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权之我见

合集下载

海权论的读后感

海权论的读后感

海权论的读后感关于海权论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海权论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权论的读后感1庄子说:河伯乘洪水来到大海,汪洋兴叹,这是感叹其无垠与广阔;古代神话,精卫填海,是无奈于海洋的无情。

中国人,从黄土高坡走下来,一直要面对大海。

孔夫子尚且有志:“乘桴浮于海,”而今人呢?海权是什么?“海权,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张世平(《中国海权》作者)如是说。

大一的第一个长假,一本《中国海权》陪我度过,使我增长了见识,认清了方向。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人类提供,并将长期地提供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条件,海洋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领域,海洋事业方兴未艾。

中国之所以需要海权,简言之,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美国战略家A。

T马汉在其《海权论》中说:“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

”沃尔特。

雷利(英国)说:“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约翰。

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意味着胜利。

”中国需要海洋,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中国需要海洋,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制海权就是海洋利益的根本保证。

海权的获得有多种方法,战争胁迫是基本手段。

荷兰“海上马车夫”,西班牙“无敌舰队”,“日不落帝国”舰队,日本“联合舰队”等都曾是获取海权的主要工具,但战争胁迫不是长久之计,要维护国家海权,还是要靠本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强大的海上力量来掌控。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百余年前,国父中山先生曾面对浩瀚东海,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喟叹:“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

”百年之后的今天,面对南海问题层出不穷,台湾、钓鱼岛问题悬而未决,甚至连渤海湾都频遭骚扰的局面,我们也不禁感叹,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却在海权问题上动作迟缓了。

在世界上的所有大国之中,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形势可谓是最为复杂的。

作为一个背靠大陆,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不仅陆上领土屡遭侵扰,还要面对来自海上的种种威胁。

近代中国沦为西方殖民地百年,其防线就是从海上被攻破的。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更是警示后人,如果仅仅恪守“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短视的观念,中国难以同其他世界大国抗衡。

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站在国家控制和利用海洋的高度作出全盘规划。

发展海权是中国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过渡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中国不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展稳定,并且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力量不可小觑。

在“一超多强”的现实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要想成为其中的“一强”,就必须实现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的转变。

在亚洲,日本、中国、印度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亚洲话语权的掌控者。

中国要想成为地区大国,就必须掌控自己的周边地带———海上邻国是其中关键一环。

以上是从中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就眼前利益来说,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也“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

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交通的生命线;东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市场。

因此,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若想不受制于人,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海上力量的保障。

从外部压力来看,首先是东海内的主权问题悬而未决以及南海诸岛同东盟相关国家的领海争端使中国颇为困扰。

一方面中国海洋国土的缓冲空间日益被压缩、被蚕食;另一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被无视,国家资源在不断流失。

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岛链式的重重封锁。

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

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福建基地政治部老干办熊军民黄永战内容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

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

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着。

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如何制定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通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34号老干办,邮编:350007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在陆上资源日益匮乏、世界能源消耗上涨、国际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国均围绕海洋展开了激烈争夺。

那么,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什么位置这将是我们制定海洋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海洋战略”提出背景海洋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

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海洋战略一直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其中有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思维方面的原因。

思维不是主动的态势,国家战略又怎能主动呢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的“两弹一星”是主动战略思维的充分体现。

在海洋问题上,我们处于一个被动挑战的地位。

现在,我国占陆地面积1/3的“海洋国土”安全仍正受到多方面威胁:150余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域面临被瓜分危险;40多座岛礁目前已被其他国家非法侵占;富饶的海洋资源也遭邻国不断攫取。

在很多国际性海洋问题上很少我们发言权的问题,等等。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海上的权益和影响力,是国家维护自身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安全的重要手段。

制海权则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区域内,某一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实现对海上部分或全部活动的控制和限制。

海权和制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海洋战略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我对海权与制海权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现将分享如下。

