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20100826)

合集下载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杨 丽1,2(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 100013;2.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摘要:文章介绍了煤炭在世界和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目前制约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煤炭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为指南,提出今后几年在煤炭开采㊁煤层气开发㊁煤炭加工转化㊁煤矿数字化等领域的科技发展重点;指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㊁煤层气利用率,提高煤机装备和生产环节自动化控制水平,促进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将是煤炭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㊂关键词:十二五;煤炭科技;发展;重点中图分类号:TD8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772(2013)01-0112-03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ring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YANG Li 1,2(1.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e ,Beijing 100013,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t Mining and Clean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13,China )Abstract :Introduce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coal in energy structure,analys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hina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meanwhile,introduc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welve Five⁃Year"Plan,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emphases in coal mining,coal bed gas extraction,coal processing and conversion,digital coal mine construction.The goal of the plan is to improve recovery of coal resources,utilization rate of coal bed gas,automatic control level of facilities and production,promote low⁃carbon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Key words :the Twelve Five⁃Year;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velopment;emphases 收稿日期:2012-11-05 责任编辑:孙淑君 作者简介:杨 丽(1973 ),女,四川安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煤炭组)执笔人㊂ 引用格式:杨 丽.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J].洁净煤技术,2013,19(1):112-114,124.1 煤炭的战略地位1.1 煤炭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煤炭是最丰富的化石燃料㊂‘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表明,2010年世界化石能源探明储量构成中,煤炭占54.78%,远高于石油(24.12%)和天然气(21.10%)㊂近20多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长㊁人口增长及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由于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广泛㊁储量丰富㊁价格低廉且稳定,决定了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2011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0.3%[1]㊂据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能源信息局(EIA)等机构预测,即使到203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需求中比例仍将维持在29%左右的高位,煤炭消费量也将达到84.12亿t 左右㊂1.2 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2011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5.2亿t (折合19.56亿t油当量),占世界煤炭生产量的49.5%;煤炭消费量为18.39亿t油当量,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49.4%,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1]㊂根据煤炭行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煤炭需求量约为39亿t㊂据中国工程院预测,按现在能源需求计算,到203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5亿t以上㊂1)煤炭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中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煤炭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能源㊂煤炭的稳定供应在确保经济发展㊁居民生活质量㊁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显著㊂作为基础能源及上游原材料,煤炭价格㊁产量㊁运输能力的变化对下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㊂例如煤价,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电力㊁化工㊁化肥㊁钢铁㊁建材等下游行业,对企业正常生产㊁商品价格㊁居民生活质量等造成很大影响㊂此外,煤炭产业链由煤炭开采㊁调配运输㊁洗选加工㊁洁净转化(发电㊁煤化工)㊁资源(煤矸石㊁煤层气㊁矿井水㊁煤系伴生矿物)综合利用等环节构成,从产业链构成分析,既需要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不但可吸纳高等院校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还可以安置矿区大量社会富裕劳动力,在全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局面下,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㊂2)煤炭是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支撑煤炭在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与各区域的煤炭储量㊁产业结构㊁经济发展水平㊁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㊂在晋陕蒙宁甘区,煤炭产业是核心支柱产业,是该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推手,全区GDP煤炭能源贡献率达到80.7%,为全国最高㊂在华东地区,煤炭资源短缺,但煤炭消费强度高,全区GDP煤炭能源贡献率为70.8%,居全国第二㊂在西南地区,煤炭生产也对地区经济起着推动作用,尤其是云贵大型煤炭基地担负着向西南㊁中南地区供应煤炭的重任,也是 