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自动补货模式的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VMI和JMI经典分析
销售商 工厂 地区分销 中心 顾客 销售商 顾 客
传统的库存管理
传统的库存管理,把库存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两种库存模式来进行管理。相关需求库存问题采用 物料需求计划(MRP)处理,独立需求问题采用订货 点办法处理。 一般来说,产成品库存管理为独立需求库存问题, 而在制品和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库存控制问题为相 关需求库存问题。 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 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库存。
关于分销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的思想可以从分销中心的联合库存功能 谈起。它体现了一种简单的联合库存管理思想。 传统的分销模式是分销商根据市场需求直接向工厂订 货,比如汽车分销商(或批发商),根据用户对车型、 款式、颜色、价格等的不同需求,向汽车制造厂订的 货,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因为顾客不想 等待这么久的时间,因此各个分销商不得不进行库存 备货,这样大量的库存使分销商难以承受,以至于破 产。据估计,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销售500万辆轿 车和卡车,平均价格是18 500美元,推销商维持60 天的库存,库存费是车价值的22%,一年总的库存费 用达到3.4亿美元。
目前“VMI”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协议,要求供应商将货物 送达企业仓库,由企业进行保管,但是结算时是以实际 耗用时点的耗用量进行结算,此种方式对企业显而易见 的好处是:一将结算日期与结算金额推至物料使用最后 一刻,减少资金占用;对企业来讲,达到了所谓的零库 存目标;另一个好处是企业不再担心缺货,可以有充足 的无需负担成本的物料在仓库备用。 例如: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供应商签的供应商 管理库存(VMI)协议,关于规定如下: 每月25日为本月结算的基准日,结算数量为上月26日 至本月25日乙方实际消耗的出库数量,该数量须甲、乙 双方共同确认。 为迎合这种需求,有些管理软件开始提供能满足这种结 算要求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
供应链补货逻辑
供应链补货逻辑
供应链补货逻辑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及时补充产品或物资的一种逻辑思路。
下面是一般的供应链补货逻辑:
1.需求预测:通过市场调研、销售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
2.库存管理:根据需求预测结果,计算出所需的库存量,并进行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监控、库存预警和库存优化等环节。
3.补货策略:根据库存状况和需求预测,制定补货策略。
补货策略可以根据补货周期、补货数量、补货频率等因素进行制定。
4.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供货。
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和供应商协调等环节。
5.订单处理:根据补货策略,生成补货订单,并进行订单处理。
订单处理包括订单确认、订单跟踪和订单配送等环节。
6.补货执行:根据订单,与供应商进行补货执行。
补货执行包括订单确认、发货、收货和入库等环节。
7.补货监控:对补货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补货过程的顺利进行。
补货监控包括库存监控、订单跟踪和供应商评估等环节。
8.补货优化:根据补货监控结果,对补货策略进行优化。
补货优化包括补货周期调整、补货数量优化和供应商协调等环节。
通过以上补货逻辑,供应链可以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补货与定价模型的开题报告
供应链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补货与定价模型的开题报告标题:供应链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补货与定价模型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库存管理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随着库存量的变化,企业需要在不同时间节点采取不同的补货策略和定价策略,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主要考虑固定的库存水平和固定的补货周期,忽略了库存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
而实际中,库存的需求是动态的,波动性比较大,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根据库存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进行补货和定价的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角度出发,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供应链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补货和定价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基于需求预测的库存随时间变化的模型,确定库存的储备水平和补货周期。
2.分析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库存水平变化与销售量、库存成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建立基于供需平衡的库存定价模型,研究价格与库存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本研究将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建模方法,结合实证数据和实际案例分析,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实验,探究供应链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补货和定价问题。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建立一种库存随时间变化的补货与定价模型,该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库存的储备水平,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补货策略和定价策略,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同时,该模型还可以为同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四、研究难点和解决途径本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如何建立库存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模型,并在实际应用中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解决这一难点的途径主要是采用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方法,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优化和改进。