首先,海权的获得并不仅仅依靠海军力量的强大,还需要海洋法律的保障。

在国际社会中,海洋法律和国际规则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国际法律和规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秩序和公平利益分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海权。

通过与邻国签订海上边界协议、渔业合作协议等,建立海洋互信机制和共同开发利益机制,可以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其次,发展现代化海军力量是获得制海权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战争中,海军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重要责任。

现代化的海军力量具备高度先进的水面舰艇、潜艇和航空兵力等,能够有效地执行海上巡逻、反潜作战、打击敌方舰队等任务,从而保障国家的制海权。

同时,现代化的海军力量也需要与其他军种形成联合作战能力,通过联合作战的方式,提高海军力量的整体效能。

此外,海洋科技的发展对于获得制海权也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航海技术、通信技术和侦察技术等,可以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海洋情报,掌握海上态势,有效地监视和打击敌方舰艇。

海底声纳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无人机技术等的进步,使得国家可以更好地掌握海上各项活动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保障制海权的稳定和持续。

最后,积极参与海洋合作与交流对于获得制海权也具有积极意义。

海洋合作与交流可以帮助不同国家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和沟通机制,共同维护海上安全与秩序。

参加国际海军演习、海洋文化交流活动等,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高海上安全合作的水平和效果。

综上所述,海权与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海洋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权之我见

海权之我见

把握海权的重要性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

从人类文明开始就已经对海洋有了一种征服感,大海素来是属于征服者的。

踌躇满志的曹操在东临碣石时留下了《观沧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是对明朝国威的宣扬,更是对海洋的征服。

在明清两朝闭关自守的几百年里,达·伽马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自由贸易兴起、工业革命、海上霸权更替、世界资源重新配置、资本主义划定疆域和游戏规则,到达了一个海权至上的大时代。

陆地资源在经过人类千百年来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快被消耗殆尽了。

这时候,开发较少的海洋资源便成为了各个国家利益追逐的场所了。

现在对于海权的理解又多了很多新的含义,对于海洋的控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海权时代。

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各个国家的政策,外交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日本为了和我国争夺钓鱼岛等海洋权力和美国建立起了军事合作关系,联合韩国举行多次联合军演。

还有这段时间以来,菲律宾、越南因南海问题对我国采取的强硬态度。

这些都不仅仅是影响着当事两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对世界各国的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我国和美国的关系。

而且海洋可以视为软领土,领海所接,均可视为邻国,无形之中,扩大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力。

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五大要素中,经济实力是其中重要的要素。

而海权对于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首先,海洋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生物资源等。

这些珍贵的资源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特别是石油,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不论是交通还是工业生产等都离不开它。

其次,在运输方面,一定的领海也能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

例如,马六甲海峡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现在是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

海权论文

海权论文

中国海权建设之我见一,什么是海权海权(Thalassocracy ;Sea Power),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二,中国海权现状南海争端-南沙之争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南亚有关当事国把东盟作为区域共同体,基于共同立场,协力对抗中国,以达到其进一步侵食和霸占南海之目的。

东海钓鱼岛问题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审批稿

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审批稿

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福建基地政治部老干办熊军民黄永战内容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

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

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着。

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如何制定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通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34号老干办,邮编:350007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在陆上资源日益匮乏、世界能源消耗上涨、国际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国均围绕海洋展开了激烈争夺。

那么,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什么位置?这将是我们制定海洋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海洋战略”提出背景海洋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

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海洋战略一直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其中有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思维方面的原因。

思维不是主动的态势,国家战略又怎能主动呢?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的“两弹一星”是主动战略思维的充分体现。

在海洋问题上,我们处于一个被动挑战的地位。

现在,我国占陆地面积1/3的“海洋国土”安全仍正受到多方面威胁:150余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域面临被瓜分危险;40多座岛礁目前已被其他国家非法侵占;富饶的海洋资源也遭邻国不断攫取。

