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留学报告
评价近代留学教育
评价近代留学教育近代留学教育是指从近代开始,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留学教育模式和经验。
近代留学教育作为一种在国外接受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对人们的学术、职业和文化素质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特点、优点和问题、展望未来三个方面对近代留学教育进行评价。
首先,近代留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实施了列强侵略和殖民统治政策,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内外弱点和不足。
为了追赶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许多中国学子选择出国留学,以获取西方国家的学问和科技。
同时,东亚国家也开始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知识。
近代留学教育成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文化复兴的重要手段。
其次,近代留学教育拥有一系列的优点。
首先,通过近代留学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教育体系和学术资源。
他们可以通过与当地教授和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深入了解并学习当地的学术思想和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
其次,近代留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适应多样化环境的能力。
学生在留学期间需要适应不同的语言、文化、学习方法和社交规则,这些经历能够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近代留学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通过获得国外学历和经验,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国家或其他国家的高级学府和企事业单位找到更好的职业机会,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近代留学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留学费用高昂,经济负担重。
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支付留学费用,这对于那些希望出国留学的有才华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阻碍。
其次,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学生可能面临适应困难和身心压力。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融入当地社交圈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最后,留学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安全和安全隐患,如生活环境不良、歧视和暴力事件等。
展望未来,近代留学教育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国际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之一。
中国的留学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那时中国的开放政策引领了第一批留学生赴海外留学。
从那时起,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和留学目的地逐渐增加,这种发展得到了多方面的动力。
中国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在清朝晚期,一些政府派遣的留学生通过留学来接受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留学生往往被要求回国后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改革和发展中国。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留学生数量仍然很有限,留学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亚洲的邻国。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崩溃。
在这个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通过留学来寻求更好的教育和职业机会。
这些留学生的目的地逐渐扩大到欧洲、美国和其他地区。
他们从海外学习到了现代科学、民主制度和人文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也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留学生数量迅速增加。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开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与此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多种奖学金的设置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留学。
中国的留学目的地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留学目的地,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
中国的留学动力也逐渐多样化。
除了追求更好的教育和职业机会,中国留学生也越来越注重跨文化交流和伙伴关系的建立。
他们希望通过留学来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与各国的学生加深友谊和理解。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留学生的数量和规模将继续扩大。
政府会继续提供奖学金和其他经济支持,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去留学。
与此留学生的地域和学科的分布也将更加平衡,以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受到不同的动力推动。
留学发展历程的改变和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代中国留学简况
三 、五转型期的俭勤留法运动
• 法国在“一战”间严重缺乏劳动 力 和 兵员 ,便与 北洋政 府签订了“以 工代兵”的招工合同 ,招募十多万华工 ,再加 上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 ,振兴实业的呼声
很高 ,需要有大量先进工艺技术的人才 ,在李石曾 对赴法勤
工俭学者提出“船票费减半”的保障下 ,推动了 留法勤工 俭学运动的发展 ,于五四期间达到 高潮 。
• 第二 ,揭开了中国留学教育第一页 ,促进了国内教育的发展 。 • 自留美幼童出 国 留学之后 ,留学教育已成为中国一百多年 来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
根据《中国科学家辞典 ·现代卷》记载 ,在 869 名 科学家
中 ,1949 年之前有留学经历的626 人 ,占总数的 72 % 。当 时 ,留学生把高校作为他们传播科学的主阵地 ,把西方的一 些新兴学科 (如语言学 、法学 、生物学等) 移植到国内来 。 同时 ,他们介绍和引 进西方现代的教育思想 ,谋划建立新的
大的赴美洪流 , 1945 年至 1949 年的 四 年间 赴美留学者就
达 5000 人 之多。
• 在往后的现代化建设中 ,有留学经历 ,尤其是留美经历的科 学家 ,发挥了 重大作用 。对中国科技有重大发展与影响的 1956 年长远规划中 ,有留学经历的科学家则起了 扛大梁的
作用 ,正是他们奠定了 中国科学现代化的基础 。
从1896 年清政府派遣 13 名 留学生赴日 本开始 ,到20 世纪 初 ,人数由 一两百到一两万名 ,规模巨大 ,在当时教育风气
未是大开的情况下 ,实是壮观 。
不过此间留学日本与洋务时期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侧重于 政治 、制度方面的学习 与借鉴 。 它推动了清末的维新变 法 ,也为随后的民主革命奠定了 思想与人才基础 。在后来 成立的民国临时政府中 ,18 位总 、次长 ,其中 14 位都是在 此时期留学日 本 。
近代中国留学史-欧洲留学之始
近代中国留学史-欧洲留学之始第一篇:近代中国留学史-欧洲留学之始此文章出自近代中国留学史-欧洲留学之始欧洲留学以沈葆祯于光绪元年派遣福建船厂学生,随法人日意格去法为最早,李鸿章于光绪二年派天津武弃卞长胜等七人随德人李励协去德次之。
同治六年,闽督左宗棠奏设船厂于福建,保沈葆祯为船政总理,前后五年造成轮船三艘,兵轮二十艘,分布各海口,并创立拉铁、打铁、铸铁、轮机、水缸诸厂,聘法人日意格为监督,同治十二年来,即筹备派遣闽厂学生去英法两国学习,适台湾事起,中途停止.光绪元年日意格返国.沈乃遣学生数人同赴法国学习船政。
当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因定购新式后膛枪炮,并托德国克鹿卜炮厂代雇德国都司李励协为教习,以三年为期;光绪二年三月期满返国,李鸿章遣卞长胜、朱耀彩等七人同赴德国学习陆军,以三年为期。
