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风险管理(doc 5页)
试论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的途径
实行统一管理 ,即由主管审计计划的 部门统一 负责 授权审计 的申请 、 协调 和管理等 工作 ,强化对授权审计 工作 的规范管理和 质量监督 , 确保能够及
时了解授权审计工作的开展 、变化情 况 ,及时解决 出现的问题 ,以提高授
管理。目前 , 在有的审计机关中 , 对授
权审计项目没有买行统一管理 ,而是 由各业务处 ( 各自分别向上级审计 科)
的 内在原固=在我国 , 由于内部审计发 展时 间较短 , 许多 内审机构并未建立完 善的内部质 量控制制度 ,在开展 工作 时, 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 比如不按审计 程序审计 ,审计决定引 用法规不规 范
等。茌 人员配备方面 , 内审八员业务水
导认识到内审人 员是企业的。 生 , 医 是 管理者 的顾问 。 和 风险管理 的专家 , 他才会 在内部审计 的机构设置 、 员配 人 备 以及对内审 部门查出 的问题等方 面 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样 , 才能从 客观 上 为降低内部审计风险打下基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内审天地
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 诉讼审计职
业 界的事件不断发生 , 虽然 , 许多诉讼 案件都是针对 民间审计发生的 , 但作为
世界审计 职业 界三大 组成之 一的内部
审计所 面I 的审t 风 险已越来 越大。 I 缶 丁 园此 , 究内部审计风险 , 论是对内 研 无 审人员本身诬是对内部审计职业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可能对业务运营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内部审计则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和风险管理有效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独立性评估活动。本文将探讨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方法和他们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在当今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至关重要。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等。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并评估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障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风险管理还有助于企业合规,提高内控水平,确保企业员工和投资者的权益。
二、风险管理的方法
风险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首先,企业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分类、评估其对企业业务的影响程度。接下来,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采取措施减轻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后,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和监控风险的发展状况,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三、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独立的评估和监测,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内部审计帮助企
业发现潜在的运营风险和管理漏洞,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案,以提高
企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内部审计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透明度和治理
结构,增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四、内部审计的应用
内部审计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评估供应链的可靠性、评估IT系统的安全性等。内部审计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专业机构执行,他们应该具备独
试论内部审计风险
为 保 证 内 部 审 计 质 量 , 内 审 组 织 应 建 立 完 善 的 质 量 控 制 制 度 。 是 , 分 审 计 机 构 至 今 仍 缺 但 部
少 事 前 的 审 计 计 划 、 事 中 的 审 计 程 序 和 报 告 期 的 审 计 复 核 ,审 计
内部 审 计 机构 是单 位 内部 设
置 机 构 , 在 本 单 位 负 责 人 的 领 导 下 开 展 工 作 , 为 本 单 位 实 现 经 营 目 标 服 务 。因 此 , 部 审 计 的 独 立 内 性 不 如 外 部 审计 . 审 计 过 程 中 , 在 不 可 避 免 地 受 本 单 位 的 利 益 限 制 。就 内 部 审 计 的 实 质 而 言 , 部 内
的 客 观 因 素
通 常 人 们 认 为 审 计 风 险 主 要 是 由 于 审 计 机 构 或 审 计 人 员 主 观
性
1内 部 审 计 机 构 的 相 对 独 立 .
