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肖邦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在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中,B大调夜曲 Op. 32 No. 1 可谓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和富有表现力的和声。

本文将结合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为大家呈现这首美妙的肖邦夜曲。

【和声分析】B大调夜曲 Op. 32 No. 1 的和声运用非常丰富,富有戏剧性和情感表达力。

整首曲子采用了典型的A-B-A-Coda曲式,每一部分的和声运用都有其独特之处。

我们来看A部分。

A部分以静谧、悠扬的旋律开篇,主旋律被悠扬的和弦伴奏所环绕,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

和声上,A部分主要采用了B大调、F#大调和E大调作为基调,通过层叠的和声交替进行,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在A部分的末尾,肖邦运用了C#大调的和弦过渡到了B部分,为接下来的情感高潮做了铺垫。

接着,我们来看B部分。

B部分是整首曲子的情感高潮部分,旋律明快而激昂,和声变化也更加丰富多彩。

B部分以F#小调展开,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氛围,接着通过层叠的和弦过渡到了A大调,情感迅速转折。

然后肖邦以华丽的技巧展示了钢琴的音色魅力,在旋律上进行了华丽的变奏,和声上也运用了许多变化,如层叠的和弦、转位的和弦等,增加了曲子的表现力和戏剧性。

整个曲子的和声运用非常巧妙,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和层叠的和弦,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让人沉浸感受到肖邦浪漫主义情感的深邃。

我们来看A部分。

A部分以静谧、悠扬的旋律开篇,主旋律被悠扬的和弦伴奏所环绕,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

A部分主题明快优美,情感平和,是整首曲子的开篇。

整首曲子的曲式结构紧凑,情感起伏跌宕,通过A-B-A-Coda的结构反复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动听性。

肖邦在曲式上的安排也使得整首曲子井然有序,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感。

通过以上的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肖邦B大调夜曲 op.32 no.1 具有丰富的和声变化和戏剧性的曲式结构,充分展示了肖邦浪漫主义情感和钢琴演奏技巧的魅力。

车尔尼作品第84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集》和声曲式分析

车尔尼作品第84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集》和声曲式分析




SⅡ6 、 SⅡ7 、 重 属 增 六和 弦 以及 大 量 的和 弦 外 音 等 。 这 些 和 弦 犹 如 钢 筋 一 般 支 撑 着 千 姿 百 态 的 钢 琴 织 体 大厦 。甚 至 在 相 同 的和

c大
G大
c大
声 进 行 中 有着 完全 不 同 的 织 体 写 法 而 表 达 不 同 情 感 这 也 正 展
1 0 5
以微 小 的 启 发


8 4 9练 习 曲和 声 语 言 的 基 本 特 征

8 4 9练 习 曲 共 3 O条 . 全部 建立在 “ 大小调 和声 ” 体 系之上 , 从 车 尔 尼 所 创 作 练 习 曲 的 数 量 之 多 以及 其 精 妙 灵 巧 的 风 格 特 点

a1

8 4 9的 3 0条 练 习 曲 中 , 和声、 曲 式 的 运 用 以第 2 O条 比较 典
型. 详细分析如下 .
A I I o r u#p i ∞・ ”I ・ J ;棚
F :T

s :
. ~ … . ~ 一 … …
一 一 一
^ 群 # ,~ 一 一
畸・
1 .
再现 单二部曲 式
并 列单二部曲 式 再 现单三 部曲式
1 、2 4
2 、1 1 、2 9 、1 6 4 、5 、8 、9 、1 0 、1 9 、2 0 、2 1 、2 7 、2 8 、3 0
当今 时代 .音 乐 的 写 作 已经 由 贝 多 芬 时 代 的 古 典 主 义 到 浪 漫 主 义再 到 新 古 典 主 义 以及 序 列 音 乐 、 先锋 派 . 音 乐 的发 展 越 来

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

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
投稿热线 :0 1 0 -6 3 5 8 5 7 3 f \ 6 3 5 8 3 0 1 3
投稿邮箱 :h h z s z z s @s i n a c o m
谱例4
3 . 段落层 次
段 落层 次 ,指 音乐 作 品发展 的各 个 阶段 。在层 次 的划分 过 程 中,须考虑和声 的布局性功 能,即终止式所起 的作用 。在分析中,另 有一些模糊 的部分难以划分结构,则需要从材料 上进行观察与 比较 。
后 , 根 据 和 弦 发 展 的必 然 逻 辑 , 可 大 致 丰 : 断 出其 它 和 弦 的 性 质 , 这
也 是和 声进 行 中必然 规 律 的一种 体现 , I 口 和声 中 “ 谁到 谁 ”的 问
题 , 对 和 声 进 行 这 一 规 律 的 不 断 探 索 与 把 握 ,对 音 乐 创 作 非 常 关
必要有 。
3 . 结合旋律法
旋律 作为音乐 外在的灵魂 ,是音乐作 品鲜 明的个性特 征所 在 。
因 而 ,很 有 必 要 对 乐 曲 的主 题 旋 律 进 行 结 构 分 析 。在 此 , 可 对 主 题 旋 律 进 行 首 调 视 唱 , 根 据 其 中所 出 现 的 音 级 素 材 ,利 用 已 有 的 和 声 知 识 进 行 尝 试 性 的 配 置 。 由此 , 便 对 和 声 的选 择 有 个 大 致 的 认 识 。
曲 式 的 基 本 概 念 ,指 音 乐 作 品 的 结 构 名 称 。正 是 由 于 曲 式 的 不 它 起 着 巩 固 已陈述 内容 的 作 用 ,并 为 新 素 方法
断进化 ,才 使得音乐 作品得 以更 充分地发展 ,同时 ,曲式 也使音乐 作品在整体 布局上更 富戏剧性 与规 范性 ,在作 品 曲式 的分 析 中,重 点研 究三 大问题。一、主题 发展 ,二、调性布局 ,三 、段落层次 。 1 . 主题发展 在分析 之前 ,应认 真研究乐 曲核 心动机的材料 构成 ,综合 分析 节奏 、速度 、力度 、织体 、旋律形态等 因素 ,看清 动机所具有 的特 质 。但乐 曲中除核心动机 外,往往会有 其它辅助动 机, 以增 强乐 曲 的变化与对 比。如 谱例 2 所示 :O p . 2 N o l《 f 小调钢琴奏 鸣曲》第一 乐 章 由两种动机材 料组成 :一是分解 向上 的和弦动机 ,二是级进 向下 的音阶动机 。 接 下 来 ,在全 曲分 析 中 ,应 敏 锐地 发现 动机 的 影子 ,并 认真 研究 动机 的变化及 发展手法 。动机 的惯用 发展手法主要 有:模进 、