〔”此为中国学生去法德两国之始,但均为大员所遣,非政府正式派送,故学生监督,学习科目均无一定规章,光绪二年十二月李鸿章等奏准派遣福建船厂学生及艺徒三十名,去英法两国学习海军与制造,并派监督两人管理其事,管理经费等事均有详细章程,兹录如下:1.奏派华洋监督各一员不分正副,会办出洋肄业事务。
侠拿带生徒到英法两国时,由监督公同察看大学堂、大官厂应行学习之处,会同安插.订请精明教习指授。
如应调赴别厂或更换教习,仍须会商办理。
其督课约束等事亦贵成两监督不分珍城.如遇两监督分驻英法之时,则应分投照顾。
其华员及生徒经费归华监借支发,洋员洋教习及华文案经费.归洋监督支发。
每年底由两监此文章出自督将支发各数会街造报。
凡调度督率,每事必会同认真探讨.和衷商榷,期于有成。
万一意见不合。
许即据实呈明通商大臣、船政大臣察夺选派制造学生十四名、例造艺徒四名,交两监督带赴法国学习制造。
此项学生即宜另延学堂教习课读,以培根抵,又宜赴厂习艺,以明理法,傅可兼程并进,得收速效,以备总监工之选。
其艺徒学成后,可备分厂监工之选。
凡所习之艺,均须极新极巧,俏仍习老样,则惟两监督是问。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学习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留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在西方国家设立留学生,使得中国人有了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
这些留学生在西方国家接受了高等教育,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思想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也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先驱者和改革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早期的留学生主要是官员和富商的子弟,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回国担任重要职务,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学生的身份逐渐多样化,包括知识分子、商人、工人等各个领域的人才。
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熏陶,他们不仅学习了西方的科技知识,还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教育、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留学教育的过程中,留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们通过翻译、出版、组织学会等形式,将西方文化和思想引入中国社会,并积极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的思想和成果在中国
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使得中国人有了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留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摘要】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从近代中国留学的起步阶段到发展趋势,从留学生的选择因素到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深入探讨了近代中国留学的政治动力。
通过分析留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揭示了留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结论部分分析了留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深远影响,探讨了未来中国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及动力的全面探究,旨在深入剖析留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动力、背景、现代化、推动作用、起步阶段、发展趋势、选择因素、社会经济影响、政治动力、现代化深远影响、发展方向、挑战、机遇。
1. 引言1.1 近代中国留学的背景近代中国留学的背景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的严重挑战。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接连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开始意识到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来实现现代化进程,因此出现了近代中国留学的需求。
早期留学生主要赴日本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以及西方文明,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的留学生群体逐渐扩大,他们纷纷前往欧美等国家深造,接受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教育培训。
这些留学生不仅为中国带回了最新的科技、思想和文化,也在国际上推动了中国的声誉和影响力。
近代中国留学的背景是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挑战,为摆脱危机和借鉴西方文明而产生的历史必然。
1.2 留学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留学为中国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留学,中国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世界各地先进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带回国内并应用到实践中。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引进使得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留学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留学是指中国学子在近代时期赴海外学习的现象,始于明朝,此后在清朝晚期迎来高峰,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究中国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与动力,旨在深入了解近代留学现象。
一、发展历程明清两代的留学生数量不多,主要因为当时禁海令的实施。
清朝嘉庆年间,国内经商船出海,同时西方列强的来华贸易开启,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1847年,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1870年代后,留学生迅速增多。
辛亥革命时期,留学生纷纷回国参加革命,先驱们如孙中山、康有为、章太炎等,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0年代,中国尝试改革教育体制,留学生成为改革的主力军,赴德、法、英等欧洲国家、美国、苏联等国家留学。
留学生参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多个领域,如科技、社会思潮、文艺等,为民族精神的振兴与民族独立的实现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动力探究1. 时代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性、动荡性的时期,外部冲击和内部动荡,深刻挑战着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体制和观念,这也是留学生数量增多的根本原因。
2. 国家对留学生的重视清朝末年的新政府开始将人才的培养与国家建设联系起来,并且通过扶植留学生来加强国家的力量,培养有专业技能、国际视野的人才,提升了留学生的地位与影响力。
3. 社会现状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危机,社会的逐渐现代化,逐渐增强的民族自信心等因素也为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留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外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积极的拓宽了视野和思路。
4. 学术环境在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对近代留学生来说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元、开放的知识空间,让他们接触到了远程目光,更好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状况,进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语近代留学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影响不仅在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在于改变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留学百年材料
魏晋隋唐时期,有数百名高僧跋山涉水往印度钻研佛学,可以讲这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
