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篇二《戊戌变法研究述评》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
近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集中研究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对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评价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将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可以和学者继续思考研究。
关键词:戊戌变法;性质;人物;失败1898年,在维新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后,正式开展了戊戌维新运动,进行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政治改革,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可以实现资产阶级的专制。
然而这场爱国主义的改革在短短103天后宣布失败。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到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学者的热议。
早些年,社会支持赞成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是被统治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和变革”。
蒋达勇指出:“对当时清王朝腐朽制度是承认、维护、改良,还是从根本上否定、改变它,是鉴别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社会改良运动还是一场革命的首要问题。
”从运动主体对现存腐朽制度的态度的角度来讲,戊戌变法运动应是一场社会革命而非社会改良运动。
余明侠提出:“不能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等量齐观。
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之间实存在着密切的递嬗传承的关系。
”因此判定戊戌变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要从洋务运动谈起。
余明侠认为:“有些论著往往将洋务运动视为与维新变法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进程,这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洋务运动毋庸置疑是一场社会改革,而戊戌变法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关于近代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
关于近代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篇一:《浅析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
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
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关键词:专政;民主;孙中山;成功;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894年初,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医学事业,面对中国的各种苦难,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这年,他拟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了改革的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
”这年六月他在天津没有得到李鸿章的借鉴,上书也没有被采纳。
为此说:“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1、民族矛盾加深1894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俄国占领东三省,不久,日俄利益发生冲突,由日俄瓜分东三省。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各项权益,加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妄图从精神上统治中国人民,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2、“新政”的失败1901年一月,清政府颁布所谓“整顿政事”的上谕,为了适应国内改革力量的强烈要求。
但是新政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一些名族资产阶级心怀不满,还有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已经感到无可忍受,对清政府不抱任何幻想。
3、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重视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理论教育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教育往往采取填鸭式、命令式、教条式和硬性灌输的方法,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成为教师单向灌输的工具。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种简单落后的灌输教育模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抨击。
一、当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灌输的必要性理论教育通常也叫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这里的彻底击中就是指把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闪电灌输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园地。
列宁曾经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的意识。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他认为,科学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通过自发的方式产生,而只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觉地教育,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掌握。
只有进行理论教育,才能引导人们超越个人、家庭为单位的局部范围,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武装自己,认识社会和阶级的整体利益,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社会责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但是,我们的理论始终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
因此我们讲的灌输并不是强制性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去引导、启发人们通过自身体验及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心悦诚服地接受科学理论。
中国教育史论文
中国教育史论文第一篇:中国教育史论文浅谈儒家教育思想摘要: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古国之一,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式文明,能使中国文明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不可否认,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教育活动,可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在思想意识上和文化教育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有儒家、墨家、到家等,但对中国影响根深蒂固的,当数儒家。
关键词:教育思想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伟大奠基者。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观念体现了历代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一个字上面——“仁”。
孔子一生中有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类,应作种类、族类、类别解。
孔子此语的本义是: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不论种类、族类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中都实践着他的这一主张,他的弟子中有富贵子弟、商人、贫农、偷盗者等等。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拒,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
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长。
他划分专业,分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首创之功。
孔子的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有教无类”的思想要求学校的教育要引导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品质,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和尊重。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是课程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篇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摘要:民族主义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帝”这样几个阶段。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民族问题仍然严峻的今天,同样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思想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这场20世纪初的伟大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通向光明的大门。
