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潍坊的盐政管理
试述山东官台盐场的变迁
试述山东官台盐场的变迁于云洪 李法杰摘 要:自古以来,鲁北就是海盐主要生产区域。
元代初期官府设置益都课税所管理山东海盐,后改立山东转运司。
元代山东设19所盐场,寿光官台场为其中之一;官台场明清沿袭其场区规模并有所扩大,是古代北方最早使用盐引的海盐产区,盐产量位居前列。
官台盐场虽历经变迁,但仍在山东各盐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了元、明、清三代鲁北潍坊寿光盐业的发达。
关键词:潍坊寿光;官台盐场;变迁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7)02—0029—09官台盐场从元代初创至民国初年,虽历经多次变迁,但无论盐场范围还是海盐产量都处于山东各大盐场前列,尤其是元明清时期,不仅盐田众多,所纳盐税也是山东盐场中较多的。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实证,夏商周时期,特别是元明清时期,官台所处的寿光地区一直是海盐主要产地,从而奠定了今天寿光以及潍坊海盐生产的重要地位。
一、官台盐场的创建和发展(一)官台盐场的创立1.官台盐场的地理位置官台盐场场名始于元代初年,位于山东寿光官台村(今寿光市羊口镇)北,东界昌邑县中庄,西界寿光县第沟庄,南至潍县刘庄,北至渤海,东西长140里,南北宽130里。
根据山东大学龙圣老师的实地调查,官台村在元明清时期是远近闻名的产盐村庄。
2.官台盐场遗址官台盐场遗址位于寿光市羊口镇官台村西2000米,双王城水库东北。
考古学者在寿光市西北均发现了大量的元明时期盐业遗存,其分布区域与龙山时期、殷墟时期、周代制盐遗址(群)位置基本重合,距海岸线20~30公里之间。
2013年,考古专家在羊口镇官台村发现了元代盐业衙门遗存和雕龙碑,根据燕生东教授等专家的考证:为元代寿光官台《创修公廨之记》碑,创立于至治三年(1323)四月□日。
该碑一方面证明了元代前期朝廷在官台村设置了管理海盐生产和销售的官署;另一方面从内容上充分证明了元代山东北部海盐生产的兴盛。
并且,官台村雕龙碑上官职人员记述清楚,职责明确。
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的变迁
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的变迁概述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是指在封建社会中,政府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通过设立盐务机构,对盐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调整。
盐的重要性盐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不仅用于调味,同时还用于食品加工、腌制、防腐以及医疗等方面。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交通不便和生产技术的限制,盐的产量相对较少,因此导致盐的价格较高,对人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盐专卖制度的实施,试图平抑盐价、稳定社会秩序。
初期的盐专卖制度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成立了秦盐铁官,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产业。
此后,秦朝的盐铁专卖制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盐专卖制度发展的开端。
秦汉之后的变迁在秦朝灭亡后,盐铁专卖制度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汉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汉代政府设立了盐官,负责盐的生产与流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盐的负担逐渐加重,人民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盐的价格不断上涨,广大民众生活困苦。
这一时期的盐业管理失去了原有的积极作用,政府开始倾向于放松对盐业的控制。
盐专卖制度的复兴随着东汉的衰落,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
在此期间,董卓等军阀政权逐渐崛起,国家政权的分裂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盐业生产流通受到严重破坏。
随着统一的曹魏政权的建立,政府为了恢复社会秩序,重新将盐业纳入国家控制之下。
盐专卖制度再度恢复,盐务机构被重新建立,对盐的生产与流通进行严格管理。
自晋代起,盐业逐渐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政府对盐业的控制更加加强。
唐代以后,盐专卖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王朝通过推行盐业专卖制度来平衡财政收入与民生需求。
盐业改革的尝试和失败随着时代的变迁,封建社会的盐专卖制度逐渐显露出许多问题。
盐价的高涨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盐业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政府对盐业的控制变得笨重、低效。
在清朝晚期,影响盐业的因素逐渐增多,如西方列强的入侵、社会秩序的动荡,以及新兴工商业的崛起等。
论古代潍坊的盐政管理
、
盐政 机 构 的设 置和 制盐 管理
春 秋 战 国时期 , 国和燕 国拥 有 丰 富的海 盐 , 齐 管 仲辅 佐齐 桓 公争 霸之 时 向齐桓 公 献策 说 :齐有 “
渠 展之 盐 , 燕有 辽 东之 煮 。”] 大 兴渔 盐之 利 , I要 1 并 提出“ 盐铁 之 利 足 以 立轨 官 ” l 主张 , 定 并 颁 _的 2 制 布 了沿 用 至今 的盐 政 大法— — 《 盐箧 》 正 ,这也 是 我 国 古代 最 早 的 盐 法 ; 行 了 “ 山府 海之 策 , 实 关 禁
立 “ 盐法 ”实 行 食盐 专 卖 , 民制 、 收 、 运 、 榷 , 即 官 官 官 销 的专卖 制度 。这个 管理 制度 使得 国家从 城 市 到 乡村 广泛 设 置盐 官 ,不仅 盐业 官僚 队伍过 于 庞 大, 而且 维 持这 支庞 大机 构运 转 的费 用也 太 大 。 官 运 官销 , 老 百姓伤 害很 大 , 对 表现 为盐 吏 硬性 摊 派
摘 要 : 山东 潍坊 是 最早 发 现盐 并 开始 制 盐 的 区域 。古代 潍 坊 的 制盐 不仅 起 源 早 , 而且 制
盐技 术达 到 了一定水 平 。随 着潍 坊制 盐 业 的发 展 , 盐政 机 构也 开始 设置 并 不 断得到 完善 。本 文
重 点对 山东潍 坊 盐政 机构 的设 置演 变 、 税管 理 以及 盐 的缉 私 等方 面 的 问题进 行 探 讨 , 望 能 盐 希 对今 天 山东 盐 业研 究和环 渤 海 蓝色经 济 的发展 提 供 一些借 鉴 。
治者 越来 越认 识 到盐 对 于 国家财 政 收入 和政 权巩
固 的重要 性 , 国家开 始设 置盐 政机 构 , 潍坊 作 为地 方产 盐 中心 , 仅加 强制 盐 管理 , 不 而且 更加 注 重完
中国古代盐业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盐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1. 盐在我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盐被人们视为“百姓之命”、“国之大计”。
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人们无法离开它的存在。