判 断 错 误 所 致 ,其 实 审 计 风 险 贯
穿 于 整 个 审 计 过 程 之 中 。 我 们 可 以 这 样 认 为 ,审 计 风 险 由 两 方 面 风 险 构 成 : 一 方 面 是 财 务 报 表 本 身 存 在 重 大 错 报 、 漏 报 或 企 业 经 营 管 理 上 存 在 弊 端 和 漏 洞 的 风 险 , 另 一 方 面 是 审 计 人 员 审 计 后
试论防范与控制政府审计风险
成 因 防 范 控 制
中 图分 类号 : 2 9 2 1 F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4—4 1 ( ̄ 6 1 1o 9 4 2 2—18—0 J 5 2
审计工作在 整个社 会 主义市场 发展 过程 中扮演 着重要 角 色, 被誉 为“ 经济警察 ” 。然 而, 着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 于某 些利 益 因素 的诱 随 出 导, 各种随之而来的 违法违 纪事 件也越 来越 多。这其 中有 被审单 位不 法分子 的操作 . 也有 审计工作 人 员 自身 的问题 , 还有 我 国现 行 法律 、 综 合环境等方 面的问题 。所有 这些 , 都直接 导致 了审计 风险 的进一 步加 大, 给社 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健康 发展 产生 了严重 的消极 影响 。由此可 见, 切实加强对我国政 府审计风险的研究 . 采取 各种有效 措施来 防范和 化解政府审计风险 , 对于 我国经 济和社 会发 展有 着重大 的影 响。本文 分析 了政府审计风险的成 因 , 并相 应提 出 了防范和 化解政 府审计 风险 的措施。 政 府 审 计 风 险 的产 生 审计风险 , 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在经过审计 程序后 , 据以发表 不恰 当 的审计意见 、 出不 恰 当的审计 决定 的可能 性。而政 府审 计风 险是指 做 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 位进行 审计 后, 由于 没有 完整把 握或认 真执 行国家的财经法律 、 法规及制度规定 , 对提 出的审计意 见或做 出的审计 结论和决定不恰当或不正 确, 而对产 生较大 危害 的问题 没能 查出 和 从 纠正 , 给审计主体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对政 府审计 风险 的产生 , 应 从 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理解 : 1属于审计范围内应 予审计 而没有 查 出的问题 , . 才能 产生 审计风 险 。政府审计是对被审计 单位 的财政 、 财务 收支及 其经济 活动进 行审 计, 只有该范围 内的有关 事项不 真实 、 不合法 , 而审 计机关 没有 查 出和 纠正 , 才能产生审计风险。 2 按照 国家的财经法 律 、 规及制 度规 定应 当发现 而没有 查 出的 . 法 问题 , 才能产生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对被审单 位违反 国家规定 , 编造 虚 假 账 目的 行 为 , 须 予 以揭 露 和 纠 正 , 维 护 国 家 的 有 关 财 经 法 律 、 必 以 法 规和制度的权威。如果对以上问题没有全 面纠正 , 会产生 审计风 险。 就 而对被审单位存在的“ 合法但不合理 ” 问题 , 即使不予 关注 , 不会产生 也 审计风险。 3 政府审计 未查 出的 事项有 较大 的危 害性 . 会产 生审 计风 险。 . 才 由于审计手段 、 审计成本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 审计机关并 不能对 被审计 单位的所有 影响 真实性 、 合法性 的 问题进行 揭露 和纠 正。如果 被审计 单位违反财经法规问题数额较大 , 产生较 大危 害 , 对这 样的 问题 不予 揭 露, 就会产生审计风险。此外 , 表面看数额不 大 , 但其性 质恶 劣, 如贪 污 侵吞公款等 . 将产生严重 的财产安全危害 的, 政府审计 也必须 给予高度 重视 , 则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否 二、 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 响。一是 当前 的法律环 境还 不健全 ; . 二是受 审计 管理体制的制约 ; 三是审计机关与被审单位 的信息不 对称 ; 四是 审计 客 体方面的风险。 2审计技术 与方法 因素。一是 审计 技术本 身存 在风 险 ; . 二是 审计 过 程 中产 生 风险 。 3 审计人员 自身因素 。一是审计人 员知识 、 . 经验 和能力 的有限性 ; 二是 审计工作人 员的风险意 识 、 业道德 素质 和职 业关注 意识 对审计 职 结论有重 要影响 ; 三是没有 严格执 行审计职 业道德和 廉洁从政 要求 , 从 而形 成审计风险。 三、 防范 与控翻审计风 险的对 策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任 、 调 动 领 导 干 部 较 多 , 特 别 是 在 成 批 任 免 干 部 的 时
候 , 审 计 力 量 的 不 足 加 之 时 间 紧 迫 、 任 务 繁 重 , 各 审
计 机 关 都 深 感 难 以应 付 , 因 此 , 难 免 影 响 审 计 质 量 而
法 纪 , 促 使 领 导 干 部 不 断 提 高 管 理 水 平 和 遵 纪 守 法 意 造 成 审 计 风 险 。
一
、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的 产 生
使 领 导 干 部 自觉 增 强 法 制 观 念 和 法 律 意 识 , 学 会 运 用