读《海权论》有感

读《海权论》有感

读《海权论》有感最近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引发了我对中国海权的一些思考。

马汉的《海权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频海国家,如果没有面临陆地的根本性威胁,而政府又是一个开明政府的话,那它就有能力也有条件发展海军,争夺海权。

而海权是否能够确保,也就一个国家的安全,财富和权力能否确保的先决条件,一句话,想富国强兵,必先优先发展海权。

所谓海权,就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海权论》以战略家的理性与史学家的智慧,总结研究了有史以来的海上战争及其影响,提出了制海权决定一个国家国运兴衰的思想,直接促成了德、日、俄、美诸国海军的崛起。

在该书中,马汉提出,沿海国家的历史既是由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自然结构、人口和民族特性等自然条件塑造的,也是由政府的眼光和战略等人为因素决定的,但政府的政策会随着时代的精神和领导者的性格和英明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基于此,马汉认为影响各国海权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自然构造、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性以及政府和国家的特性。

而我们反思中国,中国拥有18000公里左右的漫长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但是于此同时在东与日本有东海和钓鱼岛争端,在南与菲律宾、越南等国有南海争端,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美国积极重返亚太。

诸多严峻现实表明,中国在将来要巩固海防,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势必要积极发展海权,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在地理上,中国又是一个发展海权的地理不利国。

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

中国海权发展的优势在于有远见和眼光的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并向着未来的远大目标一以贯之的执行,这必将决定中国海权的未来。

因此,我认为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形势政治

形势政治

形势政治论文————中国海权之我见随着海洋作为世界经济动脉和战略安全通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海洋成为众多国家追求纷争的新焦点。

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海洋大国来讲,海洋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同时海上运输又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海洋也是中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但是近年来我国却面临着重要的海权问题,与日本、印度、越南、菲律宾、文莱等八个国家有海权之争,因此,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海权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其中台湾问题是中国海洋主权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牵制中国大陆力量最多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中国的海上经济,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的海洋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国防安全。

中国在东海、黄海与一些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划分、大陆架问题上有分歧,如中国与日本的东海之争,在南海与有关国家在一些海域上有争议,与中国与菲律宾、与越南等国家的争议。

从北到南,中国还与8个海上邻国都有主权争议。

现在的问题主要有海洋资源安全问题,海洋产业安全问题,2.海洋环境安全问题,海上交通安全问题,海洋信息安全问题和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

其中牵涉到我国利益的主要是海洋产业和海洋资源。

海洋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利益,但一些国家通过所谓的“国际招标”,在我经济海疆线内进行非法开发、经济活动,我国渔民在传统渔场作业时,合法权益经常被损害。

现在,在本应由中国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中,被掠夺最多的海洋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在南海海域,周边国家已经打了500多口油气井,其中在中国传统海疆内的就有200多口。

现在,南海海域的石油年开采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吨,但其中中国参与开采的极少。

安全问题上主要有环境上的和海上交通上的安全以及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

中国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中国在海上贸易占了对外贸易90%以上中国的石油进口也越来越多依赖海上运输。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如果欧亚大陆的中国在取得广大的大陆资源之外,又得到了海洋线之便利,那么就可以使用其强大的大陆资源,致力建造海军舰队,那时一个世界帝国的崛起便将在望了。

————麦金德所谓中国海权,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保护国家海洋利益的能力。

它也可以被界定为利用军事或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享受海洋权益,并拓展海洋权力的综合能力。

当前的中国海权形势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争议首先就是中国跟日本之间的海权争议。

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以及东海的划界问题。

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东海划界问题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

其次就是中国与韩朝之间的海权争议,中韩两国在总面积为38万黄海上存在17.7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区,中朝两国则存在约3000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争端主要是中国(包括台湾)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有关南海水域主权的争端。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领土领海纠纷以越南为最,越南自1975年4月14日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几个岛礁后至今已陆续占据30多个岛礁,成为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岛礁最多的国家。