古代的盐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盐在财政中的地位古代我国盐业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支柱之一,盐税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盐资源的垄断与管理更是成为古代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3. 盐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盐的供求关系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盐价的稳定和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故盐业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对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盐业政策的萌芽期1. 商代盐业商代是我国古代盐业发展的萌芽期,当时的盐业是由一些部落或地方个人经营,没有国家统一的管理。
2. 盐铁专营制度的初步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盐的专卖制度逐渐出现,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制,但未形成全国性的盐业管理政策。
三、盐业政策的初步形成1. 秦朝时期的盐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盐铁专卖制,盐业开始有了国家统一管理,盐的价格也有所稳定。
2. 汉朝时期的盐政汉代时期继承了秦朝的盐政,政府对盐的管理愈加严格,但仍旧存在一些地方私盐的情况。
四、盐业政策的成熟与完善1. 魏晋南北朝时期盐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完善,政府加强对盐业的专营管理,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盐业政策。
2. 唐宋时期的盐政唐宋时期是盐业政策的完善时期,政府对盐业的管理更趋完善,盐税逐渐成为朝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3. 盐业对社会的影响在盐政的影响下,盐业商人的兴起、盐业管理制度的健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风气。
五、盐业政策的演变1. 近代盐业管理的改革近代以来,盐业管理经历了从封建专营到民主自由的演变过程,盐政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很多变化。
2. 当代盐业的管理当代盐业的管理得到了现代法制的规范,盐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盐政也逐渐走向了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
六、我国古代盐业政策的启示1. 盐业政策的意义我国古代盐业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古代制盐管理制度
古代制盐管理制度古代中国的制盐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的盐业是由官方专营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盐业开始私经,很多富豪家族开始投资兴办盐业。
但是,这种私人经营盐业的情况并不被当时的政府所接受,因此魏国设立了专门的盐官来负责盐业的管理和监督。
随着秦统一六国后,盐业进入了专营时期,盐政逐渐健全,到了汉代,盐政更加完善,盐业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古代中国,盐业的管理主要由“盐政”来负责。
盐政机构由盐官、长吏和三班参议等组成,负责监督盐场、盐窖和盐商等,确保盐价稳定和盐民生活安稳。
盐政还会制定严格的盐法,对违反盐法的人员给予惩罚,以维护盐业的正常秩序。
同时,盐政还会定期抽核盐商的秤斤,检查盐的质量,确保盐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除了盐政,古代中国还设立了尉监、都监、都尉等机构,配合盐政监督盐业。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还有一种称为“军盐”的特殊盐类,主要供应军队使用。
军盐划分为“上盐”“下盐”,“上盐”是每月发给将领的盐份,“下盐”是每月发给士卒的盐份。
军盐的制作和销售由尉监负责,确保军队有足够的盐供应。
同时,军盐还有监盐卖盐、河道监测等机构配合军盐管理。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制盐管理制度非常完善,从盐政到军盐管理都有专门机构负责,确保盐业的正常运转和盐价的稳定。
这种制盐管理制度直到明清时期都有延续,并对中国的盐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印度的制盐管理制度古代印度的盐业在历史上也曾经非常繁荣,尤其是孔雀王朝和莫卧儿王朝时期,盐业更是达到了全盛时期。
在古代印度,盐业的管理主要由各地的王国或帝国来负责,采取专营制度。
在孔雀王朝时期,印度的盐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海盐,一种是岩盐。
海盐主要产自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岩盐则产自喜马拉雅山脉和天竺山脉。
海盐由渔夫和渔民自由生产,而岩盐则由国家专营,设立专门的盐政来管理。
盐政会派遣官员管理盐场、监督盐商,确保盐价稳定和盐民生活安稳。
同时,盐政还会制定盐法,对违反盐法的人员进行处罚。
唐代盐务政策在山东地区实施情况述评
唐代盐务政策在山东地区实施情况述评[摘要]本文首先叙述了唐代山东地区食盐的品种及产区分布,又重点分析了唐王朝盐务政策在此地区的实施情况,最后作出简单总结。
[关键词]唐代;盐务政策;山东地区[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39-02本文所述山东地区特指今山东省在唐代时的历史版图,即唐初期的河北道南部、河南道东部地区,亦即元和初期淄青平卢节度使、横海节度使南部、魏博节度使东部地区。
一、山东食盐品种及产区分布山东海滨广斥,不仅海盐资源丰富,而且产盐历史悠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齐)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说明西周时期制盐业已经在此地区开始发展。
到春秋管仲相齐时,正渠展之盐,通东莱之产,使齐国富强,桓公才有实力首先称霸。
西汉元封年间,全国设置盐官37处,山东地区就有11处。
唐代最主要的食盐,一是煮海为之的散盐,又称末盐;一是盐池所产的池盐或称颗盐。
《元和郡县图志》载,山东海盐产地:河北道有棣州蒲台(今博兴)、渤海(今滨州);河南道有密州诸城、莒县,莱州胶水(今平度)、即墨、掖(今莱州)。
池盐产地:河北道有棣州蛤(虫朵)池(今惠民县西),“岁产盐数千万斛”。
此外,青州千乘(今广饶)、登州牟平、莱州昌阳(今莱阳)等地,汉代曾置盐官,唐代应该还在继续生产。
二、中央盐务政策在山东地区的实施情况(一)自由开采时期据《通典•食货》记载:“隋开皇三年(583),通盐池、盐井,并与百姓共之。
”可知当时允许私人开采经营食盐。
初唐、盛唐基本上延续了隋代这一宽松的盐务政策,仅在少数盐池设监,作为司农寺直属机构,而所管仅是官府产业,范围极为有限。
另外,还在边境盐池设置了一些盐屯,作为官产组织屯种。
而对众多盐业资源及盐民管理(包括盐屯),则均委于地方。
此时,盐业生产者可以用盐代租,负担和一般农民差不多。
食盐的运输、销售则由商人把持,不受政府干扰。
明清时期的山东盐业生产状况
明清时期的山东盐业生产状况明清时期,山东盐业生产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生产规模,在沿海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论述了明代和清代山东盐业的基本情况,希望有助于盐业史以及山东地方史的研究。
一、明代的山东盐业明代,制盐行业由户部掌管。
当时,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
山东盐业的生产与管理也按照这个结构运行。
