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知识点梳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知识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重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本质5、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6、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6、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7、实践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9、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意义。
10、发展的实质。
11、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意义。
15、度的含义及意义16、量变和质变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17、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8、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
▲20、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各派哲学对认识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
4、能动反映论的特点5、认识运动的一般发展规律▲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7、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8、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
▲9、真理客观性▲10、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3、价值的本质、特征14、价值评价的功能。
▲15、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辩证统一关系原理及意义。
第三章1、唯心史观及其缺陷▲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关系及意义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5、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意义7、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8、国家的实质、国体与政体▲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行规律及意义▲10、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1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概复习重点2024
马概复习重点(二)引言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马概的重点知识对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相关课程中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依次从实践、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五个大点阐述马概的复习重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的核心内容。
正文内容:一、实践1.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认识和改造人的基础。
2.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
3.实践的特点是相对独立性、目的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4.实践的规律包括实践的多样性、实践的基础性、实践的主体性和实践的检验性。
二、认识论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进行反映的过程,是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实践是认识的起点,表现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3.认识的特点包括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和革命性。
4.认识的方法包括实践的方法、逻辑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辩证的方法。
三、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2.辩证法本质上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运用。
3.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
4.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包括转化质变、否定之否定和包容性。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之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3.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五、历史唯心主义1.历史唯心主义是历史哲学中的一派思想,强调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意识决定存在、人的创造性和历史的主观能动性等。
3.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观上与历史唯物主义存在明显的差异。
4.历史唯心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武装的思想武器,掌握其重点知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马原复习计划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奉献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展开的科学理论系统。
是对于自然、社会和思想展开的广泛规律的学说,是对于社会主义必定取代资本主义、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对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展开的学说。
唯物史观,节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本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记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幻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公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亮特点马克思主义拥有鲜亮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展开性。
4、物质的观点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类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拍照、反应。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2〕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
3〕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一致。
4〕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致。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何?实质和核心:对峙一致规律。
原由:〔1〕对峙一致规律揭露了事物广泛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久展开的内在动力。
( 2)对立一致规律是贯串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根本范围的中心线索。
〔3〕对峙一致规律供给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剖析法。
7、矛盾的根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广泛性和特别性的关系是如何的?根本属性:对峙和一致。
普特关系:〔1〕矛盾的广泛性与特别性是互相区其余。
〔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
〔2〕矛盾的广泛性与特别性互相联络〔“两点论〞与“要点论〞相联合〕,密不行分。
广泛性寓于特别性之中,特别性包含了广泛性。
〔3〕矛盾的广泛性与特别性的差别是相对的,在必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此刻哪些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本源。
马概 知识点梳理复习
马概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P29
2、意识的能动作用P41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P42
4、量变与质变P51
5、辩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7、理论向实践飞跃的原因和条件P71
8、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72
9、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P76
10、价值及其特性P81
第三章
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99
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的相互关系P104
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P109
1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5-127
15、人民群众的作用P131
第四章
16、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P146
17、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153
18、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154
19、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P155
20、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P160-161
21、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P166-167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
第五章
2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P195
24、经济全球化及后果P196-199
2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及实质P200-205
第六章
26、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P232-234
2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36
28、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P239
第七章
2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P259
30、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P270。
马概完整版考试重点
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3.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小知识点:1.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5.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6.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理论来源:1直接的理论依据: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前提: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3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组成成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一章1.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2.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3. 存在和思维有无统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4.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另加: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2.动静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互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另加: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6.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P29,本质看一下7.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33,主要表现看一下8. 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9.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系的实质和核心.10.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1.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1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内容:两个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三大规律: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问题⑵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形式与状态问题,体现了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⑶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和道路的问题,体现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五对范畴:⑴原因与结果:这是揭示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⑵现象与本质:这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⑶内容与形式:这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⑷必然性和偶然性:这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⑸现实性与可能性:这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哲学依据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和度概念P44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第二章1. 实践的概念:⑴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⑵实践具有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2. 从内容上看,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物质产生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 真理的概念: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4.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认识的概念: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发展.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名解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阐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原理.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互渗透、相互联结;一方面,向绝对性辩证转化.(2)2联系实际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主要说明: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也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其一般原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必须坚持;同时,实践是发展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不能拘泥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范围里获得的个别结论,应该结合新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第三,简略批判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真理观的错误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就此而言,价值评价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要以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为根据,真理评价高于价值评价,这是价值评价的根本特征,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第三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动力.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 社会存在的概念: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社会意识的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又存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其次,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水平表现为生存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7. 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9.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有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10.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1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12.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科学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但它是把双刃剑,要正确把握科学社会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起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1)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2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改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第四章商品经济P151-P155以及绝对和相对价值P176部分请自行补充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3. 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5.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它的作用表现: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自发调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2导致收入两极分化.3阻碍技术的进步.6.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7. 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8.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9.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料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依据划分的意义:⑴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⑵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88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概念具体表现: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2.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3.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14.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其他:1.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3.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具有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质,因此,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验.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马概重点整理