另外越南还非法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归版图。

余者菲律宾占9个岛礁,41万多平方公里海域,马来西亚占12个岛礁,27万多平方公里海域,印度尼西亚占5万平方公里海域,文莱侵占3000多平方公里海域。

海权对于我国的意义就近期而言,中国内地出口加工型的经济特点及制造业占主体的经济结构使中国的贸易额和能源消费不断飞升,贸易往来的增加和能源的大量进口导致中国对海洋通道具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

此外海洋经济的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1995年的1.9%上升到2009年的32.5%,成为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另外中国的贸易伙伴也主要是世界滨海国家。

海权争端讲座心得体会

海权争端讲座心得体会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然而,海洋资源的丰富与有限性使得各国在海洋权益的争夺上愈发激烈。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权益的争端,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海权争端的讲座。

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海权争端的背景与现状讲座伊始,主讲人详细介绍了海权争端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海洋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争夺的战略要地。

然而,海洋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各国在海洋权益的争夺上矛盾重重。

当前,全球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划界问题;2.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3. 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4. 海洋航行自由与安全问题。

二、海权争端的主要类型与特点讲座中,主讲人详细分析了海权争端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海权争端类型:1. 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划界争端:这类争端主要涉及各国对海域的划界争议,如东海、南海等地区的领土争端。

2.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争端:这类争端主要涉及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

3. 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争端:这类争端主要涉及各国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如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

4. 海洋航行自由与安全争端:这类争端主要涉及各国对海洋航行自由与安全的保障,如海盗活动、航行安全等问题。

海权争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国际性:海权争端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具有国际性。

2. 复杂性:海权争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多个领域,具有复杂性。

3. 长期性:海权争端往往具有长期性,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4. 潜在危险性:海权争端可能导致军事冲突,对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三、海权争端的解决途径讲座中,主讲人介绍了海权争端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国际法途径:通过国际法院、国际海洋法庭等国际司法机构解决争端。

中国海权建设之我见

中国海权建设之我见

中国海权建设之我见【摘要】中国经济对海洋愈加依赖的背后,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中国复兴梦想受制于海洋威胁的残酷现实。

简要概述中国海权现状,浅析我国海权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自己对我国海权建设的看法。

【关键字】海权、掠夺、海域、控制、争议、岛屿、海军【正文】一、我国海权现状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

中国拥有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国。

然而,目前中国周边海洋严峻的局势却表明,中国与海洋大国的身份严重不相称:在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海域中,中国实际控制海域不到一半,不仅海洋资源遭到周边国家的大肆掠夺,岛屿也多被瓜分,领海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1、钓鱼岛问题日本不顾中方的阻挠,频频有日方渔民甚至是议员登岛宣誓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还与日本有大片油田海域划分争议不清,双方对此常常有抗议甚至渔民暴力冲突,2012年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布了39个无人岛名称,其中包括钓鱼岛附属岛屿;3月3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包括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在内的71个岛屿的标准名称。

随着我国和日本先后命名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钓鱼岛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

在国人心中,钓鱼岛几乎就是耻辱的代名词,收回它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2、中韩大陆架问题中韩之间的大陆架分界主要涉及苏岩礁的归属问题。

韩国奉行“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抢先占有了这块礁石。

2008年韩国表决通过了“济州特别自治道离於岛日条例案”,以此向国内外宣传苏岩礁。

为“圈住”苏岩礁,其不仅敦促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地名委员会将苏岩礁按照韩国名称标记,而且还使媒体鼓吹学界和市民团体也应站出来阻止中国的“不纯动机”。

3、台海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如今台湾有些分裂分子不顾两岸人民的反对,想将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台湾海峡两岸军队针对对方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有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危机,目前共经历6次。

中国的海洋权益及其维护

中国的海洋权益及其维护

中国的海洋权益及其维护“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

全球化发生于近代航海地理大发现,海权从一诞生就打上了全球化烙印。

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创立海权论时就强调世界正处于今天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审视海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深刻意义。