但那时并没有创造出留学生这一专有名词。
隋唐时期,许多日本青年随外交官到中国来访问,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酷爱,主动留下来学习,日本人即称他们为留学生。
久而久之,中国人也接受了这个词汇,将出国学习的人称之为留学生。
宋元明清以来,由于中国的优越地位和封建王朝的固步自封,出国留学者却寥寥无几。
尤其是清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关闭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大门。
当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人的世界知识极其有限,连林则徐那样努力睁眼看世界的开明官僚,都无法准确说出英国的地理位置,甚至认为英国和俄国接壤。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硝烟,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不得不千方百计去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最后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正确主张。
但真正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的是20年后兴起的洋务运动。
办洋务要设厂、开矿、修铁路、造轮船、搞通讯等,急切需要一大批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人才。
于是将派留学生提到了日程上来。
客观地讲,洋务运动是清廷往美国派留学生的产婆。
不过,没有容闳艰苦卓绝的努力,留学生的派遣也难以在19世纪70年代变为现实。
中国近代留学潮经历了100多年历史,从晚清到20世纪末已有十代留学生。
按戴逸先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的划分,光绪初年官派幼童赴美为第一代,1950-1960年负笈留苏、欧的列为第九代,文革以后为第十代。
(Reference1)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容闳了。
在这一百年之中,中国人记住了许许多多显赫一时的权贵,记住了许许多多战功卓著的将军,记住了许许多多的繁覆天地的革命家,却少有人记住这位默默为中国留学事业开创道路的先驱人物。
容闳,可以说是中国的哥伦布,他不但“发现了”美洲,使中国人第一次能以既不是傲慢无知也不是自卑恐惧的心态来看待“中央帝国”之外的;而且,他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片“新大陆”,使他们终于有可能在中国文化传统之外看到另一种人类思想的闪光。
近代中国的海外留学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海外留学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海外留学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赴海外留学,这一现象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外留学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首先,海外留学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和文化。
在19世纪末摧毁了康乾盛世的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反思传统思想的短板。
海外留学人员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法治等理念,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制度和观念进行重新审视。
例如,杨昌济在英国学习后开创了“新学”,主张科学与传统相结合,提倡“实学”、“兼收并蓄”。
这样的思想带回国后,对当时正走向衰败的满清政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海外留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留学生们在海外接触到了当时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他们将这些知识带回了中国,并运用于国内的工业建设与管理中。
例如,赵声揆留学英国回国后创建了北洋船坞,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西方工程技术,为中国带来了一片新的工业氛围。
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国,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工业初步建立。
海外留学还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文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留学生们在海外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系统,学习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回国后,他们积极推动学校体制的改革,并引进西方教材和教学模式。
例如,曾宪梓在美国留学后回国,创办了庚子赋闲学堂,并将美国的新教育理念引入中国,提倡“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这些改革和推动,为中国现代教育的起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海外留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部分留学生在海外接触到了西方的进步思想后,误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过分崇拜西方文化,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疏远。
同时,一些留学生回国后也带回了西方的封建思想和不良习俗,对中国传统社会风气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这一部分留学生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秩序,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历程,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本文将从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和文化动因三个方面对中国近代留学发展进行探究。
政治动因是中国近代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方面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面临国家的内外危机。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改革国家,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纷纷选择赴国外留学,寻找强国之道。
中国的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也为留学提供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许多学子出国留学,纷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理论。
经济动因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崛起的需求促使了近代留学的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落后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国家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为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人才,中国政府积极鼓励留学生出国学习,并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经济支持。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文化动因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和思想解放,这为思想的交流和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出国留学,不仅是为了接受发达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文化,也是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结合,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理论和思路。
中国留学生的回国,不仅带回了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也传播了新文化思潮,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
中国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与动力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动因的推动,也有经济动因和文化动因的推动。