车尔尼作品第84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集》和声曲式分析

车尔尼作品第84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集》和声曲式分析

车尔尼作品第84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集》和声曲式分析作者:郑秀玲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4期摘要:卡尔·车尔尼是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一生编写了大量钢琴练习曲,其中作品第849号是钢琴学习者的必经之路。

本文从和声语言的基本特征与曲式结构两大方面论述了所用和弦、和声进行及练习曲的段落划分方法。

关键词:车尔尼849的艺术价值和声、和弦选择曲式与结构样式卡尔·车尔尼(1791-1857)是奥地利钢琴教育家、作曲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后师从贝多芬、胡梅尔、克列门蒂等人。

车尔尼深受贝多芬的影响,作品多为传统古典主义的风格。

他一生编写了大量的钢琴练习曲,为全世界学习钢琴的学生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基础教材。

作品第849号(以下简称849)《钢琴流畅练习曲集》更是学习钢琴的必经之路,为培养钢琴演奏的高技术人才做预备练习。

正如方百里在849练习曲的前言里所说:“849练习曲虽然仍是一本较浅的练习作品,但它所包含的技术类型是较为丰富的”。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然而支撑本练习曲的因素除了技巧外,还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它使其摆脱了枯燥的钢琴技术练习而成为一部集音乐艺术和钢琴艺术于一身的传统古典主义作品。

它流畅的旋律线条,纯净、明朗的和声风格以及清晰、细巧、富含逻辑的曲式结构为钢琴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范例。

当今时代,音乐的写作已经由贝多芬时代的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音乐、先锋派,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和声手法变幻无穷,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现代作品美的源泉以及根本原理是建立在传统古典主义作品之上的,此时,追溯回望车尔尼的练习曲849,我们将在对它的研究中发现深刻而永恒的艺术奥秘。

仔细深入地研究车尔尼849练习曲尤其是对钢琴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拟对849练习曲的和声与曲式做一详细分析解读。

希望能给予音乐学习者以微小的启发。

一、849练习曲和声语言的基本特征849练习曲共30条,全部建立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之上,从车尔尼所创作练习曲的数量之多以及其精妙灵巧的风格特点中可以看出,车尔尼对传统大小调和声手法的使用非常地娴熟,可谓是信手拈来。

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水的嬉戏》曲式结构、和声赏析

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水的嬉戏》曲式结构、和声赏析

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水的嬉戏》曲式结构、和声赏析作者:李蔚然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3期【摘要】本文立足于对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水的嬉戏》的曲式结构、和声理论重难点进行探究分析,并赏析其音乐艺术内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声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国印象主义音乐、钢琴独奏作品、曲式结构赏析、和声赏析、理论研究一、引言拉威尔,法国作曲家、钢琴家。

尚在学生时代就已显露创作才华,求学阶段作有:钢琴曲《帕凡舞曲》、《水的嬉戏》、《古风小步舞曲》、《悼念逝去公主的孔雀舞》,小奏鸣曲,弦乐四重奏,歌曲《谢赫拉查德》等留传于世的乐曲,并且已具有明显的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拉威尔主要的创作时期,他的创作步入成熟时期,其间产生了他最优秀的作品,重要作品包括:钢琴套曲《夜之幽灵》、《镜子》、《高雅而伤感的圆舞曲》,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舞剧音乐《达夫尼斯与克洛埃》、《鹅妈妈》,歌剧《西班牙时辰》,室内乐《钢琴三重奏》,歌曲《马拉美的三首歌》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钢琴组曲《库泊兰的墓志铭》,舞蹈诗《华尔兹》,小提琴幻想曲《茨冈女》,《小提琴奏鸣曲》,管弦乐曲《鲍莱罗》和两部钢琴协奏曲。

本文我重点分析钢琴曲《水的嬉戏》。

此曲是拉威尔学生时代创作的钢琴曲,作于1901年。

是最早成熟的作品之一,显示出精湛的技巧和简洁清晰的曲式。

乐曲包含两个主题,用单乐章古典的传统奏鸣曲式写成,但并不是很严格地照搬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调性关系结构图。

拉威尔虽然在乐谱上引用了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亨利-德-雷尼尔的诗句,但从他对这部作品一段话的描绘中,更恰当地体现出乐曲的结构特点和创作手法。

他觉得《水的嬉戏》来源于他作品中所具有的各种钢琴的创新性以及创造力,它是通过各种水声、溪流、喷泉、瀑布发出的音乐之声而激发起灵感。

拉威尔将词曲献给了他的老师福雷,他的献辞是“仅献给我最敬爱的老师福雷”,1902年由R-维涅在民族音乐协会的音乐会上首演。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是肖邦在其创作生涯中的一个杰作,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夜曲创作于1837年,属于肖邦的晚期作品之一。

在这个时期,肖邦的创作风格逐渐转向更加成熟和复杂,展现出他作为作曲家的巅峰水准。

肖邦的夜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而闻名,每一首夜曲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而这首B大调夜曲则展现了肖邦对音乐表达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声结构的灵活运用。

通过细腻的旋律、情感丰富的和声以及复杂多变的曲式,肖邦在这首夜曲中构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想象力的音乐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进行深入的和声与曲式分析,探索其中隐藏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每个部分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肖邦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才华和艺术魅力。

2. 正文2.1 和声分析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运用非常丰富多彩,展现出肖邦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

整首曲子以B大调为基调,通过巧妙的和弦变化和音程运用,营造出一种旋律优美、情感深沉的氛围。

在开头部分,肖邦运用了富有变化的和弦进行,通过不同和弦的转换和连续,使得听众在旋律中感受到一种浑然一体的和声美感。

在主题呈示和发展部分,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对位法和变奏技巧,使得旋律在不同声部间有机呼应,营造出一种声部间跌宕起伏的和声效果。

