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宋之韵》解说词(五)奉旨填词
宋之韵-解说词
《宋之韵》解说词【1】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浑厚。
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
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的歌词。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八世纪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胡乐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以后,又产生了一种叫燕乐的新音乐。
《宋之韵》解说词(全集)
《宋之韵》解说词(全集)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八世纪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胡乐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以后,又产生了一种叫燕乐的新音乐。
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宋之韵》解说词(十)多面词人
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宋之韵》解说词(十)多面词人文章类别:古典诗文第十集多面词人贺铸原籍文士辈出的绍兴,生长在河南辉县百泉,是京剧《贺后骂殿》里,那个贺后的娘家晚辈人,又自称是晚年隐居镜湖的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后裔。
据说他相貌奇丑当时人称他贺鬼头。
按他的社会地位和社交圈子,他本来应当在官场一帆风顺。
可惜他生性高傲,任侠尚气,不管什么达官贵人,话不投机就敢叫人下不了台。
于是他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
不过,他的词名在北宋后期倒是有口皆碑的。
既然他以豪侠自命,又曾担任过武职,四十岁以后才改任文官,这就使他对生活的开掘,要比别人广一些。
他在《六州歌头》这首词中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年轻时有一股侠客的义气,结交的都是通都大邑的杰出人物。
与人肝胆相照,路遇不平,立时就能怒发冲冠。
哪怕跟人站着说上一会儿话,只要说得投机,就能一诺千金,甚至以生命相许。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公认是最勇敢的人,自己也以狂放不羁自豪。
一出来就车马一大群,在京城里并驾而行,在酒店里起哄狂饮,一瓮一瓮的酒一饮而干,就象长虹吸海一样。
在另一首《小梅花》中,他慷慨悲歌“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手能缚虎,口若悬河,一个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坐的却是鸡窝一样的马车,驾车的马小得像狗。
我辈岂是普通人,怎么就在黄尘中奔走找不着出路呢?贺铸这一类词在北宋算是凤毛麟角,而对南宋一些词人,象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则有示范作用。
贺铸堪称北宋第一的,还不止这个——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练子》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
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捣练子》边境上有征人,内地就会有思妇。
唐代的边塞诗人,就擅长写这种思妇题材。
边塞诗是唐诗中最耀眼的一朵奇花。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十三】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十三】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十三】第十三集《宋之韵》解说词【十三】千秋才女古代寥寥可数的女诗人,能毫无愧色与第一流的男性诗人比肩而立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千秋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颇有名气的学者和散文家,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所著《金石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李清照从小就才华出众,诗和散文都很出色,还擅长书画,词更是宋词中独树一帜的名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她善于把口语锤炼得浅切平易、活泼动人,富于表现力,用于塑造鲜明的艺术形像。
像她十八岁结婚前写的这首词,语言就已经锤炼得很见功力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抒情主人公是个大家闺秀,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她内心朦胧地在寻求爱情,羞涩却又落落大方,放得开却又带几分矜持。
宋代是封建意识形态逐渐强化的时代,但那种约束力对少年李清照似乎根本不存在。
打秋千能打到“薄汗轻衣透”说明很有些放肆。
见有人来,羞得顾不上穿鞋就跑,头发也乱了,金钗也滑落了,跑到门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回头偷看一眼,还顺手抓过来一枝青梅闻一闻。
这种举动,是完全不符合封建规范的,但这一串动作,却把少女健康开朗、娇憨羞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名篇,到重阳节时已过秋分,已经昼短夜长,“薄雾浓云愁永昼”自然就不是真的白昼漫长,而只是丈夫不在,空房独守,因而无以消遣的内心感受。
白昼难挨,夜里更是冷清,但词人不明说,只用“半夜凉初透”这种愈变愈凉的气候来暗示,这就比说冷清更饶有余味。