西电东送”的南部主力㊂东北地区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推进,其工业重新步入发展快车道并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在经济总量显著增长的同时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该地区煤炭供需缺口日益扩大㊂在新青区,区域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其中新疆为第14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是未来中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调出区㊂该区单位GDP煤耗仅次于晋陕宁蒙甘区,随着煤炭开发力度的加大呈显著增加的趋势㊂2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中国煤炭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为发展能源工业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㊂近10a,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迅速㊁行业改革成效显著,但随着产业基础的壮大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复杂的资源赋存条件㊁煤炭开采过程对环境的损害㊁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在煤炭利用过程中的高碳排放等因素愈来愈制约煤炭工业的发展㊂2.1 资源赋存条件复杂中国煤炭资源总量5.5万亿t,其中50%以上埋深在千米以下㊂经过长期大规模开发,中国东部地区浅部煤炭资源已开采殆尽,平均开采深度已超过500m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部开采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㊂中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超过总量的60%,但开采出的煤炭资源以及就地转化的产品涉及到长距离输送问题,如何保证安全和高效输送是亟待解决的难题[2]㊂2.2 环境损害严重不管是井工矿还是露天矿,煤炭的开采都将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因采煤而造成的地表塌陷总量已达40万hm2,而且以每年3.3万~4.7万hm2的速度增加㊂除一些大的企业,靠近大城市的开采区域对塌陷区进行了部分治理之外,其余基本上没有得到治理㊂我国今后煤炭开发重点的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如何处理好煤炭集中开发而减少环境损害是今后煤炭科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㊂2.3 安全形势严峻中国煤层赋存条件非常复杂,大部分煤层的开采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㊁安全状况差等问题㊂中国煤矿受瓦斯㊁水㊁火及动力灾害等威胁严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煤矿每年发生灾害的次数及因灾死亡人数虽在不断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2.81下降到2010年的0.749,下降了71%)[3],但每年死亡人数仍然在千人以上(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煤炭企业已经实现了 零死亡”)㊂2.4 高碳排放煤炭是高含碳的能源资源,煤炭消费中排放大量的CO2㊁SO2㊁NO x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大量CO2的排放加速了温室效应,利用过程中高碳排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煤炭的低碳排放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㊂以上4个方面严重制约着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只有通过科技攻关,突破制约才能获得发展空间㊂煤炭资源安全㊁高效㊁清洁开发利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㊂3 中国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煤炭科技在地质勘探㊁煤机装备㊁煤炭加工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国际上的主要采矿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㊁装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㊂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分析,中国煤炭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㊂在煤炭资源勘探方面,勘查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煤炭勘探精度有待提高;在煤炭开采方面,大型矿井快速建井技术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高效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大型露天煤矿设备㊁井工矿高性能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综合机械化成套装备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等;在煤炭加工与利用方面,大型关键选煤设备与进口设备存在较大差距,煤炭转化技术和大型装备尚未实现国产化,量大面广的中小型燃煤锅炉普遍存在效率低㊁污染严重,燃煤发电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需进一步缩小与引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在煤层气资源化利用方面,复杂的煤层地质条件导致了煤层气开发难度大,制约了煤层气规模化利用,抽采量和利用率低;在矿井数字化㊁信息化方面,存在可靠性差㊁无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全过程管控系统,应急通信可靠性㊁及时性差等问题[3-6]㊂4 十二五”煤炭科技发展的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环境污染㊁气候变化问题是未来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㊂经济㊁高效㊁清洁㊁安全的煤炭开发㊁转化和利用是未来煤炭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㊂‘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从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等方面出发,开展战略性科技攻关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㊂要注重资源开发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利用㊂ 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主要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㊁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㊁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㊁煤矿数字化㊁信息化等方面㊂4.1 煤炭资源安全㊁高效开采煤炭资源综合勘探与地质保障技术是煤炭资源安全㊁高效㊁清洁开采的前提,需加强煤田地质研究㊁提高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㊁开展基础地质和勘探技术研究等㊂高效集约化矿井建设是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幅度提高煤炭产量㊁效益与安全的有效途径,应重点研究大型矿井快速建井技术㊁建设大型矿井快速施工与工作面自动化示范工程㊁研究煤炭高效自动化采掘成套技术及装备㊁大型露天煤矿装备等㊂随着煤炭开采向深部延伸,复杂困难地质条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高效开采技术㊁煤矿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也需要攻克[7-8]㊂4.2 