《明史》卷八十《食货志四》记载:“山东所辖分司二,曰胶莱,曰滨乐;批验所一,曰泺口;盐场十九,各盐课司一。
”山东各盐场在官方督导下从事盐业生产,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七洪武二年十一月己丑条记载:“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岁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二千五引有奇。
”这是指明初山东的盐产情况。
当时每引合400斤。
进入弘治时期,改行小引,每引合200斤,但总产量未变。
万历时期,据《山东盐法志》卷末《附编》记载,山东盐场引盐数额仍然保持在十五万左右,与明初相差不多。
明朝政府在山东海盐产地设有19个盐场,维持着元代盐场建置的基本格局。
这19个盐场是:信阳、涛雒、石河、行村、登宁、西由、海沧、王家岗、官台、固堤、高家港、新镇、宁海、丰国、永阜、利国、丰民、富国、永利。
在山东各盐场中,从事盐业生产的劳动力比较充足,形成了引人注目的产业群体。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一八八卷引明人章潢《图书编》就说:“登莱濒海多盐徒”。
盐民灶户主要聚集在各个盐场周围。
顾炎武《肇域志·山东五》诸城条记载:“信阳镇依山负海,设有巡检司、盐课司。
灶户多居之,煮盐捕鱼为生。
”在明初时,山东沿海地区已拥有较多的灶丁数额。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洪武十三年四月庚辰条曾记载:“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奏:所辖一十九场,灶夫二万三千二百六十四丁。
”众多劳动力的参与,使得山东沿海各盐场均保持着有效的生产能力。
制盐业在当时的山东沿海地区属于支柱产业,尤其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滨州河海区域,盐业更是其重要的经济收入。
为什么古代要严格管控盐?禁止出现私盐
为什么古代要严格管控盐?禁止出现私盐
本文导读:
盐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今盐也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东西,可是在古代,统治者为什么要严格的将盐控制起来的呢?如果有人私下贩卖盐就是犯了杀头的大罪,有可能还会满门抄斩,后果非常的严重。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真正不准人们贩卖私盐是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而汉武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没钱了。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个有着很大野心的帝王,在他之前汉朝一直都受到匈奴的欺辱,好几次匈奴都打到了汉朝的都城,汉武帝之前的皇帝都不敢对匈奴怎么样,只是一味的委曲求全,采取联姻的方式来平息战争。
汉武帝登基之后,他就不在忍让匈奴,经常和匈奴展开大战,霍去病、卫青等人都是汉朝抗击匈奴的名将,战争最是费钱,汉朝连年和匈奴抗争,所以国库日渐空虚,甚至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一个国家没有钱是不行,所以汉武帝就必须要想办法赚钱,
最后汉武帝听取了大臣的建议,他把盐还有铁的经营权
都收归国有,意思就是全国的盐还有铁不管是制造还是销售都由国家管理,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须品,朝廷垄断了这些资源之后,自然就可以赚的钵满盆满。
汉武帝作为统治者他实行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所有的百姓生活都离不开盐,现在盐被牢牢的掌控在官府的手中,老百姓就只能从官家手中买,如果百姓有造反的迹象,朝廷还可以通过控制盐的买卖来控制百姓,这样就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铁和盐其实是一个道理,没有了铁也就没办法制造武器,这样就有利于维护内部的稳定,所以古代皇帝严格管控盐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就是穷,另外一个就是维护统治。
唐朝盐业管理制度
唐朝盐业管理制度一、盐的重要性在唐朝时期,盐是极为重要的商品,被称为“百姓之需,政府之重”。
盐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能够提高食物的口感,丰富饮食的变化。
2. 盐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能够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3. 盐也被用于保存食物,尤其是鱼肉等易腐物品,能够延长其保存期限。
因此,盐在唐代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二、盐业管理制度的演变在唐朝初期,盐业主要由官办和官营两部分组成。
官办盐场主要由政府直接管理经营,而官营盐场则是由政府特许民间商人集资设立并控制经营。
这种盐业管理制度在唐朝初期比较混乱,盐价飞涨,盐商居奇,社会矛盾激化。
唐玄宗时期,盐业管理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实行了盐铁官营制度,即由政府垄断盐、铁业的生产和销售,以此来控制社会经济和税收。
唐玄宗在此后的统治中,继续加大对盐业的控制和管理,极大地增加了官府的收入。
到了唐德宗时期,又出台了“均输法”,由此废除了盐铁官营制度,改为按等级给官府供应盐铁。
这种盐铁等级供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官营盐业的弊端,但同时也给私营盐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唐朝晚期,唐朝灭亡前,盐业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向仍在继续。
唐敬宗时期,唐朝实行了“兼营法”,即私营盐场和官府合作开采盐卤,盐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
三、盐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在唐朝的盐业管理制度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1. 由官办到官营,再到兼营,唐朝盐业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的变革。
2. 政府对盐业的控制相对较严格,经济上起到了一定的垄断作用。
3. 盐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严格的监管,政府在盐业中的权力相对较大。
4. 盐业管理的变革主要是在于如何平衡政府对盐业的控制和管理,以及民间商人的利益。
四、盐业管理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唐朝盐业管理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盐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变革,使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
魏晋隋唐时期山东盐业研究
02
山东是中国著名的产盐区之一,其盐业发展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魏晋隋唐时期,山东盐业在全国盐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这一时 期山东盐业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盐业的发展情况。
03
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业史、盐政史、地方史等领域,而对于魏晋隋唐 时期山东盐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从新的角度和方法对这一时期的山东盐 业进行深入探讨。