孙中山先生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对革命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业绩是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走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孙中山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其中民族主义不仅是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今天,研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国内外的民族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民族和谐发展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提炼而最终形成的。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反满”到“五族共和”、建立统一多民族的独立民主国家的过程。
受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熏陶、帝国主义入侵以及西方近代文明的共同影响,孙中山早在香港读书期间就开始为革命做准备。
他经常往来于香港和澳门之间,鼓吹革命,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等还有革命理想的人交往密切。
离开香港去澳门、广州从医后,孙中山一方面与郑士良等人联络会党,争取和发展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深入京津等地正式开展他的革命行动。
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论文学科】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论文级别】本科生【题名】中国近代教育家王力【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关键词语】近现代;民办学校; 教育【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教育家王力进行考察。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取得研究成果。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
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
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
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
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
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
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教师应多角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2000字的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欢迎阅读!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篇1:《试谈革命先驱----孙中山》每当提到孙中山,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振奋,是热血,虽然他所在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但他对我们国家、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是任何人都无法取而代之的。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也想发表一下个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感受,斗胆对这位伟人做一下评价。
一、伟大历史地位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这段话已经大概反映了孙中山的部分伟大贡献。
具体来说,他的伟大贡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中国教育史论文
学术自由与中国教育发展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对于教育的产生,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自从有了人类的存在,就有了教育活动。
对于教育的发展,从古自今,人们各抒己见,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的生产力、政府政策、传统文化……纵观我国的教育的发展,学术自由与我国的教育发展息息相关。
有了人类存在,便有了教育。
原始时期,原始人类为了生活,首先要解决吃、穿、住等生活资料,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参加集体的或是氏族的劳动生产。
为了生存,人人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分化,没有思想的束缚,所以这个时期是学术最为自由的时期,但对于原始人类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育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虽然有生活习俗的教育,艺术的教育和文字的产生,但是教育的发展终究围绕生产的发展而进行的,所以教育的发展速度是缓慢的。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下,相对于那时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来说,教育的速度是相对较快的。
到了夏、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奴隶社会的形成,国家的出现,教育在受到了奴隶主的控制,学术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教育的发展还是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夏代已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国家设立机构管理教育工作;商代有了成熟的文字作为教育的手段,并且把文字记载在甲骨或是玉石上,用来记载事件;周代有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夏、商、周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是随着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不断的加强了对学术和人们思想的控制,他们推崇宗教迷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限制了教育的发展,到了商代,出现了只有官府有学,民间私家无学术—“学在官府”的现象。
这种“学在官府”的出现导致了教育只是贵族等小部分人的教育,同时也容易导致学术自由的被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所以相对于原始社会的低生产力水平来说,在生产力水平相对高些的夏、商、周时期,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减缓的趋势。
近代史论文4000字
近代史论文4000字一百年前,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论文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论文4000字篇一《再论辛亥革命的性质》摘要:本文拟就革命的性质问题略陈管见。
――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可知,就辛亥革命的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还不如说是以反满为主题的国内民族革命与变君主政体为民主政体的政治革命的有机结合。
关键字:辛亥革命;性质一笔者认为应该从革命的具体目标与实际效果为依据,重新把握辛亥革命的性质。
与其说辛亥革命主要是阶级利益与阶级关系的变动,还不如说是国内民族关系与国家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动,是国内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的结合。
革命固然应该为建设者开辟道路,但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代建设本身。
在革命的武力与民主素养均未完全到位时所发生的辛亥革命尽管不曾为建设者彻底摧毁中国专制主义的社会土壤,但它毕竟给建设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对于一个拥有两千余年君主专制传统的国家和人民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胜利。
诚如林伯渠在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时所指出的:“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既然民权政治的诸多条件尚未具备,政治革命本身就失败不到哪里去,除非那个供建设者们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已遭废弃,不应苛求和指望当时的革命者除了誓死捍卫《军政府宣言》的原则外,还能做更多的事情。
至于这场革命的价值和意义,恰恰需要为数更多的建设者用劳动和智慧去证实和充实,而不是看客式地指手画脚。
这是因为,尽管后来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改变以往发生的事情,但是,“已经发生之事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将要发生之事的结果。
”由国内民族革命所带动的政治革命固然没有取得十分可喜的成就,但革命者大致已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政治目的,他们所获得的与他们能获得的大体一致。
