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0月份)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10月份)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1.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D.太阳能取暖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大米酿酒 C.蜡烛熔化 D.钢铁锈蚀3.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4.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5.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了C.分子吸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速率加快D.水的三态变化说明水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6.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闻气味C.倾倒液体D.加入固体7.盛放乙醇(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腐蚀品B.易燃液体 C.自燃物品 D.有毒品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9.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①③⑤⑥B.②③⑥ C.②④D.③④⑤1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量筒量取液体,先用量筒准确量取了50mL液体,倒出部分后,仰视读数,量筒内液体还剩20mL,则倒出部分液体的体积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不确定1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C.电解时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B.氧气用于炼钢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水、河水是软水,冰和雪是硬水B.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各种处理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混合物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14.将河水净化为自来水,其净化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吸附④沉降正确方法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大,原子小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1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A.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B.分子状态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D.分子拆开后重新组合成新分子17.关于水的天然循环,根据分子的观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②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③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④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8.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氢气、可口可乐饮料、氯化钠B.水、矿泉水、海水C.氧气、二氧化碳、天然水D.铁丝、澄清石灰水、氧化镁1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B.铜+水+氧气+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C.沼气+氧气→二氧化碳+水D.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20.从原子的结构可知()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内的中子个数和核外电子个数总是相等C.原子仅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1.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D.阴离子22.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金属元素B.①②属于同种元素C.③④是阴离子D.②④是稳定结构2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C.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24.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为,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铊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铊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81C.Z的原子序数大于Y D.X和Y处于同一周期二、填空题26.物质由基本微粒构成的,如冰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27.用数字填空: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加热试管内的液体,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没有指明药品的用量,应取最小量,液体应取mL.28.在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1)使用滴管时,滴管伸到了试管内:;(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比试管底高.29.硬水是指含有较钙镁化合物的水;将硬水软化通常采用的方法.30.(4分)如图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其中表示化合物的分子是图(填编号),图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图中的分子构成的是单质.图①中的分子(填“能”或“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31.(4分)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原子的是;属于阳离子的是;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表示单质的是.32.(4分)某同学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及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关系归纳如表.请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入表中相应的圆圈内.33.(4分)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34.(5分)用符号填空(1)碳元素;(2)氢元素;(3)钠离子;(4)水;(5)二氧化碳.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35.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36.(4分)如图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C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3)写出水分解的化学反应式:.37.(8分)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c.(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①;②;③.(3)该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①;②.四、计算题38.(6分)已知:碳12原子质量1.933×10﹣26kg,一个M原子的质量为6.64×10﹣26kg.(1)该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2)若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0,该元素的名称是.2016-2017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D.太阳能取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太阳能取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大米酿酒 C.蜡烛熔化 D.钢铁锈蚀【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食物腐败生成了菌类物质,不能再吃,已经变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大米酿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蜡烛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钢铁锈蚀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至少属于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中的一种.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4.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在提出问题、猜想、获得结论、反思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的环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了C.分子吸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速率加快D.水的三态变化说明水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运动到人体嗅觉器官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B、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而不是分子变小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分子吸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速率加快,该选项说法正确;D、水的三态变化说明水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6.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闻气味C.倾倒液体D.加入固体【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盛放乙醇(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腐蚀品B.易燃液体C.自燃物品D.有毒品【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乙醇的性质、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乙醇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故选项说法错误.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操作错误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①③⑤⑥B.②③⑥ C.②④D.③④⑤【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试管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的原因是试管的受热不均匀造成的.据此分析在加热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即可轻松解题.【解答】解: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是正确操作;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其后果是加热沸腾后液体飞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破裂;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液体受热不均匀会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炸裂;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②③⑥会造成试管炸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熟知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量筒量取液体,先用量筒准确量取了50mL液体,倒出部分后,仰视读数,量筒内液体还剩20mL,则倒出部分液体的体积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不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5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仰视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2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30mL.故选C【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1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C.电解时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分析】A、水的电解是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属分解反应B、电解时两电极分别生成氢气与氧气C、试管b连接着正极应该生成氧气D、由质量守恒定律知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解答】解:A、水的电解是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特点是一变多属分解反应,故此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时两电极分别生成氢气与氧气,都会有气泡产生,故此选项说法正确C、试管b连接着正极应该生成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此说法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知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此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电解水实验的考查,对学生全面掌握水的电解相关问题有一定帮助.