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
从国土构成上看,我国是一个海路复合型国家,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关键词:争端政治经济安全新特点挑战2000多年前,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就提出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著名论断。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有个基本原则就是以陆定海,它有很严格的规定,一个岛屿才是一个陆地,这个岛归你了,你才可以以这个岛为中心,以200海里为半径来主张周围海域的管辖权。
这样粗算下来以后,大约是4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告诉本刊,“南沙有180多个岛,许多岛屿还存在主权争端。
不同国家根据同一个岛划定200海里,就形成主权要求的重叠。
所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既规范了国际海洋法秩序,同时也引起了新的主权要求重叠。
针对这种情况,公约只提出以公平原则,相关国家协商加以解决,没有具体方案,等于没说。
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在这场“蓝色圈地运动”中,东南亚相关各国提出的南海海域权利的主张出现了复杂的重叠。
如马来西亚对越南占领的安波沙洲提出主权要求,在校尉礁归属问题上与菲律宾冲突,在南通礁问题上又与文莱冲突;而菲律宾则与越南在司令礁提出的要求重叠。
“在南沙,中国主张的200万平方公里的版权面积,大概有150多万是重叠的。
所谓南海问题的核心点就是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首先立足于先解决岛的问题,这些岛归谁,海域划界的前提是岛屿归属要确定。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
对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让梦想之花在浪尖绽放
让梦想之花在浪尖绽放作者:刘荣杨进平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第11期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曾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历史的发展逐渐证明这一意识的正确性。
郑和7次下西洋、麦哲伦航行环游地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现代海军的形成和发展,航海技术和海军装备的革命性进步,都在改变着世界强国的全球布局,将社会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我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拥有长约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473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承载着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利益。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增加、海外经济力量的大力拓展,我国经济对海洋通道的依赖越来越强,同时也对我国海军和海军装备的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安全、保护我国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是中国海军神圣的使命。
被誉为“海军现代思想库”的海军装备研究院,是中国现代海军装备发展的科研“旗舰”,扮演着我国海军“智囊团”的重要角色,在海军建设和海军装备发展全过程、全寿命科研支持及高层次、大系统、综合性宏观研究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研究成果覆盖海军装备建设的各方面,已成为海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支海军独一无二的高科技综合论证研究队伍里,闪耀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海军装备研究院里的“铿锵玫瑰”。
潮起潮落间,她们与大海为伍,追风逐浪,勇立潮头,柔弱的双肩担负着科技创新的重要责任,理想之花在蔚蓝的大海上绚丽绽放。
崔东华就是这“铿锵玫瑰”中的一员。
这位端庄漂亮的女高级工程师,20年来一直坚守岗位,全力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解决了多项海军装备论证研制的科研难题,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她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应用工程奖, 2011年入选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在同事眼中,她是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好同志、好伙伴、好领导;在家人眼中,她是温柔贤德、清澈文静的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班级:学号:姓名: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被人类认识的那一刻海权这个名词就诞生了。
很简单这就是人类的征服欲。
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海权时代”那还有很漫长的一段时间。
因为陆地的中心时代不会自我灭亡,和社会制度变更一样海洋与陆地的更替也是曲折的。
海权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些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
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拥有184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国家。
但是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却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民族。
近代中国屈辱史,很大程度上来自海洋,目前,我们的安全威胁来自海上。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中国所属海域连续遭到周边国家的蚕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海洋开发进程的加快,中国同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国家纠纷日益加剧。