近代史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近代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历史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近代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近代史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近代史;实践教学;教学模式;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近代史教学模式往往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近代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近代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近代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1.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近代史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掌握近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主体性理论学生主体性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近代史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近代史实践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近代史实践教学模式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近代史实践教学的一种常用模式。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野外考察法野外考察法是近代史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加深对近代史的认识。
3. 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法是近代史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相关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相关论文推荐文章中国教育之我见的论文热度:浅谈公共危机教育论文热度: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热度:关于大学生实践活动论文2篇热度: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热度: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上升到理论认知层面,从而使民族精神真正地成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相关论文篇一《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讲授的内容,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寄寓和载体。
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近现代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拓宽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存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更是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民族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
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历史小作文
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历史小作文最近我在研究教育的发展历史,发现这个话题真是太有趣了。
说起来,教育的发展就像是人类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一路走来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人物。
今天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保证你们看了之后会对教育有新的认识,甚至可能会笑出声来!我们先从近代教育的开端说起。
19世纪,教育可真不是现在这样随便了,得经过一番折腾才行。
当时的教育制度就像是一个古老的游戏规则,玩起来有点复杂。
比如说,1860年左右,欧洲的教育还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想上学,简直比登天还难。
那时候的教育还蛮严苛的,课堂上充满了“老师的神圣威严”,学生们都得乖乖地坐着,不敢动弹。
话说回来,19世纪中期,美国的教育改革可算是给大家带来了大大的惊喜。
教育改革的先锋之一,赫尔曼·霍尔斯曼(Hermann Hollerith)就像个超级英雄,他发明了一种新奇的机器——打孔卡片,帮助统计学生数据。
这下,教育数据管理效率高了不少,简直让教育变得像玩乐高积木一样简单!再后来,教育的改革者们不断涌现,像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这位教育家就像个调皮的魔法师,给教育界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观念。
他主张“做中学”,就是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东西。
你能想象吗?当时的学生们不仅要上课,还得在课堂上做实验、讨论问题,这种方法真的是让教育变得有趣多了。
进入20世纪,教育的改革步伐变得更快了。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跟着进步。
比如说,电视和广播的出现,让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候,一些聪明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用电视节目教学,让学生们在家里也能学到新知识。
那时候的学生一定会感到非常新奇,边吃零食边听老师讲课,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教育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有过许多的争论和挑战。
例如,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产生了质疑。
有人会说:“这玩意儿能管用吗?”而另一边的教育者则坚定地回答:“当然可以,我们正在测试中!”到了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教育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
进步与变革的引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作文范文
进步与变革的引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作文范文进步与变革的引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作文范文中国近代教育改革是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引擎。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和传统文化束缚之后,逐渐觉醒并开始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影响。
首先,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积贫积弱的局面,这使得中国封建专制的教育体制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中国改革家们纷纷呼吁进行教育改革,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从晚清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教育逐渐与时俱进,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制度,培养了大批的现代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为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提供了智力和思想的支持。
改革教育制度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倡导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这种改革思想通过学校的教学和社团组织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和潜能,培养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此外,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也促进了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只有少数特权阶层的人才能接受教育。
教育改革的推进,为普及教育提供了基础条件。
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教育机构,从学堂到学校,从农村到城市,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改革教育评价和选拔制度,打破了传统选拔人才的固化模式,使得更多有才华和智慧的人能够有机会脱颖而出。
然而,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中国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总之,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作为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引擎,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它不仅培养了国家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进步。
历史小作文 近代以来的教育的发展
历史小作文近代以来的教育的发展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
以前呀,好多小朋友都没机会上学读书。
后来呢,慢慢地有了学校。
就像清朝末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新式学堂,教的东西不再只是四书五经啦,还会有数学、科学这些新鲜的知识。
再往后,到了民国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很多有爱心的人努力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走进课堂。
现在呀,咱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可真幸福!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哟!
