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论海权的重要

合集下载

试论海权意识

试论海权意识

试论海权意识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影响院系: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姓名:李畅班级:2006级2班学号:2006051292摘要: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关键字:海上霸权,海权,意识淡薄,蓝水海军,资源安全曾经在班里做有关英国海上霸权的衰落的presentation的时候问过同学一个问题,中国领土面积是多少?正如我意料的一样,班里的同学异口同声的说960万平方公里。

我并不对此感到震惊,我只是平静的告诉他们:同学们,请你们记住,我们的领土面积是1200万平方公里,请不要忘记,我们还有400多平方公里的海洋。

作为社会精英层的广大大学生们对我们的领土面积知之寥寥,这不足为奇,也不能抱怨他们不爱国,连生养自己的祖国母亲的博大都不清楚。

只要翻看大多数的中国现行教材,它会告诉你,中国的领土面积就是960万平方公里。

960是广大中国人打小就铭记在心的数字,并不无自豪的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960万平方公里。

1200这个数字在广大中国人心中从来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反映出一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曾经造出世界上最大海船的国家,一个曾经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从高层到草根,从平民到政府的海权意识集体淡薄。

说到海权意识,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海权。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二十一世纪,谁控制了海洋就拥有了世界。

海权意识淡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古代中国曾经一度成为世界最为强大的帝国。

海权论

海权论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中国海权海权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

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些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

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拥有184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国家。

但是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却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民族。

面对着中国东部这一片浩瀚的海洋,孙中山先生曾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叹,并警示后人:“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

为了建立中国的“海权”,毛泽东缔造了人民海军,并发出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

如此可见,海洋的重要性。

而如今,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因为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

南沙群岛本属于中国,然而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

中国仅实际控制少数岛礁。

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仍存在争议。

在这种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域外大国是频频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

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南海争端对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的启示

南海争端对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的启示

南海争端对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的启示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想要转变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加强我国的海洋意识教育。

通过梳理我国海洋意识的发展和现状,分析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我国海洋意识教育途径。

加强我国海洋意识教育对于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标签:海洋;意识;教育无数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别是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被西方列强从海上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曾经的天朝上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陆地资源被开发殆尽,海洋资源的开发就显得迫在眉睫。

我国作为世界性的海洋大国想要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重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更加需要加强人民群众对于海洋价值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南海疆域一直波澜起伏、暗潮汹涌;如何有效的加强我国海洋意识的教育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1我国海洋意识的发展和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一直以来都有着“重陆轻海”的传统思想,但是纵观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强盛的朝代都与重视海洋密不可分。

指南针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为航海事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帮助,早在秦朝就有史料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派徐福出海寻找仙丹;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当时汉朝的强大;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是在明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远走了三十多个国家,不仅与各国建立了良好的交往也宣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利的震慑住了明朝初年的倭寇,保卫了我国疆土的平安,防止了外敌的侵扰;也为我国的海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直到清朝开始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我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一去不返,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惨败,短短数十年清政府走向了灭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走向了富强同时也高度重视了我国的海洋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一直在探索南极。

从1984年开始,我国多次赴南极进行考察发展,中国的南极长城站于1985年在南极落成;此后,我国一直加强对南极的探索,终于在2009年在南极内陆建立了中国首个考察站;短短数十年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这与我国的重视海洋政策密不可分。

形势与政策课作业---中国海权

形势与政策课作业---中国海权

蔚蓝的领土-中国海权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在农业文明时代,江河是农业文明的命脉,谁拥有了制河权,谁就能控制一方区域。

历史上华夏名族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主要靠的是对黄河、长江和淮河等几大河流的制河权。

在工业文明时代,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因此,今天的人类比以往更加关注着海洋,今天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那些关心着本民族、本国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人们比以往更加关心海上活动的自由——海权。

海权,虽然有广义、狭义之分,有军事性(包括战略性海权、战役性海权、战术性海权)、综合性(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的综合)之分,但是,说到底就是海洋活动的自由权。