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中国能源紧缺问题㊂由于中国煤层气赋存条件复杂㊁抽采难度大,因此加快研究开发煤矿区煤层气高效抽采技术与装备㊁煤层气与煤炭一体化协调开发技术㊁低浓度煤层气有效利用技术与装备㊁建设煤层气直井㊁水平井开发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促进不同赋存条件的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的协调发展模式将是今后煤炭科技发展的重点[9-10]㊂4.3 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实施煤炭清洁利用是改善环境㊁保障能源安全㊁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㊂以煤炭的先进加工与转化技术为基础实现能源多元化供给是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㊂重点研究低排放㊁高效煤炭加工与转化技术,包括先进的选煤㊁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㊁油煤共炼技术,大型煤制氢和煤制天然气技术,低阶煤提质改性技术㊁水煤浆技术以及高效煤粉工业锅炉岛技术体系及关键装备等可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改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达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11-12]㊂4.4 煤矿数字化㊁信息化煤矿监控㊁通信与监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下转第124页)6 结 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全柱状采样器的推广使用,能科学的评价入厂煤的真实质量,解决企业因煤质差异产生的纠纷,对分层装车㊁糖包心㊁混装煤等不法行为有效的控制,还原煤炭的真实质量,在中国与贵州具有相同煤质特点的地区有很好的推广性㊂参考文献:[1]孙刚.商品煤采样与制样[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2]白骏仁,刘凤妓,姚星一,等.煤质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3]杨金和,陈文敏,段云龙.煤炭化验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4]GB 474 2008,煤样的制备方法[S].[5]GB 475 2008,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S].[6]李向利,张国良.煤炭采样制样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7]段云龙.煤炭试验方法标准及其说明[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8]段云龙,韩立亭.GB /T 19494煤炭机械化采样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9]方文沐,杜惠敏,李天荣.燃料分析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0]朱海,王海涛.煤质特性对燃煤电厂炉型选择的影响[J].洁净煤技术,2012,18(6):49-52.[11]杨兴伟,陈宝华,张宝青,等.煤样破碎㊁缩分和干燥问题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2,18(4):35-38.[12]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13]曹长武.电力用煤采制化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4]GB /T 19494.3 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S].[15]毛光剑,孙刚.煤炭机械化采样随机误差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2,16(3): 44-47.(上接第114页)保障,在应急避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㊂高可靠性全矿井综合监控与监视关键技术㊁煤矿物联网技术和煤矿一体化通信技术与系统,能实现矿区物物相连,信息相通,具有应急联动和灾害预警等功能㊂此外,面对国际国内新的能源形势,需要深入研究煤炭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全国煤炭物流方向战略选择和大型储备基地布局㊁全国煤炭资源梯阶开发与利用㊁煤矿安全培训关键技术等㊂5 结 语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逐渐降低,但消费总量还会逐年增加,煤炭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㊁可靠的一次能源㊂煤炭生产布局的转移和供需格局的转化给煤炭科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㊂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㊁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㊁煤炭清洁转化㊁多元化利用㊁煤矿数字化㊁信息化等将是 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十年煤炭科技发展的重点㊂围绕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结合煤炭行业特点,积极攻克相关领域难题,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㊁煤层气利用率,提高煤机装备和生产环节自动化控制水平,促进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将是煤炭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㊂参考文献:[1]BP 公司.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M].2012.[2]申宝宏,雷毅.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J].煤矿开采,2011,16(3):4-7.[3]杨丽.中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展望[J].洁净煤技术,2012,18(3):1-3,32.[4]申宝宏,雷毅,郭玉辉.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J].煤炭学报,2011,36(11):1779-1783.[5]‘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2011 2015)“煤炭组.用科技解决资源环境约束[N].中国煤炭报,2012-05-11(2).[6]张翔.安全高效开采是个系统工程[N].中国煤炭报,2012-05-14(2).[7]王金华.中国煤矿现代化开采技术装备现状及其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1-5.[8]刘志强,洪伯潜.改革开放30年煤矿井筒建设技术及装备发展[J].建井技术,2011,32(1/2):4-7.[9]申宝宏,杨丽.煤矿区低碳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能源,2010(2):5-7,37.[10]申宝宏,雷毅,刘见中.中国煤矿灾害防治战略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11]陈贵锋. 十二五”期间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值得关注的方向[J].中国能源,2011,33(8):5-7.[12]赵嘉博,刘小军.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露天采矿技术,2011(1):66-69.。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