那么,中国海洋权益的真正威胁来自哪里?是来自担心和遏制中国强大的势力,来自与中国有海洋划界争议的国家,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我们的海权意识的淡薄。
中国现在海洋主权和海洋安全问题都比较严重,台湾问题是中国海洋主权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牵制中国大陆力量最多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中国的海上经济,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的海洋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国防安全。
中国在东海、黄海与一些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划分、大陆架问题上有分歧,如中国与日本的东海之争,在南海与有关国家在一些海域上有争议,与中国与菲律宾、与越南等国家的争议。
中国呼唤海权第一将
中国呼唤海权第一将
风驹
【期刊名称】《当代海军》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1905年,一个留着辫发的16岁少年从福州起程,投身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成了第六届的一名学兵,从此开始了他波澜跌宕的海军生涯的跋涉。
他当海军40年,其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风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海权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构想——兼论海上行政执法力量兴起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影响 [J], 宋增华
2.论陆海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的两难困境——欧洲经验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启示 [J], 郑义炜;张建宏
3.读《中国海权策》有感中国海权战略设计的科学尝试 [J], 王银琼
4.海的呼唤:不能忘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吴纯光先生海权观念再复述[J], 耕夫
5.论中国海权发展的历史性抉择
——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权发展经验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J], 史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权时代 众矢之的
海权时代众矢之的内容摘要:海权就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
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1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
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
特别是现在,拥有海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众国的众矢之的。
关键词:海权含义发展历程政治力量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海权意义一、海权的含义及发展历程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一)海权的思想相对于海权的思想来说,“海权”的概念就显得很年轻。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关“制海权”(shalassocrasy)的概念,用来描述“控制海洋对于陆战胜利的重要作用”。
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指出:“我们面对的整个世界可分为两部分:陆地和海洋。
每一部分对人类都是有价值和有用的。
然而,如果谁想进一步扩张,谁就必须从陆地向海洋发展。
如果谁具备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陆地上的强权对手就不会长期存在。
在太阳底下,无沦是波斯国工.还是任何陆地上的独裁者,都不可能阻挡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大海上航行1。
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21世纪国家间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新资源的争夺、疆界的延伸与划界、国土的开拓、全球物流通道的安全、海上威慑力量的建立,一系列问题都与一种全新的战争观念相联系。
谁来保护日益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的利益?谁来保卫大陆架以及边缘岛屿的国土安全?谁来担当御敌与国门之外的重任及远离国土的独立的打击力量?很明显,海洋这个辽阔而富裕的区域不可避免地成为新一轮争夺的焦点,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呼唤海权的时代。
海洋的重要性体现在海洋所有蕴藏的丰富的资源,我国在东太平洋15万平方公里金属结核开辟区收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数据资料,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协会在联合国登记国际海底开发先驱投资者,在我国管辖海域范围以外拥有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的多金属锰结核资源区。
锰结核是深海底的一种矿藏,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其中最有价值的铜、钴、镍、锰等,它们相当于陆地上该铜藏含量的50倍、锰的200倍、镍的600倍、钴的3000倍。
据估计该地区含有各种矿藏4.23亿吨。
而且,海洋是石油资源的重要来源,在一定的时期内,我国石油进口还要依赖海上。
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任然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目前。
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我国石油进口数量的70%以上,每天进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中国船只,因此保证海洋战略通道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我国所面临的海洋形势确实相当严峻。