在副部和尾声部分,肖邦则通过和弦的跳跃和反复运用,增加了音乐的张力和层次感,使得整个曲子在和声上呈现出一种逐渐紧张、高潮迭起的情感表达。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在和声上的运用非常出色,既保留了浪漯随性的特点,又充满了音乐的深刻内涵,是一首典型的肖邦代表作品。

2.2 主题呈示和发展在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中,主题的呈示和发展是整首曲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首夜曲的主题由柔和的琶音引入,随后由右手旋律展开,仿佛是弹奏者在述说一段动人的故事。

曲式分析中应用和声的价值研究

曲式分析中应用和声的价值研究
黄河之声
2 0 1 7 年第9 期
曲式 分 析 中 应 用 和 声 的 价 值 研 究
李 瑞 彪
( 黔 南民族师 范学 院音乐舞蹈 学院 ,贵州 都匀 5 5 8 0 0 0 )
摘 要: 在进 行 曲式 分析时 ,为 了加 强有关作 品结构和 调性分 析的准确 性 ,我 们通常 会应用到 与和声学 相关联 的知 识 一般 来说 ,曲式 结构从其建立 到变化 ,和 声运动规律都 在其 中扮演着 重要 的角色 ,无论是对 于调性 的布局 ,乐
0 5: 2 3 .
音乐 的效 果,此外我们 还可 以将材 料进行 一定的处理 ,例如重 复 以 及 变奏等 。总之就是 改变乐句 和乐段 的对称 性 ,进而使 结构发生 变
转调等等 。和声与调性的发展顺序是相反的,大多数和声 的发展顺序
是 由主和弦开始,历经 下属和弦 、属和弦最后又变为主和弦 ,但调性 却完全不 同, 由从属方 向开始 ,在结束时转向为下属方 向。 当我们对 一部作 品进 行分析时 ,首先要做 的就是确 定该部作 品 的调 性 以及调式 。通常情 况下 ,一 部音乐作 品在最开始 的时候 都会 出现 几个和弦 ,其基本 目的是确定 调性和调 式 ,这样就 会给调性 布 局 的分 析降低一 定的难度 。调性和 调式与结构 联系紧密 ,随着结 构 的发展 ,调性调 式也会发 生变化 。关于这一方 面我们可 以通过变 化
四 .结语
总之 ,和 声在 曲式分 析中可 以起到关键 的作用 ,只有真正对 和
声进行系统性的分 析,才能更加 了解 曲式结构,使用上也能够跟得心
应手 ,人们也才 能更方便地体会到音乐作品渴望表达 的真正情感。■
[ 参考文献]
[ 1 ]贾伟. 和声曲式分析 [ J ] . 戏剧之家, 2 0 1 6 , 1 3 : 8 0 — 8 1 . [ 2 ] 胡志勇 . 和 声分析在 曲式分析 中的作 用探讨 [ J ] . 黄 河之 声, 2 0 1 6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目录背景介绍: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

本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

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速度:Grave结构图示:呈示部一.旋律图示:主部连接部二.曲式结构三.旋律外形主部主部由两句构成,皆是先扬后抑的写法,所以是先上后下的走向。

连接部。

开头有两次向下的重复运动,中间部分上行较多,尾部再次下行,所以为抑扬抑的写法。

副部一从图上看,起音落音位置有所改变,大致为上扬的写法。

副部二先上后下,为先扬后抑的写法。

结束部先上后下,即先扬后抑。

四.音列主部连接部副部一副部二结束部五.音域分布主部主要分布在c1~c3之间,由于在c2~c3间上行后有下行,所以在此段区间音的分布较密。

连接部音域为#f~降e3,在c1~a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一此部分包含了很多大跳,横跨多个区间,其中音在a1~降b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二音域为g1~f3,其中在降e2~降e3区间内分布较密。

结束部结束部较短,音域从d1~降e3,在此音域的中间部分分布较密。

六.骨架音主部起音:c1 落音:c2 重音:c1 f1 c2 f2 c3 e2 长音:c2 最高音:c3最低音:c1连接部起音:b1 落音:a 重音:g2 长音:g2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f副部一起音:降B 落音:降b1 重音:降B 降b1 长音:降g2 f2 最高音:降b2 最低音:降A1副部二起音:降e2 落音:降b1 重音:降e2 降e3 降b1 长音:降e2 最高音: f3最低音:g1结束部起音:降e2 落音:d1 重音:降e2 降e3 降a1 降a2 长音:降e2 降e3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d1七.音程统计主部纯一度:2 连接作用小二度:17 级进大二度:6 级进增二度:4 级进大三度:6 级进间的缓冲纯四度:2 向下跳进纯八度:1 向下跳进连接部纯一度:2 长音后的连接小二度:29 辅助音,经过音,级进大二度:5 级进小三度:1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大三度: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纯四度:9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减五度:2 反向缓冲向下的进行动势纯五度:5 向上大跳小六度:1 开头时的向上大跳小七度:2 向上大跳大七度:1 向上大跳副部(1)纯一度:24 同音保持,用于缓冲小二度:28 级进大二度:38 经过音小三度:8 穿插于级进间纯四度:6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4 增强调性感增五度:1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大六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小七度:5 跳进使用小九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大九度:2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五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七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八度:2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副部(2)纯一度:9 同音保持小二度:44 向上级进,经过音,辅助音大二度:31 经过音,辅助音减四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纯四度:1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1 增强调性感大六度:1 跳进小七度:1 大跳大十六度:1大跳结束部纯一度:1 连接前后句,有顶真的效用小二度:2 向上级进大二度:1 向上级进小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七度:1 使调性不稳定纯八度:5 上下多次大跳,强调调性纯十五度:1八.音型模式音型名称作用比例八分音符最小值 1四分音符常用值 2二分音符常用值 4 .二分符点音符常用值 6全音符最大值8九.节奏模式节奏类型最大值最小值最高音最低音顺分-等分.c3 c1等分-逆分 c3 升f1逆分.b1 g2顺分-等分 g2 升f1 顺分-等分降d1 降e3 顺分降b2 d1 等分降b a顺分.降g2 降d2顺分降e2等分降e3 降e2 十.主题旋律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一.分层结构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二.小结悲壮的慢板引子揭开了全曲的序幕。