“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重阳节那天,菊花开得正艳,多少天过去了,应当开始萎谢了吧?因此“帘卷西风”的瞬间,看到窗外的菊花蔫萎,词人顿时敏感地想到了“人比黄花瘦”,这一声轻柔的叹息,浓缩了无限的凄苦。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11--20)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11--20)《宋之韵》文字解说词第十一集集大成者有一天风流皇帝宋徽宗到东京名妓李师师那里去玩儿,北宋大词人周邦彦正好也在,来不及跑开,就躲在床底下,宋徽宗拿出一个橙子,与李师师分吃。
然后就说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悄悄话。
李师师还委婉地留宋徽宗过夜。
周邦彦都听见了,就概括为一首词。
宋徽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就要把他发配到外地去,他赶忙又写了一首《兰陵王》,诉说被押出首都的凄苦,才算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自然是当时人瞎编的,有那首词为证:《少年行》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可想而知,这是周邦彦写自己在歌楼酒馆里的经历。
这首艳情词狎昵温柔,但点到为止,不流于恶俗,这是他比柳永高明的地方。
另一首《兰陵王》则写他客居京城开封时,送别友人的抑郁心情,也与宋徽宗毫无相干。
这首送别词曾风靡一时,被称为渭城三叠,是离别的筵席上必唱的,一直传唱到南宋初年,流行了几十年。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清明前后,在蒙蒙的烟气中,柳条依依地摆弄着嫩碧。
从汉代起就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所以,这首词就借杨柳起兴。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由烟里丝丝弄碧的眼前实景,入年年来这里送别的往事,有意将情绪展开的逻辑线断开,这就叫顿挫。
下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又折回到眼前,经常来这隋堤上送别友人,而自己也是京华倦客。
每次来送人自己也登临望故国,为有家归不得而痛苦,因而接着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第二段写被送者终于去远了,第三段又折回到送别的地点。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在无边的春色里,太阳慢慢地落下山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剩下词人站在那里,满心凄恻,最后,词人再一次宕开,由眼前的冷清入回忆,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不说眼前的分手,而说原先的相聚,用痛苦的回忆,来凸现心情的灰暗和沉重。
《宋之韵》解说词汇总目录
《宋之韵》解说词汇总目录
《宋之韵》解说词目录
《宋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宋词概览
《宋之韵》解说词第二集晏氏父子
《宋之韵》解说词第三集词坛新声
《宋之韵》解说词第四集一代文豪
《宋之韵》解说词第五集奉旨填词
《宋之韵》解说词第六集多面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第七集旷世奇才(上)《宋之韵》解说词第八集旷世奇才(下)《宋之韵》解说词第九集苏门学士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集婉约魁首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一集集大成者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二集战乱年代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三集千秋才女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四集风雅游士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五集爱国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辛词前奏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七集一代豪杰(上)《宋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一代豪杰(下)《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风雅游士
《宋之韵》解说词第二十集末世悲歌。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集介绍电视纪录片《宋之韵》是一部展示中国宋代文化和历史的精彩作品。
本片通过深入研究宋代文化和历史,展现了这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音乐、风俗和人物,向观众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繁荣与光辉。
本文档是电视纪录片《宋之韵》的解说词集,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该片。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介绍该片的主要内容、剧情梗概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主要内容第一集:宋代建筑与城市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一集将带领观众了解宋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并展示一些著名的宋代建筑,如灵隐寺、张家界和黄山等。
第二集:宋代文化与艺术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一集将介绍宋代的文学、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并向观众展示一些著名的宋代文化艺术作品。
第三集:宋代风俗与习俗宋代是一个风俗繁盛的时期,这一集将介绍宋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娱乐活动和节日习俗,向观众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