推动宗教传播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山东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盐业的发展为佛教的传播提 供了物质基础和传播渠道。佛教文化的传播又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06
结论
总结研究成果
要点一
魏晋隋唐时期山东盐 业发展历程
梳理了山东盐业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五代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盐业政 策、盐业生产方式、盐业产品特点等 方面的变化。
区域性生产
山东地区的盐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生产规模 较小。
地方管理
魏晋隋唐时期,山东地区的盐业生产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生产 规模和税收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
03
魏晋隋唐时期山东盐业的历史背景
政治背景
政治制度变革
魏晋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转变,中 央集权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也日益增强。
割据势力与战争频繁
这一时期,山东地区割据势力众多,战争频繁,政权更迭频繁,盐业生产和 管理受到一定影响。
经济背景
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
魏晋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南方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南北贸易的繁荣也带动了山东盐业的兴盛。
盐业生产技术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盐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产量增加,从而为山东盐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宋代盐业管理措施
宋代盐业管理措施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对盐业的管理措施在这个时期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宋代盐业管理措施的一些主要方面:
1. 监督控制:宋代盐业实行了严格的监督控制体制。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盐政官署和盐务官,并派遣官吏进行盐业管理。
这些官员负责监察盐场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以及查办违法行为。
2. 盈利机制:宋代政府实行了盐铁专卖制度,将盐业和铁业纳入政府专卖范围。
盐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政府设立了盐税和过坛等税收制度,通过对盐业的专卖和征税等手段获取利润。
3. 监管手段:为了防止私盐的流通,宋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手段。
例如,明定了制盐工序,规定只能在盐场内生产盐,不准在外面私自制盐;设立了严格的运盐系统,盐场的运输必须在政府的监管下进行;设立了检查站,在交通要道设置检查口岸,检查过往车辆是否携带私盐等。
4. 盐业管理区划:宋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盐业管理区,每个区设置盐官进行管理。
这样可以实现对盐业的更好的监督和治理,同时也便于统一税收和财政管理。
以上是宋代盐业管理措施的一些主要方面。
盐业在宋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对盐业的管理非常严格,旨在确保盐的供应和质量,并通过盐业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
西汉和宋代盐业管理措施
西汉和宋代盐业管理措施
西汉和宋代在盐业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西汉时期,盐业机构逐步完善,桑弘羊担任盐铁丞,负责修订盐法,实施“盐铁官营”。
在产盐地区设置专门的盐业机构——盐官,这些盐官主要分布在28个郡国的37处,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沿岸和西北、西南盐池、井盐地区。
这些盐官还负责管理专产专销的盐,以确保对制盐的有效控制。
宋代则实行政府对盐实行专卖与课税制度。
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国。
当时,管仲相桓公时,实行“官山海”的政策,其中包括由官家“伐菹薪,煮沸火水为盐,正而积之”,然后“粜之梁、赵、宋、卫、濮阳”的办法,尽取食盐贩卖之利。
这种专卖制度在后续朝代中得到了延续和改进。
总的来说,西汉和宋代在盐业管理方面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以确保对盐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潍坊趣史:中国海盐之都与三皇五帝传说
潍坊趣史:中国海盐之都与三皇五帝传说【摘要】山东昌邑,齐国盐都,春秋时称鄑邑,鄑通“缙”,从汉字造字法来看,该字与纺织有关,从潍坊昌邑附近出土的大汶口陶罐“火云山”刻符来看,鄑邑得名又与《易经》火地晋卦有关,根据《左传》、《史记》等典籍记载,潍坊昌邑很可能是炎帝缙云氏或缙云黄帝氏族部落创建的以纺织丝绸和制作海盐为产业集群的古城邦,且昌邑地区崇拜的盐神(盐宗夙沙氏),也可能是炎帝部落的一支。
【关键词】昌邑鄑邑炎帝黄帝图腾崇拜盐神盐宗山东昌邑,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邻渤海,自古凭借渔盐之利,文明肇兴,是上古太昊伏羲氏和少昊金天氏领地,属东夷部落,春秋时属纪国,后并入齐国,称鄑邑。
昌邑历史悠久,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侨乡,中国海盐之都——潍坊的有效组成部分。
01鄑邑由来与炎黄二帝昌邑,古名鄑邑,史书记载,鄑通“缙”,是上古姓氏之一“缙云氏”的简称。
而缙云氏与炎帝、黄帝有关。
《左传》、《史记》都有缙云氏的记载。
《史记正义》云: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
及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
由此可见,缙云氏是黄帝一支(姓氏的氏,是分支的意思),而且缙云黄帝早于我们熟知的轩辕黄帝(帝轩氏)。
《集解》引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
”由此可见,缙云氏属上古八大姓之一“姜”姓,属炎帝部落。
姜姓的缙云氏与神农氏都为炎帝后裔,或称炎帝缙云氏,根据《史记正义》的记载推断,其晚于黄帝有熊氏而早于黄帝轩辕氏。
《史记·律书》也说“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官。
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
”黄帝以云名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
可见昌邑历史之悠久。
而山东昌邑潍河两岸的姜姓为昌邑望族,据史书记载,“姜氏受姓于姜水,著于营丘,大于齐之桓景,而后繁衍于滨海诸郡”,昌邑姜氏是齐国开创者姜太公姜尚的后裔。
康熙皇帝的奶妈文氏之子,后来成为苏州织造的李煦,即是昌邑姜姓后人(其父从军改姓李)。
明清时期的盐业治理研究