同时,本研究还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实施计划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相关理论和方法,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补货模式选择
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 协作计划预测与补货模式是全美自愿跨产业商业标准联合会(Voluntary Inter-industry Commerce Standards Association,缩写VICS) 1998年以来在 成功试点经验基础上所制定和倡导的一整套协作标准和商业守则,使同一供应链 上的消费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管理来提高市场预测的前瞻 性和准确性,从而大大提高各自的运营效益。CPFR使整个供应链上各方同时节约 成本并提高服务水平。该方案通过零售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与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 人就某种产品进行各种数据的交换,将这些数据放置在电子揭示板上,双方共同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一致的商品生产和销售预测的决策,并以此为基 础进一步制定商品生产、销售、规划、库存和物流等计划。
(3)CPI(聚合点库存)
• CPI的补货决策由聚合点企业承担,供应链各节点的库存均集中在链中 的某一节点(聚合点)。聚合点使得存货从该节点到达最终顾客(消费者) 的时间等于最终顾客所要求的交货期。CPI 的补货决策权由上游节点 向聚合点转移,这与VMI 的从下游往上游转移有明显不同。 CPI 是多节点库存的集中补货, 和CRP、VMI相比其决策集中度最 高。由于聚合点的补货直接依赖于供应链终端的信息, 防止了多层级的 需求放大,而VMI 只能削弱一个层级的需求放大。因此CPI 模式在弱 化“长鞭”效应方面要比VMI 更具有优势,另外, 由于产品价值随产品 向下游移动而增加, 节点单位持有成本也随之增大, 而CPI 在下游节点 处不持有库存, 从而有效规避了下游节点的高额库存持有成本。因此, 当聚合点定位在上游时, CPI 的库存成本要明显低于CRP 和VMI。
智能补货方案
智能补货方案引言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补货方案应运而生。
智能补货方案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和优化商品库存,从而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营和减少企业损失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智能补货方案的基本原理、技术工具和应用案例。
基本原理智能补货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模型,通过分析数据趋势和消费者行为,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需求量。
根据预测结果,智能补货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每个商品的补货数量,并生成补货订单,以确保库存始终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智能补货方案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Python:Python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有许多数据分析库和工具,如NumPy、Pandas和Matplotlib,可以帮助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
•R语言:R语言是一种专门用于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编程语言,具有丰富的数据分析函数库,如dplyr和ggplot2。
•Excel:Exce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补货方案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训练算法从数据中学习模式和规律的技术。
在智能补货方案中,机器学习可以用来构建销售预测模型和优化补货算法。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的特点是可以处理大规模的复杂数据和非线性关系。
在智能补货方案中,深度学习可以用来提取销售数据中的隐含特征和关联关系。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一种处理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技术。
在智能补货方案中,自然语言处理可以用来分析消费者评论和需求信息,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
应用案例零售业智能补货方案在零售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智能补货系统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帮助零售商优化库存,并避免因过量补货或缺货而导致的损失。
同时,智能补货方案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促销活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购买转化率。
自动补货
•永续订单的商品不能自动补货。 •季节性商品:非当季商品不参与自动补货。 •生成自动补货申请单,需要在补货申请单当天要汇总审核生 成订单 。
15
谢谢 !
16
8
参数解释
畅销
公式:补货数量=(补货周期+送货周期+安全库存天数)*日均销量(DMS)*变量 系数+排面库存数量-系统库存—在途数+锁存
送货周期=订单发出后到收货之间的最大允许天数 (1.直送商品:与供应商协定,2.配送商品:与配送中心协定)
安全库存天数=备足几天的销量库存,为备正常途径的供货渠道出现 异常时的应急 (人工设定)
2)‘补货数量’<最小订货/配送量不产生补货; 3)结合配置'补货申请单限定补货单位倍数'及‘自动补货补货单位 修正规则’取整重新算出‘补货数量’。当‘补货数量’>最大订 货量时,‘补货数量’=‘最大订货量’;
6
自动补货-乒乓法
公式: 补货数量=最大库存-现有库存
1) 现有库存>=最小库存不产生补货;
7
参数解释
公式:补货数量=(补货周期+送货周期+安全库存天数)*日均销量(DMS)*变量系数+ 排面库存数量-系统库存—在途数+锁存
直送:补货周期=两次自动补货日期间的天数.
(补货日:1.直送商品:与供应商协定,2.配送商品:与配送中心协定)
补货日:周一 补货日:周五
(周一至周五)=5天
(周五至下周一) =4天
注意:DMS系统日结后自动更新!