音乐中的和声分析与曲式结构

音乐中的和声分析与曲式结构

音乐中的和声分析与曲式结构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排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和声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不同音符在同时发声时所形成的和谐关系。

和声分析是研究音乐中和声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音乐的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

在音乐中,和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和声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和弦、和声进行和声规则等。

和弦是由若干个音符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同时发声所形成的音群。

不同的和弦具有不同的音响特点和情感表达。

和声进行是指和弦在音乐中的排列和变化。

和声规则是指和声进行中的一些约束和规范,它们帮助音乐保持和谐和统一。

和声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是音乐中不同乐章或乐段的组织方式和排列顺序。

常见的曲式结构包括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

在和声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弦的变化和进行的演变来揭示曲式结构的内在逻辑。

例如,在二部曲式中,通常会有一个A部分和一个B部分,它们在和声进行和情感表达上有所差异。

通过和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差异,并理解它们在整个曲式结构中的作用和关系。

除了帮助我们理解曲式结构,和声分析还可以揭示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和声进行和和弦组合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大调和弦通常给人以积极、明亮的感觉,而小调和弦则常常带有一种悲伤或忧郁的情绪。

通过和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音乐作品中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和声分析不仅适用于古典音乐,也适用于流行音乐和其他类型的音乐。

无论是贝多芬的交响曲,还是披头士的摇滚歌曲,都可以通过和声分析来深入理解其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

和声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作品特点进行调整和应用。

总之,和声分析是研究音乐中和声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音乐的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和弦的变化和进行的演变,我们可以揭示曲式结构的内在逻辑。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是浪漫时期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也是肖邦钢琴曲中颇受喜爱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旋律优美的特点,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首曲子进行和声与曲式的分析,以揭示其音乐结构和创作特点。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曲子的和声分析。

肖邦的作品一向以其丰富多彩的和声体系著称,他善于运用和声来营造出空灵、唯美的音乐氛围。

在B大调夜曲Op.32 No.1中,我们可以看到肖邦运用了大量的属七和弦和变化的音程,以突出曲子的旋律美感。

在曲子的开头,肖邦运用了E大调的和弦进行开场,随后出现了许多丰富的属七和弦和半减七和弦,使得曲子的和声更加丰富多彩。

在第二主题部分,肖邦运用了一系列的和弦进行进行和声展开,使得曲子更加具有音乐张力。

整首曲子的和声设计非常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音乐想象空间。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曲子的曲式分析。

在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曲式的变化常常是作曲家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B大调夜曲Op.32 No.1中,肖邦采用了自由变奏形式,这种形式允许作曲家在曲子的演奏过程中随意变化曲式和音乐内容,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富有变化和想象力。

曲子一开始的介绍部分采用了恢复再现的形式,之后进入了第一主题的呈示部分。

在第一主题的发展部分,肖邦展示了他丰富的曲章构思和和声设计,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音乐氛围。

在第二主题部分,肖邦采用了对位法和属七和弦的运用,使得曲子更加独具特色。

曲子回到了最开始的主题,以宁静的音乐画面结束了整首曲子。

整个曲子的曲式设计非常丰富多样,展现了肖邦无穷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和声设计,展现了肖邦作为浪漫时期钢琴曲作曲家的高超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对这首曲子的和声与曲式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的音乐魅力,并体会到肖邦作为音乐大师的非凡魅力。

浅谈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

浅谈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
◎ 音乐探索
黄河之声 2018年第4期 总第505期
浅谈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
潘 长 瑜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和声曲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和声为基础,和声中产生段落结构,是创建曲式 结构的基本因素。创作作品时,和声的应用,是曲式结构的重要因素,运用和声曲式分析钢琴作品,有利于更好的 诠释钢琴作品,达到正确表现音乐形象,读懂作家意图,充分体现钢琴作品魅力的目的。 关键词:钢琴作品;和声曲式;分析
作者简介:潘长瑜(1982-),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 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54
[参考文献] [1] 张鸿舜.略论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运用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诠释 钢琴作品[J].黄河之声,2013,01. [2] 孔苑苑.关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 文艺,2015,23. [3] 满园园,刘青.钢琴演奏中作品分析的内容及其重要性[J].山东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三、和声曲式的具体分析方法 和声曲式的具体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整体把握法; 二是逆向分析法,三是结合旋律法,四是局部分析法。在分析作品 时,整体把握法最可靠的办法是看曲终和弦,确定该作品的主要调 性。因为作品开始既有从主和弦开始的,也有从行段落层次划分, 可以看呈示段在乐曲中出现几次、找再现,根据所掌握的曲式原则 判断,这样,更有利于确定曲式名称,同时,在和声方面,标注乐 曲中出现的主和弦与终止式。然而,根据和弦发展的必然逻辑,用 逆向分析法推断它和弦的性质,即和声中“谁到谁”的问题,不断 探索与把握和声规律;曲式方面,在找出再现后,并且将再现与呈 示规模进行比较。旋律作为音乐外在的灵魂,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 和声,用结合旋律法,对乐曲主题旋律进行结构分析,以便于对和 声选择有个大致认识,同时,对比自己作出的和声配置,分析及验 证树立全新的认识。在和声曲式的具体分析中,局部分析法也非常 重要,有时候,作品的某些局部通常会采用模进或模仿,采用相同 的和声手法,因而在分析作品时,局部运动形态的相似之处一定要 能够敏锐地察觉。有时候,乐曲的不同段落,旋律也可能相同或相 似,然而,这些旋律在和声配置上却截然不同。另外,有些快速的 乐曲在和声分析中也要注意,一般情况下,会在每小节强拍上发生 变化,有时速度也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四、结语 一首钢琴作品,理解作品的和声曲式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 分析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曲式,不仅有利于理解音乐作品中和声曲式 的作用,还有利于以和声为基础,进行曲式结构分析,这样,我们 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调性、结构以及作品的风格,使作品色彩音响 丰富,以便于正确地读懂作曲家的构思,正确演绎与表现作品,提 高作品的表现力。■