政治动因促使中国知识分子赴国外学习,寻找振兴中华的道路;经济动因推动中国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文化动因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学术的发展。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将继续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途径,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生群体逐渐增长,留学生的发展历程也在不断演变。
留学生的动力来源多元,既有个人发展需求,也有社会发展需要。
本文将从近代留学的历史起源、发展变迁和留学生的动力探究等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国近代留学的探讨。
一、近代留学的历史起源中国留学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开始出现第一批留学生群体。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经济落后,社会制度陈旧,科技落后,教育水平低下,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薄弱和落后。
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输出他们的文化和教育体系,慢慢地中国留学生开始有了留学的想法。
此后,中国留学生群体逐渐增多,留学生开始在海外学习西方的知识和文化,在欧美国家接受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培训。
二、留学生的发展变迁在20世纪初,中国的留学生群体逐渐增加,留学生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变迁。
在那个时代,中国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选择的专业也以理工科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留学生的人数和专业领域不断扩大,留学的目的和动机也越来越多样化。
如今,留学生遍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留学生群体。
三、留学生的动力探究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动力来自多个方面,既有个人精神追求,也有国家民族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留学生希望通过留学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先进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国家对留学生也寄予厚望,他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留学生的动力既来自内在的自我成长需要,也来自外在的国家发展需要。
中国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留学生的动力来源多元,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并重。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留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和多样化,成为中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中国的留学生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中国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
自该时期开始,随着中国面临与国际社会的接触和开放,中国社会也逐渐认识到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出国留学,以学习国外的现代科技和知识,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872年,中国赴美首批留学生启程,这标志着中国留学生向美国的倾斜已经开始,而美国也成为了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接下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和地域范围开始不断扩大,德、英、法等国成为中国留学生新的目的地。
尤其在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大幅增长。
近代中国留学生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外国科技和文化的输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留学经历也对个人的成长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受到留学生的回国,带回的外国知识和经验的推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也开始逐步建立,中西文化的交流也进一步加深。
留学生的动力来源于不同的因素,比如,爱国主义,求知欲和自我发展。
其中,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因素。
中国近代社会由于列强入侵和独立问题,中国的民族感和民族自豪感受到了严重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了留学。
他们认为,必须开拓眼界,学习国外的技术和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这样,中国才有可能摆脱落后和弱小的局面。
一些人参加留学计划,是为了满足求知欲望。
他们渴望在学术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并在各自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与发展。
另一些人选择留学,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
他们认为,留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更具备成功的要素,并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认识,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对外国的文化和风俗感兴趣。
特别是那些去国外旅行或留学的学生,除了上学学习之外,还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风俗的差异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拓宽眼界,陶冶情操。
总之,中国近代留学生发展的历程,不仅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轨迹和历史走向,也体现了中国学子们追求进步和成长的迄今。
师夷长技背景下的中国近代留学研究
2 . 2 0 世 纪以来近代 留学运动开始转 向
后 多次 战争 的失 败 ,也让清朝 的统治者们开始认识 到 自己的
不足, 被迫 放弃 了“ 天朝 上 国、
地 大物 丰” 的观念 , 从蔑 视“ 西 夷” 的态度转变为“ 师夷 ” “ 抚夷 ”
口
李梅 丽
长 的土壤。 在当今“ 和平与发展” 的大时代主 然它不像科学那样对 人的物质生活起到决 成 以上的利润。 我们承担 了几乎全部的环境
主、 科学” 是五 四精神 的核心 内容 , 爱 国主义 义深远 的。 五 四运动所带来 的科学和民主都 锁 , 内部两极分化严重 , 民族工业 日 趋灭亡 ,
是五 四精神 的源 泉。这些五 四运动所确 立 是现代性 的 , 五四运动所举 的科学 、 民主这 产业结构不合理 ,用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 的新 的意识形态具有现代性 ,是五 四运 动 两大旗帜能为我们在 现代 化的漫长进程 中 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提供原材料 , 成为世界
题下, 中国经济 一片生机勃勃 , 增 长势头甚 定作用 , 但是如果离开 了民主 , 经济市场 的 污染 , 却仅仅得 四 发展将会走上歧路 , 以这种不健康的经济市 五 四的先烈们告诉我们 , 作为社会主义
精神 的现代意义。 理想和信念就像一盏航标 场为基础 的上层建筑文化也将是不正常的。 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必须有挣脱 社会 主流思
而在这之后 , 清政府也逐步将教育重点 了一场新的 留学热——学 习 1 3本 、研究 1 3
次 高潮 。清朝末年 , 由于经历了太平 天国起 集 中到了军事人才的培养。 洋务派开始以福 本 。 主张 留学的张之洞在《 劝学篇》 中提出了 义的内乱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外来侵略 , 清政 州船政局为起点和中心 , 选择很多青少年以 去 1 3本 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 “ 至游学之国 , 府 开始认识到 自身 的落后和不足 , 近代地主 及 国内的部 分下级军官到欧洲 国家进行游 西洋 不 如东 洋 , 一、 路近 省 费 , 可多遣 ; 一、 去 阶级中的先进人士开始逐 步认识 到西方在 历和学习, 以此来组建 中国近代海军。据相 华 近 , 易考察 ; 一、 东文 近于 中文 , 易通晓 ;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中国留学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留学生的流动不仅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增强了国际交流,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国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与动力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中国近现代留学起源于1840年的《南京条约》中,该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规定中国政府在南京地区开放5个通商口岸,并承认英国作为“最恩宠国”。