第四集:宋代名人与英雄宋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和英雄。
这一集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宋代名人和英雄,如苏东坡、文天祥和岳飞等,并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剧情梗概第一集:宋代建筑与城市本集以灵隐寺为例,展示了宋代建筑的宏伟和精湛的工艺。
节目介绍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元素,并通过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第二集:宋代文化与艺术本集以王安石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介绍了宋代的文学创作和诗词之美。
同时,节目还展示了宋代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当时文化艺术的兴盛和独特之处。
第三集:宋代风俗与习俗本集以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例,展示了宋代人民庆祝和欢乐的场景。
节目还介绍了宋代人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和娱乐活动,让观众了解宋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
第四集:宋代名人与英雄本集介绍了一些宋代的名人和英雄,如苏东坡、文天祥和岳飞等。
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节目向观众展示了宋代人才辈出和英雄出现的背景和氛围。
宋之韵奉旨填词观后感
如果把唐诗比作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雄浑而旷莽;那么宋词就是富春江,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秀丽而精致。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阳刚之气;那么宋词就是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百媚千娇的阴柔之美如果把唐诗比作青松,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是坚韧挺拔的男子汉;那么宋词就是垂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是风姿绰约的美人儿。
隋唐五代时的词脱不开一个艳字。
总是在风花雪月间,在烟花巷陌里。
当然,也有人把词当话筒,向生活呼号,以爆出内心燃烧的悲愤,撕裂的痛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人说李后主的词,是沾着自己的血,写出来的。
不错,他的词是感情裂变的冲击波,是痛彻心髓,而又強自按压的呻吟。
李后主的词多是对过去的感伤,柳永词则更多是对现实的无奈,现实的无奈看来是太多了。
以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可以说真正的宋词就是从柳永开始的。
在他之前,即便是李白也要抱怨“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仍要以卿相自诩。
而柳永第一个喊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烟花巷陌,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然而他骨子里却又放不下功名,他屡屡应试,晚年还是挤上仕途,想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未必是在写男女之情。
柳永是矛盾的,而苏轼则是真洒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声响亮的号角,吹响了豪放一派的集结号。
把诗词的边界彻底粉碎。
让词从歌楼酒馆里走出来,挺直了腰杆,与诗平起平坐。
苏轼不拘一格,知无不言,晚年因文字狱一再遭到贬谪。
贬到湖北,他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贬到广东,他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海南他写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贬谪路上喝小酒,吃荔枝,游三亚。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七】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七】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七】第七集《宋之韵》解说词【七】旷世奇才(下)苏轼把自己的生活全方位撒进词的沃野,用独自从生活中浓缩出来的哲理去进行培育,使词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开出了有深度的,经得起琢磨的意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日出游,忽然遇上阵雨,同伴狼狈不堪,词人却“吟啸且徐行”置之度外,“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奔走一生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会怕这么一阵雨吗?终于阵雨过后,斜照相迎。
刚才那一阵“穿林打叶声”不过是一场虚惊。
实际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这里有陶渊明的随缘自适,有禅宗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的了悟。
苏轼抱着儒家的社会责任感来承当一切,一点不肯马虎,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知无不言的性格,黑白分明的态度,使他受尽了折磨,贬官贬得一次比一比远——《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已经贬到了惠州,当时这是地产的蛮荒之地,他竟然声言只要天天有荔枝吃,就“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自宽自解,然而因为他是旷世奇才,又有充满磁性的人格魅力,这使他那些藐小的政敌,忌妒得目光都发高烧。
于是,他们借故把苏轼再贬到海南的儋州。