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B.氧气用于炼钢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水、河水是软水,冰和雪是硬水B.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各种处理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混合物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水资源状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A、根据硬水是指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少解答;B、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C、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自然界中的水大部分属于混合物;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解答】解:A、硬水是指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少,雨水、河水是软水,冰和雪都是软水,故A错误;B、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故B正确;C、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自然界中的水大部分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硬水和软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做本题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14.将河水净化为自来水,其净化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吸附④沉降正确方法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分析】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除杂时可以采用先除去易除的杂质,再除去难除的杂质的顺序.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体大颗粒杂质可以通过沉降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解答】解: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加明矾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故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④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③活性炭吸附→①消毒杀菌.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大,原子小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A、根据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虑;B、根据分子的定义考虑;C、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考虑;D、根据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考虑.【解答】解:A、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A错;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C错;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带了电荷变成离子了,故D 正确.故选D.。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套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S—3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含量为:氧气是21%,氮气是78%,二氧化碳是0.03%,稀有气体是0.94%,其它气体和杂质是0.03%,故选A。
考点: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含量。
2.下列图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成酒B.海水晒盐 C.菠萝榨汁 D.透水砖渗水【答案】A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3.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海水C.硬水D.蒸馏水【答案】D试题分析:A.矿泉水,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B.海水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C.硬水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D.蒸馏水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
故选D。
考点:纯净物的概念。
4.谜语“闻有刺鼻味,含量平均分。
酸雨由它造,追捕无影踪。
”该物质是()A.COB.CO2C.SO2D.NO2【答案】C考点: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5.下列符号中表示的含义最多的是()A.NB.2HC.HgD.C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 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B、2H只表示2个氢原子,C、Hg表示汞这种物质,表示汞元素,还不是一个汞原子,D、Cl表示氯元素,也表示一个氯原子。
故选C。
考点:化学用语。
6.在下列结构示意图中与)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D。
考点: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个数的关系。
7.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不属于环保部门检测的大气污染物是()A.SO2B.NO2与COC.悬浮颗粒D.CO2【答案】D试题分析:环保部门检测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A.化学与安全重金属中毒﹣﹣可喝鲜牛奶解毒煤气泄漏﹣﹣应关闭气阀、开窗通风B.化学与材料水泥、玻璃﹣﹣无机材料玻璃钢、铝合金﹣﹣有机合成材料C.化学与生活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可鉴别纯棉和纯毛衣物﹣﹣用灼烧闻气味可鉴别D.化学与健康糖类、油脂﹣﹣组成元素相同缺铁﹣﹣易得贫血症A . AB . BC . CD . D2. (2分)(2017·梧州)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 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C .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D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3. (2分)下来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 点燃酒精灯B . 取用固体粉末C . 塞紧橡皮塞D . 闻气体气味4. (2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 . O2B . 2HC . ND . Fe5. (2分) (2016九上·港南期中)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②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③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④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⑤氢氧化钠溶于水液体温度会升高.A . ①②③B . ①③C . ②③④D . ①④⑤6. (2分)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定有锌粉剩余B . 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C . 一定有银粉生成D . 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7. (2分)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 . 用氢氧化钙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残余硫酸B .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C .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8. (2分) (2018九上·深圳期中)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巴中市恩阳区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
巴中市恩阳区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次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1. (1分) (2019九上·洛阳期中)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 .2. (1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 .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C . 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D . 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3. (1分) (2019九上·泉州期末) 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暗香来”的主要原因是()A . 分子间有间隔B . 分子在不断运动C . 分子分解成原子D . 分子的质量很大4. (1分)(2019·涪陵模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霉变花生含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毒,必须煮熟后才可食用B . 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C . 碳纤维、青铜、汽车轮胎都属于复合材料D .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5. (1分)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A . 水银B . 硫磺C . 铁粉D . 镁条6. (1分)(2017·枣庄) 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 分子质量增大B . 分子体积扩大C . 分子间隔变大D . 分子个数增多7. (1分) (2015九上·密云期末)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 . 质子数B . 电子数C . 中子数D . 最外层电子数8. (1分) (2019九下·湖南开学考)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 . 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 . 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C .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D .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9. (1分)根据如图信息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 .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B .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C . 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gD .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10. (1分)有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 . 它们的核外结构相同C .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 . 它们都能构成铁单质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11. (2分)(2017·罗平模拟)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止痒.(2)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3)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功能.(5)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填序号)A . 二氧化硫B . 臭氧C . 一氧化碳D . PM2.5(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 . 不锈钢炊具B . 橡胶手套C . 纯棉围裙(7)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___.(8)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9) C90是制作某种锂虬池的原料,电池使用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12. (1分)通过对我区水资源状况的了解,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已刻不容缓。