音乐中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音乐中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音乐中的和声与曲式分析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形式,和声与曲式是构建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声关注的是音乐中不同音部之间的关系,而曲式则指的是音乐作品中不同部分的组织方式。

本文将对音乐中的和声与曲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和声分析和声是指在音乐作品中不同音部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它主要由声部的旋律线、和弦的搭配和音乐的调性所构成。

和声的组织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等。

在和声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和弦。

和弦由不同音的组合所构成,可以有和声和简单和弦两种。

和声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构成的,而简单和弦是由三个音构成并且不包含除根音外的重复音。

和声中的和弦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搭配,如属和弦、上行和弦、下行和弦等。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调性。

调性是音乐作品所依据的音乐系统。

常见的调性有大调和小调。

大调音乐通常给人以欢快、明朗的感觉,而小调音乐则更富有激情、忧郁的情绪。

二、曲式分析曲式是音乐作品中不同部分的组织方式。

它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发展,包括起始部分、转折部分、高潮部分以及结束部分等。

常见的曲式有套曲式、三段曲式、变奏曲式等。

套曲式是一种通过不同的重复和变化来构成的曲式。

它通常包含一个主题,然后通过不同的变奏和发展将其进行扩展。

套曲式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乐章,比如巴赫的赋格是一种常见的套曲式。

三段曲式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曲式结构。

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A部分、B部分和A部分。

A部分通常被称为主题,B部分被称为副题。

这种曲式结构在古典音乐中十分常见,如莫扎特的小步舞曲。

变奏曲式是一种基于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的曲式。

它通常由主题部分和一系列的变奏部分组成。

每个变奏部分都对主题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如转调、逆行或加入新的节奏等。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就是一种变奏曲式。

四、音乐中的和声与曲式的关系和声与曲式是密不可分的。

和声可以为曲式提供结构上的支持,通过不同和弦的变化和转换来创造出悬念和发展。

刘庄《钢琴变奏曲》曲式分析

刘庄《钢琴变奏曲》曲式分析

刘庄《钢琴变奏曲》曲式分析刘庄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钢琴变奏曲》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音乐内涵和独特的曲式结构,让人们深受震撼。

下面我们就来对刘庄的《钢琴变奏曲》进行曲式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音乐作品。

一、曲式结构《钢琴变奏曲》是由主题和多个变奏组成的,整个曲子共分为主题和七个变奏。

整体结构呈现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变奏5-变奏6-变奏7的形式。

每个变奏都以主题为基础,通过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响、和声等手法进行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

主题部分首先呈现了整个作品的主旋律和基本音型,为后续的变奏部分奠定了基础。

而每个变奏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旋律和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刘庄作曲的深厚功底和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曲子以主题的再次呈现作为结尾,使全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结构。

二、主题部分《钢琴变奏曲》的主题部分是整个作品的基础,也是后续变奏的发展和延伸的来源。

主题部分的旋律简洁明了,气氛轻快愉悦。

旋律线条流畅,富有感染力。

和声清晰简洁,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和音乐的动态性。

在节奏和音型方面,主题部分也有着独特的韵律和魅力,为后续的变奏部分奠定了基础。

三、变奏部分每一个变奏部分都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对旋律、节奏、和声、音响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形态和风格。

第一个变奏部分以扩展和丰富主题的旋律为主,增加了音响的变化和对位技巧的运用,使得整个音乐更加活跃和生动。

第二个变奏部分在音响和节奏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使得整个音乐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第三个变奏部分以和声、节奏和动态的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维度,呈现出更加宏伟和壮丽的视听效果。

第四个变奏部分则通过对旋律、节奏和音响的处理,使得整个音乐更加深沉和内省。

第五个变奏部分以音响的变化和对位的运用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变的音乐风格。

第六个变奏部分则以和声、节奏和动态的变化展示了音乐的高潮和胜利的氛围。

略论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运用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诠释钢琴作品

略论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运用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诠释钢琴作品

是各 种体裁 的综合 ,从 总体来看 ,钢琴 作品 的和 声丰富 ,横 向的旋
律 发展和 纵向的和 声因素 ,使作 品的色 彩音 响丰 富,从 内部 结构来 看 ,包含 了 曲式 的基 本结构原则 。分析钢琴作 品的多重性 ,对 于深
入理解作 品,正确演绎 作品 ,提高 作品的表现力 有着重要 的意 义。
佛有这样一个有趣和可爱的小丑在跟着音乐跳舞 。科普 兰的 《 猫和老
鼠》 , 引子 过 后 的 四 小节 的 第 一 乐 句 接 后 面 四小 节 的第 二 乐句 , 运 用
了陈述 的对 比关系 ,两乐句形成鲜 明的对 比,第一句密集 的音符和节 奏 加之V e r y f a s t 的速度与第二乐句散开的音符和节奏加之A t r i f l e s l o w e r 的速度的对比,各种对 比是这首乐 曲表现 了此曲的风格诙谐有 趣 ,动静结合 ,富于超凡的想象 。我们也在生活中看见猫和老 鼠的的 各种形 态,也在 电视 了常看 《 猫和老 鼠》 , 那么通过 分析 ,这首乐 曲 在乐句上有很大 的对 比,哪句是表现猫的生动 ?哪句是表现老 鼠的机 灵 ?都在分析的过程 中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再通过正确 的演奏让人对 生动形象的音乐就更记忆犹 新了。
◎ 音 乐研 究
略论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 运用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诠释钢琴作品
■ 张鸿舜
【 摘 要】 : 要运用和声与 曲式分析解读钢琴作 品,对于正确演绎钢琴作 品有很大 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要 了解和声 分析 的对象是实 际的音乐作品 。通过分 析看 到和声在音乐创 作中的运用 。其 次了解曲式分析的 陈述类型与 曲式 的发 展 结构原则 .运用 和声 与 曲式的分析 结果进而对钢琴作 品进行诠释 ,达到快速 解读钢琴乐谱 ,正 确表达钢琴作 品要 表现 的音乐形象 。充分体现钢琴作 品的魅力和快速准确抓住和读懂作曲家的意图。 I 关键词】: 和声分析 ;曲式分析 ;钢琴作品 ;和弦 ;结构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1. 引言1.1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莫扎特的作品总是令人惊叹,他的音乐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技巧。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主题和发展,分析曲式结构及其特点,以及讨论其中转变和过渡部分的精妙之处。

