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理科教 2005年第 4期 (总第 62期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X

张彩丽刘瑞丽 (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 , 甘肃兰州 730000

X 收稿日期 2004 — 08 — 18

作者简介张彩丽 (1952 -女 , 陕西西安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中外经济史、中外经济政策研究摘要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为赴欧美、日本、苏联三种走向 ;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 , 经历了首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而引进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最后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复杂过程。每一次留学教育都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 , 他们不仅在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建功卓著走向欧美 , 原因 :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在 19世纪 70年代初形成。当时正是清朝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下 ,, 且其中管理、外交、翻译等方面的人才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演变、教育现代化的

推进产生了至深至大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历史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819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历史走向及其原因

(一 1872年走向欧美,原因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在 19世纪 70年代初形成。当时正是清朝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下, 被迫放弃“天朝上国” 的至尊观念 , 不得不勉强做出从“剿夷”到“抚夷” 、“师夷”的角色转换姿态。由于洋务运动本身迫切需要一批外交人才和技术人才 , 曾国藩、李鸿章接纳容闳的建议 , 联名上奏清廷 , 于是才有从 1872年开的将 120名聪颖幼童分批逐年派往美国留学之举 , 从而开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之先河。此后不久 , 洋务派为了培养组建近代海军所需的

军事人才 , 又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中心 , 选派青年学生和下级军官赴欧洲学习。据不完全统计 , 洋务派 1872~1896年派往留美、日、法、德、英等国去学习军事技术、自然科学等科目的幼童达 200多人。这样 , 便形成了由洋务派主持控制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出国留学高潮。

(二 1901年 :转向日本 , 原因 :洋务运动的破产与清政府教育结构的重大变革甲午战争的惨败不仅惊醒了中国人旷日持久的洋务梦 , 而且使朝野上下惊奇地发现 , 当初本来处于与中国类似处境的日本 , 在学习的道路上已经远远地跑在了前面。于是 , 伴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 产生了一个研究日本、学习日本的热潮。 1896年御史杨深秀在奏章中首先提出 , 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 , 靠的是留学教育手段和留学生。后来 ,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 , 并且指出 , 留学日本由于“路近费省”来去方便 , 而且文字和“情势风俗相近” , 因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 , 一个留学日本的浪潮开始酝酿形成。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后 , 由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而被迫流亡西安的清朝政府为了蒙蔽人民、保全自己 , 于 1901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实行变法的上谕 , 其中包括改书院为学堂、废除了八股举士制度、命令各省选派留学生等内容。教育结构的这种重大变革给传统教学秩序带来剧烈震荡 , 师资、校舍、

费用都发生严重危机。以学费而言 , 当时“在中国国内学校就读的费用 , 有时甚至可以足够作留学日本之用。” 在这种情况下 , 赴日本留学人数直线上升 , 短短几年内 , 先后有数万学子潮涌日本。

(三 1911年 :留美风潮又起 , 原因 :美日争夺对中国精神上的扩张

留学浪潮席卷日本之际 , 美国国内已经有人为此而深感不安。在他们看来 , 中国向日本大量派遣留学生对美国是不利的 , 不过 , 由于“美国在 30年以前 , 已经做到把中国留学生潮流引向这一国家来 , 并使这一潮流扩大” ,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最巧妙的方式 , 而控制中国的发展 , 使用从知识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这种“最圆满最巧妙的方式”就是: “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 。因为“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 , 比追随军旗更为可

靠。” [1]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战略利益方面的深思熟虑 , 美国国会即于 1908年通过一项议案 , 决定将其在军旗下获得的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 , 作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 , 用于扩张精神上的影响。 1911年 , 作为留美预科的清华学堂正式成立 , 从而又兴起了留美教育浪潮。

(四“劳工神圣”价值观念下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几乎与此同时 , 一些曾在法国留过学的留学生根据自己节俭苦学的生活经验, 并针对当时留学欧洲费用高昂的问题, 发起创立“留法俭学会” 。该会在“改良社会,首重教育”的教育旗帜下,以“拟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为宗旨 , 竭力倡导去“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法国和西欧留学。他们的主张不仅获得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的全力支持 , 而且也受到青年学生的普遍欢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留法勤工俭学会”应运而生。 1916年 , 中法两国联合成立“华法教育会” ,在该会大力推动下,各种类型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在各地纷纷成立。与此同时,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当时, “劳工神圣”的口号响彻全国, 工读主义的思潮风靡各地。在这种历史潮流的推动下,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亦走向高潮。

(五 20世纪 20年代中期 :定位于苏联 , 原因 :苏联用了最短的时间“自立于强国之林”的成功启示

为了培养干部、推动国内革命运动的发展 , 中共旅欧支部于 1923年开始从当地选派一批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和华工青年去苏联深造。与此同时 , 孙中山在反对

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注意到苏联在短期内“自立于强国之林”的成功经验 , 遂产生了改组国民党和中国革命要“以俄为师”的想法。孙中山逝世后 , 为了给新生的广州国民政府和即将开始的北伐培养所急需的人才 , 当时担任广州国民政府高级顾问的包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宣布成立莫斯科中山大学 , 并建议国民党选派学生去中山大学学习。这个提议获得通过 , 并且成立了由谭延、古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