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准备课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 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 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 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 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 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 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知识盘点知识点一:观察认真观察校园图中的事物,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点拨:观察要有方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要仔细认真。
知识点二:数一数物体的数量是几,这个物体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点拨:①数物体的数量时,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几:②用一一对应点数的方法即一个一个按照一定是顺序点着数就不会出错。
◆易错盘点例1、看图写数()()()答案:9 12 7易错误区:此类题目一一对应点数是关键,数数一定要认真仔细针对性训练1:1、先数一数,再在()里画点子。
()()()2 比多少◆知识盘点知识点一: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同样多小兔子有4只,砖有4块,一只小兔子对应一块砖,最后小兔子和砖都没有剩余,说明小兔子的只数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点拨:如果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那么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就是同样多。
知识点二:用一一对应法比多少。
小猪有3头,木头有四根,它们的数量不一样。
一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最后剩下一根木头,说明木头多。
点拨: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多余,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例1填空题。
□□□(1)○比△少(),△比○多()○○○○○○○(2)○比□多(),□比△少()△△△△△△△△(3)○与□合起来是( )答案:(1)1 、1、(2)4、5、(3)10解析:用一一对应点数的方法即一个一个按照一定是顺序点着数就不会出错。
针对性训练1:比多()个。
少()个。
答案:3 3知识点三:从左右两边数是第几个例2、看一看,填一填。
1、这些水果排在最左边的是(),排在最右边的是()。
2、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的右边是()。
3、的左边有()种水果,右边有()种水果。
答案:1.香蕉菠萝 2.西瓜香蕉菠萝 3. 2 3点拨:写作业的是右手,另一个是左手。
分清楚左右后再用点数的方法来数就不会出错。
针对性训练2:1、(1)共有()个图形,有()个,有()个,有()个,()个。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说课稿)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数字0~10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这些内容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充满挑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几乎为零。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和习惯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字间的大小顺序,加减法运算的逻辑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数字乐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基本概念学习: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3.实践活动:教师设计各种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字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数字间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包括数字0~9的认识和运用,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字和运算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0~9的认识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字0~9的认识和记忆。
2.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字和运算的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
2.准备加减法运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数字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0~9。
2.呈现(10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数字,加深对数字0~9的认识。
教师逐个引导学生记忆数字,并进行组内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运算卡片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纸上进行书写。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加减法题目。
通过竞赛,巩固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小猫有3条鱼,小狗有5条鱼,它们一共有几条鱼?”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准备课)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准备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0到10,并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会读写数字0到10,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大小比较。
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新生,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我需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读写数字0到10,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到10的读写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数和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数字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的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基本概念:介绍数字0到10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感知数字的特征。
3.读写练习:引导学生读写数字0到10,注意发音和书写的准确性。
4.数数练习:进行简单的数数练习,让学生掌握数数的规律。
5.大小比较: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一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213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P2-P5【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主备: 2019年 9月1 日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五、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
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课堂检测:1. 数一数,再用线把图和数连起来。
4 1 9 6 3 52. 在方框内画○的个数和图中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3. 看数字画○:5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第2课时比多少主备: 2019年 9 月 2 日3、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堂检测:老师相信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全部正确,加油!1.按要求画。
¤¤¤¤①比¤多画1个。
—————————————————②比¤少画2个。
—————————————————③和¤画同样多。
—————————————————2.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种后面的括号里画“√”(1)☆☆☆☆☆☆()(2)◆◆◆◆()○○○○○○○○()△△△△△△△()3、多的画√,少的画○。
4、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人教版数学1年级上册第1单元《准备课》教案+教材分析+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 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 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 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 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1 单元第1 课时准备课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P2-P5【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 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5 页1~10 的各数实物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1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 的认识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 1、2、3、4、5.从后往前数: 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3,读作 3 等于 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2,读作 3 大于 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 4,读作 3 小于 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 1 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 1 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 为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小结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入门数学知识,包括认识数字1-10,认识几何图形,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等。
通过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数字的认识与书写,数字的顺序排列,认识几何图形的名称及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10及其书写。
2.理解数字的顺序排列。
3.能够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4.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1-10及其书写。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字1-10的外形和规律,学会正常书写这些数字,并能够正确地念出来。
2.理解数字的顺序排列。
通过数字的排列顺序进行教学,例如通过数轴、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3.能够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向学生介绍这些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并区分这些图形。
4.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10之间的简单加减法计算,并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
通过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觉教学法。
以图片、模型等教具为辅助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字和几何图形。
3.经验教学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数字和运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及书写、几何图形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能否正确地认识并书写数字1-10,加减法运算的进行。
教学过程:1.对数字1-10的认识及书写:通过积木、贴纸等教具,让学生逐个认识各数字,并学会书写。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巩固数字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字的印象和记忆。
2.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举例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逐一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从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的实例,巩固其认识。
3.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先进行加法的教学,通过具体的实物教具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分解和合并,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再进行减法的教学,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