在南海。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本属于我国的南沙群岛被迅速瓜分、占领形成了多国占领,主权要求交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严重损害了中国对南沙群岛以及周边海域的主权,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虽然经过一番努力南沙群岛问题略有缓和,但是近期,形势不容乐观,南中国海蕴藏的资源早就令侵占南沙的外国垂涎三尺,不仅加紧掠夺南海资源,而且变本加厉,以驱赶、枪杀等强硬手段对付本属于这片海域的主人——中国渔民。
迄今为止,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善良、忍让主张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复。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在旧时中国时,中国人把海洋、群山、高原等来当作屏障来抵挡外敌的入侵。
然而,在其他国家已经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那时的中国还在闭关锁国,以为自己还处在世界的巅峰。
直到,鸦片战争的发动,国门的打开,人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那么多了,便奋发崛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中国一直以为的海洋屏障,恰恰成为了侵略者接近中国的重要渠道,而且由于一直依赖这一天然屏障使得中国在海上的军事,不堪一击。
于是,中国终于意识到海权问题。
虽然中国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辉煌的和平航海的新时代,可惜郑和下西洋不是为拓展海外市场,更没有侵略的目的,不惜耗费财力却只是为了施展“天国的恩惠”。
在1433年,明宣宗下达了严厉的“禁海令”,禁止沿海居民从事外贸活动。
约有千余艘船舰的明帝国就这样放弃了海权,告别了大海。
这开始了中国只有陆权没有海权的时代。
海权对于一个大国的意义是不同非凡的。
国父孙中山清晰的认识到这点,陈独秀也曾直言,国“无海权如人无手足”。
中国古代海航家郑和也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海,危险也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首夺取南洋,华夏危矣。
” 现代的中国人更是对海权盘落感到心痛,因为近代中国屈辱史,很大程度上来自海洋,八国联军、日本人都是从海上叩进国门的,为中国带来了百年国耻。
直到目前,我们的安全威胁还是来自海上。
而且海洋是中国未来生存的资源宝库,据估算,仅海洋生物资源就完全可以满足地球上300亿人口全部的蛋白质需要,可供捕捞的水产品达2亿吨以上。
矿产资源更是丰富,仅大陆架的可开采石油储量就达2500亿吨,是陆地储量的3倍。
天然气的探明储量超过80万亿立方米。
可以说海洋就是一个聚宝盆,就是阿里巴巴的藏宝山洞。
而陆地资源已开采数百年,日益枯竭。
从现有储量看,铅、锡、锌、石油、天然气、铜、金等数十种矿产,只够开采30︿60年左右。
但海洋资源的开发目前还不到1%。
而50年后,世界资源的消耗量将是现在的3倍。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60页PPT精选文档
二、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2. 不断强化对极地的战略争夺
俄罗斯在北冰 洋海底插下国旗
澳大利亚等沿极 国家对南极海域提出 主权要求
二、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3.将大片公海圈占为本国专属经济区
在日本国内地 图上的冲之鸟礁及 其周边海域
三、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 激化竞争诱因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远洋航运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 对外贸易需求
维护海上通道安全面临的制约因素
四、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 与海权拓展
台湾问题的走向始终与中国海权的维 护、拓展密切相关
四、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 与海权拓展
台海局势深刻影响
着中日东海划界、钓鱼
岛问题的走向
美日等域外因
素的干扰也是台海
问题的重要因素
五、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争 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
公平原则 自然延伸原则
等距离原则
我国南极科考队的营地
本章小结
中国应在海洋秩序、保护海洋生态 环境方面承担更多责任,也将在海洋权 益维护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本章纲要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加快 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
二、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 管理机制
目录
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当前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
国际海权竞争下的中国安全利益 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海洋大战略
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 表面的71%。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海洋竞争已成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中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
本章纲要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南沙群岛中 有40多个岛礁被 其他周边多国非 法占领,其中越 南占领29个。中 国仅实际控制少 数岛礁(红点)。
亟待唤醒海权意识 切实维护中国海权
亟待唤醒海权意识切实维护中国海权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耿庆明一、中国海权面临的严重挑战胡锦涛主席指出:“海洋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海洋是国际交往的大通道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