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觉得真直到了人生的尽头——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他这块有用的石头,无法去补朝廷的裂缝,被抛掷出来,也许将永远与海南这里的巨石为伍吧!这是他无法排解的悲哀。
然而,他毕竟是哲人,并没有在荒凉中板结成石头。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这四年的贬谪当作一次旅游。
如今,他矗立在东坡书院这里,一派智者的深沉和学者的儒雅,来接受游人的瞻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20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20集)(2017-05-26 11:25:55)转载▼标签:生活文化教育分类:高考文言诗文阅读讲习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得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宋之韵》解说词(十五)爱国词人
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宋之韵》解说词(十五)爱国词人第十五集爱国词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的诗,强烈地要求收复失地,驱逐金人洗雪国耻,是陆游一生歌唱的理想,是他永不衰谢的灵感。
写诗这样,写词也这样。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望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上片记梦,下雪的早晨到处是胡笳声,说明到处是金人,战事紧急,然后是铁骑无声望似水,一支纪律严明的骑兵,开赴前线。
这梦游处虽然说不表是什么地方,但总不外乎词人萦回脑际的雁门、青海湖一带。
这一带远在宋金以淮河边界的边界线以北,说明词人经常想的是彻底驱逐金兵,收复整个中原地区。
而可悲之处正在于,收复失地只能在梦里进行。
下片写梦醒后的凄苦,一觉醒来,室内只一盏冷清清的油灯,窗外是一钩冷清清的月亮,想着要封侯万里,可毕竟已开始秃鬓,已不是最佳年龄了。
这是陆游五十岁左右,在四川任职时写的词,而梦中所见,则是他四十八岁时在梁州,今汉中从军的经历。
这段经历是他终生都铭刻在心的,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还在词中回忆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时词人被弹劾罢官住在故乡,今浙江绍兴。
与上面那首词叹息鬓虽残,心未死相比,按说该是另一种心情了,然而这首词苍凉悲壮,虽说晚景凄凉,但壮志未酬的感愤依然是那么强烈。
起句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极力突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结尾却用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反差出凸现年光虚度的痛心疾首。
把这两首创作时间相隔二三十年的词摆在一起来读就会发现,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血性的诗人,陆游不能没有这种杀敌报国的愿望,但实际上他既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经历。
仅仅是凭着一股血气,因而说多了就不免重复。
诗人六十八岁那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打门窗,雨敲房顶,如同千军万马逼压过来,他躲在床上,显然是想起了岑参的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于是,由轮台想到了驻守边疆。
语文教学:二十集纪录片《宋之韵——宋词》在线视频
语文教学:二十集纪录片《宋之韵——宋词》在线视频文章类别:高考研究二十集大型纪录片《宋之韵——宋词》《宋之韵——宋词》创作历经12年,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
她秉承了《唐之韵》的一贯风格,全片以词人和流派为分集,但她没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那些作词的人——关注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生的态度。
该片画面唯美、制作精良,即将再掀观众对宋词的关注和喜爱。
《宋之韵——宋词》是国内第一部以电视纪录片方式表现宋词和宋代词人的电视作品。
她也是三多堂传媒自己投资的中国传统文化“韵”系列的第二部。
(韵系列为:《唐之韵——唐诗》、《宋之韵——宋词》、《元之韵——元曲》。
其中《唐之韵——唐诗》已于2000年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反响一直持续至今。
第三部《元之韵——元曲》正在规划中。
)《宋之韵——宋词》创作历经12年,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
她秉承了《唐之韵》的一贯风格,全片以词人和流派为分集,但她没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那些作词的人——关注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生的态度。
该片画面唯美、制作精良,即将再掀观众对宋词的关注和喜爱。
[纪录片] 宋之韵关注宋词背后的故事类型:国语简介:《宋之韵——宋词》创作历经12年,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
她秉承了《唐之韵》的一贯风格,全片以词人和流派为分集,但她没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那些作词的人——关注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事物的观察……1-20附:[纪录片] 唐之韵诠释古典文学作品类型:国语文化简介:《唐之韵》,系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经过搜索资料、探究论证、采景设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摄的文学教育片。
其拍摄足迹遍步中国大江南北,投资逾百万。