马概重点整理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一章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物万事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5.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二者的关系是什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7. 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8.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概考试复习重点
(一) 复习重点◆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概复习资料
1.选择题重点(概念)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矛盾:就是指对立统一关系.指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是毛泽东所讲的一分为二.例如教与学就是一对矛盾.教与学是对立的,教是传授知识,学是接受知识,两者是相反的,同时教与学又是统一的,有教就有学,有学也就有教,没有教,学不了,没有学,教也没有意义.这就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关系.质: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组合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
同量变相对。
又称突变。
量变:又称“渐变”。
与质变相对。
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观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概重点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划分依据---世界本源、历史观
2.真理和谬论的界限—主观是否于客观符合
3.商品的本质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价值规律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过剩
6.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宪法
7.货币为什么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8.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
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是客观的反应
11.什么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什么---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
1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根源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15.正确评价历史的方法有什么---历史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
16.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价值原则
17.生厂商的劳动二重性指什么---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马概复习重点(5篇)
马概复习重点(5篇)第一篇:马概复习重点一、简述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答: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第二性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吧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二、简述马克思的物质观及意义?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理论基础三、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2)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无差别的统一四、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五、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六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批判的继承,意义: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六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及表现含义: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马概重点知识整理
马概重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及其鲜明特征P2.P10-11(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及其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其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性:马克思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三大理论来源P2.P5(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二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4.物质概念及其意义P22(1)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意义: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5.意识的本质及作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P21.25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作用(能动作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2页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特征是什么?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科学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人文条件:德国古典哲学基本特征: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29页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是什么?物质观:31页意义:32页3.实践的含义、基本特点、形式、以及对社会生活意义是什么?实践的含义:35页对社会生活的意义37页—39页4.如何处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如何处理42页5.结合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第44页6.结合永恒发展的原理,分析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第46页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第48页关系8.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依据第50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掌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52页否定之否定10.什么是实践?它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作用如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4页什么是实践第65页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第66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第69页感性认识含义70页理性认识含义辩证关系12.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如何?第73页真理的意义74页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75页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如何?第96页社会存在与社会关系的辩证关系1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99页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第126页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16.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内容是什么?第131页人民群众的绝对性作用,地位:主体133页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7.商品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145页商品二因素和二重性18.价值规律内容、形式及其作用?148页1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152页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20.劳动力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154页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1.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马概复习资料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五,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历史任务。 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14、共产主义的特征是什么?P258-260
答: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11、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P207-210
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P55)
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
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核心内容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性,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作用。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强调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经济基础和剩余价值的来源。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和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
2.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前提和保障。
3.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
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强调矛盾和变化的统一性。
2.实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强调实证和验证的重要性。
3.激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特点。
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是指导革命前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的指导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3页)⑴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5)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①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首先,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社会一方面是财富积累,另一面是贫困的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其次,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马概重点复习重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说,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然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来说,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源)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主要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其政治立场是革命的: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其理论品质是科学的和革命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概知识点梳理复习
绪论:(主要是将练习中的选择题掌握)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 论述选择
2、三个组成部分P3 选择
三个理论来源P8-9 选择
三大工人运动P7 选择
马恩两个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选择3、经济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选择
思想渊源:P8-9 3个理论来源选择
阶级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9 选择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P18-29 辨析或选择或简答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P29 辨析或选择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 选择或简答
4、世界统一于物质P32 注意练习中的辨析题
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P32 练习中的选择题
6、运动与相对静止P32 参考选择题
7、社会的物质性表现P33 选择题或简答
8、实践的基本特征及三种基本形式P35 参考选择题
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三个表现P38 选择或简答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选择或简答
10、联系的特点P40 选择题
11、矛盾的两面性及关系P44 选择题参考练习
1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P45 论述题历年真题
13、质量互变关系P46 参考练习
14、规律的定义及特点P54 参考练习
★15、意识的能动作用P56-57 论述题历年真题16、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7-59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 选择或简答
2、对认识的不同回答P66-67 选择或论述
3、理论向实践飞跃的原因和条件P70 选择或简答
4、认识运动(是什么,为什么)P70 选择或简答
5、真理定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P72-74 选择或简答
6、真理与谬误的关系P75 选择
★7、真理的检验标准P77-78 简答题
8、价值的特性P79-80 选择题简答题
9、主体与主观客体与客观的定义及关系参考练习中的辨析题
第三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97 选择或简答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98 选择或简答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的相互关系P102 选择或简答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P107 选择或简答
5、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P112 选择或简答
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 选择和简答★
7、科学技术的作用P123-126 各类主观题,参考练习和真题★
8、人民群众的作用P130 各类主观题,参考练习和真题
★第四章
1、商品二因素及关系P144
2、劳动二重性及关系P145
3、价值量的决定及与劳动时间和生产率的关系P145-146
★4、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及作用P146-148
5、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9-150
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P151-153
7、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P154 选择或简答
8、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P156 选择题
9、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P158 选择或辨析
10、剩余价值率的3种表示公式P159 选择
★11、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P159-161 简答
12、剩余价值学说的新挑战P161 辨析
13、资本积累的原因和本质P162 选择
14、资本的技术构成及其变化趋势P163-164 选择、分析
1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阶段和三职能P165 选择和辨析
16、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P166 选择和辨析
17、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P169 选择和简答
1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69 选择
19、经济危机的表现、根源P170 选择、分析
20、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P172 选择
21、宪法的基本原则P173 选择
22、选举制度的实质P174 选择
2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P175 选择和简答
24、意识形态的本质P177 选择
第五章
1、垄断及产生的原因P183 简答及选择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4 选择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4 选择
4、垄断利润及其来源P185 选择
5、垄断价格的形成P186 选择及辨析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形式及作用P188-189 选择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0 简答
8、垄断资本扩张的动因、形式及影响P190 选择及分析
9、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3 简答
★10、经济全球化及后果P194-197 分析及论述★1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及实质P202 论述12、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P205 选择
★1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P207 论述、分析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P213 选择
2、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P213 选择
★3、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P213 分析、简答、辨析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及条件P214 选择
5、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P215 选择
6、无产阶级革命发生论P215-216 选择
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P223 选择
8、无产阶级专政P224 -226 简答
★9、社会主义民主P226 简答
★10、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P228-231 简答或论述★1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P235-238 选择简答第七章
★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P253 选择或简答★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55 选择或简答★3、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P262 分析或论述★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P267 简答或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