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马概重点、

马概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补: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补: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 3.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补:方法论,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补: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

) 5.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补:唯物论 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补:唯心主义,即唯心论,又译作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知识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知识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重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本质5、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6、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6、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7、实践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9、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意义。

10、发展的实质。

11、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意义。

15、度的含义及意义16、量变和质变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17、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8、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

▲20、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各派哲学对认识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

4、能动反映论的特点5、认识运动的一般发展规律▲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7、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8、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

▲9、真理客观性▲10、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3、价值的本质、特征14、价值评价的功能。

▲15、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及意义。

第三章1、唯心史观及其缺陷▲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关系及意义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5、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意义7、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8、国家的实质、国体与政体▲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行规律及意义▲10、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1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概重点整理

马概重点整理

马概重点整理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一章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物万事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5.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二者的关系是什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7. 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8.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概重点

马概重点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划分依据---世界本源、历史观
2.真理和谬论的界限—主观是否于客观符合
3.商品的本质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价值规律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过剩
6.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宪法
7.货币为什么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8.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
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是客观的反应
11.什么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什么---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
1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根源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15.正确评价历史的方法有什么---历史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
16.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价值原则
17.生厂商的劳动二重性指什么---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马概重点终结版

马概重点终结版

马概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研究人类社会解放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继者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事实.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1.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从根本上讲,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5.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第一,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第二,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 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及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及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概整理1

马概整理1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分主要成分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1.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6.马克思: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在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7.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8.联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9.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1.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12.辩证唯物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3.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14.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15.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生,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认识的基础。

8.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9.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检验真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在哲学上有两个对待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的错误态度,即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15.价值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16.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17.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概知识点

马概知识点

单选:1、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2、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唯物主义)。

3、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4、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6、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9、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10、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11、把它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这是对待的指南,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

1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13、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14、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15、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16、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7、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马概

马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2.实践性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现实意义(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在当代更新有重要意义(2)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有重要借鉴意义.2、哲学基本问题指的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及意义。

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指导意义: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指导意义: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之变创造条件.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个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5、怎样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⑴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其具体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唯物史观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其反映在社会各个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通过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来保持经济基础的稳定。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基于雇佣劳动,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其内部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具革命性的社会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组织和斗争,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建设道路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型社会制度,其本质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1、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世界观的概念解释: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做出了明确表述。

3、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 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 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哲学物质观的演进:古代,以朴素唯物主义为代表;近代,以形而上学为代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恩格斯的,列宁的。

5、物质的存在形态:运动和时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马概总结

马概总结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了强烈需求;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西里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一,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4、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社会转型规律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作用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践与认识、实践与改造的关系- 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危机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和阶段特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论和认识论-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论: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性标准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实践认识论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实践认识论: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辩证法思维方法: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思维方式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发展方向2.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3.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点知识概括。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些原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历史、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事物是具有对立面和斗争的统一体,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是连续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和演进中。

这种认识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问题,把握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等。

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另外,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原则,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历史、把握时代脉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奋斗。

马概

马概

(一)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广义上的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 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等等。

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总路线的方法5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核心地位:科学社会主义6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①基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③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④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7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①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⑤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的社会理想)(二)1 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据此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范畴。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①自然界②人类社会。

马概重点

马概重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他的创立者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而后有后来的,各个时代的各个名族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他的级阶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学说3从他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讲他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学说4从其体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日益增的大,2工人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要求有理论作为行为指导,3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4马克思理论的来源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理成分,5自然科学作为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进化论。

马克思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哲学的定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是方法论。

哲学问题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不问题是思维和存在,2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和精神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3意识能不能把握物质,4(意义)根据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5根据上述问题的不同的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派别的划分,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彻底的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列宁的物质定义,他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认得意识所反映。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器官。

发展的定义,他是上升的运动,其实只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为什么能战胜旧事物,1就新生事物和环境而言新事物只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他适应已经变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就··,2摒弃了旧事物中的消极东西3表留了旧事物中的合理部分,4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忍的东西,5在社会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出来的,他从根本上符合广大老百姓的需要并能得到老百姓的用护,因而··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的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做到一分为二有主次还要有主体的辨证方法,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概重点知识整理

马概重点知识整理

马概重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及其鲜明特征P2.P10-11(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及其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其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性:马克思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三大理论来源P2.P5(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二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4.物质概念及其意义P22(1)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意义: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5.意识的本质及作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P21.25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作用(能动作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考试题型:1.单选:1′×30=30′2.多选:2′×10=20′3.简答:6′×5=30′4.论述:10′×2=20′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单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多选)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主导趋势。

②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

③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三个)(多选)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经济学③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黑格尔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备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代表人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新的奴役形式”“社会地狱”“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复活的奴隶制”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多选)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核心纲领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多选)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9.就理想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三个)(多选)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重点章节)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物质世界→唯物论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世界观是指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的两大基本问题:①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属于本体论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属于认识论的问题)备注:意识= 思维= 精神存在= 物质①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哲学的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哲学的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备注:二元论的着名代表是笛卡尔。

5.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统一于精神。

备注:①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感觉”、“知觉”、“经验”、“心”“理”、“天理”、“理念”、“绝对精神’、“神”、“上帝”、“命”、“天命”②唯物主义哲学经历的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种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和中国的“元气说”。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主要思想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①②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③④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⑤⑥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线多样性的统一。

7.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备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备注:运动= 变化、过程9.主张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主张无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备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0.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①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一维”②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三维“备注:四维时空概念表示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概念。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无限的。

对每一具体事物而言,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有限的。

无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和有限性之和,就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无限性。

1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实践客体↓↓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类主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天然自然物、人工自然物人类社会主观精神、客观化精神实践的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2.实践(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三个)(多选)①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如:农民耕地)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如:社会管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③科学实验13..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劳动实践物质生产实践实践活动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本章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普遍联系)、发展(永恒发展)备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 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相对主义的观点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复杂多样性。

4.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备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5.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联系”、“发展”、“矛盾”(关键词)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6.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7.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8.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备注: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9.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如:水果与苹果、梨、桃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2.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②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③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13.★意识的本质包括的内容:(多选/单选)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多客观世界的反映。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狼孩”的例子(考点)14.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多选)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④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次重点章节)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1.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认识论2.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鲜明特点是: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认识领域,由此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成为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3.实践性是认识论的最显着的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如下: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备注:认识主体只能是人,不能是人以外的其他事物。

人是唯一能担当起认识主体的存在物。

认识主体:个人→群体→人类整体(包括现在的人、历史的人、未来的人)认识客体:自然客体(自然界)、社会客体(人类社会)、精神客体。

认识主体的属性:自然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认识客体的属性: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6.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①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最本质的关系②反映和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③相互作用关系。

7.哲学上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8..不可知论的两个典型代表人物:休谟和康德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1.认识运动过程的两次飞跃: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备注: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新的实践→新的认识→…2.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分为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备注:感性认识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理性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深刻的、全面的。

知觉=感觉+感觉+感觉+…+感觉表象即“回忆”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