自此之后,中国逐渐与西方相互联系,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有了朝着西方学习的趋势。
随着中国政府向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前往海外留学,来吸取西方的先进经验和知识。
从1847年至1894年,中国政府共发派留学生166人,其中最知名的留学生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这些留学生在海外接受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教育,不仅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也了解了西方的哲学、政治、文化等。
他们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在政治、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开创了思想解放的新篇章。
同时,由于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之间建立了起来广泛的交流与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和壮大。
1906年,清政府成立了留学生事务所,正式开始组织留学生出国。
此后,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加,主要赴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留学。
其中,日本是中国近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留学生数量最多,约30000人。
留学生们在日本接受了文化、法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进一步认识日本,同时也将自身的知识、思想传播到了日本。
20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去留学。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热情发展高等教育,各级政府、学校纷纷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留学人才。
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争的爆发和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留学生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1949年中国新政权成立后,留学生问题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留学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建设知识型经济和服务,汇聚海外的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高等理科教 2005年第 4期 (总第 62期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X张彩丽刘瑞丽 (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 , 甘肃兰州 730000X 收稿日期 2004 — 08 — 18作者简介张彩丽 (1952 -女 , 陕西西安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中外经济史、中外经济政策研究摘要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为赴欧美、日本、苏联三种走向 ;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 , 经历了首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而引进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最后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复杂过程。
每一次留学教育都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 , 他们不仅在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建功卓著走向欧美 , 原因 :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在 19世纪 70年代初形成。
当时正是清朝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下 ,, 且其中管理、外交、翻译等方面的人才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演变、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产生了至深至大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历史作用中图分类号 G64819文献标识码 A一、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历史走向及其原因(一 1872年走向欧美,原因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在 19世纪 70年代初形成。
当时正是清朝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下, 被迫放弃“天朝上国” 的至尊观念 , 不得不勉强做出从“剿夷”到“抚夷” 、“师夷”的角色转换姿态。
由于洋务运动本身迫切需要一批外交人才和技术人才 , 曾国藩、李鸿章接纳容闳的建议 , 联名上奏清廷 , 于是才有从 1872年开的将 120名聪颖幼童分批逐年派往美国留学之举 , 从而开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之先河。
此后不久 , 洋务派为了培养组建近代海军所需的军事人才 , 又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中心 , 选派青年学生和下级军官赴欧洲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 , 洋务派 1872~1896年派往留美、日、法、德、英等国去学习军事技术、自然科学等科目的幼童达 200多人。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留学已成为中国学子提升自身素质和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悠久而丰富,从最初的阶段性留学到现代化的全球化留学,留学的动力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及其动力进行探究,以期对留学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中国近代留学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当时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大量的留学生开始前往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
这一阶段的留学生以洋务派为主,他们对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成就进行深入学习,探索中国的振兴之路。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由于中国的国内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许多留学生开始转向日本留学,以获取更为先进的政治社会制度和军事技术。
日本留学成为一种新的选择,为中国的先进思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成为了中国的革命领导者和改革者。
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留学生的地域也不再局限于欧美和日本,而是拓展到世界各个角落。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中国留学生开始涌入世界一流大学,获取更为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近代留学动力探究中国近代留学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国的近代留学动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政治动力中国的近代留学生最早是由政府出资资助的,政府对留学生的派遣和经费支持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早期的留学生是为了学习西方列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政府对留学生的政策和资助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动力逐渐向经济、文化等方面拓展。