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

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国家在不同的经验基础上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一个共同点还是可以确认,这就是"海权"是一个涉及海洋的概念,这正如"陆权"是涉及陆地的概念一样。

中国海权特征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的一致。

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尚未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而这些尚未统一的地区又多集中在东部中国海区。

这些地区既是中国领土,又是在实现中国海权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支点。

比如,台湾及其周围属于中国的岛屿,既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又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黄金地带的前锋拱卫。

第二,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有限海权的特点。

与法国的情形相似,而与美英两国不同,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容型的国家。

英美国家属两洋夹护中的国家。

这种海上安全的特点迫使英美两国必须将实现海权和扩张海洋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至它们最终异化为世界性的海上霸权国家。

中国地理上则是一面环海、三面临陆的国家。

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

同样,这种地缘政治的特点和上述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的海权--即使拥有与英美国家同样的财力--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世界性的海上权力。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正确)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

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

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

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

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

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

马汉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战略,主要以英国为例,讨论一国的地理、人口、政府政策等六项基本因素对海权的影响。

扩展资料:
马汉著作《海权论》的影响:
1、美国:一九〇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

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2、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3、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4、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海权时代中国海洋权益论文

海权时代中国海洋权益论文

浅析海权时代中国的海洋权益【摘要】现代意义的海权就是国家的海洋综合实力,是衡量海洋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现代社会,海权正成为国家竞争的焦点,因此,我国若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重视海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去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中国东海大陆架等问题成为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

【关键词】海洋权益竞争发展趋势应对战略维护完整一、海权在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71%。

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海权竞争日益激烈。

纵观历史,曾称霸世界的大都是海洋强国,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将海洋视为天然屏障,更不用说主动开发,利用。

海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空间,蕴藏丰富的矿物资源,渔业资源等。

更重要的是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掌控了海洋就掌控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命脉。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西塞罗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20世纪海上战争频繁爆发,空前激烈,毫无疑问,在海上拥有霸主地位的国家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二、当今世界海权竞争的特点和趋势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得到更大关注。

作为海洋超级大国的美国,在维护、拓展海洋霸权维系其全球霸权上从不轻视。

俄罗斯,日本,印度等海洋大国越加重视海权,视海权为其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甚至一些中小国家也表现出对海洋的关注。

争夺焦点逐渐转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

世界各国纷纷加紧对海底资源的开发,加大对深海科考的投入。

不断强化对极地的战略争夺,一些国家甚至将大片公海作为本国的专属经济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划定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是一些国家据悉活的更大利益。

对各国使用专属经济区的权限没有明确规定,易引发国际争端。

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海洋大国着眼于未来海权争夺,寻找盟友,建立阵营。

论海权在国家经济、政治、安全中的作用

论海权在国家经济、政治、安全中的作用

论海权在国家经济、政治、安全中的作用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领土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

进入21世纪以来,“强于世界者必先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已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把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海上通道及海权的需求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选择。

中国人第一次产生“海上生命线”意识,进而提出建设强大海权的要求。

“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

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

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

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

”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

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回顾历史19世纪末,进入工业时代的美国飞速发展,国力迅速膨胀,美国该如何使用它的力量?一位伟大的战略家——马汉应运而生,创立了《海权论》,为美国指出了道路。