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日期:2010年4月25日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公司基本情况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公司)由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煤能源)和新疆兵团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六师国资公司)共同出资于2008年8月21日组建成立。

注册资金11000万元,其中:中煤能源货币出资56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农六师国资公司出资5390万元,以106煤矿评估净资产出资,其中货币出资1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公司注册地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

2009年12月25日,中煤能源将持有的天山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能源),公司成为上海能源控股子公司。

公司成立是基于中煤集团发展战略以及促进五家渠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凭借公司的运作平台,投资建设106煤矿18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

该项目投资概算58193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贷款30000万元,股东出资28193万元。

建设期2010.1-2012.6年。

二、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业务发展现状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业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煤炭地质勘查完成了106煤矿12.799平方公里的地质勘探工作,探明资源储量2.21亿吨,为106煤矿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煤矿建设目前,公司正在建设106煤矿18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总投资58193万元。

截止规划编制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50万元。

因106煤矿改扩建,原一号井、二号井关闭,停止生产。

3.公司发展中煤能源和农六师国资公司通过改组、改制106煤矿成立了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以106煤矿资源为基础,开发建设106煤矿18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原106煤矿将被注销,在新疆呼图壁县境内重新设立分支机构,运作原106煤矿资产以及因改扩建项目形成的增量资产。

煤炭十二五规划

煤炭十二五规划

煤炭十二五规划1. 引言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中国政府制定了煤炭十二五规划,旨在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将对煤炭十二五规划进行分析和解读。

2. 煤炭产业的现状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产生。

同时,煤炭行业也面临着安全生产、产能过剩以及经济效益下降等挑战。

3. 煤炭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为了解决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煤炭十二五规划。

这一规划旨在推动煤炭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并实现煤炭消费的合理规模和结构。

4. 煤炭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煤炭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4.1 资源保护与开发通过推进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大煤炭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同时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治理。

4.2 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煤炭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低碳排放的发展方向调整,加强煤炭深加工和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3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加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改善矿山作业环境,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并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

4.4 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加强与国际煤炭市场的合作,提高我国煤炭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5.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煤炭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包括:•减少煤炭产能过剩,调整煤炭产业结构;2•减少煤炭消费量,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支持煤炭资源开发的科技创新;•强化煤炭安全生产监管;•推动煤炭企业技术改造和绿色发展;•加强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养。

6. 评估与展望煤炭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于煤炭产业的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煤炭开采和利用行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煤炭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未来,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煤炭消费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推动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

中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中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中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行业发展取得新成绩1、煤炭供应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大型煤矿比重增加。

2015年底,全国煤矿数量1.08万处,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1050处,比2010年增加400处,产量比重由58%提高到68%;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7000多处,比2010年减少了4000多处,产量比重由21.6%下降到10%左右。

大型现代化煤矿比重不断提高,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14个大型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2.3%左右,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产量超过亿吨的煤炭省区8个,产量比重84.1%,提高了8个百分点。

产业集中度提高。

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8.68亿吨,占全国的23.6%,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前8家企业产量13.1亿吨,占全国35.5%,增加了5.4个百分点。

神华、同煤、山东能源、陕煤化、中煤、兖矿、山西焦煤、冀中能源、河南能源等9家企业产量超亿吨,比2010年增加4家,产量14.1亿吨,占全国的38.2%,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产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煤炭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煤为主,电力、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生产、新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横向重组、纵向延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1.5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1/6左右。

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超过60%以上。

2、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ipe a dA t a dc bn []IdE gC er e , m r t ,cvt a o sJ.n. n. hr s n g e i e r fR
TO 一A2 3 J . aa s oa ,98 4 2 3— 9 . i2 1 [ ] C tl i T dy 19 ,5:9 2 8 O ys [6 孙晶 , 2] 王鼎聪 , 赵杉林 , . i 等 TO 复合 氧化物 的制备及 其 在加 氢脱 硫中的应 用[ ] 工业催化 , 0 ,3 8 : J. 2 5 1 ( ) 0
[ ] Junl o H zros Ma rl B,06 16 86 J . ora f aa u t a 20 ,3 :6 d e s i

8 3. 7
bn . a l:f c ote cvt a nsp ot ]F — e t P rl f tfh t a dc b pr[ . u s t E e a i e r o u J
全国中 文核心期刊 矿业类核心期刊 e c ,9 9 2 6 2 :6 —3 9 n e19 ,1 ( )3 0 6. 7 ( — ) 57— 6 0 1 4 : 5 5 6. 『1 2] D n —T, eea J B A t a d c ro s w t m t ah N T rs . c vt ah n i e l i e h a
o r t i n wH cnet t n [ ] C e i l f i a hg adl 2 ocnr i sJ . hm c a h o S ao a
En ie r gJ u n l 2 0 1—9 gn e n o r a , 0 9, i .
sld [ ] Cro ,0 5 4 ( )3 9— 6 . u e J . a n2 0 ,3 2 :5 3 7 i f b [2 C r ie o R m s Vt ,t lA srt n 2 ] a bni AC, a o M, i J e a, dopi a rS A l a o