明清时期的盐业治理研究盐业在中国古代就曾经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盐业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政治安定。
在明清时期,盐业的治理受到了各个朝代的重视,为了保证盐业的有效治理和发展,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一、盐业治理的历史背景盐业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古代的中国盐业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加深,人民对盐的需要不断增加,因此盐业逐渐成为一种国家垄断的经济产业。
在宋代,盐业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开创了盐引和海盐税收的新体制。
此后,盐业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
二、明代的盐业治理盐业治理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明代的盐法是盐业治理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盐业管理的制度和政策。
为了保证盐业的平稳运营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明代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 实行盐政改革,完善盐业体制;2. 查禁私盐和造盐行为,加强对盐业的监管;3. 统一盐价,规范盐业市场;4. 开展盐课,强化对盐业工人的培训和管理;5. 成立盐业巡视机构,加强对盐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措施的实施,对于明代的盐业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得盐业更加规范和有序经营,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认可。
三、清代的盐业治理清代是中国盐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清代的盐政改革和治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完善。
清代的盐业治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行盐政真空,取消过多的中央管理;2. 使用专业人才,改进盐业行政管理;3. 推行盐课制度,强化盐业从业人员的素质;4. 实行分税制,加强对地方盐业的监管;5. 开展草盐政策,增加盐业产量和质量,同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以上措施的实施对于清代盐业的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推进了盐业的发展,使得盐业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
四、盐业治理的意义盐业治理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1.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的盐业专卖制度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好比人不能没有水一样,国家也不能没有对盐业的管控呀。
比如在汉朝,政府对盐业的专卖可严格了,这才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呢!2.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啊,那真的是影响深远!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盐一样,国家也离不开它的专卖呀。
像唐朝的时候,盐业专卖的政策就让国家变得更强大了呢!3. 嘿,想想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多有意思啊!这就好像是国家的一把钥匙,打开了财富的大门呢。
在宋朝,盐业专卖可是发挥了大作用,你说神奇不神奇!4.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呀!好比是国家的宝藏,得好好守护。
明清时期,不就是靠着盐业专卖维持着国家的运转嘛!5. 哇塞,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呀,那真不是一般的重要!就如同我们身体里不能缺少某种元素一样。
你看,元朝的时候,盐业专卖不就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嘛!6.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这可真是个特别的存在!像一座坚固的城堡,保护着国家的利益。
在隋朝,盐业专卖的实施多有意义呀!7. 哎呀呀,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可太关键啦!就好像是航行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
春秋时期的盐业专卖,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8.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这绝对是个不得不说的事儿!简直就是国家的秘密武器呀。
在南北朝时期,盐业专卖的举措那可是相当明智呢!9. 哟呵,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那可是相当有分量的呀!就如同我们离不开的阳光一样。
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不都靠着盐业专卖有所作为嘛!10.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啊,真的是太神奇啦!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变出了无数的好处。
各个朝代因为它而变得丰富多彩,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
论古代潍坊的盐政管理
论古代潍坊的盐政管理于云洪(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潍坊邮编:261061)内容摘要:山东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
古代潍坊的制盐不仅起源早,而且制盐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
随着潍坊制盐业的发展,盐政机构也开始设置并不断得到完善。
本文重点对山东潍坊盐政机构的设置演变、盐税管理以及盐的缉私等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希望能对今天山东盐业研究和环渤海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古代潍坊盐政管理盐的缉私山东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
古代潍坊的制盐不仅起源早,而且制盐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
随着潍坊制盐业的发展,盐政机构也开始设置并不断得到完善。
本文重点对山东潍坊盐政机构的设置演变、盐税管理以及盐的缉私等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希望能对今天山东盐业研究和环渤海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早在夏朝时期,山东潍坊就以“贡盐”而著名,《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掘土白坟,海滨广斥,厥贡盐絺”,东方青州的盐税是夏朝财政的主要来源。