无论是推进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
”由此可见,国家安全利益已经走向海洋。
然而,2009年以来中国海洋周边局势骤然紧张。
先是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所谓“领海基线法”,擅自界定菲律宾自认的“专属经济海域”,宣称对位于其西部海域的中国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菲称“斯普拉特利群岛”)拥有“主权”。
3月5日,即将离任的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视察”中国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称“拉央拉央岛”),首次以总理身份宣称“弹丸礁主权归马来西亚”。
3月8日,在中国领海南中国海海域,发生美国海军监测船“无瑕”号与五艘中国船艇对峙事件。
等等等等。
中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万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享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主权和管辖权,是一个海洋大国。
然而,目前中国周边海洋的严峻局势却表明,中国与海洋大国的身份严重不相称:在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海域中,中国实际控制的海域不到一半,中国的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渔民被扣留,中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
几乎全部海洋邻国都不同程度地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提出了无理要求,涉及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目前,中国东海之滨的钓鱼岛已经被日本实际军事控制,韩国也时不时跳出来对中国苏岩礁指手划脚,而南沙群岛中主要岛礁基本上为周边东南亚国家实际掌控。
中国领海主权再次面临新的挑战。
二、唤醒海权意识维护中国海权1.唤醒国人的海权意识! 坚持“南中国海”全称!在北京世纪坛,中间主坛的面积匠心独具地用了960块花岗岩拼对而成,用以象征我们的国家版图,整个坛面也恰好是960平方米,很艺术地代表了960万平方公里。
呼唤海权的时代
呼唤海权的时代前言:“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海底的油气如同埋在地里的马铃薯一样等待我们去挖掘。
”这是美国休斯敦大学石油化学及能源教授米切尔·伊科诺米季斯关于海洋资源的著名言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底资源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蓝色圈地运动必然日趋激烈。
陆地资源稀缺已不足以支撑21世纪的经济发展速度时,为了生存,世界各国便把目光转向了海底世界。
而公海是一块没有归属的资源地,像是散在野地里的财宝,更成为强国必争之地。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陆地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但这样的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强国意识却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相反对海洋的存在更是一种漠视。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是密切相关:秦朝的统一、西汉的强盛、唐朝的繁荣、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网络人生看世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个人认为,重陆轻海是我国在过去四五百年间由强到弱,大国地位不保以及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间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经过了旧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以及新中国最近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海洋发展与海洋安全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得到政策上的保证和行为上的实施。
但是我们中国人的群众性的海洋意识仍是十分淡薄的。
在当今相当多数国人的头脑中仍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提起国土仅知道960万平方公里“黄色国土”,却不晓得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说到海防仅知道12海里领海主权,而不知道依法享有几倍领海宽度的国家管辖海域和遍及世界海洋的海洋权益。
也许看起来这似乎只是常识上的一个误区,但实质上却是我们观念上的误区,这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大陆观”的深刻反映,它已远远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海洋世界”的新形势。
海权的时代--看中国造航母
海权的时代——看中国造航母班级:行政10甲姓名:陈翔学号:1091410142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
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创立海权论时就强调世界正处于今天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审视海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深刻意义。
政治方面:在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域,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
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都表明,海权对陆权具有特殊的优势,掌握制海权的一方可在世界范围调动各种资源来压制坚持陆权战略的一方。
在1433年,明宣宗下达了严厉的“禁海令”,禁止沿海居民从事外贸活动。
约有千余艘船舰的明帝国就这样放弃了海权,告别了大海。
这开始了中国只有陆权没有海权的时代。
近代以来,来自海上的帝国主义者,借船坚炮利叩开中国国门,给中国带来了丧权辱国的国耻岁月,也间接开启了中国人看世界的视角,没有强大的海防和海权力量,无论是国家的领土和主权,还是国家的正当海洋权益,都不会得到应有的保障。
南中国海要求人民海军砸下狠狠铁拳!