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

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实行和调整改 革、开放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判断和把握 自身最大、最现实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益?如 何粉碎敌对外部力量围困、孤立、阻滞和通过 和平演变瓦解中国的阴谋?对这些具有战略意 义的问题的思考,需要密切考虑地理与政治、 经济力量的组合,也需要深刻了解、研究敌对 外部势力措以构思其战略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所谓“黄祸”论,是西方人对中国人和日 本人的污蔑性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质,基于西 方资产阶级对东方民族的恐惧心理。但如果我 们注意到,麦金德的这些话表述于1904 年,当 时中国极弱,尚没有获得真正的政治独立,也 根本谈不上对西方列强的世界霸权构成任何威 胁或挑战、那么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西方战略 学家对于一个强大、统一、现代化中国的出现, 从来具有何等深刻的警惕和畏惧。
麦金德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从全球一体观 念出发’,提出的“地理政治枢纽”的概念。 他认为,全球可以分成若干个大岛。联于一体 的欧、亚、非三大洲是其中一块最大的陆岛。其次 为南北美洲大陆,再其次为澳洲大陆。所以他称欧、 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 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发展的地 理中枢或 “枢纽”,因此他称之为全球的“心脏地 带”。
在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麦金德这本 书最后结尾的一个观点。他指出:“假如 中国被日本组织起来,推翻俄罗斯帝国并 征服其领土,那时由于他们在广大的大陆 资源之外又占据了控制海洋的钻位——这 双重优势是俄国人还没得到过的,那么他 们必将成为威胁世界自由的黄祸。”(参 阅中译本63页。引文参照原文有修订。)
从区域到全球、从平面到立体 的地缘观
15世纪至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 的地理扩张、资本扩张和军事扩张,使 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时代 取代了农业时代;居于中心的欧洲与处 于外围的其他地区呈明显的非对称结构; 世界的各个区域不再彼此隔绝而是彼此 联系日益紧密;列强对霸权的争夺是世 界性的,反帝反殖运动也是世界性的。 这些巨大的变化使20世纪的地缘战略观 出现了巨大变化。

高考复习历史近代史专题素材:海洋与海权意识

高考复习历史近代史专题素材:海洋与海权意识

专题:海洋和海权意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西塞罗海洋文明是一种多元的文明,而且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海洋文明是国家的发展趋势。

海洋文明的精髓在于开放性和兼容性,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学习和吸收。

热点:一带一路世界:大国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太平洋时代的来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日本:制造岛屿争端俄罗斯:关注度增强\ 东盟:制造岛屿争端中国:三海两洋危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三海:南海:东盟借力美国再挑南沙争端黄海:中朝韩的关系,美韩日军演东海:日本与中国钓鱼岛事件两洋:北太平洋、印度洋---经济生命线一、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地理环境:中国东面临海,属季风气候,内陆地形地貌变化多样,物产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而海洋民族,凭借船只“四海为家”的特点决定了他的流动性和侵略性。

陆地上生活环境相对平稳而安全,鲜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长时间内保持了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的稳定。

经济结构: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产权公有,产品不能自由买卖,工商业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份额极小。

政治制度:中国长期由高度集权的封建统治阶级统治,森严的等级尊卑制度占据了传统伦理道德核心地位,公民没有任何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文化观念:中国长期由高度集权的封建统治阶级统治,森严的等级尊卑制度占据了传统伦理道德核心地位,公民没有任何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民族性格:中国则尊崇儒家思想,提倡守旧和服从,注重整体价值,压抑个性,鼓励中庸和谐。

中国人凡事不喜争论,视谦恭为美德。

中国人以感性思维见长,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尊崇先知和权威,缺少逻辑的系统思想,类比多于推理。

二、近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中世纪之前,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是模糊的,只是简单的靠海吃海与近海航船。

到了近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西欧人企图从东方寻求黄金以积累资本,寻求市场以扩大生产于是出现了著名的航海运动。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学习《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战略》心得体会19世纪后半期,美国著名学者Alfred Thayer Mahan 第一次提出“海权(Sea power)”这个词,“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在他的著作中,海权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狭义上的海权,是指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另一种是广义上的海权,除了那些以武力方式统治海洋的海上军事力量,也包括那些与维持国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其他海洋要素,包括海洋经济,即生产、航运和殖民地等。

在国家发展和崛起中,海权的壮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15 世纪以前,我国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在近代,恰恰在大航海时代,明朝统治者却偏偏从海洋退缩而实行“禁海”政策。

西方殖民者则通过海外征伐,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清代继续实行“禁海”政策。

不仅如此,清朝还实行“迁界”政策,迁界区近海15 公里的范围成为荒无人烟的地带。

“禁海”和“迁界”,使我国丧失了海上的优势地位。

当西方列强在海洋上打得头破血流时,中国选择了退出海洋,从此一蹶不振。

当前我国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薄弱。

有关海洋专家曾做过调查,面对“中国国土有多大”的提问,98%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写下了“960 万平方公里”这个熟悉的概念,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海洋国土”的概念。