2. 经济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近代留学的重要动力之一,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撑和推动。
近现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近现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自19世纪末开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真正地启航。
从那时开始,中国留学生的作用便日益凸显,他们成为了向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科研能力的窗口。
正是通过他们在国外的经历和学习,中国留学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
早在1901年,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到达日本,学习科学和技术。
那时的日本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中国留学生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知识,迅速筹建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顺利地改革了中国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一直到今天,海外留学生仍然是成为了稳妥发展的社会基础。
他们成功地将许多领域的技术知识同中国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留学生还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友谊,为中国的对外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国留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海外经验,也具备了深厚的国际化背景,这使得他们成为了参与国家决策和推动政策创新的重要成员。
中国留学生通过学术论坛、国际大会和交流学科研会议等方式向世界呈现了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交通工程和生物医学技术等前沿科学知识。
并且,他们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教育经历也使他们成为在国内深度参与开放进程的“开放专家”。
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留学生以其丰富的海外经验和国粹文化融合、互补的能力,向中国政府的决策层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如今,许多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海归企业家和管理专家,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中国留学生还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国际关系和经贸合作方面,留学生们通过英语和其他外语的掌握,作为中国文化和政治代表来传扬中国精神,并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商,互相沟通。
中国留学生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博览会、论坛等活动,将中国的发展机遇推广到国际社会,展示出中国特色的时尚和美食。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挑战和压力,这些挑战和压力使得中国不得不积极地探索和采纳外来文化和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其中,留学可以被视为一个主要的渠道,来帮助中国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并且向外推广中国的文化和理念。
中国留学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那个时候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日益衰落,并且中国开始遭受各种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涌向海外,以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最早的留学生往往涌向日本,甚至开始与日本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然而,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渐缓和,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也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新的居住地。
在20世纪初期,德国和法国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而美国和英国则在20世纪中期成为更热门的选项。
这些目的地国家在中国留学生中的流行程度可能与人口流动、地理位置、政治和经济关系等因素有关。
然而,无论留学生选择哪个国家,他们都有着相同的动力,那就是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以帮助中国赶上世界其他国家的步伐。
这种动力始终存在于中国留学生的心中,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接受教育或工作经验,能够学习到新的商业模式、技术革新和管理理念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回到中国,并帮助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建设。
此外,留学也可以为留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一定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收益。
留学生可以进入到更高级别的学术研究和职业领域,并且通过与国外企业建立联系,开拓自己的职业发展。
此外,留学生的家庭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子女要出国留学而获得社会上的尊重和佩服。
总之,留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吸收外来知识和技术,推广本国文化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留学动力的驱动是多样化的,包括获得先进技术、提升职业发展、增加社会声誉和推广文化交流等方面。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留学将继续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世界中。
12年留学:我国近代的翻译与留学[1]
12年留学:我国近代的翻译与留学[1]2012年02月15日 10时02分,《12年留学:我国近代的翻译与留学[1]》由编辑整理.随着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并被迫与之打交道,产生了我国近代最早的翻译;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我国近代最早的留学。
在一定程度上,翻译必然导致留学,而留学又促使翻译向广度和深度进展。
翻译的突出代表为严复。
翻译与留学对我国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翻译留学严复在明前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海外交通也比较发达,因此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和境外的国家都有比较频繁的交往。
论文论文参考网为了解决交往过程中的语言问题,太常寺专门设立少卿一人,提督“四夷馆”。
“四夷馆”初隶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于此学习少数民族及外国语言,翻译文字。
永乐时有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正德时增设八百馆、万历时增设暹罗馆,共为十馆。
故四夷馆译字生所受的待遇较高,如参加科举考试中式,可以得到乡、会试科甲的同样出身。
「1」后来,由于明朝的国际影响力逐渐下降,“四夷馆”也日趋寥落。
据隆庆时大学士高拱所说:“译自字生自嘉靖十六年(1573)考收之后,迄今垂三十年,中多事故更迁,所存者仅余一二。
世业无传,番译俱废。
”「2」可见,翻译最初的含义就是“番译”,即将少数民族和外国的语言转译成我国的汉语。
和现在“翻译”的含义,即将一国的语言转译成另一个国家的语言的含义是有差别的!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和国外的交往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翻译一事就无从说起了。
但是到了清朝晚期,由于民族危机四伏,一些封建官僚中的开明士大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注目世界,其中杰出的代表就林则徐、魏源,他们是有名的“经世派”。
“经世派”士大夫最关心的问题是了解擅长海事的西方。