莫扎特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他对音乐形式的敏锐洞察和创新思维。

通过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莫扎特在曲式结构方面的独特贡献,以及他对音乐表达的深刻理解。

通过比对不同演奏版本的曲式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多重面向和可能的演绎方式。

在本文结尾,我们将总结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特点,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我们也将提出对该乐章的演奏和理解的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领略这首乐曲的魅力和意义。

愿我们能够在这次研究中发现更多关于莫扎特音乐的奥秘和灵感。

2. 正文2.1 概述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莫扎特的《F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他众多钢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开篇,通常是最具有表现力和复杂性的部分。

这首奏鸣曲被认为是莫扎特早期创作中的杰作之一,展示了他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

这首《F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以明快的节奏和清晰的旋律开篇,展现了莫扎特丰富的旋律创作能力。

乐曲中融入了各种音乐元素,如对位法、对比和变奏等,使整个乐章既富于活力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莫扎特在这首作品中展现了他对音乐结构和表现力的巧妙运用,给听众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体验。

2.2 分析第一乐章的主题和发展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形式,包括了主题、发展和再现三个部分。

这首乐曲的主题部分由一个优美的旋律引入,展示了莫扎特的天才旋律创作能力。

主题的开头部分充满了活力和明快的节奏,随后逐渐发展出多变的旋律和和弦结构,增加了乐曲的复杂性和表现力。

浅谈西班牙钢琴作品《狂欢》的和声与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

浅谈西班牙钢琴作品《狂欢》的和声与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

浅谈西班牙钢琴作品《狂欢》的和声与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作者:王溪瑞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西班牙著名作曲家华金·图里纳的钢琴組曲《幻想舞曲》中的第三首《狂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作品的和声与曲式结构,并结合西班牙音乐风格简要分析了该曲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华金·图里纳;西班牙;西班牙舞曲;曲式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班牙的钢琴音乐创作迎来了黄金时期,大量的钢琴作品出自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法雅、华金·图里纳4位作曲家之手。

作品《狂欢》出自《西班牙幻想舞曲》中的第三首,为安达卢西亚伐鲁卡舞曲的风格,描绘了狂欢饮酒的场面。

作品《狂欢》为复式五部回旋曲式,作品为7个部分,分别是主部、插部I、主部I、插部II、主部II以及4小节的前奏和16小节的尾声。

引子(第1~4小节):4小节的前奏以ff的力度出现,2/2拍,以两小节为单位重复旋律,引出主部主题。

主部(第5~46小节):主部为单二部曲式,呈示段由3个乐句组成,为平行对比句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为对比句法,呈非方整性结构。

调性为d小调,开放性终止。

中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为平行句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呈非方整性结构。

调性为d小调,开放性终止。

插部I(第47~106小节):插部I为并列单三部曲式,呈示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为平行句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呈方整性结构。

调性转为A大调,开放性终止。

中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为平行句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呈非方整性结构。

调性转为D大调,开放性终止。

三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为平行乐句,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呈非方整性结构。

调性转为#f小调,开放性终止。

主部I(第107~138小节):主部I为再现部,呈示段第一乐句为主部呈示段第一乐句的完全再现,第二乐句为主部呈示段第二乐句的左手完全再现,右手旋律高八度演奏的完全再现。

浅谈西班牙钢琴作品《狂喜》的和声曲式与演奏风格

浅谈西班牙钢琴作品《狂喜》的和声曲式与演奏风格

浅谈西班牙钢琴作品《狂喜》的和声曲式与演奏风格作者:王溪瑞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19世纪西班牙著名作曲家华金·图里纳的钢琴组曲《幻想舞曲》中的第一首《狂喜》作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并分析了该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研究了舞曲节奏和西班牙音乐的演奏手法。

关键词:华金·图里纳;西班牙;西班牙舞曲;演奏风格《幻想舞曲》(Op.22)作于1919年,由三首西班牙民间舞曲组成,原为管弦乐作品,后改编为钢琴作品,题献给自己的妻子。

于1920年6月15日在马拉加音乐厅,由作曲家亲自首演。

《狂喜》是《西班牙幻想舞曲》中的第一首作品,描绘了花丛中含苞待放的蓓蕾的形态以及花丛中生机盎然的情态。

该作品为插部代替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分为5个部分:呈示部、插部、再现部以及14小节的前奏和47小节的尾声。

前奏(第1~14小节):14小节的前奏以pp和ppp的力度出现,开始是4/4拍,节奏型为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三小节后为左右手交替琶音,整体级进向下进行,最后八小节为3/8拍,出现固定低音,引出呈示部。

呈示部(第15~102小节):由主部、连接部、副部、连接部组成。

主部由三个乐句组成,为平行句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为平行乐句,呈非方整性结构,调性为D大调,收拢性终止。

主题动机为固定音型,在三个乐句中反复出现,音乐律动感强;连接部为单乐句,调性为D大调,开始时左手为托卡塔式交替的半音下行;副部由三个乐句组成,为新材料,第一乐句为双音级进上行,第二乐句虽然与第一乐句刚开始的节奏型有相似之处,但是右手的旋律线级进向下进行,左手伴奏音型先为和弦后单音下行进行。

三个乐句为对比句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为对比乐句,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为对比乐句,呈非方整性结构,调性转为F大调,开放性终止;第二个连接部为单乐句,调性转为A大调,右手的节奏型为八分休止符加两个十六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的固定音形,左手刚开始为A大调主和弦,之后为单音级进下行。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中的一首,被收录在《时光永恒: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精选》中。

本文将对这首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一、曲式分析《六月—船歌》的曲式为ABA',其中A部分是快板,B部分为慢板。

整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A部分,乐曲开始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第二部分是B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节奏缓慢,两个八度上升的旋律让人有种像海风中漂流的感觉。

第三部分是A'部分,是对整首曲子的巧妙的变化,使整首曲子气氛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地结束。