作文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代以来,教育发生了好多大变化!
很久很久以前,读书对好多小朋友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是慢慢地,情况变好了。
在近代,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开办了好多新学校。
有个叫严复的爷爷,他翻译了好多外国的书,让咱们能学到国外的先进知识。
还有呀,蔡元培爷爷改革了大学的教育,让大学变得更厉害啦!
现在咱们的学校越来越好,有漂亮的操场,有厉害的老师,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样的好条件,努力学习,长大成为有用的人!。
历史小作文 近代以来的教育的发展
历史小作文近代以来的教育的发展
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读史方明智,鉴古可知今。
放眼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用五感法徐徐展开,令人不禁赞叹其变革之巨。
眼观时代变幻,教育理念革新
自晚清变法伊始,近代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推翻了传统科举的束缚,开启了新式学堂的时代。
学堂林立,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教育振兴的希望之光。
耳闻名家讲授,知识海洋广阔
新式学堂聘请海内外名师,他们的妙语连珠在学生耳畔回荡,激荡着求知欲。
课堂上,学生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仿佛置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胸怀逐渐开阔。
口鼻尝尽百味,人生百态感悟
走出学堂,学生们亲身体验社会百态,苦难压迫、民众疾苦,都化作了他们笔下的文字。
他们用纸笔记录时代的脉搏,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手触历史遗迹,光阴沉浮感慨
探访历史遗迹,触摸着斑驳的石刻,时间仿佛在指尖流逝。
学生们感受着逝者如斯的沧桑,心生对历史的敬畏与感慨。
大脑思索求真,思想解放飞扬
在丰富的感官体验基础上,教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传统,追寻真理。
他们笔下的文章不再拘泥于教条,而是闪烁着批判与创新的光辉。
近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以五感为媒,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
我们回首这段历史,依然能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为新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谈谈你对近代教育以来的发展历史小作文
谈谈你对近代教育以来的发展历史小作文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作文,题目是“谈一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历史的看法”。
我好像不太清楚,什么叫“近代教育”?只不过,我注意到了教室里黑板上的一些照片,上面是穿着古代服装的小孩,他们看上去很凝重,书本也比我们现在带的厚很多。
我问老师,以前的小朋友,是不是都要读背很多东西?老师说,是的,以前没有那么多玩具,也没有那么多可以玩的地方,学习是最不重要的。
但我感觉,有点枯燥无聊,如果不是那样的话,我可能会偷偷地回到山上去玩,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当时老师指着照片上穿着西装的小朋友说,这是近代教育的样子,学校开始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小朋友们可以玩游戏、做手工,不再枯燥乏味了。
我又看了看照片上一双明亮的眼睛,我想,那个小朋友会不会和我一样,对新方法只觉得不解呢?
