳
时 光

联想


青春期:如花似锦,韶性、有经验


九月: 绿-黄
蓝-灰 果实芳香

主题理解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 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 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 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抒写 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 再的感怀。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劝学(1)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劝学(1)

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荀子及其思想2.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4.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设想:一、抓住文眼,确定教学重点。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表达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随堂讨论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三、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某某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某某某某。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X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沪教版语文第三、四册教材整理

沪教版语文第三、四册教材整理

第一单元:共同的话题是“读书”(见第一单元前面的导读)1、《读书示小妹生日书》贾平凹(当代作家)主旨:通过回味往昔的读书生活,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作为送给妹妹的十八岁的生日礼物,在琐事的记叙中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主要写作特点:A、先叙后议。

先回忆了自己童年读书的经历,然后自然而然的转向对读书方法、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的理解与阐发。

B、语言洗练(简洁)多用短句,表达畅达有力。

2、《获得教养的途径》黑塞(德国著名作家)理解阅读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对于提高个人修养的作用和价值——完善自我,不断获得新知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3、《幼学纪事》于是之(话剧表演艺术家)主旨: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经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良师益友的作用:,使我喜欢上读书;叫我接近文艺;在我心里播下美的种子;“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也没有让我虚度光阴等)主要写作特点:A、善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

如:“我”在夜校学习法兰西文学时,躲在厕所里,把窝头掰为几块放在厕所的火炉上烤,再吃下去,“过我的‘俗人’生活”,学的情趣盎然,有滋有味。

B、语言幽默诙谐。

第二单元:(书评单元)1、《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语言特点:整散结合。

这种语言表述形式,不仅充分写出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而且读来别有韵味,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第三单元:1、《爱因斯坦与艺术》主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不可或缺。

(造就一个科学家需要有广阔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爱因斯坦的天才伟业与艺术、哲学不无关系,科学、艺术、哲学有互补性和统一性。

爱因斯坦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音乐和文学有偏爱。

他欣赏古典音乐,几乎每天都要拉小提琴,他不仅是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而且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他热爱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等。

上海高考语文课本第三册基本点

上海高考语文课本第三册基本点

第三册基本点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学习目标:品味课文善于捕捉和再现细节的艺术特点,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点。

基本点:通过回味往昔的读书生活,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做人的经验,其中始终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目标: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和严谨的逻辑顺序,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

三、白莽作《孩儿塔》序学习目标:了解“序”的一般写法,了解整句散句的特点,体会整句散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基本点:本文以“这就使我更加惆怅”贯穿,思想感情丰富而深沉。

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

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的特点是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整句、散句各有长处,散句适于叙述说明,整句长于抒情。

整散结合,句式灵活,使感情的抒写徐缓激越,张弛有致。

四、无韵之离骚学习目标:1、学习述评结合整体把握作品内涵,对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法。

2、体会“太史公笔法”以“情”制胜的内蕴;辨证感知《史记》中蕴含的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感悟太史公“发愤著书”的情怀。

基本点: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

以“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为视角,以《李将军列传》为材料,结合司马迁的人生境遇,并借鉴鲁迅的经典评述“无韵之离骚”深入解读,层层分析,揭示出“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的太史公笔法的艺术价值,以及太史公自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修史理想。

五、密室的生活学习目标:了解书评的写作特点。

基本点:《安妮的日记》以一个15岁的少女的心灵,折射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犹太人受到纳粹迫害的史实,既是一份纯粹的真情告白,也可说是记录二战纳粹“屠杀史”的第一手资料。

六、爱因斯坦与艺术学习目标:体会和学习本文旁征博引,融叙述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新颖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新颖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第三册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1、文学常识: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2、内容主旨: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3、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如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从“书中的人对我最好。

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

”以亲切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兄妹相处时的往事,兄喜妹亦喜,兄伤妹亦哭,兄妹情同手足,血脉相连,读来催人泪下。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1、文学常识: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后来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有关读书的文化随笔。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3课《幼学纪事》于是之1、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320张PPT第三册课件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320张PPT第三册课件