一、中国海权特征中国的“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中国的“海权”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伸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而不是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相一致。

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尚未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中国东部海区是实现中国“海权”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支点。

实现对台湾、南海诸岛的主权,既是中国实现统一的正义事业,又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海权”的关键步骤。

实现国家统一进程与实现国家“海权”进程的统一,这既是中国“海权”的特点,也是中国“海权”的优点。

第二,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于有限“海权”的特点。

美英国家属两洋夹护中的国家。

这种海上安全的特点,迫使美英两国必须将实现“海权”和扩张海洋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至它们最终异化为世界性的海上霸权国家。

在地理上,中国是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国家。

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

第三,中国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是远期战略上的有限性与近期策略上的无限性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深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对国际市场和资源产生了日益深厚的依存关系。

鉴于此,中国不可能不需要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保护其海洋利益的海军力量,并随中国海洋利益的扩大而扩展。

二、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如果关注中国的军情,关注中国的国土安全,关注中国的关于海洋权益的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在南海和我国的周边海域,有些国家已经非法在开发和开采利用那里的资源了,而由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及军事等一系列原因,或是综合考虑,一直还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动作。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

海权与制海权心得体会海权作为一种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现代军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制海权则是追求掌握海洋的控制权,并通过控制海上交通、保障海上资源等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本文将对海权与制海权进行探讨,分析其重要性以及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海权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具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维度的综合实力。

拥有强大的海权,意味着国家在全球海洋中的统治地位和影响力。

海权的核心要素包括海上军事力量、海上交通和贸易、海洋资源的探索与利用等。

通过构建强大的海军力量,国家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角色,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制海权则是追求在海洋中对敌对国家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

通过掌握制海权,可以有效地控制敌方的海上活动,限制其军事行动,并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制海权的获得需要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持,包括强大的海军力量、完善的海上监测系统以及充足的资源供应等。

在历史上,海权的争夺一直是国际间的焦点。

自古以来,海上贸易就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

掌握海洋交通要道和资源丰富的海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占据有利地位。

例如,英国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海权时代,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成功控制了全球的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全球性海权的国家。

而在现代,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国家,其制海权的确立成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支撑。

个人的心得体会是,海权与制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在当今世界,海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海上贸易、海洋资源的开发等已经成为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必须拥有强大的海权和制海权。

尤其是对于海洋国家来说,保护海洋的安全和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海洋法律的建设、扩充海军力量和完善海上监控系统等手段,可以提升自身海权能力,并进一步确立制海权,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总结起来,海权与制海权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中发挥影响力和保障利益的重要手段。

拥有强大的海权和制海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权论心得体会500字

海权论心得体会500字

海权论心得体会500字海权论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海洋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海权作为一种国家的综合国力体现,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海权论的重要性、核心观点以及对现实海洋安全问题的启示进行探讨,以期增进对海权论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海权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间在海洋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正如海权论所指出的,掌握海洋控制权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一个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不仅能够保障本国的领海和海洋权益,还能在全球范围内主导海洋事务,推动自身经济的繁荣。

因此,对于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领域的中国来说,海权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海权论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海洋利益的追求和维护。

海权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海洋实力,保护和扩大自身在海洋领域中的利益。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陆权论不同,强调了海洋利益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国家间争夺的焦点。

比如,南海争端的加剧就是因为相关国家对南海资源的争夺。

只有通过强化海军力量,扩大自己的海洋影响力,才能够在这种争夺中保持主导地位,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

最后,海权论对现实海洋安全问题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加强海洋军事力量建设。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领域的国家,中国必须保障自己的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

只有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海上挑战和威胁。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海洋规则和秩序,以维护整个国际社会的海洋安全。

综上所述,海权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海洋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领域的国家,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权论的研究,科学应用海权论的理念和观点,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海洋利益和国家安全。