法 律 手 段 领 导 经 济 工作 、管 理 社 会 事务 ,规 范 自己 的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是 在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一 行 政 行 为 , 引 导 领 导 干 部 依 法 用 权 、 依 法 行 政 , 加 强 种 审 计 制 度 。 在 1 8 年 前 后 , 黑 龙 江 、 辽 宁 等 省 审 计 了 领 导 干 部 的 执 政 能 力 。 5 9 部 门 鉴 于 “工 厂 搞 垮 、 厂 长 提 拔 ” 的 深 刻 教 训 , 对 工 三 、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的 风 险及 其 原 因分 析 厂来自百度文库开 展 了 厂 长 ( 理 ) 离 任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 以 后 , 各 经 省 市 在 开 展 厂 长 经 理 离 任 审 计 的 同 时 , 又 试 行 了 地 方 党 政 机 关 领 导 干 部 离 任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 都 收 到 了 积 极 的 效 果 , 引 起 了 各 省 、 自 治 区 和 直 辖 市 各 地 区 党 政 领
试论审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试论 审计风 险与经营风 险的关 系
李晓 会
( 阳市 审计 局 , 南 濮 阳 4 7 0 ) 濮 河 5 0 0
【 摘
要】经营风险多数会产生财务后果, 而导致 重大错报风险 , 进 最终产生对 其审计风 险。企业 间竞争 等经济活动愈 演愈
烈, 企业的经营风 险也越来越 高, 同时审计所承担 的责任和难度也越 来越 大, 审计风险也随之增 大。 I 关键词】 审计风险; 营风险; 经 重要性
时, 错弊 的出现 可能性就越 大 , 从而就会对 企业的经营风 险产
险。
审计 新准则 引入 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概 念, 将审计风 险模型
化 分 为 来 自被 审计 企 业 的 风 险 和 来 自审 计 人 员 的风 险 两 大 部 分 , 营 风 险 与 重 大 错 报 风 险 是 既有 联 系 又 相 互 区 别 的两 个 概 经
其对企业的生产经 营有着较 大影响, 且这样 的风险大多是市场 弊等原来不属于控制风险和固有风 险的因素全部囊括在内。审 风险 , 是无法分散 的风 险。在评估审计风 险过程 中有必要考虑 计 人 员 了 解 被 审 单 位 的 经 营 风 险有 助 于 识 别 财 务 报 表 重 大 错
企 业 经营 风 险 的相 关 因 素 。
生 影 响 , 一 步 会 影 响审 计 人 员 审 计 工 作 的 质 量 , 成 审计 风 重构为: 进 形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 险。审计风 险整体 二 、 计 风 险 与经 营风 险形 成 原 因 上 的 关 系 审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 险及 其防范措 施
强巍 吉林利安达会 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 司 10 6 0 3
≯ ≯
黪
鬈。
本文主要探 讨的就是 注册会 计 币审计风 险的 防范问题 。文章 先从 审计 风险的 涵戈和特征 0
入 手 ,进 而 阐述 了审计 风 险的 具 体 表 现 ,产 生
的原 因。 第四部分提 出有 效防范和控制 注册
会 计师审计风 险应 采取措 施和 对 策,促使 会 计师 事务所及 其注册会 计师树立 审计风 险观
念,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 高审计质 提
量 迷 9 计 失败 乙 注 册会 计 师 ;审计 风 险 ; 审 计准 则 ; 防 范
里的规 定和 审计风 险的特征 , 而且在文章 中 引入 了最新颁 布的 《 中国注册会 计师审计 准 则》的内容—— 最新规定的审计风险模型 。第 二部 分从现 实情况入 手, 阐述 了现在社 会 中
审计风险的具体 表现 。第三部 分从主 客观因
素 两 个 方 面分 析 了产 生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风 险
而普遍存在的低价 竞争 、高额 回扣现 象, 加之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越 权介入 , 使 事务所与注册会计 师处于不平等竞争的恶 劣环境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审计 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难 以实
现。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规避
后 果都是潜在 的。审计 风险潜伏于整个 审计过 程之 中 , 它是不 用法律法规来规范 自己的审计监督执法行 为。在此基 础上 。 要 明显的 , 并且它的显现 是不 确定的 。第三 , 审计风险的偶然 性。 开展对法律法规适用 的探究 , 准确地引用法律法规 。要 从最高
审 计 风 险 是 由于 某 些 客 观 原 因 , 审 计 人 员 并 未 意 识 到 的 主 观 层解决 审计监督和其 它经 济监 督的关系, 或 明确 审计执法 的涵盖
会计师方面的因素 。 五 , 计风险的可控性。 第 审 审计 风 险虽 然 是 “ 减免’ ’ 所带来的审计风 险。 由于 全 过 程 的 多 因 素 所 致 , 审 计 风 险 是 可 以控 制 的 , 册 会 但 注
试论防范国家审计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的 外部 环 境 不 容 乐 观 。随 着wenku.baidu.com经 济 环 境 的 发 展 . 审计 对 象 的复
杂 程 度 不 断 提 高 。 计 难 度 和 风 险 有 攀 升 的 趋 势 . 对 审 计 审 这 人 员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求 .审 计 人 员 不 仅 要 精 通 财 务 会 计 知 识, 还要 掌 握 经 济 管 理 、 息 技 术 、 律 等 专 业 知 识 。 时 还 信 法 同 要 具 备 良好 的职 业 道 德 。 有 如 此 . 能 保 证 审计 质 量 水 平 . 只 才
素 质 , 过 再 教 育 、 培 训 , 速 提 高 审 计 人 员 的业 务 能 力 . 通 再 迅