二、旋律分析《六月—船歌》的旋律简单而优美,以调性明亮的F大调编写。

整首曲子旋律流畅,节奏优美,既有欢快的快板,又有缓慢的慢板,旋律变化富有动感,充满温情。

三、和声分析《六月—船歌》的和声结构简单而清晰,伴奏音符稳定、鲜明。

整首曲子中,和声结构简洁优美,既不显得过于繁琐,又不失优雅曼妙。

整首曲子的和声也有动态调整,配合旋律变化,通过悠扬、动听的钢琴旋律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节奏分析《六月—船歌》的节奏感非常明显,整首曲子的节奏变化鲜明。

快板部分的节奏感受到其欢快活泼,旋律变化多样,节奏规律,灵活转换。

而慢板部分相对来说更为均匀柔和,以2/4拍为基础,特定的节奏和旋律相结合,表达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引人入胜的感觉。

五、情感表达《六月—船歌》通过音乐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曲子充满了阳光和自然风景,让人感受到心情愉悦。

这首曲子表现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和谐明快、节奏鲜明、情感饱满的钢琴曲,在创作时抓住了音乐元素的核心,通过轻柔而明亮的旋律,凸显出大自然独一无二的魅力。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

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莫扎特的《F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首三段式的钢琴作品,结构紧凑,音乐内容丰富。

下面将对该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详细研究。

该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的典型形式,分为引子部分和三个主题部分,最后再重复引子结束。

首先是引子部分,引子部分以F大调的和弦进行开篇,通过一连串的乐句和层次感丰富的和声,营造出一种庄严、庄重的氛围。

引子部分共有16小节。

接下来是第一个主题部分,以快速的三连音进行引出,较为活跃。

这部分以F大调为主调,展现了鲜明的情感对比和强烈的节奏动感,具有一种欢快、轻松的氛围。

第一个主题部分共有16小节,并以一个转调和弦引出下一个主题部分。

第二个主题部分是一个转调段,整体上以C大调为主调,与前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部分的旋律华丽而优美,慢节奏,多次变化,给人一种优雅、静谧的感觉。

第二个主题部分共有20小节,逐渐增加紧张感。

最后是再现部分,再现部分与第一个主题部分的结构相似,但在旋律和和声的处理上有所变化。

这部分通过重复第一个主题和引子部分,回归到了开头的庄严氛围,并逐渐减弱,结束于一个轻盈而标志性的华丽和弦。

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如下:引子:16小节第一主题部分:16小节第二主题部分:20小节第三主题部分:16小节再现部分:与第一主题部分相似,通过重复第一个主题和引子部分的形式,回归到开头的庄严氛围。

总结:这首《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紧凑,鲜明,每个部分的音乐内容都有所发展和变化,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复归和引出。

整个乐章以庄严、活泼、优美的旋律和丰富多样的和声,展示了莫扎特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浅析王建民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曲式结构

浅析王建民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曲式结构

但影视艺术中的音乐部分却是影视艺术中有着飞翔的翅膀,音 2013,No.587(014):127-128.
乐可以使人们心灵得以高傲地飞翔。
[4]李崑.影视音乐的艺术形态与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6(1): 195-195.

参考文献:
[5]侯晓银.浅析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及其美学价值[J].视听,2015
11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01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影视评论
来巨大的变化之美。虽然影视艺术最终展现的还是画面的内容,
[3]陈信.影视音乐艺术形态及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J].电影文学,
调式调性 E 徵 E 徵 E 宫 E 徵 E 徵
E徵 E徵 B商
速度
中板 活泼的快板
活泼的快板
插部Ⅱ
主部三
插部Ⅲ
乐段
插部Ⅱ
C2
插部Ⅲ
起止小节 174-186
187-232
233
乐句
鸟鸣Ⅱ
i+h4+h5+h6
华彩段
小节数
12+1 11+8+13+14
1
调性
B商 E徵 E宫 E徵
B商
速度 活泼的快板 稍慢
分析此作品和声、作曲技法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院百鸟朝凤;和声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3-011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3.055
一、前言 王建民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自幼学习钢琴,考 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后,随桑桐先生学习和声,陈铭志先生学 习复调,由此奠定了他的作曲基础,同时也开启了他的创作之 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的同时,创 作了许多由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如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彩云追月》、《梅花三弄》、《浏阳河》、《百鸟朝凤》等等。 本文所用到的《百鸟朝凤》是作曲家于 1973 年根据同名唢 呐曲改编创作的钢琴曲。改编过后的钢琴曲即富有唢呐曲的旋 律特征和传统文化内涵,又融入新的音乐审美,运用钢琴来表现 传统音乐的文化语境。它在唢呐曲的基础上插进了豫剧的音调, 采用五声调式音阶和弦作为伴奏音型,加入了倚音、颤音、琶音、 泛音和刮奏等手法模仿百鸟争鸣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展现了 一幅韵味独特的风俗音画。本文对这首钢琴作品的剖析以曲式 结构研究为主,从分析它的主题及其展开、调式调性等方面,更 深入的了解作曲家在二度创作时的审美与内涵。 二、《百鸟朝凤》的曲式结构分析 由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可以看作是一个中国传 统音乐多段体的结构,但从第三个乐段开始,旋律段落由地方性 民族音调变奏形成,且变化重复三次,可以视为三个主部,而模 仿鸟鸣声的段落插在旋律段落之间,可视为插部。根据回旋曲式 中主部与插部交替发展的结构原则,它有具有回旋曲式的构建 原则。 主部一由 A、B、C 三个乐段组成,调性一直保持在 E 徵调式。 A 乐段 (1-28) 的旋律采用了唢呐曲第二个主题 《春回大 地》,速度为中板。乐句构成以起、承、转、合原则为主,b1、c1、d1 三个乐句是对 b、c、d 的低八度变化重复。每个乐句的落音均为 E 音,从而稳定了乐曲的调性— — —E 徵调式。 B 乐段(29-50)的旋律选自唢呐曲《林间嬉戏》,速度变为活 泼的快板。B 乐段以前两个小节为动机,形成鸟儿之间的“呼 应”,进行变化重复。B 乐段与 C 乐段都加入了倚音作为装饰音 (谱例 1),不同的是:B 乐段的倚音高于后面的主音,模仿唢呐的 下滑音;而 C 乐段的倚音低于后面的主音,模仿唢呐的上划音。 在第 42 小节,#D 作为和声低音出现在强拍,使得调性暂时交替 至 E 宫调式,随后又回归 E 徵调式。 C 乐段的伴奏织体相对于前两个乐段较疏松,以八分音符 为主。旋律集中在高声部,为后面的回旋结构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6期(总第318期)
北 方 音 乐
Northern Music
NO.6,2017
(CumulativelyNO.318)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研究
李瑞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甘肃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000)
【摘要】钢琴是现代音乐作品经常应用的乐器,在钢琴演奏中,和声曲式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的演绎钢琴作品。