11
参数解释
公式:补货数量=(补货周期 +送货周期+安全库存天数)*日均销量(DMS)*变量系数
+排面库存数量-系统库存—在途数+锁存 变量系数:默认值为1,节庆时,该系数可以由人工适当调整。 排面库存数量:对于日均销量非常小的商品,排面库存数量对补货 数量起决定性作用。人工设定
供应链中的补货策略与周期设定
供应链中的补货策略与周期设定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高效的供应链可以确保产品的及时交付,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在供应链中,补货策略和周期设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补货策略是指根据需求情况确定何时以及如何重新补充库存。
不同的企业和产品具有不同的补货策略,例如定期补货、按需补货和预测补货等。
定期补货是指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补货,无论实际需求如何。
这种策略适用于需求稳定的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风险和成本。
然而,对于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定期补货可能会导致库存过剩或缺货的问题。
按需补货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补货,即在库存接近耗尽时再进行补货。
这种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成本,但也可能导致供应不及时的问题。
因此,准确预测需求并及时补货是实施按需补货策略的关键。
预测补货是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进行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补货。
这种策略可以平衡定期补货和按需补货的优点,既能减少库存风险,又能及时满足需求。
然而,预测补货的准确性对于其有效性至关重要。
如果预测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库存过剩或缺货的问题。
除了补货策略,周期设定也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周期设定是指补货的时间间隔。
周期设定的合理性与产品的特性、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灵活性密切相关。
对于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较短的补货周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但也会增加运输和库存成本。
相反,对于需求稳定的产品,较长的补货周期可以减少成本,但可能无法及时满足需求。
在确定补货策略和周期设定时,供应链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他们需要了解产品的需求特点,包括波动性、季节性和趋势性。
其次,他们需要考虑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如果供应链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更频繁地进行补货,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最后,他们还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订单成本等。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一些企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
补货及调货方案
补货及调货方案1. 引言补货及调货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保持库存充足、满足市场需求以及优化经营效益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补货和调货的概念以及相关方案,帮助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更好地进行补货及调货操作。
2. 补货方案补货方案是为了保持库存的充足性,确保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制定的具体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补货方案:定期补货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补货,无论库存是否充足。
这种补货方案适用于销售稳定的产品,可以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来确定补货的时间间隔和数量。
2.2 定量补货定量补货是指按照预定的数量进行补货,无论库存是否充足。
这种补货方案适用于销售稳定但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可以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来确定补货的数量。
2.3 安全库存补货安全库存补货是指在满足正常销售需求的前提下,为应对突发需求波动或供应链中断等风险因素而准备的库存。
通过合理设置安全库存水平,并在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及时补货,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JIT(Just-In-Time)补货是一种按需求进行精确补货的管理方法。
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及时补充库存以满足需求,同时避免库存积压。
JIT补货可以减少库存占用和库存损耗,提高供应链效率。
3. 调货方案调货方案是为了优化库存分布,满足不同地区或销售渠道的需求而制定的具体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货方案:3.1 跨库存调货跨库存调货是指从一个库存地点调拨商品到另一个库存地点,以满足后者的销售需求。
通过合理分配库存,避免某些地区库存过剩,同时满足其他地区的需求,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3.2 跨渠道调货跨渠道调货是指在不同销售渠道间进行库存调拨。
例如,根据不同销售渠道的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各渠道的库存分布,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渠道的需求。
3.3 快速调货快速调货是在销售季节或促销期间,根据需求紧急情况迅速调整库存分布的方案。
通过加强库存监控和快速调货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和销售机会,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智能补货方案
智能补货方案智能补货方案是指通过利用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对补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并且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一、智能补货系统的介绍智能补货系统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工具。
它可以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库存状况,自动生成补货计划,并向供应商下达补货指令。
同时,智能补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市场需求和库存变化,根据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智能补货系统的工作原理1. 数据采集:智能补货系统通过与销售终端和库存管理系统的连接,实时获取销售数据和库存信息。
2. 数据分析:系统会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库存状况进行智能分析,生成补货计划。
3. 补货预测:基于数据分析,系统可以预测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从而提前做好补货准备。
4. 补货指令下达:智能补货系统会根据补货计划向供应商下达补货指令,确保及时补充库存。
5. 实时监控与调整:系统会实时监控市场需求和库存变化,根据需求变化做出相应调整,避免库存过剩或缺货情况。
三、智能补货系统的优势1. 提高供应链效率:智能补货系统可以通过准确的销售预测和及时的补货指令,减少库存占用和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2. 降低库存成本:系统能够根据需求变化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避免废品和过剩库存,降低库存成本。
3. 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及时补货,可以确保产品的供应充足,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
4. 减少人为错误:智能补货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可以减少传统人工补货过程中的错误和漏洞,提高补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智能补货系统的应用场景智能补货系统广泛应用于零售、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的供应链管理。