中国不哭:南中国海要求人民海军砸下狠狠铁拳!作者:云龙新哥2009-05-28 10:52:06.0【内容提示:目前, 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极为关注与中国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中国的南中国海正面临严重挑战。
人们不能忘记:中国史几乎每一页都蕴含着软弱挨打的海水苦味。
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呼唤中国人必须在"维护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的原则上坚持不后退一步。
南中国海一定要有人民海军的钢铁般意志的铁拳!世界不会等待!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不会等待!为维护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斗争形势正在出现两个重大转移:第一是世界斗争的焦点区域正从中东向亚太地区转移;第二是世界斗争的焦点正从陆地向海洋转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
在印度洋有波斯湾;在西太平洋有朝鲜半岛、南沙群岛、钓鱼岛、日本北方四岛和竹岛(独岛);在中大西洋有加勒比海;在南大西洋有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在地中海沿岸,前南斯拉夫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 个。
今天,令人极为关注的与中国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相关的问题是,中国的南中国海正面临严重挑战。
海洋狼烟:各有关国家间互不相让、纷纷挥拳相迎人们应注意到的事实是,20世纪海洋战事和纷争频繁发生,而21世纪海洋无疑将成为矛盾和斗争的聚焦点。
对有着海洋疆域的国家而言,任何有关"维护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从来就是没得商量的。
无论大国或小国、强国或弱国、或有着盟友关系的国家在这条"狭路"相逢上都会互不相让、纷纷挥拳相迎。
因为人们更愿意或必须接受的一个观点是,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将越过一切。
如果回顾"二战"以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国际历史,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海洋战争几乎从未间断过:1982年4至6月,马尔维纳斯群岛开战(英国与阿根廷之间);1986年3月,美国对利比亚展开代号为"草原烈火"的军事行动;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3月,巴尔干半岛燃烧战火。
全球化时代的海权与中国海权
它不是排他性的控制,而是一种共同治 理。它要求所有国家都认识到海洋是全 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海洋的开发与 利用要形成全球性的共识,绝不可能 由一两个国家独断专行。作为一种共 享型的海权,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共享、 共治、共生、共荣。共享,是指共同 分享海洋带给我们的利益・共治,是 指共同对海洋的开发与相关利益分配 进行管理-共生,是指实现人类与海 洋为代表的自然界的共同生息;共荣, 是指通过各国间的共同努力实现人类 社会的共同繁荣。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全球化时代不 是一个成熟的历史阶段,本质上具有 。过渡性”特征。尽管我们都坚信全球 化终究会改变一切,但具有决定意义的 根本性变化至今尚未出现。在这一历史 时期内,新旧海权思想都有可能找到其 生存的土壤。这也正是为什么一方面包 括主要西方大国在内的专家学者甚至 部分政界高官已开始关注新海权,并从 各自角度对其内涵展开探讨;而另一方 面美、俄、日、欧甚至东盟部分国家在 处理海洋事务时仍不时显露出传统海 权印迹的原因所在。 带有时代意义的新型海权思想的 提出不仅关系到各国海洋战略的变化, 更有可能成为引导整个大历史进程的 思想先导。对于正处于崛起之中的中国 而言,提出自己的新型海权观并努力使 其上升为国际主流话语意义深远。 中国的海权观既要能反映时代特 征,又要能插盖中国大战略框架对海权 所提出的现实要求,要具有中国特色。
简而言之,中国海权应是自由通行权、 资源开采权、规则制订权与秩序维护权 的集合体,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具体 而言,应以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大力 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国家总体发展为实 现中国海权的核心要素;以保护海洋国 土的安全、维护海上通道畅通以及依法 治海为实现中国海权的保障t以与他国 和平共处、共享世界海洋资源、共担保 护责任为中国海权的目标。在海权塑 造与维护方面.应依循态势塑造、话 语引导、机制巩固、军事保障的总思路, 通过谋势聚利,借势生威,驭利谋和, 达到化解危机、推进合作、共享繁荣 发展的战略目的,为中国的发展与崛 起服务。 实践中,在面对南海争端、东海摩 擦、索马里海盗危机等现实难题时,应 充分认识到全球化的双重性特征及其 发展对我总体有利的战略趋势,不因一 时一事得失影响国家大战略选择,坚 决克服海洋霸权思潮影响,进而从以 下四个方面加以应对:首先.应引导 国际社会转变对海洋的认识,特别是 要认识到海洋正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 希望,营造只有合作才能赢得未来的 政治共识并使之上升为主流话语,谋 局布势;其次,通过文化交流和经济 合作拉近与周边国家关系,打造命运 共同体,聚利求同;再次,通过构建 行为监督惩罚机制.以法律手段维护 合法利益,化解矛盾t最后,通过适 当军力发展与适度力量展示,震慑破 坏力量.保障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正当 海洋权益.以武促和。m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与历史上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不同,全球化时代最好的防御是合作与预防。
自近代以来中国海防的悲剧一演再演,其根源首先在于海防观的落后和不切实际。
1874年,大清王朝为应对第一次海洋浪潮的冲击,开展了一场影响百年的《海防大筹议》,其结果却是出于对工业革命的恐惧,自我封闭的战略思想做出了“以守为战”的决策,结果作茧自缚,不仅导致北洋水师覆没在自己的家门口,而且造成中国海防的一蹶不振。
今天,经济全球化正带来第二次世界性的海洋发展浪潮,中国需要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海防观。
与第一次海洋发展浪潮相比,历史条件和发展内涵有了很大差异,前者是海洋国家霸占海上通道去掠夺陆地资源,建立海外殖民地,海防的第一要务就是击退海上入侵者;而今新的海洋发展浪潮则是全球性地开发海洋资源,海防的重心转移到塑造和维护海洋开发的和平环境,海防观需要因应新的矛盾做新的历史定位。
从总体上说,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处于一个充满局部冲突的共同利益体中,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特征,维护海洋环境、海上通道和海洋经济体的共同安全与处理海洋权益冲突的历史责任决定了中国的海防使命将是开拓合作、预防危机。