改 变 审 计 人 员 的 知识 结 构 三 是 强 化 审计 风 险意 识 . 持 应 保 有 的 职 业 谨 慎 防 范 和控 制 审计 风 险 是 保 障审 计 质 量 . 护 审计 声 誉 . 维 促 进 审 计 事业 发 展 的需 要 如果 因为 忽 视 审 计风 险 而 导致 审 计
计 风 险具 体 应 采 取 以 下措 施 :
一
计 单 位 生死 存 亡 的 重 大危 机 发 出警 示 . 以及 因 为审 计 行 为不 当弓 发 行政 复议 和诉 讼 . l 不仅 会 造 成 不 良社 会 影 响 . 且会 损 而 害审 计 形象 . 危及 审 计 事 业 发展 。只 有 牢 固树 立 风 险观 念 . 恪
试论独立审计的风险
试论独立审计的风险
摘要: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客观上要求对审计职业界加强风险研究。要降低审计主体的审计风险,就必须正确识别和估测审计风险,正确判断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危害程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公信力,从而推动我国的独立审计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独立审计;审计风险
一、独立审计风险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一)独立审计风险的含义
对于独立审计风险的含义,国内外理论界由于所站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 号(SAS47) 认为: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底公布了第二批独立审计准则,其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第三条对审计风险定义如下:“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同时,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审计风险分为3个层次:一是最狭义的审计风险——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二是狭义的审计风险——发表了不适当意见的审计风险;三是广义的审计风险——审计职业风险,即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工作中存在错误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审计结论而造成损失的概率。而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经营风险,即由于第三者的控告而承担的风险。
试论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试论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作者:吴蕾
来源:《新经济》 2015年第5期
吴蕾
摘要:在审计基础理论中,审计抽样风险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
技术难题,导致对审计抽样的风险应对仅仅停留在框架层面,甚至成为转嫁法律责任的借口,
长此以往,将十分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水平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理念也
朝着信息化、数据化的趋势发展,审计抽样的风险也逐步能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得到控制。
关键词:审计抽样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讨论审计期望差距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中,审计抽样一直备受讨论,作为现代审计工
作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审计抽样一直在审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寻求着自身的完善与进步。
随着数据式审计概念的提出和运用,目前业内人士对其的理解程度和实施条件都仍然处在摸索
阶段,但是随着审计技术逐步达到瓶颈阶段,数据式审计模式的理念和技术开始成为现代审计
技术的曙光,逐步引领审计理论与实务工作。所谓审计风险,简单来说就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
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并未就此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该定义重点阐述了审计风险的构成
要素,即重大错报的存和重大错报同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具体需要完成两
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发现重大错报,二是对发现的重大错报进行客观反映与妥善处理。那么这
两个层面的要求是否能够通过审计抽样手段来完成?审计抽样能否较为准确得将审计风险进行
量化?审计抽样结果能否合理保证转化为最终恰当的审计意见?这种种疑问都需要相关从业人
员进行深入思考与积极实践。
二、审计抽样的风险类型
(一)信赖过度风险
试论独立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风险降到可接受 的水平 。
二 、审 计 风 险 的成 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第 1 卷 4 第 2期
( 5 期) 总 3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 干部 学院学报
V 11 . 0 6 o. 4 2 0 NO 2 .