例如,在线零售商可以通过智能补货系统实现自动化补货,并根据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补货计划,以提高供应链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五、智能补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补货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自动补货方案
自动补货方案自动补货方案是指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通过使用自动化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产品库存的自动补充和管理,以满足市场需求并降低库存风险。
本文将介绍自动补货方案的原理、方法和优势。
一、自动补货方案的原理自动补货方案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确定安全库存水平,制定补货策略,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
其核心原理包括: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分析和需求预测,获取供应链所需的数据,并进行精确的分析。
2. 预测市场需求: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准确地预测未来市场需求,避免供应不足或者过剩。
3. 计算安全库存:基于需求预测和供应链的灵活性、可靠性等因素,计算合理的安全库存水平,以应对潜在风险。
4. 制定补货策略:根据安全库存水平和预测的需求,制定具体的补货策略,包括补货时间和数量等。
二、自动补货方案的方法自动补货方案的实施需要结合具体的供应链特点和业务需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方法:1. 定量补货方法: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需求预测,固定周期或固定点位触发补货,确保库存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 定时补货方法:根据固定的时间周期进行补货,例如每月初或每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补货。
3. 事件触发补货方法:根据预先设定的事件触发补货,例如库存低于预设值、订单量超过供应能力等。
三、自动补货方案的优势自动补货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供应链效率:通过准确的需求预测和自动化补货,可以避免因供应不足或过剩导致的库存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2. 降低库存风险:通过合理计算安全库存水平,避免过多的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储空间,同时减少过期和陈旧品的风险。
3. 提升客户满意度:合理的补货策略可以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4.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自动化补货和库存管理,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四、总结自动补货方案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供应链VMI管理模式解析
存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这个在早几年前企业在建设VMI用得较多;比如早期江铃汽车规划物流时就要求供应商在其周边建仓库;我早几年所在的外资企业在为OA机器厂配套时,主机厂也有过此要求;但实际上两个企业之间的车程也不过2个小时;最后供应商抵制才不了了之;这种方式比前一种方式对于主机厂更大的好处是连库存日常管理的费用均省掉了;这两种方式实际上不是VMI管理,只是寄售管理模式;其实施上从根本上是与供应管理库存的背道而施;其结果是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增加;原因如下:1、实际上整个供应链上库存本没有减少,只是主机厂将仓存成本向上转移至供应商;2、库存管理而导致库存成本增加;因为主机厂在使用后才结算,对于库存的管理就不严,导致损环、丢失等;更可怕的是主机厂计划变动而导致死库呆滞;对于实行在主机厂旁涉及供应商仓库的,还涉及人员及库房管理成本增加问题;3、采购计划准确性降低而产生的成本增加;主机厂采购人员在没有缺料的担心下,久而久之,采购计划的制定就疏于管理,要货随意性增加,导致供应商送货成本增加;最终在结果是,供应商不能承受库存成本,而服务质量下降,导致双输局面;实际上企业是滥用了VMI,将VOI当VMI使用;那么什么是VOI呢?VOI,即VendorOwnedInventory,供应商拥有库存,是企业实现供应零库存的一种常见模式;对于供应商而言,就是我们所说的寄售;其表现为供应商将货物补充到企业可以直接用的仓库中;物料所有权所属于供应商,但使用权及控制权在企业;企业可以按企业所需进行领料,在领用出库时实现物权的转移;企业按约定结算期限与供应商按实际领用量进行结算;这就是上面看到的企业实行的实际上是VOI;其两者对比区别而下:1、VMI是供应链上补货模式的变革;强调数据共享及供应商自动补货;而VOI着重在财务结算上的变化,着重在使用时物权转移并进行结算,延迟交货及结算时点;;2、VMI物权一般为企业所有;当然合约规定也可以为供应商拥有;VOI物料所有权为供应商,使用时才转移到企业;目前我们看到的DELL等企业实施的VMI是使用了先进的信息系统,与供应商进行库存及耗用信息共享,供应商根据需要自动补货;同时也在结算上采取了VOI模式,在物料领用时才按耗用数量与供应商进行结算,从而达到零库存目的;也就是VMI与VOI进行了适度融合;供应商在这种模式下,因为信息共享,只需要按主机厂的生产节拍供应便可,所以也可以减少库存,并且整个供应链上消除了"牛鞭'效应,达到供需双方双赢;但是在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还达到实施VMI的条件。
几种传统补货方法的特点
几种传统补货方法的特点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很多在库存上吃大亏的企业,做服饰的,做重工的,电子电器的,做电商的,等等,其实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他们“不懂库存控制”。
当然,库存控制不像库存计划、库存补充那么简单。
一提到库存控制的方法,很多人就会想到传统的补货方法,如订货点法(ROP)、看板、JIT、VMI、MRP等,还有关于所谓经济采购批量(EOQ)、CPFR(联合计划、预测与库存补充)等。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很传统的做法,简单的理解,几种传统补货方法的特点如下:- MRP –推式(PUSH)补货,基于预测,预测不准确,容易产生灾难性后果;,但目前大多数制造业在用;- KANBAN/JIT - 仅适用于短距离、需求稳定的情况;特殊行业,如汽车等则是应用比较多;- ROP - 库存很高,需求波动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短缺、停产,适用于低值品补货;- VMI –基于预测,不适合需求波动较大,价值较高的物料,容易产生呆滞;- CPFR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很大程度上只是个思想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应该怎样去控制库存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搞清楚三个基本概念,三个不同的东西:- 库存计划(inventory planning)- 库存补充 (inventory replenishment)-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库存计划是指,根据未来的销售预测、企业经营现金流情况,并参考历史数据等,计算我们“应该持有的库存量”,或者,库存周转率应该做到多少;库存补充(方法)则主要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当然还有IRS(intelligent replenishment system)智能补货、DDMRP(demand driven 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等新兴方法,但这些都属于库存补充的范畴,也就是一些补货方法,而并非库存控制本身。
那么,什么是库存控制呢?我的理解是,库存控制就是通过库存计划,设定库存控制目标,运用相关的库存补充方法,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与组织架构,充分利用ERP等现代IT工具,从而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库存结构,最终要实现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保证给客户及时交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呆滞,提高库存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周转。
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协作计划预测与补货