后来,老师指着电视里的画面,那是一个小朋友用电脑学习,旁边是很多动画,有一个机器人老师在讲解。
我觉得电视里的世界好神奇,它好像把书本里大部分的知识都变成了游戏。
我知道,现在我们的小朋友很幸福,可以接触到很多新事物,学习变得十分有趣。
但我希望,我们能像古代的小朋友一样,在山间奔跑,在树林里玩耍,那里有着大自然最美好的秘密。
我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知识里探寻宝藏,像一颗颗种子,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成为蓝月帝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浅谈我国近代义务教育发展历程》论文
浅谈我国近代义务教育发展历程义务教育也称为普及教育、强迫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中国近代的义务教育,自清末开始实施,经民国前期发展,加上民国时期的着力推行,共四十余年。
本文着重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今义务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一、中国近代义务教育产生的背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不可能产生义务教育的因子。
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推行,是西方义务教育思想与制度在鸦片战争后涉洋而东的结果。
”[1]义务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的宣传、清末官绅出洋的学习及早期留学欧美学生的译介等途径传播到中国,在革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
(一)影响近代义务教育产生的国外因素第一、西方传教士的介绍。
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译介西方宗教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断介绍西方的义务教育。
如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在《泰西学校论略》书中说“:西方不仅男子入学,女子也入学;不仅平常人入学,而且疲癃残疾聋瞽喑哑,无不有学;孤儿无父母者,童子有罪者,皆设一学以收教之。
法律规定,八岁以上不入学者,罪其父母。
”西方传教士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推行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官绅的出国学习。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一部分非官员的士大夫为了救亡图存,不断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致富良方,介绍西方实施义务教育的有关情况。
如湖南王之春在考察欧洲时,尤其注重西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他后来在《广学校篇》中记述道:“西学规例极为详备,国中男女老幼,无论贵贱,自王子以至于庶人,至七八岁皆入学。
”绅士的介绍对中国义务教育实施,起到了理论准备、舆论宣传、制度介绍的特殊作用。
第三、留学学生的影响。
清朝末年,官方曾三次大规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
这些留洋学生除学习科技知识外,还极力宣传国外的义务教育理论和制度。
中国近代史中的教育改革探讨
中国近代史中的教育改革探讨摘要:洋务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兴起时,清政府就开始派遣留学生到日本和西方国家进行学习。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教育改革的肇端。
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西方的学堂教育不断输入中国,并逐渐取代了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
这类学堂就是现代学校的雏形。
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成长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教育改革;私塾;学堂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十分陈旧和保守,教育系统呈现没落和僵化的趋势。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闭锁的国门被打开,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大厦将倾,国家危急,而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这时的国家教育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
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在接触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后,走上了变革之路。
部分国民开始觉醒,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主动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
官方的代表——洋务派也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并开设新式学堂,用来讲授西文、西方工艺和军事技术,但其并未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变革。
到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废科举、兴新学”的主张,但随着变法的失败也未能落实。
虽然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以失败告终,但它们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在教育体制、学校系统、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一、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传入中国(一)教育体制洋务运动期间,新式的语言和技术学校不断出现,但新式的学校管理体制却并未建立。
当时的新式学校在清政府的管辖下,仍然附属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机构。
例如,京师同文馆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天津水师学堂附属于李鸿章设立的天津机器局等,其他的新式学校也基本上都附属于各地洋务运动的各类机构。
洋务运动兴建的这些新式学校,只是一种高水平的训练机构,其目的是培养服务于洋务事业的学生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各司其职,并未产生冲突。
教育史论文(最终版)
教育史论文(最终版)第一篇:教育史论文(最终版)浅谈古希腊的三位教育家摘要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发。
要谈古希腊的教育,就绕不开“古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
三圣对古希腊的教育,哲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到今天我们的许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都能在希腊三圣的思想里找到影子和源头关键词: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他提出了一、“自知其无知”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