JU O RNALO E N I TI TE0FP A F B UI G NS TU L NNI AB NG L 0UR A MI s RA 0 D NIT T1 N G n rl . 3 e ea No 5
着审计 事业 的发展和人们法制 观念 的 日益增强 ,社 会上对 审
审计风 险包括 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和检查 风险 。固有风
计人员法律责任 的认识越来越 清晰 ,审计风险 已成 为审计机 险是指假设不存 在相关 内部控制时 ,某一账 户或相关类 别单 构及审计人员所面 临的一 个无 法回避的现实 问题 。因此 ,审 独或连 同其他 账户或相关 类别产 生重 大错报 漏报 的可能性 。 计 人员必须增强风 险意识 ,准确把 握其特征 ,努力 适应复 杂 控制风 险是 指某 一账户或相关类别单独或 连同其他账 户或相 多变的审计环境 ,提高 审计 质量 ,有效地防范 和控 制审计 风 关类别产 生重 大错报漏报 ,而未能被 内部 控制 防止 、发现或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人社科学 文会学刊
试 论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风 险 及 其 控 制
李 莹
( 菏泽学院经济系, 山东 菏泽 2 40 ) 700
摘
要: 注册会计师审计担负着过滤会计信息风 险. 确保会计信 息质量, 降低 会计信息识别成本 的重任。 本文 旨 在通过对审计风 险和 审计风险控制 的分析和研究 , 对于提高审计质量 , 审计风险 , 到一定 的 降低 起 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 词 : 注册会计 师; 审计风 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 :2 F3 文献标识码 : A D :03 6 4is .6 2 0 0 . 1 .9 3 OI1 .9 9 . n1 7 - 4 72 10 . s 0 ∞
数遭受损失的投资者都希望得到更 多的赔偿来弥补 损失 , 因此审计这家企业的注册会计 师及会计师事务 所也成为起诉的对象 。 由于审计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影 响, 在审计过程 中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发现企业财务报
表 中存在的全部问题 ,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判定
注册会计师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谨慎 。 所以如果一家企
一
他们的失职而起诉他们。 以广义的审计风险也可以 所
理解为审计主体遭受损失 的可能性 , 审计 主体也就是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 。 广义的审计风险来源于 诉讼风险 ,而诉讼 风险来源于被审计单位 的经营风
苏宁电器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5页)
苏宁电器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
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如何做好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苏宁创办于1990年12月26日,总部位于南京,是中国商业企业的领先者,经营商品涵盖传统家电、消费电子、百货、日用品、图书、虚拟产品等综合品类,线下实体门店1600多家。2014年10月26日,中国民营500强发布,苏宁以2798.13亿元的营业收入和综合实力名列第一。
考虑到苏宁属于上市公司,因此按审计准则的要求,首先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做出如下设计:
(1)确定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股份公司母公司及所有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及孙公司。
(2)确定审计计划
计划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审计。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状况呈现总体发展趋势和状态,被审计单位所涉及的主营产品、业务的市场销售及价格情况比较好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国家对所在行业的产业政策无明显的鼓励或限制政策,对被审计单位及所在行业的监管无特殊的监管措施和要求。
(3)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按审计计划执行无误,对审计计划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均执行了详细的审计程序。未发现需要修正计划的情况下,确定风险管理水平。
特别重点审核的领域如下:
苏宁属于商品贸易行业,业内有多家竞争对手,产品差异化较低。目前公司投资业务已形成三大业务重点:创投的拟上市及企业投资(PRE-IPO)、秋实农业股份层面上的权益性投资和产业相关的收购兼并。PRE-IPO与权益性投资业务实现资本倍增。创投业务已投主要公司包括苏宁易购、天跃科技、山西尚风科技、福建华林蔬菜、山东蓝海股份等一批增长潜力大、行业前景看好的拟上市企业,未来有望通过上市、资本并购等手段获得资本倍增,首先确定母公司重要性水平。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
物 资 采 购预 算 编 制 工作 者 的 基本 功之 计 算的 重项 、 漏项也 是很 多同行 常 犯 的毛 病 , 因此 注 意 重项 、 漏项 的 审 查 也 是提 高 审查质 量 、 加快 审查速度 的 有 效 途径之一 。但 又如何 在很短 的 时间 内 查 出其 中的 重项 、 漏项呢 ?这 就要 靠我 们 平 时的 大量 实践 。 并加 强 总结 。特 别 要 注 意 审查 采 购 量计 算 是 否按 规 定扣
《 经济师b 2 o 1 3 年第 6 期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 监督、 促 进 党风 廉 政 建 设 、 推 动 完善 国 家治理和保 障经济社 会健康 发展 等方 面, 发 挥 了积极 作 用 。 与 此 同时 , 由Biblioteka Baidu于这
● 审 计 工 作
项 工作是新兴的 审计事物 , 处于理论与 实务 的不断探 索之 中, 加之 法律 法规体 系、 审计 技术 方法 、 审计人 员能 力嗉 质 等 均有待提 高完善, 致使 经 济责任 审计 面临诸 多风险隐患。 文章分析经济责任 审计风险的成 因, 提 出经济责任 审计风 险的 防范措施 。 关键词 : 经济责任 审计风 险 成 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 2 3 9 文献标识码: A