从西周以后,历代统治者越来越认识到盐对于国家财政收入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性,国家开始设置盐政机构,潍坊作为地方产盐中心,不仅加强制盐管理,而且更加注重完善盐税体制和缉私管理。
一、盐政机构的设置。
潍坊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的发现,证明这里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制盐售盐了。
但商朝盐业机构的设置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
国家最早的见于史料记载的盐政机构始于周朝。
当时国家设置“盐人”掌管盐的供应。
据《周礼注疏》称:“盐人掌盐之政令,以供佰事之盐”(山东省盐务局编著,《山东省盐业志》,齐鲁书社,1992年6月第一版,59页)。
山东最早的盐政管理,见于史册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前685年至前645年)管仲相齐,首创盐法——《正盐箧》,规定制盐官民兼制,销盐实行管收、官运、官销专卖制。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晏婴,继续实行盐专卖制度,由此可以得知,盐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即开始于此时期。
宋代盐管理制度
宋代盐管理制度首先,宋代盐管理制度对盐的生产有着严格的规定。
宋代的盐政非常严格,执法严明,对盐业进行了系统管理。
盐政管理机构完善,有专门的盐政机构负责统一盐业的生产与管理。
盐政机构全面管理盐业,指导盐业生产、统一销售,保证了官方对盐业的严密管理。
盐政规定了盐场的选址和建设,对盐场一地的经营许可规定了全面、严格的制度,同时,官府规定盐场的设施,保证了盐场的生产制度的规范,加强官方对盐业的控制。
其次,盐政对盐商的管理也非常严格。
由于盐业是国家专营行业,任何经商取利者皆应遵守盐法。
盐商和盐政互为制衡,盐商只能在指定的地点经营,规模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而盐政则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法制化管理,保证了盐商的合法经营及盐业纳税。
盐商必须缴纳盐业税,同时还要遵守盐政对盐业的其他种种规定。
在盐政的监督下,盐商也会受到惩罚,如果违法违规,就会面临罚款、没收财物的处罚。
此外,盐政对盐的运输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盐政为了方便自己监管,在盐场设立了出口检查关口,雇佣考核人员,防止私运盐而逃逸交税。
盐政还规定了盐运的路线,只能经过指定的道路进行运输,不允许私自改道,以免私运盐货。
由于盐政对盐的生产、销售、运输进行了全面严格的管理,造成盐政机器官员多而繁杂,权力机构也成为干预市场经济的重要行动者。
综上所述,宋代盐管理制度是极其严密的。
盐政对盐业的生产、销售、运输、税收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管理,实现了对盐业的整体控制。
它通过严格的法制化管理,有效地限制了盐业的产、销、贸、税和盐业产业的加工商业化方面的贪污腐败,给了盐业生产和管理以朝气,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比之下,如今的盐市场是由专业协会通过政府许可证进行运输和销售,一旦被查处私藏盐证量或者在销售过程中矮矜量、假冒伪劣等行为是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盐业规模也得到了质量的保证,促进了盐业上游企业和盐业服务行业的发展。
盐价格也大大降低了,解决了一部分的社会问题致力改善了盐业行业。
宋代盐户管理制度
宋代盐户管理制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盐是宋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商品,因此其管理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的。
盐户作为盐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管理制度对于整个盐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政府的管理、盐户的组织机构、盐务的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宋代盐户管理制度。
一、政府的管理宋朝时期盐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盐业的管理制度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宋代设立了盐业专管官员,负责盐务的生产、储藏和销售等工作。
盐官可以直接从事盐务生产经营,也可以以政府监管的方式委托盐商或盐户来生产盐。
此外,中央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的盐法,例如《盐法》、《盐铁法》等,对盐业的生产、销售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二、盐户的组织机构宋代盐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由官府经营的盐户,另一种是由私人经营的盐户。
官府盐户通常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其生产规模较大,生产设备也更为先进。
而私人盐户则是由个体或家族经营,其规模和生产设备都相对较小。
此外,盐户有专门的职工,如盐工、水手等,他们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
三、盐务的生产和销售在宋代,盐务的生产主要依靠煮盐法,即将海水或井水蒸发后获取盐碱,再利用煮盐炉进行蒸发和沉淀,最后得到食盐。
盐务的销售主要通过货币交易来进行。
盐商和盐户之间会签订合同,盐户每年生产的盐都要交由盐商来进行收购,并由盐商来统一销售。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盐局,负责监管盐务的生产和销售。
四、盐务的管理宋代盐务的管理还包括对盐户、盐商和盐局等相关单位的管理。
盐户必须遵守中央政府的盐法,严格按照生产、销售等规定进行操作。
对于违法者,政府会进行严厉的处罚。
盐商也要遵守政府的规定,不得私自调整盐价,否则将受到政府的处罚。
盐局必须严格监督盐务的生产、销售等工作,确保盐务的秩序和规范运行。
综上所述,宋代盐户管理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通过政府的规定和监管,盐务的生产、销售等工作都能够有序进行。
论潍坊盐业的起源和发展
论潍坊盐业的起源和发展
于云洪
【期刊名称】《潍坊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9)005
【摘要】中国古代先民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盐.山东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本文对山东潍坊盐业的起源和发展、制盐体制和技术、盐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基本勾勒出山东潍坊自古以来盐业的发展史.现在,四川的井盐、山西的池盐和江苏的海盐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山东作为北方海盐最大的产盐基地,其理论研究鲜见于研究领域,这与山东经济发展大省显然是不相符的.本文试图从潍坊盐业的起源和发展做一些试探性的研究,以其抛砖引玉,为鲁盐研究和盐文化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于云洪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1
【相关文献】
1.潍坊市气候变化对盐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J], 周玉兰;龙晓斌;刘亚南