根据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规定,我国可拥有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 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目前,我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南沙群岛存在严重的岛屿主权争端。

在我国的南海,除中国大陆控制的永暑礁等八个岛礁和中国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南海周边等国已经陆续占据了40 多个岛礁。

我国的八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

在归中国管辖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150 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周边国家存在划界争议。

英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海权的重要性

英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海权的重要性

英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海权的重要性【摘要】资源,海权,大国政治,是大国崛起的三段式。

发展海权的目的在于控制资源,海权自身是一种手段。

这种逻辑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自伊丽莎白时期以来,英国就明白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并在海军建设方面进行了不少投入,并就海上战术进行探讨,形成了远程攻击战术和正规战、混合战的打法。

通过与西班牙、荷兰、法国的较量,奠定了其海上霸权的地位。

在当今这个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剧的时代,它的经验对中国有极大的启示。

【关键字】海权;英国崛起;启示自第一个民族国家,葡萄牙,提出海洋发展战略,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马汉提出海权(sea power)概念,到现在,海洋战略始终被各大强国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维持其海上力量的相对优势。

反观历史,中华帝国,曾经拥有世上最令人嫉妒的财富,但它的衰落,却与海上强国的入侵有关。

在中华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强国不值一提。

中国古人有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很精辟的说明了对待历史的态度。

现在,中国又一次的有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不论是要吸取自己历史的教训,还是汲取曾经的强国的经验,都应当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

一海权概念的来历相对于海权的思想来说,“海权”的概念就显得很年轻。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关“制海权”(shalassocrasy)的概念,用来描述“控制海洋对于陆战胜利的重要作用”。

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指出:“我们面对的整个世界可分为两部分:陆地和海洋。

每一部分对人类都是有价值和有用的。

然而,如果谁想进一步扩张,谁就必须从陆地向海洋发展。

如果谁具备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陆地上的强权对手就不会长期存在。

在太阳底下,无沦是波斯国工.还是任何陆地上的独裁者,都不可能阻挡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大海上航行。

”修昔底德用“制海权”这一术语,对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发展海军、控制海洋和争夺霸权的战略作出了最圆满的解释。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些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

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海权论》作者塞-马汉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而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则毫不讳言的说:控制着海洋就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控制海洋就意味着权力。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

从中国的地缘位置可看出,中国正处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太平洋地带的中心地区,未来的世界怀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

当然在这块地区的国家间关系也是最为复杂多变,大国博弈力量多变,利益冲突也是来来往往。

中国有着300多万的海洋国土,但是中国的海军现在还仅仅停留在一支黄水海军的水平。

中国海军出入世界大洋的出口也全部被美国的两道岛链封死了。

一道是北起韩国经冲绳台湾岛菲律宾在到新加波,一到是从日本开始中间有关岛经印尼再澳大利亚,两道封锁线把中国死死的困住在大陆沿岸,大大制肘了中国海军的发展。

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世界各个大国的崛起对于依托海权战略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现在我们且不论传统意义上的美日英等海洋强国的崛起实例需要中国借鉴,就是法德传统大陆型国家依靠海洋战略支撑起大国地位的努力也值得中国学习,更是那不可一提的后起之秀印度,其强国之路也时刻秉承着“印度洋战略”。

论海权

论海权

论海权lj159212时间:2012-11-25 18:49:00海权乃海洋权益,是主权延伸至海洋而不断运动的产物。

在当今世界,殖民时代已经衰退,而代之以“和而不同”的新时代。

就海权来说,是海洋权利与海洋霸权之争,是海洋主权与侵犯主权之争,是发展“和而不同”的世界与顽固坚守“同而不和”的世界之争。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关于殖民式的海权论将渐趋消亡,代之以尊重主权、尊重国际海洋法的真正的海权观将逐渐兴起,从而必将成为世界海权论的主流观点。