《唐之韵》共20集,每集播放时间约20—30分钟……1-20。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的诗,强烈地要求收复失地,驱逐金人洗雪国耻,是陆游一生歌唱的理想,是他永不衰谢的灵感。
写诗这样,写词也这样。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望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上片记梦,下雪的早晨到处是胡笳声,说明到处是金人,战事紧急,然后是“铁骑无声望似水”,一支纪律严明的骑兵,开赴前线。
这梦游处虽然说不表是什么地方,但总不外乎词人萦回脑际的雁门、青海湖一带。
这一带远在宋金以淮河边界的边界线以北,说明词人经常想的是彻底驱逐金兵,收复整个中原地区。
而可悲之处正在于,收复失地只能在梦里进行。
下片写梦醒后的凄苦,一觉醒来,室内只一盏冷清清的油灯,窗外是一钩冷清清的月亮,想着要封侯万里,可毕竟已开始秃鬓,已不是最佳年龄了。
这是陆游五十岁左右,在四川任职时写的词,而梦中所见,则是他四十八岁时在梁州,今汉中从军的经历。
这段经历是他终生都铭刻在心的,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还在词中回忆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时词人被弹劾罢官住在故乡,今浙江绍兴。
与上面那首词叹息“鬓虽残,心未死”相比,按说该是另一种心情了,然而这首词苍凉悲壮,虽说晚景凄凉,但壮志未酬的感愤依然是那么强烈。
起句“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极力突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结尾却用“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反差出凸现年光虚度的痛心疾首。
把这两首创作时间相隔二三十年的词摆在一起来读就会发现,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血性的诗人,陆游不能没有这种杀敌报国的愿望,但实际上他既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经历。
仅仅是凭着一股血气,因而说多了就不免重复。
诗人六十八岁那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打门窗,雨敲房顶,如同千军万马逼压过来,他躲在床上,显然是想起了岑参的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于是,由轮台想到了驻守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之韵
《宋之韵》解说词【3】词坛新声由公元第一个千年,进入第二个千年,与晏殊同时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文不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但确有几篇脍炙人口的名文。
尤其是《岳阳楼记》,尤其是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可是说是千古不朽的。
同样,词只流传下来五首,却有两三首是宋词选本必选的,俨然是一大家。
同时代的晏殊和稍后的欧阳修,虽然也算政治家,但主要还是文士。
他们的词,风格都没有脱出五代绮丽柔媚的风格。
范仲淹则首先是政治家,他的词透出政治家的胸襟和底蕴。
因而,虽然还是绮丽的,但要疏朗遒劲的多。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情。
写景先由上而下,云淡天高,黄叶飘坠;再由近而远,淡淡的秋色,淡淡的寒烟,斜阳映照,水光接天,水天之间,是一望无边的野草。
这里碧天,黄叶,翠烟,斜阳……五色斑斓,交织成一幅壮阔的秋景。
极目望去,“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由向往中的天外家乡转入下片的乡愁。
而思绪则由远而近,从望家乡最后回到眼前,即词人站立的高楼上,词人在这里喝酒喝得太久了,“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他承受不住了,想去安歇,希望能在好梦中回到家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里面折叠着多少人生的忧患,概括的岂止是一般的乡愁旅思。
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元昊在银川称帝,于是与北宋发生了战争。
在连续失利的情况下,范仲淹被调到防御西夏的重地延安来对付西夏。
他在这里整顿州兵,实行屯田,使形势稳定下来。
下面这首著名的边塞词,就是在这边防前线写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用“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个概括性的句子带出,点出地点是塞下,时间是秋来,环境是风景异。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8)辛派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18】辛派词人《宋之韵》解说词【18】辛派词人辛派词人,都是坚决主张抗金的,这一派的词慷慨激昂,愤呼怒吼,但都不免缺乏耐人寻味的深远意境。
像陈亮就是这样,他是政论家,哲学家,主张做事要讲原则,但不能不讲功利。
治国要靠农业,但不该压制工商。
在小农社会里,这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
他上疏皇帝主张抗金,被当权者诬陷,几次蹲大狱。
五十一岁时中状元,但没来得及做官,第二年就死了。
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遭遇最悲惨的状元吧。
1186年,宋朝派特使去为金朝皇帝祝寿,这时金与宋已由原先的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其实不过是父子关系罢了。
陈亮在写词为特使送行时,于是大发了一通感慨: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槀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辛派另一个重要词人是刘过,刘过与陈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坚决主战,反对议和。
都曾向朝廷上书谈如何恢复中原,都以布衣终生,没有做过官。