但是,如何了解呢?在钦差大臣林则徐看来,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翻译。
1839年在广州时,曾命令翻译广州、澳门、新加坡和印度的外国报纸。
后来魏源建议设立一个官办译书局。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1. 引言1.1 近代中国留学的背景近代中国留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值晚清时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国家经济发展迟滞,科学技术与教育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中国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中国开始了积极的现代化改革与开放政策,其中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派遣年轻学子出国留学,中国希望他们能够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与科技知识,学习外国的制度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留学的背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间的联系与合作日益密切,中国留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近代留学的背景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发展的机遇。
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更广阔视野与更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
【2000字】1.2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态势。
截至目前,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已经占据了全球留学生总数的相当大比例,成为世界上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以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留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声誉也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
他们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增长趋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中国留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相信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将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为中国教育和国际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留学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对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学生们的视野和思想不能得到全面的开拓,所以有些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出国深造,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然而这种想法早在近代的清政府就已经被提出。
1940年,鸦片战争让清政府意识到西方列强铁舰钢炮的威力,也使少数爱国分子觉醒,魏源便是一员,他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写这本书的目的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
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或许这就是近代留学思想的源头。
直到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
学学习。
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
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其中包括著名的詹天佑(图
1-1),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铁路建设, 1905—1909
年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
“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
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唐绍仪(图1-2),
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
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图1-1)
要贡献。
梁诚(图1-3),1881年,梁诚与其他留学生一起尚未毕
业就被召回国。
起初在总理衙门做事,不久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后
任使馆参赞,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
任满回国后,曾两
次跟随我国特使,先后赴英国和美国,表现了爱国精神和出色的外
交才能,博得赞誉。
唐国安(图2-1)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
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
继幼童赴美之后,洋务派主持设立的福建船政局开始向欧
洲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创办水师、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培养海
军专门人才,增强海防力量。
与此同时,他们提出“造材异域”,(图1-2)
通过向造船、驾驶等方面技术先进的法英等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
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被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甲午
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
态势展开。
留学日本成为甲午战争后留学教育的开端,留日学生从
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 400余人、1906年的12 000
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不久,
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图1-3)
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
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
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
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
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双方协议,创办清华
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09年、 1910年和1911
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
庚款留学生对中国
现代化的奠基起了最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图2-1)
他们起作用的领域,除了科学、工业、工程这些方面,还包括工、农、医、办实业、金融、新闻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教育以及外交方面,庚款留学生知道如何跟外交人打交道,如何正当地维护中国的利益。
从总体上讲,这批人是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点的高处,起点很高。
因为这些人在出去之前都是受过非常深厚的传统教育的熏陶,实际上是属于更新了的中国的士大夫。
清代末期,清政府派遣了一大批留洋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开启了近代中国留学生教育的先河。
这一时期,留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实干企业家和军事科技人才,并带来了几次较大的革命,如明治维新,新文化革命,辛亥革命等,虽然都没有完成历史性任务,但是依然受到西方以及日本等国的影响。
就我看来,近代留学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让中国有了探路的双眼,从尔为五四运动的文化积累打了很好的前战,也对以后中华民族的崛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一<14>班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