一方面,从周边安全合作、地区安全合作,到全球海上安全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防务都面临着同一个发展命题。
另一方面,在防御性政策框架下预防双边海上危机,防范地区性海上冲突,遏制海洋安全秩序的崩溃,并应对非传统威胁挑战。
从一定程度上说,走合作与预防的海防之路也是对中国古典海防思想的回归。
然而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美海上冲突论”,断言海上冲突将成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的重要形式。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摘要】现在的国际社会,由于经济、社会等领域在国际化方面的深度发展,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中国的海权状况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在强烈的国防需求考虑下,应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邻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则加强国防尤其是海防建设。
【关键词】海权;国防;国家安全“海权”一词,英语称为“Thalassocracy”或“Sea Power”,其理论创始人为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最初源于其《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一系列相关著作,但马汉本人并没有认真的为“海权”一词下明确清晰的定义。
[2]而“海权”一词,若从简易的角度去定义的话,可称之为“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是,“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3]换言之,现在的国际社会,由于经济、社会等领域在国际化方面的深度发展,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本论文针对于此种时代呼唤,从当代海权建设的必要性依据入手,并从国防视角论述我国海权状况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基础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1.海权建设的必要性依据海权建设之所以在当代被提到风口浪尖上来,其原因无非可归结为“内设”与“外接”两各方面:“内设”原因即为海权的固有权利属性所致;“外接”原因则为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致。
1.1 内设原因依据对海权的简单定义,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众所周知,海洋占据着地球上3/4的面积;同时,海洋又构成了国与国直接尤其是沿海国家之间的过渡带。
在全球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海权建设成为日益重要的一大热点不足为奇。
1.2 外接原因由于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同质化与异质化日趋明显[4]。
形势政策-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海权是指国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和利用海洋的力量。
)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
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当今世界,纷争迭起,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综合国力的竞争。
其中,海权便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
国家的海上力量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相互依赖的加深,国际海洋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
国际海洋机制与以海上军事力量为主要标志的海上实力的共同作用,决定着世界海洋秩序的变化,进而决定着国际秩序的变迁。
其次,从国家经济角度来看,海洋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空间。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如果海上交通线被他国封锁,中国将面临着巨大的国际贸易损失,甚至会对国民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
还有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将会发现和获取更多种类与更多数量的宝贵资源,会得到更多、更好的生产场所,所以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第三,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
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围绕海峡、航线、岛屿等兵家必争的范围,这是军事领域的角逐、国家权力的碰撞。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口王珊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
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明。
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强大的海权保障了国家财富的积累,而丰足的财富又强化了国家海权。
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一直把海洋视为天然屏障,海洋把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更谈不上主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600多年前,尽管郑和船队的风帆远达东非海岸,但为数不多的几次远航历史,并不表明中国已经开拓海洋,也谈不上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崇尚海权的海洋文明,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都为世界提供了繁荣富强的典范。
1 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生产高速发展,产品急剧增加,国内资本和商品生产严重过剩.急需开拓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但传统政治势力和国民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意识使美国徘徊在向海外开拓和孤立于新大陆的历史十字路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