中心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之
空间山概况 行文顺序
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明②③ →华山洞名来由④→从仆碑 看出本名⑤→指出音谬⑥
重点字词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桂枝香
金陵怀古
之意。 这里作“在”讲。
特殊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 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 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 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 的作用。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 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2、了解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掌握“乃”、“道”、“盖”、 “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第一、二课时
共四课时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 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初读课文
朗读正音
1、庐冢(zhǒng) 2、盖音谬(miù)也 3、窈(yǎo)然 4、咎(jiù) 5、无物以相(xiàng)之 6、何可胜(shèng)道 7、王回深父(fǔ) 8、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实”之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430张PPT第三册课件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430张PPT第三册课件

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
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⑩/⑧
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
“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形做动,照明 形做动,穷尽
形做名,险要偏远的地方 名做状,从侧旁 形做名 形做动,极尽
古今异义词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不一般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求学的人
于是余有叹焉
对于这
重点字词
褒之庐冢也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此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表并列,而且,并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表原因,因为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由山以上五六里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通“而”,表承接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险以远,则至者少 夷以近,则游者众
通“而”,表并列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力足以至焉
用来
以字固定结构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的原因 可以无悔矣

而卒葬之 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此予之所得也
助词,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127张PPT第三册课件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游褒禅山记127张PPT第三册课件
从中获利2万余元。
〇 多少年后的宋代,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里对“古人”
面对世界而屡有生发的现象做了一个小结: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自己现在也早已做古了,他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表达的那一番道理,也早已为世 所公认,并指导着人们向着世界的深处远处险处前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 至者少。”这道理平实,简单,朴素--世上的真理都是平实简单朴素的--却来之不易, 这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十几个字,含在历史的嘴里多少年代了,一直要等到王安石,
情, 全诗寓意深长, 在不违反「一语道破」 的情况下,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与期
望。
作者简介
教学目的 课文朗读 阅读指要
字词注释 图片资料 课堂巩固
〇 王安石(一0二一-一0八六)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江西临川) 人。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任鄞县知县、 常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等。仁宗年间不 满国家“积贫”、“积弱”,立志改革, 写了《上仁宗竽帝言事书》,提出了一整 套改革措施。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开始“熙宁变法”。变法遭 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的攻击,熙宁七 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熙宁九年退居金 陵,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同年忧愤 去世。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
梅花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
有暗香来。
注释: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 高洁、刚毅的品格。那墙角边 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 放出洁白的花朵。远看就知道 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
香飘过来。
凌寒:
冒着严寒。遥:
远。暗香:
清幽的香气。
作者简介:】王安石, 字介甫, 北宋抚 州临川人,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 神宗即位 担任要职, 以挽救国家财政危机, 晚年隐 居江宁, 从事诗文创作, 他的诗以精密的 修辞和妙用典故取胜, 后世对他的文学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苏幕遮210张PPT第三册课件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苏幕遮210张PPT第三册课件
•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 的婉约派词人。
•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 域。
• 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 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 “‘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 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 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 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以 配合《浑脱舞》。
• 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 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 (听觉)。
• 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 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 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
•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 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周邦彦本 以太学生入都,但却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 思。
• 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 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
苏幕遮
周邦彦
•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 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 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 格律精严。
•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 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 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苏幕遮
•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 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 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 上片写景。一二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 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 副清凉剂。
•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 “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 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 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高中语文第三册整理

高中语文第三册整理

第一单元:读书生活读书不仅是为了汲取知识,更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读书是读者与写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使人生充实、高尚,并从中得到无穷的快乐。

读书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不要放弃。

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一、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晓自然。

二、课文要点1.课文是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通过作者对往昔读书生活的回味,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其中始终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2.文章先是从寒弱的家境写起,自然地引出下文好读书的理由和读书的方式。

紧接着作者回忆了两段童年时具体的“借书”“偷书”的求书经历,在这过程中又总是与妹妹相伴,兄妹之情贯穿其中。

这样,经过前一部分的回忆、记叙和情感上的铺垫,作者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对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的理解与阐发。

3. 作者对读书之道进行了具体的阐发,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读书万万不能狭窄;读书不要忘了精读,注意觅寻大作家的踪迹;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可以说这些都是读书方法的精要所在,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4. 作者从回忆起笔,终篇落笔于现实,使读者仿佛跟随作者一同由浓重的记忆深处秉烛而游至光明的白昼。