经 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执行 国家政策法规 、履行经济 责任和廉 洁勤政 情况 的审计 。经济 责任审计是具有 中国特 色的 审计工作 , 是审计工作 的一项 重大突破 , 也是我 国审计发展 的新 趋势。 近年来 , 在党中央 、 国务 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 , 全国 各级审计机关 和干部管理监督部 门协作 配合 , 不断探索创新 , 推 动经济 责任 审计工作快速发展 。 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监督 、 促 进党 风廉政建 设 、推动完善 国家治理 和保 障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等方 面 , 发挥 了积极作 用。与此同时 , 由于这项工作是新兴 的 审计事 物 , 处 于理论与实务 的不断探索 之中 ,加之法律法规体 系、 审计技术方法 、 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等均有待提高完善, 致使经 济责任 审计 面临诸多风险 隐患 。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研究 , 积 极探索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 势在必 行。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点 经济责任 审计风险 ,是指审计机关 和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 部进行经济责任 审计 中 ,作出 的审计评价 和审计 结论与客观事 实不符 ,审计行 为与法律法规背离 ,给审计各方 关系人带来损 害 ,导致审计 主体需 要对其行为和所做 出的审计 结论及其后果 承担责任 。 区别与其他类 型的审计 ,经济责任 审计风 险具有 以下突出 特点 : 一是 风险表现形式 的多样性 。 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评 价风险 、 审计责任界定风 险、 审计报告风 险和审计 处理处罚风险 等 四个方面 。由于被审计人和被审计 单位 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 审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说明了研究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阐明了审计风险的来源和特点。然后对审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建设,以有效应对审计风险。最后提出了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该研究对于提高新三板企业的审计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审计控制、内部控制、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应对策略、研究展望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新三板企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参与。随着新三板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逐渐拓展,其审计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
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进行核实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新三板企业相比传统企业来说,其特点
更加突出。新三板企业通常规模较小,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财务数据不准确的情况。新三板企业主要股东多为自然人或
少数股东,控股结构相对复杂,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容易出现违规操
作的隐患。新三板企业业务经营多样化,涉及领域广泛,导致审计过
程中的风险增加。
对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具
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市场透明度,促进资本
市场健康稳健发展。
1.2 研究意义
审计是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而新三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审计风险管理(doc 5页)
试论审计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难,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诉讼呈“爆炸”式地增长,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专门职业了。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这样,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严密关注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 审计风险的识别
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
(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2 审计风险的估测
审计风险识别回答了审计活动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的问题。接下来是,决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审计风险损失是多大?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是有大小之分的,审计人员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诸多主客观情况,对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风险大小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分析、估计和测试,以确定合理水平的审计风险,尽量避免和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
具体项目审计风险的估测,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证据和实证观察三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客观的估计是根据足够的历史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这种估计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主观的估计也是审计风险估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它利用有限的信息,由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建立在目前的信息和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这种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有合理的结论,使之接近客观估计。