海权论心得体会500字

海权论心得体会500字

海权论心得体会500字在现代社会中,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概念,海权在地缘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军事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研究《海权论》,我对海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通过开展渔业、油气勘探、海底能源开发等活动,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海权的确立可以保护国家的海洋权益,确保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合法权益。

同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可以保护国家的海上贸易线路,维护国际海运的畅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作为大国的标志之一,海权的确立可以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可以扩大国家的海外势力范围,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在地缘政治竞争中,拥有强大的海权可以使国家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效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此外,海权对于国家的军事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海军作为重要的军事力量,可以在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掌握海权可以使国家在军事上具备战略优势,保护国家的安全。

保护国家的海上边疆安全,维护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是海军的重要任务。

海权的确立可以增强国家的防御能力,对潜在的军事威胁形成有效遏制。

总结起来,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安全和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可以保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保障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军事利益。

通过学习《海权论》,我认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国在海权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只有不断加强海军建设,提升海军力量,才能确保国家海洋战略的有效实施,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安全。

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思考

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思考

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思考概要:海洋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主权问题。

海洋权益是我们的国家利益。

为了维护海洋权益,需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年来,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的发展出于对海洋权益的维护得到发展,尤其以发展航母战斗群为代表。

我们对于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是坚决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分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

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利(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

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利是手段。

也有人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利的一种综合能力。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解消化,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海权”实际上是国家总体国防力量的集中表现。

“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扩展“海权”的原则。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其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世界,“谁拉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

马汉的著作和思想,在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海洋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所以世界各国无不争先追求海洋权利。

习近平主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若要维护海上权益,那么建立强大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

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我国有13亿人口,就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就是海洋小国了。

中国海权维护之我见——以黄岩岛问题为例

中国海权维护之我见——以黄岩岛问题为例

中国海权维护之我见——以“黄岩岛问题”为例黄岩岛问题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天了,事情的发展很明了,是菲律宾侵犯中国主权、袭扰中国渔船渔民所引起的,无非又是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争夺中国权益。

我一直关注此问题,看过太多的文章和评论,在这里想说说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在中国的国家权益中,海权问题一直很突出。

纵观中国海疆,在黄海,我们与韩国有争议;在东海,我们与日本有东海大陆架以及钓鱼岛之争,与韩国也有岛礁之争;在南海,我们与东南亚国家有主权之争。

中国的海权问题日益成为掣肘中国对外交往的障碍。

以“黄岩岛问题”,我将对维护中国海权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发生到现在,中菲在黄岩岛海域的对峙一直持续,其间中国曾撤出渔政310以缓和紧张局势,但菲律宾却一直以咄咄逼人的态势在搞小动作,包括增派考察船和渔船。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菲针锋相对中的不对等性:中方出动的是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的渔政船和海监船,属于政府部门,而菲律宾则出动了军舰,属于国家最高暴力的系统的军队;在双方的交涉与表态中,中国一直是外交部发言人,而菲律宾从总统到外交部长再到国防部长都出面发表声明。

这明显透露出菲律宾在外交上的不自信和故意使事态扩大化。

菲律宾一直在逼美国就“黄岩岛问题”选择站队,但是美国好像无意就“黄岩岛”与中国产生不愉快,美国一直保持沉默,近期则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和平解决。

同济大学夏立平教授认为,菲律宾欲借美国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但美国并无意就南海岛屿争端与中国发生摩擦。

我认为,美国所要的,只是要保证其在南海的话语权和航行自由,在总体战略上遏制中国,这是其“重返亚太”战略的首要目标,但美国并不想过多的被其盟国拖入“南海主权”之争。

这表明,美国与东南亚各国结盟,只是为自身利益着想,并不会就其盟友的诉求过多的采取实质性动作。

菲律宾将自己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看的过高,在美国眼里,它只是一个棋子而已,必要时可以舍弃。