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需定供, 38亿吨消费量将基本满足随着近期各个行业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煤炭市场长期来看结构性过剩压力的显现,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业界一直比较关心即将到来的“十二五”煤炭产量目标到底该如何科学划定?即“干多少”的问题究竟如何回答。

对此,方君实表示,从煤炭市场需求量来看,规划预测,到,全国煤炭需求为38亿吨。

她分析指出,,中国能源需求总量为38.8亿到43.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37.1亿到42亿吨。

国家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力度,预期能源需求强度会有所下降;核电、水电和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加快,会适度压低煤炭需求总量。

另外,按照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15%左右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目标,“十二五”必然强化节能减排措施,须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一定指标内。

按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5%左右的目标考虑,煤炭需求总量为38亿吨,比下降5个百分点。

从煤炭生产的现状来看,预计煤炭生产总量规模可达32亿吨,考虑“十二五”期间煤矿报废、衰老、减产,整合淘汰落后小煤矿等因素,到煤炭产量将减少到27.5亿吨,“十一五”在建煤矿接转“十二五”建设规模,有3亿吨建成投产,再综合考虑资源整合煤矿产量增加和“十二五”新开工煤矿建成投产,可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若仍有不足,可考虑增加进口量予以平衡。

”方君实表示。

西部成未来煤炭生产重心在介绍“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布局调整情况时,方君实分“东、中、西”介绍了未来全国煤炭生产布局安排,并强调了“十二五”将实施“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基本战略构想。

注意到,这种布局提法与颁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煤炭调出、调入区和自给区”的提法有所区别,特别是隶属于西部的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份在“十一五”规划中被列入煤炭自给区,被要求“适度开发当地煤炭资源”。

煤矿“十二五”发展规划

煤矿“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根据国家、省和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和我矿长远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与采掘的正常接续,按照矿井“以采定掘,以掘保采”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有计划的进行开采,逐步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

同时突出安全生产、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重点,从而使矿井生产接续和发展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安全高效的总体目标。

依据矿井生产接续和上级有关规定、规程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基本动力,从调整要素投入机构和需求结构入手,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显著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工业规划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原则。

在工作任务、目标安排上突出有快又好发展的要求,把矿井安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安技措工程安排,重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确保安全投入。

2、坚持科学合理组织生产的原则。

进一步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环节,严格按核定能力和定员组织生产,稳定煤炭产量。

3、坚持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原则。

应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煤炭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加快矿井现代化建设。

4、坚持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原则。

发展清洁生产,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和矿井水等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5、通过对开拓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机采机掘的优势,集中生产,使开拓布局更加合理,采掘接续更加完善。

6、我矿将进一步提高采煤机械化装备水平,提升矿井现代化建设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出炉 内蒙古地区大型煤炭企业将受益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出炉 内蒙古地区大型煤炭企业将受益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出炉内蒙地区大型煤炭企业将受益根据上海证券报5月27日报道,国家能源局主导的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期出炉。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矿建设将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大力发展西部,特别是内蒙古新开工规模将占全国的26%,规划还表示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矿。

在运煤通道上,负责蒙煤外运的集通线将大扩容,同时蒙冀线也将建成,如此将极大释放内蒙煤炭产能。

同时,对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

一、扩大煤炭产能,大力发展蒙煤“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矿建设的总体布局原则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和大力发展西部。

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7.9亿吨,比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32.4亿吨增长5.5亿吨,而2010年中国煤炭产量比2005年增加了8.9亿吨。

在5.5亿吨新增产能中,内蒙古获得的产能指标将达1.3亿吨/年,占全国总量的26%。

“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的增量将比“十一五”的增量大幅减少。

在产量增幅减少的情况下,全国煤炭生产的重点是西部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在东部地区,勘查深度将控制在1200米以浅,新井建设控制在1000米以浅。

对中部的重点矿区,也将限制1000米以深深井的建设。

而对于西部地区,将大力推进神东、陕北、黄陇和宁东等大型煤炭基地资源整合以及已规划矿区的勘探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将对蒙东褐煤资源围绕重点项目开展勘探,对蒙东褐煤矿区重点实施煤电项目一体化开发,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矿,重点供应中国东北。

规划特别强调,新井建设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矿、特大型矿井和煤电一体化项目。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强化西部煤炭资源的开发,国内煤炭供应格局转变,西部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供应比重将进一步增大,使西部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地区煤炭企业增加煤炭产能获得重要机遇。

二、鼓励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将稳步推进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集团。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一、前言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安全、高效、低碳〞集中表达了现代能源技术的特点,也是抢占以后能源技术制高点的要紧方向。