钓鱼岛之争唤醒了所有华人的海权意识。

中国是世界海权意识发端最早的国家。

史实证实,遍及两大洋的南岛居民,源于大约三万年前中国大陆的百越民族;远古中国人就乘浮浮于海,源于福建莆田的妈祖信仰传播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并成为一具跨国界的国际性的海神信仰;600多年前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宏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比哥伦布和达·伽马后来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线要早将近一个世纪。

但是,由于明、清封建王朝的极度衰朽和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明、清实行海禁达600余年,使中国的传统国人海洋意识彻底瓦解。

衰朽的满清时代,中日甲午海战败于日本,使中国人受制于日人和列强;如今两个甲子年过去了,中国人早已站起来了。

日本还以强盗行径把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国有化”,欲想捏住中国突破西太洋第一岛链的咽喉,激起了中国180多地的理性的强烈抗议,环球舆情与台湾旺旺中时民调中心同步调查显示,两岸多数民众支持联合保钓,钓鱼岛之争已经并将继续唤醒世界上所有华人的海洋和海权意识,并开始真正领会到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警世箴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海,危险宜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取南洋,华夏危矣。

”(郑和为说服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的一段话)海权非霸权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被视为西方海洋战略的鼻祖,他的“海权论”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受到西方特别是美国要员的追捧,而我国一些学者未从扬弃的方法论去看待马汉的海权观,对争洋霸海不加批判反而追捧,一定程度的扭曲了海洋观,这显然与当今主权国家时代取代过去已衰朽的殖民地时代相悖的。

印度和印度洋——论海权论对印度历史的影响

印度和印度洋——论海权论对印度历史的影响

印度和印度洋——论海权论对印度历史的影响:导言 (1)第一章印度洋 (7)第二章印度洋上的印度时代 (13)第三章欧洲人来了 (17)第四章葡萄牙人的海杈 (21)第五章帝国争夺战 (26)第六章英国的内湖 (35)第七章第二次大战后的印度洋 (39)第八章结论 (44)潘尼迦著德隆忘蜀译(内部读物)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北京根据英国乔治·爱伦和恩文有限公司1962年英文第二版译出孔府藏书OCR/校对导言凯雷丁·巴巴罗沙①曾向苏莱曼②苏丹说过,“谁统治海洋,谁很快就会统治陆地。

”最能证明这一条道理的,莫过于印度的历史。

印度过去曾遭受过许多次来自陆上的侵略与征服,但是这种侵略与征服所导致的短时期的政治变化或新朝代的建立,很快就民族化和印度化了。

实在可以说,在十六世纪初印度失去海权以前,她从来没有丧失过她的独立。

①凯雷丁·巴巴罗沙是十六世纪初土耳其著名海盗,曾在地中海上横行一时。

1536年被任为土耳其舰队总司令。

——译者②苏莱曼(1494—1566),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他的舰队曾到过印度。

——译者下面,我们想探索印度洋对形成印度历史的影响,并讨论制海权对印度前途的重要性。

在关于保卫印度问题的讨论中,向来有一种忽视海洋的偏向。

讨论是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印度的安全纯系西北边疆的问题,是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来抵抗越过兴都库什山的侵略的问题。

这完全是一种对印度历史的片面看法。

当然,历来对印度的侵略,大多数确是从那方面来的;将来,来自那个地区的侵略也还会有。

所以西北边境,乃至东北边境,仍然会成为保卫印度的重要战略区域。

不过,考察一下印度防务的各种因素,我们就会知道,从十六世纪起,印度洋就成为争夺制海权的战场,印度的前途不决定于陆地的边境,而决定于从三面围绕印度的广阔海洋。

不错,直到十六世纪初,有关印度洋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大陆的历史上来。

理由是很明显的。

首先,直到十三世纪中期,印度的海域都控制在印度人手里,大洋上还没有出现过能够向印度的控制权挑战的强国。

论中国海权

论中国海权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论中国海权所谓中国海权,通俗意义上讲就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保护国家海洋利益的能力,也可以被界定为利用军事或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享受海洋权益,并拓展海洋权利的综合能力。