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协作计划\预测与补货作者:张建军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35期◆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实现对市场变化的科学预测和快速反应,必须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的运作和管理,一种面向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新的模式—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简称(CPFR)应运而生。
文章阐述了CPFR的基本理念,介绍了CPFR的实施流程,最后分析了企业实施CPFR的关键因素以及挑战。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CPFR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背景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出现以来一直广受实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了不少的成果。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的一种网链状结构,它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加工、制造、组装、分销等过程一直到最终用户。
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对供应链这一网链结构中的全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传统供应链中的每一个节点企业基本上都是在相互隔离的状态下开展工作,他们之间通常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即每个企业都是在寻求以牺牲其他相关节点企业的利益为前提来提高自身的利润或降低自身的成本,一个企业的得益等于甚至大于其他相关节点企业的损失,这使得供应链的总体效益并未发生变化。
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现代企业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缩短的产品交货期以及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等,这些压力使得供应链中节点企业逐渐认识到,它们实际上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总体目标,即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当今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企业之间应该是一种竞合的关系,每个节点企业不是关注如何分配现有的利润,而是应该努力去提高供应链的总体利润,然后再加以合理分配,在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使得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都能够获取更大的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
仓储物流管理中的仓库货物补货
仓储物流管理中的仓库货物补货在仓储物流管理中,仓库货物补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仓库货物补货策略可以提高货物流转速度,优化仓储利用率,提升运营效率。
本文将探讨仓储物流管理中的仓库货物补货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补货策略。
一、仓库货物补货的重要性1.1 提高供应链流畅度仓库作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货物补货不及时或不准确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供应链中其他环节的堵塞。
只有在货物补货及时完成,仓库的货物流转才能更加顺畅,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1.2 提升仓储利用率货物补货不仅需要及时完成,还需要具备准确性。
及时而准确的货物补货可以保证仓库的货物存储充分利用,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出现。
通过精确的货物补货,仓库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仓储利用率。
1.3 提高运营效率货物补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仓库的运营效率。
及时完成补货,可以减少等待时间,加快出库速度,提高仓库运营效率。
准确的货物补货,可以降低误出货的风险,避免因为补货不准确而产生额外的工作量。
二、仓库货物补货的关键问题2.1 补货策略的确定在进行仓库货物补货时,需要确定合适的补货策略。
常见的补货策略包括固定补货策略、按需补货策略和动态补货策略。
固定补货策略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补货,适合需求相对稳定的产品;按需补货策略是根据订单需求进行补货,适合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动态补货策略是根据库存水平和销售数据进行调整的补货策略,可以更加灵活地满足不同的需求。
2.2 补货数量的计算补货数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销售数据、库存水平、货物周转率等。
通过运用一些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进行准确的补货数量计算。
根据需求的波动性和预测准确度,可以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如经验法、时序法、平均法等。
2.3 补货周期的界定补货周期是指两次补货之间的时间间隔。
补货周期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订单需求、货物存储能力、补货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补货周期过短会增加补货频率和成本,而补货周期过长可能会导致库存不足和订单滞销。
商品自动定价和补货政策
商品自动定价和补货政策商品自动定价和补货政策1. 引言在当今数字化和商业化的世界中,商品自动定价和补货政策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动定价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算法的方法,使商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决定商品的价格。
而补货政策则是一种根据销售数据和库存状况来进行补货的策略,旨在确保商品的供应充足,并最大化销售和利润。
2. 商品自动定价商品自动定价是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来确定商品的最佳价格。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市场趋势、竞争情况、销售数据和消费者行为等因素进行精确的分析。
通过自动定价,商家可以根据实时数据来调整价格,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销售和利润。
2.1 市场趋势分析自动定价的第一步是对市场趋势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数据和消费者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商家可以根据市场趋势来调整自己的定价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2.2 销售数据分析销售数据是自动定价的关键组成部分。
商家可以根据销售数据来确定商品的最佳价格。
通过分析每个销售渠道的销售数据以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商家可以找到最佳的价格点,以最大化销售和利润。
2.3 消费者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行为对于自动定价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偏好、购买力和购买时间等因素,商家可以更好地调整定价策略。
对于高端商品,商家可以根据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时间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以最大化利润。
3. 补货政策补货政策是一种根据销售数据和库存状况来进行补货的策略,旨在确保商品的供应充足,并最大化销售和利润。
通过合理的补货政策,商家可以避免库存过剩或缺货的情况,提高供应链效率。
3.1 销售数据分析与自动定价类似,补货政策也依赖于销售数据分析。
商家可以根据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趋势,并相应地安排补货计划。
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商家可以确定哪些商品是畅销产品,哪些是滞销产品,以及何时补货。