和声曲式是钢琴作品演奏分析的要素,和声主要具有功能性、色彩性、布局性,并以此来承接曲式分析。

文章对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展开研究,为演奏者钢琴作品的深化了解提供分析方法,以此来提高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水平。

【关键词】钢琴作品;和声曲式;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和声曲式是演奏者理解作品内涵,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

和声曲式不是某一阶段的产物,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古典主义发展时期是其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关键阶段。

纵观钢琴作品,可知其是多种题材的组合,和声丰富,因此研究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分析方法极为必要。

笔者主要是以贝多芬、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为例,系统研究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了解两者的关系,以便于为演奏者更好的进行钢琴作品演奏构思提供参考意见。

一、钢琴作品的和声分析
和声分析就是细致读谱后判断调式调性,在特定的调式范围内,每个调式在作品演奏中的作用不同,找出钢琴演奏中各声部含有的具有和声意义的音做和弦音,分析归纳弦音的调式级别,以此能够判断在钢琴演奏中应用的不同和弦。

演奏者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首先要分析作品乐句中的和声,了解不同调式及其作用,有利于演奏者较快理解钢琴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乐句情绪的变化走向。

和声一般情况下,遵循“主—下属—属—主”的必然逻辑,在《实际演奏中将和弦添加进来,丰富乐句的和声结构。

如贝多芬钢琴鸣奏曲Op.13》第三章乐曲的演奏中最开始有8个分乐曲片段,演奏者在左手演奏中呈现出和弦分解的状态,将乐句的和弦连接起来就形成完整的和弦,演奏者在做好和弦标记后,可以快速进行和弦演奏,提高演奏的准确性。

在和声演奏中,将四个声部组织起来,丰富和弦链条;通过组合、调整和弦本身的结构以及排列方法,增强乐句演奏的色彩感觉;最终在演奏中以鲜明的终止式结构进行布局,让最终的和声在终止过程中,还能够呈现出声乐的延绵之感。

二、钢琴作品的曲式分析
在钢琴作品的演奏中,曲式结构分析有利于掌握作品的整体脉搏,利用曲式可以将作品的风格以及乐章的人物形象、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实际上就是音乐作品的乐章结构,随着曲式结构的变化发展,现代钢琴作品的内涵、风格以及表达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作品的整体布局更加规范和完善。

如莫扎特歌剧中的《唐璜》音乐《香槟》在钢琴演奏中,就是以陈述性的曲式结构进行平行分析,乐曲具有两个句式,但从总体上来看,句式结构基本相同,都表现为a+a1的形式,仅在第一个句式的结构进行处理,促使两个句式更加完美的结合,前后乐章相互呼应,以此来提高音乐的整体演奏效果。

在钢琴作品的曲式分析上,主要是研究主题发展、调性布局以及段落层次三方面的问题。

主题发展问题研究上,应该分析钢琴作品核心动机的材料构成,包括乐曲演奏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只有掌握核心要素确保钢琴演奏的整体框架不动摇,才能够确保作品的顺利演奏,另外在演奏中还出现辅助动机元素,以此来增强演奏作品的变化,从而形成音乐的高低起伏之势;调性布局上,主要是通过对比、铺陈展开以及再现来展示乐曲的变化,营造不同的情感色彩,强化钢琴作品的风格气势,如莫扎特的钢琴曲中,一般通过调性的应用,可以使D大调表现出强烈的辉煌气势,b小调营造阴暗、死气沉沉的气势渲染开来,最后通过展开、再现的作用来将钢琴作品的声调引导回主调上,完整地进行作品演奏。

三、钢琴作品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
钢琴演奏中,演奏者要提高和声曲式分析意识,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实现作品演奏动机元素的和谐统一,从而更加自然、准确、流畅地演奏钢琴作品。

(一)整体把握法
演奏者在进行和声曲式分析时,要把握钢琴作品的主调,避免整个演奏都脱离主旋律,一般情况下,演奏者可以用看曲终和弦的方法确定主调,这是现代钢琴作品基本都含有的部分,但部分作品是从下属、重属、离调开始和弦,在钢琴演奏中,要根据具体作品来进行分析。

主调确定完成后,要划分乐章分层次,可以按照段落划分的方法进行划分,如可以根据呈示段再现频率以及曲式结构的原则进行判断,确定作品的曲式风格,最后,引用和弦与终止符来对乐章片段中的和声部分进行标记,以此来完成和声曲式的分析。

(二)结合旋律法
钢琴作品演奏中,旋律是展现音乐风格、塑造音乐形象的关键元素。

演奏者完成主调分析后,可以根据调式音级调配和声知识,然后组织其他三个深部进行和声验证、对比,以便于对乐曲中和弦的选择有全新认识。

四、结语
钢琴作品的演奏中存在较多共性,演奏者应该加深和声曲式分析,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调以及和弦的选择方法,充分了解钢琴演奏的共性与个性,以便于形成整体认知和感性认识,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作品演奏中形成自身独有的演奏风格。

参考文献
[1]石静.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曲式分析方法刍议[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0):33-34.
[2]孙小成.钢琴作品中和声曲式的分析方法[J].黄河之声,2013(03):52-54.
[3]赵康延.流行音乐和声技法与曲式结构刍议[J].北方音乐,2016,36(10):36.
[4]刘正伟.德彪西前奏曲《沉没的教堂》曲式结构与和声技法分析[J].当代音乐,2015(31):89-90.
作者简介:李瑞彪(1985—),男,汉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Northern Music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