巴中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巴中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5分)1. (2分) (2017九上·惠山月考)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西瓜榨成西瓜汁B . 水加热成为水蒸气C . 玉米发酵制成酒精D . 铝块压制成铝箔2. (2分) (2017九上·天门期中) 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正确的是()A .B .C .D .3. (2分) (2019九上·泉港月考)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你认为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 氧气用于炼钢C . 氮气用作灯泡的填充剂D . 乙醇用作酒精灯燃料4. (2分)下列描述的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B .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C .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D . 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5. (2分) (2016九上·正定期中)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 氧气、水、过氧化氢溶液B . 氦气、氯酸钾、高锰酸钾C . 水、五氧化二磷、糖水D . 铁、氯化钾、高锰酸钾6. (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 . 乙是反应物C .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 .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 (2分)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A . 浓硫酸B . 浓盐酸C . 烧碱D . 食盐8. (2分)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在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盐酸,调节至平衡。
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10.2g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向右边烧杯中投入8g铜片,充分反应后,天平重新平衡,则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A . 5.2gB . 2.2gC . 5gD . 8g9. (2分)(2016·石家庄模拟)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选项物质鉴别方法A水和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干B氧气和氮气用燃着的木条C纯羊毛纤维和纯棉纤维灼烧闻气味D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观察颜色A . AB . BC . CD . D10. (2分)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 .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明是:呼出气体在玻璃片上结成水雾D .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11. (2分)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环节中属于()A . 解释与结论B . 观察与问题C . 实验与事实D . 假设与预测12. (2分)(2018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 . 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 化合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D . 氧化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有两种13. (2分) (2017九上·溧阳月考) 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A . 碳 + 氧气二氧化碳B . 甲烷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C . 氧化汞汞 + 氧气D .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14. (2分)(2017·东海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 过虑B . 量取液体C . 测定溶液的pHD . 浓硫酸的稀释15. (2分)(2019·泰安模拟)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加热B . 稀释浓硫酸C . 实验室制取CO2D . 称量6.2g的氯化钠16. (2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会留下清晰的划痕B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 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 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17. (3分)(2016·龙江) 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动趋势与对应的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 .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B .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 . 向久置在空气中已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D .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二、选择填充题 (共3题;共7分)18. (2分) (2018九上·滨州期中)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 收集瓶内灌四分之一的水B . 收集瓶内灌四分之三的水C . 导管伸入到瓶高四分之一处D . 导管伸入到瓶高四分之三处水19. (2分)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 . 观察气体颜色B . 闻气体的气味C . 插入燃着的木条D .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20. (3分) (2017九上·南京月考)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A .B .C .D .三、填空题 (共4题;共26分)21. (6分)“温室效应加剧”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二氧化碳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实现碳循环、促进CO2转化为有机物和控制CO2的排放量,是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的有效途径.(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是(填序号).A . 焚烧秸秆B . 利用太阳能、风能C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 .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2)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的是(填序号)A . 臭氧O3B . 甲烷CH4C . 氟利昂D . 二氧化氮(3)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办法,实现了将CO2转化为有机物,实验过程如图,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如下:①在气体中检测到甲烷、氢气.②在液体中检测到甲酸(HCOOH).③在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四氧化三铁.请分析以上变化关系和检测结果,回答以下问题.①在以上反应过程中,有一种物质起到了催化作用.你认为,反应中的催化剂很可能是________.②在高温条件下,铁粉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 Fe3O4+4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22. (8分) (2018九下·和平模拟) 化学与材料、与环境、与社会、与生活关系密切。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3月月考试题
恩阳区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a—23 Cl—35.5 C—12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C .稀硫酸能用来除锈 D.浓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A.浓硫酸B.氯化钠C.烧碱D.浓盐酸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 熟石灰、消石灰、CaOB. 铁锈、氢氧化铁、Fe(OH)3C.生石灰、消石灰、Ca(OH)2D.烧碱、火碱、NaOH4.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A、CO2B、NH3C、H2D、HCI5.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A、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铜溶液B、硫酸和烧碱溶液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 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 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D.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7.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都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8.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X+酸→盐+水;(2)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X可能是()A. 氧化铜B. 盐酸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9.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 无关的是( )A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B .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C .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D .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10.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 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11.一些食物的PH 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12.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A 、酒精和水B 、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不溶)C 、氯化钠和硝酸钾D 、铁粉和铜粉13.温度不变,向一瓶饱和3KNO 溶液中再加入一块3KNO 的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质量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 、晶体质量减少 D 、3KNO 溶质的溶解度改变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1.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D.太阳能取暖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大米酿酒 C.蜡烛熔化 D.钢铁锈蚀3.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4.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5.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了C.分子吸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速率加快D.水的三态变化说明水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6.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闻气味C.倾倒液体D.加入固体7.盛放乙醇(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腐蚀品B.易燃液体C.自燃物品D.有毒品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9.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①③⑤⑥B.②③⑥ C.②④D.③④⑤1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量筒量取液体,先用量筒准确量取了50mL液体,倒出部分后,仰视读数,量筒内液体还剩20mL,则倒出部分液体的体积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不确定1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C.电解时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B.氧气用于炼钢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水、河水是软水,冰和雪是硬水B.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各种处理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混合物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14.将河水净化为自来水,其净化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吸附④沉降正确方法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大,原子小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1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A.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B.分子状态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D.分子拆开后重新组合成新分子17.关于水的天然循环,根据分子的观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②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③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④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8.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氢气、可口可乐饮料、氯化钠B.水、矿泉水、海水C.氧气、二氧化碳、天然水D.铁丝、澄清石灰水、氧化镁1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B.铜+水+氧气+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C.