3.2 库存状况监测除了销售数据,库存状况也是补货政策的重要因素。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物流中的自动缺货补货技术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物流中的自动缺货补货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物流系统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智能物流系统中,自动缺货补货技术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智能物流系统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传统的物流模式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物流系统则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智能调度等手段,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二、自动缺货补货技术的基本原理自动缺货补货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物流系统中的商品库存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当某个商品的库存低于一定阈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补货操作,确保商品的供应充足。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物流系统通过传感器、RFID等技术对商品库存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商品的销售趋势、季节性需求等信息。
2. 预测与规划:基于历史数据和销售趋势,系统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商品的需求量,并制定相应的补货计划。
3. 自动补货操作:当某个商品的库存低于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补货操作。
具体的补货方式可以根据物流系统的需求而定,可以是自动下单、通知供应商等。
4. 实时监控与反馈:系统会实时监控补货操作的进展情况,并将反馈信息传输给相关的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补货计划。
三、自动缺货补货技术的优势与挑战自动缺货补货技术在智能物流系统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实现库存的精确控制,避免因过多或过少的库存而带来的成本浪费。
其次,它能够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该技术还能够提前预知需求变化,避免库存断货的情况发生。
然而,自动缺货补货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准确预测需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性需求、市场变化等。
采购与供应商库存补货管理
采购与供应商库存补货管理企业有必要改革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寻求新的库存控制模式来降低库存成本,而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管理难题。
一、传统库存控制的弊端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提出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式,它从全局的角度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进行控制和调度。
而库存管理则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与传统的库存管理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和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传统库存控制模式的弊病显得更为突出:各节点企业为了应付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扩大库存水平以备不虞之需,从而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的总体库存成本,结果增加了供应链的运作成本,降低了其整体竞争优势。
这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情况下,无疑不利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主导优势地位。
因此,企业有必要改革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寻求新的库存控制模式来降低库存成本,而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管理难题。
二、VMI含义及其业务流程分析关于VMI的定义,有学者认为:“VMI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恰当库存水平,以及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恰当策略,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改,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VMI策略的关键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原则中:1.合作性原则在实施VMI策略时,相互的信任与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与用户(零售商)都要有很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
2.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
补货分析报告
补货分析报告1. 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并总结补货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提供合理的补货建议。
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补货数据分析2.补货趋势预测3.补货建议2. 补货数据分析2.1 数据概览补货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指标:•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当前库存量•销售量•补货量•补货时间2.2 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对补货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补货情况。
下面是对补货量和销售量的柱状图和趋势图:补货量和销售量补货量和销售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补货量和销售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补货量较大的产品往往也有较高的销售量。
2.3 补货量分布分析补货量的分布情况对于补货策略的制定非常重要。
下面是补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补货量分布补货量分布从直方图中可以看出,补货量主要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间,部分产品需要更多的补货,而大部分产品的补货量较少。
3. 补货趋势预测3.1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历史补货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得出补货的趋势和周期性。
下面是补货量的时间序列图和趋势预测图:补货时间序列图补货时间序列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补货量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和周期性。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趋势预测,得出未来补货的需求量和时间。
3.2 需求预测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补货需求量。
结合产品的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可以对未来的补货需求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
4. 补货建议基于以上分析和预测结果,我们给出以下补货建议:1.根据补货量分布情况,针对补货量较大的产品,可以适当调整库存策略,减少库存压力。
2.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和需求预测,合理安排补货时间和补货量,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供应,并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发生。