他对自号稼轩居士的辛弃疾非常崇敬,认为不仅谋略不次于东晋系国家安危的重臣陶侃,而且还有杰出的文才。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说得非常中肯。
1203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即掌管一路政和民政的最高长官。
他约刘过去见面,刘过当时在西湖住着,一时去不了,就写了一首词寄去,这首词说,正准备带上酒和猪肘子之类的食物,在风雨中度过钱塘江去见辛弃疾,不想被香山居士白居易,林逋林和靖与东坡居士苏轼三个人挡住了。
苏东坡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风景好着呢,为什么要走?白居易说,对了对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西湖这里的南高峰是值得一游的呀。
林逋却说,你们两人说的不对,还是到孤山去赏梅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多有意思,等天晴了,再去拜访辛弃疾也不晚,还是先在这里游玩一番吧。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文字解说词
《宋之韵》⽂字解说词⽂字解说词《宋之韵》⽂字解说词第⼗⼀集集⼤成者 有⼀天风流皇帝宋徽宗到东京名妓李师师那⾥去玩⼉,北宋⼤词⼈周邦彦正好也在,来不及跑开,就躲在床底下,宋徽宗拿出⼀个橙⼦,与李师师分吃。
然后就说些不⾜为外⼈道的悄悄话。
李师师还委婉地留宋徽宗过夜。
周邦彦都听见了,就概括为⼀⾸词。
宋徽宗知道后勃然⼤怒,就要把他发配到外地去,他赶忙⼜写了⼀⾸《兰陵王》,诉说被押出⾸都的凄苦,才算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然是当时⼈瞎编的,有那⾸词为证:《少年⾏》并⼑如⽔,吴盐胜雪,纤⼿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
可想⽽知,这是周邦彦写⾃⼰在歌楼酒馆⾥的经历。
这⾸艳情词狎昵温柔,但点到为⽌,不流于恶俗,这是他⽐柳永⾼明的地⽅。
另⼀⾸《兰陵王》则写他客居京城开封时,送别友⼈的抑郁⼼情,也与宋徽宗毫⽆相⼲。
这⾸送别词曾风靡⼀时,被称为渭城三叠,是离别的筵席上必唱的,⼀直传唱到南宋初年,流⾏了⼏⼗年。
“柳阴直,烟⾥丝丝弄碧”,清明前后,在蒙蒙的烟⽓中,柳条依依地摆弄着嫩碧。
从汉代起就有折柳送⾏的风俗,所以,这⾸词就借杨柳起兴。
“隋堤上,曾见⼏番,拂⽔飘绵送⾏⾊”,由“烟⾥丝丝弄碧”的眼前实景,转⼊年年来这⾥送别的往事,有意将情绪展开的逻辑线断开,这就叫顿挫。
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折回到眼前,经常来这隋堤上送别友⼈,⽽⾃⼰也是“京华倦客”。
每次来送⼈⾃⼰也“登临望故国”,为有家归不得⽽痛苦,因⽽接着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第⼆段写被送者终于去远了,第三段⼜折回到送别的地点。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极”。
在⽆边的春⾊⾥,太阳慢慢地落下⼭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剩下词⼈站在那⾥,满⼼凄恻,最后,词⼈再⼀次宕开,由眼前的冷清转⼊回忆,“念⽉榭携⼿,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泪暗滴”。
不说眼前的分⼿,⽽说原先的相聚,⽤痛苦的回忆,来凸现⼼情的灰暗和沉重。
宋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本来,柳永的新词不但在市井名声很⼤,在宫廷也颇受欢迎。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为庆贺仁宗圣诞,柳永曾谱写过《永遇乐·熏风解愠》、《迎新春·嶰管变⾭律》、《倾乐杯·禁漏花深》等祝寿词。
其中《倾乐杯·禁漏花深》的“‘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管弦’等句传⼊禁中,多称之”,以⾄仁宗皇帝只要宴饮,就要侍从们反复吟唱这只曲:“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旧题陈师道《后⼭诗话》》。
陈师道,北宋⼈;叶梦得,南宋初⼈,皆距柳永⽣活的时代不远,所录相必有据。
但是据同为北宋⼈王辟之的《渑⽔燕谈录》:仁宗皇祐年间,天上出现“⽼⼈星”。
在中国传统星相学中,⽼⼈星⼜称寿星。
于是侍⾂要新科进⼠柳永作新曲为仁宗皇帝献寿。
柳永于是写了⾸《醉蓬莱》:“渐亭皋叶下,陇⾸云飞,素秋新霁。
华阙中天,锁葱葱佳⽓。
嫩菊黄深,柜霜红浅近,宝阶⾹砌。
⽟宇⽆尘,⾦茎有露,碧天如⽔。
正值升平,万机多暇,夜⾊澄鲜,漏声迢递。
南极星中,有⽼⼈呈瑞。
此际宸游,凤辇何处。
度管弦声脆。
太液波翻,披⾹帘卷,⽉明风细”。
谁知这⾸祝寿词却触怒了仁宗。
开头⼀个“渐”字就惹仁宗不满。
因“亭皋叶下”是种萧索⽓氛,不适合为祝寿语。
“陇⾸云飞”更容易与悲哀苦寒的北朝乐府《陇头歌》联系起来。
等看到“此际宸游,凤辇何处”更是怒不可遏,因为这是刚刚去世的真宗皇帝的悼词。
再接下去⼜是“太液波翻”。
仁宗皇帝说:“为什么不⽤“太液波澄”⽽⾮要“翻”呢?于是将进呈的歌词扔到地上,“⾃此不复擢⽤”。
这则⽂⼈笔记被词论家多次引⽤,如明代蒋⼀葵《尧⼭堂外纪》,彭孙贻《茗斋诗馀》,清代沈雄《古今词话》。
但可信度却不⾼。
因为据《宋史·天⽂志》和徐松的《宋会要辑稿·瑞异》,⽼⼈星在仁宗年间多次出现,唯独皇祐年间没有出现过。
况且,即使是皇祐元年,柳永已65岁,四年后即去世。
⽽且晚年由华阴令逐次升迁为著作郎、太常博⼠、屯⽥员外郎,世称“柳屯⽥”即得名于此,不存在“⾃此不复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宋之韵》解说词(五)奉旨填词
第五集
奉旨填词
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柳永原名柳三变,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也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后期。
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轻时行为比较放荡,经常出入歌楼酒馆,与歌伎舞女厮混,因而不为统治集团所重。
他精通音律,乐工有什么新鲜曲儿都请他填词。
据说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会唱他的词,可见他在中下层人民大众中名气有多大。