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德即知识”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由此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一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只是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指示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的直接相关。
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只是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三、“苏格拉底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这种方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
在苏格拉底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文化发展和研究方向以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学科】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论文级别】本科生【题名】中国近代教育家王力【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关键词语】近现代;民办学校; 教育【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教育家王力进行考察。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取得研究成果。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
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
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
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
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
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
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
摘自《王力故居》《北京大学图书馆》王先生对中国语言学有多方面的建树。
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继续探讨语法革新的途径,发表了《中国文法学初探》和《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两篇论文,还推出了自己语言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中国音韵学》(五十年代改名《汉语音韵学》)。
这是他用现代语音学理论方法,把素称绝学的传统音韵学加以整理、阐释,使之现代化,成为有条不紊的科学音韵学教科书,既有功于古人,又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掌握了音韵学知识,直到现在还是广大读者学习、研究音韵学的重要参考书。
王先生同时还撰写了多篇音韵学论文,《上古韵母系统研究》提出了脂、微分部,这是对古音分部研究的一项突破。
来源:在西南联大时,他讲授“中国现代语法”和|“语言学概要”,1938年写出《中国现代语法》讲义,三易其稿,分作《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两部书,于1944、1945年先后出版。
王先生借鉴西方语法理论,重视汉语语法特点,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在中山大学任教时,他把曾在西南联大开过的一门“诗法”课的讲义,加以整理、充实,写成了《汉语诗律学》,开创性地从语言学角度深入研究文体特点,所建立的严密的科学系统,至今还难以超越。
此书于1958年正式出版王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最久,也是他在语言学多个分支学科作出重要贡献最多的时期。
1954年他来到北大,招收了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生,开出了一门新课“汉语史”,综合他人和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讲义,三易其稿,出版了《汉语史稿》(1957-1958)。
此后二十多年他围绕汉语史作了一系列研究,对《汉语史稿》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先后完成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部类别史。
在汉语史的研究中,王先生强调语言的历史发展,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地域性,重视语言发展规律的揭示。
从理论到实践为创建汉语史学科作出了无人可比的卓越贡献。
来源:六十年代撰写的《中国语言学史》开启了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观点总结我国语言研究历史的先河。
七十年代撰写的《同源字典》,以科学的训诂学作基础,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同源字必须是古音双声兼叠韵,必须有训诂的根据,开启了汉语语源学研究的新阶段。
王先生六十年代主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方式,推出了一个新的教学体系,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出版以来,一直被全国高校用作古代汉语课的首选教材,年年重印,总印数一、二册已超过两百万册,三、四册也都接近两百万册。
影响遍及国内外。
文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多“家置一部”,其价值远超出语言学的范围。
1984年王先生还应中华书局之约开始撰写古汉语字典,去世前完成了子、丑、寅、卯前四集,后八集由他的学生按照他的嘱托和所定的体例编写完成,出版了《王力古汉语字典》(2000年)。
四十年代王先生就写过《理想的字典》并发表了《了一小字典》样稿;耄耋之年还启动这样的大项目,以“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馀勇写千篇”的气概,去完成酝酿了四十多年的宿愿。
这部字典成于众手,虽未能达到王先生预期的要求,但还是努力贯彻了他的指导思想,在词典科学化方面作出了多项努力,揭开了汉语历史词典编写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王先生在音韵学、语法学、诗律学、汉语史、语言研究史、语源学、历史词典学和古汉语教材建设等八个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他三十年代撰写的《江浙人学习国语法》,四十年代发表的《汉越语研究》,也是在方言研究、汉藏语研究方面的经典性的著作。
王先生固然语言学著述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又在培养语言学人才方面有卓著勋劳。
他在中山大学办起了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后来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也长期处在他的领导和指导之下。
半个世纪以来,王先生培养我国语言学人才的成就,也远非一般学者所可比拟。
他直接间接教过的学生,从清华到北大,决不止三千之数,说是“桃李满天下”,一点也不夸张。
不少学生成了海内外语言学的著名学者,如张清常、朱德熙(北京)、董同龢、许世瑛(台湾)、张琨(美国),还有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英国学者韩礼德(M.A.K.Halliday)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编辑出版的《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前言》在综述了王先生各方面的主要成就后,说:“还有在词汇学、语言逻辑、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普及语言知识等各个方面,王力教授也有十分大的贡献。
因此,说他是开创汉语现代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大师,绝非过誉。