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就提出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著名论断。

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而当今,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

中国作为一个海陆复合型的国家,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海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首先,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一个世界大国,必定是一个海洋强国。

中国要成为一个引领世界的大国,必然要先成为一个海洋强国。

其次,海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海洋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海洋经济也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近期而言,中国内地出口加工型的经济特点及制造业占主体的经济结构使中国的贸易额和能源消费不断飞升,贸易往来的增加和能源的大量进口导致中国对海洋通道具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

此外,海洋经济的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1995年的1.9%上升到2009年的32.5%,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兴增长点”。

再次,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从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峡、航线、岛屿等是兵家必争的领域。

从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看,海上安全的战略重点是围绕防范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活动、有组织跨国犯罪、沿海经济设施安全等。

结合中国版图的实际状况看,我国东部辽阔的海疆,决定了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汉海权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马汉海权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马汉海权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作者:袁建军孙佳敏沈骑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06期摘要马汉的海权思想不仅深刻而且还很复杂。

在他的逻辑里,海权是世界性权力的重要来源;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

马汉声称,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一直都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国家力量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大力发展和保持海上贸易。

马汉特别强调海权中隐含的地理和经济因素,从而开辟了相对崭新的地缘政治研究领域。

然而,在他那个时代背景下,马汉积极支持通过海外帝国主义扩张来复兴“天定命运说”。

尽管其著述主要依赖二手资料,但是其清晰的理论和富有活力的风格赢得了全世界海军至上主义者的广泛响应。

马汉的海权学说不仅在他有生之年获得广泛赞誉,而且还在其后时代的世界冲突中施加深厚的影响。

关键词 A.T.马汉海权思想地缘政治学现代意义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与海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若对希腊的战争史作整体考察,则可发现“海权”(sea power)这一基本战略观念始终贯穿其中。

培根就曾指出:“支配海洋的人享有巨大的自由,他对战争可任意做或多或少的选择。

”这足见“海权”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然而古代西方却不曾产生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海权思想家,能够把海洋战略从整体上来思考。

钮先钟:《西方战略思想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6-307页。

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伟大的也是最著名的海军历史学家和海军战略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 Mahan,1840—1914)才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海权思想。

马汉的著作甫一问世便在西方各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之后便成了美国海军主义(American navalism)的发言人,美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政策和思想都受到他的影响。

马汉关于海军史和海军战略的著作不断得到现代海军军官和海军战略家们的研究和分析。

对于很多军事理论家而言,马汉之于海战和海军战略的地位,正如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 1780—1831)之于陆战的地位一样。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走向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走向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走向摘要:在国际关系史上,海洋自古就是世界大国的必争之地,也是它们走向世界之巅的重要路径之一,从西班牙、葡萄牙的新航路开辟到英国“日不落”帝国再到今天的美国“一超”地位,海洋兴国思想无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新兴崛起国家,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如何在这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构建适合中国国际地位的海洋战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环境;中国海权;战略走向自古就有学者提出一个大国要崛起必须重视海洋,比如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说得: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890年美国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简称《海权论》)在美国出版,明确把海权作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系统地提出。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是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海军基地、港口等,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与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等。

马汉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谁能有效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与海峡,从而取得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4】《海权论》不仅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海权”这一概念的著作,而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自《海权论》面世之后,美国政府就采用马汉的制海权理论并使之迅速转化为国家对外政策,开始了美国一直延续至今的海洋扩张战略,如今美国的海军力量已无人能及。

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处于一个国家战略的转型时期,中国海权将成为21世纪中国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正处于上升和迅速崛起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中国也处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与上述时代变化相伴随的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前所未有地向外扩展,国家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地在海洋方面表现出来。

这就要求中国把在海洋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纳入国家战略的考虑,并将中国原来的依赖陆上资源和陆上力量的战略逐渐转变为依赖海洋资源和海上力量的国家战略。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
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谁控制了海权就控制了世界。

可以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因此马汉说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谁控制了海权就控制了世界。