他在一首词里说,既然时代抛弃他,金榜题名没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听其自然,在歌楼酒馆里与意中人寻欢作乐,抛开人世虚幻的功名——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建安时期,曹丕提出包括诗赋在内的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那以后,诗才算是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但在柳永以前,还从来没有以诗人身份向人夸耀的。
即便像李白也大喊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仍然要以卿相自许。
然而是柳永第一个喊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尽管语气还有些无可奈何,还不够理直气壮,但能喊出这一声,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这是宋代市民意识的自我觉醒、自我肯定,是市民阶层在自己的价值判断中,企图摆脱对皇权依附的一次挣扎。
所记载,宋仁宗在考中进士的名单里发现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笔勾掉,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这明摆着是欺负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铁板上钉钉,柳永的仕途从此就算是断了。
他一气之下,干脆署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还真有几分倔脾气。
不过,在小农社会里要想不依附皇权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改掉柳三变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进士做官这条路。
他赞美城市的繁荣,渲染大都市热气腾腾的生活场面。
从他的词里,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
像他写杭州,就特别强调杭州是三吴都会,即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大都会这一点。
在这里到处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阔气自豪,以奢侈为荣,西湖白天黑夜都有游人,到处是游船,到处是笙歌,人人都那么欢天喜地的生活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善于运用口语脉络清晰地铺叙,是柳词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经验,像《定风波》后半阕,写一女子心上人去后寂寞难耐,悔恨先前没把他留住。
叙来真可以说娓娓动听——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
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这首词写爱情大胆泼辣,充分表露出市民的审美趣味。
所记载,晏殊对针线闲拈伴伊坐这一句就嫌写的太露骨表示不满。
其实,针线闲拈伴伊坐形象鲜明,极富人情味。
不过,柳词最令后人赞不绝口的还是他那些写旅途寂寞,行路艰难的雅词。
也许是为了谋出路,也许是为了谋衣食,他总是那么东奔西走。
像著名的《雨霖铃》,写秋天在凄切的蝉声中与情人握手告别,登舟上路。
或写实,或虚拟,虚虚实实写得特别有韵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开都门以后,一路上就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再没有亲近的人了,词写到这里,下片该怎么接呢?词人竟意想不到用一个带哲理的总括性句子接起,多情自古伤离别,故意宕开一笔,然后再递进一层,指出人由于多情,原本就容易为离别而悲伤,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更何况还是肃杀的秋天。
到这里,词人又一笔宕开,不说酒醒以后会如何相思,而说酒醒后将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环境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境界,会怎样勾起人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妙就妙在用环境来渲染无法排解的悲酸,却始终不说破。
柳词一般都直率明白,不追求深沉的境界,但有的词也还是酿出哲理的深邃。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痴语,也是至情语,难怪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中看出人生全力以赴去追求理想的执著。
柳永一辈子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最后大概是穷死的。
因为据说还是由一些歌伎凑钱,才把他发送了。
然而有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一这声喊叫,足可以使他不朽了。
张先是晏殊的同龄人,两人交谊甚厚。
但他活了近九十岁,因而与晚一辈的苏轼也有过交往。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天仙子》
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了,正好一个朋友要远行,词人于是举行了一个送春又送人的宴会,填词唱曲轮番痛饮。
宴会散场后,一觉睡到了下午,醒来时酒劲儿算是过去了,对着镜子呆呆地坐着,无可奈何的想着往事和约定相见的日期,愈益沉浸在年光易逝的惆怅之中。
天渐渐地黑下来了,朦胧中看见一对水禽挨在一起,这时正云破月来花弄影,使孤独感好象也跟着晃动起来,从而使他也更加感到孤独。
他忍受不住了,于是放下帘幕,在重重帘幕中,只一点灯光相伴,一起守着渐紧的风声直到深夜。
明天必将是落花满地,生怕会匆匆消逝的春天,终于就这么无可挽留的消逝了。
这算得是张先的代表作,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更是叫人赞叹不迭。
著名词论家王国维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话是很中肯的,因为有了这个弄字,句中的花就被拟人化了,就成了一个美人,在云破月来的瞬间,感觉到窗子里面有人在看她,于是而搔首弄姿,顾影自怜起来。
除了这个弄字,用任何动词都达不到这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