3 审计风险的评价
通过审计风险识别,充分揭示了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通过审计风险的估测,从量上确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然而,审计风险是大于还是小于可接受的标准?如何把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通过采取控制测试使之变为可接受?这些控制措施应
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这些都要通过审计风险评价来加以解决。
审计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标准是通过大量的致损资料的分析(包括法院判决和庭外解决),承认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前提下,从经济、心理等因素出发,确定一个整个社会都能接受的界限,作为衡量总体审计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不重视,审计职业界要确定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很困难。由于资料的限制,笔者亦无法得出这方面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审计风险社会可接受水平可定为5%,社会可接受的损失程度以保险公司的保率为准。运用社会标准对审计项目风险进行衡量是审计风险评价的关键,根据衡量的结果以确定是否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当估测出的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大于社会标准时,则说明拟接受的审计项目较危险,这时如果这个差距太大,以致审计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它进行控制,则可考虑不接受这项业务,这也称为风险回避;如果差距不大,可以采取一定办法对它进行控制,并可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但同时应提高审计费用,或通过其他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这也称为风险转移;当估测的结果小于社会标准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但人们能够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认为审计是安全的,
但仍需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以保持总体审计风险不超出社会可接受水平,这也称为风险自留。
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必须注意:
第一,对审计风险因素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并识别审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根据应付和减少风险的关键点,以此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
第二,评价结果必须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用单一数字表示。为此,必须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任何一项活动都伴随有风险,审计活动也存在可能酿成损失的风险因素。对审计风险要素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不可能要求消除所有的风险因素,而只要求把风险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就行了。因而,审计风险评价也必须考虑成本效益。
4 审计风险的防范
4.1 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通常是通过质量控制这种形式来防范的。一般地,质量控制的程序可概括如下:
1)创造和保持一种以崇尚职业正直和威信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和组织精神;
2)挑选、训练和激励员工;
3)根据最好的实务制定标准化的程序、底稿和手册;
4)同业互检和另一合伙人检查等等。
4.2 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对策
审计风险因素的防范,从本质上说是审计质量的控制问题。审计风险管理程序是难以严格划分的,它是一个全过程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涉及到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控制。一些控制对策的设计涉及到审计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因而,严格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或管理程序来划分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对每一种对策一一说明。综合起来说,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主要有:
1)只与正直的客户打交道,引入对客户的评价程序;2)招收合格的人员,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监督指导;3)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4)深入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5)签订业务委托书,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6)执行合格的审计;7)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宣传审计风险;8)投保充分的责任险;9)保持审计的独立性;10)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11)争取对注册会计师有利的立法。
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不仅是审计人员应尽的职责,也是审计职业界应努力的方向。仅靠审计人员的力量,而不注重对审计执业环境的净化,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的。因而,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既涉及到审计人员也涉及到审计职业界,还有的涉及到社
会。