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已居世界前列,但在能源供给和利用方式上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比例低、能源安全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总体上讱,我国能源工业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专门大差距,在体制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改进。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必须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丂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事个五年〔2020-2021 年〕规划纲要»,仍前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制定以后能源科技进展的总体战略,对能源科技进展进行认真分析、提早部署、科学规划,使能源科技满足能源可连续进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展形势,为我国以后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提供更宽敞的空间。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20-2021〕»〔以下简称«规划»〕分析了能源科技进展形势,以加快转变能源进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规划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用无限的科技力量解决有限能源和资源的约束,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的效率,充分运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

按照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链中技术的相近和相关性,«规划»划分了 4 个重点技术领域:勘探与开采技术、加工与转化技术、发电与输配电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将〝提效优先〞的原那么贯穿至各重点技术领域的规划与实施之中。

依照能源进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规划»明确了2020 年至2021 年能源科技的进展目标,在上述4 个重点技术领域中确定了19 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制定了实现进展目标的技术路线图,并针对重大专项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规划了37项重大技术研究、24 项重大技术装备、34 项重大示范工程和36 个技术创新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〇一〇年九月目录一、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3)(一)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3)(二)煤炭工业总体发展态势 (4)(三)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 (6)二、煤炭科技现状与需求 (7)(一)现状和成就 (7)(二)问题与需求 (19)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28)(一)指导思想 (28)(二)发展思路 (29)(三)发展目标 (29)四、主要任务 (30)(一)基础理论 (30)(二)关键技术与装备 (32)(三)工程示范 (55)(四)推广技术 (59)五、保障条件和措施 (61)一、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1.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总量大幅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00年的99214.6万亿元,2009年达到了335352.9万亿元。

这期间尽管经历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引起的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还是达到了9%以上的增长速度。

特别是在应对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和一揽子计划,主要经济指标逐渐企稳回升,经济发展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发展环境逐渐改善。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

“十二五”期间,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将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承担历史使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将越来越高、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发展道路将越走越宽。

2.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大幅增长。

199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9.87亿吨标准煤,2009年达到了31亿吨标准煤,平均年增长率为6.2%,其中1990年至1999年平均为3.37%,在此期间最高的一年为6.9%;2000年至2009年平均为8.84%,期间最高的一年达到了16.1%;2005年以来的平均增长率为8.82%。

1990年至2000年全国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2,2001年至2009年全国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达到了0.83,其中,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了1.53和1.60。

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GDP每增加1%,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率是上世纪90年代平均的2.7倍。

虽然我国正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落后产能,关闭高耗能的落后企业,但能源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

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目前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能。

由于煤炭比石油、天然气更具有资源优势,可以主要立足于国内,煤炭作为能源的投资强度低,周期较短,效率较高,是最为易得的大规模一次能源。

所以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初期靠煤,后来伴随着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的开发,到1990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比例仍然达到76.2%。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超过70%。

我国已经在逐步调整能源构成,发展新能源,期望到2050年我国煤炭所占一次能源比例下降到40%左右,近年来煤炭所占比例也已开始下降,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的消费量所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在最近两年又开始上升,2009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7.2%和70.3%,煤炭的强势供给给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后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国外输入能源的上升,国产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但煤炭消费的绝对值仍然会是上升的,煤炭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可靠的一次能源。

(二)煤炭工业总体发展态势1.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快速增加。

全国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2.05亿吨快速增加到2009年的29.73亿吨,年均增长1.92亿吨。

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初步统计,全国已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434处,核定能力12.63亿吨,占总核定能力的50.62%;其中建成了年生产能力超1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25处,核定生产能力3.4亿吨。

截止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292处安全高效矿井,产煤8.6亿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30.9%。

我国的安全高效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综采程度达到85%以上,井工矿原煤工效达到14.8t/工,露天矿达到73.6t/工;井工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039,露天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

我国煤炭产业向大集团方向发展,初见成效,2009年全国原煤产量超过1亿吨的企业有两家,这两家的原煤产量为3.96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4.4%。

全国原煤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36家,原煤产量13.76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50.05%,其中年产5000万吨以上企业7家,年产4000万吨以上企业9家。

按照产量大小,排名前5位的企业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2.29%,排名前10位的企业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7%。