沼气+氧气→二氧化碳+水D.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20.从原子的结构可知()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内的中子个数和核外电子个数总是相等C.原子仅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1.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D.阴离子22.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金属元素B.①②属于同种元素C.③④是阴离子D.②④是稳定结构2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C.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24.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为,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铊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铊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81C.Z的原子序数大于Y D.X和Y处于同一周期二、填空题26.物质由基本微粒构成的,如冰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27.用数字填空: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加热试管内的液体,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没有指明药品的用量,应取最小量,液体应取mL.28.在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1)使用滴管时,滴管伸到了试管内:;(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比试管底高.29.硬水是指含有较钙镁化合物的水;将硬水软化通常采用的方法.30.(4分)如图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其中表示化合物的分子是图(填编号),图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图中的分子构成的是单质.图①中的分子(填“能”或“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31.(4分)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原子的是;属于阳离子的是;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表示单质的是.32.(4分)某同学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及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关系归纳如表.请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入表中相应的圆圈内.33.(4分)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34.(5分)用符号填空(1)碳元素;(2)氢元素;(3)钠离子;(4)水;(5)二氧化碳.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35.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36.(4分)如图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C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3)写出水分解的化学反应式:.37.(8分)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c.(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①;②;③.(3)该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①;②.四、计算题38.(6分)已知:碳12原子质量1.933×10﹣26kg,一个M原子的质量为6.64×10﹣26kg.(1)该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2)若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0,该元素的名称是.2016-2017学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D.太阳能取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太阳能取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大米酿酒 C.蜡烛熔化 D.钢铁锈蚀【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食物腐败生成了菌类物质,不能再吃,已经变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大米酿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蜡烛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钢铁锈蚀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至少属于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中的一种.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4.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在提出问题、猜想、获得结论、反思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的环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了C.分子吸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速率加快D.水的三态变化说明水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运动到人体嗅觉器官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B、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而不是分子变小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分子吸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速率加快,该选项说法正确;D、水的三态变化说明水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6.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闻气味C.倾倒液体D.加入固体【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盛放乙醇(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腐蚀品B.易燃液体C.自燃物品D.有毒品【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乙醇的性质、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乙醇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故选项说法错误.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操作错误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①③⑤⑥B.②③⑥ C.②④D.③④⑤【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试管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的原因是试管的受热不均匀造成的.据此分析在加热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即可轻松解题.【解答】解: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是正确操作;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其后果是加热沸腾后液体飞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破裂;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液体受热不均匀会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炸裂;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②③⑥会造成试管炸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熟知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量筒量取液体,先用量筒准确量取了50mL液体,倒出部分后,仰视读数,量筒内液体还剩20mL,则倒出部分液体的体积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不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5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仰视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2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30mL.故选C【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1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B.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C.电解时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分析】A、水的电解是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属分解反应B、电解时两电极分别生成氢气与氧气C、试管b连接着正极应该生成氧气D、由质量守恒定律知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解答】解:A、水的电解是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特点是一变多属分解反应,故此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时两电极分别生成氢气与氧气,都会有气泡产生,故此选项说法正确C、试管b连接着正极应该生成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此说法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知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此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电解水实验的考查,对学生全面掌握水的电解相关问题有一定帮助.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B.氧气用于炼钢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属铜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水、河水是软水,冰和雪是硬水B.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各种处理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混合物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水资源状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A、根据硬水是指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少解答;B、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C、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自然界中的水大部分属于混合物;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解答】解:A、硬水是指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少,雨水、河水是软水,冰和雪都是软水,故A错误;B、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故B正确;C、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自然界中的水大部分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硬水和软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做本题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14.将河水净化为自来水,其净化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吸附④沉降正确方法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分析】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除杂时可以采用先除去易除的杂质,再除去难除的杂质的顺序.水中含有的不溶性固体大颗粒杂质可以通过沉降除去;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解答】解: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加明矾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故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④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③活性炭吸附→①消毒杀菌.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大,原子小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A、根据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虑;B、根据分子的定义考虑;C、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考虑;D、根据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考虑.【解答】解:A、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A错;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C错;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带了电荷变成离子了,故D 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