”是的,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界,涌现出了一批大家,群星璀璨。
王先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是一代语言学宗师。
周祖谟先生撰写的《王力墓志》云:“王力教授乃当代杰出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秉性敦厚,待人以诚。
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予人者多,取于人者少。
著作等身,桃李三千。
捐资十馀万,以奖励后进。
衷心爱国,年迈弥坚。
”它精要地表述了王先生的美德懿行。
王先生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新中国语言学所做的巨大贡献,本来是众所公认的,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却有一股风刮到中国学坛,在文学界、史学界都有表现;而在语言学界的具体表现则是“扬李抑王”。
有人屡屡拿王力先生和李方桂先生对比,极褒李先生而剧贬王先生。
他们常好称道赵元任先生是“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先生是“非汉语语言学之父”。
我们无意贬低两位先生对中国语言学所做的巨大贡献,却不能不指出,其实这只是某些人推崇自我的一种说法,并非学界共识。
更有甚者,有人歪曲事实,说什么:“四十年代是上古音声母研究的分岔点。
面对谐声字这批资料,王力先生的路线是总退却。
李方桂、董同龢两位的路线是继续前进。
”公然诋毁王先生是“旁支别派”,要把王先生逐出语言学主流。
这只能使我们想起韩愈的诗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历史是公正的,我们深信,王先生的光焰决不会因为这些可笑的贬抑而趋暗淡;他的道德文章、他的光辉学术成就,必将永载中华史册。
王力先生是第二代人中的突出代表。
他1926-1927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写的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就是他为中国语言学现代化递上的第一份研究成果,得到了指导老师梁启超先生的高度肯定。
梁先生在封面上写了一个总批:“精思妙悟,为斯学辟一新途径。
”里面还有“卓越千古,推倒一时”的评语。
接着,他进入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1年以《博白方音实验录》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这是他为中国语音研究、方言研究现代化作出的探索。
王先生1932年回国,任教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任教中山大学、岭南大学;1954年奉命率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直在北大任教到1986年去世。
综观王先生一生,他在我国数所大学、名校从事语言学教学、语言研究五十四年,直到他病重住院前的一天,还写了三百多字古汉语字典手稿。
不久辞世。
总之,王先生从巴黎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国内任教,他“一生不懈的事业是治学和树人。
”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
在40年代,王力的语法著作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都对汉语语法研究起了重要的影响。
王力先生毕生作品包括: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著)诗文选讲(王力著)王力文集.第二十卷(王力著)清代古音学(王力著)王力文集.第八卷,同源字典(王力, 著) 汉语词汇史(王力, 著)汉语语法史(王力,著)王力文集(王力著)王力文集.第十七卷,音韵通论上古音(王力, 著)中国语言学史(王力, 著)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著)同源字典(王力著)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著)古代汉语常识(王力著)音韵学初步: 献给叶圣陶先生(王力著)汉语语音史(王力著)中国古文法(王力著)词类(王力著)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著)王力论学新著(王力著) 古代汉语(王力著)诗词格律(王力著)语法和语法教学: 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广州话浅说(王力著)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楚辞韵读(王力著)诗经韵读(王力著)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 著)汉语诗律学(王力著)汉语音韵(王力著)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汉语诗律学(王力著)古代汉语(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中国音韵学(王力著)王力诗论(王力著)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著)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著)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汉语讲话(王力)汉语史稿(王力著)汉语史稿(王力)汉语史稿(王力著)汉语音韵学: 中国音韵学(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王力)王力文集: 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王力文集: 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王力文集: 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王力文集: 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王力文集: 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老子究研(王力著)汉语浅谈(王力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诗词格律(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爱(热拉尔迪著)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少女的梦(吉德著)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编著)词类(王力著)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著)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雅柯布森文集(雅科布松,著)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王力,主编)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王力词律学(王力,著)王力近体诗格律学(王力,著)古代汉语常识(王力,著)王力汉语散论(王力,著)语文讲话(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著)王力选集(王力,著)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著)汉语音韵(王力著)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汉语诗律学(王力著)晴天(王力著)晴天(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晴天(王力著)晴天(王力著)希腊文学(王力著)巴士特(王力著/孙逸著)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王力著) 诗经韵读(王力,著)古体诗律学(王力,著) 曲律学(王力,著)现代诗律学(王力,著)王力散文: 龙虫并雕齐琐语(王力,著) 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著/郑逸梅著/刘铁冷著)汉语音韵(王力(WANG LI)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