3.定期监测和更新补货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5. 结论本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提供了补货分析的全面视角。
通过合理的补货建议和策略,可以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销售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拉式补货
供应链管理拉式补货1. 简介供应链管理拉式补货是一种基于需求信号拉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往往是以生产计划为核心,通过预测市场需求来推动生产,然后再将产品推向市场。
然而,预测需求的准确性往往有限,这导致了库存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拉式补货则通过根据实际需求信号进行补货,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2. 拉式补货的原理拉式补货的原理是通过不断监测市场需求信号,基于实际需求进行补货。
其核心是实时的需求传递和信息共享,让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需求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进行补货决策。
具体来说,拉式补货的过程如下:1.监测需求信号:通过各种手段,如销售数据、市场调研等,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号。
2.信息共享:将需求信号传递给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者,以便他们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
3.补货决策:根据市场需求信号,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者进行补货决策。
4.补货操作:根据决策结果,进行补货操作,确保产品能够及时供应。
3. 拉式补货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推式补货方法,拉式补货具有以下优势:•减少库存:拉式补货能够更准确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补货,避免了因预测不准确而导致的库存过高或过低问题。
•提高响应速度:拉式补货能够更及时地根据需求信号进行补货,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降低成本:由于库存减少和响应速度提高,拉式补货能够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增强顾客满意度:拉式补货能够更准确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4. 拉式补货的实施过程要实施拉式补货,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建立需求监测系统建立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市场需求的系统,如销售数据分析系统、市场调研系统等。
这样可以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号。
步骤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需求信号能够及时传递到每个参与者。
步骤三:制定补货决策规则根据需求信号和企业的目标,制定一套补货决策规则,包括补货的时机、数量等。
步骤四:实施补货操作根据补货决策,进行补货操作,确保产品能够及时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自动补货模式的特征及其对比分析●柳 键 摘 要:文章着重对ARP的特点及绩效作了定性分析,并探讨了CRP、VMI、CPI三种自动补货模式的优缺点,为企业的库存模式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ARP 库存成本 服务水平 CRP VMI CPI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3)07-172-02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推式补货系统,即补货决策是基于需求预测而不是销售点(POS)的实时需求数据。
由于供应链的“长鞭”效应及预测偏误,企业库存成本增加,成本效率下降。
另外,传统模式是基于单个企业局部优化实施库控制的分散式管理系统,缺少跨企业的合作与协调,致使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佳。
为了寻求在较高的服务水平条件下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众多企业采取了拉式补货系统即自动补货模式(ARP)。
一、ARP的内涵及优越性ARP系统主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快捷、准确地获取客户销售点的需求信息,并据此进行自动补货的跨企业的合作式库存控制模式。
自动补货系统最初应用于零售渠道,即高效顾客响应(ECR)系统,如美国的巨人食品经常性地与制造商进行信息交流以及业务运作的协调,利用ECR取得库存大幅度减少。
随后,服装业也陆续采用了ARP即快速响应(QR)系统,如服装零售商迪拉德利用QR系统使库存效率明显增加。
随着ARP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各种不带行业特点的ARP模式也应运而生,如连续补货模式(CRP)、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聚合点库存(CPI)等。
相对于传统的推式库存系统,ARP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时补货。
ARP是直接基于实际需求信息即时补货的,而传统的库存模式是依据需求预测超前补货的。
2.信息化程度高。
信息技术是ARP的技术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
ARP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电子补货系统,其绩效直接受制于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3.合作式库存控制。
ARP突破了传统的分散式库存管理模式,实施面向供应链的合作式管理,它强调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通过提高供应链的绩效使各个企业受益。
4.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ARP是跨功能、跨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这要求库存管理人员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有较强的业务协调能力。
同时,管理人员要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以便作出合理的库存控制决策。
ARP的上述特点使得其在成本及服务绩效方面明显优于预测式库存模式,如交货期缩短、库存周转加快、缺货减少、库存投资下降以及产品竞争力增强、销售收入增加等。
二、影响ARP绩效的因素ARP的绩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涉及交易、战略、组织三方面:1.交易因素。
交易因素包括信息共享度、标准化(或顾客化)程度、成本变动性、竞争激烈(市场不确定性)程度。
(1)信息共享度。
ARP要求供需双方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对方客户的需求、库存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信息共享度成为影响VMI绩效的重要因素。
许多学者对ARP模式下信息共享的价值作了研究,认为信息共享可大幅度减少库存成本,并且需求的波动性越大,信息共享价值也越大。
这表明,外部不确定性越大,信息共享也更加重要和必要。
(2)标准化程度。
标准化涉及到成本和服务水平的平衡。
一方面,对所有顾客采取标准化的ARP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标准化使ARP很难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降低了服务水平,影响顾客满意度。
因此,企业必须合理选择ARP的标准化程度、平衡成本和服务水平以使总体绩效最优。
(3)成本变动性。
成本变动使得库存优化难度增加。
因为补货决策是基于一些成本参数并通过数学模型而作出的。
如果成本参数不确定,如订货成本、单位持有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等,决策者很难作出最优补货决策。
成本变动性越大,库存控制更加困难,成本效率也就越低。
另外,成本变动也会影响顾客满意度,进而影响产品需求。
由于厂家要维持一定的利润,成本变动必然导致价格变化。
特别是当价格增加时,由于供方没有按预定价格供货,顾客满意度下降,使企业信誉受损。
总之,成本变动性对ARP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4)竞争激烈程度。
据交易成本理论,外部不确定性影响组织之间的契约安排。
外部不确定性常常受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影响。
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对市场作出快速响应。