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明。
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强大的海权保障了国家财富的积累,而丰足的财富又强化了国家海权。
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一直把海洋视为天然屏障,海洋把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更谈不上主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600多年前,尽管郑和船队的风帆远达东非海岸,但为数不多的几次远航历史,并不表明中国已经开拓海洋,也谈不上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崇尚海权的海洋文明,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都为世界提供了繁荣富强的典范。
1 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生产高速发展,产品急剧增加,国内资本和商品生产严重过剩,急需开拓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但传统政治势力和国民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意识使美国徘徊在向海外开拓和孤立于新大陆的历史十字路口。
马汉的传世之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3-1783》代表了美国社会对海权的呼声,并把美国带到了辽阔的海上。
美国海军界人士始终认为,美国自美西战争以来所取得的历次重大胜利以及美国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都应归功于马汉和他所创立的“海权论”。
(“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两个概念。
海权属于权力政治的范畴,海洋权益属于权利政治的概念。
“海权”概念最基本的内涵是国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和利用海洋的力量。
海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海洋观的发展,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而“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海洋权益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科技权益等。
二者的联系在于,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海洋权益是海权所要实现的目标。
)然而,受传统“陆权至上”思想的束缚,我们的海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海上力量建设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匹配,与海洋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近几年,我国“三海I黄海、东海、南海l维权”形势严峻,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拓展并不充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国际海洋政治中的话语权还很少,影响力有限,这与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极不相称。
从20世纪后半期到21世纪初,国际社会的海洋之争主要是海洋权益之争。
虽然国际社会的有关法规、舆论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从目前解决海洋之争的实践看,在诸多手段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海权。
在陆地疆域基本确立、海洋分割尚在继续的情况下,拥有海权,哪怕是一定水域的海权,就会拥有更多的物理空间,这对于一个国家维护其海洋权益十分有利。
令人欣喜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海权意识迅速萌发。
尤其是进入2 1世纪以来,“强于世界者必先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已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把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海上通道及海权的需求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选择。
中国人第一次产生“海上生命线”意识,进而提出建设强大海权的要求。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对任何国家而言,没有海权的政治是脆弱的,没有海权的国力更是难以持久的。
2.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早已超出了“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传统海洋观。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转型的根源在于经济形态的变化,社会政治、军事、:、外交、法律、教育、伦理道德、风尚习俗、价值观、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转型根本上受制、服从于经济形态转变。
这是社会变迁的规律。
考察近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转型的轨迹:即从传统农耕“内向型经济形态”向依赖海上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形态”的演变,并带动了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其中,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对中国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海洋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空间。
其含义有三;一是海洋资源空间。
只有开发利用海洋广阔的多维空间,才能探明资源的种类、数量与所处状态,也才有可能开发和利用这些海洋资源。
二是海洋生产空间。
海洋各类经济产业需要生产场所,这就需要把海洋作为生产活动的空间。
三是人类活动空间。
在人类社会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一系列问题上,陆地发展已经受到很大制约的今天,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发展经济是为了改善生活,人们从事生产不仅需要生产空间,而且需要生活空间,人类生活的活动场所要求的空间比生产活动的空间要大得多,开发利用海洋空间也可以为人类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