2.山东莱州湾东周时期海盐生产工艺及其历史价值研究r——以潍坊丰台盐业遗址群为例 [J], 李江;张龙
3.四川盆地盐业起源论纲--渝东盐业考古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J], 孙华
4.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起源与发展 [J], 郑玉超;刘兵
5.潍坊北部地区盐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J], 姜文明;申洪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如何进行食盐专营
个人收集整理-ZQ古代如何进行食盐专营年月日,发改委宣布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在中盐公司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废除食盐专营,而仅是许可证管理主体地变更.事实上,中国地食盐专营自古就有.那么,古代此类政策是怎样地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盐利成朝廷财政支柱>中国最早地食盐专营出现在春秋时地齐国.当时,朝廷和百姓都可煮海盐,但运销、分配、进出口归朝廷管理,零售才归商人.到了汉初,朝廷仍将食盐开放民营,富商因此财累万金,甚至威胁到中央政权.汉武帝时征战频繁,国库窘迫,富商却不愿“佐国家之急”,于是汉武帝下令将食盐经营权全部收归朝廷.之后,食盐专营时兴时废.唐朝安史之乱后,朝廷财政陷入困境,食盐专营又重启,垄断而产生地盐利收入成为朝廷财政地支柱,此后历朝均因此而加强食盐专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官盐价高且质量低劣>朝廷食盐专营地弊端之一是官盐价格昂贵且质量低劣.如北宋仁宗时,有大臣上奏称,官盐运输过程中被杂以泥砂、硝石,味道苦恶不可食,刘太后则回应“御膳亦多土,不可食”.可见当时连御用食盐质量都非常不堪,但即便如此,食盐仍要价昂贵,“利有至十倍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同官盐相比,私盐(违反朝廷禁令私自生产贩售地食盐)则物美价廉,如从岭南贩至江西地私盐“纯白不杂,而卖钱二十”.民众更欢迎此类私盐,造成官盐滞销,于是朝廷便以政令强卖于民,《宋史.食货志》记“盐价既增,民不肯买,乃课民买官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惩罚过严致农民起义>自唐宋起,为保证食盐专卖收入,食盐流通被朝廷严控,严格划分销盐区域,不同产区地盐限制在某一区域销售,不得逾越.此类规定使得交通不便地边远地区民众难以吃上食盐,于是,边远地区地私盐运贩更加泛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唐中期起,朝廷对越界卖私盐者会处以死刑.比如唐朝大和四年,朝廷对卖二石以上私盐者处以死刑;五代十国后汉时全面禁止私产、私卖、私买,违者“虽丝豪滴,尽处死刑”,堪称中国盐禁最严酷时期.由于食盐专营致盐价飞涨,加上惩罚严厉,私盐贩为反抗朝廷,开始组织武装自卫,甚至发展成农民起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新闻周刊)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代潍坊的盐政管理于云洪(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潍坊邮编:261061)内容摘要:山东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
古代潍坊的制盐不仅起源早,而且制盐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
随着潍坊制盐业的发展,盐政机构也开始设置并不断得到完善。
本文重点对山东潍坊盐政机构的设置演变、盐税管理以及盐的缉私等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希望能对今天山东盐业研究和环渤海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古代潍坊盐政管理盐的缉私山东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
古代潍坊的制盐不仅起源早,而且制盐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
随着潍坊制盐业的发展,盐政机构也开始设置并不断得到完善。
本文重点对山东潍坊盐政机构的设置演变、盐税管理以及盐的缉私等方面的问题做些探讨,希望能对今天山东盐业研究和环渤海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早在夏朝时期,山东潍坊就以“贡盐”而著名,《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掘土白坟,海滨广斥,厥贡盐絺”,东方青州的盐税是夏朝财政的主要来源。
从西周以后,历代统治者越来越认识到盐对于国家财政收入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性,国家开始设置盐政机构,潍坊作为地方产盐中心,不仅加强制盐管理,而且更加注重完善盐税体制和缉私管理。
一、盐政机构的设置。
潍坊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的发现,证明这里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制盐售盐了。
但商朝盐业机构的设置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
国家最早的见于史料记载的盐政机构始于周朝。
当时国家设置“盐人”掌管盐的供应。
据《周礼注疏》称:“盐人掌盐之政令,以供佰事之盐”(山东省盐务局编著,《山东省盐业志》,齐鲁书社,1992年6月第一版,59页)。
山东最早的盐政管理,见于史册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前685年至前645年)管仲相齐,首创盐法——《正盐箧》,规定制盐官民兼制,销盐实行管收、官运、官销专卖制。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晏婴,继续实行盐专卖制度,由此可以得知,盐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即开始于此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拥有丰富的海盐,管仲辅佐齐桓公争霸之时向齐桓公献策说:“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1]大兴渔盐之利,并提出“盐铁之利足以立轨官”[2]的主张,制定并颁布了沿用至今的盐政大法——《正盐箧》,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盐法;实行了“关山府海之策,禁北海之众,毋得聚庸煮盐”的政策,即规定制盐的海滩归官府所有。
从此以后,盐归国有,凡民制之盐,由政府收买,归官府运销。
当时潍坊寿光属于齐国管辖,为执行盐法之始。
而齐国也成为我国古代最早实行盐专营的春秋国家,管仲也被当地尊为盐神。
盐官的设置。
盐官是秦汉时期主管盐政的官署。
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设置盐官,管理食盐专营一事。
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定郡县之制,发展经济,使盐业振兴,正如《文献通考·秦赋》记载的:“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此间,盐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西汉武帝时盐业机构逐步完善。
汉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制盐和经营。
汉武帝时期,外开边疆,用兵频繁,财用不足,于元狩年间(前122-前115)将盐业收归官营,在产盐区和主要中转地设隶属于大司农的专门的盐业机构——盐官,担任盐官职务的官吏称为“盐铁丞”。