由于市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将交易及决策内部化,以规避外部不确定性风险。
企业通过这种内部化减少提前期,降低订货周期及订购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库存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许多企业积极采取ARP模式以应对快速多变的外部环境。
因些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实施ARP的积极性越高,投入也越大,ARP的效益越加明显。
如在过去那种计划经济环境下,竞争激烈程度低,市场不确定性小,实施ARP不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ARP的增效功能甚微。
不难看出,市场竞争力度对ARP效能的影响正是正面的。
2.战略因素。
企业经营战略可分为市场定位战略和利润定位战略。
企业战略对ARP的绩效会产生重大影响。
(1)市场定位战略。
该战略是通过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而迫使竞争对手退出目标市场或阻止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目标市场,其主要着眼于长期的战略目标而不是短期的经济利益。
为了增加市场进入障碍,市场定位型企业往往与供应链成员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以构建一条以增加顾客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首要目标的ARP配送渠道,增加合作伙伴对渠道关系的依赖性,降低合作伙伴转向竞争对手的可能性。
该战略把改善渠道关系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形成的ARP安排有助于加强供需合作与协调,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及服务水平。
因此,市场定位战略会促使ARP的服务水平提高,但该战略强调顾客价值的增值,因而一般采取顾客化程度高的配送渠道,致使标准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佳,产品成本增加。
(2)利润定位战略。
该战略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效益,采取标准化的配送渠道以降低产品成本,因而该战略对成本有积极意义。
但利润定位型企业对长期合作的兴趣不大,供需双方只是一种松散式的合作关系,甚至仅仅是一种市场交易关系。
所以ARP的信息共享、运作协调都比较困难,导致响应能力弱化,服务水平下降。
3.组织因素。
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成本和服务绩效越佳。
二是决策集中度,笔者认为,决策集中度服务水平的影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当需求品种变动较大时,分散式决策更有利;当需求品种变动较小而需求数量变动较大时,集中决策更有利。
三、各种形式的ARP的比较分析从决策主体及管理机制的角度来看,ARP包括CRP、VMI、CPI三种形式。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于客户的销售点数据进行补货。
但不同形式的ARP在决策主体、决策集中度以及绩效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1.决策主体的差异。
CRP的决策由客户(存货所在地)负责,也即存货的决策权及所有权与存货的物理位置一致。
应该说,仅从决策主体的角度来看,CRP与传统的推式存货补货模式并没(下转第174页)此,必须针对职工的新需求进行有效的激励。
精神激励是指建立在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需求基础上的激励手段,包括社会荣誉称号、在职业工作中的地位、权力岗位和职业发展。
现在海洋石油企业员工对于尊重、认可、赞赏、荣誉等的需求日益上升,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尊重员工、鼓励员工,采用赞赏、表扬、授予荣誉称号的方式激励员工。
第三,在外在激励不断增加的条件下,采用内在激励方法,使工作岗位成为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工作,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激励环境。
石油生产的工作环境是艰苦的,又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石油生产中有风险,也具有挑战性,有许多新的难题等待着员工去解决,管理者应当使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一定的难度,使员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员工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在设置工作岗位时,使每一个岗位都具有技能的多样性、任务的完整性,强调任务的重要性,使员工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
激励机制的模式是指根据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性质的工作和岗位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石油生产的员工队伍由三部分人构成,包括海洋平台一线的生产岗位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创新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生产的管理人员。
由于三部分人的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四、激励机制的实施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现有的激励机制的完善、更新,需要一定的条件。
首先是合理地运作激励的资源和手段。
包括石油企业在分配、收益领域能够运用的资源和手段。
其中既包括物质手段也包括精神手段;既包括短期激励手段也包括长期激励手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应当注意:1.加强考核,保证浮动工资激励的合理、公正和公平性。
实现改善工资结构,在保持现有的固定工资部分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浮动工资部分的关键是加强考核,对岗位工作的原材料消耗、工作目标的量化指标、创造的产值和效益能够量化考核。
使员工的工资水平在增加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前提下,整体工资收益水平有所提高。
在现行的工资结构中,存在着固定工资部分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
按照收益与风险挂钩的原则,实现工资收益与绩效挂钩,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使责任、权利、风险与收益相一致,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根据市场竞争情况,适当吸收社会劳动力市场中的优秀人才加盟石油生产事业,把考核不合格的员工清除出来,下岗待业。
形成一线生产人员与二线、三线维修和后勤服务人员的级差,根据岗位责任,量化考核,用价值体现工作的收益。
2.建立激励与约束并行、以正面激励为主的机制,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石油企业可以设立各种各样的奖项,使表现突出的员工受到激励。
如可以设立完成目标奖、节约奖、降耗奖、工艺改革奖、合理化建议奖等,数额不一定很大,重在引导。
谨慎采用约束措施,针对员工的过错行为,采取批评、扣薪罚款直至除名的惩罚。
3.加强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建设,形成文化和精神激励,让职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只要一提起我是石油企业的员工就有很自豪的感觉。
加强精神激励,提高政治、权利、地位、荣誉感等方面的激励。
在企业现行的考核措施中,也具体规定了精神方面的激励措施,但是还不够。
加强精神激励的先决条件是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打破工人与干部之间的鸿沟,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
一是评先进,树标兵,对优秀员工给予政治荣誉。
二是把优秀员工吸纳进管理梯队中来,从辅助岗转为关键岗,从操作工提拔为班组长,从班组长晋升为队长、平台经理。
每一次提拔,责任、地位、自我价值评价都不一样。
总之,石油企业目前的工资奖金及其激励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还有待完善。
此研究力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创新。
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和出新。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供电公司,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责编:诸海)(上接第172页)有什么不同,但CRP是基于事实上的需求数据即时补货的,而推式补货是基于预测需求数据超前补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