(海洋资源,是指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按照资源的属性,海洋资源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
从广义上讲,海洋空间资源也属于海洋资源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出发,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就构成了海洋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海洋空间远远大于陆地,随着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入发展,将会发现和获取更多种类与更多数量的宝贵资源,将会得到更多。
更好的生产场所,也会出现新的海洋城市与村镇,使更多人口移居海洋,从而大大缓解陆地人口压力。
可见,能否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也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海洋的特殊自然环境条件,给海洋研究和开发带来很多大困难,也给海洋开发技术提出许多很高的要求。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各国可管辖的海洋范围大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几个层次|各概念具体内容见资料链接l。
其次,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海洋包围与分割陆地,国家间的经济活动离不开海洋的纽带作用。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增强,世界贸易迅速发展,资源调配、生产、市场、贸易、流通呈现全球化。
而海洋的交通功能使得国与国利益互相渗透,相互依赖程度加强。
各大洲、隔海国家以及沿海大陆与岛屿之间,都会通过海洋来实现经济交流。
海洋的经济纽带作用既属于海洋经济的范畴,是海洋经济与海洋空间的结合利用,又超出海洋经济的范畴,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整个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共和国的著名哲学家西塞罗就通过罗马与迦太基两次“布匿战争”提出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著名论断。
20世纪是人类海上战争频繁爆发、空前激烈的百年。
日俄对马海峡大厮杀,英德日德兰大会战,英意地中海较量,日偷袭珍珠港。
美日中途島,珊瑚海、瓜达尔卡纳尔岛。
马绍尔群岛等大搏杀,成为近代海战史上的奇观。
从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围绕海峡、航线、岛屿等兵家必争的范呈这是军事领域的角逐,国家权力的碰撞。
历史上,多个国家维持过海上霸权地位。
如今,美国经过200多年韵陆地和海上扩张,已经控制了地球上的主要海上通道,并占领了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中重要地理位置的众多岛屿,这些岛屿都坐落左海±交通线上,被美国称为“战略岛”。
美军以此为基地,实现全球打击。
全球参与、全球到达的战略目的。
对没有完全控制的岛屿、岛国或沿海交通要道,美国通过军事基地来建立据点、中转站并对附近区域施加控制。
美国正是凭借强大海权,不仅充分保证了本土安全,还把安全防线推向海外,极大地扩充了战略纵深。
然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却可以清楚看到,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多从海上入侵中国。
1 953年2月,毛泽东与海军官兵交谈时说过:“过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多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
毛泽东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指出了中国来自海洋的威胁,堪称远见卓识。
当今看来,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从1 8 40年到1 9 40年的l OO年间,日、英、法、美、俄、德、意、奥等国的军舰入侵中国沿海地区达4 70余次。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 4次。
入侵舰船1 86 0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
其中,从辽东半岛入侵4次,从渤海湾地区入侵1 0次,从山东半岛入侵1 2次,从江苏入侵1 0次,从浙江入侵9次,从福建沿海入侵8次,从台湾入侵10次,从广东入侵2 1次。
从辽东半岛的大孤山到海南岛的三亚港,几乎中国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遭到西方列强的蹂躏。
香港、台湾和澎湖列岛相继沦丧,胶州湾、旅顺、大连、九龙、威海卫、广州湾等都曾被列强以各种名义控制。
)从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是围绕防范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活动和有组织跨国犯罪、沿海经济设施安全等。
近年来,各国海员闻盗色变,目前20多个国家战舰云集亚丁湾。
从东亚到中东、东非航线处处都有海盗的船影,马六甲海峡甚至被称为“恐怖海峡”。
当今时代,任何国家的安全理念都不再局限于本土安全,也决不能仅着眼于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海、领空,海上通道、能源供给线和公海航行安全也应是国家安全的内涵。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从本土扩展至g本土以外。
结合中国版图的实际状况看,我国东部辽阔的海疆,决定了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维护国家综合安全角度讲,借海“强身”,以海兴国,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然,建设海洋强国不等于谋求海洋霸权。
凡是能够利用海洋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纳海洋利益,从而使其国家成为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政治、经济、军事优势的,都可以称为海洋强匡。
海洋强国发展观是人们认识海洋的重要性之后,从社会各个角度提出的一系列更大具体的认识和主张。
二、当前国际海权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伴随世界政治、经济向纵深发展,国际海权竞争也出现新变化,获取和运用海权对大国战略竞争的影响日益凸显。
同时,随着国际海洋法公约等主要海洋机制的深入实施,也使国际海洋秩序的调整呈现加速态势。
1.各国纷纷从战略高度谋划,参与海权竞争,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首先,作为海洋超级大国的美国,始终将维护、拓展海洋霸权作为维系其全球霸权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