对妹妹的殷殷期盼渗透其中。

三、写作特色:1.本文语言洗练,无赘语,多短语,表达畅达有力,直导肺腑。

2.语言风格和布局谋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书信散文的美学风格。

3.作者善于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的传神之处,进行细节描写,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中传达出浓浓的手足亲情。

四、作文运用1.贾平凹的读书生活经历可用于“读书”、“磨难”、“追求”、“书品与人品”等之类的话题。

2. 关于读书的观点可作为论据使用。

三、幼学纪事一、理解要点:1.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作者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对那不堪回首的黑暗年代,作了深沉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告诫年轻的一代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时光,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学上进。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书生论剑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书生论剑

书生论剑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明成就。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剑文化的内涵和文本的主旨。

3.体会作者对博大精深的剑文化的独特感情,领会剑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通过作者对古今之剑的具体描绘,了解剑文化的含意。

4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本段是文章的总起段,作者面对眼前的剑,睹物沉思,今古思绪聚一剑,为全文的论史说人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作者在这一部分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自由穿行,借写“剑”而写人,借写“人”而歌颂一种精神,一种干剑莫邪式的“铸剑”精神。

这一段又可分为两层:第1层(第2~5自然段):这一层作者回顾了整个青铜史,既盛赞古代铸剑技艺的高超,铸剑师铸剑精神的可贵;又由剑写到人,写到战争,表达了对暴力的谴责。

第2层(第6~10自然段):作者顺着时间的自然进程,阐释古今爱剑的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由遐想回到现实,收束全文。

知识分析一、作家作品韩静霆,1944年生,吉林东辽人,著名军旅作家。

196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

1973年应征参军,并开始发表作品。

先后任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干事、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主任。

他的创作,能以多种笔墨涉猎多方领域,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本、歌词等,都写得有滋有味。

作品有长篇小说《孙武》《凯旋在子夜》《大出殡》,中篇小说《市场角落的皇帝》,散文集《花魂》《幽谷鹿笛》,还有歌词《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

他还参加策划庆祝香港回归、远南运动会和世界妇女大会的开幕式,以及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等大型重要活动,并且为其撰稿,作品获奖者甚多,如《战争让女人走开》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凯旋在子夜》《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皆脍炙人口。

文章作者围绕剑器,谈古论今,揭示了剑文化的深刻含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韩静霆,吉林东辽人,著名军旅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册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1、文学常识: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2、内容主旨: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3、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如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从“书中的人对我最好。

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

”以亲切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兄妹相处时的往事,兄喜妹亦喜,兄伤妹亦哭,兄妹情同手足,血脉相连,读来催人泪下。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1、文学常识: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后来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有关读书的文化随笔。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3课《幼学纪事》于是之1、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2、艺术手法:(1)文章语言平中见奇,幽默诙谐。

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或故意将小孩说得十分严肃,这是幽默的两种形式。

本文综合运用这两种形式: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了忍俊不禁;正在你想笑时,却分明听的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

比如,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

那本历书。

”把轻松的笑话说得很严肃。

(2)富于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渗透在对人和事的记叙和描写中,感人至深。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1、文学常识: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序言的分类1、按用途分:书序(诗序、文序);赠序2、按作者分:自序、他序3、按位置分:在正文前的称为“序” 或“前言”;在正文后的称为“跋”序言的内容:创作的缘由;创作的目的;创作的经过;作品的内容及主题;作品的出版、印刷及命名等情况。

关于整句和散句句子有长有短,结构也各式各样。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包括对比、排比或二者之外结构相近的句子)。

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一般来说,散句自由活泼、富有变化。

整句结构齐整,音节和谐,喧染气氛、加强语势。

整句和散句“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

整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

散句: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

2、内容主旨: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与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情。

3、艺术手法:整句与散句交错出现的语言形式,不仅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而且读来别有韵味,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课文的前三段主要以散句形式叙议抒情,第四段则主要用整句的形式、诗的语言抒发感情,结尾段又回到散句表达。