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逐渐调整,资源开发重点逐渐向中西部地区集中。

我国煤炭产量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宁甘区域,该区域2008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2.99%;其次是华东区域,包括京冀豫鲁皖苏浙等7省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38%;由辽吉黑构成的东北区域,产量占全国的6.95%;新青产量占全国的2.73%;其余构成的华南区域产量占全国的16.14%。

综合来看,晋陕蒙宁甘区域和华东区域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3%,这两个区域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煤炭供给区。

2.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面临着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环境、安全和煤炭利用中的高碳排放等方面。

(1)资源我国煤炭资源总量5.5万亿吨,其中埋深在1000m以下的2.95万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

经过长期大规模的开发,我国东部现有重点采煤区的浅部煤炭资源已开采殆尽,平均开采深度已达600m左右,开采深度超过1000m的煤矿有20余座。

我国深部资源的进一步勘查和深部资源的安全开发面临新的问题。

我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储量超过总量的60%,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将要重点西移,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供给距离拉大,西部煤炭的开发除面临长距离安全、高效输送外,还有适应于西部煤层赋存条件的开采技术问题。

(2)环境不管是井工矿还是露天矿,煤炭的开采都将会给环境、土地、地表及浅层水资源带来损害,甚至是严重的破坏。

据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煤而造成的地表塌陷总量已达40万公顷,而且以每年3.3—4.7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除一些大的企业,靠近大城市的开采区域对塌陷区进行了部分治理之外,其余基本上没有得到治理。

因此,需要治理的量很大,治理的难度很大,而且我国今后煤炭开发重点的西部地区又是干旱、生态脆弱的地区,煤炭集中开发,量大、损害集中。

这些地区植被本来就非常稀疏,一旦被破坏将很难恢复。

(3)灾害我国煤层赋存条件非常复杂,地质构造对煤层的破坏非常严重,大部分煤层的开采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安全状况差等问题。

我国煤矿受瓦斯、水、火及动力灾害等威胁严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煤矿每年发生灾害的次数及因灾死亡人数都在不断下降,但每年发生的矿井灾害仍然不断,2009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下降到1以下,但死亡人数仍然有2000多,在2009年的煤矿死亡事故中,事故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是顶板事故,分别占总事故起数的47.8%和35.7%;其次是运输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17.6%;死亡人数排第二位的是瓦斯事故,占事故死亡人数的28.7%。

2010年发生的几次大的事故中,水害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占到第一位。

不论是瓦斯、水害等大的事故,还是顶板、送输等小的事故,都是煤矿灾害防治的主要对象。

(4)高碳排放煤炭是高含碳的能源资源,煤炭消费中排放大量的CO2、SO2、NO X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目前我国酸雨面积已经超过国土面积的30%,并还在快速扩大,大量CO2的排放加速了全球温室效应,利用过程中高碳排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煤炭的低碳排放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技术攻关,突破制约才能获得发展空间。

煤炭资源安全、高效、高回收率、环境友好的开发和煤炭的低碳排放利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分析,煤炭工业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煤炭资源开发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亟待攻关。

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较为复杂,煤矿开采面临水、火、瓦斯和冲击地压、高地温等严重灾害威胁,大量重大共性关键科学问题需要研究,大量的重大技术问题需要攻关;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产量,高强度的开发规模和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洁净煤炭产品需求,以及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迫切需要解决煤炭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科学问题。

2.煤炭开发战略布局逐步西移,新的重大科技问题需要研究和攻关。

我国东部矿区大多开采历史较长,资源日渐枯竭,深部开采技术瓶颈日益凸显;中部地区特别是晋陕蒙宁和新疆等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资源开发强度加大,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巨大,但因远离消费区,煤炭转化、转运技术、特厚煤层开采技术、易自燃煤层的火灾防治技术等急需攻关。

3.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煤矿现代化水平对煤炭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完全取消小型煤矿是不现实的,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今后的小型煤矿开采必须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

研究适合煤炭资源特点的小型煤矿以及难采煤层和小块段煤炭资源开采机械化、现代化开采技术装备研发亟待攻关。

同时,提升我国煤矿综采综掘装备制造能力,提高国产化率,加快煤矿管理信息化、安全监控现代化水平更需要科技支撑。

4.煤矿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煤炭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煤炭地质勘探投入增加,发现了一大批具有开发潜力的煤田,煤炭资源量增加。

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综合精细勘查重大技术和装备还相对落后,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煤炭资源合理利用与清洁高效开发和与煤伴生资源开发的地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