“黄岩岛问题”的解决,在我看来有四种结果:1,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妥协,各自退让;2,一方无法再负担对峙造成的损失,主动妥协,选择沉默;3,在某大国干预下,双方达成平息事件的协议;4,发生冲突乃至战争,战胜国取得实际控制权。

中国海疆问题之我见

中国海疆问题之我见

中国海权问题解决之我见当我们陶醉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南海和东海的海权主张和有效管辖问题,是不断困扰中国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就称不上真正的强大;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处理不当、信心不足,即使比现在强大,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可以和应该解决这些问题最佳时机。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外交和政治问题。

中国的海权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和用什么方法解决?中国有些网民见不得自我检讨我们自己的弱点,只要一说自己还不够强大,就会恶狠狠地骂娘。

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臆想的强大里,特别是当国外媒体臆造中国威胁论时,很多人都会沉浸在善意的沾沾自喜或者隐性的自豪中。

审视我们的发展和强大,的确可以提升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但能够看到我们的不足,才能够让我们自强不息。

没有构成威胁的中国,被臆造为中国威胁,是对手不但要让更多国家敌视或者警惕中国,也在糖衣炮弹下消沉了一些人的斗志。

中国的海权问题的主张和管辖,是让我们保持清醒最有效的良药和最有意义的指标。

即,我们一天不能够有效主张和管辖我们的海权,我们就一天称不上真正地强大。

东海,中国不找茬,但日本却加强钓鱼台永久的巡逻监督权;南海问题,中国主张的海域许多岛屿被侵占,即便中国呼吁相关国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总有国家还是要引进外国公司自行进入开发,即便弱小如菲律宾者,也于近日通过立法界定中国主张的岛屿。

如果无视这些事实,盲目沉醉在自我膨胀的强大里,我们的海权主张和管辖永远不会有进步,这种标榜为爱国的行为和思想,其实是在祸害中国。

是不是中国有了几个航母编队的时候,这些海权就可以彻底解决了?换句话说,没有航母舰队,这些问题我们还不具备解决的条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有了航母舰队对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并不是有了航空母舰,我们什么都不做,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这要看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权之我见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

笔者将从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一、“海权时代”的到来
“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

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

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

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

”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

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

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

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

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

不同的国家依据国际海洋法享受着同种的海洋权利,但据有同一海洋权利的主权国家却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得到的海洋权益却不同。

即使排除海洋霸权的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所拥有的海洋权益要大于小国和正在衰落国家的海洋权益。

在此之外,还有"海洋利益",它是比海洋权益更广泛的中性概念。

它既可能是来自海洋权利的合法的海洋利益,也可能为霸权需要而产生的非法的海洋利益。

由于中国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三、中国海权扩展原则——永不称霸
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统一台湾及周围属于中国
主权岛屿的问题上,中国加快海军建设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

未来中国海军统一国家的军事行动,将与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林肯统一美国南方的行动一样,无论和平还是非和平的方式,只要达到目的,其意义都是极其伟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仅在主权范围内说,中国海权扩展是无限的。

同时在维护海外政治经济权利方面,中国海权及其实现力量即中国海军的扩展又是有限的。

这是由于在这些领域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国际海洋法框架中多边协商解决,中国海军目标只是确保这些多边协商结果的合法执行。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海军的建设仅限于自卫性威慑范围。

中国海军建设的目标将永远服务于中国以平等之地位独立于世界的要求。

“不称霸”,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更是中国政治家从世界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中总结出的成熟的强国经验。

殷鉴不远,正是由于德、意、日及苏联的无限军事扩张导致其国家衰落,也正是由于南斯拉夫、伊拉克等国家跟不上世界军事技术变革的浪潮而被肢解或被打败。

鉴于这些历史经验,不管是无限制的中国海军扩张还是基本放弃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这对中国的未来而言,都是灾难性的意见。

我们当持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国海权问题,并使中国海军建设行稳致远,在辩证的思路中获得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