盐官设于28个郡国的37处,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和西北、西南盐池、井盐地区。
”[3]。
担任盐铁丞的桑弘羊修订了盐法,实行“盐铁专营”。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以东郭咸阳、孔仅为盐铁丞,领盐铁事,专卖盐铁,禁止私营。
在37处盐官中,山东共有11处,潍坊就有2处。
西汉时期的潍坊,隶属于汉景帝时期设置的北海郡,北海郡的都昌县(今昌邑)、寿光设置盐官,大兴盐业之利,推行招募民众,供给器具,令以煮盐为业,所产之盐全部收归官有。
当时寿光、昌邑的盐官,秩同县官,对盐进行专产专销,加强了对制盐的管理。
唐朝时期,首先是盐铁转运租庸使第五琦创立“榷盐法”,实行食盐专卖,即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专卖制度。
这个管理制度,使得国家从城市到乡村,广泛设置盐官,不仅盐业官僚队伍过于庞大,而且维持这支庞大机构运转的费用也太大。
官运官销,对老百姓伤害很大,表现为盐吏硬性摊派很多,胥吏强索于民,官商勾结,私盐大行其道,使盐政背离了“因民之急而税之”,“人不益税而国用足”的初衷。
其次,唐代宗时期担任盐铁使的刘晏,针对第五琦的盐政弊端,又进一步改进了盐法,刘晏盐法施行的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间接专卖制或称就场专卖制,即实行“签民煎盐”,灶户入籍,并在产盐各地设置盐院,立“亭场”,专给官府煎盐。
官府将税收纳入卖价,售予商人,听其远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
在这种新的专卖体制中,官府撤出食盐的零售领域,食盐零售或者小额批发完全由商人去自由经营,利用商人的经验和资金来搞活流通,搞活市场,市场繁荣了,经济活跃了,国家税收有了基础,财政收入就有了保证。
所以,从第五琦到刘晏的盐政改革,建立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食盐专卖体系,使盐利大增。
盐利收入在唐王朝财政中具有特殊地位,甚至达到了“天下之赋,盐利居其半”的地步。
榷盐法的兴衰与唐王朝的国祚安危息息相关,榷盐制度对唐朝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元明清各代,盐法多变,但主要执行“引”、“票”制度。
清初,盐政管理沿用明法,实行“纲法”、“引岸”之制,并采取“恤灶惠商”政策,盐业振兴,自康熙十八年(1679年)山东潍坊的官台场划归寿光县管辖达五十一年之久,灶工增至1226人。
1730年(雍正八年),青州属地靠近盐场,私盐充斥,无商承运,因此官府将盐商革除,听民领票,酌量收税,自行运销,应征课额,摊入地粮代征,称为民运票地,从此票法开始实行。
票法行盐分为民运、官运票地,各有引界,不准超越界境。
民运票地,税收较轻,昌邑、安邱、诸城、高密等县属于这类地区。
官运票地,税额稍重,当时潍坊的寿光、临朐、益都、昌乐、潍县等县为官运票地,税额稍重。
自纲法改为票法,革除了纲法盐商的专利,盐价减半,平民愿意购买票盐,私盐稍微有所收敛。
1739年(乾隆三年),实行先放盐后收税的“恤灶惠商”政策,出现了产丰销畅的繁盛局面,促进了盐业的发展。
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潍坊官台场滩池发展到292副,计地面积三顷三十三亩一分六厘,盐民1200余人,年产盐388350斤。
其范围东自宋家岔河,西至寇家坞,南至中疃,北至海。
官台场设立6垣收盐:即宋家垣在宋家岔河东北,据场署侯镇20里;郭家垣在郭家洼东,距场署20里;郑家垣在郑家庄子附近,距场署50里;原固堤场归并官台场管理的横垣,在潍县横里路庄,距场署20里;林垣在潍县林家央子,距场署30里;崔垣在潍县崔家央子,距场署40里。
清中期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因官商勾结,徇私舞弊,灶穷商乏,滩荒人转,当地盐业出现了下降趋势。
除了盐制以外,古代潍坊还加强了制盐灶滩和盐场的严格管理。
历代采卤制盐管理办法不一。
唐代以前,场无定址,人走灶迁。
宋代煎盐场址逐渐固定下来,“煮盐之地曰亭场,民为亭户,或谓灶户,户有盐丁”[4]。
元代设官台、固堤场,各场煎盐,岁有定额,付给工本,盐丁按数额办盐,实行团煎法。
明代前期官台、固堤场实行签民为灶,按户计丁,按丁计盐,煎盐规模及煮盐技术比前代都有提高,中后期灶赋丁税加重,盐业衰败。
但到了清朝乾隆时期,由于改革赋税,实行“摊丁入亩,丁不复税”制度,改革制盐技术,由原来的煎盐转为晒盐,允许盐滩自由买卖,使盐区出现了“是百余年、生齿日繁,元气渐复,盐价至贱,销数乃极畅而不可遏的兴盛时期”[5](《山东通志》)。
当时,官台场盐滩发展到了405副,计地543亩,每年配票46650张(每票325斤),富国场配票3865张。
而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四十七年,盐场连续遭到潮灾,产盐急剧下降,灶户捐税繁重,官盐日贵,私盐日多。
乾隆以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各朝滩场管理日趋混乱,枭商污吏狼狈为奸,盐业生产日渐萧条。
光绪年间,随着小清河地疏通,寿光羊角沟商贾云集,清政府允许商人开滩辟池,盐业生产始有转机。
民国时期滩场管理实行“制盐许可证”制度,无证者不得开滩晒盐,滩户按月报产,场务员复查加盖“稽”字印记,新盐集坨,检查盐质优劣,计量造册,严密苫盖,以防走私雨耗。
二、历代盐税的征收中国自古以来盐的应用范围广泛,也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盐税的制定和征收。
从夏商周开始,我国就有了征税制度,秦汉六朝都实行征税制度。
所谓的征税制就是就场征税,任民自由运销。
到了唐朝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盐的专卖制度,即盐收归国有,以营业代税课。
我国古代盐的专卖制共分五种情况:一是部分专卖制,以民制为主,官制为辅,所产之盐,官收、官运、官销,春秋时期齐国实行这种专卖。
二是全部专卖制,产、收、运、销全由官办,西汉武帝时期实行。
三是,就场专卖制,民制、官收、转商运、商销,唐、宋中叶、金、元、明万历以前时期实行。
四是官商并卖制,各有经界,不相侵越,五代、宋初、辽、金、元实行。
五是商专卖制(即委托专卖制),政府将收买运销之权授予专商,居中课税,明万历之后、清代、民国实行,盐的生产和销售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
第一,历代税制的沿革从春秋开始,历代均有关于盐税的政策法令。
据《中国盐业》考证,“我国盐业开化最早,从世界历史上考察起来,中国居于最先地位。
”而寿光又在我国盐业史上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址的发现从地下资料方面给予佐证。
盐税也叫盐课。
夏商周三代时期实行物贡,即制盐者向王室纳贡食盐,此后改为征收盐税。
夏代《尚书·禹贡》就有“青州,厥贡盐絺”的记载,就是向夏王进贡盐和细葛布。
自周庄公三十二年(前685年)春秋齐国管仲著《海王篇》论说盐业利益,确立盐业政策,开始设官征税以来,盐税就成为我国历代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汉武帝时,盐丁向官府领取工本,煮盐器具由官府供给,替官府制盐,按丁交纳盐税,名为盐课。
唐朝有所发展,盐利收入在唐王朝财政中具有特殊地位,甚至达到了“天下之赋,盐利居其半”的地步。
到了宋代,沿袭唐朝盐法,后来实行折中法和引法,向盐商发引收钱(粮),名为税课。
到了元代,由官府卖引给盐商,让盐商到盐场领盐,商人所交的引价,也称盐课,产户所交的盐课,改称灶课,沿袭至明代未变。
清代盐税分灶课、商课、杂课3种。
灶课分为两类,凡灶丁、灶地、草荡地、盐锅、滩池征自灶户的,称灶课;灶地农民佃种征于农户的,称民佃灶课。
商课为正课,是向盐商征收的盐课,税额较重。
清初,盐由灶户缴纳盐税后,自行销售。
康熙十八年开始招商运销,征收商课。
潍坊官台场产盐较多,实行“引”“票”并用制度,销往引岸的盐斤征收引课,销往票地的盐斤征收票课。
当时潍坊的富国场产盐较少,只销往民运票地,税课并入地银由县代征,税额较轻。
杂课,名目繁多,包括各种附加税和其它杂捐费,主要有附军费、加抽票、课银、解费银、养廉费、吏部饭食费、笔贴式解费、残票解费、给兵费、办公拦扣等,即4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