第5课《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1、文学常识:选自《学海岸边》。

资中筠(1930-),著名历史学家,国际问题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2、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章,一篇优秀的文学评论应该不仅体现评论者对评论对象的准确把握;还要能体现出评论者独到的视角和真知灼见。

这篇文章以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为视角,以《李将军列传》为材料,结合司马迁的人生际遇,并借鉴鲁迅的经典评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深入解读,层层分析,揭示出“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的太史公笔法的艺术价值,以及太史公自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修史理想。

3、艺术手法:选择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和《孝武本纪》来证明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僧的奇特笔法。

第6课《密室的生活》迈耶·莱文1、文学常识:迈耶·莱文,美国作家,创作关于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小说。

代表作《非法移民》。

书评要求能结合作品的内容、结构、手法加以评述,以揭示作品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及艺术价值。

书评可以对所评论的对象进行由内到外的综合性评论,也可以有所侧重地评其一个获几个方面(包括书中的某一首诗、一篇文章等),不过,视野必须顾及全书。

书评不同于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者阅读某种书籍后的所感、所想、所悟的心理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阅读的对象———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为中心;在写作上它通常只是围绕阅读对象的某一点而生发开去,几乎可以不考虑书籍的整体情况,甚至可以仅仅八阅读对象作为引子,然后就大谈其感想、大发其议论、大抒其情怀。

第7课《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姗1、文学常识:选自《科学·艺术·哲学断想》。

作者赵鑫珊(1938-),当代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著有《哲学与当代世界》、《普郎克之魂》、《地球在哭泣》、《黄昏都下潇潇雨》等2、内容主旨: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从而揭示艺术与科学的互补性、统一性,阐述了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的观点。

3、艺术手法: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

第8课《说数》沈致远1、文学常识:选自《科学是最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沈致远(1929-),物理学家,同时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内容主旨:作者认为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数的意义非同小可,他期盼着数的发展史上有更新的篇章。

3、艺术手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体现在四方面:(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引用;(2)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3)遣词造句:妙用成语、妙用佛语、嵌字、化用诗句、作诗;(4)表达方式: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操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

第10课《想北平》老舍1、我选自《老舍文集》(第14卷),老舍(1899-1966),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怀乡之作,作者用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溢着动情的微笑和泪的光影。

北平的街景、院落、花草、树木,处处“有空闲的地方”,都有文化古城的深层内涵,更有着老舍对北平的眷恋、担忧等深沉的情感。

2.艺术手法:(1)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将对北平的爱类比于孩子对母亲的爱,以人子之情阐发对北京深挚刻骨的爱;后半部分运用对比,主要从整体结构、建筑格局、自然风物的几个方面将北京与巴黎等城市对照,孩子气的夸赞出了老舍心中的北平。

(2)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

比如文章写到积水潭:“面向着积水潭。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描绘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气,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

第11课《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1、文学常识: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原道》、《新原人》等。

蔡孑民,即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现代教育家。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先生的教育有两大端,一个是春风化雨,一个是兼容并包。

2、内容主旨:本文是作者回忆蔡元培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回顾了自己与蔡元培先生的几件往事,用心体悟了蔡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风范,塑造了一个亲切、自然而又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蔡元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之情。

2.艺术手法:叙议结合,以小见大,巧妙地选取平凡的事例来勾画一位“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大教育家形象,又以精粹的议论恰当地点出了蔡先生的精神境界的内涵;人物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第12课《草莓》伊瓦什凯维奇1、文学常识: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剧本《诺楠之夏》等。

2、内容主旨: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作者并不是消极的感伤逝者如斯,因为尽管流年似水,“有所剥夺”,但更“有所增添”。

虽然时间飞逝,“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从而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3、艺术手法:象征说法在文中的运用。

六月的草莓:象征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韶光流逝的感慨。

九月的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

它失去了以往外在的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第13课《漫谈散文》季羡林!、文学常识:选自《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

季羡林,学者,教授。

著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

第14课《诸子喻山水》1、文学常识:选自《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著有《孤愤》、《说难》等。

选自《管子》,管子(公元前770-前476)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选自《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选自《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腆。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选自《孙子》,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

著有《孙子兵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