形成发展:
海权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利用和控制海洋的竞争或斗争相联系的,海权斗争的最高形式通常表现为战争,因而海权的历史主要是一部军事史。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就使用了“制海权”一词,说明“控制海洋对陆战结局所起的重要作用”。

西方近代的“海权”观念起源于环球远洋航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论海权的重要
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和巴拿马地峡;海军威力=力量+位置,海军必须以‘集中’为战略法则,同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


翻开历史,确实如此。

15世纪末,在西欧人领导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成为近代海上强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体系。

17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和“海上马车夫”荷兰,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第三代霸主美国的崛起正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把马汉的海权理论带进白宫后开始的,二战后美国迅速控制了世界海洋。

日本的振兴是因为明治天皇从美国海军准将柏利仅带四条军舰就叩开国门的屈辱中领悟到,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必须“拓万里之波涛”。

这说明了有史以来海洋在有些国家和有些人心目中所具有的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海权,一直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

这个说法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对中国海权的发展,国内外有着形形色色的观点。

毕竟这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如何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型中所出现的战略迷茫。

因此,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中国的国土的构成上看,我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最近中国在南海的问题不断升级,不管是越南还是菲律宾还是其他的国家,他们越来越不顾中国的在南海的利益,动作越来越大。

这更需要呼唤中国海权时代崛起的时候。

当前主要国际海洋争端有八个,他们分别是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西沙问题,马岛争议,北方四岛的争议,里海之争,独岛之争,以及苏尔特湾之争等。

八个主要的争议的海洋问题,关于中国的就有三个,这更需要我们现在的当权者更加重视我们海军的建设。

我们需要“和平的发展,但是我们不需要的是为了和平我们的海权被他人侵蚀。

2000多年前,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就提出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著名的论断,为什么会有这个论断呢?首先让我看看海权在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历史上称霸与世界的国家都曾近视海洋强国,从古时候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

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首先,海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总值是世界的首位,生成高速发展,产品急剧增加。

国内的资本和商品生产严重过剩,急需要开拓国际市场,。

马汉的传世作品《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3—1783》代表了美国社会的海权的呼声,并把美国带到了辽阔的海洋。

美国海军人士始终认为,美西战争以来所取得的历次重要胜利以及美国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都应归功于马汉和他所创立的“海权论”这也是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想崛起海权是何等的最要的。

其次,海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要保证。

曾经济角度来看,海洋为人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各国可管辖的海洋范围大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几个层次,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构成了海洋经济的重要的内容。

同时。

由于海洋空间远远大于陆地,随着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深入发展,将会发
现和获取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宝贵的资源。

此外。

从全球贸易的角度讲,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海洋的交通功能使得国与国利益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程度加强。

其三,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为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纵观中国近代的历史你会发现,入侵者绝大部分是来自海洋的,陆地上的入侵者很少,对中国的伤害性也是有限的,只有来自海洋的敌人造成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史。

从这个角度看,海权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

没自己的海权,安全就没有,随时可能被人家入侵。

再看美国,在近200年多年来,他的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不断扩大,他现在已经控制了地球上的主要的海上的通道,并占领了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中重要的地理位置的众多的岛屿,这些岛屿坐落在海上交通线上。

美国正是凭借他强大的海权,不仅充分保证了本土的安全,还把安全防线推向海外,极大地扩充了战略的纵深。

在非传统的安全意义上看,有了强大的海权可以为自己的国际贸易提供安全的保证,这几年的索马里的护航,就是我国在为自己的商船提供安全的保障。

还有需要的非传统的安全意义上的需要我们的海权的增强。

上述三点足以说说明海权的最要性,在最近的南海争议升级的时候我发了这文章,我在呼唤我们当权者和我们中国的人民,我们不能在对我们自己的海权漠视了,陆地上的资源迟早有一天会开采完的,到时候我们经济要发展就需要到海洋开采资源了。

到那时候我们才想到要重视我们的海权的时候就晚。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的政治主导权,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人民,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海洋是中华民族崛起重要不可缺的,呼唤海权就是在呼唤我们未来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